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8366427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3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84015.7

申请日:

20160328

公开号:

CN105616395A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203

主分类号:

A61K31/203

申请人: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发明人:

刘磊

地址: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北园大街247号

优先权:

CN201610184015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代理人:

商福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该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大鼠饲养及合笼;(2)挑选怀孕雌鼠,随机分笼饲养;(3)于孕8-13.5天,按30-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4)常规饲养至孕20天,将孕鼠脱颈处死,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该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复制、可重复性强,成功率高、相对于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制备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更贴近于疾病发生的自然过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大鼠饲养及合笼:采用颗粒饲料喂养SD大鼠,喂养期间自由饮水,将SD大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天;(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精神状态良好、无流产迹象的雌鼠,随机分笼饲养;(3)维甲酸干预:于孕8-13.5天,按30-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4)常规饲养至孕20天,将孕鼠脱颈处死,固定于操作台,于腹部做大十字切口,暴露子宫,剪开子宫壁,分离蜕膜团,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维甲酸干预时间在孕9天,干预剂量采用40㎎/㎏体重注射剂量。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 型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第一、二鳃弓及其第一鳃沟的发育异常引 起的外、中耳畸形,许多患者还同时伴有同侧下颌骨和面部软组织的发育不良。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继唇、腭裂之后最为常见的面部畸形,也是导致面部不对称 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动物模型是研究致畸物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可靠、稳定、便于获得的动 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先天畸形的发病机制、组织学改变及分子水平的研究,为临 床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证据。目前文献报道的利用啮齿类动物为实验动 物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大部分为基因敲除或转基因模型,如Rowe等对 PACT敲除的小鼠模型的研究,Cousley等对Hfm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这些模型虽 稳定可靠,但均存在费用高、技术手段相对复杂、一般实验应用不便等缺点。 关于耳廓胚胎发育的实验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但目前机制仍不明确。建 立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 早期诊断的关键,但是现有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操作复杂,成功率极低, 为动物模型的建立带来诸多困难,严重影响后续实验研究工作。

(三)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复 制、可重复性强,成功率高、相对于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制备的先天性小耳畸形 动物模型更贴近于疾病发生的自然过程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 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大鼠饲养及合笼:采用颗粒饲料喂养SD大鼠,喂养期间自由饮水, 将SD大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发现阴栓定为孕0 天,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天;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精神状态良好、无流产迹象的 雌鼠,随机分笼饲养;

(3)维甲酸干预:于孕8-13.5天,按30-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 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步骤(3)维甲酸干预时间在孕9天,干预剂量采用40㎎/㎏体重注射剂量。

本发明制备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来源方便易得、成本低;通过维甲 酸干预,并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后经局部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对大鼠母 体的刺激性小,系统毒性较少,相对于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制备的先天性小耳畸 形动物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相对于胃管灌注避开了肝脏的首关效应,避免了 肝脏代谢对维甲酸的分解以及维甲酸吸收过快短期内大量进入母体循环对母体 造成的系统毒性,相对于腹腔注射则不直接作用于子宫,对子宫及胚胎发育的 直接扰动小,获得的胚胎数量多,便于重复及测量,相对于现有先天性小耳畸 形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率几乎为0的结果,成功率大大提升。该种制备方法更贴 近疾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保证后续实验更有效的研究发病机制并进行相 关检测。

(四)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单侧无耳大鼠胚胎;

图2为正常胚胎与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的异常胚胎头部CT扫描对比。

从图1可见,胚胎右侧耳壳存在但较正常明显缩小(箭头所示),左侧未见 耳壳及其掩盖的外耳道;从图2可见,与图片中上方一行的正常胚胎头部相比, 下方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的异常胚胎头部狭小,外形异常,骨骼发育明显不良。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1)大鼠饲养及合笼:采用颗粒饲料喂养3月龄SD大鼠,喂养期间自由 饮水,将SD大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发现阴栓定 为孕0天,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天;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精神状态良好、无流产迹象的 雌鼠,随机分笼饲养;

(3)维甲酸干预: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配制成4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9天,按4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将孕鼠脱颈处死,固定于操作台,于腹部 做大十字切口,暴露子宫,剪开子宫壁,分离蜕膜团,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1:

表1

由上表1可以看出,孕9天(G9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长及体重不 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他指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G9天干预组对胚胎整体发育影响较小,但对耳廓发育影 响较大,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该剂量在孕9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全部存活,共获得畸形胚胎72只, 成功率高。

实施例2: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1)大鼠饲养及合笼:采用颗粒饲料喂养2月龄SD大鼠,喂养期间自由 饮水,将SD大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发现阴栓定 为孕0天,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天;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精神状态良好、无流产迹象的 雌鼠,随机分笼饲养;

(3)维甲酸干预: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配制成3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8天,按3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将孕鼠脱颈处死,固定于操作台,于腹部 做大十字切口,暴露子宫,剪开子宫壁,分离蜕膜团,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2:

表2

由上表2可以看出,孕8天(G8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存在 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G8天干预组对胚胎整体发 育及耳廓发育影响均较大,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该剂量在孕8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9只存活,共获得畸形胚胎56只。

实施例3: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1)大鼠饲养及合笼:采用颗粒饲料喂养5月龄SD大鼠,喂养期间自由 饮水,将SD大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发现阴栓定 为孕0天,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天;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精神状态良好、无流产迹象的 雌鼠,随机分笼饲养;

(3)维甲酸干预: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配制成4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12天,按4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将孕鼠脱颈处死,固定于操作台,于腹部 做大十字切口,暴露子宫,剪开子宫壁,分离蜕膜团,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3:

表3

由上表3可以看出,孕12天(G12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存 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G12天干预组对胚胎整体 发育及耳廓发育影响均较大,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相对于正常耳廓为 小耳畸形。

该剂量在孕12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9只存活,共获得畸形胚胎52只。

实施例4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1)大鼠饲养及合笼:采用颗粒饲料喂养3月龄SD大鼠,喂养期间自由 饮水,将SD大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发现阴栓定 为孕0天,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天;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精神状态良好、无流产迹象的 雌鼠,随机分笼饲养;

(3)维甲酸干预: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配制成6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10天,按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将孕鼠脱颈处死,固定于操作台,于腹部 做大十字切口,暴露子宫,剪开子宫壁,分离蜕膜团,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4:

表4

由上表4可以看出,孕10天(G10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与对照组相 比各指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G10天干预 组对胚胎整体发育及耳廓发育均有影响,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该剂量在孕10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8只存活,共获得畸形胚胎48只。

实施例5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1)大鼠饲养及合笼:采用颗粒饲料喂养4月龄SD大鼠,喂养期间自由 饮水,将SD大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发现阴栓定 为孕0天,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天;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精神状态良好、无流产迹象的 雌鼠,随机分笼饲养;

(3)维甲酸干预: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配制成6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13.5天,按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将孕鼠脱颈处死,固定于操作台,于腹部 做大十字切口,暴露子宫,剪开子宫壁,分离蜕膜团,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5:

表5

由上表5可以看出,孕13.5天(G13.5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与对照 组相比各指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G13.5 天干预组对胚胎整体发育及耳廓发育均有影响,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该剂量在孕13.5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9只存活,共获得畸形胚胎61只。

本发明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获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 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2YY01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1608)项目资助。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84015.7 (22)申请日 2016.03.28 A61K 31/203(2006.01) (71)申请人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地址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北园大街 247 号 (72)发明人 刘磊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企业 ) 37232 代理人 商福全 (54) 发明名称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制备技术领域, 特别涉 及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该 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 作步骤 : (1)大。

2、鼠饲养及合笼 ; (2)挑选怀孕雌鼠, 随机分笼饲养 ; (3) 于孕 8-13.5 天, 按 30-60 / 体重的维甲酸剂量, 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 (4)常规饲养至孕20天, 将孕鼠脱颈处死, 将胚胎 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 该 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 成本低、 便于复制、 可重复性强, 成功率高、 相对于 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制备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 型更贴近于疾病发生的自然过程。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5616395 A 2016.。

3、06.01 CN 105616395 A 1.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大鼠饲养及合笼: 采用颗粒饲料喂养SD大鼠, 喂养期间自由饮水, 将SD大鼠按雌雄 比2:1合笼过夜, 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 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 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天;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 精神状态良好、 无流产迹象的雌鼠, 随机分笼饲 养; (3)维甲酸干预: 于孕8-13.5天, 按30-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 对孕雌鼠进行皮下 注射; (4)常规饲养至孕20天, 将孕鼠脱颈处死, 固定于操作台, 于腹部做大十字切口, 暴露子 宫, 剪。

4、开子宫壁, 分离蜕膜团, 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是: 步骤 (3)维甲酸干预时间在孕9天, 干预剂量采用40/体重注射剂量。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616395 A 2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制备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 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0002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第一、 二鳃弓及其第一鳃沟的发育异常引起的 外、 中耳畸形, 许多患者还同时伴有同侧下颌骨和面部软组织。

5、的发育不良。 先天性小耳畸形 是继唇、 腭裂之后最为常见的面部畸形, 也是导致面部不对称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0003 动物模型是研究致畸物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 可靠、 稳定、 便于获得的动物模型有 助于研究先天畸形的发病机制、 组织学改变及分子水平的研究, 为临床预防、 诊断及治疗提 供实验证据。 目前文献报道的利用啮齿类动物为实验动物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大部 分为基因敲除或转基因模型, 如Rowe等对PACT敲除的小鼠模型的研究, Cousley等对Hfm转 基因小鼠的研究, 这些模型虽稳定可靠, 但均存在费用高、 技术手段相对复杂、 一般实验应 用不便等缺点。 关于耳廓胚胎发育的实验。

6、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 但目前机制仍不明确。 建立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 早期诊断 的关键, 但是现有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操作复杂, 成功率极低, 为动物模型的建立带 来诸多困难, 严重影响后续实验研究工作。 (三)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 成本低、 便于复制、 可重 复性强, 成功率高、 相对于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制备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更贴近于疾 病发生的自然过程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 题。 0005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先天。

7、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0007 (1)大鼠饲养及合笼: 采用颗粒饲料喂养SD大鼠, 喂养期间自由饮水, 将SD大鼠按 雌雄比2:1合笼过夜, 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 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 于次日中午定位孕0.5 天; 0008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 精神状态良好、 无流产迹象的雌鼠, 随机分 笼饲养; 0009 (3)维甲酸干预: 于孕8-13.5天, 按30-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 对孕雌鼠进行 皮下注射。 0010 步骤(3)维甲酸干预时间在孕9天, 干预剂量采用40/体重注射剂量。 0011 本发明制备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 来源方。

8、便易得、 成本低; 通过维甲酸干预, 并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 注射后经局部血液循环进入体内, 对大鼠母体的刺激性小, 系统毒 性较少, 相对于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制备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 相对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616395 A 3 于胃管灌注避开了肝脏的首关效应, 避免了肝脏代谢对维甲酸的分解以及维甲酸吸收过快 短期内大量进入母体循环对母体造成的系统毒性, 相对于腹腔注射则不直接作用于子宫, 对子宫及胚胎发育的直接扰动小, 获得的胚胎数量多, 便于重复及测量, 相对于现有先天性 小耳畸形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率几乎为0的结果, 成功率大大提升。 该种制备方法更。

9、贴近疾病 发生、 发展的自然过程, 保证后续实验更有效的研究发病机制并进行相关检测。 (四)说明书附图 0012 图1为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单侧无耳大鼠胚胎; 0013 图2为正常胚胎与本发明方法制备所得的异常胚胎头部CT扫描对比。 0014 从图1可见, 胚胎右侧耳壳存在但较正常明显缩小(箭头所示), 左侧未见耳壳及其 掩盖的外耳道; 从图2可见, 与图片中上方一行的正常胚胎头部相比, 下方本发明方法制备 所得的异常胚胎头部狭小, 外形异常, 骨骼发育明显不良。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16 实施例1: 0017 一种先天。

10、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0018 (1)大鼠饲养及合笼: 采用颗粒饲料喂养3月龄SD大鼠, 喂养期间自由饮水, 将SD大 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 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 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 于次日中午定位孕 0.5天; 0019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 精神状态良好、 无流产迹象的雌鼠, 随机分 笼饲养; 0020 (3)维甲酸干预: 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 配制成4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9天, 按4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 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0021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 将孕鼠脱颈处死, 固定于操作台, 于腹部做大十字切。

11、 口, 暴露子宫, 剪开子宫壁, 分离蜕膜团, 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 型, 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1: 0022 表1 0023 0024 由上表1可以看出, 孕9天(G9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体长及体重不存在明显统 计学差异(P0.05), 但其他指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 G9天 干预组对胚胎整体发育影响较小, 但对耳廓发育影响较大, 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0025 该剂量在孕9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全部存活, 共获得畸形胚胎72只, 成功率高。 0026 实施例2: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616395。

12、 A 4 0027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0028 (1)大鼠饲养及合笼: 采用颗粒饲料喂养2月龄SD大鼠, 喂养期间自由饮水, 将SD大 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 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 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 于次日中午定位孕 0.5天; 0029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 精神状态良好、 无流产迹象的雌鼠, 随机分 笼饲养; 0030 (3)维甲酸干预: 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 配制成3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8天, 按3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 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0031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 将孕鼠脱颈处死, 固定。

13、于操作台, 于腹部做大十字切 口, 暴露子宫, 剪开子宫壁, 分离蜕膜团, 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 型, 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2: 0032 表2 0033 0034 由上表2可以看出, 孕8天(G8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各指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 差异(P0.001), 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 G8天干预组对胚胎整体发育及耳廓发育影响均较 大, 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0035 该剂量在孕8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 9只存活, 共获得畸形胚胎56只。 0036 实施例3: 0037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0038 (1)大鼠饲。

14、养及合笼: 采用颗粒饲料喂养5月龄SD大鼠, 喂养期间自由饮水, 将SD大 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 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 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 于次日中午定位孕 0.5天; 0039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 精神状态良好、 无流产迹象的雌鼠, 随机分 笼饲养; 0040 (3)维甲酸干预: 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 配制成4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12 天, 按4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 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0041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 将孕鼠脱颈处死, 固定于操作台, 于腹部做大十字切 口, 暴露子宫, 剪开子宫壁, 分离蜕膜团, 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

15、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 型, 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3: 0042 表3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616395 A 5 0043 0044 由上表3可以看出, 孕12天(G12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各指标均存在明显统计 学差异(P0.001), 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 G12天干预组对胚胎整体发育及耳廓发育影响均 较大, 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0045 该剂量在孕12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9只存活, 共获得畸形胚胎52只。 0046 实施例4 0047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0048 (1)大鼠饲养及合。

16、笼: 采用颗粒饲料喂养3月龄SD大鼠, 喂养期间自由饮水, 将SD大 鼠按雌雄比2:1合笼过夜, 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 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 于次日中午定位孕 0.5天; 0049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 精神状态良好、 无流产迹象的雌鼠, 随机分 笼饲养; 0050 (3)维甲酸干预: 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 配制成6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10 天, 按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 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0051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 将孕鼠脱颈处死, 固定于操作台, 于腹部做大十字切 口, 暴露子宫, 剪开子宫壁, 分离蜕膜团, 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

17、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 型, 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4: 0052 表4 0053 0054 由上表4可以看出, 孕10天(G10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 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 G10天干预组对胚胎整体发育及耳廓 发育均有影响, 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0055 该剂量在孕10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8只存活, 共获得畸形胚胎48只。 0056 实施例5 0057 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0058 (1)大鼠饲养及合笼: 采用颗粒饲料喂养4月龄SD大鼠, 喂养期间自由饮水, 将SD大 鼠按雌雄比2:1合。

18、笼过夜, 于次日早检查雌鼠阴道, 发现阴栓定为孕0天, 于次日中午定位孕 0.5天;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616395 A 6 0059 (2)挑选步骤(1)怀孕雌鼠中皮毛光滑、 精神状态良好、 无流产迹象的雌鼠, 随机分 笼饲养; 0060 (3)维甲酸干预: 将维甲酸用橄榄油溶解, 配制成60/毫升维甲酸溶液, 于孕13.5 天, 按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 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 0061 (4)继续常规饲养至孕20天, 将孕鼠脱颈处死, 固定于操作台, 于腹部做大十字切 口, 暴露子宫, 剪开子宫壁, 分离蜕膜团, 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 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 型。

19、, 具体体征指标检测如下表5: 0062 表5 0063 0064 由上表5可以看出, 孕13.5天(G13.5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 与对照组相比各指 标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从测量指标可以看出, G13.5天干预组对胚胎整体发育 及耳廓发育均有影响, 相对于正常耳廓为小耳畸形。 0065 该剂量在孕13.5天皮下注射的10只孕鼠9只存活, 共获得畸形胚胎61只。 0066 本发明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获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 研奖励基金(BS2012YY01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1608)项目资助。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616395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5616395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