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2081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1758.2

申请日:

2010.08.23

公开号:

CN102372811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F 212/08申请日:20100823|||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12/08; C08F220/14; C08F220/44; C08F220/18; C08F2/44; C08F2/56; C08K7/00; C08K3/04; C08K3/22; C08K3/34; C08F8/44; C08J9/00; B01J31/06

主分类号:

C08F212/0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发明人:

蔡红; 俞峰萍; 何文军; 杨为民

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沈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以往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制备中无机纳米材料分散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先将所需量的单体、共聚单体、纳米材料、引发剂配成溶液A;再用超声波发生器将A溶液超声5~30分钟,得到溶液B;然后将所需量的助剂一配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5~2%的水溶液C;将溶液C、溶液A及助剂二混合,聚合得到大孔有机/无机复合微球;再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及季胺化,得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所需量的单体、 共聚单体、 纳米材料、 引发剂配成溶液 A ; (2) 用超声波发生器将 A 溶液超声 5 ~ 30 分钟, 得到溶液 B ; (3) 将所需量的助剂一配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 0.5 ~ 2%的水溶液 C ; (4) 将溶液 C、 溶液 A 及所需量的助剂二混合, 控制搅拌速度以控制产物的粒径, 同时逐 步升温至 70 ~ 90℃, 反应 2 ~ 8 小时 ; 再升温到 90 ~ 100℃, 反应 2 ~ 8 小时 ; 反应结束 后, 倾倒出上层液体, 用热水洗涤, 然后过滤, 烘干得到复合微球 ; (5) 向复合微球内加入复合微球重量的 100 ~ 500%的氯甲醚和 20 ~ 70%的氯化锌催 化剂, 在 30 ~ 50℃下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 反应时间为 8 ~ 20 小时, 经吸滤洗涤后加 入复合微球重量的 20 ~ 70%的二氯乙烷, 复合微球重量的 70 ~ 200%的三甲胺盐酸盐和 复合微球重量的 60 ~ 180%氢氧化钠, 在 25 ~ 40℃进行季胺化反应 5 ~ 20 小时, 反应结 束后加入氢氧化钠转型, 然水洗至中性, 即得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 ; 其中单体选自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或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 共聚单体 选自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二丙烯基苯、 二乙烯基苯基甲烷或二乙烯基苯中的至少一种 ; 纳米材料选自多壁碳纳米管、 单壁碳纳米管、 纳米氧化锌、 纳米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钛中的至 少一种 ; 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中的至少一种 ; 其中助剂一选自聚乙烯 醇、 明胶或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 其中助剂二选自聚苯乙烯、 汽油或石蜡油中的至少一 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单体加 入量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20 ~ 5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共聚单 体加入量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3 ~ 2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无机纳 米材料的加入量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0.1 ~ 10%。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引发剂 加入量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0.1 ~ 2%。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助剂一 加入量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0.1 ~ 2%。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助剂二 加入量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20 ~ 60%。

说明书


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自 1991 年被日本 NEC 公司的饭岛 (Iijima) 发现以来, 就因其优异的电、 磁、 光、 热等性能而在高聚物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是近年来国际科 学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与聚合物的复合可以实现组元材料的互补或加强, 是碳纳米管稳 定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实际的碳纳米管是团聚并相互缠结在一起的, 要发挥其增强聚合物 的特性就必须打散团聚结构。另外碳纳米管表面光滑且不溶于一般溶剂, 碳纳米管加入聚 合物并非简单的混合就可以达到预想效果。 因此如何实现碳纳米管的分散和增强碳纳米管 和聚合物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也就成为复合材料最终性能的关键。
     碳纳米管 /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共混法、 熔融共混法、 原位聚 合法。文献 CN200310109478.X 用延迟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碳纳米管的离子交换树 脂, 该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溶胀特性 ; 文献 CN200410052720.9, CN200410066631.X, CN200410066632.4, CN200410067626.0 用改进的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纳米复合材料, 并将 其用作制备亚烷基二元醇的催化剂, 取得了良好的催化效果。
     但是, 上述纳米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 就是在聚合物 制备的预聚合阶段, 碳纳米管的分散都使用了机械搅拌的方式, 这样碳纳米管的分散时间 长且分散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技术中在聚合物制备的预聚合阶段, 碳纳米 管的分散都使用了机械搅拌的方式, 这样碳纳米管的分散时间长且分散效果不理想。提供 一种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具有碳纳米管的分散时间短, 且分 散效果好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 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所需量的单体、 共聚单体、 纳米材料、 引发剂配成溶液 A ;
     (2) 用超声波发生器将 A 溶液超声 5 ~ 30 分钟, 得到溶液 B ;
     (3) 将所需量的助剂一配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 0.5 ~ 2%的水溶液 C ;
     (4) 将溶液 C、 溶液 A 及所需量的助剂二混合, 控制搅拌速度以控制产物的粒径, 同 时逐步升温至 70 ~ 90℃, 反应 2 ~ 8 小时 ; 再升温到 90 ~ 100℃, 反应 2 ~ 8 小时 ; 反应结 束后, 倾倒出上层液体, 用热水洗涤, 然后过滤, 烘干得到复合微球 ;
     (5) 向复合微球内加入复合微球重量的 100 ~ 500%的氯甲醚和 20 ~ 70%的氯化 锌催化剂, 在 30 ~ 50℃下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 反应时间为 8 ~ 20 小时, 经吸滤洗涤 后加入复合微球重量的 20 ~ 70%的二氯乙烷, 复合微球重量的 70 ~ 200%的三甲胺盐酸盐和复合微球重量的 60 ~ 180%氢氧化钠, 在 25 ~ 40℃进行季胺化反应 5 ~ 20 小时, 反 应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转型, 然水洗至中性, 即得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 ; 其中单体 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或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 共聚 单体选自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二丙烯基苯、 二乙烯基苯基甲烷或二乙烯基苯中的至少 一种 ; 纳米材料选自多壁碳纳米管、 单壁碳纳米管、 纳米氧化锌、 纳米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钛 中的至少一种 ; 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中的至少一种 ; 其中助剂一选自 聚乙烯醇、 明胶或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 其中助剂二选自聚苯乙烯、 汽油或石蜡油中的 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 单体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20 ~ 50% ; 共聚单体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3 ~ 20% ; 无 机纳米材料的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0.1 ~ 10% ; 引发剂 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0.1 ~ 2% ; 助剂一加入量优选范 围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0.1 ~ 2%; 助剂二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 20 ~ 60%。
     无机纳米材料在有机相中的分散均匀程度会影响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 的性能。无机纳米材料分散不均匀会导致大孔纳米复合树脂其催化性能降低。本发明通过 在聚合反应前利用超声波的分散引发等多重作用, 实现无机纳米材料在单体液体中的迅速 均匀分散, 把分散预聚合的时间由原来的 4 ~ 8 小时缩短到 5 ~ 30 分钟, 提高了有机 / 无 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合成效率, 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备的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 脂树脂对环氧乙烷水合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提高到 99.8%和 98.3%, 取得了较好的技 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 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在 100ml 烧杯中加入 29.2 克苯乙烯, 5.8 克二乙烯基苯和 0.35 克过氧化苯甲酰引 发剂, 然后加入 1.2 克多壁碳纳米管, 用超声发生器 ( 功率设定 600w) 超声 5min, 得到混合 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 500ml 三口烧瓶, 并加入 200ml 浓度为 1.5%明胶水溶液和 # 35.6 克 200 汽油。调节搅拌速度, 同时逐步升温至 80℃, 反应 4 小时 ; 升温至 98℃, 反应 2 小时。反应结束后, 倾倒出上层液体, 用热水洗涤, 然后过滤, 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A。
     复合珠体的功能化 : 在 250 毫升三口瓶内, 加入 20 克复合微球 A 和 80 毫升氯甲 醚, 搅拌升温至 30℃, 加入 8 克氯化锌为催化剂, 在 40℃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 反应时 间为 8 小时, 吸滤, 用丙酮等洗涤。加入 6 克二氯乙烷和 16 克三甲胺盐酸盐, 20%重量氢氧 化钠 90 毫升, 在 25℃左右进行季胺化反应 20 小时, 反应结束后加氢氧化钠转型, 水洗至中 性, 得到复合树脂 A。
     将 10 毫升复合树脂 A 装填于直径为 10 毫米, 长 350 毫米的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 中, 通过计量泵将摩尔比为 10 ∶ 1 的水和环氧乙烷输送至反应系统。 反应压力为 1.2 兆帕, -1 温度为 87 ~ 93℃, 液体空速为 3 小时 , 产物通过 HP5890 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环氧乙烷转化率为 99.8%, 乙二醇的选择性为 98.3%。
     【实施例 2】
     在 100ml 烧杯中加入 30.3 克甲基丙烯酸甲酯, 10.4 克二丙烯基苯和 0.25 克偶 氮二异丁腈引发剂, 然后加入 1.8 克单壁碳纳米管, 用超声发生器 ( 功率设定 900w) 超声 15min, 得到混合溶液。 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 250ml 三口烧瓶, 并加入 200ml 浓度为 1.5% 聚乙烯醇溶液和 49.2 克聚苯乙烯。调节搅拌速度, 同时逐步升温至 80℃, 反应 4 小时 ; 再 升温到 98℃, 反应 2 小时。反应结束后, 倾倒出上层液体, 用热水洗涤, 然后过滤, 干燥得到 复合微球 B。
     复合珠体的功能化 : 在 250 毫升三口瓶内, 加入 30 克复合微球 B 和 100 毫升氯甲 醚, 搅拌升温至 30℃, 加入 15 克氯化锌为催化剂, 在 50℃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 反应时 间为 15 小时, 吸滤, 用丙酮等洗涤。加入 18 克二氯乙烷和 30 克三甲胺盐酸盐, 20%重量氢 氧化钠 150 毫升, 在 30℃左右进行季胺化反应 8 小时, 反应结束后加氢氧化钠转型, 水洗至 中性, 得到复合树脂 B。
     将 10 毫升复合树脂 B 装填于直径为 10 毫米, 长 350 毫米的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 中, 通过计量泵将摩尔比为 10 ∶ 1 的水和环氧乙烷输送至反应系统。 反应压力为 1.2 兆帕, -1 温度为 87 ~ 93℃, 液体空速为 3 小时 , 产物通过 HP5890 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环氧乙烷转 化率为 99.7%, 乙二醇的选择性为 98.0%。
     【实施例 3】
     在 100ml 烧杯中加入 45.8 克丙烯腈, 12.5 克二乙烯基苯和 1.2 克过氧化苯甲酰引 发剂, 然后加入 14 克纳米氧化锌, 用超声发生器 ( 功率设定 1200w) 超声 30min, 得到混合溶 液。 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 250ml 三口烧瓶, 并加入 120ml 浓度为 1.5%甲基纤维素水溶液 和 26.4 克石蜡油。调节搅拌速度, 同时逐步升温至至 80℃, 反应 4 小时 ; 升温至 98℃, 反应 2 小时。反应结束后, 倾倒出上层液体, 用热水洗涤, 然后过滤, 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C。
     复合珠体的功能化 : 在 250 毫升三口瓶内, 加入 50 克复合微球 C 和 200 毫升氯甲 醚, 搅拌升温至 30℃, 加入 35 克氯化锌为催化剂, 在 30℃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 反应时 间为 20 小时, 吸滤, 用丙酮等洗涤。加入 18 克二氯乙烷和 100 克三甲胺盐酸盐, 20%重量 氢氧化钠 300 毫升, 在 40℃左右进行季胺化反应 15 小时, 反应结束后加氢氧化钠转型, 水洗 至中性, 得到复合树脂 C
     将 10 毫升复合树脂 C 装填于直径为 10 毫米, 长 350 毫米的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 中, 通过计量泵将摩尔比为 10 ∶ 1 的水和环氧乙烷输送至反应系统。 反应压力为 1.2 兆帕, -1 温度为 87 ~ 93℃, 液体空速为 3 小时 , 产物通过 HP5890 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环氧乙烷转 化率为 99.0%, 乙二醇的选择性为 97.9%。
     【实施例 4 ~ 7】
     按照实施例 1 的各个步骤改变聚合工艺条件制备得到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 脂 D ~ G, 并对其进行环氧乙烷水合催化考评, 得到催化性能数据列于表 1。
     表 1 大孔有机 / 无机纳米复合树脂聚合条件及对环氧乙烷水合的考评结果
     6

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2811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2811ACN102372811A21申请号201010261758222申请日20100823C08F212/08200601C08F220/14200601C08F220/44200601C08F220/18200601C08F2/44200601C08F2/56200601C08K7/00200601C08K3/04200601C08K3/22200601C08K3/34200601C08F8/44200601C08J9/00200601B01J31/06200601B01J31/26200601B01J3。

2、1/38200601C07C31/20200601C07C29/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728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72发明人蔡红俞峰萍何文军杨为民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31121代理人沈原54发明名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以往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制备中无机纳米材料分散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先将所需量的单体、共聚单体、纳米材料、引发剂配成溶液A;再用超。

3、声波发生器将A溶液超声530分钟,得到溶液B;然后将所需量的助剂一配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52的水溶液C;将溶液C、溶液A及助剂二混合,聚合得到大孔有机/无机复合微球;再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及季胺化,得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的工业生产中。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CN102372814A1/1页21一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需量的单体、共聚单体、纳米材料、引发剂配成溶液A;2用超声波发生器将A溶液超声530分钟,得到溶液B;3将所需量的助剂一配。

4、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52的水溶液C;4将溶液C、溶液A及所需量的助剂二混合,控制搅拌速度以控制产物的粒径,同时逐步升温至7090,反应28小时;再升温到90100,反应28小时;反应结束后,倾倒出上层液体,用热水洗涤,然后过滤,烘干得到复合微球;5向复合微球内加入复合微球重量的100500的氯甲醚和2070的氯化锌催化剂,在3050下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反应时间为820小时,经吸滤洗涤后加入复合微球重量的2070的二氯乙烷,复合微球重量的70200的三甲胺盐酸盐和复合微球重量的60180氢氧化钠,在2540进行季胺化反应520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转型,然水洗至中性,即得大孔有机/无。

5、机纳米复合树脂;其中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或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选自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基苯、二乙烯基苯基甲烷或二乙烯基苯中的至少一种;纳米材料选自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助剂一选自聚乙烯醇、明胶或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助剂二选自聚苯乙烯、汽油或石蜡油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体加入量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20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

6、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单体加入量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3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无机纳米材料的加入量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0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剂加入量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0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助剂一加入量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0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助剂二加入量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2060。权利要求书CN10237。

7、2811ACN102372814A1/4页3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碳纳米管自1991年被日本NEC公司的饭岛IIJIMA发现以来,就因其优异的电、磁、光、热等性能而在高聚物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国际科学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与聚合物的复合可以实现组元材料的互补或加强,是碳纳米管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然而实际的碳纳米管是团聚并相互缠结在一起的,要发挥其增强聚合物的特性就必须打散团聚结构。另外碳纳米管表面光滑且不溶于一般溶剂,碳纳米管加入聚合物并非简单的混合就可以达到预想效果。因此。

8、如何实现碳纳米管的分散和增强碳纳米管和聚合物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也就成为复合材料最终性能的关键。0003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共混法、熔融共混法、原位聚合法。文献CN200310109478X用延迟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碳纳米管的离子交换树脂,该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溶胀特性;文献CN2004100527209,CN200410066631X,CN2004100666324,CN2004100676260用改进的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制备亚烷基二元醇的催化剂,取得了良好的催化效果。0004但是,上述纳米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聚。

9、合物制备的预聚合阶段,碳纳米管的分散都使用了机械搅拌的方式,这样碳纳米管的分散时间长且分散效果不理想。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技术中在聚合物制备的预聚合阶段,碳纳米管的分散都使用了机械搅拌的方式,这样碳纳米管的分散时间长且分散效果不理想。提供一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碳纳米管的分散时间短,且分散效果好的优点。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71将所需量的单体、共聚单体、纳米材料、引发剂配成溶液A;00082用超声波发生器将A溶液超声530分钟,得到溶液B;0009。

10、3将所需量的助剂一配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52的水溶液C;00104将溶液C、溶液A及所需量的助剂二混合,控制搅拌速度以控制产物的粒径,同时逐步升温至7090,反应28小时;再升温到90100,反应28小时;反应结束后,倾倒出上层液体,用热水洗涤,然后过滤,烘干得到复合微球;00115向复合微球内加入复合微球重量的100500的氯甲醚和2070的氯化锌催化剂,在3050下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反应时间为820小时,经吸滤洗涤后加入复合微球重量的2070的二氯乙烷,复合微球重量的70200的三甲胺盐酸说明书CN102372811ACN102372814A2/4页4盐和复合微球重量的60180氢氧。

11、化钠,在2540进行季胺化反应520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转型,然水洗至中性,即得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其中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或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共聚单体选自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基苯、二乙烯基苯基甲烷或二乙烯基苯中的至少一种;纳米材料选自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硅或纳米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引发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腈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助剂一选自聚乙烯醇、明胶或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助剂二选自聚苯乙烯、汽油或石蜡油中的至少一种。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单体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

12、重量的2050;共聚单体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320;无机纳米材料的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0110;引发剂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012;助剂一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012;助剂二加入量优选范围为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微球重量的2060。0013无机纳米材料在有机相中的分散均匀程度会影响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性能。无机纳米材料分散不均匀会导致大孔纳米复合树脂其催化性能降低。本发明通过在聚合反应前利用超声波的分散引发等多重作用,实现无机纳米材料在单体液体中的迅速均匀分散,把分散预聚合的时间。

13、由原来的48小时缩短到530分钟,提高了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的合成效率,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备的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树脂对环氧乙烷水合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提高到998和983,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0014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0015【实施例1】0016在100ML烧杯中加入292克苯乙烯,58克二乙烯基苯和035克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然后加入12克多壁碳纳米管,用超声发生器功率设定600W超声5MIN,得到混合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500ML三口烧瓶,并加入。

14、200ML浓度为15明胶水溶液和356克200汽油。调节搅拌速度,同时逐步升温至80,反应4小时;升温至98,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倾倒出上层液体,用热水洗涤,然后过滤,干燥得到复合微球A。0017复合珠体的功能化在250毫升三口瓶内,加入20克复合微球A和80毫升氯甲醚,搅拌升温至30,加入8克氯化锌为催化剂,在40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反应时间为8小时,吸滤,用丙酮等洗涤。加入6克二氯乙烷和16克三甲胺盐酸盐,20重量氢氧化钠90毫升,在25左右进行季胺化反应20小时,反应结束后加氢氧化钠转型,水洗至中性,得到复合树脂A。0018将10毫升复合树脂A装填于直径为10毫米,长350毫米的。

15、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计量泵将摩尔比为101的水和环氧乙烷输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压力为12兆帕,温度为8793,液体空速为3小时1,产物通过HP5890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环氧乙烷转说明书CN102372811ACN102372814A3/4页5化率为998,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83。0019【实施例2】0020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3克甲基丙烯酸甲酯,104克二丙烯基苯和025克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然后加入18克单壁碳纳米管,用超声发生器功率设定900W超声15MIN,得到混合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250ML三口烧瓶,并加入200ML浓度为15聚乙烯醇溶液和492克聚苯乙烯。调节搅拌速。

16、度,同时逐步升温至80,反应4小时;再升温到98,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倾倒出上层液体,用热水洗涤,然后过滤,干燥得到复合微球B。0021复合珠体的功能化在250毫升三口瓶内,加入30克复合微球B和100毫升氯甲醚,搅拌升温至30,加入15克氯化锌为催化剂,在50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反应时间为15小时,吸滤,用丙酮等洗涤。加入18克二氯乙烷和30克三甲胺盐酸盐,20重量氢氧化钠150毫升,在30左右进行季胺化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加氢氧化钠转型,水洗至中性,得到复合树脂B。0022将10毫升复合树脂B装填于直径为10毫米,长350毫米的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计量泵将摩尔比为101的水。

17、和环氧乙烷输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压力为12兆帕,温度为8793,液体空速为3小时1,产物通过HP5890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环氧乙烷转化率为997,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80。0023【实施例3】0024在100ML烧杯中加入458克丙烯腈,125克二乙烯基苯和12克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然后加入14克纳米氧化锌,用超声发生器功率设定1200W超声30MIN,得到混合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250ML三口烧瓶,并加入120ML浓度为15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和264克石蜡油。调节搅拌速度,同时逐步升温至至80,反应4小时;升温至98,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倾倒出上层液体,用热水洗涤,然后过滤,干燥得到复合。

18、微球C。0025复合珠体的功能化在250毫升三口瓶内,加入50克复合微球C和200毫升氯甲醚,搅拌升温至30,加入35克氯化锌为催化剂,在30对复合微球进行傅氏反应,反应时间为20小时,吸滤,用丙酮等洗涤。加入18克二氯乙烷和100克三甲胺盐酸盐,20重量氢氧化钠300毫升,在40左右进行季胺化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加氢氧化钠转型,水洗至中性,得到复合树脂C0026将10毫升复合树脂C装填于直径为10毫米,长350毫米的不锈钢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计量泵将摩尔比为101的水和环氧乙烷输送至反应系统。反应压力为12兆帕,温度为8793,液体空速为3小时1,产物通过HP5890气相色谱进行分析,环氧乙烷转化率为990,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79。0027【实施例47】0028按照实施例1的各个步骤改变聚合工艺条件制备得到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DG,并对其进行环氧乙烷水合催化考评,得到催化性能数据列于表1。0029表1大孔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树脂聚合条件及对环氧乙烷水合的考评结果0030说明书CN102372811ACN102372814A4/4页6说明书CN10237281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