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6240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6240ACN102336240A21申请号201010232873722申请日20100716B62K11/0220060171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高雄市72发明人黄煜忠黄碧松陈玉坤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代理人刘佳斐蔡胜利54发明名称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57摘要一种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该引擎系藉由引擎吊架安装在车架上,该引擎吊架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支撑单元,至少具有车架锁付部,该车架锁付部具有穿孔,并套设有外衬套及内衬套;一第二支撑单元,至少具有车架锁付部,该车架锁付部具。
2、有穿孔,并套设有外衬套及内衬套;一第三支撑单元,系连结于第一支撑单元及第二支撑单元,并可供引擎的吊耳吊挂及锁付;以及一定位单元,其一端连结于第三支撑单元,另一端锁付于车架上;其主要在于第一支撑单元的车架锁付部或第二支撑单元的车架锁付部,至少于其中之一的车架锁付部上设有剖沟及锁固部,该剖沟贯通于车架锁付部的穿孔,藉由剖沟及锁固部来令内衬套与外衬套抵靠于车架的连结座以消弭车架与引擎吊架的公差量,藉此来增进引擎的吊挂及定位的便利性与稳定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CN102336250A1/1页21一种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该引擎藉。
3、由引擎吊架安装在车架上,该引擎吊架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支撑单元,至少具有车架锁付部,该车架锁付部具有穿孔,并套设有外衬套及内衬套;一第二支撑单元,至少具有车架锁付部,该车架锁付部具有穿孔,并套设有外衬套及内衬套;一第三支撑单元,连结于第一支撑单元及第二支撑单元,并可供引擎的吊耳吊挂及锁付;以及一定位单元,其一端连结于第三支撑单元,另一端锁付于车架上;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单元的车架锁付部或第二支撑单元的车架锁付部,至少于其中之一的车架锁付部上设有剖沟及锁固部,该剖沟贯通于车架锁付部的穿孔,藉由剖沟及锁固部来令内衬套与外衬套抵靠于车架的连结座以消弭车架与引擎吊架的公差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引擎吊。
4、架结构,其中,该锁固部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其中,该固定孔为具有上固定孔及下固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其中,该上固定孔为通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其中,该下固定孔为螺孔。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其中,该固定孔可供螺固元件螺设。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其中,该第一支撑单元更具有支撑臂、连接杆、连接臂,第二支撑单元另具有延伸部、套合部,第三支撑单元设有定位套筒、固定元件。权利要求书CN102336240ACN102336250A1/5页3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关于一。
5、种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尤其指一种可增进引擎的吊挂及定位的便利性与稳定性的引擎吊架结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各车厂所设计的速克达型摩托车,其引擎吊挂的方式如图1所示,于引擎2上侧端利用一吊架1与车架3连结,而引擎2的末端连结于避震器P上。0003其中,请参阅图1、2所示,公知的引擎吊架1包括有一第一支撑臂100041、一连接杆12、一连接臂13、一第二支撑臂14、一定位套筒15、一固定元件16,以及一定位单元17。0005第一支撑臂11,上方设有一车架锁付部110,该车架锁付部110内设有外衬套111及内衬套112,该外衬套111以紧配置方式套设于车架锁付部110内,内衬套112以滑配方式套设于。
6、外衬套111内,该内衬套112中穿设有一固定元件113,该固定元件113可穿过车架3的连结座31上,并以螺帽S予以锁设;该车架锁付部110下方具有一结合部114,该结合部114可供第一连接杆12穿设。0006连接杆12,为一中空管状,该连接杆12一端套设于第一支撑臂11的结合部114上,另一端则套设于连接臂13的连结部131上。0007连接臂13,上方具有一连结部131,下方具有一套合部132,该套合部132可供定位套筒16套设。0008第二支撑臂14,上方设有一车架锁付部140,该车架锁付部140内设有外衬套141及内衬套142,该外衬套141以紧配置方式套设于车架锁付部140内,内衬套14。
7、2以滑配方式套设于外衬套141内,该内衬套142中穿设有一固定元件143,该固定元件143可穿过车架3的连结座31上,并以螺帽S予以锁设;该车架锁付部140下方具有延伸部144,延伸部144下方具有一套合部145,该套合部145可供定位套筒15套设。0009定位套筒15,二端分别套设有轴衬套151,该轴衬套151内部设有弹性介质152。0010固定元件16,该固定元件16与定位套筒15的轴衬套151相配合,且该固定元件16的一端设有螺纹部161,该螺纹部161可供螺帽162予以螺合,该固定元件16于第一连接臂13与螺纹部161之间套设有一定位单元17,该定位单元17一端套设于固定元件16上,藉。
8、此恰使该引擎2的吊耳21位于定位单元17与定位套筒15之间,该定位单元17的另一端锁付于车架3上。0011请参阅图3、4所示,公知的引擎吊架1于实施时,藉由第一支撑臂11、固定元件113及第二支撑臂14、固定元件143,将车架锁付部110、140锁付于车架3的连结座31上,再藉由固定元件16穿设于定位套筒15、定位单元17及引擎2的吊耳21,藉此来达到引擎2的吊挂及定位。0012然而车架3与引擎吊架1为便于安装,因此于制作时皆保留公差量,为消弭该公差量以令引擎2吊挂后可以获得稳定的定位,是以引擎吊架1与车架3结合时,请再次配合图说明书CN102336240ACN102336250A2/5页43。
9、、4参阅,先将第二支撑臂14抵靠于车架3的连结座31上,再以固定元件143将第二支撑臂14的车架锁付部140锁固于车架3的连结座31上,藉此将须要消弭的车架3与引擎吊架1的公差量,由安装第一支撑臂11时来做消弭的动作,该第一支撑臂11先以固定元件113暂付于车架3的连结座31上,当第一支撑臂11与车架3的连结座31有间隙D公差量所产生时,由于该外衬套111与车架锁付部110为紧配置方式,因此只能藉由将内衬套112向车架3的连结座31推移来消弭该公差量,藉此可令第一支撑臂11的内衬套112能抵靠于车架3的连结座31,再以螺帽S于固定元件113上螺紧,即完成引擎吊架1与车架3的结合。但如图3、4所。
10、示,当第一支撑臂11与车架3的连结座31的间隙D过大时,内衬套112向车架3的连结座31位移量也必须加大,因此如图4所示,由于内衬套112向车架3的连结座31位移量过大,所以造成了外衬套111于螺帽S端较内衬套112凸出,因此当螺帽S于固定元件113上锁紧后是紧迫于外衬套111上,而非紧迫于内衬套112上,因而造成外衬套111于内衬套112上的摆动度严重的受到限制,进而会影响到引擎2摇摆角度,更严重者会造成行车安全产生虞虑。因此如何能改善公知引擎2的悬挂系统,实为摩托车业者亟待改善的课题。发明内容0013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该引擎藉由引擎吊架安装在车架上,该引擎吊架。
11、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支撑单元,至少具有车架锁付部,该车架锁付部具有穿孔,并套设有外衬套及内衬套;一第二支撑单元,至少具有车架锁付部,该车架锁付部具有穿孔,并套设有外衬套及内衬套;一第三支撑单元,连结于第一支撑单元及第二支撑单元,并可供引擎的吊耳吊挂及锁付;以及一定位单元,其一端连结于第三支撑单元,另一端锁付于车架上;其主要在于第一支撑单元的车架锁付部或第二支撑单元的车架锁付部,至少于其中之一的车架锁付部上设有剖沟及锁固部,该剖沟贯通于车架锁付部的穿孔,藉由剖沟及锁固部来令内衬套与外衬套抵靠于车架的连结座以消弭车架与引擎吊架的公差量,藉此来增进引擎的吊挂及定位的便利性与稳定性。附图说明0014图1是。
12、公知摩托车的车架与引擎吊架的侧视示意图。0015图2是公知摩托车引擎吊架的立体示意图。0016图3、4是公知摩托车车架与引擎吊架的组立与调整俯视及车架锁付部的剖视图。0017图5是本发明摩托车引擎吊架的立体示意图。0018图6是本发明摩托车引擎吊架与车架的组立示意图。0019图7、8是本发明摩托车引擎吊架与车架的组立与调整及车架锁付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为了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到的功效,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0021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的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4,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支撑单元4A、一第二支撑单元4B、第三支撑单元4C、一定位单元47。0022该第一支撑单元4A。
13、、包括有一支撑臂41、连接杆42、连接臂43;说明书CN102336240ACN102336250A3/5页50023该支撑臂41上端设有一车架锁付部410,该车架锁付部410具有穿孔410A,藉此车架锁付部410内套设有外衬套411及内衬套412,该内衬套412具有凸缘4121及多个环形凹槽4122,该环形凹槽4122可供O型环设置,藉此可避免外衬套411与内衬套412之间的润滑油外漏,该内衬套412以滑配方式套设于外衬套411内,该内衬套412中穿设有一固定元件413,该固定元件413可穿过车架5的连结座51,并以螺帽S予以锁设;该车架锁付部410下方具有一结合部414,该结合部414可供。
14、连接杆42穿设;0024连接杆42,为一中空管,该连接杆42一端套设于支撑臂41的结合部414上,另一端则套设于连接臂43的连结部431上;0025连接臂43,上端具有一连结部431,下端具有一套合部432。0026该第二支撑单元4B包括有车架锁付部44、延伸部444、套合部445;0027该车架锁付部44具有穿孔44A,藉此车架锁付部44内可套设外衬套441及内衬套442,该内衬套442具有凸缘4421及多个环形凹槽4422,该环形凹槽4422可供O型环设置,藉此可避免外衬套441与内衬套442之间的润滑油外漏,该内衬套442以滑配方式套设于外衬套441内,该内衬套442中穿设有一固定元件4。
15、43,该固定元件443可穿过车架5的连结座51上,并以螺帽S予以锁设;该车架锁付部44下端延设有一延伸部444,该延伸部444的下端设有一套合部445。0028该第三支撑单元4C至少包括有定位套筒45、固定元件46;0029该定位套筒45外周可供第一支撑单元4A套合部432及一第二支撑单元4B套合部445的套设,另定位套筒45内部对应于第一支撑单元4A套合部432及一第二支撑单元4B套合部445的套设处,分别套设有轴衬套451,该轴衬套451是由金属等刚性材料所制成的中空管体,在其内缘分别设有弹性介质452,该弹性介质452由如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制成;0030该固定元件46与定位套筒45的。
16、轴衬套451相配合,且该固定元件46的一端设有螺纹部461,该螺纹部461可供螺帽462予以螺合。0031该定位单元47一端套设第三支撑单元4C的固定元件46上,藉此恰使该引擎6图示中未绘出的吊耳61位于定位单元47与定位套筒45之间,该定位单元47的另一端锁付于车架5上,藉此可调整引擎6的俯仰角度及限定引擎6的最大摆动幅度。0032再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主要在于,令该第一支撑单元4A的车架锁付部410或第二支撑单元4B的车架锁付部44,至少于其中之一的车架锁付部410、44形成内径可调式构造,图示中是以第一支撑单元4A的车架锁付部410来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来局限本发明的使用范畴,合先陈明。
17、。0033该第一支撑单元4A的车架锁付部410上设剖沟415及锁固部416,该剖沟415贯通该车架锁付部410的穿孔410A,藉此来令车架锁付部410形成略开口的C型夹状,该锁固部416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4161,该固定孔4161具有上固定孔4161A及下固定孔4161B,该上固定孔4161A为一通孔,该下固定孔4161B为螺孔,藉此该固定孔4161而可供螺固元件417螺设;藉由上述剖沟415及锁固部416的设置,可使外衬套411于车架锁付部410内视需要可调整为紧配置或松配置的连结关系。0034次请参阅图6、7、8所示,本发明于实施时,是先将外衬套411与车架锁付部410调整为松配置的连结关。
18、系,再将第二支撑单元4B的车架锁付部44抵靠于车架5的连结座51说明书CN102336240ACN102336250A4/5页6上,再以固定元件443来将该车架锁付部44锁付于车架5的连结座51上,而后再将第一支撑单元4A的车架锁付部410以固定元件413来暂付于车架5的连结座51上,须要被消弭的车架5与引擎吊架4的公差量,同样由安装第一支撑单元4A时来做消弭的动作,当第一支撑单元4A的车架锁付部410与车架5的连结座51有间隙D公差量时,由于此时外衬套411于车架锁付部410仍是松配置状态,当该第一支撑单元4A车架锁付部410的内衬套412的凸缘4121抵靠于车架5的连结座51上,同时令外衬。
19、套411抵靠于内衬套412的凸缘4121上,藉此可藉由剖沟415及锁固部416来令内衬套412、44与外衬套411、441抵靠于车架5的连结座51以消弭车架5与引擎吊架4的公差量,进而可以确保内衬套412向螺帽S端能可较外衬套411更凸出,此时再于锁固部416的固定孔4161以螺固元件417锁紧,来令外衬套411与车架锁付部410形成紧配置状态,并使车架锁付部410定位于车架5,藉此当螺帽S于固定元件413上锁紧后,该螺帽S仍是紧迫于内衬套412上,而非外衬套411上,进而可以确保外衬套411于内衬套412上的摆动度;另将该第一支撑单元4A的套合部432,以及第二支撑单元4B的套合部445套设。
20、于第三支撑单元4C的定位套筒45上、再藉由第三支撑单元4C的固定元件46穿设于定位套筒45、定位单元47及引擎6的吊耳61,藉此来达到引擎6的吊挂及定位。0035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将第一支撑单元4A的车架锁付部410或第二支撑单元4B的车架锁付部44,至少于其中之一的车架锁付部410、44藉由剖沟415及锁固部416以形成内径可调式构造,藉此可藉由剖沟415及锁固部416来令内衬套412、44与外衬套411、441抵靠于车架5的连结座51以消弭车架5与引擎吊架4的公差量,进而可增进引擎6的吊挂及定位的便利性与稳定性。0036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的引擎吊架结构,确实能达到所诉求的目的与功效,。
21、应已符合新颖性及创造性的要件,于是提出本发明专利申请。0037主要符号名称列表00381吊架11第一支撑臂110车架锁付部0039111轴衬套112弹性介质0040113固定元件114结合部004112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臂0042131连结部132套合部004314第二支撑臂140车架锁付部0044141轴衬套142弹性介质0045143固定元件0046144延伸部145套合部004715定位套筒151轴衬套0048152弹性介质16固定元件0049161螺纹部162螺帽005017定位单元00512引擎21吊耳00523车架31连结座00534引擎吊架4A第一支撑单元4B第二支撑单元说明。
22、书CN102336240ACN102336250A5/5页700544C第三支撑单元005541支撑臂410车架锁付部0056410A穿孔0057411外衬套412内衬套00584121凸缘4122环形凹槽0059413固定元件414结合部0060415剖沟416锁固部00614161固定孔4161A上固定孔00624161B下固定孔0063417螺固元件006442连接杆43连接臂0065431连结部432套合部006644车架锁付部44A穿孔0067441外衬套442内衬套00684421凸缘4422环形凹槽0069443固定元件444延伸部0070445套合部45定位套筒0071451轴。
23、衬套452弹性介质007246固定元件461螺纹部0073462螺帽47定位单元00745车架51连结座00756引擎61吊耳0076S螺帽P避震器说明书CN102336240ACN102336250A1/8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6240ACN102336250A2/8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36240ACN102336250A3/8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36240ACN102336250A4/8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36240ACN102336250A5/8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36240ACN102336250A6/8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36240ACN102336250A7/8页14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36240ACN102336250A8/8页15图8说明书附图CN10233624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