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是一种具有降低肥胖性高脂血症和 改善脂肪肝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黄芪,又名绵芪,其主要活性成分是黄芪甲苷,具有抑制代谢综合征、延 缓心肌缺血中心肌病变和改善心功能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 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 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 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葛根中主要活性部位为总黄 酮,其中葛根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葛根素具有降糖、降脂、改善胰岛素 抵抗作用,以及降压、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抗缺氧再灌注损伤、保 护内皮功能以改善血液动力学、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 葛根素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型冠心病和多种心血管疾病。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其含黄酮类成分:桑素、桑皮色烯素、环 桑素等。桑白皮中分离并证实了降血糖成分脱二氧亚胺基葡萄醇和MoranA降糖 物质,经过试验,已经证实MoranA对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有剂量依赖的 降糖效果。
高脂血症,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血脂是人体血浆内所含脂质 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胆固醇脂、β-脂蛋白、磷脂、未脂化的脂 酸等。当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230毫克/100毫升,甘油三脂超过140毫克/100 毫升,β-脂蛋白超过390毫克/100毫升以上时,即可称之为高血脂症。诱发高脂 血症的原因多种多样。第一,基因决定,尤其是原发性的高脂血症。第二,其 他疾病继发的,如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以及使用特定 药物等,都可能诱发高脂血症。第三,吸烟、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物,都可能 导致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肥胖型高脂血症是属于上述所述的第二种,由肥 胖诱发的高脂血症。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快速减肥性脂肪 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糖尿病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等。脂肪性肝病正严重 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 硬化的常见原因。
已有将黄芪、葛根和桑白皮通过一定的比例组合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脂蛋 白血症的的报道,但将黄芪、葛根和桑白皮用于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和脂肪肝, 目前还未有任何研究及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用于 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和改善脂肪肝的降脂保肝组合物。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 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脂保肝组合物,包含 黄芪、葛根和桑白皮,且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 白皮=(1~2):(1~2):(0~2)。
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及试验发现,如上所述特定比例关系的黄芪、 葛根和桑白皮组成的组合物,在降肥胖性高脂血症和改善脂肪肝方面有着尤其 显著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 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2:1:1。
作为本发明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 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1:2:1。
作为本发明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 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1:1:2。
作为本发明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 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1:1:1。
作为本发明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 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2:1:0。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降脂保肝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脂保肝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黄芪、葛根和桑白皮混合后以溶剂回流提取,提取后 回收溶剂,并用大孔树脂对提取液精提,即得降脂保肝组合物。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药物,所 述药物包含如上所述的降脂保肝组合物。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肥胖性高 脂血症的食品、药物和保健品中的用途。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脂肪肝的 食品、药物和保健品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能够有效用于肥胖性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治 疗,产生显著的效果。本发明含有所述降脂保肝组合物的药物,能够有效治疗 肥胖型高脂血症和脂肪肝,为肥胖性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7周后,各组空腹血糖的对比图。
图2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7周后,各组胆固醇的对比图。
图3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7周后,各组甘油三酯的对比图。
图4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7周后,各组低密度脂蛋白的对比图。
图5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12周后,各组空腹血糖的对比图。
图6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12周后,各组胆固醇的对比图。
图7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12周后,各组甘油三酯的对比图。
图8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12周后,各组谷丙转氨酶的对比图。
图9为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 药12周后,各组谷草转氨酶的对比图。
图10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6 周后,各组空腹血糖的对比图。
图11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6 周后,各组胆固醇的对比图。
图12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6 周后,各组甘油三酯的对比图。
图13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0 周后,各组空腹血糖的对比图。
图14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0 周后,各组胆固醇的对比图。
图15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0 周后,各组甘油三酯的对比图。
图16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2 周后,SD组肝细胞形态图。
图17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2 周后,SD+GC组肝细胞形态图。
图18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2 周后,HFD组肝细胞形态图。
图19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2 周后,HFD+GC组肝细胞形态图。
图20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2 周后,罗格列酮组肝细胞形态图。
图21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2 周后,黄芪:葛根:桑白皮=2:1:1组肝细胞形态图。
图22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2 周后,黄芪:葛根:桑白皮=2:1:0组肝细胞形态图。
图23为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12 周后,黄芪:葛根:桑白皮=1:2:1组肝细胞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降脂保肝组合物包含黄芪、 葛根和桑白皮,且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2:1:1。
实施例2
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降脂保肝组合物包含黄芪、 葛根和桑白皮,且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1:2:1。
实施例3
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降脂保肝组合物包含黄芪、 葛根和桑白皮,且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1:1:2。
实施例4
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降脂保肝组合物包含黄芪、 葛根和桑白皮,且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1:1:1。
实施例5
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降脂保肝组合物包含黄芪、 葛根和桑白皮,且所述黄芪、葛根和桑白皮的质量比为黄芪:葛根:桑白皮=2:1:0。
实施例6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降脂保肝效果试验
1、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对链脲佐菌素(STZ)-高脂饲料(HFD)联合诱导的 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1.1试验分组
取雄性SD大鼠若干只,体重180~220g,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应性饲养一周 后,禁食16h,乙醚麻醉,于眼底静脉丛取血,肝素抗凝,4℃离心(3000rpm, 10min)分取血浆,测定大鼠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 作为该批次SD大鼠的基础生化指标。喂以基础饲料1周后,取10只作为正常 组,其余作为模型组。大鼠禁食16h后,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 35mg/Kg,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盐缓冲液(PH=4.4),注射体积为5ml/Kg, 注射10天后,禁食16h,眼底静脉丛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选取 FBG>7.2mmo/L的大鼠为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并给予高脂饲料。
将正常组大鼠取出10只,为A-正常组,然后将上述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 机分为6组,每组8只,6组分别为:B-模型组;G—试验组1;H—试验组2; I—试验组3;J—试验组4;K—试验组5。
1.2剂量设置
本发明组合物剂量为60g生药/日,按照BioS氏法(动物公斤体重剂量系数 折算法)计算动物给药的临床等效剂量为:本发明组合物7g生药/kg。本发明组合 物(黄芪:葛根:桑白皮)试验组1(2:1:1);试验组2(1:2:1);试验组3(1:1:2); 试验4(1:1:1);试验组5(2:1:0)。
G:60g÷60kg×7×20.7875%×2=2.91025g/Kg,按10ml/kg给药;精密称 取2.91025g于10ml0.5%的阿拉伯树胶中;
H:60g÷60kg×7×21.1695%×2=2.96373g/Kg。按10ml/kg给药;精密 称取2.96373g于10ml0.5%的阿拉伯树胶中;
I:60g÷60kg×7×17.8993%×2=2.50593g/Kg。按10ml/kg给药;精密称 取2.50593g于10ml0.5%的阿拉伯树胶中;
J:60g÷60kg×7×19.2917%×2=2.70081g/Kg;按10ml/kg给药;精密称 取2.70081g于10ml0.5%的阿拉伯树胶中;
K:60g÷60kg×7×27.455%×2=3.8479g/Kg。按10ml/kg给药;精密称取 3.8479g于10ml0.5%的阿拉伯树胶中。
1.3试验方法
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灌服10%阿拉伯树胶(溶媒),G—试验组1、H—试验 组2、I—试验组3、J—试验组4、K—试验组5分别灌胃给药实施例1~5的药物 组合物(将实施例1~5的药物组合物中,黄芪、根和桑白皮混合后以溶剂回流 提取,提取后回收溶剂,并用大孔树脂对提取液精提后灌胃给药),各组动物灌 胃给药,每天一次,按照10ml/Kg/d进行灌胃给药,分别测试给药7周后和给药 12周后各组动物的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低密度脂 蛋白(LDL-C)。
1.4试验结果
1.4.1给药7周后,各组动物的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C)、胆固醇 (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见表1和附图1~4所示。
表1给药7周后的Glu、TC、TG、LDL-C结果(n=8)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ΔP<0.05, ΔΔP<0.01,ΔΔΔP<0.001
由表1及附图1~4可知,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糖显著升高(P<0.05), 表明STZ糖尿病小鼠造模成功。
关于对空腹血糖的影响:从表1和附图1可看出,与模型组血糖相比,不 同比例降脂保肝组合物给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较明显的降低血糖 作用;但各给药组之间并无差异。
关于对胆固醇的影响:从表1和附图2可看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胆 固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胆固醇相比,不同比例黄芪散给药组具有显 著性差异(P<0.05);K组(2:1:0)与其他给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各个给药组对胆固醇均有降低的作用,但K组(2:1:0)较其他组相比降低胆固 醇的效果更明显。
关于对甘油三酯的影响:从表2和附图3可见,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甘 油三酯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G(2:1:1)、H(1:2:1)、J(1:1: 1)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明显的降低甘油三酯水平。I组与模型组相比没 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
关于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从表2和附图4可见,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 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个给药组均具有显著性差 异(P<0.05);K组与其他给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比例的黄 芪散给药组均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K组较其他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水平的效果更明显。
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配方对血糖血脂的影响不同。G(2:1:1);H(1: 2:1);J(1:1:1)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明显的降低作 用。I(1:1:2),K(2:1:0)可以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的水平,但没 有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
1.4.2给药12周后,各组动物的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G)和甘油三 酯(TC)见表2和附图5~7所示。
表2给药12周后各组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n=8)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ΔP<0.05, ΔΔP<0.01,ΔΔΔP<0.001
结果分析:由表2和附图5~7可以看出,随着给药时间的加长,不同比例 组合物在疗效上的作用差异更加明显。给药12周后,H组对血糖、胆固醇、甘 油三酯的影响较其他组要好(P<0.01);G组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次之。K组降低 胆固醇的优势较为明显。J组可以降低血糖、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但其 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较其他方面要好。I组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但对血糖血 脂的影响不明显。
2、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影响(对谷草/谷丙转氨 酶、胆红素的影响)
本试验分组同上,分别测试给药12周后各组动物的谷丙转氨酶(ALT)和 谷草转氨酶(AST),测试结果见表3和附图8~9所示。
表3给药12周后各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n=8)
与正常组相比,*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ΔP<0.05, ΔΔP<0.01,ΔΔΔP<0.001
由表3和附图8~9可看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谷草转氨酶(AST)有 明显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的谷 草转氨酶具有下降的趋势。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有显 著性差异(P<0.05),12周后2型糖尿病大鼠肝功能受损。与模型组相比,各给 药组均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水平(P<0.05),改善肝功能;与正常组相比,各给 药组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不同比例的本发明 组合物均可预防2型糖尿病造成的肝功能异常的状况。
实施例7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降脂保肝效果试验
1、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 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影响
1.1试验分组
本试验共分为9组,每组分别如下:
A——SD组,N=8
B——SD+GC组,N=10
C——HFD组,N=8
D——HFD+GC组,N=12
E——HFD+GC+罗格列酮组,N=7
F——HFD+GC+实施例1组合物组,N=9
G——HFD+GC+实施例5组合物组,N=9
I——HFD+GC+实施例2组合物组,N=10
J——SD+GC+实施例2组合物组,N=10
1.2试验方法
SPF级别SD大鼠在普通级动物房适应性饲养两周后(约200-220g),空腹 取血测定基础水平。3天后,除正常基础饲料组外,其余各组开始灌胃醋酸泼尼 松3.5mg/kg,一天一次,同时1小时后开始灌胃给药,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2周。 在给药6周和给药10周,分别禁食12h,采血浆测各组空腹血糖、胆固醇、甘 油三酯的指标,观察给药6周和给药10周后各组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的变化。
1.3试验结果
给药6周后各组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如附图10~12所 示。
由附图10可看出,从对空腹血糖FPG的影响来看,模型HFD+GC组与正 常基础组相比,血糖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FD+GC组大鼠血糖 高于SD+GC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SD+GC与SD组相比血糖 无升高,表明基础饲料联合糖皮质激素造模在6周时未成功,但高脂联合糖皮 质激素造模成功。与模型HFD+GC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大鼠血糖降低,具有统 计学差异(P<0.05)。此时,仅基础喂养的J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降低,具有 降血糖作用,同时结合体重的影响,发现喂养基础饲料的J组血糖低于喂养高脂 饲料的F、G、I组,体重也相应低于,提示本发明组合物对体重抑制作用可能 是降糖的原因。
由附图11可看出,从对胆固醇TC的影响来看,模型HFD+GC组与正常基 础组相比,胆固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给药组均可以降低胆固 醇,并且基础喂养的J组降胆固醇的幅度更大。
由附图12可看出,从对甘油三酯TG的影响来看,模型组的甘油三酯水平 与正常组相比均未升高,奇怪的是高脂喂养组HFD组甘油三酯水平最低,表明 糖尿病模型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是降低的,这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给药10周后各组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如附图13~15所 示。
由附图13可看出,从对空腹血糖FPG的影响来看:与正常组相比,SD+GC、 HFD、HFD+GC模型组血糖均升高,且HFD+GC模型组血糖最高,具有统计学 差异。其原因在于糖皮质激素属于胰岛素拮抗激素,可以增强肝脏中的糖原异 生,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 高。与HFD+GC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大鼠血糖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本发明组合物各给药组血糖也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J组相 比其他组而言,降糖幅度更明显,同时结合J组原方降低体重的影响,提示本发 明组合物对体重抑制作用可能是降糖的原因。
由附图14可看出,从对胆固醇TC的影响来看,模型HFD、HFD+GC组与 正常基础组相比,胆固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给药组均可以降 低胆固醇,并且基础喂养的J组、高脂喂养的F、G、I组降胆固醇的幅度更大。
由附图15可看出,从对甘油三酯TG的影响来看,模型组的甘油三酯水平 与正常组相比均未升高,奇怪的是高脂喂养组HFD组甘油三酯水平最低,这与 前期给药6周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2、本发明降脂保肝组合物对糖皮质激素(GC)+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2型 糖尿病大鼠干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对上述1中给药12周后的A、B、C、D、E、F、G、I组,采用H-E染色 法,在同一视野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细胞的形态变化。观察结果如附图16~23 所示。
由附图16~23可看出,正常SD组大鼠可见肝小叶,小叶中可见中央动脉及 周围肝细胞围城的肝板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SD+GC组大鼠可见肝小叶中 有少量肝细胞轻微脂肪变性,肝细胞中可见微小脂滴。HFD和HFD+GC组大鼠 可见肝小叶中肝细胞中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中充满了小泡样脂滴。在小叶中 可见有点状坏死区域,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且HFD+GC组大鼠脂肪变性更 加明显。与HFD+GC组大鼠相比,罗格列酮组、F组、I组大鼠可见肝细胞脂肪 变性极少,肝细胞中少见小泡样脂滴。而G组大鼠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 肝细胞中可见大的脂肪空泡。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 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 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