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放、化疗腔道内支架.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5193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11 CN 102551934 A *CN102551934A* (21)申请号 201110452481.6 (22)申请日 2011.12.21 A61F 2/90(2006.01) A61M 36/12(2006.01) A61M 31/00(2006.01) A61L 31/16(2006.01) (71)申请人 毛宇 地址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 区金桥开发区税苑小区 1458 号信箱 (72)发明人 毛宇 (54) 发明名称 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
2、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包括支架主体, 在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排列 有一个以上的密闭放疗仓, 在放疗仓内设有放疗 粒子 ; 放疗仓的间隙为 1.5 2.5 厘米 ; 在相邻 放疗仓之间的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 物。优点在于 : 局部进行放、 化疗, 减少全身不良 反应、 降低毒副作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包括支架主体, 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排列 有一个以。
3、上的密闭放疗仓, 在所述放疗仓内设有放疗粒子 ; 所述放疗仓的间隙为 1.5 2.5 厘米 ; 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疗药物绑 固在所述支架主体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疗药物 置于中空的圆球形的药仓内, 所述药仓固定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 上, 在圆球形所述药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药仓的内腔连通的释药口, 所述释药口朝向所 述支架主体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医用放、。
4、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仓采用 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 所述药仓的材质为聚乳酸 (PDLLA、 PLLA、 PLA) 材料、 或多聚谷氨酸 (polyglutamic acid PGA)、 或聚乳酸 - 乙醇酸共聚物 (PLGA)、 或聚二噁烷酮 (PPDO)、 或聚 醚 / 聚酯 (PELA) 共聚材料、 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 (PLCA)、 或聚乙交酯 (PGA)、 或聚氨基 酸、 或聚 - 羟丁酸 (poly-hydroxybutyrate, PHB) 材料、 或甲壳素类纤维、 或胶原纤 维、 或藻酸纤维、 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医用放、 。
5、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疗药物置 于一端开口的药袋内, 在所述药袋上设有绑绳, 所述药袋通过所述绑绳绑接在相邻所述放 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袋采用 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 即所述药袋的材质为聚乳酸 (PDLLA、 PLLA、 PLA) 材料、 或多聚谷氨酸 (polyglutamic acid PGA)、 或聚乳酸 - 乙醇酸共聚物 (PLGA)、 或聚二噁烷酮 (PPDO)、 或聚 醚 / 聚酯 (PELA) 共聚材料、 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 (PLCA)、 或聚乙交酯 (PGA)、 或。
6、聚氨基 酸、 或聚 - 羟丁酸 (poly-hydroxybutyrate, PHB) 材料、 或甲壳素类纤维、 或胶原纤 维、 或藻酸纤维、 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疗药物 置于内部中空的密封药弹内, 所述药弹固定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 上, 所述药弹采用牙周再生片制成。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疗药物为 丝裂霉素C微球、 或顺铂微球、 或阿霉素微球、 或5-氟脲嘧啶微球、 或喜树碱微球、 或甲氨喋 呤微球、 或柔红霉素微球、 或鸦胆子油。
7、微囊、 或肾上腺素凝胶、 或卡铂、 或卡氮芥 (BCNU)、 或 甲氨蝶呤 (MTX)、 或紫杉醇、 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51934 A 2 1/8 页 3 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背景技术 : 0002 呼吸道、 消化道和胆道的恶性狭窄常由肺癌、 食管癌、 胃癌、 小肠癌和结肠癌、 胆管 癌、 胆囊癌、 胰腺癌、 壶腹癌和肝门部转移癌向腔内生长或管壁浸润所致。 0003 虽然手术是解除恶性狭窄的首选方法, 但是不少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癌症的中晚 期, 手术治疗难度大、 。
8、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而采用放疗或化疗治疗, 患者梗阻症状消退慢或 不能消退, 并产生全身不良反应、 毒副作用大的缺点。 0004 呼吸道、 消化道和胆道支架植入是治疗通道梗阻的重要方法。 0005 现有的携带放射粒子支架在治疗晚期肿瘤导致的通道梗阻过程中, 仍然有很多不 足。 因为支架治疗的器官均为管道, 管壁薄, 而且生长肿瘤后质脆、 易出血, 若使用肿瘤的标 准治疗剂量, 局部的治疗剂量则太大, 治疗中易穿孔、 出血, 会出现生命危险 ; 若减少剂量, 则又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进行放、 化疗, 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降低毒副作用 的。
9、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0007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 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包括支架主体, 在 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一个以上的密闭放疗仓, 在所述放疗仓内设有放疗粒 子 ; 所述放疗仓的间隙为 1.5 2.5 厘米 ; 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 上固定有化疗药物。 0008 所述化疗药物绑固在所述支架主体上。 0009 所述化疗药物置于中空的圆球形的药仓内, 所述药仓固定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 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 在圆球形所述药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药仓的内腔连通的释药 口, 所述释药口朝向所述支架主体外侧。 0010 所述药仓采用生物可吸。
10、收纤维制成, 所述药仓的材质为聚乳酸 (PDLLA、 PLLA、 PLA) 材料、 或多聚谷氨酸 (polyglutamic acid PGA)、 或聚乳酸 - 乙醇酸共聚物 (PLGA)、 或聚二 噁烷酮 (PPDO)、 或聚醚 / 聚酯 (PELA) 共聚材料、 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 (PLCA)、 或聚乙交 酯 (PGA)、 或聚氨基酸、 或聚 - 羟丁酸 (poly-hydroxybutyrate, PHB) 材料、 或甲壳素 类纤维、 或胶原纤维、 或藻酸纤维、 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0011 所述化疗药物置于一端开口的药袋内, 在所述药袋上设有绑绳, 所述药袋通过所 述绑绳绑接在相。
11、邻所述放疗仓之间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 0012 所述药袋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 即所述药袋的材质为聚乳酸 (PDLLA、 PLLA、 PLA) 材料、 或多聚谷氨酸 (polyglutamic acid PGA)、 或聚乳酸 - 乙醇酸共聚物 (PLGA)、 或 聚二噁烷酮 (PPDO)、 或聚醚 / 聚酯 (PELA) 共聚材料、 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 (PLCA)、 或聚 说 明 书 CN 102551934 A 3 2/8 页 4 乙交酯 (PGA)、 或聚氨基酸、 或聚 - 羟丁酸 (poly-hydroxybutyrate, PHB) 材料、 或甲 壳素类纤维、 或胶原纤维、 。
12、或藻酸纤维、 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0013 所述化疗药物置于内部中空的密封药弹内, 所述药弹固定在相邻所述放疗仓之间 的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壁上, 所述药弹采用牙周再生片制成。 0014 所述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 C 微球、 或顺铂微球、 或阿霉素微球、 或 5- 氟脲嘧啶微 球、 或喜树碱微球、 或甲氨喋呤微球、 或柔红霉素微球、 或鸦胆子油微囊、 或肾上腺素凝胶、 或卡铂、 或卡氮芥 (BCNU)、 或甲氨蝶呤 (MTX)、 或紫杉醇、 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0015 本发明的优点 : 局部进行放、 化疗支架治疗中晚期肿瘤导致的通道梗阻。局部化 疗与全身治疗比较, 在植药区域形成长时间的高药物。
13、浓度, 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从而控制 肿瘤的生长, 提高了药物的局部浓度, 区域反应更高, 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 易被患 者接受, 大大拓宽了化疗的指征, 有望在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同时, 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 转移率, 缩小手术切除范围, 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会, 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 灶,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局部放疗在瘤体内形成非常高的局部药物浓度 ; 在瘤体内形成非 常高的射线杀伤力 ; 相互弥补了放化疗对肿瘤的治疗缺陷 ; 在支撑的同时还可起到局部化 放疗的效果, 迅速解除患者的梗阻症状并重建通道, 使患者梗阻症状迅速消退, 为后续的综 合治疗做准备 ; 其一次适型。
14、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 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 只在肿瘤 局部发挥作用,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度减少术后全身放化疗的剂量, 减 少毒副作用, 对正常组织影响少, 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 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能明 显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 减少疼痛, 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 病人带瘤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无疑为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了一条 新的给药途径 ; 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者、 不适合外照射和全身化疗及年龄较大的病人。 附图说明 : 0016 图 1 为实施例 1 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 为实施例 2 的结构示意图。
15、。 0018 图 3 为图 2 的侧视图。 0019 图 4 为药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5 为实施例 3 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6 为图 5 的侧视图。 0022 图 7 为药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8 为实施例 4 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 9 为图 8 的侧视图。 0025 图 10 为药弹的结构示意图。 0026 支架主体 1、 放疗仓 2、 化疗药物 3、 药仓 4、 释药口 5、 药袋 6、 绑绳 7、 药弹 8。 具体实施方式 : 0027 实施例1 : 如图1所示, 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包括支架主体1, 在支架主 体1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
16、16个密闭放疗仓2, 在放疗仓2内设有放疗粒子 ; 放疗仓2的间隙 为 1.5 2.5 厘米 ; 在相邻放疗仓 2 之间的支架主体 1 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物 3。化疗药 说 明 书 CN 102551934 A 4 3/8 页 5 物 3 绑固在支架主体 1 上。化疗药物 3 为丝裂霉素 C 微球、 或顺铂微球、 或阿霉素微球、 或 5- 氟脲嘧啶微球、 或喜树碱微球、 或甲氨喋呤微球、 或柔红霉素微球、 或鸦胆子油微囊、 或肾 上腺素凝胶、 或卡铂、 或卡氮芥 (BCNU)、 或紫杉醇、 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0028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支架主体 1 一次性将化疗药物 3 和放疗仓 2 。
17、同时置入肿瘤 病灶部位。不仅解决梗阻的问题, 还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0029 化疗药物 3 和放疗仓 2 植入方便、 快捷, 不易移位, 化疗药物 3 释放比较均匀、 方 便、 完全, 释放时间可调控。 0030 化疗药物 3 和放疗仓 2 可与肿瘤的外型和曲面轮廓相一致, 便于使用 ; 靶向植入 放疗仓 2 使肿瘤局部接受高辐射剂量, 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降到最低。放射源在肿瘤内近 距离连续照射过程中, 瘤体吸收剂量逐渐增加, 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及杀伤肿瘤 细胞。 还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 且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短、 生长 迅速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 不但杀死。
18、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 也能杀死静止期的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0031 将化疗药物 3 靶向植入病灶周围及亚临床病灶内, 体液逐层渗入药粒微囊, 溶解 膜内药物, 在膜内形成高浓度, 药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逐渐扩散 ( 渗透 - 扩散机 制)。 在肿瘤细胞壁内外直接形成很高药物的浓度差。 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从而控制肿瘤 的生长。使化疗药物 3 在血运丰富的病灶周围形成一个高药物浓度的区域, 从而控制病变 向外周扩展。 不依靠血液循环的输送, 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以及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同 时也减少了药物总量, 减少了肝脏的药物降解等。局部化疗药物剂量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 性适。
19、型调节, 达到适型治疗 ; 同时还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调控局部释放化疗药 物的时间、 患者的身体情况, 来调节释放药物开始的时间、 释放的速度、 延缓释放的方式 ; 根 据不同的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 有针对的使用化疗药物 ; 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 使用不 同的材质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 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0032 将放、 化疗粒子联合植入使其在瘤体内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 化疗药物还能对放 射治疗起到增敏作用, 使二者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力 : 0033 1) 空间合作 : 放疗对根除局部病灶有效, 化疗对杀灭放疗未能照射到的亚临床病 灶有效, 两者合作, 通过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部位。
20、, 达到空间合作。 0034 2) 相互协同作用 : 化疗药物使肿瘤再充氧可以减少乏氧细胞, 改善肿瘤组织的血 供, 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诱导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肿瘤细胞同时进人对放 射更敏感的 G2/M 期, 以利用放射治疗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放射治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 的细胞毒性, 放疗后肿瘤退缩, 导致加速再增殖, 此时化疗更敏感, 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 的杀伤作用。 0035 3) 相加作用 : 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相同的细胞群, 或者作用于相同细胞群的不同亚 群, 如放疗对 G2/M 期最为敏感, 对 S 期敏感性最差 ; 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对 G1/S, S 期的肿瘤 细胞。
21、杀伤力大, 放疗与化疗合用, 使抗肿瘤的效应相加。 0036 通过一次适型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 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 缩小肿瘤病 灶, 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会, 同时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 从而提高肿瘤的 局部控制率。 同时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 只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 对正常组织影响 少, 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 减缓肿瘤的发展, 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更大限度的 说 明 书 CN 102551934 A 5 4/8 页 6 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0037 此种结构用于体质较好的、 预计生存期较长的患者。 0038 实施。
22、例2 : 如图2、 图3和图4所示, 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包括支架主体 1, 在支架主体1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16个密闭放疗仓2, 在放疗仓2内设有放疗粒子 ; 放疗 仓 2 的间隙为 1.5 2.5 厘米 ; 在相邻放疗仓 2 之间的支架主体 1 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药 物 3, 化疗药物 3 置于圆球形的药仓 4 内, 药仓 4 固定在相邻放疗仓 2 之间的支架主体 1 的 外壁上, 在圆球形药仓4的外壁上设有释药口5, 释药口5朝向支架主体1外侧。 化疗药物3 为丝裂霉素C微球、 或顺铂微球、 或阿霉素微球、 或5-氟脲嘧啶微球、 或喜树碱微球、 或甲氨 喋呤微球、 或柔红霉素。
23、微球、 或鸦胆子油微囊、 或肾上腺素凝胶、 或卡铂、 或卡氮芥 (BCNU)、 或紫杉醇、 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0039 药仓 4 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 如聚乳酸 (PDLLA、 PLLA、 PLA) 材料、 或多聚谷氨 酸 (polyglutamic acid PGA)、 或聚乳酸 - 乙醇酸共聚物 (PLGA)、 或聚二噁烷酮 (PPDO)、 或 聚醚 / 聚酯 (PELA) 共聚材料、 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 (PLCA)、 或聚乙交酯 (PGA)、 或聚氨基 酸、 或聚 - 羟丁酸 (poly-hydroxybutyrate, PHB) 材料、 或甲壳素类纤维、 或胶原纤 维、 或。
24、藻酸纤维、 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0040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支架主体 1 一次性将装有化疗药物 3 的药仓 4 和放疗仓 2 同时置入肿瘤病灶部位。不仅解决梗阻的问题, 还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0041 药仓 4 和放疗仓 2 植入方便、 快捷, 不易移位, 药仓 4 内的化疗药物 3 在植入后尽 早开始释放, 方便、 完全, 释放时间可调控。 0042 药仓4和放疗仓2可与肿瘤的外型和曲面轮廓相一致, 便于使用 ; 靶向植入放疗仓 2, 使肿瘤局部接受高辐射剂量, 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降到最低。放射源在肿瘤内近距离连 续照射过程中, 瘤体吸收剂量逐渐增加, 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及。
25、杀伤肿瘤细胞。 还 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 且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短、 生长迅速的 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不但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 也能杀死静止期的瘤细胞。从而 达到治疗目的。 0043 将装有化疗药物 3 的药仓 4 靶向植入病灶周围及亚临床病灶内, 体液逐渐溶解采 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的药仓 4, 并逐层渗入药仓 4 内的药粒微囊, 溶解膜内药物, 在膜内 形成高浓度, 药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逐渐扩散(渗透-扩散机制)。 在肿瘤细胞壁 内外直接形成很高药物的浓度差。 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 使化疗药物 3在血运丰富的病灶周围形成一个高药物浓。
26、度的区域, 从而控制病变向外周扩展。 不依靠血 液循环的输送, 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以及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同时也减少了药物总量, 减少了肝脏的药物降解等。局部化疗药物剂量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 达到适型 治疗 ; 同时还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调控局部释放化疗药物的时间、 患者的身体 情况, 来调节释放药物开始的时间、 释放的速度、 延缓释放的方式 ; 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的 病理分型, 有针对的使用化疗药物 ; 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 使用不同的材质调节药物的 释放速度, 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 将放、 化疗粒子联合植入使其在瘤体内各自发挥作用 的同时, 化疗药物还能对放。
27、射治疗起到增敏作用, 使二者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力 : 0044 1) 空间合作 : 放疗对根除局部病灶有效, 化疗对杀灭放疗未能照射到的亚临床病 灶有效, 两者合作, 通过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部位, 达到空间合作。 说 明 书 CN 102551934 A 6 5/8 页 7 0045 2) 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使肿瘤再充氧可以减少乏氧细胞, 改善肿瘤组织的血 供, 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诱导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肿瘤细胞同时进人对放 射更敏感的 G2/M 期, 以利用放射治疗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 胞毒性, 放疗后肿瘤退缩, 导致加速再增殖, 此时化疗更敏感, 从。
28、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 伤作用。 0046 3) 相加作用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相同的细胞群, 或者作用于相同细胞群的不同亚 群, 如放疗对 G2/M 期最为敏感, 对 S 期敏感性最差 ; 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对 G1/S, S 期的肿瘤 细胞杀伤力大, 放疗与化疗合用, 使抗肿瘤的效应相加。 0047 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可缩小肿瘤病灶, 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 会, 同时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0048 此种结构用于体质好、 能耐受较大放化疗剂量的、 预计生存期较长的患者, 从而提 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通过一次适型治疗定向。
29、杀伤靶细 胞, 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 只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 对正常组织影响少, 使肿瘤组 织明显减小, 明显地减缓肿瘤的发展, 减少疼痛, 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更大限 度的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0049 实施例3 : 如图5、 图6和图7所示, 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包括支架主体 1, 在支架主体 1 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 16 个密闭放疗仓 2, 在放疗仓 2 内设有放疗粒子 ; 放 疗仓 2 的间隙为 1.5 2.5 厘米 ; 在相邻放疗仓 2 之间的支架主体 1 的外壁上固定有化疗 药物 3, 0050 化疗药物 3 。
30、置于一端开口的药袋 6 内, 在药袋 6 上设有绑绳 7, 药袋 6 通过绑绳 7 绑接在相邻放疗仓 2 之间的支架主体 1 的外壁上。 0051 药袋 6 采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 如聚乳酸 (PDLLA、 PLLA、 PLA) 材料、 或多聚谷氨 酸 (polyglutamic acid PGA)、 或聚乳酸 - 乙醇酸共聚物 (PLGA)、 或聚二噁烷酮 (PPDO)、 或 聚醚 / 聚酯 (PELA) 共聚材料、 或聚己内酯及共聚材料 (PLCA)、 或聚乙交酯 (PGA)、 或聚氨基 酸、 或聚 - 羟丁酸 (poly-hydroxybutyrate, PHB) 材料、 或甲壳素类纤。
31、维、 或胶原纤 维、 或藻酸纤维、 或变性淀粉的任一种。 0052 化疗药物 3 为丝裂霉素 C 微球、 或顺铂微球、 或阿霉素微球、 或 5- 氟脲嘧啶微球、 或喜树碱微球、 或甲氨喋呤微球、 或柔红霉素微球、 或鸦胆子油微囊、 或肾上腺素凝胶、 或卡 铂、 或卡氮芥 (BCNU)、 或甲氨蝶呤 (MTX)、 或紫杉醇、 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0053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支架主体 1 一次性将装有化疗药物 3 的药袋 6 和放疗仓 2 同时置入肿瘤病灶部位。不仅解决梗阻的问题, 还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0054 药袋 6 和放疗仓 2 植入方便、 快捷, 不易移位, 药袋 6 内的化疗。
32、药物 3 释放滞后、 方 便、 完全, 释放时间可调控。 0055 药袋 6 和放疗仓 2 可与肿瘤的外型和曲面轮廓相一致, 便于使用 ; 0056 靶向植入放疗仓 2, 使肿瘤局部接受高辐射剂量, 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降到最低。 放射源在肿瘤内近距离连续照射过程中, 瘤体吸收剂量逐渐增加, 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繁 殖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 且可以抑 制细胞周期短、 生长迅速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 不但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 也能杀 死静止期的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说 明 书 CN 102551934 A 7 6/8 页 8 0057 将装有。
33、化疗药物 3 的药袋 6 靶向植入病灶周围及亚临床病灶内, 体液逐渐溶解采 用生物可吸收纤维制成的药袋 6, 并逐层渗入药袋 6 内的药粒微囊, 溶解膜内药物, 在膜内 形成高浓度, 药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逐渐扩散(渗透-扩散机制)。 在肿瘤细胞壁 内外直接形成很高药物的浓度差。 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 使化疗药物 3在血运丰富的病灶周围形成一个高药物浓度的区域, 从而控制病变向外周扩展。 不依靠血 液循环的输送, 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以及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同时也减少了药物总量, 减少了肝脏的药物降解等。局部化疗药物剂量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 达到适型 治。
34、疗 ; 同时还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调控局部释放化疗药物的时间、 患者的身体 情况, 来调节释放药物开始的时间、 释放的速度、 延缓释放的方式 ; 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的 病理分型, 有针对的使用化疗药物 ; 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 使用不同的材质调节药物的 释放速度, 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 将放、 化疗粒子联合植入使其在瘤体内各自发挥作用 的同时, 化疗药物还能对放射治疗起到增敏作用, 使二者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力 : 0058 1) 空间合作放疗对根除局部病灶有效, 化疗对杀灭放疗未能照射到的亚临床病灶 有效, 两者合作, 通过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部位, 达到空间合作。 0059 2)。
35、 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使肿瘤再充氧可以减少乏氧细胞, 改善肿瘤组织的血 供, 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诱导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肿瘤细胞同时进人对放 射更敏感的 G2/M 期, 以利用放射治疗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 胞毒性, 放疗后肿瘤退缩, 导致加速再增殖, 此时化疗更敏感, 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 伤作用。 0060 3) 相加作用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相同的细胞群, 或者作用于相同细胞群的不同亚 群, 如放疗对 G2/M 期最为敏感, 对 S 期敏感性最差 ; 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对 G1/S, S 期的肿瘤 细胞杀伤力大, 放疗与化疗合用, 使抗肿瘤的效应相加。。
36、 0061 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可缩小肿瘤病灶, 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 会, 同时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0062 此种结构用于体质略差、 不能耐受较大放化疗剂量的、 需先解决通路梗阻, 然后体 质恢复后, 再给药者的患者。 0063 通过一次适型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 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 只在肿瘤局 部发挥作用, 对正常组织影响少, 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 明显地减缓肿瘤的发展, 减少疼痛, 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达到治标 又治本的目的。 0064 实施例 4 : 如图 8、 图 9 和图 。
37、10 所示, 一种医用放、 化疗腔道内支架, 其包括支架主 体 1, 在支架主体 1 的外壁上固定排列有 16 个密闭放疗仓 2, 在放疗仓 2 内设有放疗粒子 ; 放疗仓 2 的间隙为 1.5 2.5 厘米 ; 在相邻放疗仓 2 之间的支架主体 1 的外壁上固定有化 疗药物 3, 0065 化疗药物 3 置于内部中空的密封药弹 8 内, 药弹 8 固定在相邻放疗仓 2 之间的支 架主体 1 的外壁上, 药弹 8 采用牙周再生片制成。 0066 化疗药物 3 为丝裂霉素 C 微球、 或顺铂微球、 或阿霉素微球、 或 5- 氟脲嘧啶微球、 或喜树碱微球、 或甲氨喋呤微球、 或柔红霉素微球、 或鸦。
38、胆子油微囊、 或肾上腺素凝胶、 或卡 铂、 或卡氮芥 (BCNU)、 或甲氨蝶呤 (MTX)、 或紫杉醇、 或多柔比星的任一种。 说 明 书 CN 102551934 A 8 7/8 页 9 0067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通过支架主体 1 一次性将装有化疗药物 3 的密封药弹 8 和放疗 仓 2 同时置入肿瘤病灶部位。不仅解决梗阻的问题, 还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0068 密封药弹 8 和放疗仓 2 植入后释放比较滞后、 方便、 快捷, 不易移位, 密封药弹 8 内 的化疗药物 3 释放方便、 完全, 释放时间可调控。 0069 密封药弹 8 和放疗仓 2 可与肿瘤的外型和曲面轮廓相一致, 便。
39、于使用 ; 靶向植入 放疗仓 2, 使肿瘤局部接受高辐射剂量, 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降到最低。放射源在肿瘤内近 距离连续照射过程中, 瘤体吸收剂量逐渐增加, 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及杀伤肿瘤 细胞。 还可以通过间接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杀灭肿瘤细胞, 且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短、 生长 迅速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 不但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 也能杀死静止期的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0070 牙周再生片能自动在体内降解, 没有添加物, 保证与组织有良好的结合, 将装有化 疗药物 3 的密封药弹 8 靶向植入病灶周围及亚临床病灶内, 体液通过牙周再生片的纤维织 造形成的互连多孔结构逐渐渗透到采。
40、用牙周再生片制成的密封药弹 8 内, 并逐层渗入密封 药弹 8 内的药粒微囊, 溶解膜内药物, 在膜内形成高浓度, 药物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膜外 逐渐扩散 ( 渗透 - 扩散机制 )。在肿瘤细胞壁内外直接形成很高药物的浓度差。抑制肿瘤 细胞的分裂, 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使化疗药物 3 在血运丰富的病灶周围形成一个高药物 浓度的区域, 从而控制病变向外周扩展。 不依靠血液循环的输送, 减少抗癌药物的全身分布 以及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同时也减少了药物总量, 减少了肝脏的药物降解等。局部化疗药 物剂量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型调节, 达到适型治疗 ; 同时还可根据肿瘤的不规则性适 型调节调控局部释放化。
41、疗药物的时间、 患者的身体情况, 来调节释放药物开始的时间、 释放 的速度、 延缓释放的方式 ; 根据不同的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 有针对的使用化疗药物 ; 根据 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 使用不同的材质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 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将 放、 化疗粒子联合植入使其在瘤体内各自发挥作用的同时, 化疗药物还能对放射治疗起到 增敏作用, 使二者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力 : 0071 1) 空间合作放疗对根除局部病灶有效, 化疗对杀灭放疗未能照射到的亚临床病灶 有效, 两者合作, 通过作用于疾病的不同部位, 达到空间合作。 0072 2) 相互协同作用化疗药物使肿瘤再充氧可以减少乏氧细胞, 改善。
42、肿瘤组织的血 供, 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诱导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肿瘤细胞同时进人对放 射更敏感的 G2/M 期, 以利用放射治疗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放疗也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 胞毒性, 放疗后肿瘤退缩, 导致加速再增殖, 此时化疗更敏感, 从而增强了对局部肿瘤的杀 伤作用。 0073 3) 相加作用放疗和化疗作用于相同的细胞群, 或者作用于相同细胞群的不同亚 群, 如放疗对 G2/M 期最为敏感, 对 S 期敏感性最差 ; 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对 G1/S, S 期的肿瘤 细胞杀伤力大, 放疗与化疗合用, 使抗肿瘤的效应相加。 0074 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可缩小肿瘤病灶, 。
43、给患者提供手术患者根治的机 会, 同时可杀灭残存肿瘤或亚临床病灶,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0075 此种结构用于体质较好的、 无需快速给药者、 预计生存期较长的患者, 通过一次适 型治疗定向杀伤靶细胞, 照射剂量和化疗剂量相对减少, 只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 对正常组 织影响少, 使肿瘤组织明显减小, 明显地减缓肿瘤的发展, 减少疼痛, 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 说 明 书 CN 102551934 A 9 8/8 页 10 活质量, 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病人带瘤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0076 药效学实施例 : 0077 我们通过对比使用常规化疗的食管癌患者和使用本发明携带放化疗。
44、微粒支架微 创置入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质量评价表和食管癌生存质量量表 (EORQLQ-OES18 中文 版 ) 来评判生存质量的改变 ; 同时对比生存时间的差异。 0078 表 -1 总生存质量评价和食管癌生存质量量表 (EORTCQLQ-OES18 中文版 ) 对比表 0079 0080 表 -2 生存时间对比表 0081 0082 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分析, 治疗组和常规组间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两组间主 因素构成均衡, 具有可比性。通过配对样本 T 检验法比较, 常规组与治疗组经干预后总生存 质量及 EORQLQ-OES18 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 P 0.05,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通 过独立样本 T 检验法比较分析, 治疗组在 EORQLQ-OES18 评分及总生存质量, 生存时间方面 明显优于常规组, P 0.05,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说 明 书 CN 102551934 A 10 1/3 页 11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51934 A 11 2/3 页 12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51934 A 12 3/3 页 13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51934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