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装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 特别涉及在至少在一侧配置有能够收纳物品的机架的行走通 路上行走的堆装起重机。
背景技术 堆装起重机在使物品在机架和物品入出库部之间行走而将物品装货至机架或从 机架将物品发货时使用, 这样的堆装起重机具有对升降台进行引导的桅杆。在以往的堆装 起重机中, 已知有为了实现轻量化而以桁架构造构成桅杆的堆装起重机 ( 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 1)。以往的桅杆具有四根支柱部件、 对支柱部件进行连接的倾斜部件以及在倾斜部件与 支柱部件的连接位置配置的水平部件。 倾斜部件配置在行走方向的两侧和与该行走方向正 交的前后方向的两侧, 以便对全部四根支柱进行连接。
这种桅杆上配置有在对堆装起重机进行检修时使用的梯子部件。 以往的梯子部件 通过固定于支柱部件的安装配件被安装在行走方向的一侧。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9-190855 号公报
在以往的结构中, 梯子部件通过安装配件安装在支柱部件上。 因此, 若安装梯子部 件, 则零件个数增加, 难以实现桅杆的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为, 即使在桅杆上设置梯子部件也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 也能 够实现桅杆的轻量化。
以下, 作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说明几个方式。 这些方式能够根据需要任意进行 组合。
本发明所涉及的堆装起重机是在配置于能够收纳物品的机架的侧方的行走通路 上行走的堆装起重机。堆装起重机具备行走台车、 桅杆、 升降台以及移载装置。行走台车能 够在行走通路上行走。桅杆是立设于行走台车的桁架构造的部件。升降台被桅杆沿上下方 向引导, 移载装置安装于升降台。桅杆具有多个支柱部件、 多个倾斜部件、 多个第一水平部 件以及多个第二水平部件。多个支柱具有对升降台进行引导的导引部。多个倾斜部件对多 个支柱部件彼此进行连接。多个第一水平部件配置于支柱部件与倾斜部件的连接位置。多 个第二水平部件在第一水平部件彼此之间至少配置有一个。
在该堆装起重机中, 除了在桁架构造的桅杆的支柱部件与倾斜部件的连接位置上 配置的第一水平部件之外, 还在第一水平部件彼此之间配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水平部件。在 此, 能够将第一水平部件和第二水平部件用作桁架的构造部件, 同时也能够用作梯子部件 或者梯子部件的安装部件。 因此, 即使在桅杆上设置梯子部件也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 从而实现桅杆的轻量化。
也可以是, 第二水平部件在第一水平部件彼此之间配置有多个。
由此, 在将第一水平部件和第二水平部件用作梯子部件的情况下, 能够使梯子的
间隔变窄而使作业人员容易攀登梯子部件。
也可以是, 多个支柱部件配置在行走台车的行走方向和与行走方向正交的前后方 向的四角, 倾斜部件设于前后方向的两侧, 第一水平部件设于行走方向的两侧, 第二水平部 件设于行走方向的一侧。
由此, 作用在行走方向上的负载由桁架构造的倾斜部件来支承, 通过在行走方向 的单侧配置第二水平部件, 能够廉价且维持性能地配置梯子部件或梯子部件的安装部件。
也可以是, 还具备固定在第一水平部件和第二水平部件的至少某个上的梯子部 件。
由此, 将第一水平部件或第二水平部件作为梯子部件的安装部件, 从而能够降低 成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 能够将第一水平部件和第二水平部件用作桁架的构造部件, 同时能 够用作梯子部件或梯子部件的安装部件。因此, 即使在桅杆上设置梯子部件也能够抑制零 件个数的增加, 从而实现桅杆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 1 是采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堆装起重机的自动仓库的俯视图。 图 2 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堆装起重机的侧视图。 图 3 是桅杆的局部立体图。 图 4 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桅杆的局部立体图。 附图标记 1 自动仓库 2 机架 2a 前机架 2b 后机架 3 堆装起重机 5 行走通路 7 第一支柱 9 第二支柱 11 物品支撑部件 13 物品载置部 15 叉通过间隙 17 入库站 19 出库站 21a 上导轨 21b 下导轨 22 行走台车 25 桅杆 27 升降台27a 第一导辊 27b 第二导辊 29 滑动叉 31 上导引部 33 行走驱动部 35 升降驱动部 37 升降绳索 40 支柱部件 40a 支柱主体 40b 导引部 40c 配置槽 42 倾斜部件 42a 第一倾斜部件 42b 第二倾斜部件 44 第一水平部件 44a 左第一水平部件 44b 右第一水平部件 46 第二水平部件 48a 第一连接部件 48b 第二连接部件 48c 第三连接部件 50 螺栓部件 51 螺母 52 连结部件 60 梯子部件 125 桅杆 144 第一水平部件 144a 左第一水平部件 144b 右第一水平部件 144c 安装部件 146 第二水平部件 160 梯子部件 160a 垂直部件 160b 横条部件具体实施方式
< 第一实施方式 >
(1) 自动仓库整体
以下, 说明采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仓库 1。在图 1 中, 自动仓库 1 主要包括 : 具有前机架 2a 和后机架 2b 的机架 2、 以及在前 机架 2a 和后机架 2b 之间行走的堆装起重机 3。另外, 在该实施方式中, 图 1 的上下方向为 堆装起重机 3 的前后 X 方向, 图 1 的左右方向为堆装起重机 3 的行走 Y 方向。
(2) 机架
前机架 2a 和后机架 2b 以夹着沿行走 Y 方向延伸的堆装起重机 3 的行走通路 5 的 方式前后配置。前机架 2a 和后机架 2b 具有 : 在行走通路 5 侧以规定间隔左右排列的多个 第一支柱 7、 在与行走通路 5 相反的一侧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第二支柱 9、 以及在第一支柱 7 和第二支柱 9 设置的多个物品支撑部件 11。通过左右一对物品支撑部件 11 构成多个物 品载置部 13。根据附图可知, 能够在各个物品载置部 13 载置物品 W。另外, 各个物品 W 载 置于托盘 P 之上而能够与托盘 P 一起移动。另外, 左右一对物品支撑部件 11 之间形成为允 许后述的滑动叉 29( 移载装置的一例 ) 上下方向的移动的叉通过间隙 15。
在前机架 2a 的左侧, 配置有用于对物品 W 进行入库的入库站 17。在后机架 2b 的 左侧, 配置有用于对物品 W 进行出库的出库站 19。
(3) 堆装起重机
在图 1 和图 2 中, 沿着行走通路 5 设有上导轨 21a( 图 2) 和下导轨 21b, 堆装起重 机 3 被上导轨 21a 和下导轨 21b 引导成能够沿左右 Y 方向移动。堆装起重机 3 在多个物品 载置部 13、 入库站 17 以及出库站 19 之间输送物品 W。 堆装起重机 3 具有行走台车 22、 立设于行走台车 22 的一根桅杆 25、 被桅杆 25 沿 升降方向引导的升降台 27 以及设于升降台 27 的滑动叉 ( 移载装置的一例 )29。行走台车 22 被下导轨 21b 引导而能够在行走通路 5 上往复移动。在桅杆 25 的上部, 设有被上导轨 21a 引导的上导引部 31。
升降台 27 具有被桅杆 25 引导的第一导辊 27a 和上下一对第二导辊 27b。第一导 辊 27a 和一对第二导辊 27b 配置在升降台 27 的前后 X 方向的两侧, 滑动叉 29 在物品载置 部 13 之间以及入库站 17 或出库站 19 与物品载置部 13 之间按每个托盘 P 对载置在托盘 P 上的物品 W 进行移载。
此外, 在堆装起重机 3 上具有对行走台车 22 进行驱动的行走驱动部 33 和对升降 台 27 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部 35。 行走驱动部 33 和升降驱动部 35 搭载于行走台车 22。 升降驱动部 35 通过卷绕和送出前后一对升降绳索 37 而对升降台 27 进行升降驱动。前后 一对升降绳索 37 以通过桅杆 25 的上端的方式配置于桅杆 25 的行走 Y 方向两侧, 该升降绳 索的前端固定于升降台 27。
(4) 桅杆
如图 3 所示, 桅杆 25 为桁架构造。桅杆 25 例如具备四根支柱部件 40、 对两根支柱 部件 40 进行连接的多根倾斜部件 42、 第一水平部件 44 以及第二水平部件 46。
支柱部件 40 例如为铝合金制, 是通过挤压成型得到的部件。支柱部件 40 具有矩 形的支柱主体 40a 以及从支柱主体 40a 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的导引部 40b。支柱主体 40a 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 T 字形的配置槽 40c。配置槽 40c 能够对固定用螺栓部件 50 的头部 或固定于螺栓部件 50 的螺母 51 进行防脱, 并且能够配置成在长度方向上自由移动。
另外, 在该实施方式中, 将螺栓部件 50 的头部配置在配置槽 40c 中。此外, 在之后 的对螺栓部件 50 的说明中, 为了简化说明, 将由螺栓固定的部件的固定用螺栓记载为螺栓
部件 50, 而螺栓部件 50 的大小和长度可以不同。
(5) 支柱部件
支柱部件 40 的上端部通过角钢形状的例如铝合金制的连结部件 52 连结。升降台 27 的一对第二导轨 27b 夹着支柱部件 40 的导引部 40b 的两面而配置。由此, 升降台 27 的 行走 Y 方向受到限制。此外, 在支柱主体 40a 的外侧面配置有第一导辊 27a。由此, 升降台 27 的前后 X 方向受到限制。
另外,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在不需要对升降台 27 进行引导的图 3 的靠前侧 ( 图 3 的左侧 ) 的支柱部件 40 上也设有导引部 40b。这是为了对四根支柱部件 40 的强度进行统 一。
(6) 倾斜部件
倾斜部件 42 例如为铝合金制。倾斜部件 42 设于前后 X 方向的两侧。倾斜部件 42 具有图 3 中向右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件 42a 以及与第一倾斜部件 42a 交错配置的向左下倾 斜的第二倾斜部件 42b。 如图 2 所示, 最上方的第一倾斜部件 42a 和最下方的第二倾斜部件 42b 通过由螺栓部件 50 固定在支柱部件 40 上的第一连接部件 48a, 将其一端与支柱部件 40 连接。位于中间的相邻的第一倾斜部件 42a 和第二倾斜部件 42b 的端部, 通过由螺栓部件 50 固定在支柱部件 40 上的第二连接部件 48b, 总括起来通过螺栓部件 50 与支柱部件 40 连 接。 (7) 第一水平部件
第一水平部件 44 的两端通过螺栓部件 50 与第一连接部件 48a 和第二连接部件 48b 连接。即, 第一水平部件 44 在行走 Y 方向的两侧配置于支柱部件 40 与倾斜部件 42 的 连接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第一水平部件 44 具有图 3 的行走 Y 方向的靠前侧 ( 图 3 的左 侧 ) 的左第一水平部件 44a、 里侧 ( 图 3 的右侧 ) 的右第一水平部件 44b。左第一水平部件 44a 和右第一水平部件 44b 的形状不同。即, 左第一水平部件 44a 也能够利用为梯子部件 60。另一方面, 右第一水平部件 44b 只能够利用为桁架构造中的结构部件。因此, 左第一水 平部件 44a 与右第一水平部件 44b 相比, 上下方向的长度较短且行走 Y 方向的长度较长。
(8) 第二水平部件
第二水平部件 46 在左第一水平部件 44a 之间设有多个 ( 例如三个 )。第二水平部 件 46 通过由螺栓部件 ( 未图示 ) 连接在支柱部件 40 上的第三连接部件 48c 固定于支柱部 件 40。第二水平部件 46 通过螺栓部件 50 固定于第三连接部件 48c。第二水平部件 46 上 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 T 字形的配置槽 46a, 该配置槽 46a 能够对螺栓部件 50 的头部或螺母 51 进行防脱, 并且能够配置成在长度方向上自由移动。 第二水平部件 46 不设置在右第一水 平部件 44b 之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左第一水平部件 44a 和第二水平部件 46 之间的间隔 例如为 350mm。因此, 第一倾斜部件 42a 和第二倾斜部件 42b 的组以 1400mm 间隔配置。
(9) 梯子部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梯子部件 60 利用左第一水平部件 44a 和第二水平部件 46 来 构成。由此, 与另外设有梯子部件的结构相比, 能够抑制桅杆 25 的零件个数的增加, 能够实 现桅杆 25 整体的轻量化。
< 第二实施方式 >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左第一水平部件 44a 和第二水平部件 46 利用为梯子部件 60, 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另外设置梯子部件。
如图 4 所示,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桅杆 125 的第一水平部件 144 的右第一水平部件 144b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左第一水平部件 144a 在两侧具有用于安装梯子部件 160 的安装部件 144c。此外, 第二水平部件 146 配置在行走 Y 方向的两侧。
梯子部件 160 具有前后一对垂直部件 160a 以及以规定间隔 ( 例如 350mm) 配置的 连接垂直部件 160a 之间的横条部件 160b。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梯子部件 160 的垂直部件 160a 和横条部件 160b 例如通过螺钉部件或焊接形成为一体。
安装部件 144c 从该安装部件的固定于支柱部件 40 的部分起向前后 X 方向两侧外 扩。安装部件 144c 的前端部迂回到垂直部件 160a 的两外侧面为止。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 方式相同而省略说明。
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 将左第一水平部件 144a 利用为用于安装梯子部件 160 的安装部件 144c, 因此与另外设置用于安装梯子部件的安装部件的结构相比, 能够抑制桅 杆 125 的零件个数的增加, 能够实现桅杆 125 整体的轻量化。
(10) 特征 可以如下述那样表述上述实施方式。
(A) 堆装起重机 3 在配置于能够收纳物品 W 的机架 2 的侧方的行走通路 5 上行走。 堆装起重机 3 具备行走台车 22、 桅杆 25、 升降台 27 以及作为移载装置的滑动叉 29。行走台 车 22 能够在行走通路 5 上行走。桅杆 25 是立设于行走台车 22 的桁架构造的部件。升降台 27 在桅杆 25 上沿着上下方向被引导。滑动叉 29 安装于升降台 27。桅杆 25 具有多个支柱 部件 40、 多个倾斜部件 42、 第一水平部件 44 以及第二水平部件 46。多个支柱部件 40 具有 对升降台 27 进行引导的导引部 40b。多个倾斜部件 42 对多个支柱部件 40 彼此进行连接。 第一水平部件 44 配置在支柱部件 40 与倾斜部件 42 的连接位置。第二水平部件 46 在第一 水平部件 44 彼此之间至少配置有一个。
在该堆装起重机 3 中, 除了在桁架构造的桅杆 25 的支柱部件 40 与倾斜部件 42 的 连接位置上配置的第一水平部件 44( 或 144) 之外, 还在第一水平部件 44 彼此之间配置有 至少一个第二水平部件 46。 在此, 能够将第一水平部件 44 和第二水平部件 46 用作桁架的构 造部件, 同时也能够用作梯子部件 60 或者用于安装梯子部件 160 的安装部件 144c。因此, 即使设置梯子部件 60( 或 160) 也能够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 从而实现桅杆 25 的轻量化。
(B) 第二水平部件 46 在第一水平部件 44 彼此之间配置有多个。
由此, 在将第一水平部件 44 和第二水平部件 46 用作梯子部件 60 的情况下, 能够 使梯子的间隔变窄而使作业人员容易攀登梯子部件 60。
(C) 多个支柱部件 40 配置在行走台车 22 的行走 Y 方向和与行走方向正交的前后 X 方向的四角, 倾斜部件 42 设于前后 X 方向的两侧。第一水平部件 44 设于行走 Y 方向的两 侧。第二水平部件 46 设于行走 Y 方向的一侧。
由此, 作用在行走 Y 方向上的负载由桁架构造的倾斜部件 42 来支承, 通过在行走 Y 方向的单侧配置第二水平部件 46, 能够廉价且维持性能地配置梯子部件 60 或用于安装梯 子部件的安装部件 144c。
(D) 还具备固定在第一水平部件 44 和第二水平部件 46 的至少某个上的梯子部件
160。 由此, 将第一水平部件 144 或第二水平部件 146 作为用于安装梯子部件的安装部 件, 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11)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能够在不脱 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 能够根据需要对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 方式及其变形例任意地进行组合。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例示了一根桅杆的堆装起重机, 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 桅杆为两根的堆装起重机。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例示了滑动叉作为移载装置, 但是移载装置不限于滑动 叉。例如也可以是夹持物品两侧的移载装置。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仅在行走 Y 方向的一侧 ( 图 3 的左侧 ) 配置了第二水平部 件, 但是也可以在另一侧配置第二水平部件。
(d)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 仅在左第一水平部件 144a 上设置了安装部件 144c, 但是可以在左侧的第二水平部件 146 上也设置安装部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堆装起重机能够广泛应用于自动仓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