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26027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16146.6

申请日:

20141202

公开号:

CN104474209A

公开日:

201504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6,A61P29/00

主分类号:

A61K36/896,A61P29/00

申请人:

青岛祥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淑平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伏龙路9号330室

优先权:

CN201410716146A

专利代理机构: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梁翠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豹皮菇15份、凤尾参20份、蕨麻20份、断节参30份、刺苞南蛇藤果25份、老虎耳10份、条参10份、牛尾菜30份、雪人参15份、大叶骨碎补15份、隔山撬12份、刺龙牙15份、宝盖草10份、牛奶柴25份、南烛子12份、还阳参30份、土箭芪15份、甘草5份。本发明的药物,能有效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有效率高,治疗效果好,愈后不再复发。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豹皮菇15份、凤尾参20份、蕨麻20份、断节参30份、刺苞南蛇藤果25份、老虎耳10份、条参10份、牛尾菜30份、雪人参15份、大叶骨碎补15份、隔山撬12份、刺龙牙15份、宝盖草10份、牛奶柴25份、南烛子12份、还阳参30份、土箭芪15份、甘草5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它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足跟痛患者,每当行走着力时足跟或足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疼痛,或连及小腿酸痛,病人怕走高低不平的地方,行走困难。检查时足部外观正常,不红不肿,发作时间不定。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足跟是人体主要的受力负重部位,由于劳累过度,腰脚伤损,骨弱筋弛,加之高年之人,肝肾亏虚,肾精亏耗不足以濡养筋骨,血行瘀滞,络脉失和,或者起居失慎,露卧贪凉或久居湿地,则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多种,只有根据引起足跟痛的原因进行辩证施治,方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中医将足跟痛分为风邪侵袭型 、寒邪阻滞型、湿邪重着型、湿热阻滞型、痰瘀阻滞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亏虚型等证型来论治。目前,所公开的用于治疗足跟痛的中药有多种,但针对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并不太多,而且还存在着治愈率较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使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治疗效果好,愈后不再复发。

为实现在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豹皮菇15份、凤尾参20份、蕨麻20份、断节参30份、刺苞南蛇藤果25份、老虎耳10份、条参10份、牛尾菜30份、雪人参15份、大叶骨碎补15份、隔山撬12份、刺龙牙15份、宝盖草10份、牛奶柴25份、南烛子12份、还阳参30份、土箭芪15份、甘草5份。

上述配方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豹皮菇【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洁丽香菇的子实体。【性味】甘;平。【归经】心;脾经。【功能主治】补气血;益心肝。主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疲乏无力;失眠心悸。

凤尾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植物亨氏马先蒿或长茎马先蒿的根。【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主治】补气血;强筋骨;健脾胃。主头晕耳鸣;心慌气短;手足痿软;筋骨疼痛;支气管炎;小儿食积;营养不良。

蕨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蕨麻的块根。【性味】甘;苦;寒。【归经】脾;胃经。【功能主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主脾虚泄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水肿;风湿痹痛。

断节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昆明杯冠藤的根。【性味】甘;微苦;温。【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主肾虚腰痛;足膝无力;跌打损任;骨折;狂犬咬伤。

刺苞南蛇藤果【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果实。【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宁心安神;活络止痛;解毒消肿。主心悸失眠;筋骨疼痛;腰腿麻木;牙痛;疮疡肿毒。

老虎耳【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中华锥花的全草。【功能主治】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毒。主气亏血虚;风湿痹痛;拘挛麻木;刀伤出血;口疮。

条参【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伞状绢毛菊的根。【性味】味苦;甘;性温。【功能主治】补益气血。主身体虚弱;头晕;四肢无力。

牛尾菜【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牛尾菜的根及根茎。【功能主治】补气活血,舒筋通络。治气虚浮肿,筋骨疼痛,偏瘫,头晕头痛,咳嗽吐血,骨结核,白带。

雪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茸毛木蓝的根。【性味】甘;微苦;性温。【归经】肝;肾;大肠经。【功能主治】滋阴补虚;调经摄血;活血舒筋。主崩漏;体虚久痢;肠风下血;溃疡不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肝硬化;疳积。

大叶骨碎补【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的根茎。【性味】苦;温。【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补肾壮骨;祛风止痛。主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风湿骨痛。

隔山撬【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隔山消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以块根入药。【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用于神经衰弱,阳痿,遗精,腰腿疼痛。

刺龙牙【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和树皮。【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功能主治】益气补肾;祛风利湿;活血止痛。主气虚乏力;肾虚阳痿;胃脘痛;消渴;失眠多梦;风湿骨痹;腰膝无力;跌打损伤;骨折;膨胀;水肿;脱肛;疥癣。

宝盖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宝盖草的全株。【性味】味辛;苦;性微温。【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面竣;黄疸;鼻渊;瘰疬;肿毒;黄水疮。

牛奶柴【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叶。【性味】甘;淡;性温。【归经】肺;脾;肾经。【功能主治】补中健脾;祛风湿;活血通络。主治气虚乏力;四肢酸软;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跌打损伤;经闭;乳汁不通。

南烛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村物乌饭树的果实。【性味】酸;甘;性平。【归经】肝;肾;肝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固精气;止泻痢。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筋骨无力;久泄梦遗;带下不止;久泻外痢。

还阳参【来源】为菊科植物长茎还阳参的根。【性味】性温平,味甘。【功能主治】补肾阳,益气血,健脾胃。治神经衰弱,妇人宫冷不孕,白带漏下,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小儿消化及营养不良。

土箭芪【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长花荛花的根。【性味】甘;性平。【归经】脾经。【功能主治】宽中理气;补脾益胃。主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虚肿不消。

甘草【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性味】 甘,平。【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软乏力、纳呆便溏、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质淡、脉细无力等。当以补益气血,濡养筋脉为治。本发明采用科学的配方,配方中的所采用的豹皮菇具有补气血,益心肝的功效;凤尾参具有补气血,强筋骨,健脾胃的功效;蕨麻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的功效;断节参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刺苞南蛇藤果具有宁心安神,活络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老虎耳具有益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毒的功效;条参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牛尾菜具有补气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雪人参具有滋阴补虚,调经摄血,活血舒筋的功效;大叶骨碎补具有活血化瘀,补肾壮骨,祛风止痛的功效;隔山撬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功效;刺龙牙具有益气补肾,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宝盖草具有活血通络,解毒消肿的功效;牛奶柴具有补中健脾,祛风湿,活血通络的功效;南烛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固精气,止泻痢的功效;还阳参具有补肾阳,益气血,健脾胃的功效;土箭芪具有宽中理气,补脾益胃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配方中的各药物之间能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药在补益气血,濡养筋脉的基础上,兼具活血、化瘀、止痛、理气、健脾、益胃等功效,能有效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9%,治疗效果好,愈后不再复发。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自2001年1月至2013年8月以来,我单位共收集了100例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61例,年龄40-7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软乏力、纳呆便溏、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质淡、脉细无力等。具体人员结构情况见表一:

表一:             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本发明的疗效标准如下:

临床痊愈: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具体治疗情况见表二

表二:                      疗效情况

下面通过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具体病例1:耿某,女,1951年出生,退休工人, 2010年10月20日就诊。主诉,患有足跟痛已有5年多了,期间曾经理疗过,吃过止痛药、消炎药及中成药,但均没有痊愈,他的足跟痛的症状表现为: 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所痛之处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时则疼痛加剧,伴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软乏力、纳呆便溏,其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诊断为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服用本发明按实施例1制得的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3个疗程后症状全消,痊愈。痊后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过。

具体病例2:朱某,女,1952年出生,农民, 2012年9月19日就诊。主诉:体质一直很差,体弱多病,患有足跟痛已有十几年了,期间吃过止痛的药、消炎的药及中成药,但均没有治愈,他的足跟痛的症状表现为: 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痛处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时则疼痛加剧,伴有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体倦怠、纳呆便溏,其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诊断为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服用本发明按实施例1制得的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4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后又再次巩固服用了1个疗程,症状全消,痊愈。痊后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过。

具体病例3:姜某,男, 1969年出生,小学教师,2013年6月2日就诊。主诉,去年以来,一直感到足跟痛,期间没有进行过治疗,只是有时候每晚用热水泡脚,这些天感到脚比原来痛疼加重,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疼痛反复发作、痛处固定不移、行走则疼痛加剧,伴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软乏力、纳呆便溏,其舌质淡,脉细无力。诊断为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服用本发明按实施例1制得的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痊愈。痊后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称取豹皮菇15克、凤尾参20克、蕨麻20克、断节参30克、刺苞南蛇藤果25克、老虎耳10克、条参10克、牛尾菜30克、雪人参15克、大叶骨碎补15克、隔山撬12克、刺龙牙15克、宝盖草10克、牛奶柴25克、南烛子12克、还阳参30克、土箭芪15克、甘草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豹皮菇15克、凤尾参20克、蕨麻20克、断节参30克、刺苞南蛇藤果25克、老虎耳10克、条参10克、牛尾菜30克、雪人参15克、大叶骨碎补15克、隔山撬12克、刺龙牙15克、宝盖草10克、牛奶柴25克、南烛子12克、还阳参30克、土箭芪15克、甘草5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3

称取豹皮菇15克、凤尾参20克、蕨麻20克、断节参30克、刺苞南蛇藤果25克、老虎耳10克、条参10克、牛尾菜30克、雪人参15克、大叶骨碎补15克、隔山撬12克、刺龙牙15克、宝盖草10克、牛奶柴25克、南烛子12克、还阳参30克、土箭芪15克、甘草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颗粒剂。

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16146.6 (22)申请日 2014.12.02 A61K 36/896(2006.01) A61P 29/00(2006.01) (71)申请人 青岛祥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伏龙路 9 号 330 室 (72)发明人 刘淑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37225 代理人 梁翠荣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 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 豹皮菇 15。

2、 份、 凤尾参 20 份、 蕨麻 20 份、 断节参 30 份、 刺苞南蛇藤果25份、 老虎耳10份、 条参10份、 牛尾菜 30 份、 雪人参 15 份、 大叶骨碎补 15 份、 隔 山撬 12 份、 刺龙牙 15 份、 宝盖草 10 份、 牛奶柴 25 份、 南烛子12份、 还阳参30份、 土箭芪15份、 甘草 5 份。本发明的药物, 能有效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 痛, 有效率高, 治疗效果好, 愈后不再复发。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74209 A (43)申请公布日 2。

3、015.04.01 CN 104474209 A 1/1 页 2 1.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 豹皮菇 15 份、 凤尾参 20 份、 蕨麻 20 份、 断节参 30 份、 刺苞南蛇藤果 25 份、 老虎耳 10 份、 条参 10 份、 牛尾菜 30 份、 雪人参 15 份、 大叶骨碎补 15 份、 隔山撬 12 份、 刺龙牙 15 份、 宝盖草 10 份、 牛奶柴 25 份、 南烛子 12 份、 还阳参 30 份、 土箭芪 15 份、 甘草 5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74209 A 2 1/5 页 3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

4、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 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 它以足跟肿胀、 麻木疼痛、 局部压痛、 行走困难为特征。在 中医学属于 “骨痹” 范畴。足跟痛患者, 每当行走着力时足跟或足底部酸胀作痛, 或针刺样 疼痛, 或连及小腿酸痛, 病人怕走高低不平的地方, 行走困难。检查时足部外观正常, 不红 不肿, 发作时间不定。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 亏劳损, 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足跟是人体主要的受力负重部位, 由于劳累过度, 腰脚伤损, 骨弱筋弛, 加之高年之人, 肝肾亏虚, 肾精亏耗。

5、不足以濡养筋骨, 血行瘀滞, 络脉失和, 或者 起居失慎, 露卧贪凉或久居湿地, 则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 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 瘀滞, 气血运行受阻, 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多种, 只有根据引起足 跟痛的原因进行辩证施治, 方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常中医将足跟痛分为风邪侵袭型 、 寒邪阻滞型、 湿邪重着型、 湿热阻滞型、 痰瘀阻滞型、 气血亏虚型、 肝肾亏虚型等证型来论 治。 目前, 所公开的用于治疗足跟痛的中药有多种, 但针对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的中药 并不太多, 而且还存在着治愈率较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

6、痛的中药, 使用本发明的中 药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 治疗效果好, 愈后不再复发。 0004 为实现在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 的中药, 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 豹皮菇 15 份、 凤尾参 20 份、 蕨麻 20 份、 断节参 30 份、 刺苞南蛇藤果 25 份、 老虎耳 10 份、 条参 10 份、 牛尾菜 30 份、 雪人参 15 份、 大叶骨碎补 15 份、 隔山撬 12 份、 刺龙牙 15 份、 宝盖草 10 份、 牛奶柴 25 份、 南烛子 12 份、 还阳参 30 份、 土箭芪 15 份、 甘草 5 份。 0005 上述配。

7、方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 豹皮菇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白蘑科真菌洁丽香菇的子实体。 【性味】 甘 ; 平。 【归经】 心 ; 脾经。 【功能主治】 补气血 ; 益心肝。主气血不足 ; 心脾两虚 ; 疲乏无力 ; 失眠心悸。 0006 凤尾参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玄参植物亨氏马先蒿或长茎马先蒿的根。 【性味】 味 甘 ; 微苦 ; 性微温。 【功能主治】 补气血 ; 强筋骨 ; 健脾胃。 主头晕耳鸣 ; 心慌气短 ; 手足痿软 ; 筋骨疼痛 ; 支气管炎 ; 小儿食积 ; 营养不良。 0007 蕨麻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蔷薇科植物蕨麻的块根。 【性味】 甘。

8、 ; 苦 ; 寒。 【归经】 脾 ; 胃经。 【功能主治】 补气血 ; 健脾胃 ; 生津止渴。主脾虚泄泻 ; 病后贫血 ; 营养不良 ; 水肿 ; 风 湿痹痛。 0008 断节参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昆明杯冠藤的根。【性味】 甘 ; 微苦 ; 温。 【归经】 肝 ; 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 ; 强筋骨。主肾虚腰痛 ; 足膝无力 ; 跌打损 说 明 书 CN 104474209 A 3 2/5 页 4 任 ; 骨折 ; 狂犬咬伤。 0009 刺苞南蛇藤果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 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 的果实。

9、。 【性味】 苦 ; 辛 ; 平。 【功能主治】 宁心安神 ; 活络止痛 ; 解毒消肿。主心悸失 眠 ; 筋骨疼痛 ; 腰腿麻木 ; 牙痛 ; 疮疡肿毒。 0010 老虎耳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唇形科植物中华锥花的全草。 【功能主治】 益气血 ; 祛 风湿 ; 通经络 ; 消肿毒。主气亏血虚 ; 风湿痹痛 ; 拘挛麻木 ; 刀伤出血 ; 口疮。 0011 条参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菊科植物伞状绢毛菊的根。 【性味】 味苦 ; 甘 ; 性温。 【功 能主治】 补益气血。主身体虚弱 ; 头晕 ; 四肢无力。 0012 牛尾菜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牛尾菜的根及根茎。 【功能主治】 补气。

10、活血, 舒筋通络。 治气虚浮肿, 筋骨疼痛, 偏瘫, 头晕头痛, 咳嗽吐血, 骨结核, 白带。 0013 雪人参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豆科植物茸毛木蓝的根。 【性味】 甘 ; 微苦 ; 性温。 【归 经】 肝 ; 肾 ;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滋阴补虚 ; 调经摄血 ; 活血舒筋。主崩漏 ; 体虚久痢 ; 肠风 下血 ; 溃疡不敛 ; 风湿痹痛 ; 跌打损伤 ; 肝硬化 ; 疳积。 0014 大叶骨碎补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的根茎。 【性味】 苦 ; 温。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 ; 补肾壮骨 ; 祛风止痛。主跌打损伤 ; 肾虚腰痛 ; 风湿骨痛。 0015。

11、 隔山撬 【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隔山消 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 以块根入药。 【性味】 甘、 微苦, 平。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 强筋壮骨。用于神经衰 弱, 阳痿, 遗精, 腰腿疼痛。 0016 刺龙牙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根皮和树皮。 【性味】 味辛 ; 微 苦 ; 甘 ; 性平。 【功能主治】 益气补肾 ; 祛风利湿 ; 活血止痛。 主气虚乏力 ; 肾虚阳痿 ; 胃脘痛 ; 消渴 ; 失眠多梦 ; 风湿骨痹 ; 腰膝无力 ; 跌打损伤 ; 骨折 ; 膨胀 ; 水肿 ; 脱肛 ; 疥癣。 0017 宝盖草 【。

12、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宝盖草的全株。 【性味】 味辛 ; 苦 ; 性微温。 【功能主 治】 活血通络 ; 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 ; 筋骨疼痛 ; 四肢麻木 ; 半身不遂 ; 面竣 ; 黄疸 ; 鼻渊 ; 瘰疬 ; 肿毒 ; 黄水疮。 0018 牛奶柴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 叶。 【性味】 甘 ; 淡 ; 性温。 【归 经】 肺 ; 脾 ; 肾经。 【功能主治】 补中健脾 ; 祛风湿 ; 活血通络。主治气虚乏力 ; 四肢酸软 ; 风 湿痹痛 ; 筋骨不利 ; 跌打损伤 ; 经闭 ; 乳汁不通。 0019 南烛子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杜鹃花科村物乌饭树的果实。 【性味。

13、】 酸 ; 甘 ; 性平。 【归 经】 肝 ; 肾 ; 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 ; 强筋骨 ; 固精气 ; 止泻痢。主肝肾不足 ; 须发早白 ; 筋 骨无力 ; 久泄梦遗 ; 带下不止 ; 久泻外痢。 0020 还阳参 【来源】 为菊科植物长茎还阳参的根。 【性味】 性温平, 味甘。 【功能主治】 补 肾阳, 益气血, 健脾胃。治神经衰弱, 妇人宫冷不孕, 白带漏下, 头晕耳鸣, 心慌怔忡, 小儿消 化及营养不良。 0021 土箭芪 【来源】 药材基源 : 为瑞香科植物长花荛花的根。 【性味】 甘 ; 性平。 【归经】 脾经。 【功能主治】 宽中理气 ; 补脾益胃。主脘腹胀痛 ; 食少便。

14、溏 ; 虚肿不消。 0022 甘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 【性味】 甘, 平。 【归经】 归心、 肺、 脾、 胃经 。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 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 说 明 书 CN 104474209 A 4 3/5 页 5 解药物毒性、 烈性。 0023 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

15、症状主要表现为 : 局部疼痛、 疼痛反复发作、 日久不 愈、 固定不移、 行走不利、 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晕心悸、 失眠多梦、 肢软乏力、 纳呆便溏、 面 色无华、 肢体倦怠、 舌质淡、 脉细无力等。当以补益气血, 濡养筋脉为治。本发明采用科学的 配方, 配方中的所采用的豹皮菇具有补气血, 益心肝的功效 ; 凤尾参具有补气血, 强筋骨, 健 脾胃的功效 ; 蕨麻具有补气血, 健脾胃, 生津止渴的功效 ; 断节参具有补肝肾, 强筋骨的功 效 ; 刺苞南蛇藤果具有宁心安神, 活络止痛, 解毒消肿的功效 ; 老虎耳具有益气血, 祛风湿, 通经络, 消肿毒的功效 ; 条参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 牛尾菜。

16、具有补气活血, 舒筋通络的功 效 ; 雪人参具有滋阴补虚, 调经摄血, 活血舒筋的功效 ; 大叶骨碎补具有活血化瘀, 补肾壮 骨, 祛风止痛的功效 ; 隔山撬具有补益肝肾, 强筋壮骨的功效 ; 刺龙牙具有益气补肾, 祛风 利湿, 活血止痛的功效 ; 宝盖草具有活血通络, 解毒消肿的功效 ; 牛奶柴具有补中健脾, 祛 风湿, 活血通络的功效 ; 南烛子具有补肝肾, 强筋骨, 固精气, 止泻痢的功效 ; 还阳参具有补 肾阳, 益气血, 健脾胃的功效 ; 土箭芪具有宽中理气, 补脾益胃的功效 ;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的功效。 配方中的各药物之间能相互配合,。

17、 协同作 用, 所制成的中药在补益气血, 濡养筋脉的基础上, 兼具活血、 化瘀、 止痛、 理气、 健脾、 益胃 等功效, 能有效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多年来, 通过对 100 例患者的使用表明, 有效率 达 100%, 治愈率达 99%, 治疗效果好, 愈后不再复发。 0024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25 自 2001 年 1 月至 2013 年 8 月以来, 我单位共收集了 100 例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 的患者, 其中, 男39例, 女61例, 年龄40-70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局部疼痛、 疼痛反复 发作、 日久不愈、 固定不移、 行走。

18、不利、 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头晕心悸、 失眠多梦、 肢软乏力、 纳呆便溏、 面色无华、 肢体倦怠、 舌质淡、 脉细无力等。具体人员结构情况见表一 : 表一 : 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本发明的疗效标准如下 : 临床痊愈 : 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 显效 : 气血亏虚型 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 ; 有效 : 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均有好 转 ; 无效 : 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的临床症状、 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具体治疗情况见表 二 表二 : 疗效情况 说 明 书 CN 104474209 A 5 4/5 页 6 下面通过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

19、效果 : 具体病例 1 : 耿某, 女, 1951 年出生, 退休工人, 2010 年 10 月 20 日就诊。主诉, 患有足 跟痛已有 5 年多了, 期间曾经理疗过, 吃过止痛药、 消炎药及中成药, 但均没有痊愈, 他的足 跟痛的症状表现为 : 局部疼痛、 疼痛反复发作、 所痛之处固定不移、 行走不利、 行走时则疼 痛加剧, 伴有头晕心悸、 失眠多梦、 肢软乏力、 纳呆便溏, 其面色无华, 舌质淡, 脉细无力。诊 断为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 服用本发明按实施例1制得的药物, 1个疗程后, 症状有所缓解, 2 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3 个疗程后症状全消, 痊愈。痊后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过。 002。

20、6 具体病例 2 : 朱某, 女, 1952 年出生, 农民, 2012 年 9 月 19 日就诊。主诉 : 体质一 直很差, 体弱多病, 患有足跟痛已有十几年了, 期间吃过止痛的药、 消炎的药及中成药, 但均 没有治愈, 他的足跟痛的症状表现为 : 局部疼痛、 疼痛反复发作、 痛处固定不移、 行走不利、 行走时则疼痛加剧, 伴有头晕心悸、 失眠多梦、 肢体倦怠、 纳呆便溏, 其面色无华、 舌质淡, 脉 细无力。诊断为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服用本发明按实施例 1 制得的药物, 1 个疗程后症状 明显缓解, 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4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 后又再次巩固服用了1个疗 程, 症状全。

21、消, 痊愈。痊后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过。 0027 具体病例 3 : 姜某, 男, 1969 年出生, 小学教师, 2013 年 6 月 2 日就诊。主诉, 去 年以来, 一直感到足跟痛, 期间没有进行过治疗, 只是有时候每晚用热水泡脚, 这些天感到 脚比原来痛疼加重, 其症状表现为 : 局部疼痛、 疼痛反复发作、 痛处固定不移、 行走则疼痛加 剧, 伴头晕心悸、 失眠多梦、 肢软乏力、 纳呆便溏, 其舌质淡, 脉细无力。 诊断为气血亏虚型足 跟痛病。服用本发明按实施例 1 制得的药物, 1 个疗程后, 症状完全消失 , 痊愈。痊后随访 半年没有复发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

22、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9 实施例 1 称取豹皮菇 15 克、 凤尾参 20 克、 蕨麻 20 克、 断节参 30 克、 刺苞南蛇藤果 25 克、 老虎耳 说 明 书 CN 104474209 A 6 5/5 页 7 10 克、 条参 10 克、 牛尾菜 30 克、 雪人参 15 克、 大叶骨碎补 15 克、 隔山撬 12 克、 刺龙牙 15 克、 宝盖草 10 克、 牛奶柴 25 克、 南烛子 12 克、 还阳参 30 克、 土箭芪 15 克、 甘草 5 克, 加 8 倍 量水, 煎煮 1.5 小时, 过滤 ; 滤渣加 6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过滤 ; 合并滤液, 浓。

23、缩, 干燥, 即得 符合正常成人 1 天用量的胶囊剂。 0030 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口服, 每日分早、 中、 晚三次服用。 0031 具体实施例 2 称取豹皮菇 15 克、 凤尾参 20 克、 蕨麻 20 克、 断节参 30 克、 刺苞南蛇藤果 25 克、 老虎耳 10 克、 条参 10 克、 牛尾菜 30 克、 雪人参 15 克、 大叶骨碎补 15 克、 隔山撬 12 克、 刺龙牙 15 克、 宝盖草 10 克、 牛奶柴 25 克、 南烛子 12 克、 还阳参 30 克、 土箭芪 15 克、 甘草 5 克, 加 10 倍量水, 煎煮 2 小时, 过滤 ; 滤渣加 8 倍量水, 煎煮。

24、 1.5 小时, 过滤 ; 合并滤液, 浓缩, 干燥, 包 装, 即得符合正常成人 1 天用量的散剂。 0032 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口服, 每日分早、 中、 晚三次服用。 0033 具体实施例 3 称取豹皮菇 15 克、 凤尾参 20 克、 蕨麻 20 克、 断节参 30 克、 刺苞南蛇藤果 25 克、 老虎耳 10 克、 条参 10 克、 牛尾菜 30 克、 雪人参 15 克、 大叶骨碎补 15 克、 隔山撬 12 克、 刺龙牙 15 克、 宝盖草 10 克、 牛奶柴 25 克、 南烛子 12 克、 还阳参 30 克、 土箭芪 15 克、 甘草 5 克, 加 8 倍 量水, 煎煮 1.5 小时, 过滤 ; 滤渣加 6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过滤 ; 合并滤液, 浓缩, 干燥, 按照 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 包装, 即得符合正常成人 1 天用量的颗粒剂。 0034 用于治疗气血亏虚型足跟痛病。口服, 每日分早、 中、 晚三次服用。 说 明 书 CN 104474209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