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乳白胶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粘结桐木用的乳白胶。
(二)背景技术:泡桐是我国重要的短周期速生定向工业用材林树种之一,泡桐木材广泛用于制造家具、建材、乐器等行业;目前在泡桐木材胶拼工艺中,均使用普通乳白胶胶接泡桐木材,此乳白胶配方一般一采用如表1原料及其下述工艺制成:
表1乳白胶配方 原料名称 用量 乙酸乙烯酯 46~48份量 水 41~48份量 聚乙烯醇 4~11份量 过硫酸铵 0.8~1.2份量 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0.1~0.3份量 碳酸氢钠 0.1~0.3份量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7份量
合成工艺:
把聚乙烯醇和水加入溶解釜,并升温至80~95℃,溶解后得到的聚乙烯醇溶液。将其过滤后投入反应釜,再加入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打底单体(占总重量的1/7)和过硫酸铵水溶液(占过硫酸铵水溶液总量的1/3),开始升温直到65℃左右,当回流视镜出现液滴时,关闭蒸气阀,温度上升至75~78℃,此时若回流阀正常即开始滴入单体,同时每小时滴加一次过硫酸铵(占总重的3%左右,也配成溶液加入)。这一阶段的温度偏高或偏低,可调整单体的滴加速度和引发剂的用量,但总量符合配方要求。在3~4小时内加完单体,观察反应温度,若偏高可分次补加引发剂(为配方不足部分),待液温升至90~95℃时,保温一段时间,冷却至50℃以下,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搅拌1h放料。
采用上述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得的乳白胶,其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外观 乳白色粘稠液体,均匀无 明显粒子 固体含量 50±2% 粘度 1.5~4Pa.s 粒度 1~2μm 胶合强度 ≥9.8MPa PH值 4~6
利用上述原料和配方所制成的乳白胶,其聚乙醇含量高,分子链上连有较多的羟基,溶易吸水,树脂分子偏低,对泡桐渗透大,水份进入木材多;PH值低,木材会发生酸浸提,产生变色;由于泡桐木材含有水溶性的多酚类物质,在桐木拼胶中使用上述配方制成的乳白胶粘接泡桐木材后,如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湿度大于80%的高温、高湿天气,在胶拼缝处就会出现红褐色变色,生产上俗称“红线”,胶拼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变色、光致变色、酶变色和微生物变色;影响产品美观,降低产品质量,形成次品或废品。
(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工艺制成的乳白胶在粘接泡桐木板时溶易在胶拼缝处出现红褐色变色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接效果好、化学性能稳定、所粘泡桐木材产品不产生变色、质量高的桐木用乳白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桐木乳白胶,它是采用下述原料配方、传统工艺配制而成:
原料名称 用量(份重)
乙酸乙烯酯 32~45
水 40~49
聚乙烯醇 1~4
过硫酸铵 0.08~0.16
丙烯酸 0.8~3
丙烯酸丁酯 0.8~2.8
N-羟甲基聚丙烯酰胺 1~10
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 0.09~0.15
钠盐 0.3~2
十二烷基磺酸钠 0.09~0.1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8
为了增强乳白胶的遮盖性能、减少木材发生光致变色反应,提高树脂固含量,加速固化,减少树脂对木材的过度渗透,以免发生变色,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下述原料配制。
原料名称 用量(份重)
乙酸乙烯酯 32~45
水 40~49
聚乙烯醇 1~4
过硫酸铵 0.08~0.16
丙烯酸 0.8~3
丙烯酸丁酯 0.8~2.8
N-羟甲基聚丙烯酰胺 1~10
辛基苯酚聚氧乙烯 0.09~0.15
醚(OP-10)
钠盐 0.3~2
十二烷基磺酸钠 0.09~0.1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8
活性淀粉 1~18
二氧化钛 2~8
钠盐包括:有机钠盐、无机钠盐。
无机钠盐包括氢氧化钠、碳配氢钠、碳酸钠、氯化钠。
有机钠盐包括磺酸钠、醋酸钠。
本乳白胶PH值为6.1~8.5
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在乳白胶地制备中,大大降低了聚乙烯醇的用量,制成的乳白胶产品的PH维持在6.1~8.5。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在保证乳化效果的前提下,减少聚乙烯醇量,这样可以减少树脂中的羟基含量,进而减少胶在使用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减少吸湿,从而避免泡桐木材水溶性物质的溶出而发生变色。
2原有配方使用的过硫酸铵用量相应高,引发点多,所以会相应降低分子量,使用时小分子量树脂对木材渗透大,造成木材中可溶性物质溶出,产生变色。改进配方减少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这样可使合成树脂过程中分子量相应提高,进而减少树脂使用过程中对木材的过度渗透而诱发木材变色。
3用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及N-羟甲基聚丙烯酰胺改性,改性后树脂交联度大,交联性好,分子量提高,这样不但提高树脂的初粘性,强度高,而且避免树脂对木材的过度渗透,造成多酚类物质溶出而产生变色。
4使用二氧化钛改进树脂性能,这样树脂具有一定遮光性,减少木材发生光致变色反应。
5使用活性淀粉改进树脂性能,对树脂分子间进行填充,提高树脂固含量,加速固化,减少树脂对木材的过度渗透,以免发生变色。
6传统配方的PH值都定在4~6,改进后的配方PH值定在6.1~8.5,这样一方面避免施胶时发生酸抽提现象,使木材中有色物质溶出而发生变色;另一方面提高PH值,不利于微生物在木材胶接处繁殖,这样胶缝处不会发生真菌降解木材现象,微生物侵袭的木材多发生红褐色条斑变色。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表3为制备100份的乳白胶所用原料的重量份数。
表3 原料名称 用量(份重) 乙酸乙烯酯 32 水 40 聚乙烯醇 1 过硫酸铵 0.08 丙烯酸 1 丙烯酸丁酯 1.5 N-羟甲基聚丙烯酰胺 10 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 0.09 碳酸钠 0.7 十二烷基磺酸钠 0.0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 活性淀粉 9.6 二氧化钛 2
上表配方的制备工艺为:
把聚乙烯醇和水、消泡剂、乳化剂(包括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及十二烷基磺酸钠)加入溶解釜,并升温至95℃,溶解后得到的聚乙烯醇溶液。将其过滤后投入反应釜,再加入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加入适量钠盐溶液,保温半小时,加入前期过硫酸铵水溶液,开始升温直到65℃左右,当回流视镜出现液滴时,关闭蒸气阀,温度上升至75~78℃,此时若回流阀正常即开始滴入单体,加入N-羟甲基聚丙烯酰胺,同时每半小时滴加一次过硫酸铵。这一阶段的温度偏高或偏低,可调整单体时滴加速度和引发剂的用量,但总量符合配方要求。在3~7小时加完单体,观察反应温度,若偏高可分次补加引发剂,滴加剩余的20%单体,进行熟化,待液温升至95℃时,保温半小时,冷却至50℃以下,加入剩余的30%钠盐溶液,调PH值至7~8.5,搅拌均匀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活性淀粉,二氧化钛,搅拌1h放料。
实施例二:表4为制备100份的乳白胶所用原料的重量份数
表4 原料名称 用量(份重) 乙酸乙烯酯 45 水 41 聚乙烯醇 3 过硫酸铵 0.16 丙烯酸 1 丙烯酸丁酯 1 N-羟甲基聚丙烯酰胺 1 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 0.15 醋酸钠 0.9 十二烷基磺酸钠 0.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 活性淀粉 1 二氧化钛 3
上述配方的制备工艺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表5为制备100份的乳白胶所用原料的重量份数
表5 原料名称 用量(份 乙酸乙烯酯 40 水 40~49 聚乙烯醇 2 过硫酸铵 0.12 丙烯酸 1.5 丙烯酸丁酯 1.5 N-羟甲基聚丙烯酰胺 5 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 0.12 碳酸氢钠 1.0 十二烷基磺酸钠 0.1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6 活性淀粉 1 二氧化钛 2
本发明的乳白胶各项性能指标见表6:
表6项目 指标 检测依据外观 乳白色粘稠液体, 均匀无明显粒子 目测及用物理显微 镜观察固体含量 30~52% 107.5±2.5℃鼓风 干燥,175~185min,取 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 室温,测重,计算粘度 10000~ 80000mPa.s NDJ-1旋转型粘度 计粒度 1~2μm 用1000倍以上显微 镜测量胶合强度 ≥9.8MPa 参照GB11178-89PH值 6.1~8.5 酸度计检测
经本发明乳白胶粘接泡桐木材,达到相应国标GB11178-89后,在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湿度大于80%的高温高湿天气下,不会在胶接拼缝处出现红褐色变色而影响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