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830207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14668.X

申请日:

20120418

公开号:

CN102631266A

公开日:

201208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7/005,A61G7/05

主分类号:

A61G7/005,A61G7/05

申请人: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发明人:

蒋松鹤,郑余银,陈海丽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学院西路109号

优先权:

CN201210114668A

专利代理机构: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瑜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复站立床,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折叠的康复站立床,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搬运及储藏。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康复站立床,包括床板以及可收拢或展开的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在展开状态对床板进行支撑,所述床板包括靠板,靠板包括供病人站立时靠住的靠板正面,靠板上对应靠板正面的另一面为靠板背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的固定杆和活动杆,固定杆与靠板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设有折叠支架,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均与折叠支架铰接连接,所述折叠支架包括联动杆和通过联动杆控制活动杆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的控制杆。本发明可在医院使用,尤其适合家庭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包括床板以及可收拢或展开的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在展开状态对床板进行支撑,所述床板包括靠板,靠板包括供病人站立时靠住的靠板正面,靠板上对应靠板正面的另一面为靠板背面,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的固定杆和活动杆,固定杆与靠板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设有折叠支架,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均与折叠支架铰接连接,所述折叠支架包括联动杆和通过联动杆控制活动杆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的控制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其特征是:所述靠板包括本体板和可与本体板处于同一平面的延伸板,所述本体板和延伸板可折叠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本体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其特征是:所述本体板和延伸板铰接连接,所述延伸板设有延伸板孔,所述本体板设有与延伸板孔导通的本体板孔,所述延伸板设有连接延伸板孔和本体板孔的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其特征是:所述床板还包括供病人站立的脚踏板,脚踏板至于本体板对应设有延伸板的另一端,且脚踏板置对应本体板设有支撑机构的另一面,固定杆和活动杆在展开状态时设有夹角,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设有脚踏板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90°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呈与本体板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连接端的另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所述脚踏板和本体板之间为可折叠连接,且所述脚踏板和本体板之间设有牢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杆一端与固定杆铰接设置构成活动杆铰接端,活动杆对应活动杆铰接端的另一端为活动杆着地端,所述活动杆着地端设有活动杆转轮,所述固定杆对应活动杆着地端的一端设有固定杆转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杆和固定杆均包括有两根,所述两根活动杆平行设置,所述两根固定杆平行设置,所述两根活动杆之间设有活动杆支撑件,所述两根固定杆之间设有固定杆支撑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床,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辅助患者康复站立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背景技术

卧床患者长期躺卧于护理床上,由于自身体力的原因难以下床站立,这将影响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尤其是患者出院家庭时,就得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无法辅助患者站立,这极不方便患者的行动,而且需要有人员对其贴身照顾,也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申请号为20112010126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康复站立床,它包括下床架,下床架的后部设有后支撑架,下床架的前部设有前支撑架,后支撑架上安装上床架,上床架通过连接轴与后支撑架铰接,上床架上安装床板,上床架的后端安装脚踏板,下床架上安装站立电动缸,站立电动缸与下床架铰接,站立电动缸的推杆与上床架地步铰接,上床架的后端设有U形框架,通过对U形框架的旋转来使床板与地面垂直设置,以此来供患者靠着床板实现站立。这种康复站立床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站立,但结构复杂,体积过大,尤其是在对U形框架进行旋转时,需要很大的空间,尤其不适合家庭使用,在因暂时不需要使用而搬运储藏时,或在需要使用而搬出使用时,都极其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折叠的康复站立床,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搬运及储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包括床板以及可收拢或展开的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在展开状态对床板进行支撑,所述床板包括靠板,靠板包括供病人站立时靠住的靠板正面,靠板上对应靠板正面的另一面为靠板背面,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的固定杆和活动杆,固定杆与靠板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设有折叠支架,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均与折叠支架铰接连接,所述折叠支架包括联动杆和通过联动杆控制活动杆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的控制杆,所述联动杆和控制杆铰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背景技术中通过U形框架的旋转使得脚踏板着地的方式去除,改为直接通过控制杆带动联动杆转动,实现活动杆靠近或背离固定杆,从而实现收拢或展开的目的,使得结构变的简单,当活动杆背离靠板背面最大距离时,即活动杆和固定杆处于展开状态,活动杆和固定杆可实现着地设置,靠板随着固定杆倾斜,支撑机构就能有效地对靠板进行支撑,此时患者就可将自身的重心落在靠板上,整个人稳定地靠在靠板上,实现站立的目的,当活动杆靠近靠板背面最小距离时,实现折叠的状态,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搬运及储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靠板包括本体板和可与本体板处于同一平面的延伸板,所述本体板和延伸板可折叠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本体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机构置于是置于本体板上的,而非是置于延伸板上,也非是同时置于本体板和延伸板上的,而且本体板和延伸板是可折叠连接的,这都使康复站立床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在康复站立床折叠后进一步减小了所占的空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板和延伸板铰接连接,所述延伸板设有延伸板孔,所述本体板设有与延伸板孔导通的本体板孔,所述延伸板设有可连接延伸板孔和本体板孔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体板和延伸板铰接连接,并且通过连接杆实现本体板和延伸板的连接,方便本体板和延伸板的折叠和展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床板还包括供病人站立的脚踏板,脚踏板至于本体板对应设有延伸板的另一端,且脚踏板置对应本体板设有支撑机构的另一面,固定杆和活动杆在展开状态时设有夹角,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设有脚踏板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90°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设有脚踏板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90°设置固定杆又是设置在靠板上的,当活动杆和固定杆着地时,靠板与地面之间对应靠板上设有支撑机构的方向是呈锐角结构设置的,即靠板是倾斜的,当患者靠在靠板上使,脚掌置于地面的话,会使得患者站立地不够平稳,增设了脚踏板,使患者就能够使得患者平稳站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踏板呈与本体板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连接端的另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所述脚踏板和本体板之间为可折叠连接,且所述脚踏板和本体板之间设有牢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脚踏板呈与本体板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连接端的另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符合人体倾斜站立时脚掌的形状,能够使患者能够稳定地站立在脚踏板上;所述的脚踏板和本体板之间为可折叠连接,使得康复站立床在折叠后能够进一步减小所占空间;牢固件的设置,使脚踏板和本体板连接的更牢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一端与固定杆铰接设置构成活动杆铰接端,活动杆对应活动杆铰接端的另一端为活动杆着地端,所述活动杆着地端设有活动杆转轮,所述固定杆对应活动杆着地端的一端设有固定杆转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杆上设置活动杆转轮、固定杆上设置固定杆转轮,使方便患者站立后实现稳定地行走。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和固定杆均包括有两根,所述两根活动杆平行设置,所述两根固定杆平行设置,所述两根活动杆之间设有活动杆支撑件,所述两根固定杆之间设有固定杆支撑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杆和固定杆合理的根数设置,使得支撑机构能更加稳固地对靠板进行支撑,同时为避免过多增加零部件而引起的结构复杂化和体积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发明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发明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康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包括床板1以及可收拢或展开的的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在展开状态对床板1进行支撑,所述床板1包括靠板11,靠板11包括供病人站立时靠住的靠板正面113,靠板11上对应靠板正面113的另一面为靠板背面114,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铰接的固定杆21和活动杆22,固定杆21与靠板背面1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1和活动杆22之间设有折叠支架23,所述固定杆21和活动杆22均与折叠支架23铰接连接,所述折叠支架23包括联动杆231和通过联动杆231控制活动杆22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114的控制杆232(所述折叠支架23中的联动杆231可以是伸缩杆,控制杆232通过控制伸缩杆的伸缩来控制活动杆22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114,但这样的控制方式费力而且不方便,为使控制杆232能更加方便且省力地控制联动杆231来控制活动杆22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114,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联动杆231和控制杆232铰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背景技术中通过U形框架的旋转使得脚踏板12着地的方式去除,改为直接通过控制杆232带动联动杆231转动,实现活动杆22靠近或背离固定杆21,使得结构变的简单,同时也缩小了体积,当活动杆22背离靠板背面114最大距离时,即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处于展开状态,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着地设置,靠板11就随着固定杆21倾斜,支撑机构2就能有效地对靠板11进行支撑,此时患者就可将自身的重心落在靠板11上,整个人稳定地靠在靠板11上,实现站立的目的。 

所述靠板11包括本体板111和可与本体板111处于同一平面的延伸板112,所述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可折叠连接(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可以为一体式固定设置,为使能够进一步减小靠板11所占的空间,本实施了优选的,所述的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为可折叠连接,),所述固定杆231和本体板111固定连接(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固定杆231可以置于延伸板112上,或同时置于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上,为使结构能够更加简单,同时也能使在靠板11折叠后,所占空间最小,本实施了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杆231与本体板111固定连接)。 

所述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铰接连接,所述延伸板112设有延伸板孔1121,所述本体板111设有与延伸板孔1121导通的本体板孔1111,所述延伸板112设有可连接延伸板孔1121和本体板孔1111的连接杆3(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可折叠的方式可以为直接将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分体设置,在需要使用时,直接通过连接杆3连接;在无需使用时,将延伸板112从本体板111上拆卸下来,为使方便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的折叠和展开,本实施了优选的,所述的体板和延伸板112铰接连接,并且通过连接杆3实现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的连接)。 

所述床板1还包括供病人站立的脚踏板12,脚踏板12至于本体板111对应设有延伸板112的另一端,且脚踏板12朝向靠板11设有支撑机构2的另一面设置,固定杆21和活动杆22在展开状态时设有夹角,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111设有脚踏板12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90°设置。 

因为固定杆21和活动杆22之间设有夹角,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111设有脚踏板12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90°设置,当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着地时,靠板11与地面之间对应靠板11上设有支撑机构2的方向是呈锐角结构设置的,即靠板11是倾斜的,固定杆21、活动杆22和地面这三者之间就会形成三角形的形状,当患者靠在靠板11上使,脚掌置于地面的话,会使得患者站立地不够平稳,增设了脚踏板12,就能够使得患者平稳站立。 

所述脚踏板12呈与本体板111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111连接端的另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脚踏板12与本体板111连接的一端与对应与本体板111连接端的另一端可以为等宽设置,此时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之间形成的角度就为90°,考虑到腿与脚掌呈90°站立时,患者极易因站立不稳而摔倒,再者,因为活动杆22与靠板11之间对应设有联动杆23与控制杆24铰接处一侧的夹角小于90°,当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着地时,靠板11与地面之间对应靠板11上设有支撑机构2的方向是呈锐角结构设置的,即靠板11是倾斜的,为使患者能够稳定地站立在脚踏板12上,本实施了优选的的,所述的脚踏板12呈与本体板111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111连接端的另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所述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之间为可折叠连接,且所述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之间设有牢固件4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可以为固定连接,为使得康复站立床在折叠后能够进一步减小所占空间,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之间为可折叠连接;牢固件4可以不做设置,为使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连接的更牢固,本实施了优选的的,所述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之间设有牢固件4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 

所述活动杆22一端与固定杆21铰接设置构成活动杆铰接端223(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活动杆22与固定杆21的铰接方式,可以为活动杆22与固定杆21两者的中部铰接,也可以为两者的端部铰接,为使方便活动杆22上除铰接处的其他部位靠近或背离固定杆21,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活动杆22的对应用于置于地面的另一端的端部与固定杆21铰接),活动杆22对应活动杆铰接端223的另一端为活动杆着地端224,所述活动杆22着地端设有活动杆转轮221,所述固定杆21对应活动杆着地端224的一端设有固定杆转轮211(此处需说明的是,转轮可以只设置活动杆转轮221或固定杆转轮211,甚至可以在脚踏板12上设置转轮,为使方便患者站立后实现稳定地行走,本实施了优选的,所述的转轮包括有活动杆转轮221和固定杆转轮211)。 

所述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均包括有两根,所述两根活动杆22平行设置,所述两根固定杆21平行设置,所述两根活动杆22之间设有活动杆支撑件222,所述两根固定杆21之间设有固定杆支撑件212(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可以为一根或者多根,所述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的根数可以不同,为使支撑机构2能更加稳固地对靠板11进行支撑,同时为避免过多增加零部件而引起的结构复杂化和体积增加,本实施了优选的,所述的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均包括有两根)。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发明站立式康复床时,扳动本体板111背面(此处所述的背面即为相对使人体靠着的另一面,即设有支撑机构2的一面)的控制杆24,使铰接的联动杆23和控制杆24撑开到最大角度,此时,使活动支架转轮221和固定杆转轮211均着地放置,将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撑开,使脚踏板12朝向靠板11的正面(此处所述的正面即为对应使人体靠着的一面)呈一定角度撑开(此处所述的成一定角度即该角度为足够使人平稳站入脚踏板12和靠板11之间的间隙,该角度应是大于30°且小于180°的,符合人体的腿和脚掌所能变化的范围),接着,将延伸板112展开,将连接杆3穿入延伸板孔1121,确保延伸板112和靠板11能够稳定地处于同一平面,然后人可站上脚踏板12,为使病人站的平稳,也可在靠板11上设置防止病人摔倒的安全组件(此处需说明的是,所述的安全组件可以为安全带或者置于靠板11上两侧的铰接的栏杆,此处所述的“两侧” 即为靠板11上的人站上脚踏板12后对应人体的左右两侧)。 

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灵活方便,尤其适合患者出院后作为继续家庭站立康复训练使用。 

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3126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15 CN 102631266 A *CN102631266A* (21)申请号 201210114668.X (22)申请日 2012.04.18 A61G 7/005(2006.01) A61G 7/05(2006.01) (71)申请人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学院西路 109 号 (72)发明人 蒋松鹤 郑余银 陈海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代理人 张瑜生 (54) 发明名称 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

2、复站立床, 旨在提供一 种结构简单、 可折叠的康复站立床, 折叠后体积 小, 便于搬运及储藏。其技术方案要点是, 一种康 复站立床, 包括床板以及可收拢或展开的的支撑 机构, 支撑机构在展开状态对床板进行支撑, 所述 床板包括靠板, 靠板包括供病人站立时靠住的靠 板正面, 靠板上对应靠板正面的另一面为靠板背 面,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的固定杆和活动杆, 固 定杆与靠板背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 之间设有折叠支架, 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均与折 叠支架铰接连接, 所述折叠支架包括联动杆和通 过联动杆控制活动杆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的控制 杆。本发明可在医院使用, 尤其适合家庭使用。 (51)In。

3、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包括床板以及可收拢或展开的的支撑机构, 支撑机构 在展开状态对床板进行支撑, 所述床板包括靠板, 靠板包括供病人站立时靠住的靠板正面, 靠板上对应靠板正面的另一面为靠板背面, 其特征是 :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的固定杆和 活动杆, 固定杆与靠板背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设有折叠支架, 所述固定杆 和活动杆均与折叠支架铰接连接, 所述折叠支架包括联动杆和通过联动杆控。

4、制活动杆靠近 或背离靠板背面的控制杆。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其特征是 : 所述靠板包括本体板和 可与本体板处于同一平面的延伸板, 所述本体板和延伸板可折叠连接, 所述固定杆和本体 板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其特征是 : 所述本体板和延伸板铰 接连接, 所述延伸板设有延伸板孔, 所述本体板设有与延伸板孔导通的本体板孔, 所述延伸 板设有连接延伸板孔和本体板孔的连接杆。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其特征是 : 所述床板还包括供 病人站立的脚踏板, 脚踏板至于本体板对应设有延伸板的另一端,。

5、 且脚踏板置对应本体板 设有支撑机构的另一面, 固定杆和活动杆在展开状态时设有夹角, 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 设有脚踏板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 90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其特征是 : 所述脚踏板呈与本体板 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连接端的另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 所述脚踏板和本体板之 间为可折叠连接, 且所述脚踏板和本体板之间设有牢固件。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其特征是 : 所述活动杆一 端与固定杆铰接设置构成活动杆铰接端, 活动杆对应活动杆铰接端的另一端为活动杆着地 端, 所述活动杆着地端设有活动杆转轮, 。

6、所述固定杆对应活动杆着地端的一端设有固定杆 转轮。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其特征是 : 所述活动杆和固定杆均 包括有两根, 所述两根活动杆平行设置, 所述两根固定杆平行设置, 所述两根活动杆之间设 有活动杆支撑件, 所述两根固定杆之间设有固定杆支撑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31266 A 2 1/5 页 3 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床 ,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可辅助患者康复站立的可折叠式的 康复站立床。 背景技术 0002 卧床患者长期躺卧于护理床上, 由于自身体力的原因难以下床站立, 这将影响身 体各部位的血液。

7、循环, 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尤其是患者出院家庭时, 就得躺在床上或者坐在 轮椅上, 无法辅助患者站立, 这极不方便患者的行动, 而且需要有人员对其贴身照顾, 也影 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0003 申请号为 201120101263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康复站立床, 它包括下床架, 下床 架的后部设有后支撑架, 下床架的前部设有前支撑架, 后支撑架上安装上床架, 上床架通过 连接轴与后支撑架铰接, 上床架上安装床板, 上床架的后端安装脚踏板, 下床架上安装站立 电动缸, 站立电动缸与下床架铰接, 站立电动缸的推杆与上床架地步铰接, 上床架的后端设 有 U 形框架, 通过对 U 形框架的旋转来使床板。

8、与地面垂直设置, 以此来供患者靠着床板实 现站立。这种康复站立床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站立, 但结构复杂, 体积过大, 尤其是在对 U 形 框架进行旋转时, 需要很大的空间, 尤其不适合家庭使用, 在因暂时不需要使用而搬运储藏 时, 或在需要使用而搬出使用时, 都极其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可折叠的康复 站立床, 折叠后体积小, 便于搬运及储藏。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包括 床板以及可收拢或展开的的支撑机构, 支撑机构在展开状态对床板进行支撑, 所述床板包 括靠板, 靠板。

9、包括供病人站立时靠住的靠板正面, 靠板上对应靠板正面的另一面为靠板背 面,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的固定杆和活动杆, 固定杆与靠板背面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杆和 活动杆之间设有折叠支架, 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均与折叠支架铰接连接, 所述折叠支架包 括联动杆和通过联动杆控制活动杆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的控制杆, 所述联动杆和控制杆铰 接连接。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将背景技术中通过 U 形框架的旋转使得脚踏板着地的方 式去除, 改为直接通过控制杆带动联动杆转动, 实现活动杆靠近或背离固定杆, 从而实现收 拢或展开的目的, 使得结构变的简单, 当活动杆背离靠板背面最大距离时, 即活动杆和固定 杆。

10、处于展开状态, 活动杆和固定杆可实现着地设置, 靠板随着固定杆倾斜, 支撑机构就能有 效地对靠板进行支撑, 此时患者就可将自身的重心落在靠板上, 整个人稳定地靠在靠板上, 实现站立的目的, 当活动杆靠近靠板背面最小距离时, 实现折叠的状态, 折叠后体积小, 便 于搬运及储藏。 000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靠板包括本体板和可与本体板处于同一平面的延伸 说 明 书 CN 102631266 A 3 2/5 页 4 板, 所述本体板和延伸板可折叠连接, 所述固定杆和本体板固定连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支撑机构置于是置于本体板上的, 而非是置于延伸板上, 也非是同时置于本体板。

11、和延伸板上的, 而且本体板和延伸板是可折叠连接的, 这都使康复 站立床结构更加简单, 而且在康复站立床折叠后进一步减小了所占的空间。 000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本体板和延伸板铰接连接, 所述延伸板设有延伸板孔, 所述本体板设有与延伸板孔导通的本体板孔, 所述延伸板设有可连接延伸板孔和本体板孔 的连接杆。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使得本体板和延伸板铰接连接, 并且通过连接杆实现本 体板和延伸板的连接, 方便本体板和延伸板的折叠和展开。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床板还包括供病人站立的脚踏板, 脚踏板至于本体板 对应设有延伸板的另一端, 且脚踏板置对应本体板设有支。

12、撑机构的另一面, 固定杆和活动 杆在展开状态时设有夹角, 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设有脚踏板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 90 设置。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固定杆和活动杆之间设有夹角, 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 设有脚踏板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 90设置固定杆又是设置在靠板上的, 当活动杆和固定 杆着地时, 靠板与地面之间对应靠板上设有支撑机构的方向是呈锐角结构设置的, 即靠板 是倾斜的, 当患者靠在靠板上使, 脚掌置于地面的话, 会使得患者站立地不够平稳, 增设了 脚踏板, 使患者就能够使得患者平稳站立。 001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脚踏板呈与本体板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连接 端的。

13、另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 所述脚踏板和本体板之间为可折叠连接, 且所述脚踏板和 本体板之间设有牢固件。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所述的脚踏板呈与本体板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 连接端的另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 符合人体倾斜站立时脚掌的形状, 能够使患者能够稳 定地站立在脚踏板上 ; 所述的脚踏板和本体板之间为可折叠连接, 使得康复站立床在折叠 后能够进一步减小所占空间 ; 牢固件的设置, 使脚踏板和本体板连接的更牢固。 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活动杆一端与固定杆铰接设置构成活动杆铰接端, 活 动杆对应活动杆铰接端的另一端为活动杆着地端, 所述活动杆着地端设有活动杆转轮。

14、, 所 述固定杆对应活动杆着地端的一端设有固定杆转轮。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活动杆上设置活动杆转轮、 固定杆上设置固定杆转轮, 使 方便患者站立后实现稳定地行走。 001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 所述活动杆和固定杆均包括有两根, 所述两根活动杆平行 设置, 所述两根固定杆平行设置, 所述两根活动杆之间设有活动杆支撑件, 所述两根固定杆 之间设有固定杆支撑件。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活动杆和固定杆合理的根数设置, 使得支撑机构能更加 稳固地对靠板进行支撑, 同时为避免过多增加零部件而引起的结构复杂化和体积增加。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为本发明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15、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 ; 图 2 为本发明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 ; 说 明 书 CN 102631266 A 4 3/5 页 5 图 3 为本发明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参照图 1 至图 3 对本发明康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1 一种可折叠式的康复站立床, 包括床板 1 以及可收拢或展开的的支撑机构 2, 支撑 机构 2 在展开状态对床板 1 进行支撑, 所述床板 1 包括靠板 11, 靠板 11 包括供病人站立时 靠住的靠板正面 113, 靠板 11 上对应靠板正面 113 的另一面为靠板背面 11。

16、4, 所述支撑机构 2包括铰接的固定杆21和活动杆22, 固定杆21与靠板背面114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杆21和 活动杆22之间设有折叠支架23, 所述固定杆21和活动杆22均与折叠支架23铰接连接, 所 述折叠支架 23 包括联动杆 231 和通过联动杆 231 控制活动杆 22 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 114 的控制杆 232(所述折叠支架 23 中的联动杆 231 可以是伸缩杆, 控制杆 232 通过控制伸缩 杆的伸缩来控制活动杆 22 靠近或背离靠板背面 114, 但这样的控制方式费力而且不方便, 为使控制杆 232 能更加方便且省力地控制联动杆 231 来控制活动杆 22 靠近或背离靠板。

17、背 面 114, 本实施例优选的, 所述联动杆 231 和控制杆 232 铰接连接) 。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将背景技术中通过U形框架的旋转使得脚踏板12着地的 方式去除, 改为直接通过控制杆 232 带动联动杆 231 转动, 实现活动杆 22 靠近或背离固定 杆 21, 使得结构变的简单, 同时也缩小了体积, 当活动杆 22 背离靠板背面 114 最大距离时, 即活动杆 22 和固定杆 21 处于展开状态, 活动杆 22 和固定杆 21 着地设置, 靠板 11 就随着 固定杆 21 倾斜, 支撑机构 2 就能有效地对靠板 11 进行支撑, 此时患者就可将自身的重心落 在靠板 。

18、11 上, 整个人稳定地靠在靠板 11 上, 实现站立的目的。 0023 所述靠板 11 包括本体板 111 和可与本体板 111 处于同一平面的延伸板 112, 所述 本体板 111 和延伸板 112 可折叠连接 (此处需说明的是, 所述的本体板 111 和延伸板 112 可 以为一体式固定设置, 为使能够进一步减小靠板 11 所占的空间, 本实施了优选的, 所述的 本体板 111 和延伸板 112 为可折叠连接, ) , 所述固定杆 231 和本体板 111 固定连接 (此处需 说明的是, 所述固定杆231可以置于延伸板112上, 或同时置于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上, 为使结构能够更加。

19、简单, 同时也能使在靠板 11 折叠后, 所占空间最小, 本实施了优选的, 所 述的固定杆 231 与本体板 111 固定连接) 。 0024 所述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铰接连接, 所述延伸板112设有延伸板孔1121, 所述 本体板111设有与延伸板孔1121导通的本体板孔1111, 所述延伸板112设有可连接延伸板 孔 1121 和本体板孔 1111 的连接杆 3 (此处需说明的是, 所述的可折叠的方式可以为直接将 本体板111和延伸板112分体设置, 在需要使用时, 直接通过连接杆3连接 ; 在无需使用时, 将延伸板 112 从本体板 111 上拆卸下来, 为使方便本体板 111 和。

20、延伸板 112 的折叠和展开, 本实施了优选的, 所述的体板和延伸板 112 铰接连接, 并且通过连接杆 3 实现本体板 111 和 延伸板 112 的连接) 。 0025 所述床板1还包括供病人站立的脚踏板12, 脚踏板12至于本体板111对应设有延 伸板 112 的另一端, 且脚踏板 12 朝向靠板 11 设有支撑机构 2 的另一面设置, 固定杆 21 和 活动杆 22 在展开状态时设有夹角, 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 111 设有脚踏板 12 一端的方向 呈小于等于 90设置。 0026 因为固定杆 21 和活动杆 22 之间设有夹角, 所述夹角沿朝向本体板 111 设有脚踏 说 明 书 C。

21、N 102631266 A 5 4/5 页 6 板12一端的方向呈小于等于90设置, 当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着地时, 靠板11与地面之 间对应靠板 11 上设有支撑机构 2 的方向是呈锐角结构设置的, 即靠板 11 是倾斜的, 固定杆 21、 活动杆 22 和地面这三者之间就会形成三角形的形状, 当患者靠在靠板 11 上使, 脚掌置 于地面的话, 会使得患者站立地不够平稳, 增设了脚踏板 12, 就能够使得患者平稳站立。 0027 所述脚踏板 12 呈与本体板 111 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板 111 连接端的另一 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 (此处需说明的是, 所述的脚踏板 12 与本体板 11。

22、1 连接的一端与对应 与本体板 111 连接端的另一端可以为等宽设置, 此时脚踏板 12 和本体板 111 之间形成的角 度就为 90, 考虑到腿与脚掌呈 90站立时, 患者极易因站立不稳而摔倒, 再者, 因为活动 杆 22 与靠板 11 之间对应设有联动杆 23 与控制杆 24 铰接处一侧的夹角小于 90, 当活动 杆 22 和固定杆 21 着地时, 靠板 11 与地面之间对应靠板 11 上设有支撑机构 2 的方向是呈 锐角结构设置的, 即靠板 11 是倾斜的, 为使患者能够稳定地站立在脚踏板 12 上, 本实施了 优选的的, 所述的脚踏板 12 呈与本体板 111 连接的一端窄且对应与本体。

23、板 111 连接端的另 一端宽的倾斜结构设置) , 所述脚踏板12和本体板111之间为可折叠连接, 且所述脚踏板12 和本体板 111 之间设有牢固件 4 脚踏板 12 和本体板 111(此处需说明的是, 所述的脚踏板 12 和本体板 111 可以为固定连接, 为使得康复站立床在折叠后能够进一步减小所占空间, 本实施例优选的, 所述的脚踏板 12 和本体板 111 之间为可折叠连接 ; 牢固件 4 可以不做设 置, 为使脚踏板 12 和本体板 111 连接的更牢固, 本实施了优选的的, 所述脚踏板 12 和本体 板 111 之间设有牢固件 4 脚踏板 12 和本体板 111) 。 0028 所。

24、述活动杆 22 一端与固定杆 21 铰接设置构成活动杆铰接端 223(此处需说明的 是, 所述活动杆 22 与固定杆 21 的铰接方式, 可以为活动杆 22 与固定杆 21 两者的中部铰 接, 也可以为两者的端部铰接, 为使方便活动杆 22 上除铰接处的其他部位靠近或背离固定 杆21, 本实施例优选的, 所述活动杆22的对应用于置于地面的另一端的端部与固定杆21铰 接) , 活动杆22对应活动杆铰接端223的另一端为活动杆着地端224, 所述活动杆22着地端 设有活动杆转轮 221, 所述固定杆 21 对应活动杆着地端 224 的一端设有固定杆转轮 211 (此 处需说明的是, 转轮可以只设置。

25、活动杆转轮221或固定杆转轮211, 甚至可以在脚踏板12上 设置转轮, 为使方便患者站立后实现稳定地行走, 本实施了优选的, 所述的转轮包括有活动 杆转轮 221 和固定杆转轮 211) 。 0029 所述活动杆 22 和固定杆 21 均包括有两根, 所述两根活动杆 22 平行设置, 所述两 根固定杆 21 平行设置, 所述两根活动杆 22 之间设有活动杆支撑件 222, 所述两根固定杆 21 之间设有固定杆支撑件 212 (此处需说明的是, 所述活动杆 22 和固定杆 21 可以为一根或者 多根, 所述活动杆22和固定杆21的根数可以不同, 为使支撑机构2能更加稳固地对靠板11 进行支撑,。

26、 同时为避免过多增加零部件而引起的结构复杂化和体积增加, 本实施了优选的, 所述的活动杆 22 和固定杆 21 均包括有两根) 。 0030 工作原理 : 当需要使用本发明站立式康复床时, 扳动本体板 111 背面 (此处所述的 背面即为相对使人体靠着的另一面, 即设有支撑机构 2 的一面) 的控制杆 24, 使铰接的联动 杆 23 和控制杆 24 撑开到最大角度, 此时, 使活动支架转轮 221 和固定杆转轮 211 均着地放 置, 将脚踏板 12 和本体板 111 撑开, 使脚踏板 12 朝向靠板 11 的正面 (此处所述的正面即为 对应使人体靠着的一面) 呈一定角度撑开 (此处所述的成一。

27、定角度即该角度为足够使人平 稳站入脚踏板 12 和靠板 11 之间的间隙, 该角度应是大于 30且小于 180的, 符合人体的 说 明 书 CN 102631266 A 6 5/5 页 7 腿和脚掌所能变化的范围) , 接着, 将延伸板 112 展开, 将连接杆 3 穿入延伸板孔 1121, 确保 延伸板 112 和靠板 11 能够稳定地处于同一平面, 然后人可站上脚踏板 12, 为使病人站的平 稳, 也可在靠板 11 上设置防止病人摔倒的安全组件 (此处需说明的是, 所述的安全组件可 以为安全带或者置于靠板11上两侧的铰接的栏杆, 此处所述的 “两侧” 即为靠板11上的人 站上脚踏板 12 后对应人体的左右两侧) 。 0031 本发明结构简单, 体积小, 使用灵活方便, 尤其适合患者出院后作为继续家庭站立 康复训练使用。 说 明 书 CN 102631266 A 7 1/3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1266 A 8 2/3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1266 A 9 3/3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31266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