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该炎症如不及时治疗,还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炎症,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目前的一般疗法为抗生素治疗或者更严重的有外科手术治疗,但是西药的抗生素疗法容易产生抗药性,不易长期使用,且对患者身体造成免疫力降低的不利影响;此外现有的一些中药制剂效果也都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效显著、服用便捷、不易复发的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由以下原料药按照质量计组成:磨盘根5~8份、露水草9~13份、赛葵5~8份、耳草3~8份、金银花10~20份、熟地黄6~9份、罗汉果12~20份、冰片6~12份、鳝鱼血5~8份、蝉蜕10~14份、鹧鸪脚5~8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原料药用量按照质量计组成如下:磨盘根7份、露水草11份、赛葵7份、耳草6份、金银花15份、熟地黄7份、罗汉果16份、冰片8份、鳝鱼血7份、蝉蜕12份、鹧鸪脚6份。
上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有原料药按照所需用量准备好;
(2)首先将磨盘根、露水草、赛葵、耳草四种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泡,用水量为四种原料药重量总和的8~10倍,浸泡15min后大火煮沸后文火继续煎煮20~25min,再加入金银花、熟地黄、罗汉果以及冰片,大火煮沸后继续煎煮10~15min后滤出药液,得到滤渣;
(3)将蝉蜕以及鹧鸪脚研末,同鳝鱼血一起与步骤(2)中的滤渣混合后,加入总重量2~4倍的水进行浸泡,浸泡10min后大火煮沸,继续文火煎煮15~20min后滤出药液;
(4)将步骤(2)、(3)得到的药液混合后即得到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
为更好的保证中药煎煮效果,所述煎煮容器为砂锅或搪瓷器皿。、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方面药效显著、增强患者抵抗力;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而且制备方法简便,适于临床应用,另一方面为口服药物,比外用药物使用更为方便,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由以下原料药按照质量计组成:磨盘根5份、露水草9份、赛葵5份、耳草3份、金银花10份、熟地黄6份、罗汉果12份、冰片6份、鳝鱼血5份、蝉蜕10份、鹧鸪脚5份。
上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有原料药按照所需用量准备好;
(2)采用砂锅进行药剂的煎煮,首先将磨盘根、露水草、赛葵、耳草四种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泡,用水量为四种原料药重量总和的8倍,浸泡15min后大火煮沸后文火继续煎煮20min,再加入金银花、熟地黄、罗汉果以及冰片,大火煮沸后继续煎煮10min后滤出药液,得到滤渣;
(3)将蝉蜕以及鹧鸪脚研末,同鳝鱼血一起与步骤(2)中的滤渣混合后,加入总重量2倍的水进行浸泡,浸泡10min后大火煮沸,继续文火煎煮15min后滤出药液;
(4)将步骤(2)、(3)得到的药液混合后即得到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由以下原料药按照质量计组成:磨盘根7份、露水草11份、赛葵7份、耳草6份、金银花15份、熟地黄7份、罗汉果16份、冰片8份、鳝鱼血7份、蝉蜕12份、鹧鸪脚6份。
上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有原料药按照所需用量准备好;
(2)采用砂锅进行药剂的煎煮,首先将磨盘根、露水草、赛葵、耳草四种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泡,用水量为四种原料药重量总和的9倍,浸泡15min后大火煮沸后文火继续煎煮22min,再加入金银花、熟地黄、罗汉果以及冰片,大火煮沸后继续煎煮12min后滤出药液,得到滤渣;
(3)将蝉蜕以及鹧鸪脚研末,同鳝鱼血一起与步骤(2)中的滤渣混合后,加入总重量3倍的水进行浸泡,浸泡10min后大火煮沸,继续文火煎煮18min后滤出药液;
(4)将步骤(2)、(3)得到的药液混合后即得到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由以下原料药按照质量计组成:磨盘根8份、露水草13份、赛葵8份、耳草8份、金银花20份、熟地黄9份、罗汉果20份、冰片12份、鳝鱼血8份、蝉蜕14份、鹧鸪脚8份。
上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有原料药按照所需用量准备好;
(2)采用砂锅进行药剂的煎煮,首先将磨盘根、露水草、赛葵、耳草四种原料药混合加水浸泡,用水量为四种原料药重量总和的10倍,浸泡15min后大火煮沸后文火继续煎煮25min,再加入金银花、熟地黄、罗汉果以及冰片,大火煮沸后继续煎煮15min后滤出药液,得到滤渣;
(3)将蝉蜕以及鹧鸪脚研末,同鳝鱼血一起与步骤(2)中的滤渣混合后,加入总重量4倍的水进行浸泡,浸泡10min后大火煮沸,继续文火煎煮20min后滤出药液;
(4)将步骤(2)、(3)得到的药液混合后即得到所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药剂。
本发明主治由中耳炎引起的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等症状。以下通过临床病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以试验组治疗中耳炎患者50例,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试验组:本发明中实施例1-3中所述的中药药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连续服药7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每日三次,7天为1疗程。
对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痊愈3个月内进行回访,调查并记录中耳炎病症复发情况。
(2)疗效判定标准
a)显效:治疗5d内耳烂、耳痛、耳鸣等症状消失;耳部肿胀充血减轻,耳部脓性分泌物消失;听力恢复正常,其他并发身体不适症状消失。
b)有效:治疗5~7d内耳烂、耳痛、耳鸣等症状明显好转;耳部肿胀充血减轻,耳部脓性分泌物消失明显减轻或消失;听力恢复正常,其他并发身体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c)无效:治疗7d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
(3)临床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有效率(%) 复发率(%) 试验组 32 15 3 50 94 0 对照组 9 15 26 50 48 25
临床效果显示:试验组治疗中耳炎患者50例,总有效率达94%,三个月内0复发,与对照组50例46%的总有效率以及三个月内25%的复发率进行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药物治疗中耳炎疗效显著,药效显著、且不易复发,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应当指出,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