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174601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75522.7

申请日:

20131212

公开号:

CN103720980A

公开日:

201404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89,A61P13/12,A61K35/64,A61K35/36

主分类号:

A61K36/889,A61P13/12,A61K35/64,A61K35/36

申请人:

王芬

发明人:

王芬

地址:

250355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

优先权:

CN201310675522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玉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属中药领域。它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芪20克,地肤子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枸杞子15克,防己15克,大腹皮15克,附子15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山茱萸15克,牛膝15克,冬虫夏草10克,阿胶10克,茯苓10克,桑寄生10克,麻黄10克,僵蚕10克,桑白皮10克,肉桂5克,甘草5克。该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阴,温肾利水,益气健脾,滋阴潜阳的效果,且疗效确切,见效快,且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芪20克,地肤子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枸杞子15克,防己15克,大腹皮15克,附子15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山茱萸15克,牛膝15克,冬虫夏草10克,阿胶10克,茯苓10克,桑寄生10克,麻黄10克,僵蚕10克,桑白皮10克,肉桂5克,甘草5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肾炎是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 疾病。多具有起病缓慢或隐匿,病情迁延、病程较长,慢性肾炎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血 尿、水肿、高血压等。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多医家认为,慢性肾炎的病因是一种 与感染、特别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反应性疾病。

目前肾炎治疗主要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多数是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此 种疗法一味地压指标,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大。中医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修复受损细 胞来达到改善身体平衡体质,从而提升人体免疫力的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疗效显 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改 善本病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芪20克,地肤子15克,当归15克,白术15克,枸杞子15 克,防己15克,大腹皮15克,附子15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山茱萸 15克,牛膝15克,冬虫夏草10克,阿胶10克,茯苓10克,桑寄生10克,麻黄10克, 僵蚕10克,桑白皮10克,肉桂5克,甘草5克。

配制及服用方法:将原料混合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泡透;先武火煎沸,再以文火煎半 小时,滤出药液,药渣内加水适量再煎半小时,再滤出药液。两次药液混合、凉透,分别 于早饭前半小时,晚饭后两小时服用。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药理作用:

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主治脾胃虚弱,食 少倦怠,气虚血脱,表虚自汗、盗汗。

地肤子:甘苦,寒。入肾、膀胱经。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 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

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 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 跌扑损伤。

白术:苦甘,温。入脾、胃经。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 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 不安。

枸杞子:甘,平。入肝、肾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防己:苦,寒。归膀胱、肺经。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 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大腹皮:下气宽中,调中泻肺,和胃气,行水。治脘腹痞胀,通大小肠,健脾开胃, 利湿追风,宽肠消肿。

附子:辛甘,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 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 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川芎:味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 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熟地:既善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主治一切血虚阴亏精少之症。主要功能养血滋 阴、补精益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杜仲: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 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 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牛膝: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 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

冬虫夏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痰饮喘嗽,虚喘,咯血,自汗盗汗,阳痿 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阿胶: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 中,胎漏。

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 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 风寒湿痹,胎漏血崩。

麻黄:辛苦,温。入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 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

僵蚕:退热,止咳,化痰,镇静镇惊,消肿,以及调节神经,参与脂肪代谢。

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 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该种治疗慢 性肾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阴,温肾利水,益气健脾,滋阴潜阳的效果,且疗效确切,见效 快,无毒副作用。

以下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80例,年龄为15-68 岁,平均46.5岁。

2、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药物,水煎煮,分两次早晚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

3、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二十种疾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一 〔0009号〕“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或24小时尿蛋 白定量持续小于0.2克,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

(2)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高倍镜 下尿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会不 过15%)。

(3)好转: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一个+或24小时尿蛋白 定量持续减少25%以上,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

(4)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脸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4、治疗结果:完全缓解69例,为86.25%;部分缓解7例,为8.75%;好转3例,为 3.75%;无效1例,为1.25%,总有效率为89%。其中69例治愈的患者,随访1年未复发。

5、毒副作用分析

观察的80例患者中,服用本发明中药后仅有2例出现轻度腹泻,出现副反应的几率 仅为2.5%,经对症处置副反应消失,其余无任何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经临床试验,表明其可快速消除慢性肾 炎症状,有效治疗慢性肾炎,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二、典型病例:

病例一,慕某某,女,46岁。患者腰部酸痛、乏力两年余,伴有间歇性镜下血尿,血 压高。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两年来口服肌苷、维生素C片等药物治疗,症状自 觉减轻,但反复发作,半年前突然腰痛乏力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经服用本发明药物治 疗两个疗程后,患者尿检查转阴,血压平稳,各项指标回复正常,只是腰部还时有酸痛, 继续服药两个疗程,腰痛症状消失。

病例二,吉某,男,29岁。患者三年前开始双下肢浮肿,头晕乏力,经当地医院检查 发现尿蛋白,后诊断慢性肾炎。服用强的松、青霉素静脉滴入等治疗。半月后浮肿消退, 但查尿蛋白未见好转,每遇外感或劳累后,浮肿即发,时轻时重,近日症状复发,服用本 发明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两疗程,头晕乏力症状减轻,浮肿消退。继续服药两个疗程,所 有症状完全消失。尿检正常,随访未见复发。

病例三,杨某,男,16岁。患者半年前双下肢轻度指凹陷性浮肿,伴头晕、乏力,食 欲不佳,尿量减少。在当地医院查:测血压180/120mmHg,血肌酐480umol/L、尿素氮 30.3mmol/L,诊断为肾炎。口服肌苷、维生素C片,强的松等药物治疗,当时临床症状消 失,尿蛋白转阴,后来症状复发。遂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三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 一切正常。随访两年,未曾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黄芪20克,地肤子15克,当归 15克,白术15克,枸杞子15克,防己15克,大腹皮15克,附子15克,川芎15克,熟 地15克,杜仲15克,山茱萸15克,牛膝15克,冬虫夏草10克,阿胶10克,茯苓10 克,桑寄生10克,麻黄10克,僵蚕10克,桑白皮10克,肉桂5克,甘草5克。

配制及服用方法:将原料混合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泡透;先武火煎沸,再以文火煎半 小时,滤出药液,药渣内加水适量再煎半小时,再滤出药液。两次药液混合、凉透,分别 于早饭前半小时,晚饭后两小时服用。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098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16 CN 103720980 A (21)申请号 201310675522.7 (22)申请日 2013.12.12 A61K 36/889(2006.01) A61P 13/12(2006.01) A61K 35/64(2006.01) A61K 35/36(2006.01) (71)申请人 王芬 地址 250355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 园 (72)发明人 王芬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7105 代理人 赵玉珍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57)。

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属 中药领域。它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 黄芪 20 克, 地肤子15克, 当归15克, 白术15克, 枸杞子15 克, 防己 15 克, 大腹皮 15 克, 附子 15 克, 川芎 15 克, 熟地 15 克, 杜仲 15 克, 山茱萸 15 克, 牛膝 15 克, 冬虫夏草10克, 阿胶10克, 茯苓10克, 桑寄生 10 克, 麻黄 10 克, 僵蚕 10 克, 桑白皮 10 克, 肉桂 5 克, 甘草 5 克。该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具有益 气养阴, 温肾利水, 益气健脾, 滋阴潜阳的效果, 且 疗效确切, 见效快, 且无毒副作用。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0980 A CN 103720980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 黄芪 20 克, 地肤子 15克, 当归15克, 白术15克, 枸杞子15克, 防己15克, 大腹皮15克, 附子15克, 川芎15克, 熟地 15 克, 杜仲 15 克, 山茱萸 15 克, 牛膝 15 克, 冬虫夏草 10 克, 阿胶 10 克, 茯苓 10 克, 桑 寄生 10 克,。

4、 麻黄 10 克, 僵蚕 10 克, 桑白皮 10 克, 肉桂 5 克, 甘草 5 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20980 A 2 1/4 页 3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肾炎是以血尿、 蛋白尿、 高血压、 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慢性原发性肾小 球疾病。多具有起病缓慢或隐匿, 病情迁延、 病程较长, 慢性肾炎临床可表现为蛋白尿、 血 尿、 水肿、 高血压等。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 大多医家认为, 慢性肾炎的病因是一种与感 染、 特别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反应性疾病。 0003 。

5、目前肾炎治疗主要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多数是使用激素进行治 疗, 此种疗法一味地压指标, 治标不治本, 且副作用大。 中医采用天然中草药, 通过修复受损 细胞来达到改善身体平衡体质, 从而提升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疗效显 著。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改善临床症 状, 改善本病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0005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其特征在 于, 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 黄芪 20 克, 地肤子 15 克, 当归 15 克, 白术 15 克, 枸杞子 15 克,。

6、 防己 15 克, 大腹皮 15 克, 附子 15 克, 川芎 15 克, 熟地 15 克, 杜仲 15 克, 山茱萸 15 克, 牛膝 15 克, 冬虫夏草 10 克, 阿胶 10 克, 茯苓 10 克, 桑寄生 10 克, 麻黄 10 克, 僵蚕 10 克, 桑白皮 10 克, 肉桂 5 克, 甘草 5 克。 0006 配制及服用方法 : 将原料混合入砂锅内, 加水适量泡透 ; 先武火煎沸, 再以文火煎 半小时, 滤出药液, 药渣内加水适量再煎半小时, 再滤出药液。两次药液混合、 凉透, 分别于 早饭前半小时, 晚饭后两小时服用。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0007 药理作用 : 0008 黄芪 。

7、: 性温, 味甘。补气升阳 , 益卫固表、 托毒生肌、 利水退肿。主治脾胃虚弱, 食 少倦怠, 气虚血脱, 表虚自汗、 盗汗。 0009 地肤子 : 甘苦, 寒。入肾、 膀胱经。利小便, 清湿热。治小便不利, 淋病, 带下, 疝气, 风疹, 疮毒, 疥癣, 阴部湿痒。 0010 当归 : 甘辛, 温。入心、 肝、 脾经。补血和血, 调经止痛, 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 经 闭腹痛, 癥瘕结聚, 崩漏 ; 血虚头痛, 眩晕, 痿痹 ; 肠燥便难, 赤痢后重 ; 痈疽疮窃, 跌扑损伤。 0011 白术 : 苦甘, 温。入脾、 胃经。补脾, 益胃, 燥湿, 和中, 安胎。治脾胃气弱, 不思饮 食, 倦。

8、怠少气, 虚胀, 泄泻, 痰饮, 水肿, 黄疸, 湿痹, 小便不利, 头晕, 自汗, 胎气不安。 0012 枸杞子 : 甘, 平。入肝、 肾经。滋肾, 润肺, 补肝, 明目。治肝肾阴亏, 腰膝酸软, 头 晕, 目眩, 目昏多泪, 虚劳咳嗽, 消渴, 遗精。 0013 防己 : 苦, 寒。归膀胱、 肺经。利水消肿, 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 小便不利, 湿疹 说 明 书 CN 103720980 A 3 2/4 页 4 疮毒, 风湿痹痛 ; 高血压。 0014 大腹皮 : 下气宽中, 调中泻肺, 和胃气, 行水。治脘腹痞胀, 通大小肠, 健脾开胃, 利 湿追风, 宽肠消肿。 0015 附子 : 。

9、辛甘, 热, 有毒。入心、 脾、 肾经。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除湿。治阴盛格 阳, 大汗亡阳, 吐利厥逆, 心腹冷痛, 脾泄冷痢, 脚气水肿小儿慢惊, 风寒湿痹, 踒躄拘挛, 阳 萎, 宫冷阴, 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0016 川芎 : 味辛, 温。入肝、 胆经。行气开郁, 法风燥湿, 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 胁痛腹疼, 寒痹筋挛, 经闭, 难产, 产后瘀阻块痛, 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瘕腹 痛, 胸胁刺痛, 跌扑肿痛, 头痛, 风湿痹痛。 0017 熟地 : 既善补血滋阴, 又能补精益髓, 主治一切血虚阴亏精少之症。主要功能养血 滋阴、 补精益髓, 用于血虚萎。

10、黄、 眩晕、 心悸。 0018 杜仲 : 入肝、 肾经。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治腰脊酸疼, 足膝痿弱, 小便余沥, 阴下 湿痒, 胎漏欲堕, 胎动不安, 高血压。 0019 山茱萸 : 补肝肾, 涩精气, 固虚脱。治腰膝酸痛, 眩晕, 耳鸣, 阳痿, 遗精, 小便频数, 肝虚寒热, 虚汗不止, 心摇脉散。 0020 牛膝 : 生用散瘀血, 消痈肿。 治淋病, 尿血, 经闭, 癥瘕, 难产, 胞衣不下, 产后瘀血腹 痛, 喉痹, 痈肿, 跌打损伤。 0021 冬虫夏草 : 补虚损, 益精气, 止咳化痰。治痰饮喘嗽, 虚喘, 咯血, 自汗盗汗, 阳痿遗 精, 腰膝酸痛, 病后久虚不复。 002。

11、2 阿胶 : 滋阴补血, 安胎。治血虚, 虚劳咳嗽, 吐血, 衄血、 便血, 妇女月经不调, 崩中, 胎漏。 0023 茯苓 : 渗湿利水, 益脾和胃, 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 水肿胀满, 痰饮咳逆, 呕哕, 泄 泻, 遗精, 淋浊, 惊悸, 健忘。 0024 桑寄生 : 补肝肾, 强筋骨, 除风湿, 通经络, 益血, 安胎。 治腰膝酸痛, 筋骨痿弱, 风寒 湿痹, 胎漏血崩。 0025 麻黄 : 辛苦, 温。入肺、 膀胱经。发汗, 平喘, 利水。治伤寒表实, 发热恶寒无汗, 头 痛鼻塞, 骨节疼痛, 咳嗽气喘。 0026 僵蚕 : 退热, 止咳, 化痰, 镇静镇惊, 消肿, 以及调节神经, 。

12、参与脂肪代谢。 0027 桑白皮 : 泻肺平喘, 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 吐血, 水肿, 脚气, 小便不利。 0028 肉桂 : 补元阳, 暖脾胃, 除积冷, 通血脉。治命门火衰, 肢冷脉微, 亡阳虚脱, 腹痛泄 泻, 寒疝奔豚, 腰膝冷痛, 经闭癥瘕, 阴疽, 流注, 及虚阳浮越, 上热下寒。 0029 甘草 : 甘, 平。归心、 肺、 脾、 胃经。补脾益气, 滋咳润肺, 缓急解毒, 调和百药。主治 咽喉肿痛, 痛疽疮疡, 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 食物中毒等。 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 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 该种治 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阴, 温肾利水,。

13、 益气健脾, 滋阴潜阳的效果, 且疗效确切, 见效 快, 无毒副作用。 0031 以下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0032 一、 临床观察 0033 1、 临床资料 : 选自 2012 年 4 月至 2013 年 3 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 80 例, 年龄为 说 明 书 CN 103720980 A 4 3/4 页 5 15-68 岁, 平均 46.5 岁。 0034 2、 治疗方法 : 服用本发明药物, 水煎煮, 分两次早晚服用。半个月为 1 个疗程。 0035 3、 疗效评定标准 : 0036 疗效评定 :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87 年制定的二十种疾病临床研。

14、究指导原则 之一 0009 号 “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0037 (1) 完全缓解 : 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 , 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 , 或 24 小时尿 蛋白定量持续小于 0.2 克, 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 肾功能正常。 0038 (2) 基本缓解 : 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 , 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 50% 以上 , 高 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 3 个 , 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 与正常值相 会不过 15%)。 0039 (3) 好转 : 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 , 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一个 + 或 24 小时尿 蛋白定量持续减。

15、少 25% 以上, 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 5 个 , 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 0040 (4) 无效 : 临床表现与上述实脸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0041 4、 治疗结果 : 完全缓解 69 例, 为 86.25% ; 部分缓解 7 例, 为 8.75% ; 好转 3 例, 为 3.75% ; 无效 1 例, 为 1.25%, 总有效率为 89%。其中 69 例治愈的患者, 随访 1 年未复发。 0042 5、 毒副作用分析 0043 观察的 80 例患者中, 服用本发明中药后仅有 2 例出现轻度腹泻, 出现副反应的几 率仅为 2.5%, 经对症处置副反应消失, 其余无任何毒副作用。 。

16、0044 综上所述, 本发明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经临床试验, 表明其可快速消除慢性 肾炎症状, 有效治疗慢性肾炎, 效果显著,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0045 二、 典型病例 : 0046 病例一, 慕某某, 女, 46岁。 患者腰部酸痛、 乏力两年余, 伴有间歇性镜下血尿, 血压 高。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两年来口服肌苷、 维生素 C 片等药物治疗, 症状自觉减 轻, 但反复发作, 半年前突然腰痛乏力加重, 双下肢轻度浮肿。经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两个 疗程后, 患者尿检查转阴, 血压平稳, 各项指标回复正常, 只是腰部还时有酸痛, 继续服药两 个疗程, 腰痛症状消失。 0047 病例。

17、二, 吉某, 男, 29 岁。患者三年前开始双下肢浮肿, 头晕乏力, 经当地医院检查 发现尿蛋白, 后诊断慢性肾炎。服用强的松、 青霉素静脉滴入等治疗。半月后浮肿消退, 但 查尿蛋白未见好转, 每遇外感或劳累后, 浮肿即发, 时轻时重, 近日症状复发, 服用本发明治 疗慢性肾炎的药物两疗程 , 头晕乏力症状减轻, 浮肿消退。继续服药两个疗程, 所有症状完 全消失。尿检正常, 随访未见复发。 0048 病例三, 杨某, 男, 16岁。 患者半年前双下肢轻度指凹陷性浮肿, 伴头晕、 乏力, 食欲 不佳, 尿量减少。 在当地医院查 : 测血压180/120mmHg,血肌酐480umol/L、 尿素氮。

18、30.3mmol/ L, 诊断为肾炎。口服肌苷、 维生素 C 片, 强的松等药物治疗, 当时临床症状消失, 尿蛋白转 阴, 后来症状复发。遂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三个疗程, 临床症状消失, 尿检一切正常。随访 两年, 未曾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实施例 1 : 说 明 书 CN 103720980 A 5 4/4 页 6 0050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 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 黄芪 20 克, 地肤子 15 克, 当 归 15 克, 白术 15 克, 枸杞子 15 克, 防己 15 克, 大腹皮 15 克, 附子 15 克, 川芎 15 克, 熟地 15 克, 杜仲 15 克, 山茱萸 15 克, 牛膝 15 克, 冬虫夏草 10 克, 阿胶 10 克, 茯苓 10 克, 桑寄生 10 克, 麻黄 10 克, 僵蚕 10 克, 桑白皮 10 克, 肉桂 5 克, 甘草 5 克。 0051 配制及服用方法 : 将原料混合入砂锅内, 加水适量泡透 ; 先武火煎沸, 再以文火煎 半小时, 滤出药液, 药渣内加水适量再煎半小时, 再滤出药液。两次药液混合、 凉透, 分别于 早饭前半小时, 晚饭后两小时服用。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说 明 书 CN 103720980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