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2665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7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304651.4

申请日:

2008.09.25

公开号:

CN101685718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H 13/14申请日:20080925授权公告日:20130220终止日期:201409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13/14申请日:20080925|||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3/14; H01H11/00; B29C45/14; B29C45/16; B29K83/00(2006.01)N; B29K69/00(2006.01)N

主分类号:

H01H13/14

申请人: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釰持芳雄; 大岛哲治; 小川正树; 渡边和章; 竹内英二; 脇坂圭太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士康科技工业园F3区A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包括键顶部及形成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且用于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中,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延伸部内部的织物层。因该织物层的耐拉强度高且和该延伸部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该织物层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按键,包括键顶部及形成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且用于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延伸部内部的织物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层是通过用模内嵌件成型方法形成于延伸部或该键支撑部的内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层为一网状织物,且该键支撑部渗入该织物层的网孔内。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键支撑部还包括形成在该延伸部靠近端部的下端,且在装配时和电子装置壳体配合的安装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括形成在该延伸部的底面及该安装部的外侧的导光部。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和该延伸部的连接处及该延伸部和该安装部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键顶部由聚碳酸酯材料制造。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键支撑部由硅树脂材料制造。

9.
  一种按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含有第一雌模及第一雄模的第一模型、含有第二雌模及第二雄模的第二模型及输送网状形织物层的织物层输送装置的步骤;开启第一模型及第二模型后,用织物层输送装置将织物层顺序送入第一模型的雌雄模之间及第二模型的雌雄模之间的步骤;关闭第一模型并向该第一模型内注入硅树脂,以此形成键支撑部的步骤;开启第一模型及第二模型,并用输送该织物层将该键支撑部送至该第二模型处的步骤;关闭第二模型,使该键支撑部嵌入内第二模型内,并向该第二模型内注入聚碳酸酯等材料,形成导光部的步骤。

10.
  一种设有多个按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按键包括键顶部及粘接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垂直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且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延伸部内部的织物层。

说明书

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用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式样的电子装置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装置的厚度、使用寿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此类要求,各电子装置生产厂商无不使电子装置朝着厚度薄、且使用寿命长的方向设计。为降低电子装置厚度,各电子装置厂商通常在电子装置上使用薄型按键。
图1是现有技术按键的断面图。该按键1包括:键顶部11、键支撑部13及二导光部15。该键顶部11是由聚碳酸酯材料(Polycarbonate,简称PC材料)制成,其上设有供使用者识别的数字、字母等图案。该键支撑部13通过黏结剂粘接在该键顶部11的下表面,其包括本体131、至少两个延伸部133、至少两个安装部135及一接触部137。该延伸部133从该本体131的靠近底部处朝两侧对称向外一体延伸而成,其厚度远小于该本体131的厚度。该延伸部133给该键支撑部13提供一定弹性力,使该键支撑部13变形后自行恢复至原形。该安装部135分别垂直形成在该延伸部133的下端,装配时和电子装置(图未示)的壳体配合。该接触部137垂直形成在该本体131的底面中心,其和设在电子装置内的电路基板(图未示)导电接触。该导光部15设在该延伸部133的底面及该安装部135的外侧。该导光部15将背光模组(图未示)发出的光导向该按键1的上方,使设在该键顶部11上的数字、字母等图案发光。
使用该按键1时,用手指按压该键顶部11。该键支撑部13在该键顶部11的压力下,克服该延伸部133的弹性力一同向下移动。设在该键支撑部13底面中心的接触部137在向下移动时,和设在电子装置内的电路基板(图未示)导电接触,以此开启或关闭电路基板上的开关。
因该延伸部133的厚度小于其它部位,故在该键支撑部13向下移动时,该延伸部133的最先变形且变形量最大,因此延伸部133的使用寿命小于其他部位。在长时间使用上述按键1后,该延伸部133就会最先断裂,进而影响该按键1的使用寿命。
为提高延伸部133的使用强度及寿命,一般通过用模内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在该延伸部133及该本体131的上表面设置热可塑性聚亚胺酯薄膜139(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下简称为TPU薄膜139)。即,该TPU薄膜139形成在该本体131及该二延伸部133的上表面,覆盖该键支撑部13的整个上表面。因该TPU薄膜139耐拉强度较好,且和该键支撑部13紧紧接合在一起,所以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133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
但是,该TPU薄膜139在加热至85℃时很容易收缩,因此用嵌件成型方法制造该按键1时,不好控制该TPU薄膜139的尺寸大小,进而影响该按键1的尺寸精度及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且尺寸精度高的电子装置用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包括键顶部及形成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且用于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中,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延伸部内部的织物层。
本发明公开一种设有按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含有第一雌模及第一雄模的第一模型、含有第二雌模及第二雄模的第二模型及输送网状形织物层的织物层输送装置的步骤;开启第一模型及第二模型后,用织物层输送装置将织物层顺序送入第一模型的雌雄模之间及第二模型的雌雄模之间的步骤;关闭第一模型并向该第一模型内注入硅树脂,以此形成键支撑部的步骤;开启第一模型及第二模型,并用输送该织物层将该键支撑部送至该第二模型处的步骤;关闭第二模型,使该键支撑部嵌入内第二模型内,并向该第二模型内注入聚碳酸酯等材料,形成导光部的步骤。
相较于现有的按键,本发明的按键的延伸部内部设有织物层。因该织物层的耐拉强度高且和该延伸部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该织物层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即,长时间使用该按键后,该延伸部也不会断裂,因此可以提高该按键的使用寿命。且,该织物层的热收缩率和键支撑部相似,所以在加热时不会过度收缩也不会过度膨胀,因此制造该按键时可有效控制其尺寸精度,提高按键的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按键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按键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按键的剖面图;
图4是使用本发明按键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制造本发明按键的模型的开启状态图;
图6是制造本发明按键的模型的关闭状态图;
图7是制造本发明按键的模型的开启状态图;
图8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按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用按键3的剖面图,其包括键顶部31、键支撑部33、导光部35及形成于该键支撑部33内部的一织物层37。该电子装置是指移动电话、个人掌上电脑等产品。
该键顶部31是由聚碳酸酯材料(Polycarbonate,简称PC材料)用注射成型方法制造而成。该键顶部31上设有用于识别的文字、数字、符号等图案。
该键支撑部33由硅树脂(Silicone)材料制造,其通过黏结剂或一体成型方式固接在该键顶部31的下表面。该键支撑部33包括一体形成的本体331、延伸部333、安装部335及接触部337。该延伸部333从该本体331的靠近底面的周缘对称向外一体延伸而成,其厚度小于该本体331的厚度。该延伸部333有较好的弹性力,使该键支撑部33变形后自行恢复至原形。该安装部335分别形成在该延伸部333的下端,装配时其和电子装置(图未示)的壳体配合。该接触部337凸设于该本体331的底面中心,其在该键支撑部33变形向下移动时和设在电子装置内的电路基板(图未示)导电接触。
该导光部35设在该键支撑部33的两端,优选设在该延伸部333的底面及该安装部335的外侧。该导光部35将背光模组(图未示)发出的光导向该按键3的上方,使设在该键顶部31上的数字、字母等图案发光。
该织物层37为一网状织物,其布设在该本体331及该延伸部333的内部,并与延伸部333的延伸面大致平行。该织物层37通过模内嵌件成型方法(Insert Molding)一体形成于该本体331及该延伸部333的内部。成型时,组成键支撑部33的熔融硅树脂会渗入该织物层37的网孔内,形成坚固一体。即,该织物层37及组成键支撑部33的硅树脂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该键支撑部33和该织物层37紧密接合。可以理解,该织物层37也可以采用和硅树脂的热膨胀率相似的各种金属网状织物或纤维网状织物。
如上所述,该延伸部333及该本体331的内部设有织物层37。因该织物层37的耐拉强度高,且和该延伸部333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该织物层37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333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即,长时间使用该按键3后,该延伸部333也不会断裂,因此可以提高该按键3的使用寿命。且,制造该按键3时,向该织物层37注入熔融材料或冷却该熔融材料,该织物层37也不会过度收缩也不会过度膨胀,因此可有效控制该按键3的尺寸大小,进而提高其尺寸精度及品质。
图3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用按键的剖面图。图3所示的该按键5包括键顶部51、键支撑部53、导光部55及形成于该键支撑部53内部的织物层57。该键支撑部53通过黏结剂或其他方式固接在该键顶部51的下表面,其包括本体531、延伸部533、安装部535及接触部537。
在图3所示的按键5与图2的区别在于,该延伸部533和该安装部535的连接处设置倒角。该倒角可避免该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该延伸部533的使用寿命。为进一步提高该键支撑部53的使用寿命,可在本体531与延伸部533的连接处设置倒角(图中只显示延伸部533和该安装部535的连接处的倒角)。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该电子装置是指移动电话、个人掌上电脑等产品,为便于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用移动电话7进行说明。该移动电话的正面设有键盘71、显示器73等部件。该键盘71由图2或图3所示的多个按键构成,故在此不再进行说明。
下面参照图5~8,对通过模内嵌件成型方法(Insert Molding)制造按键3的工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步骤,提供第一模型81、第二模型83及织物层输送装置85。该第一模型81包括设有第一浇道815的第一雄模811及相对于该第一雄模811设置的第一雌模813。关闭(即合模,下同)该第一模型81后,该第一雄模811和该第一雌模813之间会形成第一型腔817(参考图6)。该第二模型83与该第一模型81并行设置,其包括设有两个第二浇道835的第二雄模831及相对于该第二雄模831设置的第二雌模833。关闭该第二模型83后,该第二雄模831和第二雌模833之间会形成第二型腔837(参考图6)。该织物层输送装置85包括织物层851及输送该织物层851的滚轮853。
第二步骤,开启第一模型81及第二模型83后,用织物层输送装置85将织物层851顺序送入第一模型81模内及第二模型83的模内。即将该织物层851送入该第一雄模811与第一雌模813之间、及该第二雄模831及第二雌模833之间。
第三步骤,关闭第一模型81,并从第一浇道815向第一型腔817内注入硅树脂,并固化该硅树脂形成键支撑部33。形成该键支撑部33后开启第一模型81,并用输送该织物层851将该键支撑部33送至该第二模型83处,即该第二雄模831及第二雌模833之间。
第四步骤,关闭第二模型83,使该键支撑部33嵌入该第二雄模831及第二雌模833之间的第二型腔837内。此时,该第二雄模831与该键支撑部33之间形成分别与该两个第二浇道835相对的小型腔(图未示)。之后,从该两个第二浇道835注入聚碳酸酯等材料,形成在该键支撑部33的周缘的导光部35。即制造设有导光部35的键支撑部33。
第五步骤,开启第一模型81及第二模型83,并用织物层输送装置85将该键支撑部33送至该第二模型83外部。之后用剪刀等工具,将该键支撑部33从织物层851剪断。
第六步骤,提供一键顶部31,并用黏结剂或其它固接防止将该键顶部31连接在该键支撑部33上,形成完整的一个按键3。
用上述方法制造的按键3,因该键支撑部33内部设有织物层851,所以可有效提高该织物层851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且因上述方法可连续制造该按键3,故可以提高按键3的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用上述方法制造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5时,在第一模型81内的所需位置设置圆角即可。

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键及该按键的制造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按键,包括键顶部及形成在该键顶部的下表面的键支撑部。该键支撑部包括本体、从该本体两侧向外一体延伸且厚度小于该本体的延伸部、形成在该键支撑部底面且用于和电路基板导电接触的接触部。其中,该按键还包括一布设于该延伸部内部的织物层。因该织物层的耐拉强度高且和该延伸部紧紧交织在一起,所以该织物层可有效提高该延伸部的使用强度及使用寿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