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2526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66871.5

申请日:

2008.09.27

公开号:

CN101683971A

公开日:

2010.03.3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1B 13/02公开日:2010033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1B 13/02申请日:20080927|||公开

IPC分类号:

C01B13/02

主分类号:

C01B13/02

申请人:

允统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大海

地址:

台湾省台南市安南区智安西街3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顺荣;唐爱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氧机,主要由一本体壳体、一上盖组、一下盖组、一打气帮浦、若干转换电磁阀及一出水控制所组成,该本体壳体内部设有多数供装填入分子筛材料的大储存筒,周围则有一进气道、一气流管组、一气泄管组、一储气筒及一供加入纯水的滤气水筒;本体壳体上装设有若干转换电磁阀,以控制使相邻气流管间的气体流通,及控制使相邻的气流管与气泄管间的气体流通;该上盖组及下盖组分别组装于该本体壳体的顶面及底面,再将打气帮浦组装于下盖组底面并将该出水控制组组装于该下盖组上;由打气帮浦及转换电磁阀控制空气轮流通入该等大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该制氧机由一本体壳体、一上盖组、一下盖组、一打气帮浦、转换电磁阀及一出水控制组所组成;
其中,该本体壳体的内部成型多数连接肋壁而区隔出多数供装填入分子筛材料的大储存筒,周围则具有一进气道、多数组气流管、多数组气泄管、一储气筒及一供加入纯水的滤气水筒;该本体壳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对应于该进气道的通孔,对应于该等气流管的通孔,对应于该等气泄管的通孔,对应于该等大储存筒的通孔,及对应于该滤气水筒的通孔;该本体壳体的后面设有多数装设槽及开设有一装设穿槽,该等装设槽上分别开设有可以通入气流管与相邻气流管的通孔,及可以通入气流管与相邻气泄管的通孔;该等装设槽上并分别装设有转换电磁阀,以控制使相邻气流管间的气体流通,及控制使相邻的气流管与气泄管间的气体流通;该装设穿槽处则装设一过滤片;
该上盖组由一上盖、一第一上垫片、一中间盖及一第二上垫片所组成,而组装固设于该本体壳体顶面上;该上盖顶面上植立有一出气管;该第一上垫片密贴于该上盖的底面,开设有一贯孔供该出气管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该中间盖密贴于该第一上垫片的底面,开设有一贯孔供该出气管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该中间盖的顶面上开设有多数个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气穴,其底面分别由通孔向下通出,该等气穴内相向各穿设出一通道而相通,并共同向下穿设一集气孔,在该等气穴连通通道至该集气孔向下穿出间设有一逆止装置,该集气孔的前方设有一向上通出的通气孔,其抵达该中间盖的顶面上则开设为一通槽,再于该通槽的另端设成一插设管向下通出;该插设管供插接一延伸管而可伸进滤气水筒内;该第二上垫片密贴于中间盖的底面与本体壳体的顶面间,第二上垫片上开设一贯孔供该出气管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对应于该中间盖的通孔、集气孔、通气孔及插设管处分别开设有对应并置的通孔,其中对应于该中间盖的通孔的通孔分别通入大储存筒,对应于该集气孔及通气孔的通孔皆通入储气筒,而对应于该插设管的通孔则通入滤气水筒;
该下盖组由一下盖及一下垫片所组成,而组装固设于该本体壳体底面;该下盖顶面上开设有一对应到该本体壳体进气道底面的通孔而向下贯穿的穿孔,二侧缘上各开设有二向下贯穿的穿孔,其中各有一穿孔于下盖的顶面上更连接出一弯折的通槽,其侧边另各设一通槽,该下盖后侧开设有一插槽;该下垫片可密贴于该下盖与本体壳体的底面间,下垫片上对应于本体壳体进气道底面通孔开设有对应并置的穿孔,及对应于下盖二侧缘非与通槽连接的穿孔开设有对应并置的穿孔,及对应于该等弯折的通槽的另一端头处各开设有穿孔,以及对应于该等另设的通槽的二端头处各开设有穿孔;
该打气帮浦供该下盖组搭置于其上固接,主要具有一对应于该下盖上对应本体壳体进气道底面通孔所开设的穿孔而设的进气穿孔,及具有分别对应于下盖二侧缘与通槽连接的穿孔而设的出气管;
该出水控制组由一外壳体、一内挡体、一挡水环、一弹性体、一后盖体、一前插管及一密水环所组成;该外壳体为可插置于该下盖后侧的插槽内作稳固接合者,内部形成一纵向腔室,向顶面穿出一通孔,内部中段处设有一环挡壁,前端腔口处开设有二限位口,其通入内部后变换为弧形容槽;该内挡体具有一挡环,后端为一圆柱,前端则为一伸缩柱,其上开设有若干纵向的凹槽;该挡水环套接于该内挡体的伸缩柱上并达至其根部,该内挡体自外壳体的后端开口容置入纵向腔室内,该伸缩柱并进入该环挡壁的前侧,直至挡环及挡水环抵靠到该环挡壁而呈密封状态,该弹性体套于该圆柱外,该后盖体盖合固接于该外壳体的后端开口处,使该弹性体一端抵住该挡环,而另端则抵住该后盖体;该前插管的内部纵向贯通,外表上凹设有一接合槽供套接密水环,及突出有上下对称的二限位块,并于内部设有一环的通孔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在该上盖底面上开设有多数道通槽,其皆有一端头向侧边穿出上盖而分别形成一通孔,该处并组装一转换电磁阀;该第一上垫片对应于该上盖底面的通槽的端头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该中间盖对应于该第一上垫片的小穿孔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第二上垫片对应于该中间盖的小穿孔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该等小穿孔分别通入大储存筒;当开启该转换电磁阀时可使其中一大储存筒内较高气压的气体经由对应邻接的小穿孔通入对应的通槽,再经转换电磁阀通入其它通槽,再经由对应邻接的小穿孔通入其它大储存筒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该逆止装置可于该等气穴内各置入一闭气膜片,当气体自该中间盖的通孔进入气穴内时,会推开闭气膜片上移再沿着通道经过集气孔及通孔向下进入储气筒停留;而反向的气体则推压该闭气膜片向下压住通孔,达到使气体逆止的作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该逆止装置可于该中间盖顶面的通槽端头处下方成型一容槽,供置入一闭气膜片,再由一弹性体的端头予以抵住,下方则以一插设管的一端插设入该容槽并抵住该弹性体的另端达成稳固接合,该插设管的下方即插接该延伸管而伸进滤气水筒内,当气体自该通槽进入容槽时,会推开闭气膜片抗拒弹性体的弹力,造成闭气膜片周缘变形而可供气体通入,再沿着延伸管进入滤气水筒内;而反向的气体则推压该闭气膜片压住通槽,达到使气体逆止的作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储存筒其数量为二个以上,含二个。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管其数量与该等大储存筒对应,为二个以上,含二个。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泄管其数量与该等大储存筒对应,为二个以上,含二个。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道通槽其数量与该等大储存筒对应,为二个以上,含二个。

说明书

制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氧机,特别是指一种组成型态全新,组装空间紧实,而能方便携带或搬运,并可降低整体成本及售价的制氧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文明及医疗科技各方面的发展,人类对于疾病的研究及控制都有显著进步,因此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随的增加,致使高龄化社会飞来临已是不可避免飞趋势;但相对而言,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以地球环境遭受严重飞破坏最为人所垢病,连带地人类有时会遭受莫名疾病(例如:SARS)或恶劣环境(例如:暴风雨或酷寒、酷暑或土石流)飞反扑,实值省思何以致的。既然外在环境令人担忧,则为因应日渐恶劣的环境及莫名疾病侵袭的可能性,人类应该作好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氧气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气体,故于内部装填分子筛材料并导入高压空气而可以自行产生氧气导出的制氧机即为一种重要的装置器具;制氧机除用于紧急状况使用外,在很多慢性疾病的症状中也常被使用到,例如:气喘患者及呼吸困难症状患者都有准备制氧机随时备用的必要;另,因为多吸纯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头脑清新,并可消除疲劳,有效增进工作效率,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所中,备有制氧机以方便随时使用,也为良好的生活方式。
习知的制氧机大多是采用现成的零组件加以组装而成,因此在组装空间上较为松散而庞大,致携带或搬运皆为不便,更因此影响到整体成本,使得售价居高不下,实非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氧机,其组成型态全新,组装空间紧实,而能方便携带或搬运,并可降低整体成本及售价。
本发明一种制氧机,其是由一本体壳体、一上盖组、一下盖组、一打气帮浦、若干转换电磁阀及一出水控制组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壳体的内部成型多数连接肋壁而区隔出多数供装填入分子筛材料的大储存筒,周围则具有一进气道、多数组气流管、多数组气泄管、一储气筒及一供加入纯水的滤气水筒;该本体壳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对应于该进气道的通孔,对应于该等气流管的通孔,对应于该等气泄管的通孔,对应于该等大储存筒的通孔,及对应于该滤气水筒的通孔;该本体壳体后面设有多数装设槽及开设有一装设穿槽,该等装设槽上分别开设有可以通入气流管与相邻气流管的通孔,及可以通入气流管与相邻气泄管的通孔;该等装设槽上并分别装设有转换电磁阀,以控制使相邻气流管间的气体流通,及控制使相邻的气流管与气泄管间的气体流通;该装设穿槽处则装设一过滤片;
该上盖组由一上盖、一第一上垫片、一中间盖及一第二上垫片所组成,而组装固设于该本体壳体顶面上;该上盖顶面上植立有一出气管;该第一上垫片密贴于该上盖的底面,开设有一贯孔供该出气管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该中间盖密贴于该第一上垫片的底面,开设有一贯孔供该出气管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该中间盖的顶面上开设有多数个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气穴,其底面分别由通孔向下通出,该等气穴内相向各穿设出一通道而相通,并共同向下穿设一集气孔,在该等气穴连通通道至该集气孔向下穿出间设有一逆止装置,该集气孔的前方设有一向上通出的通气孔,其抵达该中间盖的顶面上则开设为一通槽,再于该通槽的另端设成一插设管向下通出;该插设管供插接一延伸管而可伸进滤气水筒内;该第二上垫片密贴于中间盖的底面与本体壳体的顶面间,第二上垫片上开设一贯孔供该出气管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对应于该中间盖的通孔、集气孔、通气孔及插设管处分别开设有对应并置的通孔,其中对应于该中间盖的通孔的通孔分别通入大储存筒,对应于该集气孔及通气孔的通孔皆通入储气筒,而对应于该插设管的通孔则通入滤气水筒;
该下盖组由一下盖及一下垫片所组成,而组装固设于该本体壳体底面;该下盖顶面上开设有一对应到该本体壳体进气道底面的通孔而向下贯穿的穿孔,二侧缘上各开设有二向下贯穿的穿孔,其中各有一穿孔于下盖的顶面上更连接出一弯折的通槽,其侧边另各设一通槽,该下盖后侧开设有一插槽;该下垫片可密贴于该下盖与本体壳体的底面间,下垫片上对应于本体壳体进气道底面通孔开设有对应并置的穿孔,及对应于下盖二侧缘非与通槽连接的穿孔开设有对应并置的穿孔,及对应于该等弯折的通槽的另一端头处各开设有穿孔,以及对应于该等另设的通槽的二端头处各开设有穿孔;
该打气帮浦供该下盖组搭置于其上固接,主要具有一对应于该下盖上对应本体壳体进气道底面通孔所开设的穿孔而设的进气穿孔,及具有分别对应于下盖二侧缘与通槽连接的穿孔而设的出气管;
该出水控制组由一外壳体、一内挡体、一挡水环、一弹性体、一后盖体、一前插管及一密水环所组成;该外壳体为可插置于该下盖后侧的插槽内作稳固接合者,内部形成一纵向腔室,向顶面穿出一通孔,内部中段处设有一环挡壁,前端腔口处开设有二限位口,其通入内部后变换为弧形容槽;该内挡体具有一挡环,后端为一圆柱,前端则为一伸缩柱,其上开设有若干纵向的凹槽;该挡水环套接于该内挡体的伸缩柱上并达至其根部,该内挡体自外壳体的后端开口容置入纵向腔室内,该伸缩柱并进入该环挡壁的前侧,直至挡环及挡水环抵靠到该环挡壁而呈密封状态,该弹性体套于该圆柱外,该后盖体盖合固接于该外壳体的后端开口处,使该弹性体一端抵住该挡环,而另端则抵住该后盖体;该前插管的内部纵向贯通,外表上凹设有一接合槽供套接密水环,及突出有上下对称的二限位块,并于内部设有一环的通孔壁。
在上述制氧机中,在该上盖底面上开设有多数道通槽,其皆有一端头向侧边穿出上盖而分别形成一通孔,该处并组装一转换电磁阀;该第一上垫片对应于该上盖底面的通槽的端头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该中间盖对应于该第一上垫片的小穿孔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第二上垫片对应于该中间盖的小穿孔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该等小穿孔分别通入大储存筒;当开启该转换电磁阀时可使其中一大储存筒内较高气压的气体经由对应邻接的小穿孔通入对应的通槽,再经转换电磁阀通入其它通槽,再经由对应邻接的小穿孔通入其它大储存筒内。
在上述制氧机中,该逆止装置可于该等气穴内各置入一闭气膜片,当气体自该中间盖的通孔进入气穴内时,会推开闭气膜片上移再沿着通道经过集气孔及通孔向下进入储气筒停留;而反向的气体则推压该闭气膜片向下压住通孔,达到使气体逆止的作用。
在上述制氧机中,该逆止装置可于该中间盖顶面的通槽端头处下方成型一容槽,供置入一闭气膜片,再由一弹性体的端头予以抵住,下方则以一插设管的一端插设入该容槽并抵住该弹性体的另端达成稳固接合,该插设管的下方即插接该延伸管而伸进滤气水筒内,当气体自该通槽进入容槽时,会推开闭气膜片抗拒弹性体的弹力,造成闭气膜片周缘变形而可供气体通入,再沿着延伸管进入滤气水筒内;而反向的气体则推压该闭气膜片压住通槽,达到使气体逆止的作用。
在上述制氧机中,所述的多数大储存筒其数量为二个以上,含二个。
在上述制氧机中,所述的多数组气流管其数量与该等大储存筒对应,为二个以上,含二个。
在上述制氧机中,所述的多数组气泄管其数量与该等大储存筒对应,为二个以上,含二个。
在上述制氧机中,所述的多数道通槽其数量与该等大储存筒对应,为二个以上,含二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前视角度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后视角度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前视及俯视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后视及仰视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壳体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壳体的前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盖组前视及俯视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盖组后视及仰视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盖组前视及俯视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水控制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水控制组的组合剖视分解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水控制组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水控制组的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水控制组的组装位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上盖组部份剖视立体分解图
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闭气膜片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闭气膜片的作用剖视示意图
【图中具体标号说明】
1---制氧机              10---本体壳体            11、12---大储存筒
1011、1012、1013、1014、1015---通孔              101、102---组装孔
1021、1022、1024、1001、1002---通孔              107---装设穿槽
103、104、105、106---装设槽                      108---过滤片
1031、1032、1041、1042、1051、1052、1061、1062---通孔
111、112、121、122---气流管                      13---进气道
113、114、123、124---气泄管                      S1、S2---锁接件
14---储气筒            15---滤气水筒              20---上盖组
21---上盖              211、221、231---组装孔
212---出气管           213、214---通槽            2131、2141---通孔
22---第一上垫片        222、232---贯孔            223、224---小穿孔
23---中间盖            233、234---气穴            2331、2341---通孔
2332、2342---通道      235---集气孔               236---通气孔
2333、2343---闭气膜片                             2334、2344---小穿孔
237---通槽             2371---容槽                2372---闭气膜片
2373---弹性体          238---插设管               239---延伸管
24---第二上垫片        241---组装孔               242---贯孔
243、244、245、246、248---通孔                    2433、2443---小穿孔
30---下盖组            31---下盖                  311---组装孔
3131、3141---通槽      312、315、316---穿孔
32---下垫片            3132、3142---通槽  317---插槽
321---组装孔           322、325、326---穿孔
3231、3241、3232、3233、3242、3243---穿孔
40---打气帮浦          42---进气穿孔              43、44---出气管
42---进气穿孔          43、44---出气管            60---出水控制组
51、52、53、54、55---转换电磁阀                   61---外壳体
611---纵向腔室         612---通孔                 613---环挡壁
614---限位口           615---弧形容槽             62---内挡体
621---挡环             622---圆柱                 623---伸缩柱
6231---凹槽            63---挡水环                64---弹性体
65---后盖体            66---前插管                661---接合槽
662---限位块           663---通孔壁               664---手握环
665---接合端           67---挡水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制氧机1,构造组成上由一本体壳体10、一上盖组20、一下盖组30、一打气帮浦40、若干转换电磁阀51、52、53、54、55及一出水控制组60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壳体10大体上为一矩形立方体,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由俯视观之,该本体壳体10顶面四角与中央皆设有一组装孔101,内部则成型多数连接肋壁而区隔出二个分位左右侧的大储存筒11、12,周围则具有一进气道13;二组分位左右侧的气流管111、112与121、122;二组同样分位左右侧的气泄管113、114与123、124;一储气筒14及一滤气水筒15;接着请参阅图4、5所示,该本体壳体10的底面四角与中央皆设有一组装孔102,另于底面上开设有对应于该进气道13的通孔1013,与对应于该等气流管111、112与121、122的通孔1011、1012与1021、1022,与对应于该等气泄管114与124的通孔1014与1024,及对应于该等大储存筒11、12的通孔1001与1002,以及对应于该滤气水筒15的通孔1015;接着请参阅图6所示,在该本体壳体10的后面设有装设槽103、104、105、106及较为上方位置开设有一装设穿槽107,其中,该等装设槽103、104上分别开设有可以通入气流管111、121内的通孔1031、1041及可以通入气流管112、122内的通孔1032、1042;该等装设槽105、106上则分别开设有可以通入气流管112、122内的通孔1051、1061及可以通入气泄管113、123内的通孔1052、1062;该等装设槽103、104、105、106上供分别装设转换电磁阀51、52、53、54;其作用是当开启该等转换电磁阀51、52时可使气流管111、121内的气体分别经由该等通孔1031与1032及1041与1042而通入该气流管112、122内;而当开启该等转换电磁阀53、54时则可使气流管112、122内的气体分别经由该等通孔1051与1052及1061与1062而通入该气泄管113、123内;该装设穿槽107处则供装设一过滤片108。
接着,请参阅图3、4、7、8所示,该上盖组20由一上盖21、一第一上垫片22、一中间盖23及一第二上垫片24所组成,其中,该上盖21的四角及中央皆开设有一组装孔211,供锁接件S1(例如:螺栓)一对一对应锁接入,顶面上植立有一出气管212,是向底部伸出一段,在其底面上开设有二道通槽213、214,其有一端头向侧边穿出上盖21而分别形成通孔2131、2141,该处并供组装该转换电磁阀55,因此当开启该转换电磁阀55时可使二道通槽213、214间经由该等通孔2131、2141而连通;该第一上垫片22可密贴于该上盖21的底面,其于四角及中央皆开设有可与该上盖21的组装孔211对应并置而供锁接件S1穿设入的组装孔221,另开设一贯孔222供该出气管212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及对应于该上盖21底面的通槽213、214的端头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223、224;该中间盖23可密贴于该第一上垫片22的底面,其于四角及中央皆开设有可与该第一上垫片22的组装孔221对应并置而供锁接件S1穿设入的组装孔231,另开设一贯孔232供该出气管212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该中间盖23的顶面上开设有左右二个气穴233、234,其底面分别由通孔2331、2341向下通出;二个气穴233、234内相向各穿设出一通道2332、2342而相通,并共同向下穿设一集气孔235,再于该集气孔235的前方设有一向上通出的通气孔236,其抵达该中间盖23的顶面上则开设为一通槽237,再于该通槽237的另端开设成一插设管238向下通出;该插设管238则供插接一延伸管239而可伸进该滤气水筒15内;组装时,该等气穴233、234内各置入一闭气膜片2333、2343,再贴接于该第一上垫片22底面,另,于对应于该第一上垫片22的小穿孔223、224的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2334、2344;该第二上垫片24可密贴于该中间盖23的底面与本体壳体10的顶面间,其于四角及中央皆开设有可与该中间盖23的组装孔231对应并置而供锁接件S1穿设入的组装孔241,该等锁接件S1最后即锁接入该本体壳体10顶面的组装孔101作稳固结合,该第二上垫片24上另开设一贯孔242供该出气管212向底部伸出的段密贴穿设过;同时对应于该中间盖23的通孔2331、2341、集气孔235、通气孔236及插设管238的处分别开设有对应并置的通孔243、244、245、246、248,以及对应于该中间盖23的小穿孔2334、2344的处各开设有一小穿孔2433、2443;其中,该等通孔243与244及小穿孔2433与2443分别通入大储存筒11、12;而通孔245与246则皆通入储气筒14;通孔248则通入滤气水筒15。
接着,请参阅图3、4、9所示,该下盖组30由一下盖31及一下垫片32所组成,其中,该下盖31的四角及中央皆开设有一组装孔311,供锁接件S2(例如:螺栓)一对一对应锁接入,顶面上于接近前缘处开设有一向下贯穿的穿孔312,二侧缘上则各开设有二向下贯穿的穿孔313、314、315、316,其中穿孔313、314于该下盖31的顶面上更各连接出一弯折的通槽3131、3141,再于其侧边另各设一通槽3132、3142;另,于该下盖31的后侧开设有一插槽317;该下垫片32可密贴于该下盖31与本体壳体10的底面间,其于四角及中央皆开设有可与该下盖31的组装孔311对应并置而供锁接件S2穿设入的组装孔321,该等锁接件S2最后即锁接入该本体壳体10底面的组装孔102作稳固结合,该下垫片32上另开设有与该下盖31的穿孔312、315、316对应并置的穿孔322、325、326,及对应于该等通槽3131、3141的另一端头处各开设有穿孔3231、3241,以及对应于该等通槽3132、3142的二端头处各开设有穿孔3232、3233与3242、3243。
该打气帮浦40供该下盖31搭置于其上固接,主要具有一对应于该下盖31的穿孔312的进气穿孔42,及分别对应于该等穿孔313、314的出气管43、44,至于其内部藉由马达带动作动而产生抽送空气的能力则毋庸赘述。
接着,请配合参阅图10、11所示,该出水控制组60由一外壳体61、一内挡体62、一挡水环63、一弹性体64、一后盖体65、一前插管66及一密水环67所组成;该外壳体61的内部形成一纵向腔室611,并向顶面穿出一通孔612,内部中段处设有一环挡壁613,前端腔口处更开设有上下二限位口614,其通入内部一小距离后变换为弧形容槽615;该内挡体62具有一挡环621,后端为一圆柱622,前端则为一伸缩柱623,其上开设有若干纵向的凹槽6231;该挡水环63套接于该内挡体62的伸缩柱623上并达至其根部,然后持该内挡体62自外壳体61的后端开口容置入纵向腔室611内,并使该伸缩柱623进入该环挡壁613的前侧,直至挡环621及挡水环63抵靠到该坏挡壁613而呈密封状态为止,然后将弹性体64套于该圆柱622外,并将后盖体65盖合并固接于该外壳体61的后端开口处,使该弹性体64的一端即抵住该挡环621,而另端则抵住该后盖体65;当完成上述组装后,即可持以插置于该下盖31后侧的插槽317内并作稳固接合;
该前插管66则为需要使用时才使用的组件,大体上为圆管状且内部纵向贯通,外表上凹设有一接合槽661供套接密水环67,及突出有上下对称的二限位块662,并于内部设有一环的通孔壁663,外表上可设凹凸状的手握环664,以方便手掌握持操作转动用,另其前端可设为多数推拔状的接合端665;使用时如图12至14所示,以手握持该手握环664将前插管66后端插置入该外壳体61的前端内(如图12所示),并由该等限位块662通过对应的限位口614抵达该等弧形容槽615处,并即循着弧形容槽615转动,此时该等限位块662即被该外壳体61前端处的壁体阻挡而无法退出,故会呈现定位状态,且该通孔壁663会推压该内挡体62抗拒弹性体64的弹力而后退,使该挡环621及挡水环63离开该环挡壁613(如图13所示),则由环挡壁613所区隔的前后空间即可相通;而该接合端665即可稳固接合延伸用的出水管(如图14所示);故当整体组装后,该外壳体61的后空间内的液体有必要排出时,即利用该出水控制组60以实现。
组装上述组件,首先将该出水控制组60与下盖组30组合,然后将该本体壳体10与下盖组30组合,接着将下盖组30与该打气帮浦40加以组合,然后于该等大储存筒11、12内装填入分子筛材料,及于该滤气水筒15内加入纯水,接着将上盖组20与本体壳体10组合,及将该等转换电磁阀51、52、53、54、55组装于本体壳体10及上盖组20上,如此即完成如图所示1、2的制氧机1。
使用时启动该打气帮浦40,则其抽吸力量会使空气经过该过滤片108过滤后进入进气道13内,再经由本体壳体10底面的通孔1013向下经过该下垫片32的穿孔322及下盖31的穿孔312,以及该打气帮浦40的进气穿孔42而进入该打气帮浦40内,再分成二路分别由二侧的出气管43、44出气并即进入该下盖31的穿孔313、314,然后分别沿着通槽3131、3141及下垫片32的穿孔3231、3241,以及本体壳体10底面的通孔1011、1021而进入该等气流管111、121内停留并产生高压;接着,由自动控制系统(另设,未示于图)控制该等转换电磁阀51、52轮流启动,其作用是当转换电磁阀51启动时(此时该转换电磁阀52停止动作,或者经过一时间差后再启动),气流管111内的空气即经由通孔1031、1032进入气流管112内,再向下经过下垫片32的通孔1012及该通槽3132以及该大储存筒11底面的通孔1001而进入该大储存筒11底部,并被推压通过分子筛材料而转化为氧气向上聚集;接着氧气即经由该第二上垫片24的通孔243及该中间盖23的通孔2331而进入气穴233内,并推开闭气膜片2333上移而沿着通道2332经过集气孔235及通孔245向下进入储气筒14停留,并汇集为高压。在氧气抵达该通道2332时,也会沿着通道2342抵达气穴234处,惟其压力反而推压该闭气膜片2343向下压住通孔2341,使氧气无法由此进入大储存筒12内,因此该等闭气膜片2333、2343为一种逆止装置的具体实施;然此时该大储存筒12内不宜没有氧气存在,故自动控制系统即会控制该转换电磁阀55启动,使该大储存筒11内的氧气少量经由小穿孔2433、2334、223及通槽213抵达通孔2131处,再转换进入通孔2141并经由通槽214及小穿孔224、2344、2443进入大储存筒12内停留,以利当其要输出氧气时能即刻有氧气供输出。
因空气通过分子筛材料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会产生热量,故作用一段时间后自动控制系统即控制该转换电磁阀51停止,使气流管111内的空气无法经由通孔1031、1032进入气流管112内,同时并控制该转换电磁阀53启动,使气流管112内的空气经由通孔1051、1052进入气泄管113内,再经由隔开的壁体顶端切销成较为低下的处流入气泄管114内,然后向下经过下垫片32的穿孔325与下盖31的穿孔315而自然向外泄出,以降低该气流管112内的气压。在该转换电磁阀51停止或尚未完全停止前,自动控制系统会适时控制另一转换电磁阀52启动,并通过另一组相对应的组件完成与上述相同的制氧过程,最后氧气即也经过集气孔235及通孔245向下进入储气筒14停留。
本发明即由该等大储存筒11、12轮流制氧的过程使该储气筒14内的氧气量增加。而当要使用氧气时,该出气管212先插置一延伸管(如图1、2所示),以利拉至需用氧气处,然后开启出气钮(另设,未示于图)使氧气经由该出气管212及延伸管出气;其作用是储气筒14内的高压氧气会经由通孔246、通气孔236、通槽237、插设管238及延伸管239而进入并通过滤气水筒15内纯水的清洁,再向上飘集为更干净的氧气,然后即由该该出气管212及延伸管出气供使用。
本发明的制氧机1可以有若干等功效的变化,而同样为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含括,例如:一、如图15所示,本发明制氧机1的外观可以变化为更美观,但因完全不影响本发明应有的功效,故同样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二、图15所示的制氧机1,其全部的立体分解及部份组件的立体剖视放大分解分别如图16、17所示,其中绝大多数的组件皆相同于前述图1至14所示,只是原先于中间盖23的气穴233、234内所容置入的闭气膜片2333、2343予以减省,然后于图16、17中的通槽237的端头处下方成型一容槽2371,供先置入一闭气膜片2372,再由一弹性体2373的端头予以抵住,下方则以一插设管238的一端插设入该容槽2371并抵住该弹性体2373的另端,以达成稳固接合,该插设管238的下方则即供插接该延伸管239;该部分组装后的剖视如图18所示,当未使用氧气时,因内外压力平衡,故该闭气膜片2372被弹性体2373所顶抵而会阻塞住该通槽237的出气;而当使用氧气时,因滤气水筒15内部压力会相对较低,故高压氧气到达该通槽237时如图19所示,会推压该闭气膜片2372抗拒弹性体2373的弹力,造成其周缘变形而可供氧气通入,再沿着延伸管239进入滤气水筒15的纯水内,后续即为相同的作用。在此该闭气膜片2372与弹性体2373即为一种逆止装置的具体实施。
必须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因由二个大储存筒11、12构成,所以与之配合的气流管111、112与121、122;气泄管113、114与123、124;气穴233、234及通槽通槽213、214也都必须数量为二组,亦即形成为二组而轮流进行制氧的动作。然在实际实施时,上述组件的数量并不受二组所限,若组装成三组、四组---等等皆可,且皆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主要即利用本体壳体10、上盖组20、下盖组30、打气帮浦40、转换电磁阀51、52、53、54、55与出水控制组60的组合,而达成一种组成型态全新,组装空间紧实,而能方便携带或搬运,并可降低整体成本及售价的制氧机。

制氧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制氧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制氧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氧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氧机.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氧机,主要由一本体壳体、一上盖组、一下盖组、一打气帮浦、若干转换电磁阀及一出水控制所组成,该本体壳体内部设有多数供装填入分子筛材料的大储存筒,周围则有一进气道、一气流管组、一气泄管组、一储气筒及一供加入纯水的滤气水筒;本体壳体上装设有若干转换电磁阀,以控制使相邻气流管间的气体流通,及控制使相邻的气流管与气泄管间的气体流通;该上盖组及下盖组分别组装于该本体壳体的顶面及底面,再将打气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