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成分检测设备.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22140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248725.3

申请日:

20161118

公开号:

CN206534640U

公开日:

201710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5/053,G01G19/50

主分类号:

A61B5/053,G01G19/50

申请人:

经纬泰和健康产业投资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伟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21层2111室

优先权:

CN201621248725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俊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成分检设备,包括人体成分检测仪,其硬件及线路分布地设置于壳体中,所述检测仪还包括露在所述壳体外的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包括手接触电极及脚接触电极,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及底座上并列设置的一对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一称重装置,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含所述人体成分检测设备的人体形态分析系统,通过微电流对人体成分进行检测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照相机拍摄人体背靠背板站立时的图像以及分别测量的人体左、右躯干的体重,判断人体脊椎是否产生侧弯,结构简单,准确度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包括人体成分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硬件及线路分布地设置于壳体中,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还包括露在所述壳体外的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包括手接触电极及脚接触电极,所述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并列的设置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所述脚接触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脚接触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第二脚接触电极,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一称重装置,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设置扶手,所述手接触电极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扶手上的第一手接触电极、第二手接触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底部固定至所述底座的竖直套管,所述竖直套管中插设可沿所述竖直套管轴向位移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所述扶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第一示数单元,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第二示数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示数单元及所述第二示数单元为显示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防滑垫。 7.一种人体形态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还包括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所述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包括固定至所述底座的背板,所述背板中部竖直设置中刻度线,所述中刻度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网格,所述背板的顶部设置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通过其边缘中心位置竖直设置的伸缩杆连接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的镜头与所述背板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形态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呈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形态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刻度线及网格为阴刻或阳刻成型于所述背板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成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据统计,我国亚健康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很多人十分重视医疗,但轻视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因此如何提高公众的健康管理知识成为了业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一方面,可以通过科普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定期检测身体数据的方式,定期的提供人体身体数据,从而提升公众的健康管理。人体成分的盈亏及成分相互间的不均衡,会带来的各种危害或营养不良。因此,人体成分保持一定的比例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测定人体成份能够帮助测试者判别自身的健康状态。

现有的人体成分分析装置结合人体的年龄、性别等参数,利用微电流,通过人体手、足与电极连接测量人体各部分的电阻抗,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人体身高、体重定量分析人体成分。该人体成分可包括人体脂肪率、肌肉率、基础代谢率、骨骼含量、水分含量等。但现有技术中人体成分分析装置的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只能对人体的成分进行检测,但无法对人体具体位置是否健康进行检测,如无法检测人体脊柱是否发生侧弯,已知,现代人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学习,大多存在脊柱侧弯的问题,而脊柱作为支撑人体躯干的中轴,发生侧弯将会影响人体健康状况,成年人中80%的头痛、背痛、腰痛、手脚麻木及其他脊柱健康问题源于脊柱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包括人体成分检测仪,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硬件及线路分布地设置于壳体中,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还包括露在所述壳体外的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包括手接触电极及脚接触电极,所述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并列的设置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所述脚接触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脚接触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第二脚接触电极,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一称重装置,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设置扶手,所述手接触电极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扶手上的第一手接触电极、第二手接触电极。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为底部固定至所述底座的竖直套管,所述竖直套管中插设可沿所述竖直套管轴向位移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所述扶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第一示数单元,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第二示数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示数单元及所述第二示数单元为显示屏。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防滑垫。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人体形态分析设备,除了包括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还包括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所述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包括固定至所述底座的背板,所述背板中部竖直设置中刻度线,所述中刻度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网格,所述背板的顶部设置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通过其边缘中心位置竖直设置的伸缩杆连接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的镜头与所述背板相对。

作为优选,所述背板呈矩形。

作为优选,所述中刻度线及网格为阴刻或阳刻成型于所述背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通过微电流对人体成分进行检测的同时,也可以分别测量人体左、右躯干的体重,根据称得的示数可以对判断人体脊椎是否产生侧弯提供参考,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形态分析设备通过照相机拍摄人体背靠背板站立时的图像,根据图像中背板上被人体遮挡的网格的情况判断人体脊柱是否发生侧弯,结构简单,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11-底座 111-第一面板 112-第二面板 113-第一称重装置 114-第二称重装置 115-第一示数单元 116-第二示数单元 12-支撑杆13-伸缩杆 21-第一脚接触电极 22-第二脚接触电极 3-扶手 311-第一手接触电极312-第二手接触电极 4-防滑垫 5-背板 51-中刻度线 52-网格 53-支撑架 54-照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包括人体成分检测仪,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硬件及线路分布的设置于壳体1中,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还包括露在所述壳体1外的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包括手接触电极(311、312)及脚接触电极(21、22),所述壳体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并列的设置第一面板111、第二面板112,所述脚接触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11上的第一脚接触电极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112上的第二脚接触电极222,所述第一面板111与所述底座11之间设置第一称重装置113,所述第二面板112与所述底座11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114。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面板111上设置的第一脚接触电极21以及在第二面板112上设置的第二脚接触电极22分别与人体的双脚接触时,将人体接入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微电流回路中,在人体内产生微电流,其原理为利用测量生物电阻抗(BIA)的方法确定人体成分。由于人体内脂肪为非导电体,而肌肉水分含量较多,为易导电体。如脂肪含量多,肌肉少,电流通过时生化电阻值相对较高;反之生化电阻值相对较低。通过测量人体的导电率也就是人体阻抗,结合人体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参数可推算出人体各成分的含量。

进一步的,当人体站立在第一面板111及第二面板112上时,如人体的右脚放置在第一面板111上,人体的左脚放置在第二面板112上,由于底座11与第一面板111之间设置有第一称重装置113,底座11与第二面板112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114,当人体的重心位于第一称重装置113与第二称重装置114之间时,第一称重装置113称得人体右半躯干的重量,所述第二称重装置114称得人体左半躯干的重量,当人体脊柱发生侧弯时,人体的左半躯干与人体的右半躯干的重量不同,使第一称重装置113与第二称重装置114称得的重量不同,从而对判断人体脊柱是否发生侧弯提供参考。

具体的,所述壳体1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两侧的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顶端均设置扶手3,所述手接触电极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扶手上的第一手接触电极311、第二手接触电极312,本实施例中,人体双手接触手接触电极时,如人的右手接触所述第一手接触电极311,人的左手接触所述第二手接触电极312,通过更多数量的将人体接入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微电流回路中,对各电极与人体形成的不同微电流回路所分别测得的阻抗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数据,另外,所述扶手也可以协助人体保持站立姿势,同时帮助人体保持重心位于第一称重装置113与第二称重装置114之间,从而增加第一称重装置113与第二称重装置114称重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12为底部固定至所述底座的竖直套管,所述竖直套管中插设可沿所述竖直套管轴向位移的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的顶端连接所述扶手3,上述结构使得所述扶手3可以升降,从而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身高、体型的人群。

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板111上设置第一示数单元115,所述第二面板112上设置第二示数单元116,所述第一示数单元115及所述第二示数单元116为显示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示数单元115显示第一称重装置113所称得的重量,所述第二示数单元116显示第二称重装置114所称得的重量,更直观的显示人体的左、右躯干的重量,更易于判断人体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底座11的底部设置防滑垫4,避免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放置不稳产生滑动。

优选的,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还包括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所述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包括固定至所述底座11的背板5,所述背板5中部竖直设置中刻度线51,所述中刻度线51的两侧对称的设置网格52,所述背板5的顶部设置一支撑架53,所述支撑架53上通过在其外沿中心位置竖直设置的伸缩杆连接照相机54,所述照相机54的镜头与所述背板5相对。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背板5呈矩形,使用时,人体背靠所述背板5呈站立姿态,人体的双脚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11及第二面板112上,且人体的重心位于所述第一面板111及第二面板112之间的中心,所述照相机54拍摄人体背靠所述背板5站立的照片,照片中的人体被中刻度线51分隔为左右两部分,且照片中的人体将所述背板5上的中刻度线51的两侧对称设置的网格52的部分造成遮挡,通过观察被遮挡的网格的面积,以及观察照片中被中刻度线51分隔的人体左右躯干的不对称程度,判断人体的脊柱是否发生侧弯。

优选的,所述中刻度线及网格52为阴刻或阳刻成型于所述背板5上,使照相机54拍摄的照片中的刻度线51更为准确。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人体成分检测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体成分检测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体成分检测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成分检测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成分检测设备.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48725.3 (22)申请日 2016.11.18 (73)专利权人 经纬泰和健康产业投资控股 (北 京) 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 21层2111室 (72)发明人 王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代理人 刘俊玲 (51)Int.Cl. A61B 5/053(2006.01) G01G 19/5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

2、型公开了一种人体成分检设备, 包 括人体成分检测仪, 其硬件及线路分布地设置于 壳体中, 所述检测仪还包括露在所述壳体外的接 触电极, 所述接触电极包括手接触电极及脚接触 电极, 所述壳体包括底座, 及底座上并列设置的 一对面板, 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 一称重装置, 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 第二称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含所述人体 成分检测设备的人体形态分析系统, 通过微电流 对人体成分进行检测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照相机 拍摄人体背靠背板站立时的图像以及分别测量 的人体左、 右躯干的体重, 判断人体脊椎是否产 生侧弯, 结构简单, 准确度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3、 附图3页 CN 206534640 U 2017.10.03 CN 206534640 U 1.一种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包括人体成分检测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 硬件及线路分布地设置于壳体中, 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还包括露在所述壳体外的接触电 极, 所述接触电极包括手接触电极及脚接触电极, 所述壳体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并列的设 置第一面板、 第二面板, 所述脚接触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脚接触电极, 以 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第二脚接触电极, 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一称重 装置, 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

4、成分检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分别设置在所 述底座两侧的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设置扶手, 所述手接触电极包括分别设置在两 扶手上的第一手接触电极、 第二手接触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为底部固定至所 述底座的竖直套管, 所述竖直套管中插设可沿所述竖直套管轴向位移的伸缩杆, 所述伸缩 杆的顶端连接所述扶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第一示 数单元, 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第二示数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示数单元及所述第 二示数单元为。

5、显示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防滑 垫。 7.一种人体形态分析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还 包括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 所述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包括固定至所述底座的背板, 所 述背板中部竖直设置中刻度线, 所述中刻度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网格, 所述背板的顶部设 置一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上通过其边缘中心位置竖直设置的伸缩杆连接照相机, 所述照相 机的镜头与所述背板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形态分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呈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形态分析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6、中刻度线及网格为阴刻 或阳刻成型于所述背板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34640 U 2 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成分检测技术领域, 尤其指一种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目前, 据统计, 我国亚 健康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很多人十分重视医疗, 但轻视日常生活中的保健。 因此如何 提高公众的健康管理知识成为了业界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方面, 可以通过科普教育的方式, 另一方面, 还可以通过定期检测身体数据的方式, 定期的提供人体身体数据, 从而提升公众 的健康管理。。

7、 人体成分的盈亏及成分相互间的不均衡, 会带来的各种危害或营养不良。 因 此, 人体成分保持一定的比例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测定人体成份能够 帮助测试者判别自身的健康状态。 0003 现有的人体成分分析装置结合人体的年龄、 性别等参数, 利用微电流, 通过人体 手、 足与电极连接测量人体各部分的电阻抗, 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人体身高、 体重定量分析 人体成分。 该人体成分可包括人体脂肪率、 肌肉率、 基础代谢率、 骨骼含量、 水分含量等。 但 现有技术中人体成分分析装置的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如只能对人体的成分进行检测, 但 无法对人体具体位置是否健康进行检测, 如无法检测人体脊。

8、柱是否发生侧弯, 已知, 现代人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 学习, 大多存在脊柱侧弯的问题, 而脊柱作为支撑人体躯干的中轴, 发 生侧弯将会影响人体健康状况, 成年人中80的头痛、 背痛、 腰痛、 手脚麻木及其他脊柱健 康问题源于脊柱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 体成分检测设备。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包括人体成分检测仪, 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硬件及线 路分布地设置于壳体中, 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还包括露在所述壳体外的接触电极, 所述接 触电极包括手。

9、接触电极及脚接触电极, 所述壳体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并列的设置第一面 板、 第二面板, 所述脚接触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脚接触电极, 以及设置在 所述第二面板上的第二脚接触电极, 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一称重装置, 所 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壳体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顶端 均设置扶手, 所述手接触电极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扶手上的第一手接触电极、 第二手接触电 极。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支撑杆为底部固定至所述底座的竖直套管, 所述竖直套管中插设 可沿所述竖直套管轴向位移的伸缩杆, 所述伸缩杆的顶。

10、端连接所述扶手。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第一示数单元, 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第二示数单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534640 U 3 元。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第一示数单元及所述第二示数单元为显示屏。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防滑垫。 0012 在此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人体形态分析设备, 除了包括所述的人 体成分检测设备, 还包括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 所述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包括固定至 所述底座的背板, 所述背板中部竖直设置中刻度线, 所述中刻度线的两侧对称的设置网格, 所述背板的顶部设置一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上通过其边缘中。

11、心位置竖直设置的伸缩杆连接 照相机, 所述照相机的镜头与所述背板相对。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背板呈矩形。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中刻度线及网格为阴刻或阳刻成型于所述背板上。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通过微电流对人体成分进行 检测的同时, 也可以分别测量人体左、 右躯干的体重, 根据称得的示数可以对判断人体脊椎 是否产生侧弯提供参考, 同时, 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形态分析设备通过照相机拍摄人体背靠 背板站立时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背板上被人体遮挡的网格的情况判断人体脊柱是否发生侧 弯, 结构简单, 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

12、立体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9 附图标记说明: 0020 1-壳体 11-底座 111-第一面板 112-第二面板 113-第一称重装置 114-第二称 重装置 115-第一示数单元 116-第二示数单元 12-支撑杆13-伸缩杆 21-第一脚接触电极 22-第二脚接触电极 3-扶手 311-第一手接触电极312-第二手接触电极 4-防滑垫 5-背板 51-中刻度线 52-网格 53-支撑架 54-照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

13、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2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 但是本实用新 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 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 其次, 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 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 为便于 说明, 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 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 其在 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 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 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 间尺寸。 0024 参照图1至图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

14、人体成分检测设备, 包括人体成分检测仪, 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硬件及线路分布的设置于壳体1中, 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还包括露 在所述壳体1外的接触电极, 所述接触电极包括手接触电极(311、 312)及脚接触电极(21、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534640 U 4 22), 所述壳体包括底座11, 所述底座11上并列的设置第一面板111、 第二面板112, 所述脚接 触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11上的第一脚接触电极21,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112 上的第二脚接触电极222, 所述第一面板111与所述底座11之间设置第一称重装置113, 所述 第二面板112与所述底座11。

15、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114。 0025 本实施例中, 在第一面板111上设置的第一脚接触电极21以及在第二面板112上设 置的第二脚接触电极22分别与人体的双脚接触时, 将人体接入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的微电 流回路中, 在人体内产生微电流, 其原理为利用测量生物电阻抗(BIA)的方法确定人体成 分。 由于人体内脂肪为非导电体, 而肌肉水分含量较多, 为易导电体。 如脂肪含量多, 肌肉 少, 电流通过时生化电阻值相对较高; 反之生化电阻值相对较低。 通过测量人体的导电率也 就是人体阻抗, 结合人体的身高、 体重、 年龄、 性别等参数可推算出人体各成分的含量。 0026 进一步的, 当人体站立在第一。

16、面板111及第二面板112上时, 如人体的右脚放置在 第一面板111上, 人体的左脚放置在第二面板112上, 由于底座11与第一面板111之间设置有 第一称重装置113, 底座11与第二面板112之间设置第二称重装置114, 当人体的重心位于第 一称重装置113与第二称重装置114之间时, 第一称重装置113称得人体右半躯干的重量, 所 述第二称重装置114称得人体左半躯干的重量, 当人体脊柱发生侧弯时, 人体的左半躯干与 人体的右半躯干的重量不同, 使第一称重装置113与第二称重装置114称得的重量不同, 从 而对判断人体脊柱是否发生侧弯提供参考。 0027 具体的, 所述壳体1包括分别设置。

17、在所述底座11两侧的支撑杆12, 所述支撑杆12的 顶端均设置扶手3, 所述手接触电极包括分别设置在两扶手上的第一手接触电极311、 第二 手接触电极312, 本实施例中, 人体双手接触手接触电极时, 如人的右手接触所述第一手接 触电极311, 人的左手接触所述第二手接触电极312, 通过更多数量的将人体接入所述人体 成分检测仪的微电流回路中, 对各电极与人体形成的不同微电流回路所分别测得的阻抗进 行分析计算, 得到更为准确的分析数据, 另外, 所述扶手也可以协助人体保持站立姿势, 同 时帮助人体保持重心位于第一称重装置113与第二称重装置114之间, 从而增加第一称重装 置113与第二称重装。

18、置114称重的准确性。 0028 优选的, 所述支撑杆12为底部固定至所述底座的竖直套管, 所述竖直套管中插设 可沿所述竖直套管轴向位移的伸缩杆13, 所述伸缩杆13的顶端连接所述扶手3, 上述结构使 得所述扶手3可以升降, 从而适应不同年龄, 不同身高、 体型的人群。 0029 优选的, 所述第一面板111上设置第一示数单元115, 所述第二面板112上设置第二 示数单元116, 所述第一示数单元115及所述第二示数单元116为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 所述 第一示数单元115显示第一称重装置113所称得的重量, 所述第二示数单元116显示第二称 重装置114所称得的重量, 更直观的显示人体的。

19、左、 右躯干的重量, 更易于判断人体的重量。 0030 优选的, 所述底座11的底部设置防滑垫4, 避免所述的人体成分检测设备在使用过 程中因放置不稳产生滑动。 0031 优选的, 参照图1至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 所述人体成分检测仪还包括脊柱侧弯程 度检测单元, 所述脊柱侧弯程度检测单元包括固定至所述底座11的背板5, 所述背板5中部 竖直设置中刻度线51, 所述中刻度线51的两侧对称的设置网格52, 所述背板5的顶部设置一 支撑架53, 所述支撑架53上通过在其外沿中心位置竖直设置的伸缩杆连接照相机54, 所述 照相机54的镜头与所述背板5相对。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

20、534640 U 5 0032 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所述背板5呈矩形, 使用时, 人体背靠所述背板5呈站立姿态, 人体的双脚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111及第二面板112上, 且人体的重心位于所述第一面 板111及第二面板112之间的中心, 所述照相机54拍摄人体背靠所述背板5站立的照片, 照片 中的人体被中刻度线51分隔为左右两部分, 且照片中的人体将所述背板5上的中刻度线51 的两侧对称设置的网格52的部分造成遮挡, 通过观察被遮挡的网格的面积, 以及观察照片 中被中刻度线51分隔的人体左右躯干的不对称程度, 判断人体的脊柱是否发生侧弯。 0033 优选的, 所述中刻度线及网格52为阴刻。

21、或阳刻成型于所述背板5上, 使照相机54拍 摄的照片中的刻度线51更为准确。 0034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 内, 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 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534640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6534640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6534640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6534640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