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057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20571A21申请号201410345974322申请日20140721D06B1/12200601D06B23/04200601B05C11/04200601B05C11/1020060171申请人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地址313109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轻纺工业园区72发明人杨文龙顾浩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代理人秦晓刚54发明名称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织物上表面及下表面择一或者均进行阻燃涂层涂布,在涂层涂布装置上依次进行。
2、底胶涂布、中胶涂布以及面胶涂布,将中胶总量分为两次进行涂布,在涂布时,第一次涂布时加入2/3干胶总量的中胶,第二次加入1/3干胶总量的中胶。本发明将中胶总量分为两次进行涂布,可以有效提高织物中胶带胶量,有效解决了阻燃防水性能上限的问题,可将阻燃防水性能再提升一个档次。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0571ACN104120571A1/1页21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织物上表面及下表面择一或者均进行阻燃涂层涂布,织物由放卷装置释放后经张紧装置控制张力进入涂层涂布装置进行涂。
3、层涂布,然后再由冷却装置冷却后经收卷装置收卷,在涂层涂布装置上依次进行底胶涂布、中胶涂布以及面胶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包括上下两层织物组织,在上下两层织物组织之间纺织有筋纱,筋纱将上下两层织物组织连接为一体,所述上下两层织物组织及筋纱均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造,将中胶总量分为两次进行涂布,在涂布时,第一次涂布时加入2/3干胶总量的中胶,第二次加入1/3干胶总量的中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包括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张紧辊,织物由放卷装置放出后从上侧的第一张紧辊顶部绕下经左下侧的第二张紧辊底部再由右下侧的第三张紧辊顶部绕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4、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张紧辊处设有检测织物张力的张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由一变频器控制转速,变频器接收张力传感器信号并根据张力大小调整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的转速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筋纱是直径比上下两层织物组织中纱线粗的纱线,所述筋纱和上下两层织物组织中经纱、纬纱交叉编织并织入上层织物组织和下层织物组织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材料为涤纶、锦纶、丙纶、晴纶或者玻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底胶涂布时采用的刮刀厚度为6MM。权利要。
5、求书CN104120571A1/3页3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背景技术0002现有织物阻燃涂层涂布设备在进行阻燃胶涂布时,一般采用先涂布底胶,烘干,涂布中胶,烘干,涂布面胶的装置及过程。一般用胶量越大,阻燃性和防水性越好。但现有的织物阻燃涂层涂布设备虽然也能使织物具有阻燃性和防水性,但其阻燃性和防水性随着用胶量的增加存在极限值。达到极限值后,即使再增加用胶量,阻燃防水性能也不再提高,而此时的阻燃防水性能经常达不到国标规定的标准。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保证阻燃涂层的阻燃防水性。
6、能。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工艺,织物上表面及下表面择一或者均进行阻燃涂层涂布,织物由放卷装置释放后经张紧装置控制张力进入涂层涂布装置进行涂层涂布,然后再由冷却装置冷却后经收卷装置收卷,在涂层涂布装置上依次进行底胶涂布、中胶涂布以及面胶涂布,所述织物包括上下两层织物组织,在上下两层织物组织之间纺织有筋纱,筋纱将上下两层织物组织连接为一体,所述上下两层织物组织及筋纱均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造,将中胶总量分为两次进行涂布,在涂布时,第一次涂布时加入2/3干胶总量的中胶,第二次加入1/3干胶总量的中胶。0005优选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张。
7、紧辊,织物由放卷装置放出后从上侧的第一张紧辊顶部绕下经左下侧的第二张紧辊底部再由右下侧的第三张紧辊顶部绕出。0006优选的,所述第三张紧辊处设有检测织物张力的张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由一变频器控制转速,变频器接收张力传感器信号并根据张力大小调整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的转速大小。0007优选的,所述筋纱是直径比上下两层织物组织中纱线粗的纱线,所述筋纱和上下两层织物组织中经纱、纬纱交叉编织并织入上层织物组织和下层织物组织内部。0008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聚合材料为涤纶、锦纶、丙纶、晴纶或者玻纤。0009优选的,在底胶涂布时采用的刮刀厚度为6MM。0010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提高织物的阻燃防。
8、水性能,首先,将中胶总量分为两次进行涂布,在涂布时,第一次涂布时加入约2/3干胶总量的中胶,第二次加入约1/3干胶总量的中胶,可以有效提高织物中胶带胶量。其次,改进了底胶涂布时刮刀的厚度,常用阻燃涂层刮刀厚度为3MM,本发明中将阻燃刮刀厚度增加到6MM,试验证明刮刀厚度增加后刮胶时透浆量增加,故底胶的上胶量提高,有利于提高后续的中胶上胶量。0011综上,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实现了增加阻燃涂层底胶中胶和面胶总说明书CN104120571A2/3页4量的目的,有效解决了阻燃防水性能上限的问题,可将阻燃防水性能再提升一个档次,达到了国标规定的阻燃标准。附图说明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9、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0013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3为加热管的分布结构示意图;0016图4为放卷装置和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5为收卷装置和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6为织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以下结合图1至图6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0020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设备,包括输送织物的织物输送装置1,在织物输送织物装置前侧依次设有放卷装置4和张紧装置5,在织物输送装置后侧依次设有冷却装置7和收卷装置8,在织物输送装置织物输送方向上设有进行阻燃涂层涂布的涂层涂布装置。织物输送装置1包括沿织物输送方。
10、向上设置的若干个输送辊12,织物11由输送辊12进行输送。0021织物12由放卷装置4释放后经张紧装置5控制张力进入涂层涂布装置进行涂层涂布,然后再由冷却装置7冷却后经收卷装置8收卷。0022如图1所示,在织物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底胶涂布装置、中胶涂布装置以及面胶涂布装置,所述底胶涂布装置和中胶涂布装置之间以及中胶涂布装置和面胶涂布装置之间设有烘干装置3,所述底胶涂布装置、中胶涂布装置以及面胶涂布装置均由给胶槽21和刮刀22组成的涂层涂布单元2构成,所述给胶槽21设于刮刀22前侧,所述给胶槽21下端设有下胶口,所述下胶口与刮刀22之间留有便于胶水流出的下胶缝隙,所述底胶涂布装置和面胶涂布装置均设。
11、有一组涂层涂布单元2,所述中胶涂布装置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两组涂层涂布单元2。其中,所述刮刀22的厚度为6MM。0023将中胶总量分为两次进行涂布,在涂布时,第一次涂布时加入约2/3干胶总量的中胶,第二次加入约1/3干胶总量的中胶,可以有效提高织物中胶带胶量。0024常用阻燃涂层刮刀厚度为3MM,本发明中将阻燃刮刀厚度增加到6MM,试验证明刮刀厚度增加后刮胶时透浆量增加,故底胶的上胶量提高,有利于提高后续的中胶上胶量。0025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烘干装置3包括烘干箱30,所述烘干箱的内腔由网孔板分隔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腔室为加热腔31,上层腔室为烘干腔32,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
12、置包括设于加热腔前后两侧的加热膛311,所述加热膛311内设有电热丝,所述加热腔内前后排列有一排加热管312,所述加热管312之间通过连接管314连通,前后相邻的两连接管314左右错开,相邻的两个加热管312之间设有连接筋315。前后两侧的加热管与对应的加热膛311连通,所述织物输送装置穿过烘干腔,所述烘干腔前侧设有织物入口,所述烘干腔后侧设有织物出口。所述烘干腔32前后两侧对应织物入口和织物出口说明书CN104120571A3/3页5设有夹持织物的夹持器321以确保织物纬向张力。所述加热腔31前后两侧均设置鼓风机313向加热腔鼓风,所述烘干腔顶部设有风扇向烘干腔32吹风。所述烘干腔32顶部设。
13、置有除湿装置33,所述烘干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0026加热膛311加热产生的热量依次通过加热管312,使加热腔31内空气加热,而鼓风机313向加热腔31鼓风使热风充分流动并流向烘干腔32,烘干腔32顶部的风扇也加强了热空气的流动,与此同时织物由织物入口进来后经过烘干腔32最后再从织物出口出去,使织物在输送过程中充分与热空气接触得到烘干,其中的除湿装置33可以将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湿气排除,而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进行变化,使烘干腔32内温度始终保持适度,有利于提高烘干质量,当然也有利于节约能源。0027如图4所示,所述张紧装置5包括三个呈。
14、“品”字形排列的张紧辊,织物由放卷装置放出后从上侧的第一张紧辊51顶部绕下经左下侧的第二张紧辊52底部再由右下侧的第三张紧辊53顶部绕出。所述第三张紧辊53处设有检测织物张力的张力传感器54,所述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由一变频器控制转速,变频器接收张力传感器信号并根据张力大小调整第一张紧辊51及第二张紧辊52的转速大小。0028本发明在张紧装置5上加装张力传感器54和相应的变频控制器,使张紧辊的速度根据设定的张力值和实际张力值比较后自动调节,使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张力的一致性,确保了产品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织物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易引起变型,且变型经过冷却定型后成为不可恢复,因此要保证加工过程中不能过。
15、量的变形。0029如图5所示,还设有压花装置6,所述压花装置包括一主动压辊61和一被动压辊62。压花装置6可以在织物上压出图案,而且压花相比印花更加环保,所述冷却装置7包括若干个依次平行排列的冷却辊71,织物依次绕过冷却辊进行冷却。0030如图6所示,其中的织物11包括上下两层织物组织,在上层织物组织111和下层织物组织112之间纺织有筋纱113,筋纱将上下两层织物组织连接为一体,所述上下两层织物组织及筋纱均由高分子聚合材料制造,所述筋纱是直径比上下两层织物组织中纱线粗的纱线,所述筋纱和上下两层织物组织中经纱、纬纱交叉编织并织入上层织物组织和下层织物组织内部。所述高分子聚合材料为涤纶、锦纶、丙纶、晴纶或者玻纤。在双层织物组织之间织造筋经纱连接,保证了所有筋经组织点受力结构相同,使基础的织物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可适用于多种高强度的使用场合,尤其是在耐火阻燃的环境下使用。说明书CN104120571A1/2页6图1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20571A2/2页7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2057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