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热盛肠燥型内痔的中 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热盛肠燥型内痔:一、大便带血量多时:①采用维生素K,静脉给药可 出现面部潮红、出汗、胸闷、血压下降等反应;口服给药可出现恶心、呕吐。②采用 氨基乙酸:可出现腹部不适,胃部灼热感、恶心、呕吐、腹泻等,也可出现低血压, 偶有变态反应如结膜充血、鼻塞、皮疹等。③采用止血芳酸,用药过量可能形成血栓、 透发心肌梗死。二、肛门疼痛剧烈时:①采用枸橼酸芬太尼,可出现眩晕、恶心、呕 吐、胆道括约肌痉挛,偶有肌肉强直。②采用度冷丁:可出现眩晕、出汗、口干、恶 心、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反复用可成瘾,反复大剂量可引起震颤、肌肉挛缩、 反射亢进以至惊厥。③采用曲马朵:可出现多汗、眩晕、恶心、呕吐、口干、疲倦。 静脉太快可有面部潮红、多汗、一过性心动过速。④采用布洛芬:可出现消化不良、 恶心、呕吐、腹泻和消化性溃疡。也可出现头痛、易激惹、视觉障碍、皮疹等,偶可 引起转氨酶升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热盛肠燥型内痔的中药制备方 法。内痔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上,是粘膜下痔内静脉丛 扩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好发于肛门左中、右后、右前,即膀胱截石位3、7、11 点处,这三个部位称母痔区,发生在母痔区的内痔称为母痔,又叫原发性内痔,发生 在其它部位的内痔称为子痔,又叫继发性内痔。内痔的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常因 脏腑本虚,气血阴阳失调;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醇生湿热,下注大肠;或 因起居不慎,久坐久站,负重远行;或因久泻久痢,或便秘久忍大便;或妇女妊娠; 或因内伤七情;或外感风、湿、燥热等,皆可导致气血壅滞,经络不通,结聚肛门, 冲发为痔。热盛肠燥型内痔的临床表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呈喷射状;大 便干燥,肛门疼痛,便时尤甚;或便时肛内有物脱出,有时难以纳入。伴有心烦口干, 舌红而干,脉弦数。血液检查:①红细胞计数减低;②血红蛋白减低;③白细胞比容 测定减低。
它的技术方案为:取地榆18重量份、侧柏叶12重量份、仙鹤草15重量份、茜 草根12重量份、小蓟9重量份、旱莲草12重量份、生卷柏9重量份、槐角12重量 份、苎麻根9重量份、羊蹄根12重量份、铁苋菜9重量份、紫珠草12重量份、荠菜 15重量份、桃仁12重量份、当归12重量份、黑芝麻18重量份、火麻仁6重量份、 郁李仁6重量份、蜂蜜15重量份、牡丹皮12重量份、大黄9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 将以上22味药放入13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过滤去渣,共煎 出药液520毫升,即为治疗热盛肠燥型内痔的中药。
该发明的优点是:该中药制作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容易在消化道内吸 收,疗程短,治愈率高。还能避免应用西药产生的不良的反应。地榆、侧柏叶、仙鹤 草、茜草根、小蓟、旱莲草、生卷柏、槐角、苎麻根、羊蹄根、铁苋菜、紫珠草、荠 菜,以上13味药其性或寒、或凉、均能凉血止血以治疗热盛肠燥型内痔所引起的大 便带血之症。其中地榆兼能消肿止痛;侧柏叶兼能生发乌发;茜草根兼能化瘀;小蓟 兼能破血化瘀;旱莲草兼能补肾益阴;生卷柏兼能固下、破瘀行血、通淋散结;槐角 兼能清肝明目;苎麻根兼能安胎、清热解毒、利尿;羊蹄根兼能杀虫毒、疗疮癣、清 湿热、除肿痒;铁苋菜兼能清热解毒、治泻止痢;紫珠草兼能解毒消肿;荠菜兼能清 热利尿、平肝降压。以上13味药在治疗热盛肠燥型内痔的过程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故为君药。桃仁、当归、黑芝麻、火麻仁、郁李仁、蜂蜜,这6味药具有润燥滑肠、 润肠通便之功,其中桃仁还能破瘀行血;当归还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黑芝麻还能 行水消胀;蜂蜜还能滋养补虚;郁李仁还能行水消胀;蜂蜜还能止咳平喘。牡丹皮苦、 辛,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清肝降压、活血消瘀。以上这7味药既能润 燥滑肠、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凉血。能辅助主药发挥治疗作用,故为臣药。大黄:苦、 寒。入胃、大肠、脾、肝、心包经。具有清肠通便,泻火解毒,逐瘀通经之功。大黄 苦寒沉降,气味俱厚,力猛善走,能直达下焦,荡涤胃肠积滞,清泻血分实热。因大 黄能引领诸药直达病灶发挥治疗作用,故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经。能补 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既能纠诸药之偏性,又能解诸 药之毒性,故为使药。地榆、侧柏叶、仙鹤草、茜草根、小蓟、旱莲草、生卷柏、槐 角、苎麻根、羊蹄根、铁苋菜、紫珠草、荠菜、桃仁、当归、黑芝麻、火麻仁、郁李 仁、蜂蜜、牡丹皮、大黄、甘草。这22味药配伍应用,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润燥 滑肠、润肠通便、泻火解毒、止痛之功效。是治疗热盛肠燥型内痔的最佳配方。地榆: 苦,酸,微寒。入肝、胃、大肠经。凉血止血,消肿止痛。侧柏叶:苦、涩,微寒。 入肺、肝、大肠经。凉血止血,生发乌发。仙鹤草:苦、涩,凉。入心、脾、胃、大 肠经。凉血止血。茜草根:苦、微酸,凉,入肝经。止血化瘀。小蓟:甘,凉。入心、 小肠、膀胱经。凉血止血,破血化瘀。旱莲草:甘、酸,寒。入肝、肾经。补肾益阳, 凉血止血。生卷柏:辛、甘,凉。入肝、肾、大肠经。固下止血,破瘀行血,通淋散 结。槐角;苦、寒。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苎麻根:甘、凉。入肝、 心包经。止血安胎,清热解毒,利尿。羊蹄根:苦、涩,寒。入心、肝、大肠经。凉 血止血,杀虫毒,疗疮癣,清湿热,除肿痒。铁苋菜:微苦、涩,凉。入肝、脾、大 肠、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泻止痢。紫珠草:苦,寒。入肺、肝、胃、大 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消肿。荠菜:甘、淡,凉。入肝、肾、膀胱经。凉血止血,清 热利尿,平肝降压。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破瘀行血,润燥滑肠。 当归:甘、辛、苦,温。入肝、心、脾经。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黑芝麻: 甘、平。入脾、肺、肝、肾经。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火麻仁:甘,平。入脾、胃、 大肠经。润肠通便,滋养补虚。郁李仁:辛、苦,平。入大肠、小肠、脾经。润肠通 便,行水消胀。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牡丹皮: 苦、辛,微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清肝降压,活血消瘀。大黄:苦、寒。 入胃、大肠、脾、肝、心包经。清肠通便,泻火解毒,逐瘀通经。甘草:甘、平。入 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具体实施方式
取地榆18g、侧柏叶12g、仙鹤草15g、茜草根12g、小蓟9g、旱莲草12g、生卷 柏9g、槐角12g、苎麻根9g、羊蹄根12g、铁苋菜9g、紫珠草12g、荠菜15g、桃仁 12g、当归12g、黑芝麻18g、火麻仁6g、郁李仁6g、蜂蜜15g、牡丹皮12g、大黄9g 和甘草9g,将以上22味药放入13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过滤 去渣,共煎出药液520毫升。即为治疗热盛肠燥型内痔的中药,当热盛肠燥型内痔的 病人需要治疗时,每次口服260毫升,一日二次,使药液温度为36℃,三日为一疗程, 若仍有大便带血,肛门疼痛等症状,再服第二疗程,以至痊愈。
351例热盛肠燥型内痔的病人中,男性178例,占50.7%;女性173例,占49.3%。 男性略多于女性。
表一:351例热盛肠燥型内痔病人年龄范围
年龄(岁)1~1011~2021~3031~5051~6061~80例数1838521276551百分比5.13%10.83%14.81%36.18%18.52%14.53%
表二:351例热肠燥型内痔病人治疗天数情况表
治疗天数34~56~910~1415~20例数6517566396百分比18.52%49.86%18.8%11.11%1.71%
表三:351例热盛肠燥型内痔病人治疗前后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