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槲皮素,具体是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槲皮素是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及水果中。槲皮素具有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作用,并影响多种酶的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化疗药物。由于槲皮素不溶于水,难于吸收,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体内吸收、给药和生物利用。国外Ⅰ和Ⅱ期临床试验证实了槲皮素在体内能抑制多种肿瘤进展,然而,其溶剂二甲亚矾,会导致人体溶血,肝肾损害及难闻的气味,限制了槲皮素用于临床。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之一通过对槲皮素进行化学修饰,然而这需要多步骤化学反应,修饰后的槲皮素结构不稳定,降低槲皮素的抗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公开槲皮素脂质体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公开槲皮素脂质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旋转蒸发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槲皮素:胆固醇:卵磷脂:聚乙二醇4000按重量比6:4:13:1放入圆底烧瓶中;
(2)在负压旋转蒸发仪上加入按3:1体积比的三氯化甲烷及甲醇,蒸干,在瓶底形成黄色膜状物;
(3)向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0℃超声破碎,悬液在4℃下水化24h,然后再水浴超声仪处理20min,使之扩散形成平均粒径小于200nm的脂质体;
(4)旋转恒温负压蒸发仪上,分装冷冻保存,得到槲皮素脂质体。
本发明将不溶于水的槲皮素用纳米脂质体包裹,制备成槲皮素脂质体,通过实验研究槲皮素脂质体(LQ)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和TGF-β1表达的影响,以及其对DM 大鼠肾脏的影响,并与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比,探讨LQ 对DM 肾脏的干预作用。实验表明,槲皮素脂质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糖尿病肾病的形态病理学改变,改善STZ性DM大鼠的一般状况,有降血糖的作用。本发明为槲皮素脂质体的下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对探索DM的临床中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验例中各组大鼠肾脏免疫组化PAS染色情况(×400)照片;
图2为实验例中各组大鼠肾脏免疫组化AGEs表达情况(×400)照片;
图3 为实验例中各组大鼠肾脏免疫组化TGF-β1表达情况(×400)照片;
图中,A-F分别为N组、DM组、LQ-L组、LQ-M组、LQ-H组、AG组。
图4 为实验例中各组大鼠肾组织 RAGE mRNA表达情况;
图5为实验例中各组大鼠肾组织 TGF-β1mRNA表达情况;
图中,marker左侧为β-actin,marker右侧为RAGE mRNA,1-6分别为N组、DM组、LQ-L组、LQ-M组、LQ-H组、AG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验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验例: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实验动物
SPF级65只雄性SD健康成年清洁大鼠,体质量190~220 g,6~8周龄,由桂林医学院动物实验室(SPF级)提供,在桂林医学院动物实验室饲养。饲养条件:室温18~25℃,保持空气流通,相对湿度55~70%,12h光照维持,模拟昼夜循环,每日清洗笼子换垫料保持其生活环境清洁干燥。
1.2 实验方法
1.2.1 槲皮素脂质体的制备
本实验用旋转蒸发法制备,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称取槲皮素:胆固醇:卵磷脂:聚乙二醇4000按重量比6:4:13:1放入圆底烧瓶中;
(2)在负压旋转蒸发仪上加入按3:1体积比的三氯化甲烷及甲醇,蒸干,在瓶底形成黄色膜状物;
(4)向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0℃超声破碎,悬液在4℃下水化24h,然后再水浴超声仪处理20min,使之扩散形成平均粒径小于200nm的脂质体;
(4)旋转恒温负压蒸发仪上,分装冷冻保存,得到脂质体槲皮素,同时制备空白脂质体,方法同前,配方中无槲皮素;
(5)脂质体槲皮素的理化分析:在电子显微镜下检测脂质体槲皮素的大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脂质体槲皮素载药量和包封率。
1.2.2 动物模型建立
65 只SD 大鼠饲养1 周,记录每只大鼠24 h 尿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8 只作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剩余全部食用高糖高脂饲料,饲料配方参照文献[13]。4 周后禁食12 h,腹腔注射STZ 40 mg/kg(临用前溶于0.1 mmol/L、pH4.2~4.5 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N 组注射同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饲养3 d 后,每日清晨7:00 采尾静脉血检测血糖,连续测3 次血糖均≥16.7 mmol/L 认为DM模型成功建立。将成功建立2 型糖尿病模型的大鼠继续饲养2 周后留取24 h 尿液,达到以下条件则定为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成功:(1)空腹血糖持续≥16.7 mmol/L;(2)尿白蛋白排泄率>20 μg/min;(3)尿量是健康状态时的1.5 倍;最终52 只成模。
1.2.3 动物模型分组
将成模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0 只成模大鼠分为以下5 组:DM 组,LQ-低(LQ-L)组、中(LQ-M)组、高(LQ-H)组,AG 组,各组均为10 只。按以下剂量给予相应的药物:LQ-L 组50 mg/(kg·d),LQ-M 组150 mg/(kg·d),LQ-H 组250 mg/(kg·d),AG 组用氨基胍100mg/(kg·d),DM 组和N 组用蒸馏水100 mg/(kg·d)。定于每日约10:00 灌胃。每3 d 监测血糖和称体质量1 次。实验期间DM 组和LQ-L 组大鼠各死亡2 只,LQ-H 组和AG 组各死亡1 只,统计数据时将死亡大鼠数据剔除。
1.2.4 标本的收集
灌胃处理8 周后,将大鼠单独置于代谢笼中,采集每只大鼠24 h 尿液,并以3 000 r/min 离心5 min,取上清液6 mL 用于测定24 h 尿微量白蛋白。禁食12 h 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和称体质量。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快速腹主动脉取血4~5 mL,取2 mL 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剩余以12 000 r/min 4 ℃离心10 min,取上清备待测AGEs、SOD、MDA。剖腹取双侧肾脏标本,剔除肾周包膜,并用0.9% NaCl 溶液洗净,干净滤纸吸收水份,称肾质量,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I)=双侧肾质量/体质量×100%。快速液氮保存左肾,-80 ℃冰箱保存;右肾从纵轴面对半切开,4%多聚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备用,制备成3 μm 厚切片,用于PAS 染色及免疫组化。
1.2.5 生化指标的检测
罗氏血糖仪及配套试纸检测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BUN、Scr;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SOD、MDA,用ELISA 法检测血清AGEs表达水平和24h尿微量白蛋白,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并根据相应的检测方法及计算公式计算出标本中各指标的相应浓度。
1.2.6 PAS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前期准备的大鼠的糖尿病肾病蜡块,蜡块切片脱蜡至水→流水冲洗→1%过碘酸溶液10min→流水冲洗→吹干→schiff氏液37℃孵育10min→镜观→流水冲洗→苏木精染核5min→流水冲洗→盐酸酒精分化10-15s→流水冲洗→弱氨水返蓝10-15s→流水冲洗→系列酒精脱水-二甲苯I、II分别透明10min左右→树胶封固,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基质增生、基膜厚度等情况。
1.2.7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AGEs 及TGF-β1的表达
肾脏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后,在60 ℃烤箱中烤片2 h,以0.4%胃酶修复、山羊血清封闭、PBS 冲洗,一抗分别按以下浓度稀释(AGEs 1∶100,TGF-β1 1:200),二抗(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IgG)及三抗先后在37 ℃下孵育20 min,DAB显色,适时终止;复染、分化、脱水、风干、封片。阳性标本(抗体公司提供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玻片)作为阳性对照,PBS 作为阴性对照,光镜下阳性反应部位为棕黄色,细胞核呈淡蓝色。观察低倍视野(×100)下反应情况,各例随机读取5 个高倍视野(×400),通过Image-Pro Plus6.0 获得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MOD)。
1.2.8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脏AGEs mRNA及TGF-β1mRNA的表达
根据柱式法提取肾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浓度及纯度后,将总RNA根据TaKaRa 逆转录说明书逆转录成cDNA后进行扩增,β-actin 为内参。PCR 扩增反应系统包括25 μL Premix Taq,cDNA 2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2μL,RNase-Free Water 19 μL,共50 μL。PCR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1 min;94 ℃变性30 s,退火30 s,72 ℃延伸30min,循环30次数左右;72 ℃延伸1 min。取PCR产物6 µL用浓度为1.5%琼脂糖凝胶(含0.5 mg/L溴化乙啶)电泳鉴定,用SensiAnsys凝胶成像系统摄影并定量分析,计算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光密度值的比值。
1.2.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槲皮素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槲皮素脂质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粒径分布在(128.8±18.05)nm,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载药量约为(58±7)%,包封率为(87.1±2.7)%。
2.2 各组大鼠血糖、体质量、KI 的比较
与N 组比较,DM、LQ-L、LQ-M、LQ-H 和AG 组的血糖显著升高,体质量明显降低,KI 增大(均P < 0.05)。与DM组对比,LQ-L 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Q-M、LQ-H 和AG 组血糖降低(均P < 0.05);与DM 组比较,LQ 各剂量组体质量增加,血糖、KI 降低(均P< 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空腹血糖、体质量及KI 的比较()
**P<0.01;a与N组比较,P<0.01; b与DM组比较,P<0.05。
2.3 各组大鼠生化指标的比较
与N 组比较,DM、LQ-L、LQ-M、LQ-H、AG 组BUN、Scr、MDA含量、血清AGEs、24 h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增高,血清中SOD活性水平明显降低(均P < 0.05);与DM组比较,LQ-L、LQ-M、LQ-H、AG 组BUN、Scr、MDA含量、血清AGEs、24h尿微量白蛋白降低,血清中SOD活性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以LQ-M组改善最为明显(均P < 0.05),见表2、表3。
表2 各组大鼠BUN、Scr、MDA、SOD 的比较()
**P<0.01;a与N组比较,P<0.01; b与DM组比较,P<0.05。
表3 各组大鼠血清AGEs、24h尿微量白蛋白 的比较()
**P<0.01;a与N组比较,P<0.01; b与DM组比较,P<0.05。
2.4 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
PAS 染色显示N组肾小管结构、肾小球基底膜正常,系膜基质均匀;DM 组见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球体积明显萎缩,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LQ 各剂量组肾脏的上述病理改变较DM 组有所改善,以中剂量组改善最明显,见图1。
2.5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脏AGEs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GEs和TGF-β1在N 组大鼠肾小管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与N 组比较,DM 组表达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包膜和(或)胞浆呈棕黄色强阳性;与DM 组比较,LQ 各剂量组表达减少,以中剂量组减少最明显,且中剂量组与AG 组效果类似,AGEs表达见图2、TGF-β1表达见图3,表4。
表4 各组大鼠肾脏免疫组化AGEs蛋白和TGF-β1蛋白表达的情况()
**P<0.01;a与N组比较,P<0.01; b与DM组比较,P<0.05。
2.6 RT-PCR法检测肾脏AGEs mRNA及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
RT-PCR 结果显示,与N 组比较,DM 组RAGE mRNA和TGF-β1mRNA表达量增加明显;与DM 组比较,LQ 各剂量组表达减少,以中剂量组减少最明显,且中剂量组与AG 组效果类似,RAGE mRNA表达见图4,TGF-β1mRNA表达见图5,表5。
表5 各组大鼠肾脏AGEs mRNA和TGF-β1mRNA表达情况
**P<0.01;a与N组比较,P<0.01; b与DM组比较,P<0.05。
3 槲皮素脂质体对血糖、AGEs和TGF-β1的影响
DN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其中公认的高危因素是持续的高血糖。槲皮素属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受到广泛学者的青睐研究。有研究观察发现DM大鼠经Que治疗后,DM大鼠的尿蛋白排泄量及AGEs含量明显下降。本实验中经槲皮素脂质体治疗后大鼠肾小球中AGEs和RAGE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槲皮素脂质体可以抑制肾脏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的生成,这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一致。
曾云先等文献报道,腹腔注射Que治疗组大鼠与正常组、模型组相比较,Que能显著降低DM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但对正常组大鼠无显著影响,并且还发现疗程越久,其降糖效果越好。Gomes等以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经Que治疗4周发现其蛋白尿、尿酸减少和血糖的降低,减缓肾组织的毒性进展。其他相关研究也表明槲皮素能显著降低STZ所诱导的DM大鼠的血糖水平,具有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抗纤维化等有关。DN诊断的金标准之一是24h尿微量白蛋白,减少尿微量白蛋白能够延缓DN的发生发展。本实验中发现LQ治疗后DM大鼠的血糖降低,而且BUN、Scr、24h尿微量白蛋白、KI等指标均得到改善,说明LQ复合体也能有效改善DM肾功能,达到减轻肾脏损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蛋白激酶C(PKC)活性、醛糖还原酶活性、活性氧簇(ROS)等有关。
也有研究报道,槲皮素可降低线粒体中超氧化物的生成,同时通过稳定线粒体膜和清除已经生成的超氧化物,从而降低线粒体中超氧化物水平,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GF-β1的信号通路,来发挥其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Kim等在鼠肾小球细胞的观察中证实,由于Que结构不同,可通过激活不同的通路(PKA、PKC)来发挥其抗氧化活性,进而抑制TGF-β1引起的胶原蛋白的产生。槲皮素抗纤维化作用与其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Kedziora等曾报道DM大鼠尿蛋白的排泄量与MDA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实验中,在DM组大鼠中抗氧化酶SOD活性明显下降,而MDA含量明显升高,肾脏组织TGF-β1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升高,提示糖尿病状态下肾脏发生明显氧化应激,经槲皮素脂质体治疗后,DM大鼠肾脏SOD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肾脏组织TGF-β1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下降,表明槲皮素脂质体可保护DM大鼠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TGF-β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从而延缓DM大鼠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此外,DM大鼠肾组织AGEs、RAGE mRNA 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增高,与孙风娟等研究结果相似;而LQ各剂量组中表达显著下降,其中又以中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表明槲皮素脂质体也有可能通过抑制AGEs下调RAGE及其蛋白的表达以延缓DN的发生发展。
4. 结论
(1) 槲皮素脂质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糖尿病肾病的形态病理学改变,改善STZ性DM大鼠的一般状况,有降血糖的作用;
(2) 槲皮素脂质体通过有效减少BUN、Scr、24h尿微量白蛋白、肾组织中AGEs,下调RAGE mRNA的表达,即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3) 槲皮素脂质体通过减少MDA的含量,增加SOD的氧化活性等抗氧化指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肾组织TGF-β1蛋白及基因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本实验为槲皮素脂质体的临床应用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对探索DM的临床中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