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2729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1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53530.0

申请日:

2007.06.28

公开号:

CN101687615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B 23/24申请日:20070628|||公开

IPC分类号:

B66B23/24

主分类号:

B66B23/24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托坎

发明人:

川崎敦司; 川村雄治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 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其能够使帆布的接头部具有预定的强度,并且能够防止驱动辊通过帆布的接头部时的振动和噪声。为此,环状芯体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并且横截面呈C字形,沿着该环状芯体的内表面设置帆布,并且使帆布的在接头部相邻的各端部的表面形成为比形成移动扶手内表面的其它部分的表面更向芯体侧凹陷的状态。此外,以将形成于帆布的上述端部间的间隙覆盖起来的方式在帆布的端部之间设置垫布。并且,在上述垫布中,将与芯体的平坦部对应的部分的表面配置成与相邻的帆布的表面共面,并将与芯体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的表面配置成相对于相邻的帆布的表面凹陷的状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包括:
环状的芯体,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并且该芯体通过具有平坦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平坦部两侧的弯曲部而使得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
抗拉体,其沿着上述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述芯体内部,用于对上述芯体赋予预定的抗拉强度;
帆布,其通过沿着上述芯体的内表面进行设置而使得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并且该帆布的在接头部相邻的各端部的表面形成为比形成移动扶手内表面的其它部分的表面更向上述芯体侧凹陷的状态;以及
垫布,其以将形成于上述帆布的上述端部间的间隙覆盖起来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帆布的上述端部间,并且该垫布的与上述芯体的上述平坦部对应的部分的表面配置成与相邻的上述帆布的表面共面,而且该垫布的与上述芯体的上述弯曲部对应的部分的表面配置成相对于相邻的上述帆布的表面凹陷的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帆布的在接头部相邻的各端部的表面形成为:与芯体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的凹陷量比与上述芯体的平坦部对应的部分的凹陷量要大,
垫布在整体上具有固定的厚度。

3.
  一种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包括:
环状的芯体,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并且该芯体通过具有平坦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平坦部两侧的弯曲部而使得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
抗拉体,其沿着上述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述芯体内部,用于对上述芯体赋予预定的抗拉强度;
帆布,其通过沿着上述芯体的内表面进行设置而使得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并且该帆布的在接头部相邻的各端部的表面形成为比形成移动扶手内表面的其它部分的表面更向上述芯体侧凹陷的状态;
垫布,其以将形成于上述帆布的上述端部间的间隙覆盖起来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帆布的上述端部间,并且该垫布的表面配置成相对于相邻的上述帆布的表面凹陷的状态;以及
无纺布,其设置于上述垫布中的与上述芯体的平坦部对应的部分,并且该无纺布的表面配置成与相邻的上述帆布的表面共面。

说明书

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
背景技术
通常,在叫作自动扶梯或移动人行道的乘客输送机中,使用了截面呈C字形的移动扶手。该移动扶手例如由以下部分构成:芯体,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和带状抗拉体,其沿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芯体内部。另外,在芯体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一般不在芯体内部使用加强布,而是在截面呈C字形的芯体内表面上设置兼具上述加强布的功能的帆布。
此外,关于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一般在将形成为直线状的扶手主体切断成预定长度后,通过将该扶手主体的两端部连接起来而形成为环状。因此,在其连接部的内表面上通常会存在帆布的接头部(另外,有时由于在除上述连接部以外的部分也进行帆布的连接,所以在移动扶手的除连接部以外的部分也会存在帆布的接头部)。
在使帆布的端部彼此抵接地将扶手主体的两端部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当移动扶手弯曲时力集中于上述接头部,在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芯体上可能会产生龟裂。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在以往,采用如下方法:通过在相邻的帆布的端部间粘接固定短尺寸的垫布,来覆盖隐藏住帆布的位于接头部的边界从而进行加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732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为了防止设置于帆布接头部的垫布剥离,垫布配置成其表面比相邻的帆布的表面稍微向芯体侧凹陷。即,在移动扶手的内表面上,在帆布的接头部形成有阶梯差。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当扶手驱动装置的驱动辊通过帆布的接头部时会产生振动和噪声,给乘客带来不愉快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该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能够使帆布的接头部具有预定的强度,并且能够防止驱动辊通过帆布的接头部时的振动和噪声。
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包括:环状的芯体,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并且该芯体通过具有平坦部以及设置在平坦部两侧的弯曲部而使得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抗拉体,其沿着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芯体内部,用于对芯体赋予预定的抗拉强度;帆布,其通过沿着芯体的内表面进行设置而使得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并且该帆布的在接头部相邻的各端部的表面形成为比形成移动扶手内表面的其它部分的表面更向芯体侧凹陷的状态;以及垫布,其以将形成于帆布的端部间的间隙覆盖起来的方式设置于帆布的端部间,并且该垫布的与芯体的平坦部对应的部分的表面配置成与相邻的帆布的表面共面,而且该垫布的与芯体的弯曲部对应的部分的表面配置成相对于相邻的帆布的表面凹陷的状态。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包括:环状的芯体,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并且该芯体通过具有平坦部以及设置在平坦部两侧的弯曲部而使得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抗拉体,其沿着芯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芯体内部,用于对芯体赋予预定的抗拉强度;帆布,其通过沿着芯体的内表面进行设置而使得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并且该帆布的在接头部相邻的各端部的表面形成为比形成移动扶手内表面的其它部分的表面更向芯体侧凹陷的状态;垫布,其以将形成于帆布的端部间的间隙覆盖起来的方式设置于帆布的端部间,并且该垫布的表面配置成相对于相邻的帆布的表面凹陷的状态;以及无纺布,其设置于垫布中的与芯体的平坦部对应的部分,并且该无纺布的表面配置成与相邻的帆布的表面共面。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帆布的接头部具有预定的强度,并且能够防止驱动辊通过帆布的接头部时的振动和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沿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沿D-D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芯体;1a:平坦部;1b:弯曲部;1c:弯曲部;2:抗拉体;3:帆布;3a:端部;3b:端部;3c:弯曲部;3d:弯曲部;3e:平坦部;4:垫布;4a:平坦部;4b:弯曲部;4c:弯曲部;5: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此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简化甚至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剖视图。在图1中,标号1是芯体,标号2是抗拉体,标号3是帆布。
芯体1由大致平坦地形成的环状的平坦部1a以及设置在该平坦部1a两侧的半圆形的弯曲部1b和1c构成,如图1所示,作为整体,芯体1的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该芯体1是构成移动扶手的主要部分的部件,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此外,关于芯体1,一般根据目的(赋予芯体1的功能等)或制造方法来选择适当硬度的材料,并由多层来构成整体。作为弹性体的原料,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类、聚苯乙烯类、聚氯乙烯类、聚酯类、聚烯烃类等。
抗拉体2用于对芯体1即移动扶手赋予预定的抗拉强度,从而防止移动扶手的拉伸。该抗拉体2沿着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在芯体1的平坦部1a的内部。作为抗拉体2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钢带或金属制线材等。
帆布3作为以下两种单元而设置:用于减小摩擦阻力以使移动扶手在栏杆上的移动扶手上顺畅地移动的单元;以及用于在其与扶手驱动装置(例如驱动辊)之间获得预定的摩擦力以便摩擦驱动移动扶手的单元。该帆布3以与芯体1形成为一体的方式沿着横截面呈C字形的芯体1的内表面在其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即,帆布3也是横截面形成为C字形,并且帆布3配置成覆盖芯体1的平坦部1a以及弯曲部1b和1c的各内表面。作为帆布3的材质,例如可以使用棉或聚酯等合成纤维。
另外,在芯体1由除热塑性弹性体以外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一般在芯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布。但是,在图1所示的移动扶手中,没有在芯体1的内部使用加强布,而是在芯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了兼具上述加强布的功能的帆布3。
关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扶手,在将形成为直线状的扶手主体切断成预定长度后,通过将该扶手主体的两端部连接起来而形成为环状。下面,对形成为环状的移动扶手中的、将扶手主体的两端部连接起来的部分(连接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其示出了移动扶手的连接部。图3是图2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在图2至图4中,标号3a和3b表示在移动扶手的连接部相邻配置的、帆布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即,帆布3的端部3a和3b本身并不是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成一体。另外,帆布3的端部3a和3b也可以配置成相互抵接的状态,也可以如图2和图3所示地配置成留有少量间隙的状态。
上述帆布3形成为只有端部3a和3b的表面比其他部分的表面更向芯体1侧凹陷的状态。另外,帆布3中的除上述端部3a和3b以外的部分的表面形成移动扶手的内表面。此外,端部3a和3b形成为以下状态:与芯体1的弯曲部1b和1c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弯曲部3c和3d”(但是,弯曲部3d未图示))的表面比与平坦部1a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平坦部3e”)的表面进一步凹陷。即,端部3a和3b形成为弯曲部3c和3d的表面的凹陷量α比平坦部3e的表面的凹陷量β要大(α>β)。
另外,在帆布3的上述端部3a和3b间,从移动扶手的内侧粘接固定有垫布4。该垫布4配置成从移动扶手的内侧覆盖隐藏住形成于端部3a和3b间的整个间隙。另外,垫布4形成为预定的宽度(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并且垫布4配置成该垫布4整体收纳在具有向芯体1侧后退的表面的端部3a和3b内。
此外,上述垫布4具有预定的厚度,并且垫布4的与芯体1的平坦部1a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垫布4的“平坦部4a”)的表面配置成与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相邻配置的帆布3的各表面大致共面。另外,垫布4在整体上具有大致固定的厚度。因此,通过将垫布4粘接固定在帆布3的端部3a和3b间,垫布4配置成以下状态:与芯体1的弯曲部1b和1c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垫布4的“弯曲部4b和4c(但是,弯曲部4c未图示)”)的表面相对于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相邻配置的帆布3的各表面稍微凹陷。即,移动扶手的内表面形成为只有垫布4的弯曲部4b和4c比其他部分更进一步凹陷的状态。
另外,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其示出了在形成帆布3的接头部时的帆布3的一部分和垫布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由于相邻的帆布3的端部3a和3b间粘接固定有垫布4,所以能够使帆布3的接头部具有预定的强度。因此,不会由于移动扶手的弯曲而使力集中于上述接头部,能够可靠地防止芯体1产生龟裂这样的不良情况。
此外,设置在帆布3的端部3a和3b间的垫布4配置成其平坦部4a的表面与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帆布3的各表面大致共面。因此,即使在直径大约为100~200mm的驱动辊通过帆布3的接头部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振动和噪声。
另外,上述垫布4形成为以下状态:弯曲部4b和4c的表面相对于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帆布3的各表面进一步凹陷。因此,能够防止因乘客输送机的使用而产生的垫布4的剥离。即,垫布4的剥离是由于垫布4与驱动辊的侧面或扶手引导件接触而产生的。在垫布4中,与驱动辊的侧面等接触的可能性高的部分是弯曲部4b和4c,但是在上述结构的移动扶手中,由于形成为弯曲部4b和4c的表面进一步凹陷的状态,所以不会出现在乘客输送机工作过程中驱动辊的侧面或扶手引导件与弯曲部4b和4c接触那样的情况,能够可靠地防止垫布4的剥离。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只有垫布4的弯曲部4b和4c的表面形成为进一步凹陷的状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与弯曲部4b和4c相邻的帆布3的表面也可以形成为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进一步凹陷的状态。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移动扶手的连接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帆布3的接头部也存在于除连接部以外的部位。当然,在帆布3的设置于除移动扶手的连接部以外的部位的接头部中,通过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结构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主要部分结构图,其与图2一样示出了移动扶手的连接部。图7是图6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沿C-C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6所示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沿D-D线的剖视图。
在图6至图8中,形成移动扶手的内表面的帆布3形成为以下状态:只有端部3a和3b的表面比其他部分更向芯体1侧凹陷。但是,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的是,端部3a和3b形成为其整个表面比其他部分(帆布3中的除端部3a和3b以外的部分)的表面向芯体1侧后退了距离γ。另外,端部3a和3b的凹陷量γ形成为比垫布4的厚度要大。
另外,以从移动扶手的内侧覆盖隐藏住形成于帆布3的上述端部3a和3b间的整个间隙的方式,在端部3a和3b间从移动扶手的内侧粘接固定有垫布4。另外,如上所述,端部3a和3b的表面的凹陷量γ比垫布4的厚度要大。因此,垫布4配置成以下状态:其整个表面相对于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相邻配置的帆布3的各表面稍微凹陷。
标号5是无纺布,该无纺布5从移动扶手的内侧粘接固定在垫布4的平坦部4a的表面上。该无纺布5具有预定的厚度,并且配置成其表面与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相邻配置的帆布3的各表面大致共面。另外,无纺布5形成为其两端部与帆布3的倾斜相对应地随着接近末端而变薄,以使得在无纺布5的表面与在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相邻配置的帆布3的表面之间不会产生阶梯差。其他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也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但是,一般上述无纺布5的强度不如垫布4的强度大。因此,在长时间使用了乘客输送机的情况下,存在无纺布5被破坏从而逐渐损毁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只有无纺布5被分解成细小的纤维,所以垫布4不会一起被剥离。此外,即使在无纺布5被破坏了的情况下,驱动辊也不会在无纺布4和帆布3之间的边界部分与无纺布5强力接触,因此无纺布5不会被全部剥离。因此,通过无纺布5残存于帆布3的表面,在上述边界部分不会产生极端的阶梯差,即使在驱动辊通过帆布3的接头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振动和噪声减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能够使帆布的接头部具有预定的强度,并且能够防止驱动辊通过帆布的接头部时的振动和噪声。因此,只要是芯体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且在其内表面设置有帆布的结构,就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所有这样的结构。

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其能够使帆布的接头部具有预定的强度,并且能够防止驱动辊通过帆布的接头部时的振动和噪声。为此,环状芯体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形成并且横截面呈C字形,沿着该环状芯体的内表面设置帆布,并且使帆布的在接头部相邻的各端部的表面形成为比形成移动扶手内表面的其它部分的表面更向芯体侧凹陷的状态。此外,以将形成于帆布的上述端部间的间隙覆盖起来的方式在帆布的端部之间设置垫布。并且,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