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担架.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8271427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54825.X

申请日:

20161031

公开号:

CN206499592U

公开日:

2017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1/00,A61G1/044

主分类号:

A61G1/00,A61G1/044

申请人:

张平

发明人:

张平,王玉萍

地址: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长安路1号10室

优先权:

CN201621154825U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世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担架,属于医疗器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救护担架,包括矩形的架板,架板套有担架套,所述担架套包裹整个架板,担架套的上部套面为双层,所述双层的上部套面的上层套面与下层套面在侧边和两端部边通过双头开尾拉链相连,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上固定带,下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下固定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救护担架,其特征是,包括矩形的架板,架板套有担架套,所述担架套包裹整个架板,担架套的上部套面为双层,所述双层的上部套面的上层套面与下层套面在侧边和两端部边通过双头开尾拉链相连,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上固定带,下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下固定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担架,其特征是,所述两组上固定带设置在上层套面的两端,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两组下固定带设置在下层套面的两端,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同一端的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护担架,其特征是,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还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护担架,其特征是,所述上固定带的两端和下固定带的两端都设有子母粘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担架,其特征是,所述架板包括一周的硬质管体和中部的硬质板,硬质板的下部设有连接长边硬管的中间支撑筋,在架板的两端侧边部位设有四组抓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护担架,其特征是,架板的尺寸为长200cm、宽60cm,固定带的尺寸为15cm宽、180cm长,且同一套面下的两固定带相互平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担架,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使用担架运送患者,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的是帆布抬担架、或带抬板的推车式担架,使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无论是将患者由床上移至担架上,还是由担架移至床上,均需先将患者抱起或抬起再移动。无论是单人抱起还是双人或多人抬起,此种动作都是不太容易协调的,由于动作的不协调、不稳妥,容易使患者感觉不适,特别是身体有伤口、管道、骨折等情况时,更容易造成患者痛苦。再者,此类担架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对于躁动、意识不清、年老体弱等情况的患者,运送过程中存在着坠落的安全隐患,须由多人加强看管护送,增加了运送人员的数量和心理压力。也有的担架车带有挡板,但只能防止患者坠落,对于躁动的患者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用其它约束肢体的措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护担架,解决特殊患者在转移至担架过程中的由于对患者施力不当造成的再次伤害问题,以及当前的担架设施大不便于进入居民楼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救护担架,包括矩形的架板,架板套有担架套,所述担架套包裹整个架板,担架套的上部套面为双层,所述双层的上部套面的上层套面与下层套面在侧边和两端部边通过双头开尾拉链相连,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上固定带,下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下固定带。

作为优选,所述两组上固定带设置在上层套面的两端,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两组下固定带设置在下层套面的两端,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同一端的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错开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上固定带的两端和下固定带的两端都设有子母粘扣。

再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架板包括一周的硬质管体和中部的硬质板,硬质板的下部设有连接长边硬管的中间支撑筋,在架板的两端侧边部位设有四组抓手。

进一步的优选,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还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条。

架板的尺寸为长200cm、宽60cm,固定带的尺寸为15cm宽、180cm长,且同一套面下的两固定带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安全担架能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安全担架的担架板为一平板,可以很容易通过翻身将患者置于其上,固定带还可以防止患者被抬移过程中身体各部位活动,对于有伤口、骨折等情况的患者可起到局部固定的作用,防止疼痛等不适。对躁动患者,固定带还可起到约束带的作用。固定带的使用能增加患者运送途中的安全感,能减轻患者运送途中颠簸造成的不适感。

本担架能降低患者外出检查途中所需护送人员数量,本担架因其上下层套面均有固定带,上层套面的固定带可将患者的躯体、四肢固定在担架板上,下层套面的固定带又将整个安全担架固定在担架推车上,运送途中患者没有坠落的危险,且对于年老体弱、躁动不安、意识不清等患者,能起到固定肢体和躯体的作用,一般只需一人推车运送即可,不需太多护送人力。所以,在患者外出检查等情况时,使用安全担架较使用普通担架所需的护送人员数量会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1架板2担架套3上层套面4下层套面5下部套面6上固定带7下固定带 8子母粘扣9硬质管10硬质板体11中间支撑筋12抓手13加强条14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救护担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矩形的架板,架板套有担架套,所述担架套包裹整个架板,担架套的上部套面为双层,所述双层的上部套面的上层套面与下层套面在侧边和两端部边通过双头开尾拉链相连,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上固定带,下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下固定带。

架板选用木质、合金、塑料等材质,周边削掉锐缘,能够为支撑起患者体重。担架套选用质优、结实、抗拉力强的布料,如棉质的帆布、沙发布等制成。

两组上固定带设置在上层套面的两端,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两组下固定带设置在下层套面的两端,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同一端的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错开设置。

具体的固定带其缝制位置便于固定人体的上肢和腹部及下肢的膝部为宜

上固定带的两端和下固定带的两端都设有子母粘扣。

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还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条。架板包括一周的硬质管体和中部的硬质板,硬质板的下部设有连接长边硬管的中间支撑筋,在架板的两端侧边部位设有四组抓手。

架板的尺寸为长200cm、宽60cm,固定带的尺寸为15cm宽、180cm长,且同一套面下的两固定带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将患者由床上移至担架上:首先向患者及陪护说明使用的目的、意义,以取得其配合。一人协助患者尽力向同侧侧卧,由另一人从对面将安全担架置于患者身下,两人协助患者平卧于担架上,将担架套上层套面的两条固定带束于患者身上,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者通过担架两端的抓手,将安全担架连同患者抬至担架推车上。为保证担架板和患者在担架推车上的稳定性,确保安全,可将担架套下层套面的两条固定带束于推车的下面。到达相应去处后,可将安全担架直接抬至检查床上。将患者由担架推车移至床上:先通过担架套下层套面的固定带或其两端的抓手将安全担架和患者抬至床上,再根据患者体重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者通过担架套上层的固定带抬起患者,另一人抽出担架板。通过帮助患者翻身的方法撤出担架套。对于不需睡硬板床的患者,担架套内也可不置架板,采用翻身的方式将担架套直接铺至患者身下,利用固定带或抓手将患者抬起人工运行或抬至担架推车上运行

使用普通担架需通过抱起或抬起的方式将患者移至担架板上或由担架板移至床上,不如通过协助患者翻身的方式将其移至担架板上感觉动作易于协调和省力。固定带的使用,使得将患者由担架板移至担架推车上或由担架车移至担架板上的移动过程变得安全平稳,操作方便,患者也感觉安全和舒适。运送过程中固定带的使用,使得患者途中安全有所保障,能减轻和消除护送人员对患者坠落、躁动致伤、自伤等安全问题的担心程度,降低了其心理压力,所需护送人员数量也能相应减少。该实用新型提高了医护人员和陪护对使用安全担架满意度。

救护担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救护担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救护担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护担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护担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54825.X (22)申请日 2016.10.31 (73)专利权人 张平 地址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长安路1 号10室 (72)发明人 张平 王玉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张世静 (51)Int.Cl. A61G 1/00(2006.01) A61G 1/04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救护担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担架, 属于医疗器 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救护。

2、担架, 包 括矩形的架板, 架板套有担架套, 所述担架套包 裹整个架板, 担架套的上部套面为双层, 所述双 层的上部套面的上层套面与下层套面在侧边和 两端部边通过双头开尾拉链相连, 上层套面的下 侧面设有两组上固定带, 下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 两组下固定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499592 U 2017.09.19 CN 206499592 U 1.一种救护担架, 其特征是, 包括矩形的架板, 架板套有担架套, 所述担架套包裹整个 架板, 担架套的上部套面为双层, 所述双层的上部套面的上层套面与下层套面在侧边和两 端部边通过双头开尾拉链相连, 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

3、两组上固定带, 下层套面的下侧面 设有两组下固定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担架, 其特征是, 所述两组上固定带设置在上层套面的两 端, 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 两组下固定带设置在下层套面 的两端, 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 同一端的上固定带和下固 定带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护担架, 其特征是, 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还设有纵横交错 布置的加强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护担架, 其特征是, 所述上固定带的两端和下固定带的两端 都设有子母粘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担架, 其特征是, 所述架板包括一周的硬质管体和。

4、中部的 硬质板, 硬质板的下部设有连接长边硬管的中间支撑筋, 在架板的两端侧边部位设有四组 抓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护担架, 其特征是, 架板的尺寸为长200cm、 宽60cm, 固定带 的尺寸为15cm宽、 180cm长, 且同一套面下的两固定带相互平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499592 U 2 救护担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担架, 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0002 在临床工作中, 经常需要使用担架运送患者,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使用的是帆布抬 担架、 或带抬板的推车式担架, 使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无论是将患者由床上移至担架上。

5、, 还是由担架移至床上, 均需先将患者抱起或抬起再移动。 无论是单人抱起还是双人或多人 抬起, 此种动作都是不太容易协调的, 由于动作的不协调、 不稳妥, 容易使患者感觉不适, 特 别是身体有伤口、 管道、 骨折等情况时, 更容易造成患者痛苦。 再者, 此类担架没有安全防护 措施, 对于躁动、 意识不清、 年老体弱等情况的患者, 运送过程中存在着坠落的安全隐患, 须 由多人加强看管护送, 增加了运送人员的数量和心理压力。 也有的担架车带有挡板, 但只能 防止患者坠落, 对于躁动的患者仍存在安全隐患, 需要加用其它约束肢体的措施。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护担架, 解决特殊患者在。

6、转移至担架过程中的由于对患者 施力不当造成的再次伤害问题, 以及当前的担架设施大不便于进入居民楼使用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救护担架, 包括矩形的架板, 架 板套有担架套, 所述担架套包裹整个架板, 担架套的上部套面为双层, 所述双层的上部套面 的上层套面与下层套面在侧边和两端部边通过双头开尾拉链相连, 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 两组上固定带, 下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下固定带。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两组上固定带设置在上层套面的两端, 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 架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 两组下固定带设置在下层套面的两端, 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 躺在架。

7、板上后的胸部与腿部位置, 同一端的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错开设置。 0006 进一步的优选, 所述上固定带的两端和下固定带的两端都设有子母粘扣。 0007 再进一步的优选, 所述架板包括一周的硬质管体和中部的硬质板, 硬质板的下部 设有连接长边硬管的中间支撑筋, 在架板的两端侧边部位设有四组抓手。 0008 进一步的优选, 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还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条。 0009 架板的尺寸为长200cm、 宽60cm, 固定带的尺寸为15cm宽、 180cm长, 且同一套面下 的两固定带相互平行。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1 本安全担架能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安全担架的担架板为。

8、一平板, 可以很容 易通过翻身将患者置于其上, 固定带还可以防止患者被抬移过程中身体各部位活动, 对于 有伤口、 骨折等情况的患者可起到局部固定的作用, 防止疼痛等不适。 对躁动患者, 固定带 还可起到约束带的作用。 固定带的使用能增加患者运送途中的安全感, 能减轻患者运送途 中颠簸造成的不适感。 0012 本担架能降低患者外出检查途中所需护送人员数量, 本担架因其上下层套面均有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499592 U 3 固定带, 上层套面的固定带可将患者的躯体、 四肢固定在担架板上, 下层套面的固定带又将 整个安全担架固定在担架推车上, 运送途中患者没有坠落的危险, 且对。

9、于年老体弱、 躁动不 安、 意识不清等患者, 能起到固定肢体和躯体的作用, 一般只需一人推车运送即可, 不需太 多护送人力。 所以, 在患者外出检查等情况时, 使用安全担架较使用普通担架所需的护送人 员数量会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0015 1架板2担架套3上层套面4下层套面5下部套面6上固定带7下固定带 8子母粘扣9 硬质管10硬质板体11中间支撑筋12抓手13加强条14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实用新型救护担架如图1和图2所示, 包括矩形的架板, 架板套有担架套, 所述担 架套包裹整个架板, 担架套的上部套面。

10、为双层, 所述双层的上部套面的上层套面与下层套 面在侧边和两端部边通过双头开尾拉链相连, 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上固定带, 下层 套面的下侧面设有两组下固定带。 0017 架板选用木质、 合金、 塑料等材质, 周边削掉锐缘, 能够为支撑起患者体重。 担架套 选用质优、 结实、 抗拉力强的布料, 如棉质的帆布、 沙发布等制成。 0018 两组上固定带设置在上层套面的两端, 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胸部 与腿部位置, 两组下固定带设置在下层套面的两端, 具体分别设置在患者躺在架板上后的 胸部与腿部位置, 同一端的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错开设置。 0019 具体的固定带其缝制位置便于固定人体的。

11、上肢和腹部及下肢的膝部为宜 0020 上固定带的两端和下固定带的两端都设有子母粘扣。 0021 上层套面的下侧面还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条。 架板包括一周的硬质管体和中 部的硬质板, 硬质板的下部设有连接长边硬管的中间支撑筋, 在架板的两端侧边部位设有 四组抓手。 0022 架板的尺寸为长200cm、 宽60cm, 固定带的尺寸为15cm宽、 180cm长, 且同一套面下 的两固定带相互平行。 0023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将患者由床上移至担架上: 首先向患者及陪护说明使用 的目的、 意义, 以取得其配合。 一人协助患者尽力向同侧侧卧, 由另一人从对面将安全担架 置于患者身下, 两人协助患。

12、者平卧于担架上, 将担架套上层套面的两条固定带束于患者身 上, 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者通过担架两端的抓手, 将安全担架连同患者抬至担架推车上。 为保 证担架板和患者在担架推车上的稳定性, 确保安全, 可将担架套下层套面的两条固定带束 于推车的下面。 到达相应去处后, 可将安全担架直接抬至检查床上。 将患者由担架推车移至 床上: 先通过担架套下层套面的固定带或其两端的抓手将安全担架和患者抬至床上, 再根 据患者体重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者通过担架套上层的固定带抬起患者, 另一人抽出担架板。 通过帮助患者翻身的方法撤出担架套。 对于不需睡硬板床的患者, 担架套内也可不置架板, 采用翻身的方式将担架套直接铺至。

13、患者身下, 利用固定带或抓手将患者抬起人工运行或抬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499592 U 4 至担架推车上运行 0024 使用普通担架需通过抱起或抬起的方式将患者移至担架板上或由担架板移至床 上, 不如通过协助患者翻身的方式将其移至担架板上感觉动作易于协调和省力。 固定带的 使用, 使得将患者由担架板移至担架推车上或由担架车移至担架板上的移动过程变得安全 平稳, 操作方便, 患者也感觉安全和舒适。 运送过程中固定带的使用, 使得患者途中安全有 所保障, 能减轻和消除护送人员对患者坠落、 躁动致伤、 自伤等安全问题的担心程度, 降低 了其心理压力, 所需护送人员数量也能相应减少。 该实用新型提高了医护人员和陪护对使 用安全担架满意度。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499592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499592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