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片材构成体.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835492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61394.1

申请日:

20101227

公开号:

CN102695489B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13/49,A61F13/15,A61F13/53,B32B5/22,B32B27/12

主分类号:

A61F13/49,A61F13/15,A61F13/53,B32B5/22,B32B27/12

申请人: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口圣,津野修司,稻叶悠,半田昌良

地址:

日本兵库县加古郡播磨町宫西346番地之1

优先权:

2010-00493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晓菡;孟慧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吸水片材构成体,该吸水片材构成体具有如下的结构:含吸水性树脂(A)和吸水性树脂(B)的吸收层被纤维状网自该吸收层的上方和下方夹持,其中,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的合计含量为100-1000?g/m2,且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具有以下特性:(1)吸水性树脂(A)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a)为15-55?g/g,(2)吸水性树脂(B)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b)为10-50?g/g,以及(3)上述Ra和Rb满足下式:Ra-Rb≥5?(g/g)的关系。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即使是薄型,其形态保持性也良好,因此,在液体吸收前或吸收后不会发生变形,且具有可充分吸收能力的优异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吸水片材构成体,该吸水片材构成体具有含吸水性树脂(A)、吸水性树脂(B)和粘接剂的吸收层被纤维状网自该吸收层的上方和下方夹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水性树脂(A)和吸水性树脂(B)的质量比例(吸水性树脂(A):吸水性树脂(B))为90:10-80:20,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的合计含量为100-1000 g/m,且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具有以下特性:(1)吸水性树脂(A)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a)为15-55 g/g,(2)吸水性树脂(B)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b)为10-50 g/g,以及(3)上述Ra和Rb满足下式:Ra-Rb≥5 (g/g)的关系。 2.权利要求1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其中,吸水性树脂(B)在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为15 mL/g以上。 3.权利要求1或2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其中,纤维状网是含有选自人造丝纤维、聚烯烃纤维和聚酯纤维的至少1种的非织造织物。 4.权利要求1或2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其具有以下 (4)-(6)的特性:(4)干燥状态的厚度为5 mm以下、(5)合计渗透速度为120秒以下、以及(6)渗漏系数为150以下。 5.吸收性物品,其是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用液体透过性片和液体非透过性片夹持而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在卫生材料领域等中使用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具体来说,涉及薄型、可适合用于纸尿裤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水片材构成体。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使用所述吸水片材构成体制成的纸尿裤等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纸尿裤等为代表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下述结构:吸收体液等液体的吸收体被配置于与身体接触一侧的柔软的液体透过性表面片材(表片材)、和配置于与身体相接触一侧相反侧的液体非透过性底面片材(底片材)夹持。

以往,从设计性、携带时的方便性、流通时的效率等观点考虑,对于吸收性物品的薄型化、轻量化的要求日益增高。并且近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有效利用资源、尽量避免使用如树木这样的需要长时间生长的天然材料的所谓环境友好型的需求日益增多。以往,在吸收性物品中通常进行的用于薄型化的方法例如有:减少发挥固定吸收体中的吸水性树脂的作用的木材碎解木浆等亲水性纤维、增加吸水性树脂的方法。

降低大体积、吸水能力低的亲水性纤维的比例、大量使用小体积、吸水能力高的吸水性树脂而成的吸收体可以确保与吸收性物品的设计相符合的吸收容量,同时减少大体积的材料,由此可以实现薄型化,这被认为是合理的改良方法。但是,考虑到实际上在纸尿裤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时的液体分配或扩散,若大量的吸水性树脂由于液体的吸收而形成柔软的凝胶状,则具有以下缺点:发生所谓的“凝胶堵塞现象”,液体扩散性极端降低、吸收体的液体渗透速度变慢。该“凝胶堵塞现象”是指特别在吸水性树脂大量密集而成的吸收体吸收液体时,存在于表层附近的吸水性树脂吸收液体,在表层附近,柔软的凝胶进一步致密,由此妨碍液体向吸收体内部渗透,内部的吸水性树脂无法高效率地吸收液体的现象。

因此,目前作为防止在减少亲水性纤维、大量使用吸水性树脂时发生的凝胶堵塞现象的手段,例如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使用特定的具有盐水流动诱导性、压力下性能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在特定的吸水性树脂前体中对特定的表面交联剂进行加热处理,使用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等。

但是,这些方法中,大量使用吸水性树脂得到的吸收体,其液体吸收性能不能令人满意。另外,由于减少担负有固定吸水性树脂的作用的亲水性纤维,导致产生吸水性树脂在使用前或使用中发生移动的问题。吸水性树脂发生了偏移的吸收体存在更容易引发凝胶堵塞现象的倾向。

并且,对于减少了有助于形态保持的亲水性纤维的吸收体,其作为吸收体的形态保持性降低,液体在吸收前或吸收后容易发生扭曲或断裂等变形。发生了变形的吸收体中,液体的扩散性极度降低,因此无法发挥吸收体原本的能力。如果要避免这种现象,则亲水性纤维和吸水性树脂的比例受到限制,吸收性物品的薄型化也有限度。

近年来,作为在吸收体中极力不使用亲水性纤维的情况下、可提高吸水性树脂的含量的新一代吸收体,人们对于吸收层内实质上不含有亲水性纤维的吸收层叠体、吸水片材等的研究日益广泛。例如可举出:在松厚的非织造织物的网格保持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在2片熔喷非织造织物之间封入吸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4)、使吸水性聚合物颗粒存在于疏水性非织造织物和亲水性片材之间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5)等。

但是,几乎不使用亲水性纤维时,容易发生上述凝胶堵塞现象。即使不发生凝胶堵塞现象,由于没有担负临时性保有尿液等体液、使液体向吸收层叠体全体扩散这样的以往的亲水性纤维的作用的物质,因此,吸收层叠体无法充分捕捉液体,存在发生漏液的倾向。

并且,如果为了保持吸收层叠体的形态而使用粘接剂,则吸水性树脂的表面被粘接剂被覆,液体吸收性能有降低倾向。或者,上面与下面的非织造织物被粘接剂牢固粘接,吸水性树脂被密闭为袋状等,有无法发挥吸水性树脂原本的吸水性能的倾向。

为了提高上述吸收层叠体的液体吸收性能而减弱吸收层叠体的粘接力时,在加工层叠体时,吸水性树脂脱落较多,经济上不优选,并且还可能由于粘接力不足而发生层叠体剥离,丧失商品价值。即,如果增强粘接,则发生凝胶堵塞现象或漏液,如果减弱粘接,则导致吸水性树脂的脱落或层叠体的破坏,因此,目前仍未得到已解决上述课题的吸收层叠体、吸水片材。

人们对于改善这种吸水片材中的粘接与液体吸收性能的平衡也进行了研究探讨。例如可举出:采用2片非织造织物被设于非织造织物之间的上下2层的含有热熔粘接剂的网状体层粘接的吸收层叠体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6);在含有非织造织物或膜的基材上涂布特定的反应型热熔胶,固定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7);将细微纤维素和吸水性树脂用网状的热熔胶被覆并保持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8)等。但是,即使对非织造织物、吸水性树脂、粘接剂的性能或使用它们的条件等进行规定,仍难以获得液体吸收性能、形态保持性高的吸水片材。另外,若采用特定的粘接剂、粘接方法,则即使液体吸收性能提高,从经济性、生产性的观点考虑,也不优选。

也有不使用粘接剂而在基材上固定吸水性树脂的方法。例如,将正在进行聚合的吸水性聚合物颗粒附着于合成纤维质的基材,在纤维质基材上进行聚合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9);在非织造织物基材上,通过电子射线照射使以丙烯酸和丙烯酸盐为主成分的单体水性组合物聚合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0)等。

这些方法中,合成纤维质的基材进入聚合物颗粒中,牢固粘着,但是具有难以在基材中完成聚合反应、未反应的残留单体增多等的缺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9-5108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573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平9-253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051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325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0-23816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01-15807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表2001-096654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3-11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平02-0489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吸水片材构成体,该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纸浆极少,但仍可以避免凝胶堵塞现象,因此,作为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基本性能(快速的液体渗透速度、充分的保水能力、较少的液体回渗量、较少的漏液量、形态保持性)优异,可实现薄型化。

即,本发明的主要宗旨是:

[1] 吸水片材构成体,该吸水片材构成体具有下述结构:含吸水性树脂(A)和吸水性树脂(B)的吸收层被纤维状网自该吸收层的上方和下方夹持,其特征在于,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的合计含量为100-1000 g/m2,且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具有以下特性:

(1)吸水性树脂(A)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a)为15-55 g/g,

(2)吸水性树脂(B)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b)为10-50 g/g,以及

(3)上述Ra和Rb满足下式:Ra-Rb≥5 (g/g)的关系。

[2] 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是将上述[1]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用液体透过性片和液体非透过性片夹持而成。

[3] 吸水性树脂组合物,该吸水性树脂组合物是将具有以下特性的吸水性树脂(A)和吸水性树脂(B)混合而成:

(1)吸水性树脂(A)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a)为15-55 g/g,

(2)吸水性树脂(B)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b)为10-50 g/g,以及

(3)上述Ra和Rb满足下式:Ra-Rb≥5 (g/g)的关系,

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的质量比例(吸水性树脂(A):吸水性树脂(B))为98:2-50:50。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即使是薄型,其形态保持性也良好,因此,在液体吸收前或吸收后不会发生变形,且具有可充分发挥吸收能力的优异的效果。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作为纸尿裤等的吸收体,可以提供薄、且外观的创意性优异、同时没有渗漏等问题的卫生材料。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除卫生材料领域之外,在农业领域或建材领域等也可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测定吸水性树脂在荷重下的吸水能力的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用于测定吸水性树脂的初始吸水速度和有效吸水量的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用于测定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强度的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用于测定吸水片材构成体在倾斜时的渗漏试验的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实施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具有下述结构:含有2种吸水性树脂(A)和吸水性树脂(B)的吸收层被纤维状网夹持,以规定量使用具有特定性能的2种吸水性树脂,在纤维状网之间形成吸收层,由此,即使吸收层的亲水性纤维少,也可避免凝胶堵塞,可实现液体渗透性、较少的液体回渗量等的液体吸收性能优异的薄型的吸水片材构成体。

并且,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中,优选吸水性树脂通过粘接等方法适当固定在纤维状网上,因此,即使实质上不含有纸浆纤维等的亲水性纤维,也可以防止吸水性树脂的偏移或脱散,可良好保持形态保持性。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中,可以是纸浆纤维等亲水性纤维以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的量与吸水性树脂一起混合存在于纤维状网之间的方案,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实质上不含有亲水性纤维的方案。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的种类,可以使用市售的吸水性树脂,例如可举出: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物、淀粉-丙烯酸接枝聚合物的中和物、乙酸乙烯基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皂化物、聚丙烯酸部分中和物等。这些吸水性树脂中,从产量、制造成本、吸水性能等观点考虑,优选聚丙烯酸部分中和物。合成聚丙烯酸部分中和物的方法可举出:反相悬浮聚合法以及水溶液聚合法等。这些聚合法中,从所得颗粒的流动性良好、微粉末少、液体吸收容量(以保水能力、有效吸水量、荷重下的吸水能力等指标表示)或吸水速度等吸水性能高的观点考虑,优选采用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得到的吸水性树脂。

从提高吸水性树脂的渗透压、提高吸水能力的观点考虑,聚丙烯酸部分中和物的中和度优选为50%摩尔以上,更优选70-90%摩尔。

从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用于吸收性物品时也可获得足够的液体吸收性能的观点考虑,吸水片材构成体中的吸水性树脂的含量为每1平米吸水片材构成体有100-1000 g (即100-1000 g/m2),优选150-800 g/m2,更优选200-700 g/m2,进一步优选220-600 g/m2。从发挥作为吸水片材构成体的足够的液体吸收性能、特别是抑制回渗的观点考虑,该含量必须为100 g/m2以上,从抑制凝胶堵塞现象的发生、发挥作为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扩散性能、进一步改善液体的渗透速度的观点考虑,该合计含量必须为1000 g/m2以下。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吸收性能受到所使用的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影响。因此,考虑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各成分的构成等,优选本发明所使用的2种吸水性树脂(A)和(B)选择吸水性树脂的液体吸收容量(以保水能力、有效吸水量、荷重下的吸水能力等指标表示)、吸水速度等吸水性能或质量平均粒径(質量平均粒径)等在适当的范围的吸水性树脂。

本说明书中,2种吸水性树脂(A)和(B)的保水能力是以生理盐水保水能力进行评价。从更多地吸收液体、且更强地保有吸收时的凝胶、防止凝胶堵塞现象考虑,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分别满足以下的范围和关系。并且,基于同样的考虑,吸水性树脂(A)和吸水性树脂(B)混合而成的本发明的吸水性树脂组合物也分别满足以下的范围和关系。

吸水性树脂(A)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a)为15-55 g/g,优选20-55 g/g,更优选25-55 g/g,进一步优选30-50 g/g,更进一步优选30-45 g/g。

吸水性树脂(B)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b)为10-50 g/g,优选10-45 g/g,更优选10-40 g/g,进一步优选15-35 g/g,更进一步优选15-30 g/g。

上述Ra和Rb满足Ra-Rb≥5 g/g的关系,优选满足Ra-Rb≥10 g/g的关系,更优选满足Ra-Rb≥15 g/g的关系。

吸水性树脂(A)和(B)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范围及其关系的组合可分别是任意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以下的组合。

Ra:15-55 g/g、Rb:10-50 g/g、Ra-Rb≥5 g/g,优选Ra:20-55 g/g、Rb:10-45 g/g、Ra-Rb≥10 g/g,更优选Ra:25-55 g/g、Rb:10-40 g/g、Ra-Rb≥15 g/g,进一步优选Ra:30-50 g/g、Rb:15-35 g/g、Ra-Rb≥15 g/g,更进一步优选Ra:30-45 g/g、Rb:15-30 g/g、Ra-Rb≥15 g/g。

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是由后述的实施例记载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考虑将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用于纸尿裤等吸收性物品的情形,从即使在受穿着者的荷重的状态下也优选其吸水能力高来考虑,荷重下的吸水能力也很重要,吸水性树脂在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优选15 mL/g以上,更优选20-40 mL/g,进一步优选23-35 mL/g,更进一步优选25-32 mL/g。从凝胶的膨胀力强的吸水性树脂可确保液体的流路、防止凝胶堵塞考虑,优选吸水性树脂(B)符合该范围,更优选吸水性树脂(A)、(B)两者均符合该范围。吸水性树脂在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是由后述的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本说明书中,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度以生理盐水吸水速度进行评价。从提高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中的液体的渗透速度、在用于卫生材料时防止漏液的观点考虑,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吸水速度优选80秒以下,更优选1-70秒,进一步优选2-60秒,更进一步优选3-55秒。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效果,优选2种吸水性树脂(A)、(B)的各自的吸水速度(Sa)、(Sb)之差、即,Sa-Sb≥5(秒),更优选Sa-Sb≥10(秒)。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度是由后述实施例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从防止吸水片材构成体中的吸水性树脂脱散和吸水时的凝胶堵塞现象、同时降低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粗糙感觉、改善质感的观点考虑,吸水性树脂的质量平均粒径优选为50-1000 μm,更优选100-800 μm,进一步优选200-600 μm。吸水性树脂的质量平均粒径是由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本发明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除上述的生理盐水吸水速度范围之外,还优选具有规定的初始吸水速度和有效吸水量。

本发明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的初始吸水速度以吸水时间0-30秒中,每1秒的液体吸水量(mL)表示,在吸水片材构成体中,从抑制液体渗透初期的凝胶堵塞现象的发生、促进吸收层的液体扩散、然后使更广范围的吸水性树脂高效率地吸水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35 mL/s以下。更优选为0.05-0.30 mL/s,进一步优选0.10-0.25 mL/s。从使液体扩散、同时确保液体渗透初期的肌肤的干爽感的观点考虑,更优选0.05 mL/s以上。从凝胶的膨胀力弱的吸水性树脂在液体扩散后吸水,由此可防止凝胶堵塞的观点考虑,优选吸水性树脂(A)符合该范围,更优选吸水性树脂(A)、(B)两者均符合该范围。吸水性树脂的初始吸水速度是由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本发明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的有效吸水量以生理盐水有效吸水量计,优选25 mL/g以上,更优选25-90 mL/g,进一步优选30-80 mL/g,更进一步优选35-70 mL/g。从吸水性树脂吸收更多的液体、降低回渗、由此获得干爽感的观点考虑,有效吸水量优选25 mL/g以上,从适当实施吸水性树脂的交联,由此可以强效地保持吸收时的凝胶、防止凝胶堵塞的观点考虑,优选为90 mL/g以下。吸水性树脂的有效吸水量是由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一般地,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度有其平均粒径越大则越慢的倾向,对于初始吸水速度(mL/s),在以往的吸水性树脂中,即使将平均粒径增大,其效果也小,并且若大颗粒的比例增加,则吸水片材构成体的触感有变差的倾向。将初始吸水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的方法例如可举出:通过交联剂提高吸水性树脂的交联密度,或者用疏水性的添加剂均匀被覆吸水性树脂的表面,或者通过使用特定的乳化剂的反相悬浮聚合来制造吸水性树脂的方法等。

但是,如果通过交联剂提高吸水性树脂的交联密度,或许规定的初始吸水速度可以得到满足,但同时,吸水性树脂的有效吸水量降低,因此,难以获得兼具规定的初始吸水速度和有效吸水量的特性的吸水性树脂。

因此,从容易获得兼具规定的初始吸水速度和有效吸水量的特性的吸水性树脂的观点考虑,优选将疏水性的添加剂均匀被覆在吸水性树脂的表面的物质、以及通过使用特定的乳化剂的反相悬浮聚合来制造的物质,其中,从所得吸水性能高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后者。特定的乳化剂优选使用适度疏水性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使用这些乳化剂的反相悬浮聚合的吸水性树脂通常以球状或橄榄球状、以及它们聚集的形态获得。所述形态的树脂几乎无需粉碎,并且从作为粉体的流动性优异,在吸水片材构成体制造时的操作性优异等的观点考虑,可优选使用。

从提高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吸收性能的观点考虑,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吸收层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A)和吸水性树脂(B)的质量比例(吸水性树脂(A):吸水性树脂(B))、以及本发明的吸水性树脂组合物的该质量比例优选98:2-50:50,更优选95:5-60:40,进一步优选90:10-70:30,更进一步优选90:10-80:20。从减少吸水片材构成体吸液后的回渗的观点考虑,优选保水能力高的吸水性树脂(A)的比例为50以上,从确保液体的流路、防止凝胶堵塞考虑,优选凝胶的膨胀力强的吸水性树脂(B)的比例为2以上(即,吸水性树脂(A)的比例为98以下)。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与以往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相比,尽管薄且亲水性纤维少,但仍具有高的液体吸收性能,其原因尚未明确,可如下推测。在具有吸水性树脂被纤维状网夹持的结构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中,虽然保水能力高,但是如果只是使用凝胶的膨胀力不强的吸水性树脂(A),则吸水后的凝胶容易变形,可能发生上述凝胶堵塞。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使用保水能力低、但凝胶的膨胀力强的吸水性树脂(B),则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吸收容量降低,因此,液体吸收后的回渗可能较大。因此,在具有吸水性树脂被纤维状网夹持的结构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中,通过在保水能力高、但凝胶的膨胀力不强的吸水性树脂(A)中适量配合保水能力低、但凝胶的膨胀力强的吸水性树脂(B),而在吸收层内,一部分树脂强力膨胀,由此可确保液体的流路,避免凝胶堵塞,从而可得到液体的扩散性优异、且回渗也少的吸水片材构成体。

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状网只要是将纤维形成为片状的公知的网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从液体渗透性、柔软性和制成吸水片材构成体时的强度的观点考虑,可举出:含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纤维,尼龙等聚酰胺纤维,人造丝纤维、其它合成纤维的非织造织物;或棉、丝制品、麻、纸浆(纤维素)纤维等混合制造的非织造织物;薄棉纸、卫生纸和纸巾等的卫生用纸等。这些纤维状网中,从提高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强度等观点考虑,可以优选使用由合成纤维制成的非织造织物,尤其优选人造丝纤维、聚烯烃纤维、聚酯纤维的非织造织物。这些纤维状网可以是上述单独的纤维的非织造织物,也可以是将2种以上的纤维组合的非织造织物。

更具体地说,从提高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形态保持性、防止吸水性树脂的脱漏(目抜け)导致的脱落的观点考虑,更优选由选自聚烯烃纤维、聚酯纤维以及它们的混合体中的纤维制造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另外,从更加提高形成片材时的液体吸收性能、柔软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以人造丝纤维作为主成分的水刺法非织造织物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纤维状网。上述纺粘非织造织物中,更优选使用作为聚烯烃纤维的多层结构的纺粘型-熔喷-纺粘型(SMS)非织造织物、以及纺粘型-熔喷-熔喷-纺粘型(SMMS)非织造织物,尤其优选使用以聚丙烯纤维为主成分的SMS非织造织物、SMMS非织造织物。另一方面,上述水刺法非织造织物优选使用在主成分的人造丝纤维中适当配合聚烯烃纤维和/或聚酯纤维而成的物质,其中,优选使用人造丝-PET非织造织物、人造丝-PET-PE非织造织物。上述非织造织物中可以以不使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厚度增大的程度含有少量的纸浆纤维。

上述纤维状网中,若其亲水性过低,则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吸收性能变差,另一方面,即使提高至所需以上,液体吸收性能也不能与其相对应地提高,因此,理想的是具有适度的亲水性。从该观点考虑,优选使用按照后述的“纤维状网的亲水度”的测定方法测定时的亲水度为5-200的物质,更优选为8-150,进一步优选为10-100,更进一步优选为12-80。具有这种亲水性的纤维状网没有特别限定,在上述的纤维状网中,可以使用如纤维素纤维或人造丝纤维这样的、材质自身显示适度的亲水度的纤维状网,也可以使用对如聚烯烃纤维、聚酯纤维之类的疏水性的化学纤维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亲水化处理、赋予适度的亲水度的纤维状网。亲水化处理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在纺粘型非织造织物中,在疏水性化学纤维中混合亲水剂,将其通过纺粘法获得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在用疏水性化学纤维制作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时,同时使用亲水剂的方法;或者用疏水性化学纤维获得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然后使其浸渗亲水剂的方法等。亲水剂可使用:脂族磺酸盐、高级醇硫酸酯盐等的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季铵盐等的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等的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亚烷基改性有机硅等的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以及含有聚酯系、聚酰胺系、丙烯酸系、聚氨酯系的树脂的去污剂(ステインリリース)等。

从更加提高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吸收性能的观点考虑,优选夹持吸收层的纤维状网为亲水性,尤其是从防止漏液的观点考虑,更优选吸收层下方所使用的非织造织物的亲水性与上方所使用的非织造织物的亲水性同等或更高。本说明书中的吸收层上方是指:使用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制造吸收性物品时,供给作为吸收对象的液体的一侧,吸收层的下方是指其相反一侧。

从对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赋予良好的液体渗透性、柔软性、强度或弹性、以及加快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渗透速度的观点考虑,纤维状网优选为适度大体积、单位面积重量大的纤维状网。其单位面积重量为5-300 g/m2,更优选10-200 g/m2,进一步优选11-100 g/m2,更进一步优选13-50 g/m2。纤维状网的厚度优选20-800 μm的范围,更优选50-600 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80-450 μm的范围。

从提高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形态保持性的观点考虑,进一步优选吸收层含有粘接剂。本发明中使用的粘接剂例如可举出:天然橡胶系、丁基橡胶系、聚异戊二烯等的橡胶系粘接剂;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丁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等苯乙烯系弹性体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EVA)粘接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等乙烯-丙烯酸衍生物共聚系粘接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粘接剂;共聚尼龙、二聚酸型聚酰胺等聚酰胺系粘接剂;聚乙烯、聚丙烯、无规聚丙烯、共聚聚烯烃等聚烯烃系粘接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聚聚酯等聚酯系粘接剂等;以及丙烯酸系粘接剂。本发明中,从粘接力强、防止吸水片材构成体中的非织造织物剥离或吸水性树脂脱散的观点考虑,优选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粘接剂、苯乙烯系弹性体粘接剂、聚烯烃系粘接剂和聚酯系粘接剂。这些粘接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使用热熔型的粘接剂时,从将吸水性树脂充分固定在纤维状网上,同时防止纤维状网热劣化或变形的观点考虑,粘接剂的熔融温度(软化点)优选60-180℃,更优选70-150℃,进一步优选75-125℃。

吸水片材构成体中使用粘接剂时,其含有比例优选为吸水性树脂含量(质量基准)的0.05-2.0倍的范围,更优选0.08-1.5倍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1-1.0倍的范围。从通过充分的粘接可防止纤维状网的剥离或吸水性树脂的脱散、提高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形态保持性的观点考虑,粘接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0.05倍以上,从避免由于粘接过强而导致的吸水性树脂的溶胀阻碍、改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渗透速度或漏液的观点考虑,粘接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0倍以下。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中,在纤维状网之间形成的吸收层至少含有吸水性树脂,例如是在纤维状网上均匀散布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的混合粉末,进一步叠加纤维状网,通过在粘接剂的熔融温度附近加热、如果需要,在压力下加热来形成。还可以在涂布了粘接剂的纤维状网上均匀散布吸水性树脂,然后进一步叠加涂布了粘接剂的纤维状网,如果需要,通过在压力下加热、或者在纤维状网之间夹持吸水性树脂、然后实施热幕涂或热压纹来形成。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例如可按照以下的方法制造。

(a)在纤维状网上均匀散布2种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的混合粉末(吸水性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叠加纤维状网,在粘接剂的熔融温度附近加热压合。

(b)在纤维状网上均匀散布2种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的混合粉末(吸水性树脂组合物),使其通过加热炉,固定至粉末不会脱散的程度。在其上叠加纤维状网,加热压合。

(c)在纤维状网上熔融涂布粘接剂,然后立即均匀散布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吸水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层,进一步将由上部熔融涂布了粘接剂的纤维状网由上部叠加,使粘接剂涂布面朝向散布的吸水性树脂层的一侧,用辊压等加压,如需要,可加热进行压合。

(d)在纤维状网上均匀散布2种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粉末(吸水性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叠加纤维状网,通过实施加热压纹来使纤维状网之间加热压合。

例如,按照这些(a)-(d)所示的方法制造吸水片材构成体,由此可获得具有下述结构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含有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的吸收层被2片纤维状网夹持。这些方法中,从制造方法的简便性和制造效率高的观点考虑,更优选(a)、(c)、(d)的方法。

应予说明,可以结合使用(a)-(d)所例举的方法来制造吸水片材构成体。为了改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触感以及提高液体吸收性能,可以在片材制造中的加热压合时或片材制造后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可以适当配合消臭剂、抗菌剂或凝胶稳定剂等添加剂。

对于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剥离强度优选为0.05-3.0 N/7cm,更优选0.1-2.5 N/7cm,进一步优选0.15-2.0 N/7cm,更进一步优选0.2-1.5 N/7cm。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剥离强度超过3.0 N/7cm时,则吸收层的粘接过强,因此,无法得到以规定量添加具有特定的吸水性能的吸水性树脂所应有的效果。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剥离强度低于0.05 N/7cm时,吸收层的粘接过弱,因此,吸水性树脂功能虽然未受到阻碍,但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形态保持性差,发生吸水性树脂的移动或纤维状网的剥离,因此,难以加工成纸尿裤等的吸收性物品。本说明书中,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剥离强度是由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考虑到在纸尿裤等中的使用,从含有的吸水性树脂发挥充分的吸水性能、作为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吸收容量越大越好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优选500-45000 g/m2,更优选900-33000 g/m2,进一步优选1500-25000 g/m2。本说明书中,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是由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并且,从优选通过适度的粘接,在不会较大阻碍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的程度内使吸水性树脂在纤维状网之间固定的观点考虑,对于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A[g/m2],基于上述吸水性树脂含量B[g/m2]与上述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C[g/g],优选满足关系式:0.5B×C≤A≤0.9B×C,更优选满足关系式:0.55B×C≤A≤0.85B×C,进一步优选满足关系式:0.6B×C≤A≤0.8B×C。

本发明中,也可以形成使用适当的透气性划分层,将上述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吸收层的整个面或一部分沿着垂直方向(片材的厚度方向)划分成上方的1次吸收层和下方的2次吸收层的结构。通过形成所述结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吸收性能、其中,倾斜时的漏液会有飞跃性地改善。

上述透气性划分层具有适度的透气性和透液性,只要是如吸水性树脂这样的颗粒状物实质上不能通过的层即可。具体来说,可举出:含有PE、PP纤维的具有细孔的网等的网状物、穿孔膜等的多孔膜、卫生纸等的卫生用纸、由纸浆/PE/PP制成的气流成网型非织造织物等的含纤维素的合成纤维非织造织物、或者含有人造丝纤维、聚烯烃纤维和聚酯纤维的合成纤维非织造织物等。其中,从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性能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与本发明的夹持吸收层的上述纤维状网同样的物质。

2次吸收层中的吸水性树脂的使用量相对于1次吸收层的吸水性树脂的使用量优选为0.01-1.0倍(质量比)的范围,更优选0.05-0.8倍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1-0.5倍的范围。从充分发挥2次吸收层的液体吸收性、防止漏液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1倍以上,从提高吸液后表面的干爽感、减少回渗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倍以下。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液体吸收性能受到所使用的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因此,考虑吸水片材构成体各成分的构成等,优选本发明所使用的1次吸收层的吸水性树脂选自吸水性树脂的液体吸收容量(以保水能力、有效吸水量、荷重下的吸水能力等指标表示)、吸水速度等吸水性能或质量平均粒径等在上述的适当的范围的吸水性树脂。另外,2次吸收层的吸水性树脂可以与1次吸收层的吸水性树脂相同,也可以为后述的范围。

更具体地说,优选至少一者的吸收层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为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方案,更优选2次吸收层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为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方案,进一步优选1次吸收层和2次吸收层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两者为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法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方案。

2次吸收层中使用的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生理盐水吸水速度、初始吸水速度、有效吸水量、质量平均粒径等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与1次吸收层中使用的同样范围的物质。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在可薄型化方面具有一个优势,考虑在吸收性物品中的应用,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厚度在干燥状态下优选5 mm以下,更优选4 mm以下,进一步优选0.5-3 mm,更进一步优选0.8-2 mm。干燥状态是指吸水片材构成体在吸收液体之前的状态。本说明书中,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干燥状态的厚度是由后述的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在液体的渗透速度快方面具有一个优势,考虑在吸收性物品中的应用,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合计渗透速度优选120秒以下,更优选100秒以下,进一步优选90秒以下。本说明书中,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合计渗透速度是由后述的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还在液体的倾斜渗漏少方面具有一个优势,考虑在吸收性物品中的应用,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渗漏系数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100以下,进一步优选50以下。本说明书中,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渗漏系数是由后述的实施例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在液体渗透后的回渗少方面具有一个优势,考虑在吸收性物品中的应用,吸水片材构成体中的液体回渗量优选为12 g以下,更优选10 g以下,进一步优选8 g以下。本说明书中,吸水片材构成体中的液体回渗量是由后述的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中,来自天然的材质的使用量极少,因此,上述厚度、渗透速度、渗漏系数均为高性能,同时又考虑到环境。天然材质的使用比例优选30%质量以下,更优选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1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10%质量以下。天然材质的使用比例通过将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构成成分中虽然微量但仍含有的纸浆、棉、麻、丝制品等的合计含量除以吸水片材构成体的质量来计算。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所述实施例。

吸水性树脂和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性能按照以下方法测定、评价。

<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

在棉袋(メンブロード60号,宽100mm×长200mm)中称量2.0g吸水性树脂,放入到500mL容积的烧杯中。向棉袋一次性注入500g生理盐水(0.9%质量氯化钠水溶液,下同),使生理盐水分散,以使吸水性树脂不发生结块。将棉袋的上部用橡皮圈绑紧,放置1小时,使吸水性树脂充分溶胀。使用离心力设定为167G的脱水机(国产远心机株式会社制造,型号:H-122),将棉袋脱水1分钟,测定含有脱水后的溶胀凝胶的棉袋的质量Wa(g)。在不使用吸水性树脂的情况下进行同样的操作,测定棉袋湿润时的空质量Wb(g),按照下式求出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

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g/g)=[Wa-Wb](g)/吸水性树脂的质量(g)。

<吸水性树脂在.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

吸水性树脂在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使用图1中表示的概略构成的测定装置X测定。

图1所示的测定装置X包含滴定管部1和导管2、测定台3、置于测定台3上的测定部4。滴定管部1中,滴定管10的上部与橡胶塞14、下部与空气导入管11和旋塞12连接,并且,空气导入管11的上部具有旋塞13。滴定管部1至测定台3之间安装有导管2,导管2的直径为6 mm。测定台3的中央部开有直径2 mm的孔,连接导管2。测定部4具有圆筒40、与该圆筒40的底部贴合的尼龙网41、和重锤42。圆筒40的内径为2.0 cm。尼龙网41形成为200目(网孔75 μm)。尼龙网41上均匀散布规定量的吸水性树脂5。重锤42的直径为1.9 cm、质量为119.6 g。该重锤42置于吸水性树脂5上,可对吸水性树脂5均匀施加4.14 kPa的荷重。

使用这种测定装置X进行的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的测定按以下顺序实施。测定在温度25℃、湿度45-75%的室内进行。首先关闭滴定管部1的旋塞12和旋塞13,将调节为25℃的生理盐水自滴定管10上部加入,用橡胶塞14将滴定管上部塞严,然后打开滴定管部1的旋塞12、旋塞13。接着,调整测定台3的高度,使测定台3中心部的导管2的前端与空气导入管11的空气导入口为相同高度。

另一方面,在圆筒40的尼龙网41上均匀散布0.10 g吸水性树脂5,在该吸水性树脂5上放置重锤42。放置测定部4,以使其中心部与测定台3中心部的导管口一致。

自吸水性树脂5开始吸水时起,持续读取滴定管10内的生理盐水的减少量(吸水性树脂5吸收的生理盐水量)Wc (mL)。

在使用测定装置X进行的测定中,按照下式求出自吸水开始经过60分钟后的吸水性树脂5在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

吸水性树脂在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mL/g)=Wc (mL)÷0.10 (g)。

<吸水性树脂的初始吸水速度和有效吸水量>

吸水性树脂的初始吸水速度和有效吸水量使用图2所示的测定装置测定。

该测定装置包含滴定管部1和导管2、测定台3、非织造织物45、台架65、夹具75。对于滴定管部1,在标有0.1mL单位的刻度的滴定管10的上部连接橡皮塞14,在下部连接空气导入管11和旋塞12,进一步地,在滴定管10的下部的前端具有旋塞13。滴定管部1用夹具75固定。在滴定管部1和测定台3之间安装有导管2,导管2的内径为6mm。在测定台3的中央部开有直径为2mm的孔,并与导管2连接。通过台架65将测定台3支撑在适当的高度。

使用了这种测定装置的、初始吸水速度和有效吸水量的测定按照以下顺序来实施。测定在温度为25℃、湿度为45~75%的室内进行。首先关闭滴定管部1的旋塞12和旋塞13,从滴定管10上部加入调节至25℃的生理盐水,用橡皮塞14塞严滴定管上部后,打开滴定管部1的旋塞12、旋塞13。接着,一边除去气泡一边使导管2内部充满生理盐水,调节测定台3的高度,以使从测定台3中心部的导管口出来的生理盐水的水面与测定台3的上面为相同的高度。

接着,在测定台3中心部的导管口上铺上裁剪成30×30mm的非织造织物45(单位面积重量25g/m2的亲水性人造丝水刺法非织造织物),使非织造织物吸水直至形成平衡。在非织造织物吸水的状态下,观察到从空气导入管11向滴定管10产生气泡,但确认数分钟内气泡的产生停止,判断达到平衡。平衡后读取滴定管10的刻度,记录作为零点。

另行地,准确地称取0.10g吸水性树脂5,一次性加入到非织造织物45的中心部。适当读取滴定管10内的生理盐水的减少量(即,吸水性树脂5的颗粒所吸收的生理盐水量),将从加入吸水性树脂5算起30秒后的生理盐水的减量部分Wd(mL)作为每0.10g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来记录。应予说明,经过30秒后,继续测定减量部分,30分钟后结束测定。对于1种吸水性树脂实施5次测定,在30秒后的值中,使用去除最低值和最高值之外的3次的平均值。

将从加入吸水性树脂5起30秒后滴定管10内的生理盐水减少量(吸水性树脂5所吸收的生理盐水量)Wd(mL)转换成每1g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进而用其除以30(秒),将得到的商作为该吸水性树脂的初始吸水速度(mL/s)。即,初始吸水速度(mL/s)=Wd÷(0.10×30)。

另外,将从加入吸水性树脂5起30分钟后滴定管10内的生理盐水减少量(吸水性树脂5所吸收的生理盐水量)We(mL)转换成每1g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以此作为该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有效吸水量(mL/g)。即,有效吸水量(mL/g)=We÷0.10。

<吸水性树脂的生理盐水吸水速度>

本试验在调节至25℃±1℃的室内进行。在100mL容积的烧杯中量取50±0.1g生理盐水,加入磁力搅拌子(8 mmφ×30mm,无环),将烧杯浸在恒温水槽中,将液温调节为25±0.2℃。接着,在磁力搅拌机上放置烧杯,以转速600r/min使生理盐水产生漩涡,然后迅速地将2.0±0.002 g吸水性树脂添加到上述烧杯中,使用记时秒表测定由添加吸水性树脂后至液面漩涡结束时的时间(秒),以其作为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度。

<吸水性树脂的质量平均粒径>

将作为润滑剂的0.5 g非晶态二氧化硅(デグサジャパン株式会社,Sipernat 200)与100 g吸水性树脂混合,制备测定用的吸水性树脂。

使用JIS标准筛的网孔250μm的筛并使上述吸水性树脂通过,其50%质量以上通过时,使用(A)的筛组合;其50%质量以上残留在筛上时,使用(B)的筛组合,测定质量平均粒径。

(A)自上而下按照网孔425μm的筛、网孔250μm的筛、网孔180μm的筛、网孔150μm的筛、网孔106μm的筛、网孔75μm的筛、网孔45μm的筛、以及接收皿的顺序将JIS标准筛组合。

(B)自上而下按照网孔850μm的筛、网孔600μm的筛、网孔500μm的筛、网孔425μm的筛、网孔300μm的筛、网孔250μm的筛、网孔150μm的筛、以及接收皿的顺序将JIS标准筛组合。

在组合的最上侧的筛中加入上述吸水性树脂,使用罗太普(ロータップ)式振荡机振荡20分钟,进行分级。

分级后,计算各筛上残留的吸水性树脂的质量相对于总量的质量百分率,由粒径大的一方依次累积计算,由此在对数概率纸上将筛的网孔与筛上残留的吸水性树脂的质量百分率的累积值的关系制图。将概率纸上的点用直线连接,由此以相当于累积质量百分率50%质量的粒径作为质量平均粒径。

<纤维状网的亲水度>

本说明书中,纤维状网的亲水度使用纸浆试验方法No.68(2000)所述的“拒水性试验方法”中所述的装置进行测定。

即,在具有45度倾斜的试验片安装装置上安装切裁成宽×长为10 cm×30 cm长方形状、长度方向为纤维状网的纵向(机械方向)的试验片。调节滴定管的旋塞开口部以使每30秒供给10 g蒸馏水,暂时将该滴定管干燥,在距安装在具有倾斜的装置上的试验片的最上部、在垂直方向的上方5 mm的部分配置滴定管的前端并固定。由滴定管上部加入约60 g蒸馏水,开始由滴定管前端向纤维状网试验片材滴加液体,测定试验片至无法完全保持液体、自下部渗漏出液体所需的时间(秒),以此作为纤维状网的亲水度。数值越大则可判断亲水度越高。

通常,对于纤维状网的材质自身具有亲水性、或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状网,亲水度的数值为5以上,而对于亲水性低的材质的纤维状网,液体在表面附近流过,液体有更快地由下部渗出的倾向。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

将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7 cm边长的正方形,以此作为样品,测定质量Wf(g)。在棉袋(メンブロード60号,宽100 mm×长200 mm)中加入样品,再将棉袋放入到500 mL容积的烧杯中。在棉袋中一次性注入500 g生理盐水,将棉袋的上部用橡胶圈绑紧,放置1小时,使样品充分溶胀。使用离心力设定为167 G的脱水机(国产远心机株式会社制造,型号:H-122),将棉袋脱水1分钟,测定含有脱水后的溶胀样品的棉袋质量Wg (g)。不使用样品进行同样的操作,测定棉袋湿润时的空白质量Wh (g),按照下式求出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g/m2)=[Wg-Wh-Wf] (g)/0.0049(m2)。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强度>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强度按以下方法评价。

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成10 cm×10 cm的大小。接着,在2片10 cm×10 cm丙烯酸板(质量约60 g)的各一个面的整面上粘贴双面胶带。如图3所示,在将上述吸水片材构成体以与丙烯酸板22重叠的方式贴合后,将丙烯酸板21粘贴在吸水片材构成体23上,使丙烯酸板21、22的对角线呈45度,并且双面胶带朝向吸水片材构成体23一侧,压合使其不移动。

将上述制备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强度测试块加入到在上述<吸水性树脂的质量平均粒径>项中使用的筛的金属制接收皿中,盖上盖子,然后用罗太普(ロータップ)式振荡机旋转振荡3分钟。根据振荡后强度测试块的外观,按照以下基准评价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强度。

○:外观无变化,即使想移动丙烯酸板也不容易移动。

△:外观没有变化,移动丙烯酸板则吸水片材构成体分裂。

×:吸水片材构成体分裂,内容物散乱。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触感>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触感根据以下方法来评价。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割成10×30cm的大小,用作样品。由10名专业测试人员,根据以下标准以3个级别来评价样品是否可以兼顾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柔软和形态保持性,将其评价值平均,由此来评价吸水片材构成体的触感。

级别A:弯折时的触感柔软。未见到来自内部的脱散物。(评价值:5)。

级别B:弯曲时感到阻力。或者,虽然触感柔软,但散见来自内部的脱散物。(评价值:3)。

级别C:不易弯折,弯曲后也缺乏复原力。或者,过于柔软,或来自内部的脱散物不断掉下,或非织造织物容易打卷。(评价值:1)。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剥离强度(N/7cm)>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剥离强度按照以下的方法测定。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7 cm×7 cm的正方形,接着,使形成吸水片材构成体的纤维状网的纵向(机械方向)为拉伸方向,将试验片一侧仅以2 cm的宽度均匀地剥离。

将剥离的2 cm宽的部分分别安装于安装了宽8.5 cm的夹具的拉伸试验机(岛津制造所制造,オートグラフAGS-J)的上下夹具上,将夹具间的距离设定为零。

将试验片以0.5 cm/分钟的速度沿180°的方向拉伸,用计算机连续记录直至夹具间距离4 cm的试验值(荷重)。以拉伸距离0-4 cm中的试验值(荷重)的平均值作为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剥离强度(N/7cm)。进行5次测定,使用将除去了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外的3个数值进行了平均的值。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厚度测定>

将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10 cm×30 cm的长方形状,使长度方向为非织造织物的纵向(机械方向),以此作为样品。使用厚度测定仪(株式会社尾崎制作所制造,型号:J-B),在长度方向上测定左端、中央、右端三处位置(距左侧3 cm处为左端,15 cm处为中央,27 cm处为右端)。宽度方向是测定中央部。厚度的测定值是在各位置测定3次,进行平均。进一步将左端、中央、右端的值平均,作为吸水片材构成体全体的厚度。

<吸水片材构成体的合计渗透速度和回渗量的评价>

将吸水片材构成体切成10cm×30cm的长方形状,使长度方向为纤维状网的纵向(机械方向),将其作为样品使用。

在10L容量的容器中加入60g氯化钠、1.8g氯化钙二水合物、3.6g氯化镁六水合物和适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接着添加15g 1%质量聚(氧乙烯)异辛基苯基醚水溶液,进一步添加蒸馏水,将水溶液全体质量调节为6000g,然后用少量的蓝色1号着色,制备试验液。

在样品(吸水片材构成体)的上部载置与样品相同大小(10cm×30cm)、单位面积重量22g/m2的聚乙烯制透气型多孔液体透过性片材。此外,在样品的下方放置与该片材相同大小、单位面积重量的聚乙烯制液体非透过性片材,制作简易的吸收性物品。在该吸收性物品的中心附近放置内径3cm的圆筒型圆筒,一次性加入50mL的试验液,同时使用记时秒表,测定试验液完全渗透到吸收性物品中的时间,作为第1次渗透速度(秒)。接着在30分钟后和60分钟后在与第1次相同的位置放置圆筒型圆筒,也进行同样的操作,测定第2次和第3次的渗透速度(秒)。以第1次~第3次的秒数合计作为合计渗透速度。

由加入第1次试验液开始120分钟后除去圆筒,在吸收性物品上的加入液体的位置附近放置预先测定了质量(Wi (g),约70g)的10cm方形的滤纸(约80片),在其上载置底面为10cm×10cm的5kg砝码。荷重5分钟后测定滤纸的质量(Wj (g)),以增加的质量作为回渗量(g)。

回渗量(g)=Wj-Wi。

<倾斜时的渗漏试验>

倾斜时的渗漏试验使用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

概略来说,装置是:使用市售的实验设备用台架31,将丙烯酸板32倾斜固定,然后用滴液漏斗34由载置于板上的吸收性物品33的铅直上方加入上述试验液,用天平35称量渗漏量。以下示出详细方案。

丙烯酸板32的倾斜面方向的长度为45cm,以与水平成角度45±2°的方式通过台架31固定。丙烯酸板32的宽度为100cm,厚度为1cm,也可以并列多个吸收性物品33进行测定。丙烯酸板32的表面光滑,因此液体不会在板上滞留或被吸收。

使用台架31,在倾斜丙烯酸板32的铅直上方固定滴液漏斗34。滴液漏斗34容量为100mL,前端部的内径约4mm,调节旋塞,使其以8mL/秒的速度加入液体。

在丙烯酸板32的下部设置载置有金属制托盘36的天平35,接收渗漏而流下的全部试验液,以0.1g的精度记录其质量。

采用这种装置的倾斜时的渗漏试验按以下顺序进行。测定切裁成宽×长为10cm×30cm的长方形条、使长度方向为纤维状网的纵向(机械方向)的吸水片材构成体的质量,然后由上方施予相同尺寸的透气型聚乙烯制液体透过性非织造织物(单位面积重量22g/m2),进一步由下方施予相同尺寸、相同单位面积重量的聚乙烯制液体非透过性片材,将由此制作的简易的吸收性物品33粘贴在丙烯酸板32上(为了不有意阻止渗漏,吸收性物品33的下端未粘贴在丙烯酸板32上)。

在自吸收性物品33的上端向下2cm的位置作记号,固定滴液漏斗34的加入口,使其距记号的铅直上方距离为8±2mm。

启动天平35,使显示校正为0,然后向滴液漏斗34中一次性加入80mL上述试验液。试验液未被吸收性物品33吸收而流过倾斜的丙烯酸板32,测定进入到金属制托盘36的液量,作为第1次渗漏量(g)。将该第1次渗漏量(g)的数值记为LW1。

自第1次加入开始以10分钟间隔,同样加入第2次、第3次的试验液,测定第2次、第3次的渗漏量(g),将其数值分别记为LW2、LW3。

接着,按照下式计算渗漏系数。系数越小,则吸水片材构成体在倾斜时的渗漏量、特别是初始渗漏量越少,可判断为优异的吸水片材。

渗漏系数:L=LW1×10+LW2×5+LW3

(制造例1:吸水性树脂A)

准备内径100 mm的圆底圆筒型可分离式烧瓶,该烧瓶具备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作为搅拌机的搅拌翼,该搅拌翼分两段具有翼径50 mm的4片倾斜桨翼。在该烧瓶中取500 mL正庚烷,添加0.92 g作为表面活性剂的HLB3的蔗糖硬脂酸酯(三菱化学フーズ株式会社制造,リョートーシュガーエステルS-370)、0.92 g马来酸酐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ハイワックス1105A),升温至80℃,溶解表面活性剂,然后冷却至50℃。

另一方面,在500 mL三角烧瓶中取92 g 80.5%质量的丙烯酸水溶液,由外部冷却,同时滴加154.1 g 20.0%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75%摩尔的中和,然后加入0.11 g过硫酸钾、9.2 m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解,制备第1段的单体水溶液。

使搅拌机的转速为450 r/分钟,将上述单体水溶液全部量添加到上述可分离式烧瓶中,一边将体系内用氮置换,一边在35℃保持30分钟,然后浸渍于70℃的水浴中,升温,进行聚合,由此得到第1段聚合后的浆料。

另一方面,在另一500 mL的三角烧瓶中取128.8 g 80.5%质量的丙烯酸水溶液,由外部冷却,同时滴加174.9 g 24.7%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75%摩尔的中和,然后加入0.16 g过硫酸钾、12.9 m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解,制备第2段的单体水溶液,将温度保持在约25℃。

将加入了上述聚合后的浆料的搅拌机的搅拌转速变更为1000 r/分钟,然后冷却至25℃,将上述第2段的单体水溶液全部量添加到体系内,一边用氮置换一边保持30分钟。再次将烧瓶浸渍于70℃的水浴,升温,进行聚合,由此得到第2段聚合后的浆料。

接着,使用120℃的油浴,升温,使水与正庚烷共沸,由此,一边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265.5 g水排出到体系外,然后添加6.62 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的2%水溶液,在80℃保持2小时。然后,使正庚烷蒸发,干燥,由此得到232.1 g球状颗粒聚集的形态的吸水性树脂A。所得吸水性树脂A的性能为:质量平均粒径:370 μm,生理盐水吸水速度:41秒,生理盐水保水能力:35 g/g,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25 mL/g,初始吸水速度:0.18mL/s,有效吸水量:57 mL/g。

(制造例2:吸水性树脂B的制造)

准备内径100 mm的圆底圆筒型可分离式烧瓶,该烧瓶具备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作为搅拌机的搅拌翼,该搅拌翼分两段具有翼径50 mm的4片倾斜桨翼。在该烧瓶中取500 mL正庚烷,添加0.92 g作为表面活性剂的HLB3的蔗糖硬脂酸酯(三菱化学フーズ株式会社制造,リョートーシュガーエステルS-370)、0.92 g马来酸酐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ハイワックス1105A),升温至80℃,溶解表面活性剂,然后冷却至50℃。

另一方面,在500 mL三角烧瓶中取92 g 80.5%质量的丙烯酸水溶液,由外部冷却,同时滴加154.1 g 20.0%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75%摩尔的中和,然后加入0.11 g过硫酸钾、9.2 m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解,制备第1段的单体水溶液。

使搅拌机的转速为600 r/分钟,将上述单体水溶液全部量添加到上述可分离式烧瓶中,一边将体系内用氮置换,一边在35℃保持30分钟,然后浸渍于70℃的水浴中,升温,进行聚合,由此得到第1段聚合后的浆料。

另一方面,在另一500 mL的三角烧瓶中取128.8 g 80.5%质量的丙烯酸水溶液,由外部冷却,同时滴加174.9 g 24.7%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75%摩尔的中和,然后加入0.16 g过硫酸钾、12.9 mg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解,制备第2段的单体水溶液,将温度保持在约25℃。

将加入了上述聚合后的浆料的搅拌机的搅拌转速变更为1000 r/分钟,然后冷却至28℃,将上述第2段的单体水溶液全部量添加到体系内,一边用氮置换一边保持30分钟。再次将烧瓶浸渍于70℃的水浴,升温,进行聚合,由此得到第2段聚合后的浆料。

接着,使用120℃的油浴,升温,使水与正庚烷共沸,由此,一边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269.8 g水排出到体系外,然后添加8.83 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的2%水溶液,在80℃保持2小时。然后,使正庚烷蒸发,干燥,由此得到231.3 g球状颗粒聚集的形态的吸水性树脂B。所得吸水性树脂B的性能为:质量平均粒径:300 μm,生理盐水吸水速度:24秒,生理盐水保水能力:42 g/g,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18 mL/g,初始吸水速度:0.19 mL/s,有效吸水量:62 mL/g。

(制造例3:吸水性树脂C的制造)

上述制造例2中,将通过共沸将水排出体系外后添加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的2%水溶液的量变更为16.56 g,除此之外进行与吸水性树脂B的制造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232.3 g球状颗粒聚集的形态的吸水性树脂C。所得吸水性树脂C的性能为:质量平均粒径:320 μm,生理盐水吸水速度:32秒,生理盐水保水能力:23 g/g,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23 mL/g,初始吸水速度:0.15 mL/秒,有效吸水量:42 mL/g。

(制造例4:吸水性树脂D的制造)

准备内径100 mm的圆底圆筒型可分离式烧瓶,该烧瓶具备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作为搅拌机的搅拌翼,该搅拌翼分两段具有翼径50 mm的4片倾斜桨翼。在该烧瓶中取500 mL正庚烷,添加0.84 g作为表面活性剂HLB8.6的单月桂酸失水山梨醇酯 (日油株式会社制造,非离子LP-20R),升温至50℃,溶解表面活性剂,然后冷却至40℃。

另一方面,在500 mL三角烧瓶中装入70 g 80.5%质量丙烯酸水溶液,一边将其冰冷却,一边滴加112.3 g 20.9%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75%摩尔的中和,然后加入0.084 g过硫酸钾,制备单体水溶液。

使搅拌机的转速为800 r/分钟,将上述单体水溶液全部量添加到上述可分离式烧瓶中,将体系内用氮置换30分钟,然后浸渍于70℃的水浴中,升温,进行2小时的聚合反应。

接着,使用120℃的油浴,升温,使水与正庚烷共沸,由此,一边使正庚烷回流一边将85.5 g水排出到体系外,然后添加8.5 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的2%水溶液,在80℃保持2小时。然后,使正庚烷蒸发,干燥,由此得到73.3 g颗粒状的吸水性树脂D。所得吸水性树脂D的性能为:质量平均粒径:250 μm,生理盐水吸水速度:3秒,生理盐水保水能力:24 g/g,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24 mL/g,初始吸水速度:0.34 mL/秒,有效吸水量:42 mL/g。

(制造例5:吸水性树脂E的制造)

上述制造例4中,将通过共沸将水排出体系外后添加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的2%水溶液的量变更为10.0 g,除此之外进行与吸水性树脂D的制造例4同样的操作,得到72.5 g颗粒状的吸水性树脂E。所得吸水性树脂E性能为:质量平均粒径:220 μm,生理盐水吸水速度:3秒,生理盐水保水能力:20 g/g,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23 mL/g,初始吸水速度:0.33 mL/秒,有效吸水量:36 mL/g。

(制造例6:吸水性树脂F的制造)

上述制造例4中,将通过共沸将水排出体系外后添加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的2%水溶液的量变更为3.50 g,除此之外进行与吸水性树脂D的制造例4同样的操作,得到72.3 g颗粒状的吸水性树脂F。所得吸水性树脂F的性能为:质量平均粒径:240 μm,生理盐水吸水速度:3秒,生理盐水保水能力:38 g/g,4.14 kPa载荷下的生理盐水吸水能力:15 mL/g,初始吸水速度:0.34 mL/秒,有效吸水量:63 mL/g。

(实施例1)

将60质量份作为粘接剂的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EVA,熔点95℃)、和270质量份作为吸水性树脂(A)的制造例1的吸水性树脂A、和65质量份作为吸水性树脂(B)的制造例5的吸水性树脂E均匀混合,将混合物加入到辊式散布机(株式会社ハシマ制造,シンターエースM/C)的加料口中。另一方面,将宽30 cm的人造丝制的水刺法非织造织物(单位面积重量40 g/m2,厚度:440 μm,人造丝含有率:100%,亲水度=66;作为“网A”)作为纤维状网,铺于散布机下部的传送带上。接着,使散布辊和下部传送带运转,以单位面积重量395 g/m2将上述混合物均匀层叠在上述纤维状网上。

将所得层叠体用其它的网A夹持,然后用加热温度设定为130℃的热层压机(株式会社ハシマ制造,直线式粘接加压机HP-600LF)热熔着,使其一体化,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示意性地给出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的截面,是如图5所示的结构。图5中,吸水片材构成体51是吸收层53被纤维状网56和57自该吸收层53的上方和下方夹持的结构。吸收层53是含有吸水性树脂(A)52和吸水性树脂(B)54以及粘接剂50而成的结构。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2)

将100质量份作为粘接剂的低密度聚乙烯(熔点107℃)、和270质量份作为吸水性树脂(A)的制造例1的吸水性树脂A、和65质量份作为吸水性树脂(B)的制造例4的吸水性树脂D均匀混合,将混合物(吸水性树脂组合物)加入到辊式散布机(株式会社ハシマ制造,シンターエースM/C)的加料口。另一方面,将宽30 cm的人造丝/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水刺法非织造织物(单位面积重量35 g/m2,厚度:400 μm,人造丝含有率:70%,亲水度=55;作为“网B”)作为纤维状网铺于散布机下部的传送带上。接着,使散布辊和下部传送带运转,以单位面积重量435 g/m2将上述混合物均匀层叠在上述纤维状网上。

将所得层叠体用另外的网B夹持,然后用加热温度设定为140℃的热层压机(株式会社ハシマ制造,直线式粘接加压机HP-600LF)热熔着,使其一体化,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3)

实施例2中,将所使用的吸水性树脂(B)变更为制造例3的吸水性树脂(C),将粘接剂的含有比例如表1所示变更,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4)

对宽度30 cm的聚丙烯制的SMS非织造织物用亲水剂进行亲水整理 (单位面积重量:13 g/m2,厚度:150 μm,聚丙烯含有率:100%,亲水度=16;作为“网C”),将其作为纤维状网,铺于加热温度设定为150℃的热熔胶涂布机(株式会社ハリーズ制造,マーシャル150)上,然后,以单位面积重量20 g/m2在该纤维状网上涂布作为粘接剂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软化点85℃)。

接着,将200质量份作为吸水性树脂(A)的吸水性树脂B、和50质量份作为吸水性树脂(B)的吸水性树脂E预先均匀混合,将该混合物(吸水性树脂组合物)加入到辊式散布机(株式会社ハシマ制造,シンターエースM/C)的加料口中。另一方面,将上述涂布了粘接剂的网铺于散布机下部的传送带上。接着,使散布辊和下部传送带运转,由此,以单位面积重量250 g/m2将上述吸水性树脂的混合物均匀层叠在纤维状网上。

将所得层叠体用另外的纤维状网C夹持,其中,所述另外的纤维状网C上,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自上部以单位面积重量20 g/m2涂布作为粘接剂的上述SBS,然后用加热温度设定为100℃的层压机(株式会社ハシマ制造,直线式粘接加压机HP-600LF)热融着,使它们一体化,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5)

实施例4中,将所使用纤维状网变更为表3所示的网D,以及将所使用的的吸水性树脂(A)变更为制造例1的吸水性树脂A,将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的含量如表1所示变更,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6)

实施例4中,将所使用的纤维状网变更为表3所示的网E,以及将所使用的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的含量如表1所示变更,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1)

将100质量份作为粘接剂的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EVA,熔点95℃)、和335质量份作为吸水性树脂(A)的制造例1的吸水性树脂A均匀混合,将混合物加入到辊式散布机(株式会社ハシマ制造,シンターエースM/C)的加料口中。另一方面,将宽度30 cm的人造丝制的水刺法非织造织物(单位面积重量40 g/m2,厚度:460 μm,人造丝含有率:100%,亲水度=66;作为“网A”)作为纤维状网铺于散布机下部的传送带上。接着,使散布辊和下部传送带运转,以单位面积重量435 g/m2将上述混合物均匀层叠在上述纤维状网上。

将所得层叠体用另外的网A夹持,然后用加热温度设定为130℃的热层压机(株式会社ハシマ制造,直线式粘接加压机HP-600LF)热熔着,使其一体化,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2)

比较例1中,将所使用的吸水性树脂(A)变更为制造例5的吸水性树脂E,将吸水性树脂和粘接剂的含量如表1所示变更,除此之外,按照与比较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3)

实施例2中,将所使用的吸水性树脂(B)变更为制造例6的吸水性树脂F,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4、5)

实施例4中,将所使用的粘接剂的含有比例等按照表1所示变更,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得到吸水片材构成体。将所得吸水片材构成体切裁成规定的尺寸,进行上述各种测定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表1

粘接剂的含有比例是相对于对吸水性树脂的含量(质量基准)。

[表2]

[表3]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实施例的吸水片材构成体与比较例相比,液体的渗透速度快,回渗量少,倾斜时的漏液也少,良好。更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所述,将2种吸水性树脂混合,这与等量使用各1种吸水性树脂相比,可获得好很多的液体吸收性能(实施例1与比较例1和2)。还可知,即使将2种吸水性树脂混合,如果保水能力的差不满足本发明的规定范围,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液体吸收性能(实施例2和比较例3)。又可知,吸水性树脂的合计含量在本发明规定的范围以外时,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液体吸收性能(比较例4和5)。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吸水片材构成体可在卫生材料领域、农业领域、建材领域等中使用,其中,适合用于纸尿裤。

符号的说明 

X 测定装置

1 滴定管部

2 导管

3 测定台

4 测定部

5 吸水性树脂

10 滴定管

11 空气导入管

12 旋塞

13 旋塞

14 橡胶塞

21 丙烯酸板

22 丙烯酸板

23 吸水片材构成体

31 架台

32 丙烯酸板

33 吸收性物品

34 滴液漏斗

35 天平

36 托盘

40 圆筒

41 尼龙网

42 重锤

45 非织造织物

50 粘接剂

51 吸水片材构成体

52 吸水性树脂(A)

53 吸收层

54吸水性树脂(B)

56 纤维状网

57 纤维状网

65 架台

75 试管夹具

吸水片材构成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吸水片材构成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吸水片材构成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水片材构成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水片材构成体.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吸水片材构成体,该吸水片材构成体具有如下的结构:含吸水性树脂(A)和吸水性树脂(B)的吸收层被纤维状网自该吸收层的上方和下方夹持,其中,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的合计含量为100-1000?g/m2,且该吸水性树脂(A)和该吸水性树脂(B)具有以下特性:(1)吸水性树脂(A)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a)为15-55?g/g,(2)吸水性树脂(B)的生理盐水保水能力(Rb)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