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30403.6 (22)申请日 2017.05.11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0中心医院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华夏西 路1号 (72)发明人 魏东 曹永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401 代理人 王滨生 (51)Int.Cl. A61F 5/442(2006.01) A61M 1/00(2006.01) A61M 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 置。
2、的操作方法 (57)摘要 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 置的操作方法, 外固定环内圆周面的凹槽与内固 定环外圆周面的凸缘对应卡合, 通过罩膜充气口 对罩膜气囊充气, 充气式灌肠管通过密封插口的 外密封垫的中心小孔和内密封垫的分割线进入 罩膜气囊内, 通过充气式灌肠管上的充气口对充 气囊充气, 空气沿内管进入充气囊使充气囊膨胀 呈环形气囊; 需要清洗时, 清洗液进入罩膜气囊 与单面粘性贴之间的密闭空腔内, 收集囊内的负 压使罩膜气囊内的清洗液沿收集管进入收集囊, 避免了肠内容物污染手术切口、 污染衣物、 腐蚀 皮肤、 细菌感染引发伤口发炎等, 消毒杀菌更彻 底, 便于观察排出物的性质、 。
3、量和造口愈合情况, 减轻了术后患者的痛苦。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7411869 A 2017.12.01 CN 107411869 A 1.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所述的一种肠管双腔造口 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是由: 单面粘性贴(1)、 内固定环(2)、 外固定环(3)、 罩膜气囊 (31)、 罩膜充气口(32)、 密封环(33)、 外密封垫(34)、 内密封垫(35)、 灌肠管(4)、 充气囊 (41)、 内管(42)、 充气口(43)、 清洗口(5)、 收集管(6)、 收集囊(61)、 放气管(62)、 流量控制阀 (63)、 拉环(。
4、7)构成; 其特征在于: 单面粘性贴(1)中心设置圆孔, 单面粘性贴(1)下表面为粘 面, 上表面为不粘面, 单面粘性贴(1)圆周边缘设置内固定环(2), 内固定环(2)外圆周面设 置凸起的凸缘, 内固定环(2)上方设置外固定环(3), 外固定环(3)内圆周面设置凹槽, 外固 定环(3)内圆周面的凹槽与内固定环(2)外圆周面的凸缘对应卡合, 内固定环(2)外圆周面 的凸缘下部设置拉环(7), 外固定环(3)的外圆周面设置拉环(7); 外固定环(3)上方设置半 球面结构的罩膜气囊(31), 罩膜气囊(31)由外膜、 内膜以及两者之间的充气空间构成, 外膜 上设置罩膜充气口(32), 罩膜气囊(3。
5、1)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密封插口, 充气式灌肠管穿过 密封插口进入罩膜气囊(31)内; 所述罩膜气囊(31)的两侧靠近外固定环(3)处分别设置透 过罩膜气囊(31)的清洗口(5)和收集管(6), 清洗口(5)内设置密封插口, 收集囊(61)的囊口 内设置塞子, 收集囊(61)采用橡胶或弹性塑料制成, 收集管(6)的末端穿过塞子插入囊口 内, 囊口一侧设置放气管(62), 放气管(62)的管口处设置堵冒, 堵冒通过连线固定在放气管 (62)上, 收集管(6)上设置流量控制阀(63); 先将单面粘性贴(1)粘贴在待操作部位, 外固定环(3)内圆周面的凹槽与内固定环(2) 外圆周面的凸缘对应卡合, 通。
6、过罩膜充气口(32)对罩膜气囊(31)充气, 气体进入外膜与内 膜之间的充气空间使罩膜气囊(31)膨胀呈半球面结构, 罩膜气囊(31)与单面粘性贴(1)之 间构成密闭空腔, 将充气式灌肠管通过密封插口的外密封垫(34)的中心小孔和内密封垫 (35)的分割线进入罩膜气囊(31)内, 两片半圆形的密封垫对灌肠管(4)夹紧, 外密封垫(34) 对灌肠管(4)外周密封, 保障罩膜气囊(31)内的密闭性, 通过充气式灌肠管上的充气口(43) 对充气囊(41)充气, 空气沿内管(42)进入充气囊(41)使充气囊(41)膨胀呈环形气囊; 需要清洗时, 将清洗管的管口插入清洗口(5)的密封插口内, 外密封垫(。
7、34)和内密封垫 (35)对清洗管密封和夹紧, 有效保障罩膜气囊(31)内的密闭性, 清洗液进入罩膜气囊(31) 与单面粘性贴(1)之间的密闭空腔内, 对流量控制阀(63)调节至关闭状态, 打开囊口一侧放 气管(62)上的堵冒, 挤压收集囊(61), 对收集囊(61)内的部分空气排出后, 堵冒堵在放气管 (62)的管口, 打开流量控制阀(63), 收集囊(61)内的负压使罩膜气囊(31)内的清洗液沿收 集管(6)进入收集囊(61), 收集囊(61)依靠自身弹力逐渐恢复原状, 罩膜气囊(31)内的液体 排净后, 关闭流量控制阀(63), 通过外固定环(3)一侧的拉环(7)和内固定环(2)一侧的拉。
8、环 (7)使外固定环(3)和内固定环(2)分离, 使单面粘性贴(1)与罩膜气囊(31)分离, 除单面粘 性贴(1)为一次性用品外, 其余部件均可以通过清洗、 消毒后再次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其 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式灌肠管的结构为: 灌肠管(4)的中下部外周设置充气囊(41), 灌肠管 (4)内壁设置内管(42), 灌肠管(4)上部外壁设置充气口(43), 内管(42)上端与充气口(43) 相通, 内管(42)下端透过灌肠管(4)与充气囊(41)的进气口相通, 所述灌肠管(4)下部均匀 分布透液孔, 所述外膜、 内膜和充气囊(41)。
9、采用硅胶或聚乙烯弹性材料制成, 外膜和内膜为 透明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其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411869 A 2 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插口的结构为: 密封环(33)内靠近两端处设置外密封垫(34)和内密封 垫(35), 外密封垫(34)和内密封垫(35)均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外密封垫(34)的中心设置 小孔, 内密封垫(35)的中部设置分割线, 分割线为通过圆心的直线, 分割线大于内密封垫 (35)的半径且小于内密封垫(35)的直径, 内密封垫(35)被分割线分割为两个半圆形密封 垫, 密封环(33)。
10、设置于罩膜气囊(31)的外膜和内膜之间, 内密封垫(35)朝向罩膜气囊(31) 内部中心处, 外密封垫(34)朝向罩膜气囊(31)外部, 内密封垫(35)的弹力大于外密封垫 (34)的弹力。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411869 A 3 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结肠或小肠腹壁双腔造口手术及术后造瘘口护理装置, 尤其是一种肠 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结肠或小肠的腹壁双腔造口是目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手术, 手术操作技术成 熟, 操作方法固定, 且已经有上百年历史。 但该手术术后。
11、患者没有适用于手术早期的造瘘口 固定护理装置, 造成肠内容物污染手术切口、 污染衣物、 腐蚀皮肤等等,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 苦, 也增加了医护工作量, 甚至一些患者由于恐惧术后较差的生活质量而拒绝进行该手术 而延误病情。 由于术后患者造口流出液统为不成形的稀便残渣, 不定时流出, 污染了手术切 口、 衣物、 腐蚀皮肤, 目前传统的固定装置没有一款与之相配和的护理产品, 通用的造口袋 都是为单腔造口设计的, 且仅可以在造瘘口愈合后使用, 不能在手术后使用, 不能满足患者 需要。 如何有效的为双腔造口患者术后早期固定护理装置成为医护工作者长期以来难以解 决的技术难题。 0003 鉴于上述原因, 现研。
12、发出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 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 组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该设计是双腔造口术后早期使用装置, 根据造口的大小裁剪单 面粘性贴, 与双腔造口相贴合, 该设计为密封装置, 术后避免了肠内容物污染手术切口、 污 染衣物、 腐蚀皮肤、 细菌感染引发伤口发炎等等。 使用方便, 操作简单, 可以密封清洁装置内 容物, 消毒杀菌更彻底, 便于观察排出物的性质、 量和造口愈合情况, 减轻了术后患者的痛 苦, 提供了工作效率。 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容易操作, 对术后造瘘口的固定护理更彻底。。
13、 弥 补了术后造口护理的不足, 减轻了术后患者的痛苦, 适合在结肠或小肠的腹壁双腔造口手 术中推广使用。 0005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 合护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所述的一种肠管双腔造口气囊式密闭组合护理装置是由: 单面粘 性贴、 内固定环、 外固定环、 罩膜气囊、 罩膜充气口、 密封环、 外密封垫、 内密封垫、 灌肠管、 充 气囊、 内管、 充气口、 清洗口、 收集管、 收集囊、 放气管、 流量控制阀、 拉环构成; 单面粘性贴中 心设置圆孔, 单面粘性贴下表面为粘面, 上表面为不粘面, 单面粘性贴圆周边缘设置内固定 环, 内固定环外圆周面设。
14、置凸起的凸缘, 内固定环上方设置外固定环, 外固定环内圆周面设 置凹槽, 外固定环内圆周面的凹槽与内固定环外圆周面的凸缘对应卡合, 内固定环外圆周 面的凸缘下部设置拉环, 外固定环的外圆周面设置拉环; 外固定环上方设置半球面结构的 罩膜气囊, 罩膜气囊由外膜、 内膜以及两者之间的充气空间构成, 外膜上设置罩膜充气口, 罩膜气囊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密封插口, 充气式灌肠管穿过密封插口进入罩膜气囊内; 所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7411869 A 4 述罩膜气囊的两侧靠近外固定环处分别设置透过罩膜气囊的清洗口和收集管, 清洗口内设 置密封插口, 收集囊的囊口内设置塞子, 收集囊采用橡。
15、胶或弹性塑料制成, 收集管的末端穿 过塞子插入囊口内, 囊口一侧设置放气管, 放气管的管口处设置堵冒, 堵冒通过连线固定在 放气管上, 收集管上设置流量控制阀; 0006 先将单面粘性贴粘贴在待操作部位, 外固定环内圆周面的凹槽与内固定环外圆周 面的凸缘对应卡合, 通过罩膜充气口对罩膜气囊充气, 气体进入外膜与内膜之间的充气空 间使罩膜气囊膨胀呈半球面结构, 罩膜气囊与单面粘性贴之间构成密闭空腔, 将充气式灌 肠管通过密封插口的外密封垫的中心小孔和内密封垫的分割线进入罩膜气囊内, 两片半圆 形的密封垫对灌肠管夹紧, 外密封垫对灌肠管外周密封, 保障罩膜气囊内的密闭性, 通过充 气式灌肠管上的充。
16、气口对充气囊充气, 空气沿内管进入充气囊使充气囊膨胀呈环形气囊; 0007 需要清洗时, 将清洗管的管口插入清洗口的密封插口内, 外密封垫和内密封垫对 清洗管密封和夹紧, 有效保障罩膜气囊内的密闭性, 清洗液进入罩膜气囊与单面粘性贴之 间的密闭空腔内, 对流量控制阀调节至关闭状态, 打开囊口一侧放气管上的堵冒, 挤压收集 囊, 对收集囊内的部分空气排出后, 堵冒堵在放气管的管口, 打开流量控制阀, 收集囊内的 负压使罩膜气囊内的清洗液沿收集管进入收集囊, 收集囊依靠自身弹力逐渐恢复原状, 罩 膜气囊内的液体排净后, 关闭流量控制阀, 通过外固定环一侧的拉环和内固定环一侧的拉 环使外固定环和内固。
17、定环分离, 使单面粘性贴与罩膜气囊分离, 除单面粘性贴为一次性用 品外, 其余部件均可以通过清洗、 消毒后再次使用。 0008 所述充气式灌肠管的结构为: 灌肠管的中下部外周设置充气囊, 灌肠管内壁设置 内管, 灌肠管上部外壁设置充气口, 内管上端与充气口相通, 内管下端透过灌肠管与充气囊 的进气口相通, 所述灌肠管下部均匀分布透液孔, 所述外膜、 内膜和充气囊采用硅胶或聚乙 烯弹性材料制成, 外膜和内膜为透明膜。 0009 所述密封插口的结构为: 密封环内靠近两端处设置外密封垫和内密封垫, 外密封 垫和内密封垫均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外密封垫的中心设置小孔, 内密封垫的中部设置分 割线, 分。
18、割线为通过圆心的直线, 分割线大于内密封垫的半径且小于内密封垫的直径, 内密 封垫被分割线分割为两个半圆形密封垫, 密封环设置于罩膜气囊的外膜和内膜之间, 内密 封垫朝向罩膜气囊内部中心处, 外密封垫朝向罩膜气囊外部, 内密封垫的弹力大于外密封 垫的弹力。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专门适用于手术早期, 该设计是双腔造口术后早期使用装 置, 根据造口的大小裁剪单面粘性贴, 与双腔造口相贴合, 该设计为密封装置, 术后避免了 肠内容物污染手术切口、 污染衣物、 腐蚀皮肤、 细菌感染引发伤口发炎等等。 使用方便, 操作 简单, 可以密封清洁装置内容物, 消毒杀菌更彻底, 便于观察排出物的性质。
19、、 量和造口愈合 情况, 减轻了术后患者的痛苦, 提供了工作效率。 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容易操作, 对术后造 瘘口的固定护理更彻底。 弥补了术后造口护理的不足, 减轻了术后患者的痛苦, 适合在结肠 或小肠的腹壁双腔造口手术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2 图1是总装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7411869 A 5 0013 图2是图1中密封插口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1、 2中: 单面粘性贴1、 内固定环2、 外固定环3、 罩膜气囊31、 罩膜充气口32、 密封 环33、 外密封垫34、 内密封垫35、 。
20、灌肠管4、 充气囊41、 内管42、 充气口43、 清洗口5、 收集管6、 收集囊61、 放气管62、 流量控制阀63、 拉环7。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 实施例1 0017 单面粘性贴1中心设置圆孔, 单面粘性贴1下表面为粘面, 上表面为不粘面, 单面粘 性贴1圆周边缘设置内固定环2, 内固定环2外圆周面设置凸起的凸缘, 内固定环2上方设置 外固定环3, 外固定环3内圆周面设置凹槽, 外固定环3内圆周面的凹槽与内固定环2外圆周 面的凸缘对应卡合, 内固定环2外圆周面的凸缘下部设置拉环7, 外固定环3的外圆周面设置 拉环7; 外。
21、固定环3上方设置半球面结构的罩膜气囊31, 罩膜气囊31由外膜、 内膜以及两者之 间的充气空间构成, 外膜上设置罩膜充气口32, 罩膜气囊31上均匀分布至少两个密封插口, 充气式灌肠管穿过密封插口进入罩膜气囊31内; 所述罩膜气囊31的两侧靠近外固定环3处 分别设置透过罩膜气囊31的清洗口5和收集管6, 清洗口5内设置密封插口, 收集囊61的囊口 内设置塞子, 收集囊61采用橡胶或弹性塑料制成, 收集管6的末端穿过塞子插入囊口内, 囊 口一侧设置放气管62, 放气管62的管口处设置堵冒, 堵冒通过连线固定在放气管62上, 收集 管6上设置流量控制阀63; 0018 先将单面粘性贴1粘贴在待操作。
22、部位, 外固定环3内圆周面的凹槽与内固定环2外 圆周面的凸缘对应卡合, 通过罩膜充气口32对罩膜气囊31充气, 气体进入外膜与内膜之间 的充气空间使罩膜气囊31膨胀呈半球面结构, 罩膜气囊31与单面粘性贴1之间构成密闭空 腔, 将充气式灌肠管通过密封插口的外密封垫34的中心小孔和内密封垫35的分割线进入罩 膜气囊31内, 两片半圆形的密封垫对灌肠管4夹紧, 外密封垫34对灌肠管4外周密封, 保障罩 膜气囊31内的密闭性, 通过充气式灌肠管上的充气口43对充气囊41充气, 空气沿内管42进 入充气囊41使充气囊41膨胀呈环形气囊; 0019 需要清洗时, 将清洗管的管口插入清洗口5的密封插口内,。
23、 外密封垫34和内密封垫 35对清洗管密封和夹紧, 有效保障罩膜气囊31内的密闭性, 清洗液进入罩膜气囊31与单面 粘性贴1之间的密闭空腔内, 对流量控制阀63调节至关闭状态, 打开囊口一侧放气管62上的 堵冒, 挤压收集囊61, 对收集囊61内的部分空气排出后, 堵冒堵在放气管62的管口, 打开流 量控制阀63, 收集囊61内的负压使罩膜气囊31内的清洗液沿收集管6进入收集囊61, 收集囊 61依靠自身弹力逐渐恢复原状, 罩膜气囊31内的液体排净后, 关闭流量控制阀63, 通过外固 定环3一侧的拉环7和内固定环2一侧的拉环7使外固定环3和内固定环2分离, 使单面粘性贴 1与罩膜气囊31分离,。
24、 除单面粘性贴1为一次性用品外, 其余部件均可以通过清洗、 消毒后再 次使用。 0020 实施例2 0021 所述充气式灌肠管的结构为: 灌肠管4的中下部外周设置充气囊41, 灌肠管4内壁 设置内管42, 灌肠管4上部外壁设置充气口43, 内管42上端与充气口43相通, 内管42下端透 过灌肠管4与充气囊41的进气口相通, 所述灌肠管4下部均匀分布透液孔, 所述外膜、 内膜和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7411869 A 6 充气囊41采用硅胶或聚乙烯弹性材料制成, 外膜和内膜为透明膜。 0022 实施例3 0023 所述密封插口的结构为: 密封环33内靠近两端处设置外密封垫34和内密封垫35, 外密封垫34和内密封垫35均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外密封垫34的中心设置小孔, 内密封垫 35的中部设置分割线, 分割线为通过圆心的直线, 分割线大于内密封垫35的半径且小于内 密封垫35的直径, 内密封垫35被分割线分割为两个半圆形密封垫, 密封环33设置于罩膜气 囊31的外膜和内膜之间, 内密封垫35朝向罩膜气囊31内部中心处, 外密封垫34朝向罩膜气 囊31外部, 内密封垫35的弹力大于外密封垫34的弹力。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7411869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7411869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