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8380325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58312.3

申请日:

20130225

公开号:

CN103127483B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9/14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9/14

申请人:

杨凤国

发明人:

杨凤国

地址:

236400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单桥镇杨营行政村杨郢81号

优先权:

CN201310058312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闫立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大蓟7~10份、小蓟6~9份、当归1~2.5份、艾叶2~5份、鲜姜32~58份、苍耳2~5份、蓖麻油0.2~0.5份、野西瓜0.56~0.86份、透骨草2~5份、茅根草5~8份、水菖蒲1~2.5份。本发明能有效地对脉管炎进行治疗,具有清热解毒、温经散寒、修复肌体损伤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成本低,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       大蓟 7~10份      小蓟6~9 份         当归 1~2.5份艾叶 2~5 份      鲜姜32~58份         苍耳 2~5份蓖麻油0.2~0.5份  野西瓜0.56~0.86份   透骨草2~5份        茅根草 5~8份      水菖蒲1~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 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大蓟 8~9份         小蓟 6.5~8份       当归 1~2份艾叶 2~4份         鲜姜 35~49份       苍耳2~4份蓖麻油0.2~0.4份    野西瓜0.6~0.7份    透骨草2~4份        茅根草 6~7份       水菖蒲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 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大蓟 8份          小蓟 7 份         当归1.5份艾叶3份           鲜姜 41份         苍耳 3份蓖麻油 0.3份      野西瓜 0.66份      透骨草3份        茅根草 6份        水菖蒲1.5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脉管炎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指周围脉管(中、小动脉及静脉)的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血管炎症病变,导致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闭塞。在我国北方各省多见。多发于男性青壮年。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脉,伴行静脉和浅表静脉也常累及,以下肢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间歇性跛行,静止性疼痛,严重者可并发溃疡、坏疽。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脱疽、十指零落等范畴。其病的内因主要是脾气虚弱,肝肾不足;外因主要是寒湿侵袭,长期吸烟也是促成本病的发生因素。本病多因脾肾阳虚,寒湿外侵,寒湿凝聚经脉;或因情志内伤,脏腑蕴热,邪热淫于脉络等,致脉络痹塞,气血不周而成。

现代医学对脉管炎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多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密切有关,它的治疗仍然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当前,治疗脉管炎常高压氧治疗或采用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和动脉旁路手术等相关手术进行治疗。高压氧治疗周期长,恢复时间慢,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不仅使人体器官和正常细胞受损, 而且会增加病人痛苦,术后恢复期慢,复发率高,易造成血栓引起其它疾病,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放射和西药除价格昂贵外,副作用也较大,使人体器官和正常细胞受损,且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地对脉管炎进行治疗,具有清热解毒、温经散寒、修复肌体损伤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成本低,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为此,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

       大蓟 7~10份      小蓟6~9 份         当归 1~2.5份

艾叶 2~5 份      鲜姜32~58份         苍耳 2~5份

蓖麻油0.2~0.5份  野西瓜0.56~0.86份   透骨草2~5份     

   茅根草 5~8份      水菖蒲1~2.5份。    

本发明的优选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大蓟 8~9份         小蓟 6.5~8份       当归 1~2份

艾叶 2~4份         鲜姜 35~49份       苍耳2~4份

蓖麻油0.2~0.4份    野西瓜0.6~0.7份    透骨草2~4份     

   茅根草 6~7份       水菖蒲1~2份。

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大蓟 8份          小蓟 7 份         当归 1.5份

艾叶3份           鲜姜 41份         苍耳 3份

蓖麻油 0.3份      野西瓜 0.66份      透骨草3份     

   茅根草 6份        水菖蒲1.5份。

一种制备该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大蓟 7~10份、小蓟6~9份、艾叶2~5份、鲜姜32~58份、苍耳 2~5份、蓖麻油0.2~0.5份、野西瓜0.56~0.86份、透骨草2~5份、茅根草5~8份、水菖蒲1~2.5份;

(2)将大蓟、小蓟、艾叶、苍耳、野西瓜、透骨草、茅根草、水菖蒲粉碎成粉面状,加入蓖麻油混合均匀,将鲜姜粉碎,加入其中,混合均匀,使上述混合药粉的含水量为40~45%,含水量不足加白醋补,混均,制成混合药料;

(3)将混合药料置入蒸锅中,蒸30~50分钟,取出混合药料,待其温度降至60~70℃时加入粉碎的野西瓜,混合均匀,密封包装,得成品药;

(4)使用时,将成品药加温至45~50℃,在患者病变部位外的皮肤上贴一层沙布,再在沙布涂敷加温后的成品药,药层厚度0.5~1.2cm,再在该药层外包裹1~3层沙布,用绳绑紧,最外层用塑料布或防水胶布包裹固定;贴敷时间5~12小时,两次贴敷时间间隔12~15日。贴药3为一疗程。

所述的白醋为每100ml含总酸为5~6g。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依据中医对脉管炎疾病的法则, 即活血化瘀, 散瘀止痛,补血通络, 杀菌消炎,清湿热,泻毒火,攻毒、散结。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法则组成的, 既能活血化瘀, 散瘀止痛, 清湿热,泻毒火, 攻毒、散结,又能散瘀止痛,补血通络。本发明中的大蓟,性凉、味甘,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的作用。小蓟,性味甘、凉,具有凉血,祛瘀,止血的作用,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村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当归,性味甘、温,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补血活血,抑菌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艾叶,性味辛、温,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有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鲜姜,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的功效。苍耳,性味苦辛、寒、有毒,具有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的功效。蓖麻油,性味甘、辛,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的作用。野西瓜,性味甘、寒,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透骨草,性味甘,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的作用。茅根草,性味甘、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作用。水菖蒲,性温、味辛、平、苦,具有开窍、化痰、健胃、醒神,有清湿热的作用。本发明具有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温络化瘀,安神,宣气开窍,散郁豁痰, 消肿解毒,杀菌消炎,补血通络,具有良好的治疗脉管炎的作用, 在治疗数百位脉管炎患者中,治愈率为68%,显效率达到85%,好转率达到98%以上。(评定标准,治愈:主要症状消失,创口完全愈合,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缓解或明显改善,恢复工作一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显著减轻,静止痛消失,皮肤温度和色泽明显好转,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血循环轻度障碍,能工作。好转:病状减轻,创面较前缩小,患肢循环有所改善,仍不能从事工作。无效:经1~3个月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或加重。)

本发明的一个疗程成本仅是传统相同脉管炎疗程成本的20%,可大大节省患者的费用支出。

本发明为外用药对人体内脏器官无伤害,用药安全。本发明对其它由血瘀等症引起的腰疼、腿疼、颈椎疼患者也有一定疗效,治愈、显效和好转率在80%左右。

典型病例:张×,男,38岁。初诊,自诉右小腿至足部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9个月,查右足小趾端溃疡,2月前开始右足跟至足趾前半部和足趾疼痛,后又出现步行后小腿肚胀疼,休息后减轻,查右小腿处静脉曲张凸出,呈间歇性跛行已历5月余。病情日重,半月前右足小趾趾端形成溃疡,疼痛剧烈,彻夜不眠。患者为农民,长期受潮湿寒冷。检查:面色萎黄,体瘦,右足小趾端溃疡约1.2×0.8cm,少许黄色分泌物,腐肉未脱。足背黯紫色,右足发凉,足背动脉尚能触知。右小腿处静脉曲张凸出,脉象滑数。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本发明外敷药一个疗程后, 主要症状消失,溃疡创口完全愈合,足背色正常,睡眠好,体重增加4Kg,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明显改善,曲张凸出的静脉恢复正常,恢复工作2年内无复发,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大蓟7~10份、小蓟6~9 份、当归1~2.5份、艾叶2~5 份、鲜姜32~58份、苍耳2~5份、蓖麻油0.2~0.5份、野西瓜0.56~0.86份、透骨草2~5份、茅根草 5~8份、水菖蒲1~2.5份。

实施例1: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大蓟8kg、小蓟7kg、当归 1.5kg、艾叶3kg、鲜姜41kg、苍耳3kg、蓖麻油0.3kg、野西瓜0.66kg、透骨草3kg、茅根草6 kg、水菖蒲1.5kg。

制备方法是:取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将大蓟、小蓟、艾叶、苍耳、野西瓜、透骨草、茅根草、水菖蒲粉碎成粉面状,加入蓖麻油混合均匀,将鲜姜粉碎,加入其中,混合均匀,使上述混合药粉的含水量为40~45%,含水量不足加白醋补,混均,制成混合药料。将混合药料置入蒸锅中,蒸30~50分钟,取出混合药料,待其温度降至60~70℃时加入粉碎的野西瓜,混合均匀,密封包装,得成品药。所述的白醋为每100ml含总酸为5~6g。

使用时,将成品药加温至45~50℃,在患者病变部位外的皮肤上贴一层沙布,再在沙布涂敷加温后的成品药,药层厚度0.5~1.2cm,再在该药层外包裹1~3层沙布,用绳绑紧,最外层用塑料布或防水胶布包裹固定;贴敷时间5~12小时,两次贴敷时间间隔12~15日。

实施例2: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大蓟9kg、小蓟6kg、当归1kg、艾叶5kg、鲜姜48kg、苍耳5kg、蓖麻油0.5kg、野西瓜0.86kg、透骨草2kg、茅根草8kg、水菖蒲2.5kg。

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大蓟7kg、小蓟8kg、当归1.2kg、艾叶2kg、鲜姜44kg、苍耳5kg、蓖麻油0.5kg、野西瓜0.86kg、透骨草2kg、茅根草8kg、水菖蒲2.5kg。

制法和用法,同实施例1。故不再累述。

总之,本发明能有效地对脉管炎进行治疗,具有清热解毒、温经散寒、修复肌体损伤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成本低,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12748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05 CN 103127483 B (21)申请号 201310058312.3 (22)申请日 2013.02.25 A61K 36/9068(2006.01) A61P 9/14(2006.01) (73)专利权人 杨凤国 地址 236400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单桥镇杨 营行政村杨郢 81 号 (72)发明人 杨凤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8 代理人 闫立德 CN 101804106 A,2010.08.18, 权利要求 1、 说明书第 0035 段 . CN 12。

2、07908 A,1999.02.17, 全文 . CN 101269155 A,2008.09.24,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 备方法 , 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 大 蓟 7 10 份、 小蓟 6 9 份、 当归 1 2.5 份、 艾 叶 2 5 份、 鲜姜 32 58 份、 苍耳 2 5 份、 蓖 麻油 0.2 0.5 份、 野西瓜 0.56 0.86 份、 透骨 草 2 5 份、 茅根草 5 8 份、 水菖蒲 1 2.5 份。 本发明能有效地对脉管炎进行治疗 , 具有清热解 毒、 。

3、温经散寒、 修复肌体损伤的作用, 并且毒副作 用小, 成本低, 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程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127483 B CN 103127483 B 1/1 页 2 1.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 , 其特征在于 : 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 : 大蓟 7 10 份 小蓟 6 9 份 当归 1 2.5 份 艾叶 2 5 份 鲜姜 32 58 份 苍耳 2 5 份 蓖麻油 0.2 0.5 份 野西瓜 。

4、0.56 0.86 份 透骨草 2 5 份 茅根草 5 8 份 水菖蒲 1 2.5 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 其特征在于 : 其中各原料的重量 配比是 : 大蓟 8 9 份 小蓟 6.5 8 份 当归 1 2 份 艾叶 2 4 份 鲜姜 35 49 份 苍耳 2 4 份 蓖麻油 0.2 0.4 份 野西瓜 0.6 0.7 份 透骨草 2 4 份 茅根草 6 7 份 水菖蒲 1 2 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 其特征在于 : 其中各原料的重量 配比是 : 大蓟 8 份 小蓟 7 份 当归 1.5 份 艾叶 3 份 鲜姜 41 份 苍耳 3。

5、 份 蓖麻油 0.3 份 野西瓜 0.66 份 透骨草 3 份 茅根草 6 份 水菖蒲 1.5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27483 B 2 1/3 页 3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脉管炎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指周围脉管 (中、 小动脉及静脉) 的一种慢性持 续性、 进行性的血管炎症病变, 导致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闭塞。在我国北方各省多见。多发于 男性青壮年。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 小动脉, 伴行静脉和浅表静脉也常累及, 以下肢 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

6、 间歇性跛行, 静止性疼痛, 严重者 可并发溃疡、 坏疽。 0003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脱疽、 十指零落等范畴。其病的内因主要是脾气虚弱, 肝肾不 足 ; 外因主要是寒湿侵袭, 长期吸烟也是促成本病的发生因素。本病多因脾肾阳虚, 寒湿外 侵, 寒湿凝聚经脉 ; 或因情志内伤, 脏腑蕴热, 邪热淫于脉络等, 致脉络痹塞, 气血不周而成。 0004 现代医学对脉管炎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无统一认识, 一般认为, 多与交感神经功能 紊乱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密切有关, 它的治疗仍然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当前 , 治疗脉管炎 常高压氧治疗或采用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和动脉旁路手术等相关手 术进行治疗。

7、。高压氧治疗周期长, 恢复时间慢 , 治疗效果差 ; 手术治疗不仅使人体器官和 正常细胞受损 , 而且会增加病人痛苦 , 术后恢复期慢 , 复发率高, 易造成血栓引起其它疾 病,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 放射和西药除价格昂贵外,副作用也较大, 使人体器官和正常细胞 受损 , 且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 , 能有效地对脉管 炎进行治疗 , 具有清热解毒、 温经散寒、 修复肌体损伤的作用, 并且毒副作用小, 成本低, 有 良好的康复效果。 0006 为此,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 : 0007 大蓟 7 10 份 小。

8、蓟 6 9 份 当归 1 2.5 份 0008 艾叶 2 5 份 鲜姜 32 58 份 苍耳 2 5 份 0009 蓖麻油 0.2 0.5 份 野西瓜 0.56 0.86 份 透骨草 2 5 份 0010 茅根草 5 8 份 水菖蒲 1 2.5 份。 0011 本发明的优选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 0012 大蓟 8 9 份 小蓟 6.5 8 份 当归 1 2 份 0013 艾叶 2 4 份 鲜姜 35 49 份 苍耳 2 4 份 0014 蓖麻油 0.2 0.4 份 野西瓜 0.6 0.7 份 透骨草 2 4 份 0015 茅根草 6 7 份 水菖蒲 1 2 份。 0016 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

9、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 0017 大蓟 8 份 小蓟 7 份 当归 1.5 份 说 明 书 CN 103127483 B 3 2/3 页 4 0018 艾叶 3 份 鲜姜 41 份 苍耳 3 份 0019 蓖麻油 0.3 份 野西瓜 0.66 份 透骨草 3 份 0020 茅根草 6 份 水菖蒲 1.5 份。 0021 一种制备该外敷药的制备方法 , 包括如下步骤 : 0022 (1) 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 大蓟 7 10 份、 小蓟 6 9 份、 艾叶 2 5 份、 鲜姜 32 58 份、 苍耳 2 5 份、 蓖麻油 0.2 0.5 份、 野西瓜 0.56 0.86 份、 透骨草 2 5 。

10、份、 茅根草 5 8 份、 水菖蒲 1 2.5 份 ; 0023 (2) 将大蓟、 小蓟、 艾叶、 苍耳、 野西瓜、 透骨草、 茅根草、 水菖蒲粉碎成粉面状, 加入 蓖麻油混合均匀, 将鲜姜粉碎, 加入其中, 混合均匀, 使上述混合药粉的含水量为 40 45%, 含水量不足加白醋补, 混均, 制成混合药料 ; 0024 (3) 将混合药料置入蒸锅中, 蒸 30 50 分钟, 取出混合药料, 待其温度降至 60 70时加入粉碎的野西瓜, 混合均匀, 密封包装, 得成品药 ; 0025 (4) 使用时, 将成品药加温至 45 50, 在患者病变部位外的皮肤上贴一层沙布, 再在沙布涂敷加温后的成品药。

11、, 药层厚度 0.5 1.2cm, 再在该药层外包裹 1 3 层沙布 , 用绳绑紧 , 最外层用塑料布或防水胶布包裹固定 ; 贴敷时间 5 12 小时 , 两次贴敷时间 间隔 12 15 日。贴药 3 为一疗程。 0026 所述的白醋为每 100ml 含总酸为 5 6g。 0027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依据中医对脉管炎疾病的法则 , 即活血化瘀 , 散瘀止痛 , 补血通络 , 杀菌消炎, 清湿热, 泻毒火, 攻毒、 散结。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法则组成的 , 既能 活血化瘀 , 散瘀止痛 , 清湿热, 泻毒火 , 攻毒、 散结, 又能散瘀止痛 , 补血通络。本发明 中的大蓟, 性凉、 味甘, 具有凉血。

12、, 止血, 祛瘀, 消痈肿的作用。 小蓟, 性味甘、 凉, 具有凉血, 祛 瘀, 止血的作用, 能收缩血管、 缩短凝血时间, 对肺炎双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白喉杆菌、 伤寒 村菌、 绿脓杆菌、 痢疾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当归, 性味甘、 温, 具有调节机 体免疫功能, 补血活血, 抑菌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艾叶, 性味辛、 温, 能散寒止痛, 温经止 血, 有理气血, 逐寒湿的作用。 鲜姜, 性味辛、 温, 具有发表、 散寒、 止呕、 开痰的功效。 苍耳, 性 味苦辛、 寒、 有毒, 具有祛风散热, 解毒杀虫的功效。 蓖麻油, 性味甘、 辛, 具有润肠通便, 清热 解毒的作用。

13、。野西瓜, 性味甘、 寒, 具有祛风散寒, 除湿的作用。透骨草, 性味甘, 具有祛风, 除湿, 舒筋, 活血, 止痛的作用。茅根草, 性味甘、 凉, 具有凉血, 止血, 清热, 利尿的作用。水 菖蒲, 性温、 味辛、 平、 苦, 具有开窍、 化痰、 健胃、 醒神, 有清湿热的作用。本发明具有祛邪不 伤正 , 扶正而不留邪 , 温络化瘀 , 安神 , 宣气开窍 , 散郁豁痰 , 消肿解毒, 杀菌消炎, 补血 通络 , 具有良好的治疗脉管炎的作用 , 在治疗数百位脉管炎患者中 , 治愈率为 68%, 显效 率达到 85%, 好转率达到 98% 以上。( 评定标准 , 治愈 : 主要症状消失, 创口。

14、完全愈合, 患肢 血液循环障碍缓解或明显改善, 恢复工作一年内无复发。 显效 : 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显著 减轻, 静止痛消失, 皮肤温度和色泽明显好转, 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 血循环轻度障碍, 能工 作。好转 : 病状减轻, 创面较前缩小, 患肢循环有所改善, 仍不能从事工作。无效 : 经 1 3 个月治疗, 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甚或加重。) 0028 本发明的一个疗程成本仅是传统相同脉管炎疗程成本的 20%, 可大大节省患者的 费用支出。 0029 本发明为外用药对人体内脏器官无伤害, 用药安全。本发明对其它由血瘀等症引 说 明 书 CN 103127483 B 4 3/3 页 5 。

15、起的腰疼、 腿疼、 颈椎疼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治愈、 显效和好转率在 80% 左右。 0030 典型病例 : 张 , 男, 38 岁。初诊 , 自诉右小腿至足部发凉疼痛, 间歇性跛行 9 个 月, 查右足小趾端溃疡 ,2 月前开始右足跟至足趾前半部和足趾疼痛, 后又出现步行后小腿 肚胀疼, 休息后减轻, 查右小腿处静脉曲张凸出 , 呈间歇性跛行已历 5 月余。病情日重, 半 月前右足小趾趾端形成溃疡, 疼痛剧烈, 彻夜不眠。患者为农民, 长期受潮湿寒冷。检查 : 面 色萎黄, 体瘦, 右足小趾端溃疡约 1.20.8cm, 少许黄色分泌物, 腐肉未脱。足背黯紫色, 右 足发凉, 足背动脉尚能触知。

16、。右小腿处静脉曲张凸出 , 脉象滑数。诊断 : 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使用本发明外敷药一个疗程后 , 主要症状消失, 溃疡创口完全愈合, 足背色正常, 睡眠 好, 体重增加 4Kg, 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明显改善, 曲张凸出的静脉恢复正常 , 恢复工作 2 年 内无复发 , 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一种治疗脉管炎的外敷药,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大蓟710 份、 小蓟 6 9 份、 当归 1 2.5 份、 艾叶 2 5 份、 鲜姜 32 58 份、 苍耳 2 5 份、 蓖麻 油 0.2 0.5 份、 野西瓜 0.56 0.86 份、 透骨草 2 5 份、 茅根草 5 8 份、 水。

17、菖蒲 1 2.5 份。 0032 实施例 1 :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 大蓟 8kg、 小蓟 7kg、 当归 1.5kg、 艾叶 3kg、 鲜姜 41kg、 苍耳 3kg、 蓖麻油 0.3kg、 野西瓜 0.66kg、 透骨草 3kg、 茅根草 6 kg、 水菖蒲 1.5kg。 0033 制备方法是 : 取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 将大蓟、 小蓟、 艾叶、 苍耳、 野西瓜、 透骨草、 茅根草、 水菖蒲粉碎成粉面状, 加入蓖麻油混合均匀, 将鲜姜粉碎, 加入其中, 混合均匀, 使 上述混合药粉的含水量为 40 45%, 含水量不足加白醋补, 混均, 制成混合药料。将混合药 料置入蒸锅中, 蒸30。

18、50分钟, 取出混合药料, 待其温度降至6070时加入粉碎的野西 瓜, 混合均匀, 密封包装, 得成品药。所述的白醋为每 100ml 含总酸为 5 6g。 0034 使用时, 将成品药加温至 45 50, 在患者病变部位外的皮肤上贴一层沙布, 再 在沙布涂敷加温后的成品药, 药层厚度 0.5 1.2cm, 再在该药层外包裹 1 3 层沙布 , 用 绳绑紧 , 最外层用塑料布或防水胶布包裹固定 ; 贴敷时间 5 12 小时 , 两次贴敷时间间 隔 12 15 日。 0035 实施例 2 :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 大蓟 9kg、 小蓟 6kg、 当归 1kg、 艾叶 5kg、 鲜姜 48kg、 。

19、苍耳 5kg、 蓖麻油 0.5kg、 野西瓜 0.86kg、 透骨草 2kg、 茅根草 8kg、 水菖蒲 2.5kg。 0036 制备和使用方法 , 同实施例 1。 0037 实施例 3 :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 : 大蓟 7kg、 小蓟 8kg、 当归 1.2kg、 艾叶 2kg、 鲜姜 44kg、 苍耳 5kg、 蓖麻油 0.5kg、 野西瓜 0.86kg、 透骨草 2kg、 茅根草 8kg、 水菖蒲 2.5kg。 0038 制法和用法, 同实施例 1。故不再累述。 0039 总之, 本发明能有效地对脉管炎进行治疗 , 具有清热解毒、 温经散寒、 修复肌体损 伤的作用, 并且毒副作用小, 成本低, 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说 明 书 CN 103127483 B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