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6810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3.23 CN 201768107 U *CN201768107U* (21)申请号 201020256419.0 (22)申请日 2010.07.13 A61G 7/057(2006.01) A61H 9/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重庆英凯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郎科城路科 技创业园 C2-4 (72)发明人 向晖 (54) 实用新型名称 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具, 尤其涉及一 种充气式褥疮防治垫 ; 包括有固定排列成床垫形。
2、 的气囊组、 气泵、 控制器和气垫套, 控制器控制气 泵、 气泵连通气囊组 ; 所述的气囊组包括有头部 支撑气囊组和左右并排的两个躯体支撑气囊组、 以及连通各气囊组和气泵的充放气管, 其中所述 的躯体支撑气囊组通过两根不同的充放气管连 通间隔排列的躯体支撑气囊, 所述的头部支撑气 囊组通过单向进气阀与躯体支撑气囊组相连通 ; 各充放气管与气泵的接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 与背 部、 腰部和腿部相对应的部位各设有一个震动按 摩器, 所述的震动按摩器固定在气囊的表面 ; 采 用本技术方案的充气式褥疮防治垫, 构造简单, 既 可按摩病人身体、 又可助其翻身。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CN 201768107 U1/1 页 2 1. 一种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包括有固定排列成床垫形的气囊组、 气泵、 控制器和气 垫套, 控制器控制气泵、 气泵连通气囊组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气囊组包括有头部支撑气囊 组和左右并排的两个躯体支撑气囊组、 以及连通各气囊组和气泵的充放气管, 其中所述的 躯体支撑气囊组通过两根不同的充放气管连通间隔排列的躯体支撑气囊, 所述的头部支撑 气囊组通过单向进气阀与躯体支撑气囊组相连通 ; 各充放气管与气泵的接口处设置有电磁 阀, 所述的电磁阀连接到控制器上 。
4、; 与背部、 腰部和腿部相对应的部位各设有一个震动按摩 器, 所述的震动按摩器固定在气囊的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气囊组还包括 有设置在躯体支撑气囊组两侧的护栏气囊, 所述的护栏气囊与头部支撑气囊组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有两组绑 带, 所述的绑带分别设置在气垫上与胸部和腿部相对应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气垫套侧 面上设置有拉链开口。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
5、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头部支撑 气囊组上还设置有一根抽气管, 该抽气管一端连通头部支撑气囊组上的各充放气管, 另一 端连接到抽气泵上, 所述的抽气泵连接到控制器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768107 U1/3 页 3 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褥疮防治垫。 背景技术 0002 褥疮是一种发于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病人长期仰 卧, 导致局部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受阻, 造成褥疮, 而一旦发生褥疮, 那么不仅增加病人的痛 苦, 延长病程和经济负担, 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为了防止褥。
6、疮的发 生, 需要陪护人员定期为病人翻身、 按摩, 这样大大增加了陪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是防止效 果也不是很好。 后来为了防止褥疮的发生, 人们研制出了褥疮防治气垫, 通过多个相互连接 的独立气室, 分别向不同气室内充气和放气, 使气室增压或减压支撑病人, 并同时对人体产 生按摩作用, 从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防治褥疮。但是其仍然存在这两个不足 : 1, 按摩功能 比较单一, 仅能通过气室的充放气实现, 不能针对重点部位进行特殊的按摩, 比如背部、 腰 部和腿部 ; 2, 病人不容易翻身, 还需要陪护人员定期为病人翻身。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提供一种构造简。
7、单, 既可以按摩病人身体、 又可 以帮助其翻身活动的。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包括有固 定排列成床垫形的气囊组、 气泵、 控制器和气垫套, 控制器控制气泵、 气泵连通气囊组 ; 所述 的气囊组包括有头部支撑气囊组和左右并排的两个躯体支撑气囊组、 以及连通各气囊组和 气泵的充放气管, 其中所述的躯体支撑气囊组通过两根不同的充放气管连通间隔排列的躯 体支撑气囊, 所述的头部支撑气囊组通过单向进气阀与躯体支撑气囊组相连通 ; 各充放气 管与气泵的接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的电磁阀连接到控制器上 ; 与背部、 腰部和腿部相对 应的部位各设有一个震动。
8、按摩器, 所述的震动按摩器固定在气囊的表面。 0005 控制器调整各充放气管路上电磁阀的开闭, 实现对所需气囊的充放气。 0006 控制器启动后, 气泵对气囊组进行充气, 气垫形成。 0007 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的开闭, 使气泵对间隔排列的躯体支撑气囊分别进行充气和放 气, 从而使病人受压部位得到交替休息, 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褥疮的产生。 0008 控制器控制背部、 腰部和腿部相应部位的震动按摩器, 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按摩。 0009 控制器控制左右并排的两个躯体支撑气囊组的充放气, 从而实现翻身, 即 : 左侧躯 体支撑气囊组放气, 右侧体支撑气囊组充气, 则人体实现右侧翻 ; 右侧躯体支撑气。
9、囊组放 气, 左侧体支撑气囊组充气, 则人体实现左侧翻。 00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具有如下优点 : 1, 由于背部、 腰部和 腿部相应部位设置有震动按摩器, 可实现针对性的按摩 ; 2, 由于设置有左右并排的两个躯 体支撑气囊组, 通过对其中的一组进行放气, 可实现病人身体侧翻, 减轻陪护人员的工作强 度。 说 明 书 CN 201768107 U2/3 页 4 0011 进一步, 为了防止病人在翻身时从气垫上滚落, 所述的气囊组还包括有设置在躯 体支撑气囊组两侧的护栏气囊, 所述的护栏气囊与头部支撑气囊组相连通。头部支撑气囊 组充气时, 即可同时对其充气, 实现保护作。
10、用。 0012 进一步, 为了能够在特殊情况下, 实现对病人的固定保护, 气垫上还设置有两组绑 带, 所述的绑带分别设置在气垫上与胸部和腿部相对应的位置。 0013 进一步, 为了便于气垫套的安装使用, 也为了方便清洁气垫套, 气垫套侧面上设置 有拉链开口。 0014 进一步, 为了便于在床垫上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床垫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 的将气体放掉, 为此所述的头部支撑气囊组上还设置有一根抽气管, 该抽气管一端连通头 部支撑气囊组上的各充放气管, 另一端连接到抽气泵上, 所述的抽气泵连接到控制器上。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 0016 图 2 是本。
11、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 0018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多功能防褥疮气垫, 包括有固定排列 成床垫形的头部支撑气囊组11、 并排的左侧躯体支撑气囊组12和右侧躯体支撑气囊组13, 以及设置在左侧躯体支撑气囊组12左侧的左护栏气囊14和设置在右侧躯体支撑气囊组13 右侧的右护栏气囊15 ; 气泵2、 控制器3、 充放气管、 电磁阀组5、 气垫套6和抽气泵9。 其中, 充放气管通过气嘴10与各气囊相连, 具体连接方式为 : 左侧的躯体支撑气囊组12通过左单 充放气管 121 和左双充放气管 1。
12、22 分别连通间隔排列的左侧躯体支撑气囊, 右侧的躯体支 撑气囊组 13 通过右单充放气管 131 和右双充放气管 132 分别连通间隔排列的右侧躯体支 撑气囊 ; 头部支撑气囊组 11 与左护栏气囊 14 和右护栏气囊 15 相连通, 并通过左单向进气 阀 42、 右单向进气阀 43 分别与左侧躯体支撑气囊组 12 和右侧躯体支撑气囊组 13 相连通 ; 电磁阀组 5 设置在左单充放气管 121、 左双充放气管 122、 右单充放气管 131、 右双充放气管 132 与气泵 2 接口处 ; 在头部支撑气囊组 11 上还设置有一根抽气管 91, 其一端分别连通左 单充放气管 121、 左双充放。
13、气管 122、 右单充放气管 131、 右双充放气管 132, 抽气管 91 的另 一端直接连接到抽气泵9上, 抽气泵9通过控制器3直接控制 ; 在躯体支撑气囊组表面上与 背部、 腰部和腿部相对应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背部震动按摩器 71、 腰部震动按摩器 72、 腿 部震动按摩器 73 ; 在左护栏气囊 14 和右护栏气囊 15 上与胸部和腿部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 置有胸部绑带 81 和腿部绑带 82 ; 此外气垫套 6 上还设置有拉链开口 61。 0019 功能实现原理如下 : 0020 控制器 3 调整控制电磁阀组 5 开闭, 从而控制气泵 2 对所需的气囊组进行充气或 放气。 0021 通过。
14、控制器 3 使其打开电磁阀组 5 的所有阀门, 此时气泵 2 对气囊组进行充气, 气 垫形成。 0022 控制器 3 控制电磁阀组 5 中各阀门的开闭和气泵 2 的充放气, 阻断气泵 2 与左单 说 明 书 CN 201768107 U3/3 页 5 充放气管 121 和右单充放气管 131 的通路、 并控制气泵 2 对左双充放气管 122 和右双充放 气管 132 进行放气, 使躯体支撑气囊组排列序号为双数的气囊收缩, 使病人的部分受压迫 部位得到休息 ; 然后再控制气泵2对左双充放气管122和右双充放气管132进行充气, 调整 电磁阀组 5 中各阀门的开闭, 阻断气泵 2 与左双充放气管 。
15、122 和右双充放气管 132 的连接, 控制气泵 2 对左单充放气管 121 和右单充放气管 131 放气, 使躯体支撑气囊组排列序号为 双数的气囊膨胀, 排列序号为单数的气囊收缩, 使从而使病人另一部分受压部位得到, 重复 交替这个过程, 即可使病人身体受压迫部位得到交替休息, 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褥疮的 产生。 0023 控制器 3 控制背部震动按摩器 71、 腰部震动按摩器 72 和腿部震动按摩器 73 的震 动频率, 从而对病人特殊的部位进行加强按摩。 0024 控制器 3 控制电磁阀组 5 中各阀门的开闭和气泵 2 的充放气, 阻断气泵 2 与左单 充放气管 121 和左双充放。
16、气管 122 的通路、 并控制气泵 2 对右单充放气管 131 和右双充放 气管132进行放气, 使右侧躯体支撑气囊组13收缩, 从而实现病人向右翻身, 右护栏气囊15 可以防止病人右翻身时滚落。反向操作即可使病人实现左翻身, 左护栏气囊 14 可以防止病 人左翻身时滚落。 0025 控制器 3 控制抽气泵 9, 通过抽气管 91, 同时对头部支撑气囊组 11、 左右两个护栏 气囊14和15、 以及左右两个躯体支撑气囊组12和13进行抽气气, 使其气压快速下降, 以方 便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 0026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说 明 书 CN 201768107 U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68107 U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