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8273063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13505.2

申请日:

20050513

公开号:

CN1861113A

公开日:

200611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537,A61K9/20,A61P43/00

主分类号:

A61K36/537,A61K9/20,A61P43/00

申请人: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韩晶岩,李旭,郑永峰,叶正良

地址:

300402天津市北辰区北辰科技园区新宜白大道辽河东路1号

优先权:

CN20051001350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显示在缺血再灌注后对肠系膜肥大细胞进行活体染色,可见芪参益气滴丸经口给药可以抑制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且芪参益气滴丸的口服作用与丹参静脉给药的作用几乎相同。芪参益气滴丸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肥大细胞脱颗粒所致疾病,特别是肥大细胞脱颗粒所致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理想药物。

权利要求书

1.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芪参益气滴丸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黄芪22.2%~66.8%,丹参11.6%~33.4%,三七2.5%~13.5%,降香14.5%~4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芪参益气滴丸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黄芪44.7%,丹参26.7%,三七6.3%,降香2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芪参益气滴丸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黄芪41.2%,丹参23.8%,三七4.5%,降香30.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肥大细胞脱颗粒是一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且受多种刺激影响。经典理论认为变应原与 肥大细胞表面的IgE分子桥联后,使IgE分子发生变构,后者改变了肥大细胞膜的能量代谢 和通透性,并促进细胞膜磷脂甲基化过程和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外液钙离子的内流可能通 过脑浆内微丝的活动(细胞肌作用)导致颗粒围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并和颗粒围膜间的相互融 合一起,形成了连接细胞外液的复杂通路、颗粒物质即藉此通路释放,此种颗粒释放方式组 织学上称为“胞吐”,它包括细胞和颗粒及其膜结构发生变化的生化过程。肥大细胞广泛分布 于皮肤、淋巴组织、子宫、膀胱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及淋 巴管周围。肥大细胞脱颗粒是很多机体病理反应的原因之一,它与肿瘤发生、血脂清除、血 管发生、神经系统功能、生殖系统的性周期变化、过敏反应等都有不等程度的关系。肥大细 胞不仅在过敏反应中起关键作用,而且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功能的多态性,如,炎症 反应、细胞毒性作用、血管的生长与形成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等都有肥大细胞的参与。

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保护血管内皮 细胞、清除过氧化物、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细静脉内的 白蛋白漏出等。丹参通过对微循环的多环节、多靶点综合作用,发挥了其预防和治疗缺血再 灌注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作用。然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需要长期治疗时,丹参需静脉 给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果口服的丹参制剂也能取得与静脉给药近似效果的话,对于 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芪参益气滴丸由黄芪、丹参、三七和降香组成,用以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中 国专利CN1375316A公开了该制剂的组成、制法以及在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用途,但该药在抗 肥大细胞脱颗粒而改善微循环方面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

芪参益气滴丸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黄芪22.2%~66.8%,丹参11.6%~ 33.4%,三七2.5%~13.5%,降香14.5%~44.3%。其最佳配比为黄芪44.7%、丹参26.7%、三 七6.3%、降香22.3%;或者以黄芪41.2%、丹参23.8%、三七4.5%、降香30.5%。

本发明研究显示在缺血再灌注30分钟观察结束后,用0.1%的toluidine blue(甲苯胺 蓝)对肠系膜肥大细胞进行活体染色,可见芪参益气滴丸经口给药可以抑制由缺血再灌注引 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且芪参益气滴丸的口服作用与丹参静脉给药的作用几乎相同。因此, 芪参益气滴丸可治疗因肥大细胞脱颗粒所致的疾病。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验来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

一、芪参益气滴丸在缺血再灌注前给药对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

(一)实验方法

1.试验组和对照组

(1)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

(2)缺血再灌注组:经10分钟基础观察之后,用4G聚乙稀管将还流于观察部的肠系膜动静 脉血管同时结扎10分钟(缺血),解除结扎(再灌注)。将时间记录仪调至0处。在同一视野连 续观察30分钟。

(3)芪参益气滴丸给药组:在缺血再灌注60分钟前,按0.4g/kg的给药量,将芪参益气滴 丸用生理盐水溶解,一次性灌胃。

(4)丹参静脉给药组:在缺血再灌注10分钟前,经颈静脉缓慢推注丹参注射液1ml(1g丹 参提取物/ml),再用连续推注器按每小时1.2g/kg的给药量,经颈静脉连续注入丹参注射剂 至观察结束。

2.实验方法

取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00~250g, Charles River实验动物,东京),按3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从右 侧颈静脉插入并置3G聚乙烯管。沿腹正中线作2~3cm切口,轻柔地把近回盲部的回肠移至 腹腔外,将肠系膜在附有薄玻片的台板上展开。为维持温度和湿度,在展开的肠系膜的表面 持续滴加37℃的Krebs-Ringer缓冲液。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用置于37℃恒温槽内的倒置 生物显微镜(Diaphot TMD-2S,Nikon,东京)观察,并用高感度摄像机摄像,S-VHS录像机 录像。

选直径在25~40μm之间的细静脉非分支部(长200μm以上)为观察部位。经10分钟基 础观察之后,用4G聚乙烯管将观察部的肠系膜动静脉血管同时结扎10分钟(缺血),解除结 扎(再灌注),将时间记录仪调至0处。在同一视野连续观察30分钟。

3.测定方法

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计数:缺血再灌注30分观察结束后,将0.1%的toluidine blue 滴加于肠系膜表面,1分钟之后,用生理盐水缓慢地冲洗肠系膜表面。用连接于倒置生物显 微镜的高感度摄影系统,沿观察的血管记录5个视野,计数脱颗粒和未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 用脱颗粒的肥大细胞占计数的肥大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肥大细胞脱颗粒率。

每组6只大鼠的各测定值用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处理,Fisher’s post hoc test检验。各组数值用平均数±标准误表示,设P<0.05为有显著意义。

(二)结果

图1显示芪参益气滴丸和丹参静脉给药对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 制作用。缺血再灌注30分钟之后,肠系膜细静脉周围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显著增加。而芪参益气滴丸经口给药组和丹参静脉给药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缺血再灌注 组相比显著减少,其作用相同。

二、芪参益气滴丸在缺血再灌注后给药对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

(一)实验方法

1.试验组和对照组

(1)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

(2)芪参益气滴丸给药组:在缺血再灌注后,将芪参益气滴丸用生理盐水配成50mg/ml的溶 液,在观察的肠系膜表面连续滴加(2.6ml/min)。

(3)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给药组:在缺血再灌注10分钟时,用连续推注器按12000u/kg/hr 的给药量,经颈静脉连续注入SOD至观察结束。

2.实验方法:同实施例一。

3.测定方法:同实施例一。

(二)结果

图2显示缺血再灌注30分钟时,SOD后给药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没 有显著差异,而芪参益气滴丸后给药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附图说明

图1:芪参益气滴丸预给药在缺血再灌注后30分钟时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

图2:芪参益气滴丸后给药在缺血再灌注后30分钾时大鼠肠系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药物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 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取黄芪86.5g、丹参21.3g、三七3.5g、降香20.6g、辅料聚乙二醇-6000 30g。将经粉 碎的丹参、三七,水煎煮2次,每次加7倍量水,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 缩至900ml,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到70%,静置12~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 成相对密度为1.32~1.38(50~60℃)的浸膏;将经粉碎的黄芪,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6倍 量水,依次提取2小时、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1500ml左右时,加95%乙醇使醇浓度为 6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00ml左右时,加95%乙醇使醇浓度 为8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8(50~60℃) 的浸膏;取降香,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5小时,收集挥发油;取上述丹参三七浸膏、黄芪 浸膏及聚乙二醇-6000,水浴溶化,化匀后,加入降香挥发油,混匀,移至滴丸机中,制成 1000粒滴丸。

实施例二

取黄芪40.6g、丹参44.8g、三七11.2g、降香38.6g,辅料聚乙二醇-6000 30g,按实施 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三

取黄芪77.3g、丹参22.8g、三七4.8g、降香30.5g、辅料聚乙二醇-6000 28g,按实施 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四

取黄芪42.3g、丹参39.2g、三七8.2g、降香46.8g、辅料聚乙二醇-6000 25g,按实施 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五

取黄芪65.2g、丹参38.9g、三七9.3g、降香32.5g、辅料聚乙二醇6000 40g,按实施 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六

取黄芪56.2g、丹参32.5g、三七6.2g、降香41.6g、辅料聚乙二醇-6000 22g,按实施 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七

取黄芪36.5g、丹参32.4g、三七6.2g、降香41.7g、辅料聚乙二醇6000 22g,按实施 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八

取黄芪65.6g、丹参25.8g、三七9.5g、降香46.4g,辅料聚乙二醇-6000 35g,按实施 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九

取黄芪35.5g、丹参50.8g、三七16.3g、降香52.3g、辅料聚乙二醇-6000 35g,按实施 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显示在缺血再灌注后对肠系膜肥大细胞进行活体染色,可见芪参益气滴丸经口给药可以抑制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且芪参益气滴丸的口服作用与丹参静脉给药的作用几乎相同。芪参益气滴丸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肥大细胞脱颗粒所致疾病,特别是肥大细胞脱颗粒所致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理想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