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8360576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7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71637.0

申请日:

20160923

公开号:

CN206543226U

公开日:

201710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7/08

主分类号:

A61F7/08

申请人:

福建农林大学

发明人:

洪瑛杰,孙潇鹏,张祖明,郭翰林,张翔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

优先权:

CN201621071637U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学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至少设有两层横向贯穿机座的滑道,所述滑道内嵌设有带顶针模具,所述滑道的两端均设有用以带动带顶针模具升降的升运机构,每层滑道的端部均设有用以横向推动带顶针模具进入滑道的顶料机构,所述左端升运机构的正上方设有用以将下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的第一压料机构,所述滑道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以将热导线缠绕到带顶针模具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压入带模具顶针的第二压料机构,所述滑道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和下无网布封装的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设计合理,热导线封装效果好,而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至少设有两层横向贯穿机座的滑道,所述滑道内嵌设有带顶针模具,所述滑道的两端均设有用以带动带顶针模具升降的升运机构,每层滑道的端部均设有用以横向推动带顶针模具进入滑道的顶料机构,所述左端升运机构的正上方设有用以将下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的第一压料机构,所述滑道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以将热导线缠绕到带顶针模具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的第二压料机构,所述滑道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和下无网布封装的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设有两层滑道,上层滑道的左端为上层入料口,右端为上层出料口,下层滑道在上层出料口的同端侧为下层入料口,在上层入料口的同端侧为下层出料口,所述上层入料口处和下层入料口处分别设有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运机构包括左端升运机构和与右端升运机构,所述左端升运机构与右端升运机构均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均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上的气缸A,其中左端升运机构的气缸A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左端接料盘,右端升运机构的气缸A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右端接料盘,左端升运机构与上层入料口、下层出料口同侧,右端升运机构与上层出料口、下层入料口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接料盘包括左端水平板体,所述左端水平板体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左限位凸块;所述右端接料盘包括右端水平板体,所述右端水平板体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右限位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入料口处与下层入料口处的顶料机构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向上层入料口的上层气缸、活塞杆端朝向下层入料口的下层气缸,所述上层气缸与下层气缸的末端均螺接有顶料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与机体之间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B,所述气缸B的活塞杆端固联有下无网布压板,所述下无网布压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一端固联在第一支架的下无网布定位件,所述下无网布定位件包括两上下平行的第一定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的一侧固联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经由一连接轴固联有上无网布压板,所述上无网布压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下端固联在机座的上无网布定位件,所述上无网布定位件的上端设有两上下平行的第二定位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固设有机座右端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C,所述气缸C的活塞杆端固联有超声波加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无网布压板、上无网布压板以及超声波加热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以利顶针插入的凹孔,每个顶针对应一个凹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目前,暖气设备已经在家庭中基本普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加热垫设备,让人们在冬天生活和工作时不觉得寒冷,提高了加热方法的便利性。比如汽车加热垫、办公桌加热垫、桌面加热垫等,直接与人接触,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和能源的利用率。热导线作为加热垫加热元件和重要组成部分,热导线封装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加热垫散热均匀性和产品的性能。现有的热导线封装设备结构复杂,自动化水平低,从入料口到出料口只有一条连贯的送料流水线,由于送料流水线长导致占用空间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不仅设计合理,热导线封装效果好,而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至少设有两层横向贯穿机座的滑道,所述滑道内嵌设有带顶针模具,所述滑道的两端均设有用以带动带顶针模具升降的升运机构,每层滑道的端部均设有用以横向推动带顶针模具进入滑道的顶料机构,所述左端升运机构的正上方设有用以将下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的第一压料机构,所述滑道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以将热导线缠绕到带顶针模具的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的第二压料机构,所述滑道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和下无网布封装的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机座上设有两层滑道,上层滑道的左端为上层入料口,右端为上层出料口,下层滑道在上层出料口的同端侧为下层入料口,在上层入料口的同端侧为下层出料口,所述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分别设于上层入料口处和下层入料口处。

进一步的,上述升运机构包括左端升运机构和与右端升运机构,所述左端升运机构与右端升运机构均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均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上的气缸A,其中左端升运机构的气缸A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左端接料盘,右端升运机构的气缸A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右端接料盘,左端升运机构与上层入料口、下层出料口同侧,右端升运机构与上层出料口、下层入料口同侧。

进一步的,上述左端接料盘包括左端水平板体,所述左端水平板体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左限位凸块;所述右端接料盘包括右端水平板体,所述右端水平板体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右限位凸块。

进一步的,上述上层入料口处与下层入料口处的顶料机构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向上层入料口的上层气缸、活塞杆端朝向下层入料口的下层气缸,所述上层气缸与下层气缸的末端均螺接有顶料块。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与机体之间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B,所述气缸B的活塞杆端固联有下无网布压板,所述下无网布压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一端固联在第一支架的下无网布定位件,所述下无网布定位件包括两上下平行的第一定位板。

进一步的,上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的一侧固联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经由一连接轴固联有上无网布压板,所述上无网布压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下端固联在机座的上无网布定位件,所述上无网布定位件的上端设有两上下平行的第二定位板。

进一步的,上述加热装置包括固设有机座右端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C,所述气缸C的活塞杆端固联有超声波加热板。

进一步的,上述下无网布压板、上无网布压板以及超声波加热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以利顶针插入的凹孔,每个顶针对应一个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热导线平整的嵌合在上、下无网布之间,并经由超声波加热进行封装,封装效果好,带顶针模具可上下层循环输送,工作稳定、操作方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图中:

1- 机座;2-滑道;3-带顶针模具;4-机械手;5-上层入料口;6-上层出料口;7-下层入料口;8-下层出料口;9-左端升运机构;10-右端升运机构;11-架体;12-气缸A;13-第一支架;14-第二支架;15-左端水平板体;16-左限位凸块;17-右端水平板体;18-右限位凸块;19-机体;20-上层气缸;21-下层气缸;22-顶料块;23-气缸B;24-下无网布压板;25-第一定位板;26-电机;27-丝杆;28-固定座;29-上无网布压板;30-第二定位板;31-气缸C;32-超声波加热板;33-下无网布;34-上无网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1上至少设有两层横向贯穿机座的滑道2,所述滑道2内嵌设有带顶针模具3,所述滑道2的两端均设有用以带动带顶针模具3升降的升运机构,每层滑道2的端部均设有用以横向推动带顶针模具3进入滑道2的顶料机构,所述左端升运机构9的正上方设有用以将下无网布33压入带顶针模具3的第一压料机构,所述滑道2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以将热导线缠绕到带顶针模具3的机械手4,所述机械手4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34压入带顶针模具3的第二压料机构,所述滑道2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和下无网布封装的加热装置,即热导线封装时,先将下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3,接着机械手4对顶针进行缠绕热导线,在将上无网布压入,使得热导线平整的嵌合于上、下无网布之间,最后对上下无网布进行加热封装,有效提高热导线的封装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上设有两层滑道2,上层滑道的左端为上层入料口5,右端为上层出料口6,下层滑道在上层出料口6的同端侧为下层入料口8,在上层入料口5的同端侧为下层出料口7,所述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分别设于上层入料口5处和下层入料口8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运机构包括左端升运机构9和与右端升运机构10,所述左端升运机构9与右端升运机构10均包括架体11,所述架体11上均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上的气缸A12,其中左端升运机构9的气缸A12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左端接料盘,右端升运机构10的气缸A12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右端接料盘,左端升运机构9与上层入料口5、下层出料口7同侧,右端升运机构10与上层出料口6、下层入料口8同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端接料盘包括左端水平板体15,所述左端水平板体15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3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左限位凸块16,带顶针模具3被横向顶出时,其端面抵触在左限位凸块16上,不再继续移动,左端水平板体15的有效长度与带顶针模具3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端接料盘包括右端水平板体17,所述右端水平板体17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3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右限位凸块18,带顶针模具3被横向顶出时,其端面抵触在右限位凸块18上,不再继续移动,右端水平板体17的有效长度与带顶针模具3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入料口5处与下层入料口8处的顶料机构均包括机体19,所述机体19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向上层入料口5的上层气缸20、活塞杆端朝向下层入料口8的下层气缸21,所述上层气缸20与下层气缸21的末端均螺接有顶料块2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1与机体19之间的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3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B23,所述气缸B23的活塞杆端固联有下无网布压板24,所述下无网布压板24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一端固联在第一支架13的下无网布定位件,所述下无网布定位件包括两上下平行的第一定位板25,使用时,将下无网33布平整的横跨在左右两下无网布定位件上,且下无网布33嵌于两第一定位板25之间,下无网布压板24在气缸B23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将下无网布33压入带顶针模具3,顶针穿过下无网布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1上的电机26,所述电机26的输出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丝杆27,所述丝杆27上螺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的一侧固联有固定座28,所述固定座28经由一连接轴固联有上无网布压板29,所述上无网布压板29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下端固联在机座1的上无网布定位件,所述上无网布34定位件的上端设有两上下平行的第二定位板30,使用时,将上不网布34平整的横跨在左右两上无网布定位件上,且上无网布34嵌于两第二定位板30之间,上无网布压板29在电机26与丝杆27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将上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顶针穿过上无网布34,上无网布34与下无网布33相贴合,并将热导线压紧。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固设有机座1右端的第二支架14,所述第二支架14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C31,所述气缸C31的活塞杆端固联有超声波加热板32,超声波加热板32在气缸C31的驱动下向下移动,对上、下无网布进行超声波加热封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无网布压板24、上无网布压板29以及超声波加热板32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以利顶针插入的凹孔,每个顶针对应一个凹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道2的总长度为带顶针模具3长度的整数倍N,带顶针模具3的数量为N+1。

具体实施过程:(1)左端气缸A将第一个带顶针模具向上推至上层入料口5旁侧,气缸B23启动,驱动下无网布压板24下移并将第一定位板25内下无网布下压,直至顶针穿破下无网布,气缸B23回程,驱动下无网布压板24上移;

(2)上层气缸20启动,将第一个带顶针模具向上层出料口5方向推入;

(3)重复步骤(1)~(2)将第二个带顶针模具横向推入,第二个带顶针模具顶着第一个带顶针模具前进,以此类推将带顶针模具3推入,直至上层滑道内布满带顶针模具,带顶针模具在上层滑道内移动的过程中,机械手4先对顶针缠绕热导线,接着电机26启动,驱动上无网布压板29下移,并第二定位板30内的上无网布下压,直至顶针穿过上无网布,再接着气缸C31启动,驱动超声波加热板32下移,对上无网布和下无网布进行超声波加热封装;

(4)在布满带顶针模具的上层滑道内,由上层气缸20再横向推入一带顶针模具,同时右端水平板体17在气缸A12驱动下上升到上层出料口6,新推入的带顶针模具将末端的一个热导线封装完毕的带顶针模具顶出上层滑道,被顶出的带顶针模具滑到右端水平板体17上,将封装成一体的成品从带顶针模具上取出,气缸A12驱动右端水平板体17下降到下层入料口8,由下层入料口8的下层气缸21顶入下层滑到内;

(5)重复步骤(4)将新的带顶针模具不断横向推入,直至上层滑道、下层滑道内均布满带顶针模具;

(6)在上层滑道、下层滑道内布满带模具顶针时,由上层气缸再横向推入一带顶针模具,并重复步骤(4),此时上层滑道内被顶出的带顶针模具在取走成品后移动到下层滑道内,下层滑道内被顶出的带顶针模具在左端接料盘的输送下重新送到上层入料口5,由上层气缸20重新顶入上层滑道,不断进行上下层之间的循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71637.0 (22)申请日 2016.09.23 (73)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 路15号 (72)发明人 洪瑛杰 孙潇鹏 张祖明 郭翰林 张翔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51)Int.Cl. A61F 7/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包括 机座, 所述机座上至少设有两层横。

2、向贯穿机座的 滑道, 所述滑道内嵌设有带顶针模具, 所述滑道 的两端均设有用以带动带顶针模具升降的升运 机构, 每层滑道的端部均设有用以横向推动带顶 针模具进入滑道的顶料机构, 所述左端升运机构 的正上方设有用以将下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 的第一压料机构, 所述滑道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以 将热导线缠绕到带顶针模具的机械手, 所述机械 手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压入带模具顶针 的第二压料机构, 所述滑道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 无网布和下无网布封装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不仅设计合理, 热导线封装效果好, 而且有效提 高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6543226 U 201。

3、7.10.10 CN 206543226 U 1.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座, 所述机座上至少设有两层横向贯穿机 座的滑道, 所述滑道内嵌设有带顶针模具, 所述滑道的两端均设有用以带动带顶针模具升 降的升运机构, 每层滑道的端部均设有用以横向推动带顶针模具进入滑道的顶料机构, 所 述左端升运机构的正上方设有用以将下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的第一压料机构, 所述滑道 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以将热导线缠绕到带顶针模具的机械手, 所述机械手的右端设有用以将 上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的第二压料机构, 所述滑道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和下无网 布封装的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导线。

4、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座上设有两层滑 道, 上层滑道的左端为上层入料口, 右端为上层出料口, 下层滑道在上层出料口的同端侧为 下层入料口, 在上层入料口的同端侧为下层出料口, 所述上层入料口处和下层入料口处分 别设有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运机构包括左端升 运机构和与右端升运机构, 所述左端升运机构与右端升运机构均包括架体, 所述架体上均 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上的气缸A, 其中左端升运机构的气缸A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左端接料盘, 右端升运机构的气缸A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右端接料盘, 左端升运机构与上层入料口、 下层出 料口同。

5、侧, 右端升运机构与上层出料口、 下层入料口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端接料盘包括左端 水平板体, 所述左端水平板体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 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 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左限位凸块; 所述右端接料盘包括右端水平板体, 所述右端水平板体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 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 顶针模具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右限位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入料口处与下层 入料口处的顶料机构均包括机体, 所述机体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向上层入料口的上层气 缸、 活塞杆端。

6、朝向下层入料口的下层气缸, 所述上层气缸与下层气缸的末端均螺接有顶料 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固 设于机座与机体之间的第一支架, 所述第一支架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B, 所述气缸 B的活塞杆端固联有下无网布压板, 所述下无网布压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一端固联在第 一支架的下无网布定位件, 所述下无网布定位件包括两上下平行的第一定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固 设于机座上的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丝杆, 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丝杆螺 母, 所述丝杆螺母的一侧固联有。

7、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经由一连接轴固联有上无网布压板, 所 述上无网布压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下端固联在机座的上无网布定位件, 所述上无网布定 位件的上端设有两上下平行的第二定位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固设有 机座右端的第二支架, 所述第二支架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C, 所述气缸C的活塞杆 端固联有超声波加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6、 7或8所述的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无网布压板、 上无网布压板以及超声波加热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以利顶针插入的凹孔, 每个顶针对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6543。

8、226 U 2 应一个凹孔。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6543226 U 3 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0003 背景技术: 000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目前, 暖气 设备已经在家庭中基本普及,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加热垫设备, 让人们在冬天生活和 工作时不觉得寒冷, 提高了加热方法的便利性。 比如汽车加热垫、 办公桌加热垫、 桌面加热 垫等, 直接与人接触, 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和能源的利用率。 热导线作为加热垫加热元件和重 要组成部分, 热导线封装效果的好坏直接。

9、影响加热垫散热均匀性和产品的性能。 现有的热 导线封装设备结构复杂, 自动化水平低, 从入料口到出料口只有一条连贯的送料流水线, 由 于送料流水线长导致占用空间大、 效率低。 0005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不仅设计合 理, 热导线封装效果好, 而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包括机座, 所述 机座上至少设有两层横向贯穿机座的滑道, 所述滑道内嵌设有带顶针模具, 所述滑道的两 端均设有用以带动带顶针模具升降的升运机构, 每层滑道的端部均设有用以横向推动带顶 针模具。

10、进入滑道的顶料机构, 所述左端升运机构的正上方设有用以将下无网布压入带顶针 模具的第一压料机构, 所述滑道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以将热导线缠绕到带顶针模具的机械 手, 所述机械手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的第二压料机构, 所述滑道的 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和下无网布封装的加热装置。 0008 进一步的, 上述机座上设有两层滑道, 上层滑道的左端为上层入料口, 右端为上层 出料口, 下层滑道在上层出料口的同端侧为下层入料口, 在上层入料口的同端侧为下层出 料口, 所述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分别设于上层入料口处和下层入料口处。 0009 进一步的, 上述升运机构包括左端升运机构和与右端升。

11、运机构, 所述左端升运机 构与右端升运机构均包括架体, 所述架体上均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上的气缸A, 其中左端升运 机构的气缸A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左端接料盘, 右端升运机构的气缸A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右端 接料盘, 左端升运机构与上层入料口、 下层出料口同侧, 右端升运机构与上层出料口、 下层 入料口同侧。 0010 进一步的, 上述左端接料盘包括左端水平板体, 所述左端水平板体的一端与上下 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 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左限 位凸块; 所述右端接料盘包括右端水平板体, 所述右端水平板体的一端与上下滑道的出入 口端面衔接、 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

12、具的横向顶出位置的右限位凸块。 0011 进一步的, 上述上层入料口处与下层入料口处的顶料机构均包括机体, 所述机体 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向上层入料口的上层气缸、 活塞杆端朝向下层入料口的下层气缸, 所 述上层气缸与下层气缸的末端均螺接有顶料块。 0012 进一步的, 上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与机体之间的第一支架, 所述第一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206543226 U 4 支架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B, 所述气缸B的活塞杆端固联有下无网布压板, 所述下 无网布压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一端固联在第一支架的下无网布定位件, 所述下无网布定 位件包括两上下平行的第一定位板。 00。

13、13 进一步的, 上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上的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有竖向设置的丝杆, 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丝杆螺母, 所述丝杆螺母的一侧固联有固定座, 所述 固定座经由一连接轴固联有上无网布压板, 所述上无网布压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下端固 联在机座的上无网布定位件, 所述上无网布定位件的上端设有两上下平行的第二定位板。 0014 进一步的, 上述加热装置包括固设有机座右端的第二支架, 所述第二支架上固设 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C, 所述气缸C的活塞杆端固联有超声波加热板。 0015 进一步的, 上述下无网布压板、 上无网布压板以及超声波加热板的下表面均设置 有若干以利顶针插入的凹孔,。

14、 每个顶针对应一个凹孔。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 热导线平 整的嵌合在上、 下无网布之间, 并经由超声波加热进行封装, 封装效果好, 带顶针模具可上 下层循环输送, 工作稳定、 操作方便, 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0017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一;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二;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0023 图中: 0024 1- 机座; 2-滑道; 3-带顶针模具; 4-机械。

15、手; 5-上层入料口; 6-上层出料口; 7-下层 入料口; 8-下层出料口; 9-左端升运机构; 10-右端升运机构; 11-架体; 12-气缸A; 13-第一支 架; 14-第二支架; 15-左端水平板体; 16-左限位凸块; 17-右端水平板体; 18-右限位凸块; 19-机体; 20-上层气缸; 21-下层气缸; 22-顶料块; 23-气缸B; 24-下无网布压板; 25-第一定 位板; 26-电机; 27-丝杆; 28-固定座; 29-上无网布压板; 30-第二定位板; 31-气缸C; 32-超声 波加热板; 33-下无网布; 34-上无网布。 00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

16、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 如图15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导线封装装置, 包括机座1, 所述机座1上至少设 有两层横向贯穿机座的滑道2, 所述滑道2内嵌设有带顶针模具3, 所述滑道2的两端均设有 用以带动带顶针模具3升降的升运机构, 每层滑道2的端部均设有用以横向推动带顶针模具 3进入滑道2的顶料机构, 所述左端升运机构9的正上方设有用以将下无网布33压入带顶针 模具3的第一压料机构, 所述滑道2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以将热导线缠绕到带顶针模具3的机 械手4, 所述机械手4的右端设有用以将上无网布34压入带顶针模具3的第二压料机构, 所述 滑道2的右端设有用。

17、以将上无网布和下无网布封装的加热装置, 即热导线封装时, 先将下无 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3, 接着机械手4对顶针进行缠绕热导线, 在将上无网布压入, 使得热导 线平整的嵌合于上、 下无网布之间, 最后对上下无网布进行加热封装, 有效提高热导线的封 装效果。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206543226 U 5 0028 本实施例中, 所述机座1上设有两层滑道2, 上层滑道的左端为上层入料口5, 右端 为上层出料口6, 下层滑道在上层出料口6的同端侧为下层入料口8, 在上层入料口5的同端 侧为下层出料口7, 所述第一顶料机构和第二顶料机构分别设于上层入料口5处和下层入料 口8处。 0029。

18、 本实施例中, 所述升运机构包括左端升运机构9和与右端升运机构10, 所述左端升 运机构9与右端升运机构10均包括架体11, 所述架体11上均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上的气缸 A12, 其中左端升运机构9的气缸A12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左端接料盘, 右端升运机构10的气缸 A12的活塞杆端固连有右端接料盘, 左端升运机构9与上层入料口5、 下层出料口7同侧, 右端 升运机构10与上层出料口6、 下层入料口8同侧。 0030 本实施例中, 所述左端接料盘包括左端水平板体15, 所述左端水平板体15的一端 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 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3的横向顶出位 置的左限位凸块16, 。

19、带顶针模具3被横向顶出时, 其端面抵触在左限位凸块16上, 不再继续 移动, 左端水平板体15的有效长度与带顶针模具3的长度相同。 0031 本实施例中, 所述右端接料盘包括右端水平板体17, 所述右端水平板体17的一端 与上下滑道的出入口端面衔接、 另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限制带顶针模具3的横向顶出位 置的右限位凸块18, 带顶针模具3被横向顶出时, 其端面抵触在右限位凸块18上, 不再继续 移动, 右端水平板体17的有效长度与带顶针模具3的长度相同。 0032 本实施例中, 所述上层入料口5处与下层入料口8处的顶料机构均包括机体19, 所 述机体19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向上层入料口5的上层气缸。

20、20、 活塞杆端朝向下层入料口8的 下层气缸21, 所述上层气缸20与下层气缸21的末端均螺接有顶料块22。 0033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1与机体19之间的第一支架13, 所 述第一支架13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B23, 所述气缸B23的活塞杆端固联有下无网布 压板24, 所述下无网布压板24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一端固联在第一支架13的下无网布定位 件, 所述下无网布定位件包括两上下平行的第一定位板25, 使用时, 将下无网33布平整的横 跨在左右两下无网布定位件上, 且下无网布33嵌于两第一定位板25之间, 下无网布压板24 在气缸B23的驱动下向下移动, 将下无。

21、网布33压入带顶针模具3, 顶针穿过下无网布33。 0034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压料机构包括固设于机座1上的电机26, 所述电机26的输出 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丝杆27, 所述丝杆27上螺接有丝杆螺母, 所述丝杆螺母的一侧固联有 固定座28, 所述固定座28经由一连接轴固联有上无网布压板29, 所述上无网布压板29的左 右两侧对称设有下端固联在机座1的上无网布定位件, 所述上无网布34定位件的上端设有 两上下平行的第二定位板30, 使用时, 将上不网布34平整的横跨在左右两上无网布定位件 上, 且上无网布34嵌于两第二定位板30之间, 上无网布压板29在电机26与丝杆27的驱动下 向下移动,。

22、 将上无网布压入带顶针模具, 顶针穿过上无网布34, 上无网布34与下无网布33相 贴合, 并将热导线压紧。 0035 本实施例中,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固设有机座1右端的第二支架14, 所述第二支架14 上固设有活塞杆端朝下的气缸C31, 所述气缸C31的活塞杆端固联有超声波加热板32, 超声 波加热板32在气缸C31的驱动下向下移动, 对上、 下无网布进行超声波加热封装。 0036 本实施例中, 所述下无网布压板24、 上无网布压板29以及超声波加热板32的下表 面均设置有若干以利顶针插入的凹孔, 每个顶针对应一个凹孔。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206543226 U 6 0037 。

23、本实施例中, 所述滑道2的总长度为带顶针模具3长度的整数倍N, 带顶针模具3的 数量为N+1。 0038 具体实施过程: (1) 左端气缸A将第一个带顶针模具向上推至上层入料口5旁侧, 气 缸B23启动, 驱动下无网布压板24下移并将第一定位板25内下无网布下压, 直至顶针穿破下 无网布, 气缸B23回程, 驱动下无网布压板24上移; 0039 (2) 上层气缸20启动, 将第一个带顶针模具向上层出料口5方向推入; 0040 (3) 重复步骤 (1) (2) 将第二个带顶针模具横向推入, 第二个带顶针模具顶着第一 个带顶针模具前进, 以此类推将带顶针模具3推入, 直至上层滑道内布满带顶针模具,。

24、 带顶 针模具在上层滑道内移动的过程中, 机械手4先对顶针缠绕热导线, 接着电机26启动, 驱动 上无网布压板29下移, 并第二定位板30内的上无网布下压, 直至顶针穿过上无网布, 再接着 气缸C31启动, 驱动超声波加热板32下移, 对上无网布和下无网布进行超声波加热封装; 0041 (4) 在布满带顶针模具的上层滑道内, 由上层气缸20再横向推入一带顶针模具, 同 时右端水平板体17在气缸A12驱动下上升到上层出料口6, 新推入的带顶针模具将末端的一 个热导线封装完毕的带顶针模具顶出上层滑道, 被顶出的带顶针模具滑到右端水平板体17 上, 将封装成一体的成品从带顶针模具上取出, 气缸A12。

25、驱动右端水平板体17下降到下层入 料口8, 由下层入料口8的下层气缸21顶入下层滑到内; 0042 (5) 重复步骤 (4) 将新的带顶针模具不断横向推入, 直至上层滑道、 下层滑道内均 布满带顶针模具; 0043 (6) 在上层滑道、 下层滑道内布满带模具顶针时, 由上层气缸再横向推入一带顶针 模具, 并重复步骤 (4) , 此时上层滑道内被顶出的带顶针模具在取走成品后移动到下层滑道 内, 下层滑道内被顶出的带顶针模具在左端接料盘的输送下重新送到上层入料口5, 由上层 气缸20重新顶入上层滑道, 不断进行上下层之间的循环。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 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206543226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8 CN 206543226 U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9 CN 206543226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0 CN 206543226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