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46682.4 (22)申请日 2016.10.26 (71)申请人 成都乾坤动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 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金府路 (72)发明人 杨海涵 黄兴 刘海燕 欧红萍 房春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张娟 左翔 (51)Int.Cl. A61K 9/10(2006.01) A61K 31/546(2006.01) A61K 47/44(2017.01) A。
2、61P 3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硫酸头孢 喹肟2g15g、 表面活性剂0.9g1.0g、 胶体保护 剂5.0g5.1g、 助悬剂2.0g8.0g、 抗氧化剂0g 0.1g, 余量为油相。 本发明通过配方的筛选, 得 到了主药含量通常介于2-15之间的高品质 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所用辅料降低了药物沉 降体积和沉降速度, 产品的流动性、 沉降速度慢、 沉降体积大、 通针性和离心后的分散性均好, 并 且, 通过不同温度条件的稳定性考察, 进一。
3、步证 明了本发明的混悬液品质优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CN 106344509 A 2017.01.25 CN 106344509 A 1.一种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硫 酸头孢喹肟2g15g、 表面活性剂0.9g1.0g、 胶体保护剂5.0g5.1g、 助悬剂2.0g8.0g、 抗氧化剂0g0.1g, 余量为油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司 班-80、 吐温-80、 大豆磷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表面。
4、活性剂由下 述组分组成: 吐温-80 0.3g、 司班-80 0.3g、 大豆磷脂0.3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硬 脂酸镁、 硅酸铝镁、 硅酸铝镁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体保护剂由下述 组分组成: 硅酸铝镁1.7g、 硬脂酸铝1.7g、 硬脂酸镁1.7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悬剂为泊洛沙姆 188、 聚乙二醇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 选的, 所述的助悬剂由下述。
5、组分组成: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g、 泊洛沙姆188 2.0g; 或, 聚 乙烯吡咯烷酮K30 2.0g、 聚乙二醇6000 2.0g; 或,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g、 羧甲基纤维素 钠188 2.0g。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油相 为大豆油、 油酸乙酯、 苯甲酸苄酯、 肉豆蔻酸异丙酯的混合物; 其中, 大豆油在所述混合物中 的体积百分比为2040, 油酸乙酯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为1030, 苯甲 酸苄酯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为1040, 肉豆蔻酸异丙酯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 积百分比为1040。 8.根据权利要求17。
6、任一项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硫酸头 孢喹肟为2g10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 有如下原辅料: 硫酸头孢喹肟2.5g、 吐温-80 0.3g、 司班-80 0.3g、 大豆磷脂0.3g、 硅酸铝镁 1.7g、 硬脂酸铝1.7g、 硬脂酸镁1.7g、 聚乙二醇6000 2.0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g, 余量 是体积百分比为30: 30: 20: 20的大豆油、 油酸乙酯、 苯甲酸苄酯、 肉豆蔻酸异丙酯 的混合物。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7、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相加热至6070, 加入胶体保护剂、 助悬剂和表面活性剂, 冷却后 加入硫酸头孢喹肟, 搅拌均匀, 均质, 即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44509 A 2 一种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硫酸头孢喹肟, 为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主要用于牛、 猪、 家禽和其他动物 的细菌性感染, 如溶血性马氏杆菌、 多杀性马氏杆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链球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棒状杆菌、 睡眠嗜血菌属、 粘质沙雷氏菌属、 化脓放线菌。
8、、 克雷伯氏菌、 变形菌属、 柠檬酸杆菌属、 梭菌属、 大叶性肺炎放线菌属、 猪丹毒杆菌等。 在农业部部颁标准中收载了 硫酸头孢喹肟的注射液, 其规格为2.5。 0003 油混悬剂系将难溶性药物分散于油相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其最大特点为使 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减少用药次数, 可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对机体的应激。 然而, 油混悬剂 尤其是注射用油混悬剂的制备较为困难, 要得到物理稳定性、 通针性和重分散性较好的产 品, 确定适宜的辅料种类及用量非常关键, 而且, 油混悬剂对贮存环境要求较高, 提高其贮 存稳定性也是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0004 现有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中, 其主药含。
9、量通常介于1-5之间, 尚没有更高 主要含量产品的报道。 同时, 其产品的稳定性、 流动性、 沉降速度、 沉降体积、 通针性和离心 后的分散性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 有如下原辅料: 硫酸头孢喹肟2g15g、 表面活性剂0.9g1.0g、 胶体保护剂5.0g5.1g、 助 悬剂2.0g8.0g、 抗氧化剂0g0.1g, 余量为油相。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司班-80、 吐温-80、 大豆磷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 合物。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下述组分组成: 吐。
10、温-80 0.3g、 司班-80 0.3g、 大 豆磷脂0.3g。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的胶体保护剂为硬脂酸镁、 硅酸铝镁、 硅酸铝镁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的混合物。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胶体保护剂由下述组分组成: 硅酸铝镁1.7g、 硬脂酸铝1.7g、 硬脂 酸镁1.7g。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助悬剂为泊洛沙姆188、 聚乙二醇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聚乙烯 吡咯烷酮K30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的, 所述的助悬剂由下述组分组成: 聚乙烯 吡咯烷酮K30 2.0g、 泊洛沙姆188 2.0g; 或,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g、 聚乙二醇6000 2.0g; 或。
11、,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g、 羧甲基纤维素钠188 2.0g。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的油相为大豆油、 油酸乙酯、 苯甲酸苄酯、 肉豆蔻酸异丙酯的混合 物; 其中, 大豆油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为2040, 油酸乙酯在所述混合物中的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6344509 A 3 体积百分比为1030, 苯甲酸苄酯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为1040, 肉豆 蔻酸异丙酯在所述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为1040。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硫酸头孢喹肟为2g10g。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混悬剂每100mL含有如下原辅料: 硫酸头孢喹肟2.5g、 吐温-80 0.3。
12、g、 司班-80 0.3g、 大豆磷脂0.3g、 硅酸铝镁1.7g、 硬脂酸铝1.7g、 硬脂酸镁1.7g、 聚乙二 醇6000 2.0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g, 余量是体积百分比为30: 30: 20: 20的大 豆油、 油酸乙酯、 苯甲酸苄酯、 肉豆蔻酸异丙酯的混合物。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前述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将油相加热至6070, 加入胶体保护剂、 助悬剂和表面活性剂, 冷却后加入硫酸头孢喹 肟, 搅拌均匀, 均质, 即得。 0015 本发明通过配方的筛选, 得到了主药含量通常介于2-15之间的高品质硫酸头 孢喹肟油混悬剂, 所用辅料。
13、降低了药物沉降体积和沉降速度, 产品的流动性、 沉降速度慢、 沉降体积大、 通针性和离心后的分散性均好, 并且, 通过不同温度条件的稳定性考察, 进一 步证明了本发明的混悬液品质优良。 0016 显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 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 在不脱离 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 替换或变更。 0017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 明。 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 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
14、使用的原料、 设备均为已知产品, 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 0019 下述实施例中, 除了涉及油相/溶剂时指的是体积比, 其余均为重量体积百分 比。 0020 涉及的材料和方法如下: 0021 1、 材料: 0022 硫酸头孢喹肟, 齐鲁制药; 苯甲酸苄酯, 上海皓月日化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6000, 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泊洛沙姆-188, 北京凤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硬脂酸铝, 硬脂酸镁, 吐 温-80, 司班-80、 甲醇、 磷酸二氢钠等化学试剂, 西陇化工有限公司; 甲醇, 赛默飞世尔(中 国)有限公司, 均质机, 上海恒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0023 2、 混悬剂的考察方法 0024。
15、 参考 中国兽药典 对混悬液的要求, 拟用以下方法检查制备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 液。 (1)沉降体积比 0025 用具塞量筒量取供试品50mL, 密塞, 用力振摇1min, 记下混悬物的开始高度H0, 静 置3小时, 记下混悬物的最终高度H, 按下式计算: 0026 沉降体积比H/H0 0027 沉降体积比不小于0.90。 0028 (2)通针性 0029 取供试品, 振摇后用用12号针头吸取, 1分钟内吸取体积不少于2mL。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6344509 A 4 0030 (3)参考乳剂的离心标准, 将供试品以40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后振摇, 应易分 散。。
16、 0031 实施例1本发明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的制备 0032 取大豆油适量, 加入油酸乙酯30mL、 苯甲酸苄酯20m、 肉豆蔻酸异丙酯20mL, 加热 (60-70)混合均匀后, 加入胶体保护剂(硅酸铝镁1.7g+硬脂酸铝1.7g+硬脂酸镁1.7g) 溶解, 再加入助悬剂(聚乙二醇6000 2.0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g)熔化后搅拌均匀, 加 入表面活性剂(大豆磷脂0.3g、 吐温-80 0.3g和司班-80 0.3g), 冷却25左右后加入硫酸 头孢喹肟2.5g, 搅拌均匀后用大豆油定容至100mL, 均质即得2.5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液 (重量/体积比)。 0033 实施例2油。
17、相种类的筛选 0034 分别以各油相或各油相不同体积配比组成的混合物, 配合表面活性剂司盘-80 (5)、 抗氧化剂对羟基叔丁基茴香醚(BHA)(0.02), 增稠剂硬脂酸铝(1)及主药硫酸头 孢喹肟(2.5)制备不同的混悬剂, 并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情况, 结果 见表1。 0035 表1油相种类的筛选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6344509 A 5 0036 0037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 大豆油30、 油酸乙酯10-30、 苯甲酸苄酯10-40和 肉豆蔻酸异丙酯10-40作为制备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液的溶剂时, 可以满足混悬剂的质 量标准。 其中大豆油30+。
18、油酸乙酯30+苯甲酸苄酯20+肉豆蔻酸异丙酯20最佳。 0038 而单独使用油类或者脂类或者采用大豆油与其他脂类组合使用, 则无法同时兼顾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6344509 A 6 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和分散性。 0039 实施例3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0040 选用油性表面活性剂吐温-80、 司班-80和卵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 以溶剂(油酸乙 酯30+苯甲酸苄酯20+肉豆蔻酸异丙酯20+大豆油30)制备2.5的硫酸头孢喹肟混 悬液, 并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情况, 结果见表2。 0041 表2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0042 0043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 各组。
19、表面活性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均符合要求, 表明司班- 80、 吐温-80、 大豆磷脂均适宜作为表面活性剂在本发明混悬剂中使用。 综合来看, 0.3吐 温-80+0.3司班-80+0.3大豆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效果较佳, 因此优选0.3吐温-80+ 0.3司班-80+0.3大豆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 0044 实施例4胶体保护剂的筛选 0045 选用不同的胶体保护剂, 以溶剂(油酸乙酯30+苯甲酸苄酯20+肉豆蔻酸异丙 酯20+大豆油30)和表面活性剂(0.3吐温-80+0.3司班-80+0.3大豆磷脂)制备 2.5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液。 并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情况, 结果见表 。
20、3。 0046 表3胶体保护剂的筛选 0047 0048 由表3的结果可以得出, 各组胶体保护剂制备的混悬剂质量均符合要求, 表明硬脂 酸铝、 硬脂酸镁、 硅酸铝镁均适宜作为胶体保护剂在本发明混悬剂中使用。 综合来看, 硅酸 铝镁1.7+硬脂酸铝1.7+硬脂酸镁1.7作为胶体保护剂效果较佳, 因此优选酸铝镁 1.7+硬脂酸铝1.7+硬脂酸镁1.7作为胶体保护剂。 0049 实施例5助悬剂的筛选 0050 分别单独将泊洛沙姆188、 聚乙二醇4000、 聚乙二醇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乙烯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6344509 A 7 吡咯烷酮K30在大豆油中分散, 结果。
21、表明泊洛沙姆188、 聚乙二醇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 聚 乙烯吡咯烷酮K30四种物质在大豆油中分散性较好, 说明上述四种物质适宜作为助悬剂使 用。 0051 分别采用表4所示的助悬剂, 并用油相(油酸乙酯30+苯甲酸苄酯20+肉豆蔻酸 异丙酯20+大豆油30)、 表面活性剂(0.3吐温-80+0.3司班-80+0.3大豆磷脂)和 胶体保护剂(硅酸铝镁1.7+硬脂酸铝1.7+硬脂酸镁1.7)制备2.5的硫酸头孢喹肟 混悬液, 并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情况, 结果见表4。 0052 表4单一助悬剂及用量的筛选 0053 添加量w/v沉降体积比通针性(mL)离心后再分散 泊。
22、洛沙姆188 2.01.004.8不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5.01.004.1不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8.01.003.6不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2.01.004.8不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5.01.004.5不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8.01.003.2不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2.01.004.4不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5.01.003.8不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8.01.003.0不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1.004.7不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5.01.003.7不易分散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8.01.003.4不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2.0+聚乙二醇。
23、6000 2.01.004.7不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2.0+羧甲基纤维素钠2.01.004.5不易分散 泊洛沙姆188 2.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1.004.7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2.0+羧甲基纤维素钠2.01.004.6不易分散 聚乙二醇6000 2.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1.004.9易分散 羧甲基纤维素钠2.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1.004.6易分散 0054 根据表4实验结果可得, 以泊洛沙姆188、 聚乙二醇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聚乙烯 吡咯烷酮K30作为助悬剂均能制备得到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符合要求的混悬剂。 但混悬剂离 心后不易分散,。
24、 表明仅使用单一种类的助悬剂难以得到质量较好的混悬剂。 另外, 在助悬剂 用量的增加的情况下, 通针性降低, 而离心后分散效果差异不大。 0055 当聚乙烯吡咯烷酮K30与泊洛沙姆或聚乙二醇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时, 离心后 易分散。 综合来看, 以聚乙二醇6000 2.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最佳 0056 实施例6是否加入抗氧化剂筛选 0057 以维生素C棕榈酯(0.01-0.02)、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0.005-0.02)、 没 食子酸丙酯(0.05-0.1)、 维生素E(0.05-0.075), 油相(油酸乙酯30+苯甲酸苄酯 20+肉豆蔻酸异丙酯20+大豆油30)、 表面活。
25、性剂(0.3吐温-80+0.3司班-80+ 0.3大豆磷脂)、 胶体保护剂(硅酸铝镁1.7+硬脂酸铝1.7+硬脂酸镁1.7)和助悬剂 (聚乙二醇6000 2.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2.0)制备2.5的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液, 并 用空白对照, 于60水浴中放置12小时, 结果加入抗氧化剂的混悬液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106344509 A 8 空白对照颜色变化不大, 因此可不加抗氧化剂。 0058 以下通过试验例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59 试验例1耐用性试验 0060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2、 5、 10、 15、 20、 30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 液。
26、, 并考察其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的分散情况, 结果见表5。 0061 表5耐用性试验 0062 添加量及配比沉降体积比通针性(mL)离心后再分散 21.004.7易分散 51.004.8易分散 101.004.7易分散 151.004.0易分散 201.003.9不易分散 301.003.7不易分散 0063 由上表可以得出, 该工艺可以用于2-15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液的制备, 但含 量低于10混悬效果更优。 0064 试验例2稳定性试验 0065 取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2.5的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液, 分别置于4、 25、 40 和60环境中放置3个月, 参照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的质量标。
27、准(农业部新兽药评审中心. 兽药质量标准汇编S.中国农业出版色, 2013)检测含量, 结果见表6。 0066 表6稳定性试验 0067 添加量及配比沉降体积比通针性(mL)离心后再分散含量() 41.004.7易分散99.3 251.004.7易分散99.2 401.004.6易分散99.1 601.004.8易分散99.1 0068 表6的结果可以得出本品的稳定性良好, 在不同环境下放置3个月, 其含量、 通针 性、 沉降体积比及离心后分散性差异不显著, 说明本品稳定性良好。 0069 试验例3与原有工艺的对比试验 0070 原有工艺为: (1)取硫酸头孢喹肟2.5g、 表面活性剂(司班-。
28、80 5g)、 抗氧化剂(维生 素E)0.5g、 防腐剂(三氯叔丁醇0.02)、 溶剂(油酸乙酯)。 工艺为取油酸乙酯适量, 加入三 氯叔丁醇溶解后冷却至常温(25), 加入司班-80和维生素E溶解, 然后加入硫酸头孢喹肟 搅拌均匀后定容、 均质后即得。 0071 (2)取硫酸头孢喹肟2.5g、 表面活性剂(司班-80 5g)、 胶体保护剂(硬酯酸铝 0.5)、 抗氧化剂(维生素E)0.5g、 助悬剂(聚乙烯吡咯烷酮0.5、 柠檬酸钠1.0和二氧化 硅0.5)、 防腐剂(三氯叔丁醇0.02)、 溶剂(油酸乙酯)。 工艺为取油酸乙酯适量, 加入三 氯叔丁醇和硬脂酸铝溶解后冷却至常温(25), 加。
29、入司班-80和维生素E溶解后加入聚乙烯 吡咯烷酮、 柠檬酸钠和二氧化硅, 高速搅拌均匀后加入硫酸头孢喹肟搅拌均匀后定容、 均质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6344509 A 9 后即得。 0072 用以上工艺制备样品与本工艺制备的2.5硫酸头孢喹肟混悬液比较, 主要考察 沉降体积比、 通针性、 离心后再分散和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7。 0073 表7对比试验 0074 制备工艺沉降体积比通针性(mL)离心后再分散含量() 工艺10.504.9不分散99.4 工艺20.744.5不分散99.3 本工艺1.004.7易分散99.3 0075 由表7的结果可以得出, 本工艺制备的样品离心后的分散性明显优于其他制备工 艺, 沉降体积比也明显优于其他制备工艺, 通针性差异不大。 0076 综上所述, 本发明通过配方的筛选, 得到了主药含量通常介于2-15之间的高 品质硫酸头孢喹肟油混悬剂, 所用辅料降低了药物沉降体积和沉降速度, 产品的流动性、 沉 降速度慢、 沉降体积大、 通针性和离心后的分散性均好, 并且, 通过不同温度条件的稳定性 考察, 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的混悬液品质优良。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6344509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