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334612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5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81221.8

申请日:

20180627

公开号:

CN109009806A

公开日:

201812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12/00,A61M3/02,A61L2/20,A61L101/10

主分类号:

A61G12/00,A61M3/02,A61L2/20,A61L101/10

申请人:

成都环泰睿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燕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段2039号和美.海堂中心(天府创客)16楼160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车体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上车体上设有两扇对开的车门,上车体内设有收纳槽,车门的一侧连接有连接转轴,收纳槽内设有第一驱动马达,第一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一伸缩推杆,第一伸缩推杆与连接转轴连接,上车体腔体顶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驱动马达,第二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二伸缩推杆,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车门的内表面抵靠;上车体内部设有药品箱和消毒室,药品箱内设有药瓶稳固器,下车体设有氧气瓶、臭氧发生器、臭氧存储罐和储液瓶,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氧气瓶和臭氧存储罐连通,臭氧存储器分别与消毒室和储液瓶连接。本发明医用外伤处置车具有消毒效果好、外伤处置效率高、能够稳固防止医疗药瓶散乱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设在车体上的控制器,所述车体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所述上车体的前侧覆盖有两扇对开的车门,所述上车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可容纳所述车门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底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车体前侧的滑轨,所述车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所述连接转轴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槽远离上车体开口一侧的侧壁顶端设有第一驱动马达,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一伸缩推杆,所述第一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转轴的顶端连接,所述上车体内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驱动马达,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二伸缩推杆,所述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呈圆弧状,且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抵靠;述上车体内部设有药品箱和消毒室,所述药品箱内设有药瓶稳固器,药瓶稳固器上放置有药瓶;所述下车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分别设有氧气瓶、臭氧发生器、臭氧存储罐和储液瓶,所述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氧气瓶和臭氧存储罐连通,所述臭氧存储器分别与消毒室和储液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瓶稳固器上均布有多个药瓶安放槽,每个所述药瓶安放槽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一弧形凸起,且弧形凸起与药瓶配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接有电箱,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高压电极,沿所述高压电极的周向贴合有介电体,所述介电体外套置有低压电极,低压电极与介电体之间设有放电间隙,所述放电间隙的一端连接所述氧气瓶,放电间隙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臭氧存储罐,所述放电间隙内均布有多个导热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电极的内部设有冷却介质流道,所述低压电极外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均与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冷却池连接,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池之间设有循环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间隙的进气端覆盖有氧气阻片,所述氧气阻片为网筛薄片,且网筛薄片上的筛孔孔径为0.1mm-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一侧设有洗伤池,所述洗伤池的下方连接有废物箱,所述废物箱的底部通过废水管连接有废水箱,所述废水管上设有过滤网,所述车体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驱动马达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马达的信号输入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

背景技术

现有医用外伤处置车,在对外伤进行处置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理,消毒方式单一,容易造成伤口再感染,医用外伤处置车在快速移动过程中装有药物的医疗药瓶容易发生互相碰撞而倒置,另外,现有的医用外伤处置车,打开车门拿取治疗用品时,车门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若在空间比较狭窄的地方,会对药品的拿取以及对伤者的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消毒效果好、占用空间小、外伤处置效率高、能够稳固防止医疗药瓶散乱的医用外伤处置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包括车体和设在车体上的控制器,所述车体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所述上车体的前侧覆盖有两扇对开的车门,所述上车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可容纳所述车门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底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车体前侧的滑轨,所述车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所述连接转轴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槽远离上车体开口一侧的侧壁的顶端设有第一驱动马达,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一伸缩推杆,所述第一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转轴的顶端连接,所述上车体腔体内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驱动马达,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二伸缩推杆,所述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呈圆弧状,且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抵靠;所述上车体内部设有药品箱和消毒室,所述药品箱内设有药瓶稳固器,药瓶稳固器上放置有药瓶;所述下车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分别设有氧气瓶、臭氧发生器、臭氧存储罐和储液瓶,所述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氧气瓶和臭氧存储罐连通,所述臭氧存储器分别与消毒室和储液瓶连接。

控制第二伸缩推杆向前伸缩,进而将医用外伤处置车的车门推开,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呈圆弧状,可以保证第二伸缩推杆与车门之间完美贴合,同时能防止车门被划伤,完全打开后的车门,在第一伸缩推杆的拉伸作用下,可以通过滑轮在滑轨上的运动,将车门收纳进设置在上车体内部左右两侧的收纳槽内,减少了医用外伤处置车的车门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防止在狭窄的地方对伤者进行治疗时,因车门打开所要占用大量空间,而对治疗用品的拿取和对伤者的治疗所带来的不便,使对伤者外伤的处理效率更高,同时也实现了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的自动打开,使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通过安装的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可以随时对用后的器具进行消毒,臭氧具有非常强的消毒杀菌能力,并且在臭氧消毒杀菌后不会在医用器具上留下残留物质;医用外伤处置车设有多个腔室,这些腔室能够安装多种医用设备和器具,专门设有的消毒室能够对使用后或将要使用的外伤处置用具进行有效消毒,通过设有氧气瓶来为臭氧发生器供氧,能够提高产生臭氧的浓度,设有的储液瓶能够提供多种医用消毒液,从而更好地为伤员治疗;通过在药品箱内设有药瓶稳固器,药瓶稳固器用来放置药瓶,从而避免药瓶在运送过程中互相碰撞,特别是易碎的玻璃瓶,也避免装有液体的药瓶倾倒。

优选的,所述药瓶稳固器上均布有多个药瓶安放槽,每个所述药瓶安放槽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一弧形凸起,且弧形凸起与药瓶配合安装。药瓶安放槽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药瓶能够可靠放置,设置弹性卡扣,弹性卡扣上设置一弧形凸起,弧形凸起与药瓶配合安装,能够防止药瓶与药瓶安放槽碰撞,并保证药瓶稳固的放置在医用外伤处置车内。

优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器连接有电箱,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高压电极,沿所述高压电极的周向贴合有介电体,所述介电体外套置有低压电极,低压电极与介电体之间设有放电间隙,所述放电间隙的一端连接所述氧气瓶,放电间隙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臭氧存储罐,所述放电间隙内均布有多个导热条。电箱给臭氧发生器内的高压电极提供高压电流,介电体内部会形成强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由介电体和低压电极形成的放电间隙进行介质阻挡放电,来自氧气瓶的氧气进入到放电间隙,经高压电离合成臭氧,臭氧的生成率高,然后臭氧进入到臭氧存储罐储存,用于之后对消毒室和储液瓶进行消毒,放电间隙内设置多个导热条,可以加强散热。

优选的,所述低压电极的内部设有冷却介质流道,所述低压电极外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均与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冷却池连接,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池之间设有循环泵。低压电极的内部设置冷却介质流道,通过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带走臭氧发生器生成臭氧时所产生的热量,冷却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放电间隙的进气端覆盖有氧气阻片,所述氧气阻片为网筛薄片,且网筛薄片上的筛孔孔径为0.1mm-0.5mm。氧气阻片选用筛孔孔径为0.1mm-0.5mm的网筛薄片,可以起到对氧气限流的作用,使氧气均布到放电间隙内,提高了臭氧的生成效率。

优选的,所述车体的一侧设有洗伤池,所述洗伤池的下方连接有废物箱,所述废物箱的底部通过废水管连接有废水箱,所述废水管上设有过滤网,所述车体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万向轮。设置洗伤池,方便对伤口的处理时,保持环境卫生的干净,处理伤口后的废液流入废水箱中集中收集,废物被过滤网阻隔留在废物箱中集中收集处理。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驱动马达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马达的信号输入端。按下控制器的开门按钮,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马达带动第二伸缩推杆向前伸缩运动,将车门推开,在车门完全打开的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马达带动第一伸缩推杆拉动车门,将车门收入收纳槽内,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完毕后,按下控制器的关门按钮,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马达带动第一伸缩推杆将车门从收纳槽内推出,完全推出后再将车门关闭,将医用外伤处置车推走,实现了车门的自动打开,使医用外伤处置车的使用更加便捷,同时减少了车门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为处理伤者的伤口以及拿取医疗用具提供方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将车门收纳进车体内部的收纳槽内,减少了车门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为处理伤者的伤口以及拿取医疗用具提供方便,使对伤者外伤的处理效率更高,同时也实现了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的自动打开,使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通过安装的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可以随时对用后的器具进行消毒,臭氧具有非常强的消毒杀菌能力;设有的储液瓶能够提供多种医用消毒液,从而更好地为伤员治疗;通过在药品箱内设有药瓶稳固器,药瓶稳固器用来放置药瓶,从而避免药瓶在运送过程中互相碰撞,特别是易碎的玻璃瓶,也避免装有液体的药瓶倾倒。

2、药瓶安放槽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药瓶能够可靠放置,设置弹性卡扣,弹性卡扣上设置一弧形凸起,弧形凸起与药瓶配合安装,能够防止药瓶与药瓶安放槽碰撞,并保证药瓶稳固的放置在医用外伤处置车内。

3、电箱给臭氧发生器内的高压电极提供高压电流,介电体内部会形成强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由介电体和低压电极形成的放电间隙进行介质阻挡放电,来自氧气瓶的氧气进入到放电间隙,经高压电离合成臭氧,臭氧的生成率高,然后臭氧进入到臭氧存储罐储存,用于之后对消毒室和储液瓶进行消毒,放电间隙内设置多个导热条,可以加强散热。

4、低压电极的内部设置冷却介质流道,通过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带走臭氧发生器生成臭氧时所产生的热量,冷却效果好。

5、放电间隙的进气端设置氧气阻片,可以起到对氧气限流的作用,使氧气均布到放电间隙内,提高了臭氧的生成效率。

6、设置洗伤池,方便对伤口的处理时,保持环境卫生的干净,处理伤口后的废液流入废水箱中集中收集,废物被过滤网阻隔留在废物箱中集中收集处理。

7、实现了车门的自动打开,使医用外伤处置车的使用更加便捷,同时减少了车门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为处理伤者的伤口以及拿取医疗用具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关闭时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打开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收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伸缩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药瓶稳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所述的控制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

1、车体;2、上车体;3、下车体;4、车门;5、收纳槽;6、滑轨;7、连接转轴;8、滑轮;9、第一驱动马达;10、第一伸缩推杆;11、第二驱动马达;12、第二伸缩推杆;13、药品箱;14、消毒室;15、药瓶稳固器;16、药瓶安放槽;17、弹性卡扣;18、弧形凸起;19、臭氧发生器;20、氧气瓶;21、臭氧存储罐;22、储液瓶;23、高压电极;24、介电体;25、低压电极;26、放电间隙;27、冷却介质流道;28、氧气阻片;29、冷却介质进口;30、冷却介质出口;31、冷却池;32、洗伤池;33、废物箱;34、废水箱;35、万向轮;3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包括车体1和设在车体1上的控制器36,所述车体1包括上车体2和下车体3,所述上车体2的前侧覆盖有两扇对开的车门4,所述上车体2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收纳槽5,所述收纳槽5的底板上设有滑轨6,所述车门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7,所述连接转轴7的底部设有滑轮8,所述滑轮8与所述滑轨6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槽5远离开口一侧侧壁的顶端设有第一驱动马达9,所述第一驱动马达9连接有第一伸缩推杆10,所述第一伸缩推杆10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转轴7的顶端连接,所述上车体2腔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驱动马达11,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马达11连接有第二伸缩推杆12,所述第二伸缩推杆12的活动端呈圆弧状,且第二伸缩推杆12的活动端与所述车门4的内表面抵靠;所述上车体2内部设有药品箱13和消毒室14,所述药品箱13内设有药瓶稳固器15,药瓶稳固器15上放置有药瓶;所述下车体3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分别设有氧气瓶20、臭氧发生器19、臭氧存储罐21和储液瓶22,所述臭氧发生器19分别与氧气瓶20和臭氧存储罐21连通,所述臭氧存储器分别与消毒室14和储液瓶22连接。

控制第二伸缩推杆12向前伸缩,进而将医用外伤处置车的车门4推开,第二伸缩推杆12的活动端呈圆弧状,可以保证第二伸缩推杆12与车门4之间完美贴合,同时能防止车门4被划伤,完全打开后的车门4,在第一伸缩推杆10的拉伸作用下,可以通过滑轮8在滑轨6上的运动,将车门4收纳进设置在上车体21内部左右两侧的收纳槽5内,减少了医用外伤处置车的车门4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防止在狭窄的地方对伤者进行治疗时,因车门4打开所要占用大量空间,而对治疗用品的拿取和对伤者的治疗所带来的不便,使对伤者外伤的处理效率更高,同时也实现了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4的自动打开,使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通过安装的臭氧发生器19产生的臭氧可以随时对用后的器具进行消毒,臭氧具有非常强的消毒杀菌能力,并且在臭氧消毒杀菌后不会在医用器具上留下残留物质;医用外伤处置车设有多个腔室,这些腔室能够安装多种医用设备和器具,专门设有的消毒室14能够对使用后或将要使用的外伤处置用具进行有效消毒,通过设有氧气瓶20来为臭氧发生器19供氧,能够提高产生臭氧的浓度,设有的储液瓶22能够提供多种医用消毒液,从而更好地为伤员治疗;通过在药品箱13内设有药瓶稳固器15,药瓶稳固器15用来放置药瓶,从而避免药瓶在运送过程中互相碰撞,特别是易碎的玻璃瓶,也避免装有液体的药瓶倾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药瓶稳固器15上均布有多个药瓶安放槽16,每个所述药瓶安放槽16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卡扣17,所述弹性卡扣17包括一弧形凸起18,且弧形凸起18与药瓶配合安装。药瓶安放槽16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药瓶能够可靠放置,设置弹性卡扣17,弹性卡扣17上设置一弧形凸起18,弧形凸起18与药瓶配合安装,能够防止药瓶与药瓶安放槽16碰撞,并保证药瓶稳固的放置在医用外伤处置车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所述臭氧发生器19连接有电箱,所述臭氧发生器19包括高压电极23,沿所述高压电极23的周向贴合有介电体24,所述介电体24外套置有低压电极25,低压电极25与介电体24之间设有放电间隙26,所述放电间隙26的一端连接所述氧气瓶20,放电间隙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臭氧存储罐21,所述放电间隙26内均布有多个导热条。电箱给臭氧发生器19内的高压电极23提供高压电流,介电体24内部会形成强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由介电体24和低压电极25形成的放电间隙26进行介质阻挡放电,来自氧气瓶20的氧气进入到放电间隙26,经高压电离合成臭氧,臭氧的生成率高,然后臭氧进入到臭氧存储罐21储存,用于之后对消毒室14和储液瓶22进行消毒,放电间隙26内设置多个导热条,可以加强散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所述低压电极25的内部设有冷却介质流道27,所述低压电极25外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29和冷却介质出口30,所述冷却介质进口29和冷却介质出口30均与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冷却池31连接,所述冷却介质进口29与冷却池31之间设有循环泵。低压电极25的内部设置冷却介质流道27,通过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带走臭氧发生器19生成臭氧时所产生的热量,冷却效果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所述放电间隙26的进气端覆盖有氧气阻片28,所述氧气阻片28为网筛薄片,且网筛薄片上的筛孔孔径为0.1mm-0.5mm。氧气阻片28选用筛孔孔径为0.1mm-0.5mm的网筛薄片,可以起到对氧气限流的作用,使氧气均布到放电间隙26内,提高了臭氧的生成效率。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体1的一侧设有洗伤池32,所述洗伤池32的下方连接有废物箱33,所述废物箱33的底部通过废水管连接有废水箱34,所述废水管上设有过滤网,所述车体1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万向轮35。设置洗伤池32,方便对伤口的处理时,保持环境卫生的干净,处理伤口后的废液流入废水箱34中集中收集,废物被过滤网阻隔留在废物箱33中集中收集处理。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器36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驱动马达9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36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马达11的信号输入端。按下控制器36的开门按钮,控制器36控制第二驱动马达11带动第二伸缩推杆12向前伸缩运动,将车门4推开,在车门4完全打开的同时,控制器36控制第一驱动马达9带动第一伸缩推杆10拉动车门4,将车门4收入收纳槽5内,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完毕后,按下控制器36的关门按钮,控制器36控制第一驱动马达9带动第一伸缩推杆10将车门4从收纳槽5内推出,完全推出后再将车门4关闭,将医用外伤处置车推走,实现了车门4的自动打开,使医用外伤处置车的使用更加便捷,同时减少了车门4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为处理伤者的伤口以及拿取医疗用具提供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81221.8 (22)申请日 2018.06.27 (71)申请人 成都环泰睿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 (四川) 自 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天府新区天府大 道南段2039号和美.海堂中心 (天府创 客) 16楼1609号 (72)发明人 刘燕 (51)Int.Cl. A61G 12/00(2006.01) A61M 3/02(2006.01) A61L 2/20(2006.01) A61L 101/10(2006.01) (54)发明名。

2、称 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 车体包 括上车体和下车体, 上车体上设有两扇对开的车 门, 上车体内设有收纳槽, 车门的一侧连接有连 接转轴, 收纳槽内设有第一驱动马达, 第一驱动 马达连接有第一伸缩推杆, 第一伸缩推杆与连接 转轴连接, 上车体腔体顶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驱 动马达, 第二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二伸缩推杆, 第 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车门的内表面抵靠; 上车 体内部设有药品箱和消毒室, 药品箱内设有药瓶 稳固器, 下车体设有氧气瓶、 臭氧发生器、 臭氧存 储罐和储液瓶, 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氧气瓶和臭氧 存储罐连通, 臭氧存储器分别与消毒室和储液瓶 连。

3、接。 本发明医用外伤处置车具有消毒效果好、 外伤处置效率高、 能够稳固防止医疗药瓶散乱的 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CN 109009806 A 2018.12.18 CN 109009806 A 1.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 其特征在于, 包括车体和设在车体上的控制器, 所述车体包括 上车体和下车体, 所述上车体的前侧覆盖有两扇对开的车门, 所述上车体内部的左右两侧 壁均设有可容纳所述车门的收纳槽, 所述收纳槽的底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车体前侧的滑 轨, 所述车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 所述连接转轴的底部设有滑轮, 所述滑轮与所述 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收纳槽远离上车体开口一侧。

4、的侧壁顶端设有第一驱动马达, 所述第一 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一伸缩推杆, 所述第一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转轴的顶端连接, 所述上车体内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驱动马达, 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二伸 缩推杆, 所述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呈圆弧状, 且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车门的内 表面抵靠; 述上车体内部设有药品箱和消毒室, 所述药品箱内设有药瓶稳固器, 药瓶稳固器 上放置有药瓶; 所述下车体包括第一腔室、 第二腔室、 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 第二腔室、 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分别设有氧气瓶、 臭氧发生器、 臭氧存储罐和储液瓶, 所 述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氧气瓶和臭氧存储罐连通,。

5、 所述臭氧存储器分别与消毒室和储液瓶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瓶稳固器上均布有多个药 瓶安放槽, 每个所述药瓶安放槽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卡扣,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一弧形凸起, 且 弧形凸起与药瓶配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臭氧发生器连接有电箱, 所 述臭氧发生器包括高压电极, 沿所述高压电极的周向贴合有介电体, 所述介电体外套置有 低压电极, 低压电极与介电体之间设有放电间隙, 所述放电间隙的一端连接所述氧气瓶, 放 电间隙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臭氧存储罐, 所述放电间隙内均布有多个导热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医用外。

6、伤处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压电极的内部设有冷却介 质流道, 所述低压电极外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所述冷却介 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均与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冷却池连接, 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池 之间设有循环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间隙的进气端覆盖有氧 气阻片, 所述氧气阻片为网筛薄片, 且网筛薄片上的筛孔孔径为0.1mm-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的一侧设有洗伤池, 所 述洗伤池的下方连接有废物箱, 所述废物箱的底部通过废水管连接有废水箱, 所述废水管 上设有过滤网, 所述。

7、车体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 接第一驱动马达的信号输入端, 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马达的信号输入 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009806 A 2 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医用外伤处置车, 在对外伤进行处置时, 通常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理, 消毒方式单一, 容易造成伤口再感染, 医用外伤处置车在快速移动过程中装有药物的医疗 药瓶容易发生互相碰撞而倒置, 另外, 现有的医用外。

8、伤处置车, 打开车门拿取治疗用品时, 车门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若在空间比较狭窄的地方, 会对药品的拿取以及对伤者的治疗带 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方便、 操作简单、 消毒效果 好、 占用空间小、 外伤处置效率高、 能够稳固防止医疗药瓶散乱的医用外伤处置车。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 包括车体和设 在车体上的控制器, 所述车体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 所述上车体的前侧覆盖有两扇对开的 车门, 所述上车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可容纳所述车门的收纳槽, 所述收纳槽的底板 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车体前侧。

9、的滑轨, 所述车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 所述连接转轴 的底部设有滑轮, 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所述收纳槽远离上车体开口一侧的侧壁 的顶端设有第一驱动马达, 所述第一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一伸缩推杆, 所述第一伸缩推杆的 活动端与所述连接转轴的顶端连接, 所述上车体腔体内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驱动马 达, 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马达连接有第二伸缩推杆, 所述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呈圆弧状, 且 第二伸缩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抵靠; 所述上车体内部设有药品箱和消毒室, 所述药品箱内设有药瓶稳固器, 药瓶稳固器上放置有药瓶; 所述下车体包括第一腔室、 第二 腔室、 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 所。

10、述第一腔室、 第二腔室、 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分别设有氧 气瓶、 臭氧发生器、 臭氧存储罐和储液瓶, 所述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氧气瓶和臭氧存储罐连 通, 所述臭氧存储器分别与消毒室和储液瓶连接。 0005 控制第二伸缩推杆向前伸缩, 进而将医用外伤处置车的车门推开, 第二伸缩推杆 的活动端呈圆弧状, 可以保证第二伸缩推杆与车门之间完美贴合, 同时能防止车门被划伤, 完全打开后的车门, 在第一伸缩推杆的拉伸作用下, 可以通过滑轮在滑轨上的运动, 将车门 收纳进设置在上车体内部左右两侧的收纳槽内, 减少了医用外伤处置车的车门打开时所占 用的空间, 防止在狭窄的地方对伤者进行治疗时, 因车门打开所要占用。

11、大量空间, 而对治疗 用品的拿取和对伤者的治疗所带来的不便, 使对伤者外伤的处理效率更高, 同时也实现了 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的自动打开, 使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通过安装的臭氧 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可以随时对用后的器具进行消毒, 臭氧具有非常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并 且在臭氧消毒杀菌后不会在医用器具上留下残留物质; 医用外伤处置车设有多个腔室, 这 些腔室能够安装多种医用设备和器具, 专门设有的消毒室能够对使用后或将要使用的外伤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9009806 A 3 处置用具进行有效消毒, 通过设有氧气瓶来为臭氧发生器供氧, 能够提高产生臭氧的浓度, 设有的储液瓶。

12、能够提供多种医用消毒液, 从而更好地为伤员治疗; 通过在药品箱内设有药 瓶稳固器, 药瓶稳固器用来放置药瓶, 从而避免药瓶在运送过程中互相碰撞, 特别是易碎的 玻璃瓶, 也避免装有液体的药瓶倾倒。 0006 优选的, 所述药瓶稳固器上均布有多个药瓶安放槽, 每个所述药瓶安放槽的内壁 上设有弹性卡扣,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一弧形凸起, 且弧形凸起与药瓶配合安装。 药瓶安放槽 具有一定的深度, 使得药瓶能够可靠放置, 设置弹性卡扣, 弹性卡扣上设置一弧形凸起, 弧 形凸起与药瓶配合安装, 能够防止药瓶与药瓶安放槽碰撞, 并保证药瓶稳固的放置在医用 外伤处置车内。 0007 优选的, 所述臭氧发生器连接。

13、有电箱, 所述臭氧发生器包括高压电极, 沿所述高压 电极的周向贴合有介电体, 所述介电体外套置有低压电极, 低压电极与介电体之间设有放 电间隙, 所述放电间隙的一端连接所述氧气瓶, 放电间隙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臭氧存储罐, 所 述放电间隙内均布有多个导热条。 电箱给臭氧发生器内的高压电极提供高压电流, 介电体 内部会形成强电场,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 由介电体和低压电极形成的放电间隙进行介质阻 挡放电, 来自氧气瓶的氧气进入到放电间隙, 经高压电离合成臭氧, 臭氧的生成率高, 然后 臭氧进入到臭氧存储罐储存, 用于之后对消毒室和储液瓶进行消毒, 放电间隙内设置多个 导热条, 可以加强散热。 0008。

14、 优选的, 所述低压电极的内部设有冷却介质流道, 所述低压电极外侧壁的两端分 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所述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均与设置在第二 腔室内的冷却池连接, 所述冷却介质进口与冷却池之间设有循环泵。 低压电极的内部设置 冷却介质流道, 通过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 带走臭氧发生器生成臭氧时所产生的热量, 冷却 效果好。 0009 优选的, 所述放电间隙的进气端覆盖有氧气阻片, 所述氧气阻片为网筛薄片, 且网 筛薄片上的筛孔孔径为0.1mm-0.5mm。 氧气阻片选用筛孔孔径为0.1mm-0.5mm的网筛薄片, 可以起到对氧气限流的作用, 使氧气均布到放电间隙内, 提高了臭氧。

15、的生成效率。 0010 优选的, 所述车体的一侧设有洗伤池, 所述洗伤池的下方连接有废物箱, 所述废物 箱的底部通过废水管连接有废水箱, 所述废水管上设有过滤网, 所述车体底部的四角处均 设有万向轮。 设置洗伤池, 方便对伤口的处理时, 保持环境卫生的干净, 处理伤口后的废液 流入废水箱中集中收集, 废物被过滤网阻隔留在废物箱中集中收集处理。 0011 优选的, 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驱动马达的信号输入端, 控制器 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马达的信号输入端。 按下控制器的开门按钮, 控制器控制 第二驱动马达带动第二伸缩推杆向前伸缩运动, 将车门推开, 在车门完全打开的同时, 控。

16、制 器控制第一驱动马达带动第一伸缩推杆拉动车门, 将车门收入收纳槽内, 医用外伤处置车 使用完毕后, 按下控制器的关门按钮, 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马达带动第一伸缩推杆将车门 从收纳槽内推出, 完全推出后再将车门关闭, 将医用外伤处置车推走, 实现了车门的自动打 开, 使医用外伤处置车的使用更加便捷, 同时减少了车门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 为处理伤者 的伤口以及拿取医疗用具提供方便。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 可以将车门收纳进车体内部的收纳槽内, 减少了车门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 为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9009806 A 4 处理伤者的伤口以及拿取医疗用具提供。

17、方便, 使对伤者外伤的处理效率更高, 同时也实现 了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的自动打开, 使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通过安装的臭 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可以随时对用后的器具进行消毒, 臭氧具有非常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设有的储液瓶能够提供多种医用消毒液, 从而更好地为伤员治疗; 通过在药品箱内设有药 瓶稳固器, 药瓶稳固器用来放置药瓶, 从而避免药瓶在运送过程中互相碰撞, 特别是易碎的 玻璃瓶, 也避免装有液体的药瓶倾倒。 0014 2、 药瓶安放槽具有一定的深度, 使得药瓶能够可靠放置, 设置弹性卡扣, 弹性卡扣 上设置一弧形凸起, 弧形凸起与药瓶配合安装, 能够防止药瓶与药瓶安放槽碰撞, 并。

18、保证药 瓶稳固的放置在医用外伤处置车内。 0015 3、 电箱给臭氧发生器内的高压电极提供高压电流, 介电体内部会形成强电场, 在 强电场的作用下, 由介电体和低压电极形成的放电间隙进行介质阻挡放电, 来自氧气瓶的 氧气进入到放电间隙, 经高压电离合成臭氧, 臭氧的生成率高, 然后臭氧进入到臭氧存储罐 储存, 用于之后对消毒室和储液瓶进行消毒, 放电间隙内设置多个导热条, 可以加强散热。 0016 4、 低压电极的内部设置冷却介质流道, 通过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 带走臭氧发生 器生成臭氧时所产生的热量, 冷却效果好。 0017 5、 放电间隙的进气端设置氧气阻片, 可以起到对氧气限流的作用, 。

19、使氧气均布到 放电间隙内, 提高了臭氧的生成效率。 0018 6、 设置洗伤池, 方便对伤口的处理时, 保持环境卫生的干净, 处理伤口后的废液流 入废水箱中集中收集, 废物被过滤网阻隔留在废物箱中集中收集处理。 0019 7、 实现了车门的自动打开, 使医用外伤处置车的使用更加便捷, 同时减少了车门 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 为处理伤者的伤口以及拿取医疗用具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关闭时的正视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打开时的正视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的俯视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

20、所述收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伸缩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药瓶稳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纵截面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医用外伤处置车局部 “A” 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所述的控制原理框图。 0030 附图标记: 0031 1、 车体; 2、 上车体; 3、 下车体; 4、 车门; 5、 收纳槽; 6、 滑轨; 7、 连接转轴; 8、 滑轮; 9、 第一驱动马达; 10、 第一伸缩推杆; 11、 第。

21、二驱动马达; 12、 第二伸缩推杆; 13、 药品箱; 14、 消 毒室; 15、 药瓶稳固器; 16、 药瓶安放槽; 17、 弹性卡扣; 18、 弧形凸起; 19、 臭氧发生器; 20、 氧 气瓶; 21、 臭氧存储罐; 22、 储液瓶; 23、 高压电极; 24、 介电体; 25、 低压电极; 26、 放电间隙; 27、 冷却介质流道; 28、 氧气阻片; 29、 冷却介质进口; 30、 冷却介质出口; 31、 冷却池; 32、 洗伤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9009806 A 5 池; 33、 废物箱; 34、 废水箱; 35、 万向轮; 36、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

22、03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1-图5所示, 一种医用外伤处置车, 包括车体1和设在车体1上的控制器36, 所 述车体1包括上车体2和下车体3, 所述上车体2的前侧覆盖有两扇对开的车门4, 所述上车体 2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收纳槽5, 所述收纳槽5的底板上设有滑轨6, 所述车门4的一侧转动 连接有连接转轴7, 所述连接转轴7的底部设有滑轮8, 所述滑轮8与所述滑轨6滑动连接, 所 述收纳槽5远离开口一侧侧壁的顶端设有第一驱动马达9, 所述第一驱动马达9连接有第一 伸缩推杆10, 所述第一伸缩推杆10的活动端与所述连接转轴7的顶端连接, 所。

23、述上车体2腔 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驱动马达11, 每个所述第二驱动马达11连接有第二伸缩推杆 12, 所述第二伸缩推杆12的活动端呈圆弧状, 且第二伸缩推杆12的活动端与所述车门4的内 表面抵靠; 所述上车体2内部设有药品箱13和消毒室14, 所述药品箱13内设有药瓶稳固器 15, 药瓶稳固器15上放置有药瓶; 所述下车体3包括第一腔室、 第二腔室、 第三腔室和第四腔 室, 所述第一腔室、 第二腔室、 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内分别设有氧气瓶20、 臭氧发生器19、 臭 氧存储罐21和储液瓶22, 所述臭氧发生器19分别与氧气瓶20和臭氧存储罐21连通, 所述臭 氧存储器分别与消毒室14和储液。

24、瓶22连接。 0035 控制第二伸缩推杆12向前伸缩, 进而将医用外伤处置车的车门4推开, 第二伸缩推 杆12的活动端呈圆弧状, 可以保证第二伸缩推杆12与车门4之间完美贴合, 同时能防止车门 4被划伤, 完全打开后的车门4, 在第一伸缩推杆10的拉伸作用下, 可以通过滑轮8在滑轨6上 的运动, 将车门4收纳进设置在上车体21内部左右两侧的收纳槽5内, 减少了医用外伤处置 车的车门4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 防止在狭窄的地方对伤者进行治疗时, 因车门4打开所要 占用大量空间, 而对治疗用品的拿取和对伤者的治疗所带来的不便, 使对伤者外伤的处理 效率更高, 同时也实现了医用外伤处置车车门4的自动打开。

25、, 使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起来更 加方便, 通过安装的臭氧发生器19产生的臭氧可以随时对用后的器具进行消毒, 臭氧具有 非常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并且在臭氧消毒杀菌后不会在医用器具上留下残留物质; 医用外 伤处置车设有多个腔室, 这些腔室能够安装多种医用设备和器具, 专门设有的消毒室14能 够对使用后或将要使用的外伤处置用具进行有效消毒, 通过设有氧气瓶20来为臭氧发生器 19供氧, 能够提高产生臭氧的浓度, 设有的储液瓶22能够提供多种医用消毒液, 从而更好地 为伤员治疗; 通过在药品箱13内设有药瓶稳固器15, 药瓶稳固器15用来放置药瓶, 从而避免 药瓶在运送过程中互相碰撞, 特别是易碎的玻。

26、璃瓶, 也避免装有液体的药瓶倾倒。 0036 实施例2 003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药瓶稳固器15上均布有多个 药瓶安放槽16, 每个所述药瓶安放槽16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卡扣17, 所述弹性卡扣17包括一 弧形凸起18, 且弧形凸起18与药瓶配合安装。 药瓶安放槽16具有一定的深度, 使得药瓶能够 可靠放置, 设置弹性卡扣17, 弹性卡扣17上设置一弧形凸起18, 弧形凸起18与药瓶配合安 装, 能够防止药瓶与药瓶安放槽16碰撞, 并保证药瓶稳固的放置在医用外伤处置车内。 0038 实施例3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9009806 A 6 003。

27、9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如图8所示, 所述臭氧发生器19连接有电箱, 所述臭 氧发生器19包括高压电极23, 沿所述高压电极23的周向贴合有介电体24, 所述介电体24外 套置有低压电极25, 低压电极25与介电体24之间设有放电间隙26, 所述放电间隙26的一端 连接所述氧气瓶20, 放电间隙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臭氧存储罐21, 所述放电间隙26内均布 有多个导热条。 电箱给臭氧发生器19内的高压电极23提供高压电流, 介电体24内部会形成 强电场,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 由介电体24和低压电极25形成的放电间隙26进行介质阻挡放 电, 来自氧气瓶20的氧气进入到放电间隙26, 经高。

28、压电离合成臭氧, 臭氧的生成率高, 然后 臭氧进入到臭氧存储罐21储存, 用于之后对消毒室14和储液瓶22进行消毒, 放电间隙26内 设置多个导热条, 可以加强散热。 0040 实施例4 0041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 如图8所示, 所述低压电极25的内部设有冷却介质 流道27, 所述低压电极25外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冷却介质进口29和冷却介质出口30, 所述 冷却介质进口29和冷却介质出口30均与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冷却池31连接, 所述冷却介质 进口29与冷却池31之间设有循环泵。 低压电极25的内部设置冷却介质流道27, 通过冷却介 质的循环流动, 带走臭氧发生器19生成臭氧时所产生。

29、的热量, 冷却效果好。 0042 实施例5 004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 如图8所示, 所述放电间隙26的进气端覆盖有氧气 阻片28, 所述氧气阻片28为网筛薄片, 且网筛薄片上的筛孔孔径为0.1mm-0.5mm。 氧气阻片 28选用筛孔孔径为0.1mm-0.5mm的网筛薄片, 可以起到对氧气限流的作用, 使氧气均布到放 电间隙26内, 提高了臭氧的生成效率。 0044 实施例6 004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如图1和图2所示, 所述车体1的一侧设有洗伤池32, 所述洗伤池32的下方连接有废物箱33, 所述废物箱33的底部通过废水管连接有废水箱34, 所述废水管上设有过滤网。

30、, 所述车体1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万向轮35。 设置洗伤池32, 方便 对伤口的处理时, 保持环境卫生的干净, 处理伤口后的废液流入废水箱34中集中收集, 废物 被过滤网阻隔留在废物箱33中集中收集处理。 0046 实施例7 0047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如图10所示, 所述控制器36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一驱动马达9的信号输入端, 控制器36的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马达11的信号输 入端。 按下控制器36的开门按钮, 控制器36控制第二驱动马达11带动第二伸缩推杆12向前 伸缩运动, 将车门4推开, 在车门4完全打开的同时, 控制器36控制第一驱动马达9带动第一 伸缩推杆10拉。

31、动车门4, 将车门4收入收纳槽5内, 医用外伤处置车使用完毕后, 按下控制器 36的关门按钮, 控制器36控制第一驱动马达9带动第一伸缩推杆10将车门4从收纳槽5内推 出, 完全推出后再将车门4关闭, 将医用外伤处置车推走, 实现了车门4的自动打开, 使医用 外伤处置车的使用更加便捷, 同时减少了车门4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 为处理伤者的伤口以 及拿取医疗用具提供方便。 004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32、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9009806 A 7 护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9009806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9 CN 109009806 A 9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0 CN 109009806 A 10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1 CN 109009806 A 11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2 CN 109009806 A 12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3 CN 109009806 A 13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4 CN 109009806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