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66500.4 (22)申请日 2018.07.13 (71)申请人 于卫华 地址 246000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纺织南 路37号3栋2-304室 (72)发明人 鲍硕 鲍根华 (51)Int.Cl. A61G 1/02(2006.01) A61G 1/017(2006.01) A61G 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57)摘要 本发明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包括 双主杠装置、 功能护栏装置和轮脚装置, 可在抢 救突。
2、发危重伤病的患者时, 安全快捷地将患者挪 上担架, 同时, 本发明担架可翻折变形, 快速缩小 担架长度, 在住宅电梯内部空间深度不够的状况 下, 能够搭乘电梯快速急救转移患者; 遇到人手 不够或路途较远时, 还可以随时将担架变形转换 为担架车快速高效转移患者; 此外, 本发明担架 还可以通过简单操作, 对双主杠装置、 功能护栏 装置和轮脚装置进行变形组合, 将担架转换成护 理轮椅, 或用作陪护床, 一物多用, 经济实惠, 极 大地减轻护理负担和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本发 明担架作为多功能安全救护备用物品, 有利于进 入人们家庭, 特别是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种安全 保障。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
3、页 附图9页 CN 108743066 A 2018.11.06 CN 108743066 A 1.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包括双主杠装置、 功能护栏装置和轮脚装置, 其特征 是, 所述双主杠装置设置直架杆 (112) 、 架杆尾套管 (104) 、 架杆头套管 (118) 和翻折架 (101) ; 所述直架杆 (112) 设置为两根, 两端分别与架杆尾套管 (104) 和架杆头套管 (118) 活 动套接; 直架杆 (112) 在一侧设置固定连接的槽缝卡管 (107) , 对称的另一侧设定位置固定 安装轮脚套接筒a (106) 、 轮脚套接筒b (114) 和轮脚套接筒c (117) 。
4、, 与移动轮脚装置活动连 接, 并在设定位置与功能护架设置固定连接; 同时还在设定位置设置翻折转轴 (1301) , 将设 置为两段的直架杆 (112) 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槽缝卡管 (107) 与另行配置的兜托布单 (110) 活动连接; 所述兜托布单 (110) 设置固定连接的卡挂杆 (801) , 所述卡挂杆 (801) 设置 为两根, 分别与直架杆 (112) 设置的槽缝卡管 (107) 活动连接, 同时兜托布单 (110) 与槽缝卡 管 (107) 设置的卡管缝 (805) 活动连接; 所述架杆尾套管 (104) 设置为两个, 通过中空伸缩杆 (109) 横向连接, 并与直架杆 (。
5、112) 套接; 所述架杆头套管 (118) 设置为两个, 通过中空伸缩 杆 (109) 横向连接, 并与直架杆 (112) 套接; 所述翻折架 (101) 与中空伸缩杆 (109) 固定连接, 并在设定位置设置转轴关节 (1101) , 并配套设置活动套筒 (105) ; 所述轮脚装置设置轮脚套 接筒a (106) 、 轮脚套接筒b (114) 、 轮脚套接筒c (117) 和轮脚a杆 (305) 和轮脚b杆 (308) ; 所述 轮脚套接筒a (106) 和轮脚套接筒c (117) 固定在直架杆 (112) 的设定位置, 并与轮脚a杆 (305) 和轮脚b杆 (308) 活动连接; 所述轮。
6、脚a杆 (305) 和轮脚b杆 (308) 末端设置万象轮 (307) ; 所述轮脚套接筒b (114) 通过固定连接件 (111) 固定连接在直架杆 (112) 的设定位置, 并与轮脚b杆 (308) 活动连接; 所述功能护栏装置设置固定栏杆 (113) 和活动栏杆 (115) ; 所 述固定栏杆 (113) 直接固定安装在直架杆 (112) 上, 并设置套接孔与活动栏杆 (115) 设置的 套接卡头 (501) 活动连接; 所述固定栏杆 (115) 通过护栏转轴 (202) 固定安装在直架杆 (112) 上, 并设置套接卡头 (501) 与固定栏杆 (113) 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7、1所述的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其特征是, 所述直架杆 (112) 在翻折转轴 (1301) 翻转连接处 (116) 采用软质材料外包连接; 直架杆 (112) 两端设定位置分 别设置碰珠 (108) , 并与架杆尾套管 (104) 和架杆头套管 (118) 设置的套管卡孔 (804) 活动连 接; 直架杆 (112) 设定位置设置挂接孔 (201) 与轮脚a杆 (305) 和轮脚b杆 (308) 设置的卡勾 (306) 活动连接; 所述卡勾 (306) 底座设置磁铁块, 与挂接孔 (201) 设定位置的磁铁块活动连 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其特征是,。
8、 所述架杆尾套管 (104) 和架杆头套管 (118) 分别设置为两个, 各自通过中空伸缩杆 (109) 横向连接; 所述中空 伸缩杆 (109) 由粗细两节中空管套接而成为一个整体, 并通过设置在内腔的螺纹杆 (1104) 及调节手轮 (103) 调节伸缩; 所述螺纹杆 (1104) 固定连接调节手轮 (103) , 并设置反向螺纹 栓段 (1302) 与中空伸缩杆 (109) 设置的粗管段内壁的内螺纹配套, 同时设置顺向螺纹栓段 (1105) 与中空伸缩杆 (109) 设置的细管段内壁的内螺纹配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其特征是, 所述翻折架 (101) 。
9、还设置活动踏板 (102) 。 并在转轴关节 (1101) 配套设置的转轴连接件 (1102) 的设定位置设 置限位卡钉 (1103)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其特征是, 所述轮脚套接筒a (106) 和轮脚套接筒c (117) 内壁设置筒壁卡挂 (908) , 并在设定位置设置卡环缺口 (901) , 轮 脚a杆 (305) 和轮脚b杆 (308) 设置的外挂接件 (301) 及卡挂头 (802) 通过调整角度穿过卡环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743066 A 2 缺口 (901) 与筒壁卡挂 (908) 活动套接; 所述轮脚套接筒b。
10、 (114) 同样设置筒壁卡挂和卡环缺 口, 并与轮脚b杆 (308) 设置的外挂接件及卡挂头活动套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其特征是, 所述轮脚a杆 (305) 设置外挂接件 (301) 、 内挂接件 (803) 、 C型环套 (302) 和万向轮 (307) ; 所述外挂接件 (301) 上 端设置卡挂头 (802) , 并活动挂接在筒壁卡挂 (908) 上; 同时, 外挂接件 (301) 下端还通过设 置在内壁的连接卡环 (903) 与内挂接件 (803) 设置的挂接卡环 (902) 活动挂接; 所述内挂接 件 (803) 设置悬挂卡圈 (905) 、 。
11、轮脚转轴 (906) 和翻转缺口 (909) ; 所述悬挂卡圈 (905) 设置在 内挂接件 (803) 的外侧, 并与C型环套 (302) 设置的挂接卡圈 (904) 活动挂接; 所述轮脚转轴 (906) 在内挂接件 (803) 的设定固定连接, 并与轮脚接头 (303) 设置的轴环套 (907) 活动套 接; 所述轮脚接头 (303) 与轮脚a杆 (305) 设置为固定连接的一个整体, 并设置轴环套 (907) ; 所述翻转缺口 (909) 设置在内挂接件 (803) 下端的设定位置; 所述C型环套 (302) 设置挂接卡 圈 (904) 、 功能缺口 (910) 和环套拨杆 (304) 。
12、; 所述挂接卡圈 (904) 与悬挂卡圈 (905) 活动连 接; 所述功能缺口 (910) 设置在C型环套 (302) 的设定位置; 所述环套拨杆 (304) 固定连接C型 环套 (302) , 并通过拨动旋转C型环套 (302) , 调整功能缺口 (910) 所处角度位置; 所述轮脚b 杆 (308) 设置及功能与轮脚a杆 (305) 相同; 所述万向轮 (307) 设置在轮脚a杆 (305) 和轮脚b 杆 (308) 的末端, 并同时设置卡阻附件 (701) 。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743066 A 3 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
13、疗护理器材, 具体为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高层、 小高层住宅的出现, 电梯是必配设施, 人们越住越高, 对电梯的依 赖也越来越大; 但是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大多没有按照相关建筑规范, 安装符合安全救生要 求的电梯, 电梯内部空间深度不够, 一旦高层建筑住户重病或发生意外时, 无法使用医用担 架救助转移伤病患者; 我国已经快速进入老年社会, 高层建筑住户, 特别是老年人发生意外 和突发重病, 对患者的快速急救, 时间就是生命, 但目前医用担架不能正常使用电梯通道, 只能步行走楼梯道的现状, 几乎成为城市高层建筑的一个致命隐患。 0003 虽然市场和实际使用中上也有可伸。
14、缩担架, 但仍然难以适用于我国大多数高层建 筑目前安装的电梯的内部空间深度; 另外, 虽然还有一种软担架不受电梯内部空间深度尺 寸限制, 但在救护头部、 颈部骨折, 内脏出血、 脑溢血、 心脏病、 中风等症状必须平躺的患者, 只能使用硬担架; 而在家庭中, 遇到老年人突发危重伤病, 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 将患者安 全顺利搬挪转移到普通担架上也存在很大困难, 没有保护的勉强抱抬挥着不但会加大患者 痛苦, 而且可能带来加重患者伤情病情的风险; 同时市场现有担架大多功能单一, 只能用于 突发危重伤病时临时救济使用, 很难进入人们的家庭, 作为多功能的常备器材使用。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状和。
15、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包括双主杠装 置、 功能护栏装置和轮脚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双主杠装置设置直架杆、 架杆尾套管、 架杆头 套管和翻折架; 所述直架杆设置为两根, 两端分别与架杆尾套管和架杆头套管活动套接; 直 架杆在一侧设置固定连接的槽缝卡管, 对称的另一侧设定位置固定安装轮脚套接筒a、 轮脚 套接筒b和轮脚套接筒c, 与移动轮脚装置活动连接, 并在设定位置与功能护架设置固定连 接; 同时还在设定位置设置翻折转轴, 将设置为两段的直架杆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槽缝卡 管与另行配置的兜托布单活动连接; 所述兜托布单设置固定连接的卡挂杆, 所述卡挂杆设 置为两根。
16、, 分别与直架杆设置的槽缝卡管活动连接, 同时兜托布单与槽缝卡管设置的卡管 缝活动连接; 所述架杆尾套管设置为两个, 通过中空伸缩杆横向连接, 并与直架杆套接; 所 述架杆头套管设置为两个, 通过中空伸缩杆横向连接, 并与直架杆套接; 所述翻折架与中空 伸缩杆固定连接, 并在设定位置设置转轴关节, 并配套设置活动套筒; 所述轮脚装置设置轮 脚套接筒a、 轮脚套接筒b、 轮脚套接筒c和轮脚a杆和轮脚b杆; 所述轮脚套接筒a和轮脚套接 筒c固定在直架杆的设定位置, 并与轮脚a杆和轮脚b杆活动连接; 所述轮脚a杆和轮脚b杆末 端设置万象轮; 所述轮脚套接筒b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直架杆的设定位置,。
17、 并与轮脚 b杆活动连接; 所述功能护栏设置固定栏杆和活动栏杆; 所述固定栏杆直接固定安装在直架 杆上, 并设置套接孔与活动栏杆设置的套接卡头活动连接; 所述固定栏杆通过护栏转轴固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8743066 A 4 定安装在直架杆上, 并设置套接卡头与固定栏杆活动连接。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直架杆在翻折转轴翻转连接处采用软质材料外包连接; 直架杆两 端设定位置分别设置碰珠, 并与架杆尾套管和架杆头套管设置的套管卡孔活动连接; 直架 杆设定位置设置挂接孔与轮脚a杆和轮脚b杆设置的卡勾活动连接; 所述卡勾底座设置磁铁 块, 与挂接孔设定位置的磁铁块活动连接。 00。
18、06 进一步的, 所述架杆尾套管和架杆头套管分别设置为两个, 各自通过中空伸缩杆 横向连接; 所述中空伸缩杆由粗细两节中空管套接而成为一个整体, 并通过设置在内腔的 螺纹杆及调节手轮调节伸缩; 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调节手轮, 并设置反向螺纹栓段与中空 伸缩杆设置的粗管段内壁的内螺纹配套, 同时设置顺向螺纹栓段与中空伸缩杆设置的细管 段内壁的内螺纹配套。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翻折架还设置活动踏板。 并在转轴关节配套设置的转轴连接件的 设定位置设置限位卡钉。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轮脚套接筒a和轮脚套接筒c内壁设置筒壁卡挂, 并在设定位置设 置卡环缺口, 轮脚a杆和轮脚b杆设置的外挂接件及。
19、卡挂头通过调整角度穿过卡环缺口与筒 壁卡挂活动套接; 所述轮脚套接筒b同样设置筒壁卡挂和卡环缺口, 并与轮脚b杆设置的外 挂接件及卡挂头活动套接。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轮脚a杆设置外挂接件、 内挂接件、 C型环套和万向轮; 所述外挂接 件上端设置卡挂头, 并活动挂接在筒壁卡挂上; 同时, 外挂接件下端还通过设置在内壁的连 接卡环与内挂接件设置的挂接卡环活动挂接; 所述内挂接件设置悬挂卡圈、 轮脚转轴和翻 转缺口; 所述悬挂卡圈设置在内挂接件的外侧, 并与C型环套设置的挂接卡圈活动挂接; 所 述轮脚转轴在内挂接件的设定固定连接, 并与轮脚接头活动套接; 所述轮脚接头与轮脚a杆 设置为固定连。
20、接的一个整体; 所述翻转缺口设置在内挂接件下端的设定位置; 所述C型环套 设置挂接卡圈、 功能缺口和环套拨杆; 所述挂接卡圈与悬挂卡圈活动连接; 所述功能缺口设 置在C型环套的设定位置; 所述环套拨杆固定连接C型环套, 并通过拨动旋转C型环套, 调整 功能缺口所处角度位置; 所述轮脚b杆设置及功能与轮脚a杆相同; 所述万向轮设置在轮脚a 杆和轮脚b杆的末端, 并同时设置卡阻附件。 0010 本发明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包括包括双主杠装置、 功能护栏装置和轮 脚装置, 可在抢救突发危重伤病的患者时, 安全快捷将患者挪移到担架上, 同时, 本发明担 架可翻折变形, 在不改变患者卧姿不增加患。
21、者痛苦和伤病情风险的同时, 快速缩小担架长 度, 在普遍存在的城市高层建筑现有电梯内部空间深度不够的状况下, 能够搭乘电梯快速 急救转移患者; 遇到人手不够或路途较远时, 还可以随时将担架变形转换为担架车快速高 效转移患者; 此外, 在患者治疗期间, 或病情缓解后较长时间的护理中, 本发明专利担架还 可以通过简单操作, 对双主杠装置、 功能护栏装置和轮脚装置进行变形组合, 将担架转换成 护理轮椅, 或用作护理床, 更有利于患者治疗或康复期间的生活移动需求, 及大地减轻护理 负担; 综上所述, 本发明担架作为多功能安全救护备用物品, 一物多用, 经济实惠, 不仅可以 为患者家庭降低经济负担, 同。
22、时通过变形组合功能, 可以折叠收藏保管, 也有利于本发明担 架进入人们家庭, 特别是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种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8743066 A 5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示意图; 图8是的5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4 的 A 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0是5的 B 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6的 C 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6的 D处的左视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
23、图13是图6的 E 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7的 F 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7的 G 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4、 图15 所示, 本发明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包括双主杠装置、 功能护栏装置和轮脚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双主杠装置设置直架杆112、 架杆尾套管104、 架杆头套管118和翻折架101; 所述直架杆112设置为两根, 两端分别与架杆尾套管104和架杆头套管11。
24、8活动套接; 直架杆 112在一侧设置固定连接的槽缝卡管107, 对称的另一侧设定位置固定安装轮脚套接筒 a106、 轮脚套接筒b114和轮脚套接筒c117, 与移动轮脚装置活动连接, 并在设定位置与功能 护架设置固定连接; 同时还在设定位置设置翻折转轴1301, 将设置为两段的直架杆112连接 为一个整体; 所述槽缝卡管107与另行配置的兜托布单110活动连接; 所述兜托布单110设置 固定连接的卡挂杆801, 所述卡挂杆801设置为两根, 分别与直架杆112设置的槽缝卡管107 活动连接, 同时兜托布单110与槽缝卡管107设置的卡管缝805活动连接; 所述架杆尾套管 104设置为两个, 。
25、通过中空伸缩杆109横向连接, 并与直架杆112套接; 所述架杆头套管118设 置为两个, 通过中空伸缩杆109横向连接, 并与直架杆112套接; 所述翻折架101与中空伸缩 杆109固定连接, 并在设定位置设置转轴关节1101, 并配套设置活动套筒105; 所述轮脚装置 设置轮脚套接筒a106、 轮脚套接筒b114、 轮脚套接筒c117和轮脚a杆305和轮脚b杆308; 所述 轮脚套接筒a106和轮脚套接筒c117固定在直架杆112的设定位置, 并与轮脚a杆305和轮脚b 杆308活动连接; 所述轮脚a杆305和轮脚b杆308末端设置万象轮307; 所述轮脚套接筒b114 通过固定连接件11。
26、1固定连接在直架杆112的设定位置, 并与轮脚b杆308活动连接; 所述功 能护栏装置设置固定栏杆113和活动栏杆115; 所述固定栏杆113直接固定安装在直架杆112 上, 并设置套接孔与活动栏杆115设置的套接卡头501活动连接; 所述固定栏杆115通过护栏 转轴202固定安装在直架杆112上, 并设置套接卡头501与固定栏杆113活动连接。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8743066 A 6 0013 所述直架杆112在翻折转轴1301翻转连接处116采用软质材料外包连接; 直架杆 112两端设定位置分别设置碰珠108, 并与架杆尾套管104和架杆头套管118设置的套管卡孔 8。
27、04活动连接; 直架杆112设定位置设置挂接孔201与轮脚a杆305和轮脚b杆308设置的卡勾 306活动连接; 所述卡勾306底座设置磁铁块, 与挂接孔201设定位置的磁铁块活动连接。 0014 所述架杆尾套管104和架杆头套管118分别设置为两个, 各自通过中空伸缩杆109 横向连接; 所述中空伸缩杆109由粗细两节中空管套接而成为一个整体, 并通过设置在内腔 的螺纹杆1104及调节手轮103调节伸缩; 所述螺纹杆1104固定连接调节手轮103, 并设置反 向螺纹栓段1302与中空伸缩杆109设置的粗管段内壁的内螺纹配套, 同时设置顺向螺纹栓 段1105与中空伸缩杆109设置的细管段内壁的。
28、内螺纹配套。 0015 所述翻折架101还设置活动踏板102。 并在转轴关节1101配套设置的转轴连接件 1102的设定位置设置限位卡钉1103。 0016 所述轮脚套接筒a106和轮脚套接筒c117内壁设置筒壁卡挂908, 并在设定位置设 置卡环缺口901, 轮脚a杆305和轮脚b杆308设置的外挂接件301及卡挂头802通过调整角度 穿过卡环缺口901与筒壁卡挂908活动套接; 所述轮脚套接筒c114同样设置筒壁卡挂和卡环 缺口, 并与轮脚b杆308设置的外挂接件及卡挂头活动套接。 0017 所述轮脚a杆305设置外挂接件301、 内挂接件803、 C型环套302和万向轮307; 所述 外。
29、挂接件301上端设置卡挂头802, 并活动挂接在筒壁卡挂908上; 同时, 外挂接件301下端还 通过设置在内壁的连接卡环903与内挂接件803设置的挂接卡环902活动挂接; 所述内挂接 件803设置悬挂卡圈905、 轮脚转轴906和翻转缺口909; 所述悬挂卡圈905设置在内挂接件 803的外侧, 并与C型环套302设置的挂接卡圈904活动挂接; 所述轮脚转轴906在内挂接件 803的设定固定连接, 并与轮脚接头303活动套接; 所述轮脚接头303与轮脚a杆305设置为固 定连接的一个整体; 所述翻转缺口909设置在内挂接件803下端的设定位置; 所述C型环套 302设置挂接卡圈904、 功。
30、能缺口910和环套拨杆304; 所述挂接卡圈904与悬挂卡圈905活动 连接; 所述功能缺口910设置在C型环套302的设定位置; 所述环套拨杆304固定连接C型环套 302, 并通过拨动旋转C型环套302, 调整功能缺口910所处角度位置; 所述轮脚b杆308设置及 功能与轮脚a杆305相同; 所述万向轮307设置在轮脚a杆305和轮脚b杆308的末端, 并同时设 置卡阻附件701。 0018 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实施例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4、 图15 所示, 紧急救助突发危重伤病。
31、的患者, 在患者倒地或卧床且伤情病情不宜直接抱抬移动的 情况下, 使用本发明担架, 亲属或救护人员先将兜托布单110设置的卡挂杆801连同兜托布 单110一起从患者一侧塞入患者身下, 并从另一侧拉出卡挂杆801, 再将两根卡挂杆801分别 插入两根直架杆112设置的槽缝卡管107中, 接着将两个架杆头套管118分别套住位于患者 头部方向的直架杆112的一端, 再将架杆尾套管104套住两根直架杆112的另一端, 架杆头套 管118和架杆尾套管104在直架杆112两端设定位置分别设置的碰珠108的作用下, 保持套接 稳固; 同时通过手轮103调整中空伸缩杆109, 并在螺纹杆1104及反向螺纹栓段。
32、1302和顺向 螺纹栓段1105的作用下, 中空伸缩杆109向两端延伸, 架杆头套管118和架杆尾套管104向两 侧撑开直架杆112, 同时带动槽缝卡管107拉伸兜托布单110, 直至兜托布单110呈绷紧状态。 0019 接下来, 两名亲属或救护人员抓住担架两端, 即可抬起担架, 转移患者送上救护车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8743066 A 7 或送往医院。 0020 在救护人员扛抬担架存在困难, 或现场只有一名亲属, 或一名救护人员的情况下, 亲属或救护人员抓住担架一端, 向外挪移拉动, 使部分移出床沿, 并与床铺形成T形状态, 接 着将放置在一旁的轮脚a杆305或轮脚b杆3。
33、08插入置轮脚套接筒a106或轮脚套接筒c117, 并 通过外挂接件301卡挂旋紧, 然后借助轮脚a杆305或轮脚b杆308设置的万向轮307, 继续缓 慢向外拉动担架, 在担架另一端临近床沿时, 一手托起担架, 另一只手将放置一旁的轮脚a 杆305或轮脚b杆308插入置轮脚套接筒a106或轮脚套接筒c117, 并通过外挂接件301卡挂旋 紧; 然后再装接轮脚a杆305或轮脚b杆308, 即可推行已转换的担架床进入电梯, 送上救护车 或送往医院。 0021 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实施例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
34、3、 图14、 图14、 图15 所示, 使用本发明担架救护患者, 在扛抬担架或推行担架车搭乘电梯, 如果电梯内部空间深 度不够, 担架或担架车无法完全进入时, 可通过拉动活动套筒105, 并在转轴关节1101的作 用下, 向下45度翻转翻折架101, 让患者膝盖以下部分弯曲下垂, 并使患者双脚落放在活动 踏板102上, 以简单快捷和让患者安全舒适的方式最大限度缩短担架或担架床的长度, 以适 用于搭乘电梯快速转移护送患者。 0022 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实施例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4、。
35、 图15 所示, 使用本发明担架, 在已插接轮脚a杆305或轮脚b杆308的情况下, 如一时不需或不便继 续使用轮脚a杆305或轮脚b杆308, 可以通过旋转外连接件301, 直接拆卸轮脚a杆305或轮脚 b杆308, 或通过环套拨杆304调节旋转C型环套302, 使功能缺口910与内挂接件803设置的翻 转缺口909处于相同角度和位置, 同时在轮脚转轴906和轮脚接头303的作用下, 向上90度翻 轮脚a杆305和轮脚b杆308, 并在轮脚a杆305和轮脚b杆308设置的卡勾306及底座设置磁铁 块, 与直架杆112设定位置设置挂接孔201及挂接孔201设定位置的磁铁块活动连接, 保持轮 脚。
36、b杆308设置的卡勾306翻折后稳定悬挂。 0023 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实施例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4、 图15 所示, 本发明担架设置为担架的状态时, 通过踩踏万向轮307设置的卡阻附件701的横连杆, 可以限制万向轮307转动, 保持担架床的稳定放置, 可作为护理患者的陪护床使用; 同时, 本 发明担架在设置为担架床的状态下, 还可设置为护理轮椅, 实施中, 活动护栏115在护栏转 轴202的作用下, 180度平行旋转, 使活动护栏115设置的套接卡头501脱离与固定栏杆113设。
37、 置的套接孔, 再在翻折转轴1301的作用下, 向上45度翻转直架杆112, 接着再向下180度翻转 活动护栏115, 使活动护栏115设置的套接卡头501插入固定栏杆113设置的套接孔, 并保持 稳定连接。 0024 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实施例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4、 图15 所示, 本发明担架可以在翻折转轴1301的作用下进行对折, 以缩小长度, 保管收藏; 还可以 通过工具, 下压直架杆112两端设置的碰珠108, 使架杆尾套管104和架杆头套管118脱离直 架杆112, 同时。
38、从槽缝卡管107中抽出卡挂杆801及兜托布单110, 使直架杆112和兜托布单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8743066 A 8 110分别单独存放, 并便于对兜托布单110进行消毒清洗保洁。 0025 下一次使用本发明担架或作为担架床前, 可预先进行部分设置, 打开平展直架杆 112后, 设定活动护栏115设置的套接卡头501插入固定栏杆113, 同时通过手轮103适当调整 收缩架杆尾套管104和架杆头套管118之间设置的中空伸缩杆109的长度, 还轮脚a杆305和 轮脚b杆308进行检查设定, 使C型环套302设置的功能缺口910与内挂接件803设置的翻转缺 口909处于错位状。
39、态, 以确保轮脚a杆305和轮脚b杆308正常支撑移动作用。 0026 本发明一种多场景应用变形组合担架, 包括包括双主杠装置、 功能护栏装置和轮 脚装置, 可在抢救突发危重伤病的患者时, 安全快捷将患者挪移到担架上, 同时, 本发明担 架可翻折变形, 在不改变患者卧姿不增加患者痛苦和伤病情风险的同时, 快速缩小担架长 度, 在普遍存在的城市高层建筑现有电梯内部空间深度不够的状况下, 能够搭乘电梯快速 急救转移患者; 遇到人手不够或路途较远时, 还可以随时将担架变形转换为担架车快速高 效转移患者; 此外, 在患者治疗期间, 或病情缓解后较长时间的护理中, 本发明专利担架还 可以通过简单操作, 。
40、对双主杠装置、 功能护栏装置和轮脚装置进行变形组合, 将担架转换成 护理轮椅, 或用作护理床, 更有利于患者治疗或康复期间的生活移动需求, 及大地减轻护理 负担; 综上所述, 本发明担架作为多功能安全救护备用物品, 一物多用, 经济实惠, 不仅可以 为患者家庭降低经济负担, 同时通过变形组合功能, 可以折叠收藏保管, 也有利于本发明担 架进入人们家庭, 特别是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种安全保障。 0027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具体实施例举方式, 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说 明而非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所述内容,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技术精神 和设计构思的情况下, 有可能对本发明。
41、的技术方案做出某种修改、 补充或类似的等同替换, 而仅在形式上的修改、 补充和替代, 其均应被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8743066 A 9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1/9 页 10 CN 108743066 A 10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2/9 页 11 CN 108743066 A 11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3/9 页 12 CN 108743066 A 12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4/9 页 13 CN 108743066 A 13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5/9 页 14 CN 108743066 A 14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6/9 页 15 CN 108743066 A 15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7/9 页 16 CN 108743066 A 16 图 13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8/9 页 17 CN 108743066 A 17 图 15 说 明 书 附 图 9/9 页 18 CN 108743066 A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