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82545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5557.8

申请日:

2009.09.17

公开号:

CN101677025A

公开日:

2010.03.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B 7/00申请公布日:201003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B 7/00申请日:20090917|||公开

IPC分类号:

H01B7/00; H01B11/06; H01B13/00; H01R4/64; H01R13/648

主分类号:

H01B7/00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元杰; 杰姆·赵; 高天禄

地址:

215316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

优先权:

2008.9.17 US 12/284,033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线缆组件包括若干导线及接地件,其中每根导线具有位于内部的导体、包覆导体的金属编织部及遮蔽金属编织部的绝缘封套。剥离导线的一段绝缘封套而形成凹槽,对应凹槽处的金属编织部暴露于外面。绝缘封套包覆于暴露于外的金属编织部的两侧。接地件成型于前述凹槽内部的部分相应金属编织部上。本发明线缆组件的接地件结构简单,制造方法简便,节省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若干导线及接地件,每根导线包括位于内部的导体、包覆导体的金属编织部及遮蔽金属编织部的绝缘封套,其特征在于:每根导线的一段绝缘封套被剥离而形成凹槽且对应凹槽处的金属编织部暴露于外面,绝缘封套包覆于暴露于外的金属编织部的两侧,所述接地件成型于前述凹槽内部的部分相应金属编织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与导线固定在一起。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大致呈圆环形且包围相应金属编织部,所述接地件成型于该金属编织部外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沿横向至少排成一排,且相邻两导线间距相同。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由热塑性塑料,铜光纤以及低熔点合金制作而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由15%的热塑性塑料,55%的铜光纤以及30%的低熔点合金制作而成。

7.
  一种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若干导线,每根导线包括位于内部的导体、包覆且隔离导体的金属编织部、遮蔽金属编织部的绝缘封套;
将每根导线的一段绝缘封套剥离露出对应的金属编织部,并且保留位于暴露出来的金属编织部两侧的绝缘封套;
将所述导线排成一排,它们的暴露的金属编织部沿横向排成一排,将导电材料一体成型于前述暴露的金属编织部上形成接地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导线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间隔,每两根相邻导线间距相等。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绝缘封套自金属编织部被剥离形成一环形凹槽,所述接地件由导电材料于环形凹槽处射出成型而成且与导线连接。

10.
  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若干排成一排的导线及接地件,其中导线具有位于内部的导体、包覆导体的绝缘层、位于绝缘层外部的金属编织部及包覆金属编织部的绝缘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一段绝缘封套沿横向被剥离而露出对应的金属编织部,接地件具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且前述露于外面的金属编织部位于该通孔中且与接地件电性及机械连接,前述每根导线的绝缘封套分别位于前述接地件两侧令接地件与金属编织部的电性连接稳定牢固。

说明书

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接地件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及一些信号装置通常使用连接器来向外部传递信号。信号通过导线或线缆来传输,导线通过连接器连到计算机上。导线通常包括包围信号芯线的金属编织层,金属编织层可以阻挡芯线周围的噪声并抑制芯线间的干扰,由于金属编织层需要接地,因此通常连接器包括一接地件。
美国专利公告第6772516号揭示了一种接地件,其包括具有若干通孔、与通孔相对应的导电主线夹及次线夹,线缆收容于通孔中,线缆的接地芯线连接到这些线夹上达到接地的功效。然,前案中的接地件结构复杂、制造繁杂,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简单、易于制造的接地件来克服前述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具有一体成型的接地件的线缆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线缆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包括若干导线及接地件,其中每根导线具有位于内部的导体、包覆导体的金属编织部及遮蔽金属编织部的绝缘封套。剥离导线的一段绝缘封套而形成凹槽,对应凹槽处的金属编织部暴露于外面。绝缘封套包覆于暴露于外的金属编织部的两侧。接地件成型于前述凹槽内部的部分相应金属编织部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线缆组件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还可包括若干条排成一排的导线及接地件,其中导线具有位于内部的导体、包覆导体的绝缘层、位于绝缘层外部的金属编织部及包覆金属编织部的绝缘封套。排成一排的导线的一段绝缘封套沿横向被剥离而露出对应的金属编织部。接地件具有供导线穿过的通孔,且前述露于外面的金属编织部位于该通孔中且与接地件电性及机械连接。前述每根导线的绝缘封套分别位于前述接地件两侧令接地件与金属编织部的电性连接稳定牢固。
本发明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如下:提供若干导线,每根导线包括位于内部的导体、包覆且隔离导体的金属编织部、遮蔽金属编织部的绝缘封套。将每根导线的一段绝缘封套剥离露出对应的金属编织部,并且保留位于暴露出来的金属编织部两侧的绝缘封套。将若干导线排成一排,它们的暴露的金属编织部沿横向排成一排。导电材料一体成型于前述暴露的金属编织部上形成了接地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线缆组件的接地件结构简单,制造方法简便,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线缆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线缆组件的底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线缆组件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线缆组件1000包括若干条导线1及成型于导线1的接地件2。导线1可以是同轴线、极细同轴线等。接地件2是一个由导电塑料或其它导电材料成型制成的立体块。其中较常用的导电材料包含15%的热塑性塑料、55%的铜光纤以及30%的低熔点合金。
每根导线1包括位于内部的导体10、包覆导体10的绝缘层12、包围绝缘层12且隔离外界干扰、保护导体10的金属编织层14及包覆金属编织层14的绝缘封套16。绝缘封套16由塑料或其它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每个导线1具有位于中心轴方向上的一段长度,将线缆1沿中心轴方向分为两部分,即用于连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的前部1A及用于连接电器件或其它连接器(未图示)的后部1B。前部1A及后部1B都具有位于中心轴方向上的一段长度,且后部1B的长度比前部1A长。前部1A及后部1B的外表面均设有绝缘封套16。
导线1的后部1B的前端的部分绝缘封套16被剥离形成一个环形凹槽162,由凹槽162包围的金属编织层14暴露于空气中,前部1A的绝缘封套16与后部的绝缘封套16分离且分别位于暴露的金属编织层14两侧。前部1A的绝缘封套16的作用在于限制金属编织层14,由于金属编织层14由大量的导电芯线构成,如果没有保护装置,金属编织层14很容易损坏和展开,这给导线1焊接到连接器带来了问题。因此,前部1A有必要留一段绝缘封套16。
接地件2一体成型(Mold)于环形凹槽162相对应的金属编织层14上,导缆1与接地件2连接于一起。导线1位于同一平面且相邻两条之间间距相同。
本发明接地件2不仅具有接地功能,还能用来整理和固持导线1,当导线1的导体10焊接到对应连接器的端子(未图示)或印刷电路板(未图示)时,接地件2能令导线1排列整齐,焊接方便。相较于前案中接地件或接地块必须组装于绝缘本体,本发明接地件2可以成型于导线1的任意处形成接地路径。接地件2还可以收容于相应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中。
制造本发明线缆组件的方法如下:提供若干根导线1,每根导线1包括内部导体10、包覆导体10的金属编织部14、遮蔽金属编织部14的绝缘封套16,将每根导线1中间附近的封套16剥离一部分形成圆环形凹槽162并露出金属编织部14,并且保留位于凹槽162两侧的封套16。将若干导线1排成一排,它们的暴露的金属编织部14沿横向排成一排,熔化了的导电材料沿横向注塑成型于导线1的暴露的金属编织部14上形成了接地件2。所有导线1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间隔,每两根相邻导线1间距相等。

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线缆组件包括若干导线及接地件,其中每根导线具有位于内部的导体、包覆导体的金属编织部及遮蔽金属编织部的绝缘封套。剥离导线的一段绝缘封套而形成凹槽,对应凹槽处的金属编织部暴露于外面。绝缘封套包覆于暴露于外的金属编织部的两侧。接地件成型于前述凹槽内部的部分相应金属编织部上。本发明线缆组件的接地件结构简单,制造方法简便,节省成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