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8353463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81607.3

申请日:

20160309

公开号:

CN105853950A

公开日:

2016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7/02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7/02

申请人:

罗连珍

发明人:

罗连珍,徐秋莲,徐兴国

地址: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琵琶墩83号信箱

优先权:

CN201610181607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该药物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杨梅根35‑40克,青杠碗25‑30克,八角茴香、花椒各13‑15克,生姜10‑12克,甘油8‑10克,70%酒精700‑800毫升。本发明具有配方新、成本低、疗效好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杨梅根35-40克,青杠碗25-30克,八角茴香、花椒各13-15克,生姜10-12克,甘油8-10克,70%酒精700-800毫升,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上述配比量中药原料前5味焙干研成过60目筛的细粉末,与甘油一起混合均匀,装入玻璃瓶中,然后加入配比量酒精,盖上瓶盖密封浸泡15天后,取上层清液,即成酊剂药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背景技术:

冻疮是指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局部冻疮属轻度冻伤,病在皮肤浅层,其症状表现为:受低温损害后皮肤发红、发痒、红肿,病发多在手指、足趾、耳垂、鼻子等部位。目前,国内治疗局部冻疮的药物较多,主要以西药为主,存在治疗费用高、毒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够满意等缺点。中医治疗局部冻疮的药物较少,在给药剂型上以汤剂和温洗剂居多,酊剂甚少,特别是在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上过于偏重破积滞、行瘀血,忽略了散寒理气,影响气机畅通,致使药物疗效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治疗局部冻疮使用药物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该药物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杨梅根35-40克,青杠碗25-30克,八角茴香、花椒各13-15克,生姜10-12克,甘油8-10克,70%酒精700-800毫升。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上述配比量中药原料前5味焙干研成过60目筛的细粉末,与甘油一起混合均匀,装入玻璃瓶中,然后加入配比量酒精,盖上瓶盖密封浸泡15天后,取上层清液,即成酊剂药物。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该药物配比原料取料容易,价格低廉,可降低药物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该药物的给药剂型,是在几种适宜可制剂型中经无数次实验后并以注重疗效性为优选项所选择的酊剂剂型,其目的在于:一是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保质期长,制一次可使用较长时间;二是药物的有效成分便于通过酒精的吸收而立即进入血液循环,能快速发挥治疗作用;三是酊剂不同于汤剂和温洗剂,它单位体积中的有效成分相对固定不变,有利于在治疗过程中对剂量的控制。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该药物在制备方法上采用原料焙干研末制备法。传统酊剂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原料直接浸泡法,即将中药原料直接投入酒精中浸泡,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中药原料中含有一定水分,这种水分的存在会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难溶出或溶出不彻底。而原料焙干研末制备法的优点是:可加快药物有效成分溶出速度,并且溶出量较为彻底,有利于提高药物的药效。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该药物在整体技术方案形成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原料组合所产生疗效的对比性试验。试验一,以大黄、干姜、樟脑和酒精为原料按相应配比组分用量的传统组合方,采用直接浸泡法制成的酊剂药物治疗局部冻疮,其疗效与本方案相比,要比本方案治愈率降低17%左右;试验二,在本方案原料配比中,去掉杨梅根、青杠碗两味原料,以八角茴香、花椒、生姜、甘油和酒精为原料按相应配比组分用量为组合方,采用原料焙干研末制备法制成的酊剂药物治疗局部冻疮,其疗效与本方案相比,要比本方案治愈率降低9%左右。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其治疗思路是以散寒理气为主,兼顾破积瘀血,以改变中医常见的以破积滞、行瘀血为主的治疗思路及治疗方法。寒邪入侵,气机受损,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人体表面病变,除病需要先驱寒气,使正气恢复方能实现。药物中杨梅根具有理气、化瘀作用,青杠碗具有健脾收敛作用,八角茴香具有温阳、散寒、理气作用,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作用,生姜具有散寒发表作用,甘油具有润滑和保护皮肤作用,酒精具有通血脉,行药势作用。在原料配伍中,杨梅根与八角茴香、花椒搭配,以提散寒理气之力,杨梅根与青杠碗配合,以助气血运行,酒精与众原料配比,能起到药借酒势、酒助药力的效果。上述中药原料经性味经属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规避相克,从而有效地发挥出散寒理气、破积瘀血的功效,以达到治愈局部冻疮的目的。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配方新、成本低、疗效好。

使用方法:

1、本药物为外搽酊剂。

2、用量:每日4-5次,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

3、方法:用药棉球蘸上酊剂药物涂搽患部皮肤,每次来回涂搽5-6遍。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忌食气冷、油腻或有刺激的食物。

2、禁止内服。

3、做好患部防冻措施,以防续冻伤害加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的原料组合为:杨梅根35克,青杠碗25克,八角茴香、花椒各13克,生姜10克,甘油8克,70%酒精700毫升。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上述配比量中药原料前5味焙干研成过60目筛的细粉末,与甘油一起混合均匀,装入玻璃瓶中,然后加入配比量酒精,盖上瓶盖密封浸泡15天后,取上层清液,即成酊剂药物。

实施例2: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的原料组合为:杨梅根40克,青杠碗30克,八角茴香、花椒各15克,生姜12克,甘油10克,70%酒精800毫升。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上述配比量中药原料前5味焙干研成过60目筛的细粉末,与甘油一起混合均匀,装入玻璃瓶中,然后加入配比量酒精,盖上瓶盖密封浸泡15天后,取上层清液,即成酊剂药物。

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过程:2010年至2014年,采用该技术方案治疗局部冻疮症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最小8岁,最大65岁,其中20-40岁患者42例,占84%。患病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约三周左右,其中43例患病时间在1-2周之间。50例患者,其中原发性38例,继发性12例。继发性12例患者中抽3例设对照组,在选择病例时,尽量做到与原发性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保持一致性。按上述技术方案治疗,4天为一疗程,治疗二个疗程即停止。

诊断标准: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所治的疾病,其症状确定为:受低温损害后皮肤发红、发痒、红肿,病发多在手指、足趾、耳垂、鼻子等部位。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该疾病症状是否消失,具体分为以下三级:痊愈——患者涂搽药物后,疾病诸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涂搽药物后,疾病诸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患者涂搽药物后,疾病诸症状毫无消失。

治疗结果:用本发明酊剂药物治疗局部冻疮患者50例,用药2天痊愈5例,用药3-4天痊愈22例,用药5-8天痊愈16例,用药二个疗程后好转7例。一疗程内治愈率为54%,二疗程内治愈率为86%,有效率为100%。其中患病时间在1-2周之间的43例患者,在用药二个疗程后39例痊愈,治愈率占90%;患病时间在2周以上的5例患者,用药二个疗程后2例痊愈,治愈率占66%。设对照组的3例继发性患者,经二个疗程治疗,其中2例痊愈,治愈率占66%;而对应的3例原发性患者,经二个疗程治疗全部痊愈,治愈率占100%。由此分析,本发明药物对病程较短或年龄较轻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病程较长或年龄较大患者,对原发性患者治疗效果要远远好于继发性患者。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81607.3 (22)申请日 2016.03.09 (71)申请人 罗连珍 地址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琵琶墩 83号信箱 (72)发明人 罗连珍 徐秋莲 徐兴国 (51)Int.Cl. A61K 36/9068(2006.01) A61P 17/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治 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该药物是由下述原料制 成的, 杨梅根35-40克, 青杠碗2。

2、5-30克, 八角茴 香、 花椒各13-15克, 生姜10-12克, 甘油8-10克, 70酒精700-800毫升。 本发明具有配方新、 成本 低、 疗效好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853950 A 2016.08.17 CN 105853950 A 1.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 杨梅根35- 40克, 青杠碗25-30克, 八角茴香、 花椒各13-15克, 生姜10-12克, 甘油8-10克, 70酒精700- 800毫升,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 先将上述配比量中药原料前5味焙干研成过60目筛的细粉 末, 与甘油一起混合均匀,。

3、 装入玻璃瓶中, 然后加入配比量酒精, 盖上瓶盖密封浸泡15天后, 取上层清液, 即成酊剂药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853950 A 2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冻疮是指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 局部冻疮 属轻度冻伤, 病在皮肤浅层, 其症状表现为: 受低温损害后皮肤发红、 发痒、 红肿, 病发多在 手指、 足趾、 耳垂、 鼻子等部位。 目前, 国内治疗局部冻疮的药物较多, 主要以西药为主, 存在 治疗费用高、 毒副作用大、。

4、 治疗效果不够满意等缺点。 中医治疗局部冻疮的药物较少, 在给 药剂型上以汤剂和温洗剂居多, 酊剂甚少, 特别是在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上过于偏重破积 滞、 行瘀血, 忽略了散寒理气, 影响气机畅通, 致使药物疗效不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治疗局部冻疮使用药物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而提供一种 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该药物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 杨梅根35-40克, 青 杠碗25-30克, 八角茴香、 花椒各13-15克, 生姜10-12克, 甘油8-10克, 70酒精700-800毫 升。 。

5、0006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 先将上述配比量中药原料 前5味焙干研成过60目筛的细粉末, 与甘油一起混合均匀, 装入玻璃瓶中, 然后加入配比量 酒精, 盖上瓶盖密封浸泡15天后, 取上层清液, 即成酊剂药物。 0007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该药物配比原料取料容易, 价格低廉, 可降低药物 成本,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0008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该药物的给药剂型, 是在几种适宜可制剂型中经 无数次实验后并以注重疗效性为优选项所选择的酊剂剂型, 其目的在于: 一是制备简单, 使 用方便, 保质期长, 制一次可使用较长时间; 二是药物的有效成分便。

6、于通过酒精的吸收而立 即进入血液循环, 能快速发挥治疗作用; 三是酊剂不同于汤剂和温洗剂, 它单位体积中的有 效成分相对固定不变, 有利于在治疗过程中对剂量的控制。 0009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该药物在制备方法上采用原料焙干研末制备法。 传统酊剂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原料直接浸泡法, 即将中药原料直接投入酒精中浸泡, 这种 方法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中药原料中含有一定水分, 这种水分的存在会使药物的有效成分 难溶出或溶出不彻底。 而原料焙干研末制备法的优点是: 可加快药物有效成分溶出速度, 并 且溶出量较为彻底, 有利于提高药物的药效。 0010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该药物在整体。

7、技术方案形成过程中, 进行了不同 原料组合所产生疗效的对比性试验。 试验一, 以大黄、 干姜、 樟脑和酒精为原料按相应配比 组分用量的传统组合方, 采用直接浸泡法制成的酊剂药物治疗局部冻疮, 其疗效与本方案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853950 A 3 相比, 要比本方案治愈率降低17左右; 试验二, 在本方案原料配比中, 去掉杨梅根、 青杠碗 两味原料, 以八角茴香、 花椒、 生姜、 甘油和酒精为原料按相应配比组分用量为组合方, 采用 原料焙干研末制备法制成的酊剂药物治疗局部冻疮, 其疗效与本方案相比, 要比本方案治 愈率降低9左右。 0011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

8、其治疗思路是以散寒理气为主, 兼顾破积瘀血, 以 改变中医常见的以破积滞、 行瘀血为主的治疗思路及治疗方法。 寒邪入侵, 气机受损, 造成 血液循环不畅, 导致人体表面病变, 除病需要先驱寒气, 使正气恢复方能实现。 药物中杨梅 根具有理气、 化瘀作用, 青杠碗具有健脾收敛作用, 八角茴香具有温阳、 散寒、 理气作用, 花 椒具有温中散寒、 除湿止痛作用, 生姜具有散寒发表作用, 甘油具有润滑和保护皮肤作用, 酒精具有通血脉, 行药势作用。 在原料配伍中, 杨梅根与八角茴香、 花椒搭配, 以提散寒理气 之力, 杨梅根与青杠碗配合, 以助气血运行, 酒精与众原料配比, 能起到药借酒势、 酒助药力。

9、 的效果。 上述中药原料经性味经属辩证配伍, 在作用上相辅相成、 规避相克, 从而有效地发 挥出散寒理气、 破积瘀血的功效, 以达到治愈局部冻疮的目的。 0012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配方新、 成本低、 疗效好。 0013 使用方法: 0014 1、 本药物为外搽酊剂。 0015 2、 用量: 每日4-5次, 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 0016 3、 方法: 用药棉球蘸上酊剂药物涂搽患部皮肤, 每次来回涂搽5-6遍。 0017 注意事项: 0018 1、 治疗期间, 忌食气冷、 油腻或有刺激的食物。 0019 2、 禁止内服。 0020 3、 做好患部防冻措施, 以防续冻伤害加深。 具体实施方式。

10、: 0021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的原料组合为: 杨梅根35克, 青杠碗25克, 八角茴香、 花椒各13克, 生姜10克, 甘油8克, 70酒精700毫升。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 先将 上述配比量中药原料前5味焙干研成过60目筛的细粉末, 与甘油一起混合均匀, 装入玻璃瓶 中, 然后加入配比量酒精, 盖上瓶盖密封浸泡15天后, 取上层清液, 即成酊剂药物。 0022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的原料组合为: 杨梅根40克, 青杠碗30克, 八角茴香、 花椒各15克, 生姜12克, 甘油10克, 70酒精800毫升。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 先将 上述配比量中药原料前。

11、5味焙干研成过60目筛的细粉末, 与甘油一起混合均匀, 装入玻璃瓶 中, 然后加入配比量酒精, 盖上瓶盖密封浸泡15天后, 取上层清液, 即成酊剂药物。 0023 临床治疗效果: 0024 实验过程: 2010年至2014年, 采用该技术方案治疗局部冻疮症患者共50例, 其中男 性32例, 女性18例。 患者年龄最小8岁, 最大65岁, 其中20-40岁患者42例, 占84。 患病时间 最短者2天, 最长者约三周左右, 其中43例患病时间在1-2周之间。 50例患者, 其中原发性38 例, 继发性12例。 继发性12例患者中抽3例设对照组, 在选择病例时, 尽量做到与原发性组病 例在性别、 年。

12、龄及病程等方面保持一致性。 按上述技术方案治疗, 4天为一疗程, 治疗二个疗 程即停止。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853950 A 4 0025 诊断标准: 一种治疗局部冻疮的酊剂药物, 所治的疾病, 其症状确定为: 受低温损 害后皮肤发红、 发痒、 红肿, 病发多在手指、 足趾、 耳垂、 鼻子等部位。 0026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该疾病症状是否消失, 具体分为以下三级: 痊 愈患者涂搽药物后, 疾病诸症状完全消失; 好转患者涂搽药物后, 疾病诸症状大部 分消失或明显减轻; 无效患者涂搽药物后, 疾病诸症状毫无消失。 0027 治疗结果: 用本发明酊剂药物治疗局。

13、部冻疮患者50例, 用药2天痊愈5例, 用药3-4 天痊愈22例, 用药5-8天痊愈16例, 用药二个疗程后好转7例。 一疗程内治愈率为54, 二疗 程内治愈率为86, 有效率为100。 其中患病时间在1-2周之间的43例患者, 在用药二个疗 程后39例痊愈, 治愈率占90; 患病时间在2周以上的5例患者, 用药二个疗程后2例痊愈, 治 愈率占66。 设对照组的3例继发性患者, 经二个疗程治疗, 其中2例痊愈, 治愈率占66; 而 对应的3例原发性患者, 经二个疗程治疗全部痊愈, 治愈率占100。 由此分析, 本发明药物 对病程较短或年龄较轻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病程较长或年龄较大患者, 对原发性患者 治疗效果要远远好于继发性患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853950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