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8172648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4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55490.1

申请日:

20131227

公开号:

CN103705746B

公开日:

2016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8,A61P17/10

主分类号:

A61K36/898,A61P17/10

申请人:

赵美红

发明人:

赵美红,李霞,李广燕

地址: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玲珑山中路1726号青州市人民医院

优先权:

CN201310755490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中医认为痤疮与肺、脾、肾有关,由于肺经有热,外感风热,致风热郁滞皮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致使脾胃湿热内生、外蒸肌肤而成;或肾气旺盛,心火炽盛上炎面部所致。为此,本发明选择中药多花八角莲、雀翘、鬼针草、粉苞苣、毛冬青叶、蛇葡萄根、斑叶兰、管南香,制成外敷剂,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100%,明显优于对照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多花八角莲15-30份、雀翘15-20份、鬼针草10-20份、粉苞苣6-12份、毛冬青叶3-9份、蛇葡萄根15-30份、斑叶兰20-30份、管南香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敫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多花八角莲22.5份、雀翘17.5份、鬼针草15份、粉苞苣9份、毛冬青叶6份、蛇葡萄根22.5份、斑叶兰25份、管南香3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 中药外敷剂。

背景技术

寻常性痤疮叉称青年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 皮肤病。于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胸背等皮脂腺丰富之处, 对称分布。中医称本病为“痤”、“粉刺”、“肺风粉刺”,俗称“暗疮”、 “酒米”、“青春痘”、“壮疙瘩”等。有学者研究发现痤疮可以影响 患者的心理健康,大多表现为焦虑、易怒和不自信等。本人经过多 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利用中药外用剂治疗寻常性痤疮具有较好的疗 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中医 认为痤疮与肺、脾、肾有关,由于肺经有热,外感风热,致风热郁 滞皮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致使脾胃湿热内 生、外蒸肌肤而成;或肾气旺盛,心火炽盛上炎面部所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寻常性痤疮 的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多花八角莲15-30份、雀 翘15-20份、鬼针草10-20份、粉苞苣6-12份、毛冬青叶3-9份、 蛇葡萄根15-30份、斑叶兰20-30份、管南香2-4份。

优选的:多花八角莲22.5份、雀翘17.5份、鬼针草15份、粉 苞苣9份、毛冬青叶6份、蛇葡萄根22.5份、斑叶兰25份、管南 香3份。

制备方法:取相应等份药物共研成极细末,用矿泉水调成糊状 即可。

方中:多花八角莲:清热解毒、散结活血、消肿止痛;雀翘: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管南香:清热解毒、祛瘀生肌、理气 止痛;鬼针草:清热消炎、散瘀消肿;粉苞苣、毛冬青叶:清热解 毒、止痛、消炎;蛇葡萄根:清热解毒、散瘀破结;斑叶兰:清热 解毒、活血止痛、软坚散结。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两组8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治疗组40例中,男 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0.17±2.34)岁;平均病程(3.16±0.76) 年。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20.17±2.34)岁; 平均病程(3.12±0.64)年。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资料经统 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及赵辨所著《临床皮 肤病学》: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 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丘疹,粉刺、脓疱、结节、伴有皮脂溢出, 呈慢性经过。

3.排除标准:(1)近2周内曾有过药物治疗痤疮病史。(2)合并有 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心、肺、肝、肾、脑病变及血液系统,内分 泌系统病变者。(3)继发性痤疮,聚合性痤疮、暴发性痤疮、职业性 痤疮和坏死性痤疮患者。

4.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外敷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敷剂,用外敷 剂适量外涂敷患处治疗。药物组成:多花八角莲22.5g、雀翘17.5g、 鬼针草15g、粉苞苣9g、毛冬青叶6g、蛇葡萄根22.5g、斑叶兰25g、 管南香3g,取相应等份药物,共研成极细末,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外 敷患处,每日中午、晚上各1次,但口、眼部勿接触药液,一般以4 周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痤疮平(长春东方先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外涂患处。每日中午、晚上各1次,但口、眼部勿接触药液,一般 以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

5.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粉刺)的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1)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无新疹出现。 (2)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偶有新疹出现。(3)有效:皮损消 退30%以上,仍有新疹出现。(4)无效: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皮损 消退少于30%,或反增不减。

5.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 体结果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多花八角莲22.5g、雀翘17.5g、鬼针草15g、粉苞 苣9g、毛冬青叶6g、蛇葡萄根22.5g、斑叶兰25g、管南香3g,取 相应等份药物共研成极细末,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即可。

实施例二:多花八角莲15g、雀翘15g、鬼针草10g、粉苞苣6g、 毛冬青叶3g、蛇葡萄根15g、斑叶兰20g、管南香2g,取相应等份 药物共研成极细末,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即可。

实施例三:多花八角莲30g、雀翘20g、鬼针草20g、粉苞苣12g、 毛冬青叶9g、蛇葡萄根30g、斑叶兰30g、管南香4g,取相应等份 药物共研成极细末,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即可。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755490.1 (22)申请日 2013.12.27 A61K 36/898(2006.01) A61P 17/10(2006.01) (73)专利权人 赵美红 地址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玲珑山中 路 1726 号青州市人民医院 (72)发明人 赵美红 李霞 李广燕 CN 103463454 A,2013.12.25,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 敷剂。中医认为痤疮与肺、 脾、 肾有关, 由于肺经 有热, 外感风热, 致风热郁滞皮肤而。

2、发 ; 或饮食不 节, 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 致使脾胃湿热内生、 外 蒸肌肤而成 ; 或肾气旺盛, 心火炽盛上炎面部所 致。 为此, 本发明选择中药多花八角莲、 雀翘、 鬼针 草、 粉苞苣、 毛冬青叶、 蛇葡萄根、 斑叶兰、 管南香, 制成外敷剂, 经临床试验, 总有效率达到 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吴亚男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3705746 B 2016.07.06 CN 103705746 B 1.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 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外敷剂由以下重量。

3、份的中药 制成: 多花八角莲15-30份、 雀翘15-20份、 鬼针草10-20份、 粉苞苣6-12份、 毛冬青叶3-9份、 蛇葡萄根15-30份、 斑叶兰20-30份、 管南香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敫剂, 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外敷 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 多花八角莲22.5份、 雀翘17.5份、 鬼针草15份、 粉苞苣9份、 毛 冬青叶6份、 蛇葡萄根22.5份、 斑叶兰25份、 管南香3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705746 B 2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 尤其涉及一。

4、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 背景技术 0002 寻常性痤疮叉称青年痤疮, 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于青春期 开始发病, 好发于面部、 胸背等皮脂腺丰富之处, 对称分布。 中医称本病为 “痤” 、“粉刺” 、“肺 风粉刺” , 俗称 “暗疮” 、“酒米” 、“青春痘” 、“壮疙瘩” 等。 有学者研究发现痤疮可以影响患者 的心理健康, 大多表现为焦虑、 易怒和不自信等。 本人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 利用中药 外用剂治疗寻常性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 中医认为痤疮与肺、 脾、 肾有关, 由于肺经有热, 外感风热。

5、, 致风热郁滞皮肤而发; 或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及辛 辣, 致使脾胃湿热内生、 外蒸肌肤而成; 或肾气旺盛, 心火炽盛上炎面部所致。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中药外敷剂由以 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 多花八角莲15-30份、 雀翘15-20份、 鬼针草10-20份、 粉苞苣6-12份、 毛冬青叶3-9份、 蛇葡萄根15-30份、 斑叶兰20-30份、 管南香2-4份。 0005 优选的: 多花八角莲22.5份、 雀翘17.5份、 鬼针草15份、 粉苞苣9份、 毛冬青叶6份、 蛇葡萄根22.5份、 斑叶兰25份、 管南香3份。 0006 制备方法: 取。

6、相应等份药物共研成极细末, 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即可。 0007 方中: 多花八角莲: 清热解毒、 散结活血、 消肿止痛; 雀翘: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止 痒; 管南香: 清热解毒、 祛瘀生肌、 理气止痛; 鬼针草: 清热消炎、 散瘀消肿; 粉苞苣、 毛冬青 叶: 清热解毒、 止痛、 消炎; 蛇葡萄根: 清热解毒、 散瘀破结; 斑叶兰: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软 坚散结。 0008 临床资料 0009 1.一般资料 两组8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治疗组40例中, 男25例, 女15例; 平均年 龄(20.172.34)岁; 平均病程(3.160.76)年。 对照组40例中, 男23例, 女1。

7、7例; 平均年龄 (20.172.34)岁; 平均病程(3.120.64)年。 两组性别、 年龄、 临床表现等资料经统计学处 理, 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具有可比性。 0010 2.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疗标准 及赵辨所著 临床皮肤病学 : 青春期开始 发病, 好发于面部、 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对称分布, 皮损为丘疹, 粉刺、 脓疱、 结 节、 伴有皮脂溢出, 呈慢性经过。 0011 3.排除标准: (1)近2周内曾有过药物治疗痤疮病史。 (2)合并有高血压、 糖尿病、 严 重心、 肺、 肝、 肾、 脑病变及血液系统, 内分泌系统病变者。 (3)继发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

8、、 暴发 性痤疮、 职业性痤疮和坏死性痤疮患者。 0012 4.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外敷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敷剂, 用外敷剂适量外涂敷患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3705746 B 3 处治疗。 药物组成: 多花八角莲22.5g、 雀翘17.5g、 鬼针草15g、 粉苞苣9g、 毛冬青叶6g、 蛇葡 萄根22.5g、 斑叶兰25g、 管南香3g, 取相应等份药物, 共研成极细末, 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外敷 患处, 每日中午、 晚上各1次, 但口、 眼部勿接触药液, 一般以4周为1疗程。 对照组采用痤疮平 (长春东方先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涂患处。 每日中午、 晚上各1次, 但口、 眼部。

9、勿接触药 液, 一般以4周为1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 0013 5.疗效标准 参考 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粉刺)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1)痊愈: 皮 损全部消退, 仅留有色素沉着, 无新疹出现。 (2)显效: 皮损消退70以上, 偶有新疹出现。 (3)有效: 皮损消退30以上, 仍有新疹出现。 (4)无效: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 皮损消退少于 30, 或反增不减。 0014 5.治疗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 率90,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具体结果见下表1。 0015 表1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0016 0017 注: 。

10、与治疗组比较, P0.0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一: 多花八角莲22.5g、 雀翘17.5g、 鬼针草15g、 粉苞苣9g、 毛冬青叶6g、 蛇葡 萄根22.5g、 斑叶兰25g、 管南香3g, 取相应等份药物共研成极细末, 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即可。 0019 实施例二: 多花八角莲15g、 雀翘15g、 鬼针草10g、 粉苞苣6g、 毛冬青叶3g、 蛇葡萄根 15g、 斑叶兰20g、 管南香2g, 取相应等份药物共研成极细末, 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即可。 0020 实施例三: 多花八角莲30g、 雀翘20g、 鬼针草20g、 粉苞苣12g、 毛冬青叶9g、 蛇葡萄 根30g、 斑叶兰30g、 管南香4g, 取相应等份药物共研成极细末, 用矿泉水调成糊状即可。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3705746 B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