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前房穿刺针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眼科前房穿刺针具.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78884.9 (22)申请日 2015.09.30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201520763589.0 2015.09.30 (73)专利权人 王涛 地址 065800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文安古 城医院 (72)发明人 王涛 (51)Int.Cl. A61F 9/007(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眼科前房穿刺针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前房穿刺针具, 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其特征在于: 内针管的 下端穿过外针管的阶梯型通孔, 。
2、内针管的上端设 有轴肩; 内针管的通孔内设有一内芯, 内芯的上 端与内芯帽连接; 主管体的固定槽中安装有齿 条; 动力环嵌在主管体的空腔中, 蜗杆的两端与 动力环的两侧壁为可转动连接, 动力环的环内有 一支架, 支架与蜗轮为可转动连接; 蜗杆与齿轮 的中心孔连接, 齿轮的一端穿过动力环侧壁上的 通孔与主管体的固定槽中的齿条相啮合; 蜗轮的 中心孔与内针管的外壁固定连接; 动力环的两侧 设有导向块, 导向块穿过主管体上的导向孔与推 盖连接, 推盖套在主管体的外壁上。 与现有技术 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434073 U 2016.。
3、08.10 CN 205434073 U 1.一种眼科前房穿刺针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穿刺装置和转动装置, 所述的穿刺装置包 括内针管和外针管, 所述的外针管设有一空腔, 外针管的下端设有一阶梯型通孔, 上端为注 射器接头; 所述的外针管的阶梯型通孔与空腔相通; 所述的内针管的下端穿过外针管的阶 梯型通孔, 内针管的上端设有轴肩; 所述的外针管的阶梯型通孔的大直径孔处设有一密封 圈; 所述的内针管的通孔内设有一内芯, 内芯的上端与内芯帽连接;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主 管体、 动力环、 蜗轮和蜗杆; 所述的主管体设有一空腔, 主管体空腔的下端设有一通孔, 上端 开口; 所述的主管体的空腔的内壁上。
4、分别设有固定槽和导向孔, 所述的主管体的固定槽中 安装有齿条; 所述的动力环嵌在主管体的空腔中, 动力环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所述的蜗杆的 两端与动力环的两侧壁为可转动连接, 动力环的环内有一支架, 所述的支架与蜗轮为可转 动连接, 所述的蜗杆与蜗轮相啮合; 所述的蜗杆与齿轮的中心孔连接, 所述的齿轮的一端穿 过动力环侧壁上的通孔与主管体的固定槽中的齿条相啮合; 所述的蜗轮的中心孔与内针管 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管体开口的一端与一上端盖连接, 所述的动力环的两侧设有导 向块, 所述的导向块穿过主管体上的导向孔与推盖连接, 所述的推盖套在主管体的外壁上; 所述的上端盖上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外针。
5、管的下端穿过上端盖的通孔与上端盖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管体的壁上设有一限位槽, 所述的限位槽中设有一螺纹杆, 限位套筒上设有一螺 纹孔, 所述的螺纹杆与限位套筒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34073 U 2 一种眼科前房穿刺针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为实用新型申请 一种前房穿刺术用针具(申请号: 2015207635890) 的分案申请, 涉及一种穿刺针,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角膜穿刺使眼球前房内的房水流出的穿 刺针。 背景技术 0002 前房穿刺术主要适用于外伤、 炎症粘连等因素导致的全部或部分前房消失, 或前 房变浅、 青光眼手术后, 前房形成。
6、迟缓, 保守治疗无效, 以及眼后段手术中因注入硅油、 气体 导致前房受挤压消失。 目前, 前房穿刺术通常需要使用穿刺针等医疗器械, 而现有的穿刺针 通常是直接刺入前房进行治疗, 从而不易控制穿刺深度, 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适用于角膜穿刺使 眼球前房内的房水流出的穿刺针。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眼科前房穿刺针具, 其特征在于: 包括穿刺装置和转动装置, 所述的穿刺装置包括内针管和外针管, 所述的外针管设有一空 腔, 外针管的下端设有一阶梯型通孔, 上端为注射器接头; 所述的外针管的阶。
7、梯型通孔与空 腔相通; 所述的内针管的下端穿过外针管的阶梯型通孔, 内针管的上端设有轴肩; 所述的外 针管的阶梯型通孔的大直径孔处设有一密封圈; 所述的内针管的通孔内设有一内芯, 内芯 的上端与内芯帽连接;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主管体、 动力环、 蜗轮和蜗杆; 所述的主管体设 有一空腔, 主管体空腔的下端设有一通孔, 上端开口; 所述的主管体的空腔的内壁上分别设 有固定槽和导向孔, 所述的主管体的固定槽中安装有齿条; 所述的动力环嵌在主管体的空 腔中, 动力环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所述的蜗杆的两端与动力环的两侧壁为可转动连接, 动力 环的环内有一支架, 所述的支架与蜗轮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蜗杆与。
8、蜗轮相啮合; 所述的蜗 杆与齿轮的中心孔连接, 所述的齿轮的一端穿过动力环侧壁上的通孔与主管体的固定槽中 的齿条相啮合; 所述的蜗轮的中心孔与内针管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管体开口的一端 与一上端盖连接, 所述的动力环的两侧设有导向块, 所述的导向块穿过主管体上的导向孔 与推盖连接, 所述的推盖套在主管体的外壁上; 所述的上端盖上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外针管 的下端穿过上端盖的通孔与上端盖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管体的壁上设有一限位槽, 所述的 限位槽中设有一螺纹杆, 限位套筒上设有一螺纹孔, 所述的螺纹杆与限位套筒的螺纹孔螺 纹连接。 0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
9、果: 0006 1、 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压推盖, 使内针管边旋转边做直线运动, 能够实现对内针管 微调, 避免一次刺入过深, 减少操作风险; 0007 2、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节限位套筒, 调节内针管的穿刺深度, 避免穿刺过深, 引 起操作风险。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434073 U 3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0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1 图4是动力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 如图1、 2、 3和4。
10、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穿刺装置和转动装置, 为了便于叙述, 设定本 装置针管向患者穿刺的一端的方向为下, 反之为上。 0014 所述的穿刺装置包括内针管8和外针管3, 所述的外针管3设有一空腔, 外针管3的 下端设有一阶梯型通孔, 上端为注射器接头, 所述的注射器接头用以与注射器连接。 所述的 外针管3的阶梯型通孔与空腔相通。 所述的内针管8的下端穿过外针管3的阶梯型通孔, 内针 管8的上端设有轴肩, 所述的轴肩能够卡在外针管3的阶梯型通孔与空腔相通的台阶处, 防 止内针管8从外针管3的空腔中脱出。 所述的外针管3的阶梯型通孔的大直径孔处设有一密 封圈, 所述的密封圈能够防止液体从外针管3与内。
11、针管8连接处流出。 0015 所述的内针管8的通孔内设有一内芯7, 所述的内芯7能够从内针管8的通孔中抽 出, 内芯7的上端与内芯帽6连接。 0016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主管体1、 动力环11、 蜗轮15和蜗杆13。 所述的主管体1设有一 空腔, 主管体1空腔的下端设有一通孔, 上端开口。 所述的主管体1的空腔的内壁上分别设有 固定槽和导向孔, 所述的主管体1的固定槽中安装有齿条12。 所述的动力环11嵌在主管体1 的空腔中, 动力环1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所述的蜗杆13的两端与动力环11的两侧壁为可转 动连接, 动力环11环内有一支架16, 所述的支架16与蜗轮15为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蜗杆。
12、13与 蜗轮15相啮合。 所述的蜗杆13与齿轮14的中心孔连接, 所述的齿轮14穿过动力环11侧壁上 的通孔与主管体1的固定槽中的齿条12相啮合。 所述的蜗轮15的中心孔与内针管8的外壁固 定连接。 0017 所述的主管体1开口的一端与一上端盖9连接, 所述的动力环11的两侧设有导向块 10, 所述的导向块10穿过主管体1上的导向孔与推盖2连接, 所述的推盖2套在主管体1的外 壁上。 所述的上端盖9上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外针管3的下端穿过上端盖9的通孔与上端盖9 固定连接。 当向下推动推盖2时, 动力环11沿主管体1的空腔运动, 由于齿轮14与齿条12相啮 合, 齿轮14带动蜗杆13转动, 蜗。
13、杆13带动蜗轮15转动, 从而带动内针管8转动。 在内针管8转 动的同时, 推盖2带动动力环11向下运动, 动力环11通过支架16带动蜗轮15向下运动, 蜗轮 15带动内针管8向下运动, 从而能够使内针管8边旋转边向下运动。 0018 所述的主管体1的壁上设有一限位槽, 所述的限位槽中设有一螺纹杆4, 限位套筒5 上设有一螺纹孔, 所述的螺纹杆4与限位套筒5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调节限位套筒5在螺 纹杆4上的高度, 能够限制推盖2的推动距离, 从而能够调节内针管8的穿刺深度。 0019 操作流程如下: 将本装置靠近患者需要穿刺的部位, 推动推盖2, 推盖2带动动力环 11沿主管体1的空腔运动。
14、, 由于齿轮14与齿条12相啮合, 齿轮14带动蜗杆13转动, 蜗杆13带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434073 U 4 动蜗轮15转动, 从而带动内针管8转动。 在内针管8转动的同时, 推盖2带动动力环11向下运 动, 动力环11通过支架16带动蜗轮15向下运动, 蜗轮15带动内针管8向下运动, 从而能够使 内针管8边旋转边向下运动穿过主管体1一端的通孔刺入患者体内, 当内针管8突破进入穿 刺位置时, 旋转内芯帽6, 将内芯7从内针管8的空腔中抽出, 使用注射器连接注射器接头将 前房中的液体抽出。 这样内针管8刺入患者体内更加容易, 在刺入过程中内针管8不易发生 弯曲或断裂。 0020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 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43407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5434073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5434073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5434073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