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5534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5534A21申请号201410341896X22申请日20140718B64D33/00200601B64D31/0020060171申请人浙江师范大学地址321004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72发明人孙明礼王梓淘王建华胡林强何登丰张双丞薛豪杰74专利代理机构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代理人邵铭康朱世林54发明名称一种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57摘要一种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属动力输出配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工控机输出口与二动力源的油门连接;微型泵出口经减压阀后,分别与三通A口和溢流阀进。
2、口连接;二动力源分别与转速过渡器两端的二旋转杯体活动连接;交流电源与转速过渡器中的激励线圈正负极连接,感应线圈与工控机输入口连接,二小玻璃管和二旋转杯体空腔和通路中充有磁性液体;本发明根据变压器工作原理,通过微型泵、减压阀和溢流阀提供恒定的气压力,兼顾磁性液体的流动性,能实现对两个发动机输出转速的测量,同时当某一发动机因故障发生输出动力降低时,能实现输出转速的平稳过渡,可避免设备的振动,本发明控制过程简单,设计制造成本低,易实现。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5534AC。
3、N104085534A1/2页21一种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转速过渡器A、动力源1、工控机2、动力源3、花键联轴器4、皮带轮5、传动轴6、皮带7、皮带轮8、传动轴9、花键联轴器10、微型泵11、减压阀12、溢流阀13、交流电源14、花键联轴器15、皮带轮16、传动轴17、皮带18、皮带轮19、传动轴20和花键联轴器21组成,其中动力源1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21与传动轴20固接,传动轴20上固接有皮带轮19,传动轴17上固接有皮带轮16,皮带轮19经皮带18与皮带轮16活动连接,传动轴17经花键联轴器15与转速过渡器A中旋转杯体33的轴端固接;动力源3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4与。
4、传动轴6固接,传动轴6上固接有皮带轮5,传动轴9上固接有皮带轮8,皮带轮5经皮带7与皮带轮8活动连接,传动轴9经花键联轴器10与转速过渡器A中旋转杯体22的轴端固接;交流电源14的正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0的左端连接;交流电源14的负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0的右端连接;交流电源14的正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4的左端连接;交流电源14的负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4的右端连接;感应线圈41左端经通讯线与工控机2输入口连接,感应线圈41右端经导线与激励线圈44左端连接,激励线圈44右端经通讯线工控机2输入口连接;工控机2输出口与动力源1和动力源3的油门连接;微型泵11进口与空气。
5、相通,微型泵11出口经减压阀12后分成两路,一路与转速过渡器A中三通27的A口53连接,另一路与溢流阀13进口连接;溢流阀13出口与空气相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速过渡器A由旋转杯体33、转速过渡器外壳32、支撑架31、导液架30、小玻璃管29、大玻璃管28、三通27、小玻璃管26、大玻璃管25、导液架24、支撑架23、旋转杯体22、密封圈36、密封圈38、连接架39、激励线圈40、感应线圈41、连接架42、连接架43、激励线圈44、感应线圈45、连接架46、密封圈47、密封圈48、磁性液体37、磁性液体49、胶球气囊35和胶球气囊50组成,小玻。
6、璃管29内端与三通27的B口54固接,小玻璃管29外端经密封圈38与导液架30的小端通孔65固接,导液架30的大端通孔66开口端内圈和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左侧圆柱面之间置有密封圈36;小玻璃管29外端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端部设有间隙;导液架30的大端通孔66开口端外圈经支撑架31与转速过渡器A的壳体内壁63固接;小玻璃管26内端与三通27的C口52固接,小玻璃管26外端经密封圈47与导液架24的小端通孔68固接,导液架24的大端通孔67开口端内圈和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右侧圆柱面之间置有密封圈48;小玻璃管26外端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端部设有间隙;导液架24的。
7、大端通孔67开口端外圈经支撑架23与转速过渡器A的壳体内壁64固接;旋转杯体33由轴56和圆柱形腔体55组成,轴56固接于圆柱形腔体55左端,圆柱形腔体55右侧圆柱面设有杯体小孔57;旋转杯体22由轴60和圆柱形腔体58组成,权利要求书CN104085534A2/2页3轴60固接于圆柱形腔体58右端,圆柱形腔体58左侧圆柱面设有杯体小孔59;旋转杯体33的轴56经轴承34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通孔62活动连接;旋转杯体22的轴53经轴承51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通孔61活动连接;大玻璃管28套于小玻璃管29,大玻璃管28两端分别经连接架39和连接架42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内壁63。
8、固接;大玻璃管25套于小玻璃管26,大玻璃管25两端分别经连接架43和连接架46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内壁64固接;大玻璃管28上先密绕有等匝数的激励线圈40,后密绕有等匝数的感应线圈41;大玻璃管25上先密绕有等匝数的激励线圈44,后密绕有等匝数的感应线圈45;三通27的A口53经气管与减压阀12出口连接;磁性液体37充填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以及小玻璃管29左端、密封圈36、密封圈38、导液架30、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之间形成的通路中,且磁性液体37的充填量在小玻璃管29左端的竖直方向上必须超过激励线圈40和感应线圈41的位置;磁性液体49充填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
9、体58,以及小玻璃管26右端、密封圈48、密封圈47、导液架24、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之间形成的通路中,且磁性液体49的充填量在小玻璃管26右端的竖直方向上必须超过激励线圈44和感应线圈45的位置;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的充填量相等;胶球气囊35置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中;胶球气囊50置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中。权利要求书CN104085534A1/6页4一种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动力输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背景技术0002长期以来,多种应用于特殊场合的设备,如飞行器设备,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常常定期更。
10、换发动机,同时由于常用的航空的发动机为实现设备减重的目的,其使用寿命常常较短。出于安全性的考虑,通常其安全系数设置较大,在为达到其最大使用时限之前,便已更换发动机,成本较高,设备使用不充分。0003而后出现了双动力输出设备,如公开号为CN103314198的发明申请优化双发动机直升机燃油消耗率的方法和带有用来实施该方法的控制系统的双发动机结构中就公开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双发动机输出动力的系统,系统包括两台涡轮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包括带有燃烧室和燃气发生器,工作时至少一台涡轮发动机适合持续飞行转速单独运行,而另一台发动机则处于所谓的超慢车零功率转速状态,用来通过传动装置而切换到该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加速。
11、度方式,所述传动装置与紧急重新起动功率输出相兼容,同时,在至少一次常规重新起动失败的情况下,通过备用涡轮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紧急机械辅助装置来进行所述紧急重新起动,由专用于该重新起动的自动动力产生,而且,在独立工作的涡轮发动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紧急辅助装置会起动另一台超慢车涡轮发动机。0004在其实施方案中可以发现其实现方式可以发现,两台发动机处于所谓的连续稳定飞行速度独立运行,而另外一台发动机则以所谓的超慢车零功率转速运行,如果单独运行的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另一台超慢车运行的涡轮机发动机通过应急辅助装置而重新起动。但装置主要针对涡轮机展开,缺少针对一般小型飞行设备的发动机装置,如汽油航空发动机等。
12、,且针对如共轴双旋翼飞行设备,动力源的突然切换所造成的振动影响较大,直接影响飞行器稳定,同时的,其实施方案中只提供了一种控制方式,仅仅提及了可用的专门装置用以实现重新起动,却没有具体讨论通过何种装置实现该项功能,此外,两个发动机的控制完全通过控制系统的设计来实现,系统过程复杂,设计成本较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具体讨论了一种针对小型飞行设备双动力输出的转速平稳过渡装置,当某一发动机发生故障时,两个发动机采用了一种平稳过渡的方式,客服了在动力源切换过程中对设备造成的振动。0006本发明由转速过渡器A、动力源1、工控机2、动力源3、花键联轴器4、皮。
13、带轮5、传动轴6、皮带7、皮带轮8、传动轴9、花键联轴器10、微型泵11、减压阀12、溢流阀13、交流电源14、花键联轴器15、皮带轮16、传动轴17、皮带18、皮带轮19、传动轴20和花键联轴器21组成,其中动力源1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21与传动轴20固接,传动轴20上固接有皮带轮19,传动轴17上固接有皮带轮16,说明书CN104085534A2/6页5皮带轮19经皮带18与皮带轮16活动连接,传动轴17经花键联轴器15与转速过渡器A中旋转杯体33的轴端固接。0007动力源3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4与传动轴6固接,传动轴6上固接有皮带轮5,传动轴9上固接有皮带轮8,皮带轮5经皮带7与皮带轮8。
14、活动连接,传动轴9经花键联轴器10与转速过渡器A中旋转杯体22的轴端固接。0008交流电源14的正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0的左端连接;交流电源14的负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0的右端连接;交流电源14的正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4的左端连接;交流电源14的负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4的右端连接。0009感应线圈41左端经通讯线与工控机2输入口连接,感应线圈41右端经导线与激励线圈44左端连接,激励线圈44右端经通讯线工控机2输入口连接。0010工控机2输出口与动力源1和动力源3的油门连接;微型泵11进口与空气相通,微型泵11出口经减压阀12后分成两路,一路与转速过渡器A中三通。
15、27的A口53连接,另一路与溢流阀13进口连接;溢流阀13出口与空气相通。0011所述的转速过渡器A由旋转杯体33、转速过渡器外壳32、支撑架31、导液架30、小玻璃管29、大玻璃管28、三通27、小玻璃管26、大玻璃管25、导液架24、支撑架23、旋转杯体22、密封圈36、密封圈38、连接架39、激励线圈40、感应线圈41、连接架42、连接架43、激励线圈44、感应线圈45、连接架46、密封圈47、密封圈48、磁性液体37、磁性液体49、胶球气囊35和胶球气囊50组成,小玻璃管29内端与三通27的B口54固接,小玻璃管29外端经密封圈38与导液架30的小端通孔65固接,导液架30的大端通孔6。
16、6开口端内圈和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左侧圆柱面之间置有密封圈36;小玻璃管29外端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端部设有间隙;导液架30的大端通孔66开口端外圈经支撑架31与转速过渡器A的壳体内壁63固接;小玻璃管26内端与三通27的C口52固接,小玻璃管26外端经密封圈47与导液架24的小端通孔68固接,导液架24的大端通孔67开口端内圈和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右侧圆柱面之间置有密封圈48;小玻璃管26外端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端部设有间隙;导液架24的大端通孔67开口端外圈经支撑架23与转速过渡器A的壳体内壁64固接。0012旋转杯体33由轴56和圆柱形腔体55组成,轴。
17、56固接于圆柱形腔体55左端,圆柱形腔体55右侧圆柱面设有杯体小孔57;旋转杯体22由轴60和圆柱形腔体58组成,轴60固接于圆柱形腔体58右端,圆柱形腔体58左侧圆柱面设有杯体小孔59;旋转杯体33的轴56经轴承34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通孔62活动连接。0013旋转杯体22的轴53经轴承51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通孔61活动连接。0014大玻璃管28套于小玻璃管29,大玻璃管28两端分别经连接架39和连接架42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内壁63固接;大玻璃管25套于小玻璃管26,大玻璃管25两端分别经连接架43和连接架46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内壁64固接;大玻璃管28上先密绕。
18、有等匝数的激励线圈40,后密绕有等匝数的感应线说明书CN104085534A3/6页6圈41;大玻璃管25上先密绕有等匝数的激励线圈44,后密绕有等匝数的感应线圈45。0015三通27的A口53经气管与减压阀12出口连接;磁性液体37充填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以及小玻璃管29左端、密封圈36、密封圈38、导液架30、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之间形成的通路中,且磁性液体37的充填量在小玻璃管29左端的竖直方向上必须超过激励线圈40和感应线圈41的位置;磁性液体49充填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以及小玻璃管26右端、密封圈48、密封圈47、导液架24、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
19、8之间形成的通路中,且磁性液体49的充填量在小玻璃管26右端的竖直方向上必须超过激励线圈44和感应线圈45的位置。0016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的充填量相等。0017胶球气囊35置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中;胶球气囊50置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中。0018本发明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微型泵、减压阀和溢流阀提供恒定的气压力以及离心力,兼顾磁性液体的流动性,能实现对两个发动机输出转速的测量,同时结合工控机的控制,当某一发动机由于故障而发生输出动力降低时,实现输出转速的平稳过渡,可避免设备的振动;本发明简化控制过程,设计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附图说明0019图1为双发动机输。
20、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为转速过渡器A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3为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的电路连接与控制连接示意图0022图4为三通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5为旋转杯体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6为旋转杯体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7为转速过渡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8为导液架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9为导液架的结构示意图0028其中A转速过渡器1动力源2工控机3动力源4花键联轴器5皮带轮6传动轴7皮带8皮带轮9传动轴10花键联轴器11微型泵12减压阀13溢流阀14交流电源15花键联轴器16皮带轮17传动轴18皮带19皮带轮20传动轴21花键联轴器22旋转杯体23支撑架24导液架。
21、25大玻璃管26小玻璃管27三通28大玻璃管29小玻璃管30导液架31支撑架32转速过渡器外壳33旋转杯体34轴承35胶球气囊36密封圈37磁性液体38密封圈39连接架40激励线圈41感应线圈42连接架43连接架44激励线圈45感应线圈46连接架47密封圈48密封圈49磁性液体50胶球气囊51轴承52C口53A口54B口55圆柱形腔体56轴57杯体小孔58圆柱形腔体59杯体小孔60轴61壳体通说明书CN104085534A4/6页7孔62壳体通孔63壳体内壁64壳体内壁65小端通孔66大端通孔67大端通孔68小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0030参见附。
22、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中动力源1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21与传动轴20固接,传动轴20上固接有皮带轮19,传动轴17上固接有皮带轮16,皮带轮19经皮带18与皮带轮16活动连接,传动轴17经花键联轴器15与转速过渡器A中旋转杯体33的轴端固接。0031动力源3的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4与传动轴6固接,传动轴6上固接有皮带轮5,传动轴9上固接有皮带轮8,皮带轮5经皮带7与皮带轮8活动连接,传动轴9经花键联轴器10与转速过渡器A中旋转杯体22的轴端固接。0032交流电源14的正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0的左端连接。0033交流电源14的负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0的右端连接。0034交流电源14。
23、的正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4的左端连接。0035交流电源14的负极与转速过渡器A中激励线圈44的右端连接。0036感应线圈41左端经通讯线与工控机2输入口连接,感应线圈41右端经导线与激励线圈44左端连接,激励线圈44右端经通讯线工控机2输入口连接。0037工控机2输出口与动力源1和动力源3的油门连接。0038微型泵11进口与空气相通,微型泵11出口经减压阀12后分成两路,一路与转速过渡器A中三通27的A口53连接,另一路与溢流阀13进口连接;溢流阀13出口与空气相通。0039所述的转速过渡器A中0040小玻璃管29内端与三通27的B口54固接,小玻璃管29外端经密封圈38与导液架30的。
24、小端通孔65固接,导液架30的大端通孔66开口端内圈和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左侧圆柱面之间置有密封圈36。0041小玻璃管29外端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端部设有间隙。0042导液架30的大端通孔66开口端外圈经支撑架31与转速过渡器A的壳体内壁63固接。0043小玻璃管26内端与三通27的C口52固接,小玻璃管26外端经密封圈47与导液架24的小端通孔68固接,导液架24的大端通孔67开口端内圈和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右侧圆柱面之间置有密封圈48。0044小玻璃管26外端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端部设有间隙。0045导液架24的大端通孔67开口端外圈经支撑架23与转速。
25、过渡器A的壳体内壁64固接。0046旋转杯体33由轴56和圆柱形腔体55组成,轴56固接于圆柱形腔体55左端,圆柱形腔体55右侧圆柱面设有杯体小孔57。0047旋转杯体22由轴60和圆柱形腔体58组成,轴60固接于圆柱形腔体58右端,圆柱形腔体58左侧圆柱面设有杯体小孔59。说明书CN104085534A5/6页80048旋转杯体33的轴56经轴承34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通孔62活动连接。0049旋转杯体22的轴53经轴承51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通孔61活动连接。0050大玻璃管28套于小玻璃管29,大玻璃管28两端分别经连接架39和连接架42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内壁63固接。
26、。0051大玻璃管25套于小玻璃管26,大玻璃管25两端分别经连接架43和连接架46与转速过渡器外壳32的壳体内壁64固接。0052大玻璃管28上先密绕有等匝数的激励线圈40,后密绕有等匝数的感应线圈41;0053大玻璃管25上先密绕有等匝数的激励线圈44,后密绕有等匝数的感应线圈45;0054三通27的A口53经气管与减压阀12出口连接。0055磁性液体37充填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以及小玻璃管29左端、密封圈36、密封圈38、导液架30、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之间形成的通路中,且磁性液体37的充填量在小玻璃管29左端的竖直方向上必须超过激励线圈40和感应线圈41的位置;磁性。
27、液体49充填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以及小玻璃管26右端、密封圈48、密封圈47、导液架24、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之间形成的通路中,且磁性液体49的充填量在小玻璃管26右端的竖直方向上必须超过激励线圈44和感应线圈45的位置。0056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的充填量相等。0057胶球气囊35置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中;胶球气囊50置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中。0058本发明双发动机输出转速平稳过渡装置利用了以下几个工作原理0059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针对转速过渡器A,大玻璃管28和大玻璃管25上密绕等匝数的激励线圈40和激励线圈44,大玻璃管28和大玻璃管25上。
28、密绕等匝数的感应线圈41和感应线圈45,磁性液体37充填于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以及小玻璃管29左端、密封圈36、密封圈38、导液架30、旋转杯体33的圆柱形腔体55之间形成的通路中,且磁性液体37的充填量在小玻璃管29左端的竖直方向上必须超过激励线圈40和感应线圈41的位置;磁性液体49充填于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以及小玻璃管26右端、密封圈48、密封圈47、导液架24、旋转杯体22的圆柱形腔体58之间形成的通路中,且磁性液体49的充填量在小玻璃管26右端的竖直方向上必须超过激励线圈44和感应线圈45的位置;由于气压力的作用,将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分别压至两侧且等量,当。
29、激励线圈通以交流电压,线圈匝数比固定,根据不同的磁芯状态,感应线圈产生相应的电压输出,特别的,本发明采用液体磁芯,容易实现磁芯变化。0060二、磁性液体的可流动性针对转速过渡器A,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杯体33和旋转杯体22内的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克服恒定的气压力作用,使其内的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随之向三通27所在方向发生流动,造成了液体磁芯的变化。说明书CN104085534A6/6页90061三、离心力的作用针对转速过渡器A,旋转杯体33和旋转杯体22分别由于动力源1和动力源3的带动,高速转动,其内的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受到离心力的作用。0062四、恒定高气压的作用工作前。
30、,先设定减压阀12的输出气压和溢流阀13的溢流气压,其中减压阀12的输出气压等于溢流阀13的溢流气压,打开微型泵11,减压阀12设定的输出气压即为小玻璃管29和小玻璃管26内的恒定气压,由于离心力作用,导致气管内压强变大时,溢流阀13打开,气压降低回设定值。由于高气压的作用,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被压向两端,同时,高气压也避免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造成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振动,对电压测量信号产生的影响。0063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0064首先,设定减压阀12的输出气压和溢流阀13的溢流气压,其中减压阀12的输出气压等于溢流阀13的溢流气压,打开微型泵11,减压阀12设定的输出气。
31、压即为小玻璃管29和小玻璃管26内的恒定气压;打开工控机2设定初始输出为;交流电源14与激励线圈40、感应线圈41、激励线圈44和感应线圈45导通,设感应线圈41和感应线圈45两端电压分别为U38A和U42A,测量得出U38AU42A,传递至工控机2记录。0065第二步,通过工控机2起动动力源1,加大输出动力。0066第三步,动力源1经传动链带动旋转杯体33转动,旋转杯体33转动产生离心力,将磁性液体37甩出,使小玻璃管29管内磁性液体柱伸长,相应的感应线圈41测量的电压值变大,稳定之后设为U38B,感应线圈45测量的电压值不变,设为U42B,测量得到U38BU42B,采用反馈控制方式,逐步加。
32、大输出至实现U38BU42BU38AU42A,传递至工控机2记录。0067第四步,当动力源1发生故障造成一定程度的动力提供不足时,相应的感应线圈41测量的电压值变小,稳定之后设为U38C,工控机2控制动力源1,加大其油门输出,使其输出加大,当输出无法加大时,即感应线圈41测量的电压值始终无法回升至U38B时,控制动力源3提供动力输出,动力源3带动旋转杯体22转动,旋转杯体22转动产生离心力,将磁性液体49甩出,使小玻璃管26管内磁性液体49伸长,相应的感应线圈45测量的电压值变大,采用反馈方式,最终实现加大输出,使感应线圈45两端电压增大,调节目标为满足U38CU42CU38AU42A,即U3。
33、8BU42BU38CU42C。0068本发明对两个发动机之间转速的调节是实时的,当发生调节动力源1油门大小而无法实现转速增大时,即无法使激励线圈40两端电压满足初始设定,工控机2便控制动力源3,增大动力源3的输出,使设备整体输出满足初始设定,调节的周期为几个机器周期,尽可能的减小发动机输出的波动。0069此外,胶球气囊35、胶球气囊50是起平衡气压的作用,当旋转杯体33和旋转杯体22转动过程中,磁性液体37和磁性液体49被从圆柱形腔体55和圆柱形腔体58中甩出,若没有胶球气囊35、胶球气囊50,玻璃管内气体补充至圆柱形腔体55和圆柱形腔体58内,造成玻璃管内气体无法被压缩,则无法实现功能;当被甩出液体时,存在胶球气囊35、胶球气囊50,则胶球气囊变大,实现补充气体体积。说明书CN104085534A1/2页10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5534A102/2页1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085534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