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8397722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048362.8

申请日:

20171031

公开号:

CN107789579A

公开日:

201803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6,A61K9/48,A61P19/08,A61P31/06

主分类号:

A61K36/9066,A61K9/48,A61P19/08,A61P31/06

申请人:

南宁市共健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蒋秋月,香钰茂,陈彦

地址:

53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帽路1号

优先权:

CN201711048362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梁月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本发明组方严谨,具有消肿解毒、化痰散结、温经散寒、补肾壮骨、扶正抗痨、祛瘀生新之功,治疗骨结核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少。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夏枯草20-30份、漂海藻20-30份、薄公英20-30份、昆布15-25份、生黄芪30-50份、红参30-40份、木瓜20-30份、党参20-30份、玄参20-30份、当归25-35份、川芎25-35份、穿破石14-18份、浙贝母10-20份、荔枝核10-20份、桔梗20-30份、威灵仙25-30份、续断25-30份、杜仲15-25份、川牛膝15-25份、广巴戟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5-25份、桃仁20-30份、透骨草25-35份、伸筋草25-35份、鸡血藤20-30份、海风藤20-30份、青风藤20-30份、忍冬藤20-30份、夜交藤20-30份、苍耳子15-25份、天竺黄15-25份、姜黄15-25份、石斛10-20份、合欢皮20-30份、甘草2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夏枯草25份、漂海藻25份、薄公英25份、昆布20份、生黄芪40份、红参35份、木瓜25份、党参25份、玄参25份、当归30份、川芎30份、穿破石16份、浙贝母15份、荔枝核15份、桔梗25份、威灵仙28份、续断28份、杜仲20份、川牛膝20份、广巴戟20份、白芍25份、赤芍20份、桃仁25份、透骨草30份、伸筋草30份、鸡血藤25份、海风藤25份、青风藤25份、忍冬藤25份、夜交藤25份、苍耳子20份、天竺黄20份、姜黄20份、石斛15份、合欢皮25份、甘草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制剂为胶囊剂,所述外用制剂为酊剂。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20-30份、漂海藻20-30份、薄公英20-30份、昆布15-25份、生黄芪30-50份、红参30-40份、木瓜20-30份、党参20-30份、玄参20-30份、当归25-35份、川芎25-35份、穿破石14-18份、浙贝母10-20份、荔枝核10-20份、桔梗20-30份、威灵仙25-30份、续断25-30份、杜仲15-25份、川牛膝15-25份、广巴戟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5-25份、桃仁20-30份、透骨草25-35份、伸筋草25-35份、鸡血藤20-30份、海风藤20-30份、青风藤20-30份、忍冬藤20-30份、夜交藤20-30份、苍耳子15-25份、天竺黄15-25份、姜黄15-25份、石斛10-20份、合欢皮20-30份、甘草20-30份;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备用;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5-15倍量水煎煮2-3次,滤过,得滤液;S5: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填充剂、润滑剂,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项下所述填充剂为淀粉、微晶纤维素和糊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7.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成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R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20-30份、漂海藻20-30份、薄公英20-30份、昆布15-25份、生黄芪30-50份、红参30-40份、木瓜20-30份、党参20-30份、玄参20-30份、当归25-35份、川芎25-35份、穿破石14-18份、浙贝母10-20份、荔枝核10-20份、桔梗20-30份、威灵仙25-30份、续断25-30份、杜仲15-25份、川牛膝15-25份、广巴戟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5-25份、桃仁20-30份、透骨草25-35份、伸筋草25-35份、鸡血藤20-30份、海风藤20-30份、青风藤20-30份、忍冬藤20-30份、夜交藤20-30份、苍耳子15-25份、天竺黄15-25份、姜黄15-25份、石斛10-20份、合欢皮20-30份、甘草20-30份;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筛,得药材粗粉;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65%乙醇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R3项下的过筛所用筛网为30-50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R4项下的渗漉速度为1~3ml/min。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骨结核的药物方面的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发于骨与关节的慢性疾病,为骨科常见病,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局部皮色不变,漫肿酸痛,化脓亦迟,溃后脓水清稀或挟有豆腐渣样物,脓出肿仍不消,继之胬肉突出,形成窦道或瘘管,迁延数年不愈,其病深达筋骨关节,轻则形成残废,重则危及生命。对于骨结核的治疗,多采用抗结核药物及手术治疗,抗结核药物能够有效控制、杀死结核杆菌,但用药时间长,费用高,而且长期食用会对肝肾重要器官产生副作用,甚至导致体内产生耐药菌,不能彻底根除病灶;手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情,但治标不治本,只是清除病患部位的致病菌,一旦抵抗力下降,病菌很容易再次致病,而且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治疗费用也很高,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难以承受,再者病人痛苦较大,术后关节活动受阻,易损坏神经,病人也往往难以接受。而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因此,多种中药配伍用于治疗骨结核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骨结核属祖国医学“流痰”、“龟背痰”、“骨痨”、“阴疽”的范畴,其病在骨,其本在肾,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骨结核属中医学“流痰”范畴。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骨结核的发病原因多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有所损伤,致使气血失和,风寒痰浊凝聚,留于骨骼所致。在整个病程中,其始为寒,其久为热,既有其先天不足,肾亏骼空之虚;又有其气血不和,痰浊凝聚之实。其病变在骨,病源在肾,肾虚则精亏,精亏则骨损,骨损则为病。故治疗本病应以补肾为主,祛邪为辅。初期宜滋补肝肾为主,以温通经络、散寒化瘀为辅。由于骨痨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久病必然会出现气血凝滞,毒邪深伏等症状,故久病必须将治淤作为基本治疗原则。本发明特别针对骨结核,研究出一种具有消肿解毒、化痰散结、温经散寒、补肾壮骨、扶正抗痨、祛瘀生新功效,能促进病灶吸收、破坏骨质修复,控制病情发展的中药组合物,可做成内服、外用剂型,通过内外联合用药,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1)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功能与主治】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癭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2)漂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Ag.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的干燥藻体。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归肝、胃、肾经。【功能与主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癭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3)薄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昧与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4)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胃、肾经。【功能与主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5)生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6)红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f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7)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酸,温。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8)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9)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

(10)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昧与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11)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Sicum chuanxiong HorS.的干燥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12)穿破石,为桑科植物构棘Gudrania cocbinchinensis(Lour.)Kudo et Masam.或拓树Gudrania tricuspta(Garr.)Bur.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性味】微苦,凉。【功能与主治】止咳,退黄,活血,通络。用于肺结核,湿热黄疸,胁肋疼痛,跌扑瘀痛,风湿痹痛。

(13)浙贝母,为百合科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鱗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14)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15)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肺经。【功能与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16)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S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Sis hexapeS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S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17)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18)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19)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癓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

(20)广巴戟,为两广地区产的巴戟天。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径】甘、辛,微温。归肾、肝经。【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21)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22)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S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Schii Lynch的干燥根。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23)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24)透骨草,为毛莨科植物黄花铁线莲ClemaSis inSricaSa Bunge的干燥全草。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1997年版第二册)》【性味】辛、苦,温。【功能与主治】散风祛湿,解毒止痛。用于筋骨拘挛,风湿关节痛,疮疡,风湿肿毒。

(25)伸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昧与归经】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26)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Sholobus suberecSus Dunn的干燥藤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痰,血虚萎黄。

(27)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28)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和毛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29)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茎枝。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凤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30)夜交藤,又名首乌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藤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31)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32)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SexS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S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33)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肝经。【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34)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或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胃、肾经。

(35)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树皮。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肝、肺经。【功能与主治】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

(36)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从中药中选择合适的原料,科学配制备成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消肿解毒、化痰散结、温经散寒、补肾壮骨、扶正抗痨、祛瘀生新的功效,对骨结核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夏枯草20-30份、漂海藻20-30份、薄公英20-30份、昆布15-25份、生黄芪30-50份、红参30-40份、木瓜20-30份、党参20-30份、玄参20-30份、当归25-35份、川芎25-35份、穿破石14-18份、浙贝母10-20份、荔枝核10-20份、桔梗20-30份、威灵仙25-30份、续断25-30份、杜仲15-25份、川牛膝15-25份、广巴戟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5-25份、桃仁20-30份、透骨草25-35份、伸筋草25-35份、鸡血藤20-30份、海风藤20-30份、青风藤20-30份、忍冬藤20-30份、夜交藤20-30份、苍耳子15-25份、天竺黄15-25份、姜黄15-25份、石斛10-20份、合欢皮20-30份、甘草20-30份。

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最佳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夏枯草25份、漂海藻25份、薄公英25份、昆布20份、生黄芪40份、红参35份、木瓜25份、党参25份、玄参25份、当归30份、川芎30份、穿破石16份、浙贝母15份、荔枝核15份、桔梗25份、威灵仙28份、续断28份、杜仲20份、川牛膝20份、广巴戟20份、白芍25份、赤芍20份、桃仁25份、透骨草30份、伸筋草30份、鸡血藤25份、海风藤25份、青风藤25份、忍冬藤25份、夜交藤25份、苍耳子20份、天竺黄20份、姜黄20份、石斛15份、合欢皮25份、甘草25份。

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可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口服制剂最佳优选为胶囊剂,外用制剂最佳优选为酊剂。

一种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

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20-30份、漂海藻20-30份、薄公英20-30份、昆布15-25份、生黄芪30-50份、红参30-40份、木瓜20-30份、党参20-30份、玄参20-30份、当归25-35份、川芎25-35份、穿破石14-18份、浙贝母10-20份、荔枝核10-20份、桔梗20-30份、威灵仙25-30份、续断25-30份、杜仲15-25份、川牛膝15-25份、广巴戟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5-25份、桃仁20-30份、透骨草25-35份、伸筋草25-35份、鸡血藤20-30份、海风藤20-30份、青风藤20-30份、忍冬藤20-30份、夜交藤20-30份、苍耳子15-25份、天竺黄15-25份、姜黄15-25份、石斛10-20份、合欢皮20-30份、甘草20-30份;

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00-120目细粉,备用;

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5-15倍量水煎煮2-3次,滤过,得滤液;

S5: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

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填充剂、润滑剂,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步骤S5项下所述填充剂为淀粉、微晶纤维素和糊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一种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成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

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20-30份、漂海藻20-30份、薄公英20-30份、昆布15-25份、生黄芪30-50份、红参30-40份、木瓜20-30份、党参20-30份、玄参20-30份、当归25-35份、川芎25-35份、穿破石14-18份、浙贝母10-20份、荔枝核10-20份、桔梗20-30份、威灵仙25-30份、续断25-30份、杜仲15-25份、川牛膝15-25份、广巴戟15-25份、白芍20-30份、赤芍15-25份、桃仁20-30份、透骨草25-35份、伸筋草25-35份、鸡血藤20-30份、海风藤20-30份、青风藤20-30份、忍冬藤20-30份、夜交藤20-30份、苍耳子15-25份、天竺黄15-25份、姜黄15-25份、石斛10-20份、合欢皮20-30份、甘草20-30份;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筛,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65%乙醇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即得。

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所述步骤R3项下的过筛所用筛网为30-50目;所述步骤R4项下的渗漉速度为1~3ml/min。

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在制备治疗骨结核的药物方面的用途。

骨结核属中医学“流痰”范畴,俗称“骨痨”,为阴证、虚证,初期宜滋补肝肾为主,以温通经络、散寒化瘀为辅。若已化脓,宜用托补,溃后则宜培补。本发明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现代中医的辩证疗法,组方严谨科学。方中选用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漂海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薄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昆布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生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穿破石止咳,退黄,活血,通络;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广巴戟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透骨草散风祛湿,解毒止痛;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苍耳子散风寒,祛风湿;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天竺黄清热豁痰,凉心定惊;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甘草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上述组合物合用共奏消肿解毒、化痰散结、温经散寒、补肾壮骨、扶正抗痨、祛瘀生新之功,对骨结核疗效好。克服了西医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大,以及手术治疗复发率高,病人痛苦较大等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一、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

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2.5kg、漂海藻2.5kg、薄公英2.5kg、昆布2.0kg、生黄芪4.0kg、红参3.5kg、木瓜2.5kg、党参2.5kg、玄参2.5kg、当归3.0kg、川芎3.0kg、穿破石1.6kg、浙贝母1.5kg、荔枝核1.5kg、桔梗2.5kg、威灵仙2.8kg、续断2.8kg、杜仲2.0kg、川牛膝2.0kg、广巴戟2.0kg、白芍2.5kg、赤芍2.0kg、桃仁2.5kg、透骨草3.0kg、伸筋草3.0kg、鸡血藤2.5kg、海风藤2.5kg、青风藤2.5kg、忍冬藤2.5kg、夜交藤2.5kg、苍耳子2.0kg、天竺黄2.0kg、姜黄2.0kg、石斛1.5kg、合欢皮2.5kg、甘草2.5kg;

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10目细粉,备用;

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2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S5: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

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微晶纤维素和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

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2.0kg、漂海藻2.0kg、薄公英2.0kg、昆布1.5kg、生黄芪3.0kg、红参3.0kg、木瓜2.0kg、党参2.0kg、玄参2.0kg、当归2.5kg、川芎2.5kg、穿破石1.4kg、浙贝母1.0kg、荔枝核1.0kg、桔梗2.0kg、威灵仙2.5kg、续断2.5kg、杜仲1.5kg、川牛膝1.5kg、广巴戟1.5kg、白芍2.0kg、赤芍1.5kg、桃仁2.0kg、透骨草2.5kg、伸筋草2.5kg、鸡血藤2.0kg、海风藤2.0kg、青风藤2.0kg、忍冬藤2.0kg、夜交藤2.0kg、苍耳子1.5kg、天竺黄1.5kg、姜黄1.5kg、石斛1.0kg、合欢皮2.0kg、甘草2.0kg;

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20目细粉,备用;

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1倍量水煎煮2.5小时,第2次加7倍量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S5: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

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淀粉、微晶纤维素和二氧化硅,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

S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3.0kg、漂海藻3.0kg、薄公英3.0kg、昆布2.5kg、生黄芪5.0kg、红参4.0kg、木瓜3.0kg、党参3.0kg、玄参3.0kg、当归3.5kg、川芎3.5kg、穿破石1.8kg、浙贝母2.0kg、荔枝核2.0kg、桔梗3.0kg、威灵仙3.0kg、续断3.0kg、杜仲2.5kg、川牛膝2.5kg、广巴戟2.5kg、白芍3.0kg、赤芍2.5kg、桃仁3.0kg、透骨草3.5kg、伸筋草3.5kg、鸡血藤3.0kg、海风藤3.0kg、青风藤3.0kg、忍冬藤3.0kg、夜交藤3.0kg、苍耳子2.5kg、天竺黄2.5kg、姜黄2.5kg、石斛2.0kg、合欢皮3.0kg、甘草3.0kg;

S3:将称量好的生黄芪、红参粉碎成100目细粉,备用;

S4: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加水煎煮3次,第1次加15倍量水煎煮3小时,第2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3次加5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S5: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细粉;

S6: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微晶纤维素、糊精、滑石粉和二氧化硅,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二、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酊剂的制备

实施例4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

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2.5kg、漂海藻250g、薄公英250g、昆布200g、生黄芪400g、红参350g、木瓜250g、党参250g、玄参250g、当归300g、川芎300g、穿破石160g、浙贝母150g、荔枝核150g、桔梗250g、威灵仙280g、续断280g、杜仲200g、川牛膝200g、广巴戟200g、白芍250g、赤芍200g、桃仁250g、透骨草300g、伸筋草300g、鸡血藤250g、海风藤250g、青风藤250g、忍冬藤250g、夜交藤250g、苍耳子200g、天竺黄200g、姜黄200g、石斛150g、合欢皮250g、甘草250g;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40目筛,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65%乙醇浸渍48小时后,以2ml/min的流速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即得。

实施例5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

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200g、漂海藻200g、薄公英200g、昆布150g、生黄芪300g、红参300g、木瓜200g、党参200g、玄参200g、当归250g、川芎250g、穿破石140g、浙贝母100g、荔枝核100g、桔梗200g、威灵仙250g、续断250g、杜仲150g、川牛膝150g、广巴戟150g、白芍200g、赤芍150g、桃仁200g、透骨草250g、伸筋草250g、鸡血藤200g、海风藤200g、青风藤200g、忍冬藤200g、夜交藤200g、苍耳子150g、天竺黄150g、姜黄150g、石斛100g、合欢皮200g、甘草200g;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50目筛,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65%乙醇浸渍48小时后,以1ml/min的流速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即得。

实施例6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R1:分别取夏枯草、漂海藻、薄公英、昆布、生黄芪、红参、木瓜、党参、玄参、当归、川芎、穿破石、浙贝母、荔枝核、桔梗、威灵仙、续断、杜仲、川牛膝、广巴戟、白芍、赤芍、桃仁、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忍冬藤、夜交藤、苍耳子、天竺黄、姜黄、石斛、合欢皮、甘草,净选,干燥;

R2: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夏枯草300g、漂海藻300g、薄公英300g、昆布250g、生黄芪500g、红参400g、木瓜300g、党参300g、玄参300g、当归350g、川芎350g、穿破石180g、浙贝母200g、荔枝核200g、桔梗300g、威灵仙300g、续断300g、杜仲250g、川牛膝250g、广巴戟250g、白芍300g、赤芍250g、桃仁300g、透骨草350g、伸筋草350g、鸡血藤300g、海风藤300g、青风藤300g、忍冬藤300g、夜交藤300g、苍耳子250g、天竺黄250g、姜黄250g、石斛200g、合欢皮300g、甘草300g;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过30目筛,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装渗漉筒,用65%乙醇浸渍48小时后,以3ml/min的流速缓缓渗漉,收取渗漉液,即得。

三、应用试验

1.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①X线拍片检查,有明显骨质破坏,符合骨结核诊断;②病灶局部漫肿酸痛,溃后脓水清稀或挟有豆腐渣样物;③本病活动期血沉加快,结核菌素试验或结核菌培养阳性。

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骨结核患者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4个月至2年。发病部位:颈椎3例,胸、腰椎41例,骶椎9例,髋关节13例,膝关节6例,肘关节3例,踝关节3例。

2.治疗方案

将符合上述病例标准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6组给药。

(1)实施例组1-3(胶囊组):分别给予上述制备好的实施例1-3样品,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3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4-6个疗程。

(2)实施例组4-6(酊剂组):给予上述制备好的实施例4-6样品,用棉花敷于患处,一日1-2次,3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4-6个疗程。

(3)内外兼治组:给予上述制备好的实施例1样品,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同时给予上述实施例4实样品,用棉花敷于患处,一日1-2次,3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4-6个疗程。

3.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窦道或瘘管愈合,功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破坏骨质修复良好;

(2)转好:症状减轻或消失,窦道或瘘管愈合,功能基本恢复,X线检查破坏骨质有明显修复;

(3)无效:症状、体征、X线检查均无改善。

4.治疗结果

在试验过程中6个实施例组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果详见表1。

表1应用效果表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使用安全、有效,尤其是胶囊剂内与酊剂外用兼治,效果更好。说明本发明具有消肿解毒、化痰散结、温经散寒、补肾壮骨、扶正抗痨、祛瘀生新等功效,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均可有效治疗骨结核,总有效率在92%以上,且无毒副作用。以下为几个典型例。

典型例1:何××,男,28岁,背部疼痛1年,伴随双下肢无力,诊断为胸椎结核,曾经三联抗痨,但疗效不明显。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样品4个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满2个月,症状全部消失,窦道愈合,功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破坏骨质修复良好,痊愈,停药1年未见复发。

典型例2:赵××,女,32岁,踝关节疼痛半年,活动受限,诊断为踝关节结核。使用用本发明实施例4样品,4个月后疼痛感明显减轻,继续服用满2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瘘管愈合,功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破坏骨质修复良好,停药1年未复发。

典型例2:陈××,男,25岁,腰背疼痛2年,腰部活动受限,右髂窝破溃,有脓液溢出,诊断为腰椎结核。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们品,同时外用本发明实施例4样品,3个月后疼痛感明显减轻,继续用药2个月,症状全部消失,瘘管愈合,功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破坏骨质修复良好,停药1年未复发。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048362.8 (22)申请日 2017.10.31 (71)申请人 南宁市共健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3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盟 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帽路1号 (72)发明人 蒋秋月 香钰茂 陈彦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23 代理人 梁月钊 (51)Int.Cl. A61K 36/9066(2006.01) A61K 9/48(2006.01) A61P 19/08(2006.01) A61P 31/06(2006。

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 物及其制备方法, 该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夏枯 草、 漂海藻、 薄公英、 昆布、 生黄芪、 红参、 木瓜、 党 参、 玄参、 当归、 川芎、 穿破石、 浙贝母、 荔枝核、 桔 梗、 威灵仙、 续断、 杜仲、 川牛膝、 广巴戟、 白芍、 赤 芍、 桃仁、 透骨草、 伸筋草、 鸡血藤、 海风藤、 青风 藤、 忍冬藤、 夜交藤、 苍耳子、 天竺黄、 姜黄、 石斛、 合欢皮、 甘草。 本发明组方严谨, 具有消肿解毒、 化痰散结、 温经散寒、 补肾壮骨、 扶正抗痨、 祛瘀 生新之功,。

3、 治疗骨结核疗效好, 且毒副作用少。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CN 107789579 A 2018.03.13 CN 107789579 A 1.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夏枯草20-30 份、 漂海藻20-30份、 薄公英20-30份、 昆布15-25份、 生黄芪30-50份、 红参30-40份、 木瓜20- 30份、 党参20-30份、 玄参20-30份、 当归25-35份、 川芎25-35份、 穿破石14-18份、 浙贝母10- 20份、 荔枝核10-20份、 桔梗20-30份、 威灵仙25-30份、 续断25-30份、 杜仲15-25份。

4、、 川牛膝 15-25份、 广巴戟15-25份、 白芍20-30份、 赤芍15-25份、 桃仁20-30份、 透骨草25-35份、 伸筋 草25-35份、 鸡血藤20-30份、 海风藤20-30份、 青风藤20-30份、 忍冬藤20-30份、 夜交藤20-30 份、 苍耳子15-25份、 天竺黄15-25份、 姜黄15-25份、 石斛10-20份、 合欢皮20-30份、 甘草20- 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 分: 夏枯草25份、 漂海藻25份、 薄公英25份、 昆布20份、 生黄芪40份、 红参35份、 木瓜25份、 党 参2。

5、5份、 玄参25份、 当归30份、 川芎30份、 穿破石16份、 浙贝母15份、 荔枝核15份、 桔梗25份、 威灵仙28份、 续断28份、 杜仲20份、 川牛膝20份、 广巴戟20份、 白芍25份、 赤芍20份、 桃仁25 份、 透骨草30份、 伸筋草30份、 鸡血藤25份、 海风藤25份、 青风藤25份、 忍冬藤25份、 夜交藤25 份、 苍耳子20份、 天竺黄20份、 姜黄20份、 石斛15份、 合欢皮25份、 甘草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合物 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骨结核。

6、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服制剂为胶囊 剂, 所述外用制剂为酊剂。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分别取夏枯草、 漂海藻、 薄公英、 昆布、 生黄芪、 红参、 木瓜、 党参、 玄参、 当归、 川芎、 穿破石、 浙贝母、 荔枝核、 桔梗、 威灵仙、 续断、 杜仲、 川牛膝、 广巴戟、 白芍、 赤芍、 桃仁、 透骨 草、 伸筋草、 鸡血藤、 海风藤、 青风藤、 忍冬藤、 夜交藤、 苍耳子、 天竺黄、 姜黄、 石斛、 合欢皮、 甘草, 净选, 干燥; S2: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 夏枯草20-30份、 漂海藻20。

7、-30份、 薄公英20-30份、 昆布15-25 份、 生黄芪30-50份、 红参30-40份、 木瓜20-30份、 党参20-30份、 玄参20-30份、 当归25-35份、 川芎25-35份、 穿破石14-18份、 浙贝母10-20份、 荔枝核10-20份、 桔梗20-30份、 威灵仙25-30 份、 续断25-30份、 杜仲15-25份、 川牛膝15-25份、 广巴戟15-25份、 白芍20-30份、 赤芍15-25 份、 桃仁20-30份、 透骨草25-35份、 伸筋草25-35份、 鸡血藤20-30份、 海风藤20-30份、 青风藤 20-30份、 忍冬藤20-30份、 夜交藤20-。

8、30份、 苍耳子15-25份、 天竺黄15-25份、 姜黄15-25份、 石斛10-20份、 合欢皮20-30份、 甘草20-30份; S3: 将称量好的生黄芪、 红参粉碎成100-120目细粉, 备用; S4: 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 加5-15倍量水煎煮2-3次, 滤过, 得滤液; S5: 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 干燥、 粉碎, 得干膏细粉; S6: 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填充剂、 润滑剂, 混匀, 装入胶囊, 即 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S5项下所述填充剂为淀粉、 微晶纤维素和糊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

9、上组合; 所述 润滑剂为硬脂酸镁、 滑石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789579 A 2 7.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成酊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R1: 分别取夏枯草、 漂海藻、 薄公英、 昆布、 生黄芪、 红参、 木瓜、 党参、 玄参、 当归、 川芎、 穿破石、 浙贝母、 荔枝核、 桔梗、 威灵仙、 续断、 杜仲、 川牛膝、 广巴戟、 白芍、 赤芍、 桃仁、 透骨 草、 伸筋草、 鸡血藤、 海风藤、 青风藤、 忍冬藤、 夜交藤、 苍耳子、 天竺黄、 姜黄、 石斛、 合欢皮、 甘草, 净。

10、选, 干燥; R2: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 夏枯草20-30份、 漂海藻20-30份、 薄公英20-30份、 昆布15-25 份、 生黄芪30-50份、 红参30-40份、 木瓜20-30份、 党参20-30份、 玄参20-30份、 当归25-35份、 川芎25-35份、 穿破石14-18份、 浙贝母10-20份、 荔枝核10-20份、 桔梗20-30份、 威灵仙25-30 份、 续断25-30份、 杜仲15-25份、 川牛膝15-25份、 广巴戟15-25份、 白芍20-30份、 赤芍15-25 份、 桃仁20-30份、 透骨草25-35份、 伸筋草25-35份、 鸡血藤20-30份、 海风藤。

11、20-30份、 青风藤 20-30份、 忍冬藤20-30份、 夜交藤20-30份、 苍耳子15-25份、 天竺黄15-25份、 姜黄15-25份、 石斛10-20份、 合欢皮20-30份、 甘草20-30份; 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 过筛, 得药材粗粉;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 装渗漉筒, 用65乙醇浸渍48小时后, 缓缓渗漉, 收取渗漉 液, 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步骤R3项下的过筛所用筛网为30-50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步骤R4项下的渗。

12、漉速度为13ml/min。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药组 合物在制备治疗骨结核的药物方面的用途。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789579 A 3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品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骨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发于骨与关节的慢性疾病, 为骨科常见病, 发病年龄以 10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多见。 其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 局部皮色不变, 漫肿酸痛, 化脓 亦迟, 溃后脓水清稀或挟有豆腐渣样物, 脓出肿仍不消, 。

13、继之胬肉突出, 形成窦道或瘘管, 迁 延数年不愈, 其病深达筋骨关节, 轻则形成残废, 重则危及生命。 对于骨结核的治疗, 多采用 抗结核药物及手术治疗, 抗结核药物能够有效控制、 杀死结核杆菌, 但用药时间长, 费用高, 而且长期食用会对肝肾重要器官产生副作用, 甚至导致体内产生耐药菌, 不能彻底根除病 灶; 手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情, 但治标不治本, 只是清除病患部位的致病菌, 一旦抵抗 力下降, 病菌很容易再次致病, 而且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 治疗费用也很高, 对经济困 难的家庭来说难以承受, 再者病人痛苦较大, 术后关节活动受阻, 易损坏神经, 病人也往往 难以接受。 而中药具有。

14、毒副作用小, 疗效显著, 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因此, 多种中药配伍 用于治疗骨结核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0003 骨结核属祖国医学 “流痰” 、“龟背痰” 、“骨痨” 、“阴疽” 的范畴, 其病在骨, 其本在 肾, 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骨结核属中医学 “流痰” 范畴。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 骨结核的发病原 因多为先天不足, 骨骼柔嫩或有所损伤, 致使气血失和, 风寒痰浊凝聚, 留于骨骼所致。 在整 个病程中, 其始为寒, 其久为热, 既有其先天不足, 肾亏骼空之虚; 又有其气血不和, 痰浊凝 聚之实。 其病变在骨, 病源在肾, 肾虚则精亏, 精亏则骨损, 骨损则为病。 故治疗本病应以补 肾。

15、为主, 祛邪为辅。 初期宜滋补肝肾为主, 以温通经络、 散寒化瘀为辅。 由于骨痨是慢性消耗 性疾病, 患者久病必然会出现气血凝滞, 毒邪深伏等症状, 故久病必须将治淤作为基本治疗 原则。 本发明特别针对骨结核, 研究出一种具有消肿解毒、 化痰散结、 温经散寒、 补肾壮骨、 扶正抗痨、 祛瘀生新功效, 能促进病灶吸收、 破坏骨质修复, 控制病情发展的中药组合物, 可 做成内服、 外用剂型, 通过内外联合用药, 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目前, 尚未见相关报道。 0004 (1)夏枯草,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 收载于 中 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

16、与归经】 辛、 苦, 寒。 归肝、 胆经。【功能与主治】 清肝泻火, 明目, 散结 消肿。 用于目赤肿痛, 目珠夜痛, 头痛眩晕, 瘰疬, 癭瘤, 乳痈, 乳癖, 乳房胀痛。 0005 (2)漂海藻, 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Ag.或羊栖菜 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的干燥藻体。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 经】 苦、 咸, 寒。 归肝、 胃、 肾经。【功能与主治】 消痰软坚散结, 利水消肿。 用于癭瘤, 瘰疬, 睾丸 肿痛, 痰饮水肿。 0006 (3)薄公英,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

17、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碱地蒲公英 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 年版:【性昧与归经】 苦、 甘, 寒。 归肝、 胃经。【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利尿通淋。 用 于疔疮肿毒, 乳痈, 瘰疬, 目赤, 咽痛, 肺痈, 肠痈, 湿热黄疸, 热淋涩痛。 说 明 书 1/11 页 4 CN 107789579 A 4 0007 (4)昆布, 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 Ecklonia kurome Okam.。

18、的干燥叶状体。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咸, 寒。 归肝、 胃、 肾经。【功能与主治】 消痰软坚散结, 利水消肿。 用于瘿瘤, 瘰疬, 睾丸肿痛, 痰饮水 肿。 0008 (5)生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 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微温。 归肺、 脾经。【功能与主治】 补 气升阳, 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 生津养血, 行滞通痹。

19、, 托毒排脓, 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 食 少便溏, 中气下陷, 久泻脱肛, 便血崩漏, 表虚自汗, 气虚水肿, 内热消渴, 血虚萎黄, 半身不 遂, 痹痛麻木, 痈疽难溃, 久溃不敛。 0009 (6)红参,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fnax ginseng C.A.Mey.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 根和根茎。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微苦, 温。 归脾、 肺、 心、 肾经。【功 能与主治】 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益气摄血。 用于体虚欲脱, 肢冷脉微, 气不摄血, 崩漏下血。 0010 (7)木瓜, 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20、Sweet)Nakai的干燥近 成熟果实。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酸, 温。 归肝、 脾经。【功能与主治】 舒 筋活络, 和胃化湿。 用于湿痹拘挛, 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 脚气水肿。 0011 (8)党参,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 素花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平。 归脾、 肺经。。

21、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肺, 养血生津。 用于脾肺气虚, 食少倦怠, 咳嗽虚喘, 气血不足, 面色萎 黄, 心悸气短, 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 0012 (9)玄参,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 收载 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苦、 咸, 微寒。 归肺、 胃、 肾经。【功能与主治】 清热 凉血, 滋阴降火, 解毒散结。 用于热入营血, 温毒发斑, 热病伤阴, 舌绛烦渴, 津伤便秘, 骨蒸 劳嗽, 目赤, 咽痛, 白喉, 瘰疬, 痈肿疮毒。 0013 (10)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

22、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昧与归经】 甘、 辛, 温。 归肝、 心、 脾经。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 版:【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经闭 痛经, 虚寒腹痛, 风湿痹痛, 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 肠燥便秘。 0014 (11)川芎, 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Sicum chuanxiong HorS.的干燥根茎。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归肝、 胆、 心包经。【功能与主治】 活血行气, 祛风 止痛。 用于胸痹心痛, 胸胁刺痛, 跌扑肿痛。

23、,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癥瘕腹痛, 头痛, 风湿痹痛。 0015 (12)穿破石, 为桑科植物构棘Gudrania cocbinchinensis(Lour.)Kudo et Masam.或拓树Gudrania tricuspta(Garr.)Bur.的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药典 1977年版: 【性味】 微苦, 凉。【功能与主治】 止咳, 退黄, 活血, 通络。 用于肺结核, 湿热黄疸, 胁肋疼痛, 跌 扑瘀痛, 风湿痹痛。 0016 (13)浙贝母, 为百合科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鱗茎。 收载 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苦。

24、, 寒。 归肺、 心经。【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 解 毒散结消痈。 用于风热咳嗽, 痰火咳嗽, 肺痈, 乳痈, 瘰疬, 疮毒。 说 明 书 2/11 页 5 CN 107789579 A 5 0017 (14)荔枝核, 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 收 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 性味与归经】 甘、 微苦, 温。 归肝、 肾经。【功能与主治】 行气散结, 祛寒止痛。 用于寒疝腹痛, 睾丸肿痛。 0018 (15)桔梗,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药典 。

25、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苦、 辛, 平。 归肺经。【功能与主治】 宣肺, 利咽, 祛 痰, 排脓。 用于咳嗽痰多, 胸闷不畅, 咽痛音哑, 肺痈吐脓。 0019 (16)威灵仙, 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S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 ClemaSis hexapeS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S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辛、 咸, 温。 归膀胱经。【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通 经络。 用于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 0020 (17)续断, 为川续断科植。

26、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的干燥根。 收 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苦、 辛, 微温。 归肝、 肾经。【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 强 筋骨, 续折伤, 止崩漏。 用于肝肾不足, 腰膝酸软, 风湿痹痛, 跌扑损伤, 筋伤骨折, 崩漏, 胎 漏。 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 跌扑损伤, 筋伤骨折。 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0021 (18)杜仲,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收载于 中 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温。 归肝、 肾经。【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用 于。

27、肝肾不足, 腰膝酸痛, 筋骨无力, 头晕目眩, 妊娠漏血, 胎动不安。 0022 (19)川牛膝, 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微苦, 平。 归肝、 肾经。【功能与主治】 逐瘀通经, 通利 关节, 利尿通淋。 用于经闭癓瘕, 胞衣不下, 跌扑损伤, 风湿痹痛, 足痿筋挛, 尿血血淋。 0023 (20)广巴戟, 为两广地区产的巴戟天。 巴戟天, 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径】 甘、 辛, 微温。 归肾。

28、、 肝经。【功能与主治】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用于阳痿遗精, 宫冷不孕,月经不调, 少腹冷 痛, 风湿痹痛, 筋骨痿软。 0024 (21)白芍, 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 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苦、 酸, 微寒。 归肝、 脾经。【功能与主治】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 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萎黄, 月经不调, 自汗, 盗汗, 胁痛, 腹痛, 四肢挛痛, 头痛眩 晕。 0025 (22)赤芍,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S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Schii。

29、 Lynch的干燥根。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苦, 微寒。 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用于热人营血, 温毒发斑, 吐血衄血, 目赤肿痛, 肝郁胁 痛, 经闭痛经, 癥瘕腹痛, 跌扑损伤, 痈肿疮疡。 0026 (23)桃仁, 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苦、 甘, 平。 归 心、 肝、 大肠经。【功能与主治】 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止咳平喘。 用于经闭痛经, 癥瘕痞块, 肺 痈。

30、肠痈, 跌扑损伤, 肠燥便秘, 咳嗽气喘。 0027 (24)透骨草, 为毛莨科植物黄花铁线莲ClemaSis inSricaSa Bunge的干燥全草。 收载于 广西中药材标准(1997年版第二册)【性味】 辛、 苦,温。【功能与主治】 散风祛湿,解 毒止痛。 用于筋骨拘挛,风湿关节痛, 疮疡, 风湿肿毒。 说 明 书 3/11 页 6 CN 107789579 A 6 0028 (25)伸筋草, 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 收载 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昧与归经】 微苦、 辛, 温。 归肝、 脾、 肾经。【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

31、 湿, 舒筋活络。 用于关节酸痛, 屈伸不利。 0029 (26)鸡血藤,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Sholobus suberecSus Dunn的干燥藤茎。 收载 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苦、 甘, 温。 归肝、 肾经。【功能与主治】 活血补血, 调经止 痛, 舒筋活络。 用于月经不调, 痛经, 经闭, 风湿痹痛, 麻木瘫痰, 血虚萎黄。 0030 (27)海风藤, 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根茎。 收载于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辛、 苦, 微温。 归肝经。【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通经络, 止痹 痛。 用于风寒湿。

32、痹, 肢节疼痛, 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 0031 (28)青风藤,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和毛 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ils.的干燥藤 茎。 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苦、 辛, 平。 归肝、 脾经 【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 通经络, 利小便。 用于风湿痹痛, 关节肿胀, 麻痹瘙痒。 0032 (29)忍冬藤,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茎枝。 收载于 中国。

33、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寒。 归肺、 胃经。【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疏凤通络。 用于温病发热, 热毒血痢, 痈肿疮疡, 风湿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 0033 (30)夜交藤, 又名首乌藤,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 干燥藤茎。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平。 归心、 肝经。【功能与主治】 养 血安神, 祛风通络。 用于失眠多梦, 血虚身痛, 风湿痹痛, 皮肤瘙痒。 0034 (31)苍耳子, 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 实。 收载于中国药典。

34、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辛、 苦, 温; 有毒。 归肺经。【功能与主治】 散风 寒, 通鼻窍, 祛风湿。 用于风寒头痛, 鼻塞流涕, 鼻鼽, 鼻渊, 风疹瘙痒, 湿痹拘挛。 0035 (32)天竺黄, 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SexS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S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寒。 归心、 肝经。【功能与主治】 清热豁痰, 凉心定惊。 用于热病神 昏, 中风痰迷, 小儿痰热惊痫、 抽搐、 夜啼。 0036 (33)姜黄, 为姜科植物姜黄Cur。

35、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辛、 苦, 温。 归脾、 肝经。【功能与主治】 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 用于胸 胁刺痛, 胸痹心痛, 痛经经闭, 癥瘕, 风湿肩臂疼痛, 跌扑肿痛。 0037 (34)石斛, 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鼓槌石斛 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或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的栽培品及 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微寒。 归胃、 肾经。 0038。

36、 (35)合欢皮, 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树皮。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 平。 归心、 肝、 肺经。【功能与主治】 解郁安神, 活血消 肿。 用于心神不安, 忧郁失眠, 肺痈, 疮肿, 跌扑伤痛。 0039 (36)甘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收载于 中国药典 2015年版:【性味与归经】 甘,平。 归心、 肺、 脾、 胃经。【功能。

37、与主治】 补脾益气, 淸 说 明 书 4/11 页 7 CN 107789579 A 7 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脘 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发明内容 0040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及 其制备方法。 0041 本发明从中药中选择合适的原料, 科学配制备成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具有消肿解毒、 化痰散结、 温经散寒、 补肾壮骨、 扶正抗痨、 祛瘀生新的功效, 对骨结核疗效 好, 无明显毒副作用。 0042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

38、043 一种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夏枯草20-30份、 漂海藻 20-30份、 薄公英20-30份、 昆布15-25份、 生黄芪30-50份、 红参30-40份、 木瓜20-30份、 党参 20-30份、 玄参20-30份、 当归25-35份、 川芎25-35份、 穿破石14-18份、 浙贝母10-20份、 荔枝 核10-20份、 桔梗20-30份、 威灵仙25-30份、 续断25-30份、 杜仲15-25份、 川牛膝15-25份、 广 巴戟15-25份、 白芍20-30份、 赤芍15-25份、 桃仁20-30份、 透骨草25-35份、 伸筋草25-35份、 鸡血藤。

39、20-30份、 海风藤20-30份、 青风藤20-30份、 忍冬藤20-30份、 夜交藤20-30份、 苍耳子 15-25份、 天竺黄15-25份、 姜黄15-25份、 石斛10-20份、 合欢皮20-30份、 甘草20-30份。 0044 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最佳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夏枯草 25份、 漂海藻25份、 薄公英25份、 昆布20份、 生黄芪40份、 红参35份、 木瓜25份、 党参25份、 玄 参25份、 当归30份、 川芎30份、 穿破石16份、 浙贝母15份、 荔枝核15份、 桔梗25份、 威灵仙28 份、 续断28份、 杜仲20份、 川牛膝20份、 。

40、广巴戟20份、 白芍25份、 赤芍20份、 桃仁25份、 透骨草 30份、 伸筋草30份、 鸡血藤25份、 海风藤25份、 青风藤25份、 忍冬藤25份、 夜交藤25份、 苍耳子 20份、 天竺黄20份、 姜黄20份、 石斛15份、 合欢皮25份、 甘草25份。 0045 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可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口服制剂或 外用制剂, 口服制剂最佳优选为胶囊剂, 外用制剂最佳优选为酊剂。 0046 一种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胶囊剂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47 S1: 分别取夏枯草、 漂海藻、 薄公英、 昆布、 生黄芪、 红参、 木瓜、 党参、 玄参、。

41、 当归、 川 芎、 穿破石、 浙贝母、 荔枝核、 桔梗、 威灵仙、 续断、 杜仲、 川牛膝、 广巴戟、 白芍、 赤芍、 桃仁、 透 骨草、 伸筋草、 鸡血藤、 海风藤、 青风藤、 忍冬藤、 夜交藤、 苍耳子、 天竺黄、 姜黄、 石斛、 合欢 皮、 甘草, 净选, 干燥; 0048 S2: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 夏枯草20-30份、 漂海藻20-30份、 薄公英20-30份、 昆布15- 25份、 生黄芪30-50份、 红参30-40份、 木瓜20-30份、 党参20-30份、 玄参20-30份、 当归25-35 份、 川芎25-35份、 穿破石14-18份、 浙贝母10-20份、 荔枝核10-2。

42、0份、 桔梗20-30份、 威灵仙 25-30份、 续断25-30份、 杜仲15-25份、 川牛膝15-25份、 广巴戟15-25份、 白芍20-30份、 赤芍 15-25份、 桃仁20-30份、 透骨草25-35份、 伸筋草25-35份、 鸡血藤20-30份、 海风藤20-30份、 青风藤20-30份、 忍冬藤20-30份、 夜交藤20-30份、 苍耳子15-25份、 天竺黄15-25份、 姜黄15- 25份、 石斛10-20份、 合欢皮20-30份、 甘草20-30份; 0049 S3: 将称量好的生黄芪、 红参粉碎成100-120目细粉, 备用; 0050 S4: 取称量好的其余药味, 。

43、加5-15倍量水煎煮2-3次, 滤过, 得滤液; 说 明 书 5/11 页 8 CN 107789579 A 8 0051 S5: 将上述滤液浓缩成稠膏, 干燥、 粉碎, 得干膏细粉; 0052 S6: 取干膏细粉加入步骤S3项下的药材细粉以及填充剂、 润滑剂, 混匀, 装入胶囊, 即得。 0053 进一步的, 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成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步 骤S5项下所述填充剂为淀粉、 微晶纤维素和糊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润滑剂为 硬脂酸镁、 滑石粉和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0054 一种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成酊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

44、 骤: 0055 R1: 分别取夏枯草、 漂海藻、 薄公英、 昆布、 生黄芪、 红参、 木瓜、 党参、 玄参、 当归、 川 芎、 穿破石、 浙贝母、 荔枝核、 桔梗、 威灵仙、 续断、 杜仲、 川牛膝、 广巴戟、 白芍、 赤芍、 桃仁、 透 骨草、 伸筋草、 鸡血藤、 海风藤、 青风藤、 忍冬藤、 夜交藤、 苍耳子、 天竺黄、 姜黄、 石斛、 合欢 皮、 甘草, 净选, 干燥; 0056 R2: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 夏枯草20-30份、 漂海藻20-30份、 薄公英20-30份、 昆布15- 25份、 生黄芪30-50份、 红参30-40份、 木瓜20-30份、 党参20-30份、 玄参20-。

45、30份、 当归25-35 份、 川芎25-35份、 穿破石14-18份、 浙贝母10-20份、 荔枝核10-20份、 桔梗20-30份、 威灵仙 25-30份、 续断25-30份、 杜仲15-25份、 川牛膝15-25份、 广巴戟15-25份、 白芍20-30份、 赤芍 15-25份、 桃仁20-30份、 透骨草25-35份、 伸筋草25-35份、 鸡血藤20-30份、 海风藤20-30份、 青风藤20-30份、 忍冬藤20-30份、 夜交藤20-30份、 苍耳子15-25份、 天竺黄15-25份、 姜黄15- 25份、 石斛10-20份、 合欢皮20-30份、 甘草20-30份; 0057 。

46、R3.将称量好的中药材粉碎, 过筛, 得药材粗粉; 0058 R4.取步骤R3的药材粗粉, 装渗漉筒, 用65乙醇浸渍48小时后, 缓缓渗漉, 收取渗 漉液, 即得。 0059 进一步的, 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成酊剂的方法, 所述步骤R3 项下的过筛所用筛网为30-50目; 所述步骤R4项下的渗漉速度为13ml/min。 0060 以上所述的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在制备治疗骨结核的药物方面的用 途。 0061 骨结核属中医学 “流痰” 范畴, 俗称 “骨痨” , 为阴证、 虚证, 初期宜滋补肝肾为主, 以 温通经络、 散寒化瘀为辅。 若已化脓, 宜用托补, 溃后则宜培。

47、补。 本发明根据传统中医药理 论, 结合现代中医的辩证疗法, 组方严谨科学。 方中选用夏枯草清肝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 漂海藻消痰软坚散结, 利水消肿; 薄公英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利尿通淋; 昆布消痰软坚散 结, 利水消肿; 生黄芪补气升阳, 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 生津养血, 行滞通痹; 红参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益气摄血; 木瓜舒筋活络, 和胃化湿; 党参健脾益肺, 养血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 滋 阴降火, 解毒散结; 当归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川芎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穿破石止 咳, 退黄, 活血, 通络; 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 解毒散结消痈; 荔枝核行气散结,。

48、 祛寒止痛; 桔 梗宣肺, 利咽, 祛痰, 排脓; 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续断补肝肾, 强筋骨, 续折伤, 止崩漏; 杜 仲补肝肾, 强筋骨; 川牛膝逐瘀通经, 通利关节, 利尿通淋; 广巴戟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白芍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 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 润 肠通便; 透骨草散风祛湿, 解毒止痛; 伸筋草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鸡血藤活血补血, 调经止 痛, 舒筋活络; 海风藤祛风湿, 通经络, 止痹痛; 青风藤祛风湿, 通经络, 利小便; 忍冬藤清热 说 明 书 6/11 页 9 CN 107789579 A 9 解毒, 疏风。

49、通络; 夜交藤养血安神, 祛风通络; 苍耳子散风寒, 祛风湿; 合欢皮解郁安神, 活血 消肿; 天竺黄清热豁痰, 凉心定惊; 姜黄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 石斛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 合欢 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甘草补脾益气, 淸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上述组合 物合用共奏消肿解毒、 化痰散结、 温经散寒、 补肾壮骨、 扶正抗痨、 祛瘀生新之功, 对骨结核 疗效好。 克服了西医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 易产生耐药性, 毒副作用大, 以及手术治疗复发 率高, 病人痛苦较大等缺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 范围: 0063 一、 治疗骨结核的中药组合物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