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生素生产发酵方法,特别是一种返入艮他霉素C1a硫酸小诺霉素发酵法。 目前,采用的硫酸小诺霉素发酵法,发酵单位较低,一般在1000单位/毫升左右,并且发酵副产品艮他霉素C1a(GMC1a)占发酵单位40%左右,对人体毒性大,利用率低,尚无有效利用途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返入艮他霉素C1a硫酸小诺霉素发酵法,它能有效地提高硫酸小诺霉素的发酵单位,使发酵副产物艮他霉素C1a(GMC1a)利用率增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返入艮他霉素C1a硫酸小诺霉素发酵法,包括下列发酵工艺过程:沙土管保藏、斜面孢子培养、种液培养、发酵培养。在发酵培养至72小时,培养温度为32±1℃,发酵液PH为6.8-8.0时,在无菌条件下,向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艮他霉素C1a(GMC1a),再继续发酵至146小时。加入艮他霉素C1a(GMC1a)后,发酵液的PH值调升为7.5-8.0,发酵培养温度为32±1℃。
本发明由于采用在发酵中途返入发酵副产物艮他霉素C1a(GMC1a),所以,使硫酸小诺霉素(SGM)的发酵单位每毫升含量上升48-69%;同时,又由于艮他霉素C1a(GMC1a)本身是硫酸小诺霉素发酵的副产物,所以,将其回收利用,提高了艮他霉素C1a(GMC1a)的利用价值。本发明还具有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的具体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给出。
返入艮他霉素C1a硫酸小诺霉素发酵法的工艺流程为:
沙土管→F1斜面 (生化培养箱)/(37℃,192小时) F2斜面
(生化培养箱)/(37℃,192小时) 成熟的斜面 (挖块)/(接种) 种子培养基
(摇床培养PH7.2(消前))/(37℃,40-44小时) 种液 (移入)/(10%的接种量) 发酵培养基
(摇床培养PH8.0(消前))/(35℃,48小时) 发酵液 (摇床培养PH7.2-7.4)/(32℃,至72小时) 加入艮他霉素C1a(GMC1a) (摇床培养PH7.5-8.0)/(32℃,至146小时) 发酵结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述:(实验室上摇床,摇床型号为ZP-96型,转速230转/分钟,使用300毫升大口三角瓶)。
1、将培养成熟的菌种棘孢小单孢菌JRIM-401突变株,斜面挖块接入已灭菌的种子培养基中,上摇床,培养温度为37℃,时间为40-44小时;
2、培养成熟的种液,按10%的接种量,移入已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中,培养时间0-48小时,温度为35℃,当培养时间为48小时,温度降为32℃,培养至72小时时,在培养温度32℃,发酵液PH值7.2-7.4时,在无菌条件下,向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艮他霉素C1a(GMC1a),然后,将发酵液PH值调升为7.5-8.0,发酵培养温度32℃不变,(测发酵液PH值用精密试纸6.4-8.0);
3、发酵培养至146小时时结束发酵,然后用6N硫酸溶液酸化至发酵液PH为2.0(测量PH值用精密试纸0.5-5.0),静置30分钟后,用漏斗滤纸过滤,取滤液测发酵效价组份。
组份鉴定菌为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纸层分析,点样量为0.4微升。
效价鉴定菌为短小芽孢杆菌CMCC(B)63202,稀释样品5单位/毫升。
实施例:
摇床ZP-96型,转速230转/分钟,使用300毫升大口锥形瓶上摇床培养,种子瓶基础料30毫升,发酵基础料27毫升,无菌处理,处理瓶数24瓶,对照瓶数24瓶,PH值测定用精密试纸6.4-8.0,过滤用滤纸、漏斗。
1、将经过冷藏的菌种斜面挖块接种于灭菌后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1小时;
2、将种液按10%接种量移入发酵培养基中,摇床培养,0-48小时温度为35℃,48小时后降至32℃,72小时加入艮他霉素C1a(GMC1a)750单位/毫升,加入前PH为7.2-7.5,加入后上升PH至7.5-7.7;
3、146小时结束发酵,发酵液用6N硫酸溶液酸化至PH为2.0,静置30分钟,过滤,取滤液,测结果如下:
发酵采用菌种为棘孢小单孢菌JRIM-401突变株。
硫酸小诺霉素(SGM)发酵单位的提高幅度的大小由返入艮他霉素C1a的量、返入时间和发酵控制条件所决定。
培养基成份见下表:
斜面培养基(无盐水配制)种子培养基(自来水配制)发酵培养基(自来水配制)品名 含量(%g/ml)品名 含量(%g/ml)品名 含量(%g/ml)可溶性淀粉 1.0普通淀粉 1.0普通淀粉 4.0麸皮 1.7黄豆饼粉 1.5黄豆饼粉 3.5硫酸镁 0.05玉米粉 2.0玉米粉 1.5硝酸钾 0.1鱼粉 0.5鱼粉 0.2氯化钠 0.05葡萄糖 0.1萄葡糖 0.5天冬素 0.002硝酸钾 0.05蛋白胨 0.2磷酸氢二钾 0.03碳酸钙 0.4硝酸钾 0.01碳酸钙 0.1PH 7.2(消前)硫酸镁 0.05琼脂 1.8氯化钴 16微克/毫升PH 7.5(消前)碳酸钙 0.4PH 8.0(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