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轮椅.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827556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0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77510.7

申请日:

20111124

公开号:

CN102488590B

公开日:

201404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5/00,A63B23/035,A63B23/10

主分类号:

A61G5/00,A63B23/035,A63B23/10

申请人:

田浩凌

发明人:

田浩凌,刘明堃

地址:

300221 天津市河西区景观花园20-1-601

优先权:

CN201110377510A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济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轮椅,该脚踏轮椅基于常规轮椅外形及主体框架结构、刹车系统和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系统、传动系统、移动系统和链条自动调节系统,所述脚踏系统采用自行车或者三轮车的中轴部分结构;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滑动轨道、轨道锁、定滑轮组、定滑轮支架和限位器;所述传动系统为两副链条串联的传动系统,包括前链条、后链条、前飞轮、后飞轮、车轮飞轮、中轴和后轴;所述链条自动调节系统为后链条的调链器,包括张力轮、轨道、轨道滑轮组、弹簧滑轮和弹簧。本发明脚踏轮椅可以很方便地在普通轮椅和脚踏轮椅之间互相转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脚踏轮椅,该脚踏轮椅基于常规轮椅外形及主体框架结构、刹车系统和转向系统设置而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系统、传动系统、移动系统和链条自动调节系统,所述脚踏系统采用自行车或者三轮车的中轴结构;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滑动轨道、轨道锁、定滑轮组、定滑轮支架和限位器;定滑轮支架与坐垫下方轮椅主体框架部分焊接,其前端与轨道锁焊接,前后两端与定滑轮组用螺栓连接、中间与限位器用螺栓连接;定滑轮组由两个小滑轮组构成,每个小滑轮组由一个滑轮组骨架和4个小滑轮组成,滑动轨道内壁套在定滑轮上可前后滑动,轨道前端与前轴支架焊接,轨道后端与中轴支架焊接;所述传动系统为两副链条串联的传动系统,包括前链条、后链条、前飞轮、后飞轮、车轮飞轮、中轴和后轴,脚踏系统的轮盘经前链条与前飞轮连接,前飞轮与后飞轮对称安装在中轴的两端,后飞轮再经后链条与车轮飞轮连接,车轮飞轮安装在后轴上;所述链条自动调节系统为后链条的调链器,包括张力轮、轨道、轨道滑轮组、弹簧滑轮和弹簧,轨道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向下延伸的支架连接,作为调节件的张力轮,其链轮轴、支架与轨道滑轮组连接,其轮齿与后链条连接,并可沿轨道的下边缘移动,弹簧上端安装在轨道上端,下端经过位于轨道下端的弹簧滑轮连接到轨道滑轮组的骨架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轮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阻尼系统,阻尼系统包括阻尼轮和阻尼调节器总成,阻尼调节器总成的一端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连接,另一端与阻尼轮连接,阻尼轮受阻尼调节器总成的压力弹簧控制,可与所述中轴接触或脱离接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材,具体是一种辅助人腿和脚活动及康复训练的脚踏轮 椅。

背景技术

中风后遗症患者及某些外伤患者(以下简称患者)常有一侧腿脚不能正常 运动行走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锻炼,才能好转甚至恢复健康。从康复 医学角度讲,患者蹬三轮车或骑自行车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康复锻炼方式。轮 椅也是大多患者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伙伴”,但它是使用者通过手轮连接传动 系统来驱动轮椅移动的,没有腿、脚康复锻炼功能。在申请人所知的范围内, 将轮椅与脚踏车功能结合、或者具有脚踏车功能的轮椅尚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脚踏轮椅。 该脚踏轮椅具有轮椅和脚踏车两用功能,有助于下肢行动不便患者进行康复训 练和自娱自乐活动,且结构简单,功能转换容易,安全可靠,适于医院和家庭 使用。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脚踏轮椅,该脚踏轮椅 基于常规轮椅外形及主体框架结构、刹车系统和转向系统设置而成,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脚踏系统、传动系统、移动系统和链条自动调节系统;

所述脚踏系统采用自行车或者三轮车的中轴结构;

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滑动轨道、轨道锁、定滑轮组、定滑轮支架和限位器; 定滑轮支架与坐垫下方轮椅主体框架部分焊接,其前端与轨道锁焊接,前后两 端与定滑轮组用螺栓连接、中间与限位器用螺栓连接;定滑轮组由两个小滑轮 组构成,每个小滑轮组由一个滑轮组骨架和4个小滑轮组成,滑动轨道内壁套 在定滑轮上可前后滑动,轨道前端与前轴支架焊接,轨道后端与中轴支架焊接;

所述传动系统为两副链条串联的传动系统,包括前链条、后链条、前飞轮、 后飞轮、车轮飞轮、中轴和后轴,脚踏系统的轮盘经前链条与前飞轮连接,前 飞轮与后飞轮对称安装在中轴的两端,后飞轮再经后链条与车轮飞轮连接,车 轮飞轮安装在后轴上;

所述链条自动调节系统为后链条的调链器,包括张力轮、轨道、轨道滑轮 组、弹簧滑轮和弹簧,轨道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向下延伸的支架连接, 作为调节件的张力轮,其链轮轴、支架与轨道滑轮组连接,其轮齿与后链条连 接,并可沿轨道的下边缘移动,弹簧上端安装在轨道上端,下端经过位于轨道 下端的弹簧滑轮连接到轨道滑轮组的骨架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的脚踏轮椅具有轮椅和脚踏车两用功能,可 以不用手臂而用健康一侧腿脚驱动轮椅运动,代步或进行腿脚的康复训练,构 思新颖、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可以使患者坐在上面 的感觉与普通轮椅一样,感觉舒适,心里踏实,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和生 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三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常规轮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脚踏系统、传动系统和链条调节系统 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两段链条串联的传动系统结构示意 图;

图7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链条自动调节系统(脚踏轮椅状态 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链条自动调节系统自动调节过程模 拟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链条自动调节系统(常规轮椅状时) 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健身阻尼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发明:

本发明设计的脚踏轮椅(参见图1-10)基于普通或常规轮椅,包括刹车系 统5,转向系统6和轮椅主体框架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系统1,移动系 统2,传动系统3和链条自动调节系统4。

所述的脚踏系统1主要由轮盘13、大腿14、脚蹬子15、前轴12和前轴 架11等构成(参见图5),其结构与自行车或者三轮车的中轴部分结构一样, 其本身为现有技术。本发明脚踏系统1的特征是在普通轮椅外形及整体结构基 本保留的前提下具有移动性。

一般而言,将脚踏系统1的轮盘13、大腿14、脚蹬子15推到轮椅坐垫底 下很容易,但是麻烦的是传动链条问题,传动链条的长度是根据轮盘与飞轮之 间的距离确定的固定值。当轮盘要移动到轮椅坐垫下面,其与飞轮的距离就缩 短了约一半,但链条长度是不能自动缩短的,此时的链条长度就多余了原长度 的一半,即相当于轮盘与飞轮距离1倍长度的链条下垂,并拖拉至地面,利用 现有技术如自行车拨链器等,无法解决如此之长的链条下垂问题。本发明特点 是将平时原本挂在轮盘与飞轮之间的一副传动链条改为两段串联的链条传动 系统,降低了链条自动调节问题的难度,通过调链器的作用,可以使链条两端 的飞轮在链条长度不变的前提下,保证可以进行相对距离大幅度变化的链条传 动系统,进而使脚踏轮椅状态和普通轮椅状态之间可以非常方便的互相转换角 色(参见图1、2、3)。

本发明设计了具有移动性的移动系统2,可使脚踏系统1和与传动系统3 中需要与脚踏系统同步移动的部分,按使用要求进行前后移动,可方便的把脚 踏系统1隐藏到轮椅坐垫下方,节省空间,使用方便。所述的移动性是指在常 规轮椅状态下,可将脚踏系统1顺利推进到轮椅坐垫底下,而在脚踏轮椅状态 下,又可将脚踏系统1从轮椅坐垫底下方便地拉出的功能。

所述的移动系统2主要由滑动轨道21、定滑轮组22、轨道锁23、定滑轮 支架24和限位器25等构成(参见图4)。定滑轮支架24与轮椅主体框架部分 焊接,前端与轨道锁23焊接,前后两端与定滑轮组22用螺栓连接、中间与限 位器25用螺栓连接。定滑轮组22由两个小滑轮组构成,每个小滑轮组由4 个小滑轮和滑轮组骨架组成(为表达清晰,将两个小滑轮组从滑动轨道21内 平移出来至图7虚线框内),并置于滑动轨道21的轨道内,即滑动轨道套在8 个小定滑轮上,可以在小定滑轮上前后滑动,滑动轨道21采用轨道型材制作, 轨道前端与前轴架11焊接,带动脚踏系统移动;轨道后端与中轴架34焊接, 带动中轴331、前飞轮321、后飞轮322、前链条311和后链条312移动。当 滑动轨道21滑动到需要的位置后,轨道锁23将滑动轨道锁紧在该位置上,这 里所述“需要的位置”是指:1.将滑动轨道21从轮椅框架内拉出来,根据康 复者身高、腿长调节滑动轨道向前移至最佳位置,向前的极限位置是中轴架 34碰到限位器25后端面(参见图2的P1处),锁住;2.将滑动轨道21推进 轮椅框架内,向后的极限位置是前轴架15碰到限位器25前端面(参见图3 的P2处),锁住。移动系统拉出轮椅后,轮盘中心与坐垫前沿最大距离本实 施例为425毫米,适于身高1.7米的腿较长的康复者(对于身体更高的需求, 可放大设计尺寸),调节行程从425毫米向下可以缩短到适于所有腿较短的康 复者。

本发明传动系统3主要由前链条311、后链条312、前飞轮321、后飞轮 322、车轮飞轮323、中轴331和后轴332等构成(参见图5)。所述中轴331 采用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后轴结构;所述后轴332采用现有技术的三轮车后轴组 合,包括后轴皮、后轴棍、轴承等。车轮飞轮323安装在后轴332上。当脚踏 系统1从轮椅坐垫下拉出后锁定,经使用者蹬动,脚踏系统1的轮盘13经前 链条311依次带动前飞轮321、中轴331和后飞轮322转动,后飞轮322又经 过后链条312带动车轮飞轮323转动,进而驱动后轴332转动,使轮椅像三轮 车一样向前行进。

本发明传动系统3与通常的三轮车轮盘经一副链条直接带动车轮飞轮323 转动不同,本发明创新设计是:将一副链条传动结构改为两幅链条串联的传动 结构,即轮盘经与其连接的前链条311连接到前飞轮321上,前飞轮321与后 飞轮322对称安装在中轴331的两端,后飞轮322再经后链条312连接在车轮 飞轮323上,也就是前飞轮321、后飞轮322和中轴331作为中间过渡体,构 成两副链条串联的传动系统(参见图6)。其特点是随着移动系统2在轮椅内、 外的移动,后链条312仅在轮椅内移动。前链条311因轮盘与前飞轮321的距 离在移动中是固定的,因此就没有调节的问题。后链条312是挂在后飞轮322 和车轮飞轮323之上的,车轮飞轮323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后飞轮322与车轮 飞轮323之间的距离是在移动过程中有较大幅度变化的,即连接后飞轮322 和车轮飞轮323的后链条312长短是动态变化的,尽管如此,由于一副链条分 解为两幅链条后,可调节的链条长度也减少了50%,因而降低了技术难度,有 利于解决传动系统3中的链条调节问题。

本发明链条自动调节系统4是指在不改变链条长度尺寸的前提下,保证链 条连接的两个飞轮之间的空间位置可以自动做较大幅度的移动。所述链条自动 调节系统是指后链条的调链器,主要由张力轮41、轨道42和弹簧43、弹簧滑 轮44和轨道滑轮组45等构成(参见图5,为表达清晰,图5中的轨道滑轮组 45由轨道内平移至左边虚线框内),轨道滑轮组45与移动系统2中采用的滑 轮组结构相同,但在此作为动滑轮,且只使用了1个组。轨道42与轮椅坐垫 下方的主体框架向下延伸的支架连接,作为调节件的张力轮41,其链轮轴、 支架与轨道滑轮组45连接,其轮齿与后链条312连接,并可沿轨道42的下边 缘移动,弹簧43上端安装在轨道上端,下端经过位于轨道42下端的弹簧滑轮 44,连接到轨道滑轮组45下端。当轨道21向后移动时,后飞轮322与车轮飞 轮323距离逐渐缩短,围绕在后飞轮322与车轮飞轮323上方部分的链条变短, 但是后链条312的长度是恒定的,造成后飞轮322和车轮飞轮323下方部分的 链条相应的变长、松弛、下垂。解决该部分链条松弛的方法之一是在两轮上方 或下方之任一点上将链条拉直,拉动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但有的地方对于拉 动的方向是有要求的,本实施例向下拉动链条时,链条最低点的位置距地高度 始终不小于150毫米,向前拉动链条限制在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内。据此, 实施例设计的是向斜下方倾斜20度的方向拉动链条。拉动的方法是采用调链 器4。其工作原理是张力轮41与围绕在后飞轮322与车轮飞轮323下方部分 的链条连接,张力轮41在弹簧43收缩力的作用下,沿着轨道向斜下方移动, 链条也被张力轮41拉着向斜下方移动,链条松弛多少,弹簧43就自动的将其 拉紧多少,当人力将移动系统2向前拉动时(参见图7),后飞轮322从A3点 移至A1点,人力将链条带动张力轮41克服弹簧43的阻力,使张力轮从B3 点移至B1点。A1、B1点分别是移动系统2处于脚踏轮椅状态时,后飞轮322 和张力轮41所处的位置,图7中虚线部分分别表示移动前的后飞轮322和张 力轮41所在位置的投影(图8、9虚线部分表达的意思与此相同)。

当移动系统2向后移动、转换为常规轮椅状态时(参见图8),其过程中 通过的一个假设的参考位置A2点及张力轮41的位置B2点,可见后飞轮322 移至A2点时,连接后飞轮322和车轮飞轮323上方一段链条缩短了,下方由 后飞轮322至车轮飞轮323一段链条变成后飞轮322与张力轮41、张力轮41 与车轮飞轮323两段链条的组合,同时也比原来的一段链条变长了,此时张力 轮41受弹簧力的作用,从B1点向斜下方移至B2点,下方一段链条被张力轮 41自动拉紧。

当移动系统2向后移动至最终位置,即后飞轮322移动至A3点(参见图 7),张力轮41向上移至B3点,此时后飞轮322从车轮飞轮323前方移至车轮 飞轮323的后方,图8中连接后飞轮322和车轮飞轮323侧上方的链条变成图 9中在后飞轮322的侧下方,连接后飞轮322和张力轮41部分的链条仍在后 飞轮322侧上方,而且变长了。在后飞轮322移至车轮飞轮323后方之后,张 力轮41就要克服弹簧力向斜上方移至B3点,克服弹簧力来自于推动移动系统 向后的人力。后飞轮322无论停止在A1点、还是停止在A3点时,都要将轨道 锁23锁紧,否则会受到弹簧43的干扰。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轮椅还包括一个阻尼系统8,即在所 述轮椅原有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阻尼系统8,包括阻尼轮81和阻尼 调节器总成82。阻尼调节器总成82的一端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连接, 另一端与阻尼轮81连接,阻尼轮81受阻尼调节器总成82的压力弹簧控制, 可与中轴331接触或脱离接触,即可以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参见图10)。其 作用与现有技术的“磁控脚踏车”、“健身自行车”类的健身器械的功能一样, 但更适于平日使用轮椅的患者康复训练。当轮椅作为健身脚踏车在室内锻炼使 用时,首先将后链条312摘掉,通过调整阻尼调节器总成82,实施对阻尼轮 81方向和压力(压力受阻尼调节器总成82的压力弹簧作用)的调整,将阻尼 轮81与中轴331适当接触,其压力根据康复者的力量调节。此时,踏动脚蹬 子,前链条311仅会带动前飞轮321、后飞轮322和中轴331转动,由于后链 条312已经摘掉,后飞轮322只能空转,车轮飞轮323不会转动,轮椅也就原 地不动,但由于中轴331转动需要克服阻尼轮81与中轴331接触的摩擦力, 因而起到了健身脚踏车的作用。当不使用健身脚踏车功能时,调整阻尼调节器 总成82,使阻尼轮81与中轴331脱离接触,并挂上后链条312,即可回到常 规脚踏轮椅状态。

本发明刹车系统5采用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与三轮车刹车系统相同。

本发明转向系统6也采用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脚踏轮椅主体框架7与普通轮椅的框架结构、形态、几何尺寸基 本相同(参见图1、2、3)。

本发明未述及部分适用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设计的脚踏轮椅基于普通轮椅基本结构,或者说是在普通轮椅基础 上改造的,是一种在普通轮椅和脚踏轮椅之间可以很方便地互相转换的代步及 腿脚康复器械,除常规轮椅功能外,使用者用健侧腿脚为主,患侧腿脚为辅, 像蹬自行车或三轮车一样驱动轮椅移动,实现积极康复锻炼和健身的目的。

一种脚踏轮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脚踏轮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脚踏轮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脚踏轮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脚踏轮椅.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48859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4.02 CN 102488590 B (21)申请号 201110377510.7 (22)申请日 2011.11.24 A61G 5/00(2006.01) A63B 23/035(2006.01) A63B 23/10(2006.01) (73)专利权人 田浩凌 地址 300221 天津市河西区景观花园 20-1-601 (72)发明人 田浩凌 刘明堃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2210 代理人 李济群 CN 202409303 U,2012.09.05, CN。

2、 2037338 U,1989.05.10, US 5145196 A,1992.09.08, CN 2420999 Y,2001.02.28, JP 2009-67111 A,2009.04.02, JP 2011-11025 A,2011.01.20, (54) 发明名称 一种脚踏轮椅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轮椅, 该脚踏轮椅基于 常规轮椅外形及主体框架结构、 刹车系统和转向 系统,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系统、 传动系统、 移 动系统和链条自动调节系统, 所述脚踏系统采用 自行车或者三轮车的中轴部分结构 ; 所述移动系 统包括滑动轨道、 轨道锁、 定滑轮组、 定滑轮支架 和限位。

3、器 ; 所述传动系统为两副链条串联的传动 系统, 包括前链条、 后链条、 前飞轮、 后飞轮、 车轮 飞轮、 中轴和后轴 ; 所述链条自动调节系统为后 链条的调链器, 包括张力轮、 轨道、 轨道滑轮组、 弹 簧滑轮和弹簧。本发明脚踏轮椅可以很方便地在 普通轮椅和脚踏轮椅之间互相转换。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舒畅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488590 B CN 102488590 B 1/1 页 2 1. 一种脚踏轮椅,。

4、 该脚踏轮椅基于常规轮椅外形及主体框架结构、 刹车系统和转向系 统设置而成,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系统、 传动系统、 移动系统和链条自动调节系统, 所述 脚踏系统采用自行车或者三轮车的中轴结构 ; 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滑动轨道、 轨道锁、 定滑轮组、 定滑轮支架和限位器 ; 定滑轮支架与 坐垫下方轮椅主体框架部分焊接, 其前端与轨道锁焊接, 前后两端与定滑轮组用螺栓连接、 中间与限位器用螺栓连接 ; 定滑轮组由两个小滑轮组构成, 每个小滑轮组由一个滑轮组骨 架和 4 个小滑轮组成, 滑动轨道内壁套在定滑轮上可前后滑动, 轨道前端与前轴支架焊接, 轨道后端与中轴支架焊接 ; 所述传动系统为两副链条串。

5、联的传动系统, 包括前链条、 后链条、 前飞轮、 后飞轮、 车轮 飞轮、 中轴和后轴, 脚踏系统的轮盘经前链条与前飞轮连接, 前飞轮与后飞轮对称安装在中 轴的两端, 后飞轮再经后链条与车轮飞轮连接, 车轮飞轮安装在后轴上 ; 所述链条自动调节系统为后链条的调链器, 包括张力轮、 轨道、 轨道滑轮组、 弹簧滑轮 和弹簧, 轨道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向下延伸的支架连接, 作为调节件的张力轮, 其链 轮轴、 支架与轨道滑轮组连接, 其轮齿与后链条连接, 并可沿轨道的下边缘移动, 弹簧上端 安装在轨道上端, 下端经过位于轨道下端的弹簧滑轮连接到轨道滑轮组的骨架下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脚。

6、踏轮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阻尼系统, 阻尼系统包括 阻尼轮和阻尼调节器总成, 阻尼调节器总成的一端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连接, 另一 端与阻尼轮连接, 阻尼轮受阻尼调节器总成的压力弹簧控制, 可与所述中轴接触或脱离接 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88590 B 2 1/5 页 3 一种脚踏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材, 具体是一种辅助人腿和脚活动及康复训练的脚踏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后遗症患者及某些外伤患者 (以下简称患者) 常有一侧腿脚不能正常运动行 走的现象, 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锻炼, 才能好转甚至恢复健康。从康复医学角度讲, 患者蹬 三轮车或骑。

7、自行车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康复锻炼方式。 轮椅也是大多患者日常生活离不开 的 “伙伴” , 但它是使用者通过手轮连接传动系统来驱动轮椅移动的, 没有腿、 脚康复锻炼功 能。 在申请人所知的范围内, 将轮椅与脚踏车功能结合、 或者具有脚踏车功能的轮椅尚未见 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脚踏轮椅。 该脚踏轮 椅具有轮椅和脚踏车两用功能, 有助于下肢行动不便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自娱自乐活动, 且结构简单, 功能转换容易, 安全可靠, 适于医院和家庭使用。 0004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设计一种脚踏轮椅, 该脚踏轮椅基于常 规。

8、轮椅外形及主体框架结构、 刹车系统和转向系统设置而成,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系统、 传动系统、 移动系统和链条自动调节系统 ; 0005 所述脚踏系统采用自行车或者三轮车的中轴结构 ; 0006 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滑动轨道、 轨道锁、 定滑轮组、 定滑轮支架和限位器 ; 定滑轮支 架与坐垫下方轮椅主体框架部分焊接, 其前端与轨道锁焊接, 前后两端与定滑轮组用螺栓 连接、 中间与限位器用螺栓连接 ; 定滑轮组由两个小滑轮组构成, 每个小滑轮组由一个滑轮 组骨架和 4 个小滑轮组成, 滑动轨道内壁套在定滑轮上可前后滑动, 轨道前端与前轴支架 焊接, 轨道后端与中轴支架焊接 ; 0007 所述传动系统。

9、为两副链条串联的传动系统, 包括前链条、 后链条、 前飞轮、 后飞轮、 车轮飞轮、 中轴和后轴, 脚踏系统的轮盘经前链条与前飞轮连接, 前飞轮与后飞轮对称安装 在中轴的两端, 后飞轮再经后链条与车轮飞轮连接, 车轮飞轮安装在后轴上 ; 0008 所述链条自动调节系统为后链条的调链器, 包括张力轮、 轨道、 轨道滑轮组、 弹簧 滑轮和弹簧, 轨道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向下延伸的支架连接, 作为调节件的张力轮, 其链轮轴、 支架与轨道滑轮组连接, 其轮齿与后链条连接, 并可沿轨道的下边缘移动, 弹簧 上端安装在轨道上端, 下端经过位于轨道下端的弹簧滑轮连接到轨道滑轮组的骨架下端。 0009 与现。

10、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设计的脚踏轮椅具有轮椅和脚踏车两用功能, 可以不用 手臂而用健康一侧腿脚驱动轮椅运动, 代步或进行腿脚的康复训练, 构思新颖、 结构简单, 占用空间小, 安全可靠、 使用方便, 可以使患者坐在上面的感觉与普通轮椅一样, 感觉舒适, 心里踏实, 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说 明 书 CN 102488590 B 3 2/5 页 4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三维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2 为图 1 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3 为常规轮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4 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系统结构。

11、示意图 ; 0014 图 5 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脚踏系统、 传动系统和链条调节系统结构示 意图 ; 0015 图 6 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两段链条串联的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7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链条自动调节系统 (脚踏轮椅状态时) 结构示 意图 ; 0017 图 8 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链条自动调节系统自动调节过程模拟示意 图 ; 0018 图9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链条自动调节系统 (常规轮椅状时) 结构示意 图 ; 0019 图 10 为本发明脚踏轮椅一种实施例的健身阻尼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

12、进一步叙述本发明 : 0021 本发明设计的脚踏轮椅 ( 参见图 1-10) 基于普通或常规轮椅, 包括刹车系统 5, 转 向系统 6 和轮椅主体框架 7,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系统 1, 移动系统 2, 传动系统 3 和链条 自动调节系统 4。 0022 所述的脚踏系统1主要由轮盘13、 大腿14、 脚蹬子15、 前轴12和前轴架11等构成 (参见图 5) , 其结构与自行车或者三轮车的中轴部分结构一样, 其本身为现有技术。本发明 脚踏系统 1 的特征是在普通轮椅外形及整体结构基本保留的前提下具有移动性。 0023 一般而言, 将脚踏系统 1 的轮盘 13、 大腿 14、 脚蹬子 15 推到。

13、轮椅坐垫底下很容易, 但是麻烦的是传动链条问题, 传动链条的长度是根据轮盘与飞轮之间的距离确定的固定 值。 当轮盘要移动到轮椅坐垫下面, 其与飞轮的距离就缩短了约一半, 但链条长度是不能自 动缩短的, 此时的链条长度就多余了原长度的一半, 即相当于轮盘与飞轮距离 1 倍长度的 链条下垂, 并拖拉至地面, 利用现有技术如自行车拨链器等, 无法解决如此之长的链条下垂 问题。 本发明特点是将平时原本挂在轮盘与飞轮之间的一副传动链条改为两段串联的链条 传动系统, 降低了链条自动调节问题的难度, 通过调链器的作用, 可以使链条两端的飞轮在 链条长度不变的前提下, 保证可以进行相对距离大幅度变化的链条传动。

14、系统, 进而使脚踏 轮椅状态和普通轮椅状态之间可以非常方便的互相转换角色 (参见图 1、 2、 3) 。 0024 本发明设计了具有移动性的移动系统2, 可使脚踏系统1和与传动系统3中需要与 脚踏系统同步移动的部分, 按使用要求进行前后移动, 可方便的把脚踏系统 1 隐藏到轮椅 坐垫下方, 节省空间, 使用方便。所述的移动性是指在常规轮椅状态下, 可将脚踏系统 1 顺 利推进到轮椅坐垫底下, 而在脚踏轮椅状态下, 又可将脚踏系统 1 从轮椅坐垫底下方便地 拉出的功能。 0025 所述的移动系统 2 主要由滑动轨道 21、 定滑轮组 22、 轨道锁 23、 定滑轮支架 24 和 说 明 书 CN。

15、 102488590 B 4 3/5 页 5 限位器 25 等构成 (参见图 4) 。定滑轮支架 24 与轮椅主体框架部分焊接, 前端与轨道锁 23 焊接, 前后两端与定滑轮组 22 用螺栓连接、 中间与限位器 25 用螺栓连接。定滑轮组 22 由 两个小滑轮组构成, 每个小滑轮组由 4 个小滑轮和滑轮组骨架组成 (为表达清晰, 将两个小 滑轮组从滑动轨道21内平移出来至图7虚线框内) , 并置于滑动轨道21的轨道内, 即滑动轨 道套在8个小定滑轮上, 可以在小定滑轮上前后滑动, 滑动轨道21采用轨道型材制作, 轨道 前端与前轴架 11 焊接, 带动脚踏系统移动 ; 轨道后端与中轴架 34 焊。

16、接, 带动中轴 331、 前飞 轮 321、 后飞轮 322、 前链条 311 和后链条 312 移动。当滑动轨道 21 滑动到需要的位置后, 轨道锁 23 将滑动轨道锁紧在该位置上, 这里所述 “需要的位置” 是指 : 1. 将滑动轨道 21 从 轮椅框架内拉出来, 根据康复者身高、 腿长调节滑动轨道向前移至最佳位置, 向前的极限位 置是中轴架34碰到限位器25后端面 (参见图2的P1处) , 锁住 ; 2.将滑动轨道21推进轮椅 框架内, 向后的极限位置是前轴架 15 碰到限位器 25 前端面 (参见图 3 的 P2 处) , 锁住。移 动系统拉出轮椅后, 轮盘中心与坐垫前沿最大距离本实施。

17、例为425毫米, 适于身高1.7米的 腿较长的康复者 (对于身体更高的需求, 可放大设计尺寸) , 调节行程从425毫米向下可以缩 短到适于所有腿较短的康复者。 0026 本发明传动系统 3 主要由前链条 311、 后链条 312、 前飞轮 321、 后飞轮 322、 车轮飞 轮 323、 中轴 331 和后轴 332 等构成 (参见图 5) 。所述中轴 331 采用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后轴 结构 ; 所述后轴332采用现有技术的三轮车后轴组合, 包括后轴皮、 后轴棍、 轴承等。 车轮飞 轮 323 安装在后轴 332 上。当脚踏系统 1 从轮椅坐垫下拉出后锁定, 经使用者蹬动, 脚踏系 统 1 。

18、的轮盘 13 经前链条 311 依次带动前飞轮 321、 中轴 331 和后飞轮 322 转动, 后飞轮 322 又经过后链条 312 带动车轮飞轮 323 转动, 进而驱动后轴 332 转动, 使轮椅像三轮车一样向 前行进。 0027 本发明传动系统3与通常的三轮车轮盘经一副链条直接带动车轮飞轮323转动不 同, 本发明创新设计是 : 将一副链条传动结构改为两幅链条串联的传动结构, 即轮盘经与其 连接的前链条 311 连接到前飞轮 321 上, 前飞轮 321 与后飞轮 322 对称安装在中轴 331 的 两端, 后飞轮322再经后链条312连接在车轮飞轮323上, 也就是前飞轮321、 后。

19、飞轮322和 中轴331作为中间过渡体, 构成两副链条串联的传动系统 (参见图6) 。 其特点是随着移动系 统 2 在轮椅内、 外的移动, 后链条 312 仅在轮椅内移动。前链条 311 因轮盘与前飞轮 321 的 距离在移动中是固定的, 因此就没有调节的问题。后链条 312 是挂在后飞轮 322 和车轮飞 轮 323 之上的, 车轮飞轮 323 的位置是固定的, 但后飞轮 322 与车轮飞轮 323 之间的距离是 在移动过程中有较大幅度变化的, 即连接后飞轮 322 和车轮飞轮 323 的后链条 312 长短是 动态变化的, 尽管如此, 由于一副链条分解为两幅链条后, 可调节的链条长度也减少。

20、了 50%, 因而降低了技术难度, 有利于解决传动系统 3 中的链条调节问题。 0028 本发明链条自动调节系统 4 是指在不改变链条长度尺寸的前提下, 保证链条连接 的两个飞轮之间的空间位置可以自动做较大幅度的移动。 所述链条自动调节系统是指后链 条的调链器,主要由张力轮41、 轨道42和弹簧43、 弹簧滑轮44和轨道滑轮组45等构成 (参 见图5, 为表达清晰, 图5中的轨道滑轮组45由轨道内平移至左边虚线框内) , 轨道滑轮组45 与移动系统 2 中采用的滑轮组结构相同, 但在此作为动滑轮, 且只使用了 1 个组。轨道 42 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向下延伸的支架连接, 作为调节件的张力。

21、轮 41, 其链轮轴、 支架 与轨道滑轮组 45 连接, 其轮齿与后链条 312 连接, 并可沿轨道 42 的下边缘移动, 弹簧 43 上 说 明 书 CN 102488590 B 5 4/5 页 6 端安装在轨道上端, 下端经过位于轨道 42 下端的弹簧滑轮 44, 连接到轨道滑轮组 45 下端。 当轨道 21 向后移动时, 后飞轮 322 与车轮飞轮 323 距离逐渐缩短, 围绕在后飞轮 322 与车 轮飞轮 323 上方部分的链条变短, 但是后链条 312 的长度是恒定的, 造成后飞轮 322 和车轮 飞轮 323 下方部分的链条相应的变长、 松弛、 下垂。解决该部分链条松弛的方法之一是。

22、在 两轮上方或下方之任一点上将链条拉直, 拉动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但有的地方对于拉动 的方向是有要求的, 本实施例向下拉动链条时, 链条最低点的位置距地高度始终不小于 150 毫米, 向前拉动链条限制在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内。 据此, 实施例设计的是向斜下方倾 斜 20 度的方向拉动链条。拉动的方法是采用调链器 4。其工作原理是张力轮 41 与围绕在 后飞轮 322 与车轮飞轮 323 下方部分的链条连接, 张力轮 41 在弹簧 43 收缩力的作用下, 沿 着轨道向斜下方移动, 链条也被张力轮 41 拉着向斜下方移动, 链条松弛多少, 弹簧 43 就自 动的将其拉紧多少, 当人力将移动系统。

23、 2 向前拉动时 (参见图 7) , 后飞轮 322 从 A3 点移至 A1 点, 人力将链条带动张力轮 41 克服弹簧 43 的阻力, 使张力轮从 B3 点移至 B1 点。A1、 B1 点分别是移动系统 2 处于脚踏轮椅状态时, 后飞轮 322 和张力轮 41 所处的位置, 图 7 中虚 线部分分别表示移动前的后飞轮 322 和张力轮 41 所在位置的投影 (图 8、 9 虚线部分表达的 意思与此相同) 。 0029 当移动系统 2 向后移动、 转换为常规轮椅状态时 (参见图 8) , 其过程中通过的一个 假设的参考位置 A2 点及张力轮 41 的位置 B2 点, 可见后飞轮 322 移至 。

24、A2 点时, 连接后飞轮 322和车轮飞轮323上方一段链条缩短了, 下方由后飞轮322至车轮飞轮323一段链条变成 后飞轮 322 与张力轮 41、 张力轮 41 与车轮飞轮 323 两段链条的组合, 同时也比原来的一段 链条变长了, 此时张力轮 41 受弹簧力的作用, 从 B1 点向斜下方移至 B2 点, 下方一段链条被 张力轮 41 自动拉紧。 0030 当移动系统2向后移动至最终位置, 即后飞轮322移动至A3点 (参见图7) , 张力轮 41 向上移至 B3 点, 此时后飞轮 322 从车轮飞轮 323 前方移至车轮飞轮 323 的后方, 图 8 中 连接后飞轮 322 和车轮飞轮 。

25、323 侧上方的链条变成图 9 中在后飞轮 322 的侧下方, 连接后 飞轮 322 和张力轮 41 部分的链条仍在后飞轮 322 侧上方, 而且变长了。在后飞轮 322 移至 车轮飞轮 323 后方之后, 张力轮 41 就要克服弹簧力向斜上方移至 B3 点, 克服弹簧力来自于 推动移动系统向后的人力。后飞轮 322 无论停止在 A1 点、 还是停止在 A3 点时, 都要将轨道 锁 23 锁紧, 否则会受到弹簧 43 的干扰。 0031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脚踏轮椅还包括一个阻尼系统 8, 即在所述轮椅原 有结构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一个阻尼系统8, 包括阻尼轮81和阻尼调节器总成82。

26、。 阻尼调节 器总成 82 的一端与轮椅坐垫下方的主体框架连接, 另一端与阻尼轮 81 连接, 阻尼轮 81 受 阻尼调节器总成 82 的压力弹簧控制, 可与中轴 331 接触或脱离接触, 即可以在两种状态之 间转换 (参见图 10) 。其作用与现有技术的 “磁控脚踏车” 、“健身自行车” 类的健身器械的功 能一样, 但更适于平日使用轮椅的患者康复训练。当轮椅作为健身脚踏车在室内锻炼使用 时, 首先将后链条 312 摘掉, 通过调整阻尼调节器总成 82, 实施对阻尼轮 81 方向和压力 (压 力受阻尼调节器总成 82 的压力弹簧作用) 的调整, 将阻尼轮 81 与中轴 331 适当接触, 其压。

27、 力根据康复者的力量调节。此时, 踏动脚蹬子, 前链条 311 仅会带动前飞轮 321、 后飞轮 322 和中轴 331 转动, 由于后链条 312 已经摘掉, 后飞轮 322 只能空转, 车轮飞轮 323 不会转动, 轮椅也就原地不动, 但由于中轴 331 转动需要克服阻尼轮 81 与中轴 331 接触的摩擦力, 因 说 明 书 CN 102488590 B 6 5/5 页 7 而起到了健身脚踏车的作用。 当不使用健身脚踏车功能时, 调整阻尼调节器总成82, 使阻尼 轮 81 与中轴 331 脱离接触, 并挂上后链条 312, 即可回到常规脚踏轮椅状态。 0032 本发明刹车系统 5 采用现。

28、有技术, 具体结构与三轮车刹车系统相同。 0033 本发明转向系统 6 也采用现有技术。 0034 本发明的脚踏轮椅主体框架 7 与普通轮椅的框架结构、 形态、 几何尺寸基本相同 (参见图 1、 2、 3) 。 0035 本发明未述及部分适用于现有技术。 0036 本发明设计的脚踏轮椅基于普通轮椅基本结构, 或者说是在普通轮椅基础上改造 的, 是一种在普通轮椅和脚踏轮椅之间可以很方便地互相转换的代步及腿脚康复器械, 除 常规轮椅功能外, 使用者用健侧腿脚为主, 患侧腿脚为辅, 像蹬自行车或三轮车一样驱动轮 椅移动, 实现积极康复锻炼和健身的目的。 说 明 书 CN 102488590 B 7 1/7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88590 B 8 2/7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88590 B 9 3/7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88590 B 10 4/7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88590 B 11 5/7 页 12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88590 B 12 6/7 页 13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88590 B 13 7/7 页 14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88590 B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