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便秘的 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 困难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便秘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便秘由肠梗阻、肠麻痹、 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一般可无明显症状。按发 病部位分类,可分为两种:
①结肠性便秘。由于结肠内、外的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机械性便秘。由于结肠 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起的便秘称之为无力性便秘。由于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便秘称之为痉 挛性便秘。
②直肠性便秘。由于直肠粘膜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导致粪块在直肠堆积。见于直肠癌、肛 周疾病等。习惯性便秘多见于中老年和经产妇女。
便秘有如下症状:
1、急性便秘多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肛周疼痛 性疾病等急性疾病引起,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2、慢性便秘多无明显症状,但神经过敏者,可主诉食欲减退、口苦、腹胀、嗳气、发作 性下腹痛、排气多等胃肠症状,还可伴有头昏、头痛、易疲劳等神经官能症症状。症状的发 生可能与肠蠕动功能失调有关,也可与精神因素有关。由于粪便干硬,或呈羊粪状,患者可 有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下坠感等不适感觉。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肠道病变、全身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其中肠激综合征是很常见的 便秘原因。为数不少的便秘是特发性便秘,经常服用某些药物易引起便秘,如止痛剂、肌肉 松弛剂、抗惊厥剂、抗抑郁剂、抗帕金森病药、抗胆碱能药、阿片制剂、神经节阻制剂、某 些降压药、含钙、铝、铋的止酸剂,以及利尿剂等。
所谓便秘,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便秘在程度上有轻有重,在时间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由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很 多,也很复杂,因此,一旦发生便秘,尤其是比较严重的,持续时间较常的便秘,这样的患 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找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免延误原发病的诊治,并能及时、正确、有 效地解决便秘的痛苦,切勿滥用泻药。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我国 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闭”、“阴结”、 “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
古代医家对便秘的产生原因有许多论述,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其中,便秘与肾、 脾、胃、大肠、肺、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均有关。历代医家认为:在水谷传化过程中,胃 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下行;脾主运化,其气上行,小肠“受盛”经脾胃作用后的水谷进 行泌别清浊;大肠传导糟粕。所以,胃的腐熟失常与气失和降,脾的运化失司及清气不升, 小肠的泌别失职,大肠的传导异常,均可引起大便异常。肾主液,肺主气,当肾虚肺燥时也 可引起大便秘结。历代医书中,对此论述很多:“大便秘结,肾病者也。经曰,北方黑水, 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以肾主五液。津液甚,则大便调和。”“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 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然燥 结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燥结者。”以 上论述非常重视肾阴亏虚、津液不足、胃气受损等因素。有关热与寒可致便秘的论述也很多: “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 壅塞不通也。”“闷俗作秘,大便涩滞也,热耗其液,则粪坚结而大肠燥涩紧敛故也。”“手 足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脉沉而滑……此名阳证似阴也。”而清代医家则提出 了便秘与肺燥有关的观点:“大便闭结,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 气不能下行于大肠。”更有医家提出便秘与房事、饮食、七情等均有关的论述:“原其所由, 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 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提出“虫积”、“七情气闭”、 “痰滞不通”、“药石毒”、“脏寒”、“血液枯”等均可导致便秘,从而更充实了便秘的 病因学说。
中医很重视便秘对人体的影响,早在汉代,医家便提出腑气不通致衰的理论:“欲得长 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 冲和,诸病生焉。”说明了保护大便通畅,易延年益寿这个道理。因此,一旦患了便秘,要 立即找出原因,及时治疗,以免后患。
中医采用顺气行滞、益气润肠、养血润燥、温通开秘的方药治疗此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 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
枳实5-15份 北杏仁10-20份 玄参10-25份
大黄5-10份 木香10-15份 乌药5-10份
沉香15-20份 青皮20-30份 陈皮5-10份
玉竹15-20份 黄芪25-35份 当归15-20份
有效成分优选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枳实11份 北杏仁16份 玄参18份
大黄8份 木香13份 乌药8份
沉香18份 青皮26份 陈皮8份
玉竹18份 黄芪32份 当归18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大黄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木香、青皮、当归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 缩成相对密度为1.15(60℃)的清膏;
(3)枳实、北杏仁、玄参、乌药、沉香、陈皮、玉竹、黄芪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 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的 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颗粒、 胶囊、丸剂及片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收的载体,例如:填充剂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等; 粘合剂如维生素衍生物、淀粉等;通过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给药的方式使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顺气行滞、益气润肠、养血润燥、温通开秘之功效,用于便秘引起 的大便干结、腹部胀满、面红身热、心烦口干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
(1)大黄8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木香130g、青皮260g、当归18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 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60℃)的清膏;
(3)枳实110g、北杏仁160g、玄参180g、乌药80g、沉香180g、陈皮80g、玉竹180g、 黄芪32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 粉,加入糊精1000g、乳糖800g,混匀,以75%乙醇湿法制粒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
(1)大黄8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木香130g、青皮260g、当归18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 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60℃)的清膏;
(3)枳实110g、北杏仁160g、玄参180g、乌药80g、沉香180g、陈皮80g、玉竹180g、 黄芪32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 粉,加入糊精700g混匀,装入空胶囊内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片剂
(1)大黄8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木香130g、青皮260g、当归18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 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60℃)的清膏;
(3)枳实110g、北杏仁160g、玄参180g、乌药80g、沉香180g、陈皮80g、玉竹180g、 黄芪32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 粉,加淀粉300g,微晶纤维素200g以70%乙醇湿法制粒,压片,包衣即得。
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丸剂
(1)大黄80g粉碎成极细粉备用;
(2)木香130g、青皮260g、当归18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 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60℃)的清膏;
(3)枳实110g、北杏仁160g、玄参180g、乌药80g、沉香180g、陈皮80g、玉竹180g、 黄芪32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 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的稠膏,加入上述细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细 粉,过筛,混匀,加炼蜜50g及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