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11071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5.14 CN 103110710 B (21)申请号 201210529339.1 (22)申请日 2012.12.10 A61K 36/725(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P 1/14(2006.01) (73)专利权人 宋爱民 地址 256100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 (72)发明人 宋爱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 耿霞 (54) 发明名称 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 各中。
2、 药原料的重量组成为 : 黄芪5份、 白芍4份、 桂枝1 份、 茯苓4份、 五味子 3 份、 山茱萸 3 份、 白术 4 份、 五倍子 1 份、 丹参 5 份和大枣 10 份, 具有补中益 气、 固表止汗的功效。 具有见效快、 疗程短、 治愈率 高、 安全方便、 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51)Int.Cl. 审查员 张硕颖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110710 B CN 103110710 B 1/1 页 2 1.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 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组。
3、成为 : 黄芪 5 份、 白芍 4 份、 桂枝 1 份、 茯苓 4 份、 五味子 3 份、 山茱萸 3 份、 白术 4 份、 五倍子 1 份、 丹参 5 份和大枣 10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10710 B 2 1/2 页 3 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 属中医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自汗属中医 “汗证” 范畴, 是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腠理开合失常引起的汗液外 泄的病证。 内经 “阳加于阴, 为之汗” , 认为出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出汗前 人有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之说。自汗多见于久病体虚者, 临。
4、床上表现为汗出恶风、 动则 易甚, 易患感冒, 面色少华、 头痛, 苔薄白、 脉细弱。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腠理空虚、 卫气不固。 临床上通过辨证, 采取补中益气、 固表止汗为治疗大法, 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 具有见效快、 疗程短、 治愈率高等 特点。 0004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自汗的中药丸剂, 各中药原料的重量组成为 : 黄芪 5 份、 白芍 4 份、 桂枝 1 份、 茯苓 4 份、 五味子 3 份、 山茱萸 3 份、 白术 4 份、 五倍子 1 份、 丹参 5 份和大枣 10 份。 0005 制备方法 : 将上述药物炮制合格、 称。
5、量配齐, 共轧为细粉 (大枣除外) , 和匀, 过 80-100 细罗。另取大枣洗净, 加入 80 份水煎煮一小时, 压榨去掉残渣, 过滤得煎液。用煎 液酌加冷开水将上药粉泛为小丸, 阴干或低温干燥, 装袋, 每袋 10 克。 0006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 0007 黄芪 : 益气升阳、 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 0008 白芍 : 养血调经、 平肝止痛、 敛阴止汗。 0009 桂枝 : 辛温解表、 调和营卫、 助阳化气。 0010 茯苓 : 利水渗湿、 健脾安神。 0011 五味子 : 敛肺滋阴、 生津敛汗、 涩精止泻、 宁心安神。 0012 山茱萸 : 补肝益肾、 收敛固。
6、涩, 本品既能补阴又能补阳, 是补益肝肾之要药。 0013 白术 : 补气健脾、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 0014 五倍子 : 敛肺降火、 涩肠止泻、 固精止遗、 敛汗止血。 0015 丹参 : 活血调经、 凉血消痈、 安神。 0016 大枣 : 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 0017 以上药物的功效及主治均参考于中医学院本科教材第六版 中药学 , 上海科技出 版社。 0018 以下为临床试验总结 : 临床试验治疗自汗患者 200 例。 0019 自汗的症状 : 汗出恶风、 动则易甚, 易患感冒, 局部汗出、 体倦乏力, 面色少华、 头 痛, 苔薄白、 脉细弱。 0020 治疗方案 。
7、: 服用本发明丸剂, 一次一袋, 日服三次, 20 天为一疗程。 说 明 书 CN 103110710 B 3 2/2 页 4 0021 治疗标准 : 0022 痊愈 :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全身无任何不适, 无阳性体征可查。 0023 好转 : 自汗主要症状明显减轻, 活动后有时心慌乏力、 微出汗。 0024 无效 : 虽然自汗症状减轻, 但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 0025 治疗结果 : 患者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痊愈 150 例, 占 75%, 好转 38 例, 占 19%, 无效 12例, 占6%, 总有效率94%。 通过治疗所示, 对病人无任何副作用, 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 检测未发现异常。
8、。 0026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 : 0027 病例 1 : 患者刘某某, 30 岁, 无原因的自汗半年之久, 无论活动还是休息前额及颈 部自汗出、 全身乏力、 恶风, 多次在医院检查, 均无器质性病变, 多方治疗无效。2010 年 5 月 来诊我院, 经口服本发明药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0028 病例 2 : 患者王某某, 男, 50 岁, 患者于半月前感冒痊愈后, 仍感全身乏力、 上半身 出汗、 恶风, 多次检查均正常。2010 年 6 月来诊我院, 查, 舌淡、 苔薄白、 脉沉细而弱, 给予本 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0029 病例。
9、 3 : 患者狄某某, 男, 62 岁, 感冒痊愈后, 上半身自汗出仍未治愈、 动则易甚、 恶 风, 尤颈部及前额汗出 ; 化验检查无异常。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 随访一年未复发。 0030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有如下优点 : 0031 (1) 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草药均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 根据配伍, 本发明 具有补中益气、 固表止汗的作用。 0032 (2) 本发明不仅能有效地治疗自汗, 且可预防自汗的发生。 0033 (3) 本发明组方严谨、 无毒无害、 见效快、 疗程短、 治愈率高、 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 0034 实施例 : 黄芪 5 份、 白芍 4 份、 桂枝 1 份、 茯苓 4 份、 五味子 3 份、 山茱萸 3 份、 白术 4 份、 五倍子 1 份、 丹参 5 份和大枣 10 份。 0035 制备方法 : 将上述药物炮制合格、 称量配齐, 共轧为细粉 (大枣除外) , 和匀, 过 80-100 细罗。另取大枣洗净, 加入 80 份水煎煮一小时, 压榨去掉残渣, 过滤得煎液。用煎 液酌加冷开水将上药粉泛为小丸, 阴干或低温干燥, 装袋, 每袋 10 克。口服, 一次一袋, 日服 三次, 20 天为一疗程。 说 明 书 CN 103110710 B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