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及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及使用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119506.3 (22)申请日 2016.03.03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6160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6.01 (73)专利权人 福建省立医院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134 号 (72)发明人 程章波 韩涛 陈晗 王热华 林剑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 所(普通合伙) 35212 代理人 宋连梅 (51)Int.Cl. A61F 2/958(2013.01) A61F。
2、 2/07(2013.01) A61B 17/12(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05494094 U,2016.08.24,权利要求1- 7. CN 1204242 A,1999.01.06,说明书第29页 26-28行, 第38页24行-28行, 第42页13-26行, 第 47页10-19行, 附图4d, 6h, 7i. CN 1122684 A,1996.05.22,全文. CN 1122680 A,1996.05.22,全文. US 5108407 A,1992.04.28,全文. US 2012078285 A1,2012.03.29,全文. 审查员 宋光 (54)发。
3、明名称 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 治疗装置及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 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激光导管和一球囊导管, 所述激光导管与球囊 导管从头端到尾端并行设置, 所述球囊导管带有 球囊, 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超出所述球囊导管的 头端, 所述球囊导管的一端与激光导管一端的管 壁固定, 且固定的位置位于所述球囊导管的球囊 之前; 所述激光导管头端管壁内嵌有至少四根激 光光纤, 且四根激光光纤一直延伸到激光导管的 尾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 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方法, 本发明以激光导 管实现转向及定位功能。
4、, 且实现开窗功能; 激光 导管和球囊导管二者的联合用于覆膜支架人工 血管的精确定位开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5616045 B 2018.07.03 CN 105616045 B 1.一种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激光 导管和一球囊导管, 所述激光导管与球囊导管从头端到尾端并行设置, 所述球囊导管带有 球囊, 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超出所述球囊导管的头端, 所述球囊导管的一端与激光导管一 端的管壁固定, 且固定的位置位于所述球囊导管的球囊之前; 使得球囊导管部分的导管与 激光导管形成一个交叉连接, 在球囊膨胀后, 激光导管实。
5、现转向及开窗功能; 所述激光导管 头端管壁内嵌有至少四根激光光纤, 且至少四根激光光纤一直延伸到激光导管的尾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球囊导管的头端为平面, 球囊导管的直径为4F8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为斜面, 激光导管的直径为6F10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球囊导管的一端与激光导管一端的管壁固定的方式为: 铆钉进行固定或线圈进 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6、的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激光光纤为48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球囊导管的尾部外接压力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激光光纤的尾部外接激光治疗仪。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616045 B 2 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疗装置及使用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 的介入治疗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
7、2 主动脉夹层及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腔内化, 简单的B型夹层及 肾下型的腹主动脉瘤已基本上全腔内治疗; 选择性的部分A型夹层也在尝试进行腔内化的 治疗; 胸主动脉瘤、 胸腹主动脉瘤及肾周或肾上型的腹主动脉瘤随着分支支架、 开窗支架及 平行支架技术的进步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腔内的方法治疗。 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 因其微创、 高效, 围术期死亡率、 中远期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劣于甚至优于传统开放式 手术, 已经逐渐成为医生及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但是腔内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各型内 漏的发生、 支架远期的移位、 分支及开窗支架的远期通畅率问题及重要侧枝血管被覆盖后 出现的相应。
8、脏器或肢体缺血的发生。 相对于个性化定制的分支及开窗支架, 原位(in situ) 开窗技术更高效及经济。 开窗支架技术相比于平行支架技术其I型内漏的发生率低, 但原位 开窗技术难度较大, 技术瓶颈主要在于缺乏合适的开窗工具。 0003 目前的开窗技术主要有两种: 一是球囊导管配合穿刺针; 二是激光光纤点式烧灼 开窗后再跟进导丝及球囊扩张。 球囊导管配合穿刺针技术需要术者通过细长且弯曲的导管 用力穿刺, 技术难度大, 成功率不高; 激光光纤的点式烧灼由于光纤在X光透视下可视性差, 在穿透覆膜支架壁进入支架内后, 可能会进入太深而穿透对侧血管壁, 而且在光纤穿透后 需退出光纤, 由于烧灼出来的孔。
9、洞直径较小, 由此小孔径中穿入导丝亦很困难。 0004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 “具有新型头端设计的球囊扩张导管” , 见公开号为: 公开 日为: 的中国专利, 该涉及一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用的球囊扩张导管,特别是 一种具有新型头端设计的球囊扩张导管,主要由球囊、 球囊中心杆、 导丝通过腔和锥形头端 组成,所述的锥形头端采用锥形渐细的寻踪性设计,应用激光焊接技术连接球囊与锥形头 端锥口部,使球囊与头端之间呈平滑过度,经打磨处理的锥形头端锥尾部,口径与导引钢丝 直径大小相符,两者紧密吻合,特殊的锥形头端材料具有良好的顺应性,使其在通过血管弯 曲处不产生变形想象,能继续保持与导引钢丝。
10、的紧密吻合状态。 该实用新型具有通过外经 小,能顺利通过细小的血管,柔顺性的头端与导丝密切吻合,在通过弯曲处,显著减少 “鱼 嘴” 现象,大大减少手术过程中血管的创伤等优点。 该实用新型并不能实现可转向的球囊导 管。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 的介入治疗装置, 以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及定位功能, 且实现开窗功能; 激光导管和球囊导管 二者的联合用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的精确定位开窗。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616045 B 3 0006 本发明问题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 疗装置。
11、, 包括一激光导管和一球囊导管, 所述激光导管与球囊导管从头端到尾端并行设置, 所述球囊导管带有球囊, 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超出所述球囊导管的头端, 所述球囊导管的 一端与激光导管一端的管壁固定, 且固定的位置位于所述球囊导管的球囊之前; 所述激光 导管头端管壁内嵌有至少四根激光光纤, 且四根激光光纤一直延伸到激光导管的尾端。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球囊导管的头端为平面, 球囊导管的直径为4F8F。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为斜面, 激光导管的直径为6F10F。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球囊导管的一端与激光导管一端的管壁固定的方式为: 铆钉进行 固定或线圈进行固定。 001。
12、0 进一步的, 所述激光光纤为48根。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球囊导管的尾部外接压力泵。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激光光纤的尾部外接激光治疗仪。 001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 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 的介入治疗使用方法, 以球囊导管实现转向及定位功能, 以激光导管实现开窗功能; 二者的 联合用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的精确定位开窗。 0014 本发明问题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过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和定位开窗的介入治 疗使用方法, 所述方法为: 0015 将所述介入治疗装置插入一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内, 使得激光导管和球囊导管位于 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内; 0016 在一目。
13、标血管的指示球囊指引下, 通过一压力泵向所述球囊导管的球囊内注入造 影剂, 0017 随着球囊的扩张, 所述球囊导管与激光导管分离, 激光导管逐渐转向指示球囊方 向并帖附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内壁; 0018 启动激光治疗仪烧灼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壁, 待激光烧穿管壁后, 向激光导管内伸 入导丝, 导丝能顺利穿过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壁, 到达目标血管。 0019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通过激光管道和球囊管道的配合, 使得激光直接烧灼覆膜 支架血管, 避免了借用外力穿刺的操作。 0020 2、 在激光导管烧灼的过程中同时跟进导丝, 避免导丝再次进入小孔洞的技术操 作。 0021 3、 激光导管烧灼出较大。
14、的孔洞, 再辅助球囊扩张可以得到更大的管径, 适于植入 更大尺寸的支架血管。 0022 4、 本发明导管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原位开窗的技术难度, 提高技术成功率, 同时缩 短术者和患者X光暴露时间, 保护了患者和术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616045 B 4 0025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 包括一激光导管1和 一球囊导管2, 所述激光导管1与球囊导管2从头端到尾端并行设置, 所述球囊导管1带有球 囊3, 所述激光导管1的。
15、头端超出所述球囊导管2的头端, 所述球囊导管2的一端与激光导管1 一端的管壁固定, 且固定的位置位于所述球囊导管2的球囊3之前; 这样使得球囊3部分的导 管与激光导管1形成一个交叉连接, 在球囊3膨胀后, 激光导管1实现转向及开窗功能; 所述 激光导管1头端管壁内嵌有至少四根激光光纤11, 且四根激光光纤11一直延伸到激光导管1 的尾端。 0026 在本发明中, 所述球囊导管2的头端21为平面, 球囊导管的直径为4F8F。 所述激 光导管1的头端111为斜面, 激光导管的直径为6F10F。 0027 在本发明中较佳的所述激光光纤11为48根。 所述球囊导管2的尾部外接压力泵 (未图示)。 所述。
16、激光光纤11的尾部外接激光治疗仪(未图示)。 0028 在本发明中所述球囊导管2的一端与激光导管1一端的管壁固定的方式为: 铆钉进 行固定;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线圈进行固定, 或者其他方式。 0029 本发明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使用方法: 将所述介入治疗装置插入一覆膜支 架人工血管5内, 使得激光导管1和球囊导管2位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5内; 0030 在一目标血管的指示球囊6指引下(该目标血管的指示球囊6置于重要脏器官的分 支血管7中), 通过一压力泵向介入治疗装置的球囊3内注入造影剂, 0031 随着球囊3的扩张, 球囊导管2与激光导管1分离, 激光导管1逐渐转向指示球囊6方 向并帖附。
17、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5内壁; 0032 启动激光治疗仪烧灼覆膜支架人工血管5壁, 待激光烧穿管壁后, 向激光导管1内 伸入导丝(未图示), 导丝能顺利穿过覆膜支架人工血管5壁, 到达目标血管(即分支血管7)。 图2中动脉瘤体8为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外侧的圆形区域。 0033 总之, 本发明使用激光直接烧灼覆膜支架血管, 且使用导管设计, 可于导管内置入 导丝, 在激光导管烧灼的过程中同时跟进导丝, 避免导丝再次进入小孔洞的技术操作。 0034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 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 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 熟悉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 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 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616045 B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5616045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