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3895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8CN102343895ACN102343895A21申请号201010239841X22申请日20100728B60T7/0820060171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2206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72发明人于海兴王万顺张俊茹王智博阚文娟熊壮张政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代理人桑传标王凤桐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该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包括主拉线1、第一副拉线2和第二副拉线3,其中,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与。
2、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连接,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与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连接,并且,主拉线1的护管9的原始状态为弯曲状态,使得在驻车制动时,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带动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朝第一方向移动,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本发明提供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的驻车制动效率较高,制动速度快。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102343914A1/1页21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该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包括主拉线1、第一副拉线2和第二副拉线3,其特征在。
3、于,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连接,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连接,并且,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原始状态为弯曲状态,使得在驻车制动时,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朝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可拆卸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包括U形叉10和叉头11,所述U形叉。
4、10与所述第二剐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固定连接,且所述U形叉10的两个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所述叉头11与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叉头11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叉头11插入所述U形叉10,所述U形叉10与所述叉头11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的连接件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驻车拉线连接结构还包括导向件16,该导向件16固定在车体上,并且套装在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上,用于在驻车制动时引导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使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驻车拉。
5、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6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之间的护管9的原始状态为弯曲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6包括导槽17和与所述导槽17一体成形的安装部18,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套装在所述导槽17中,所述安装部18固定在所述车体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近端固定在驻车手柄25或者车体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通过中转支架19与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连接,所述中转支架19具有两个臂部20、连接该两个臂部20的连接部21以。
6、及从所述连接部21向下延伸的销轴22,所述两个臂部20分别与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和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连接,所述销轴22用于可旋转地安装在车体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臂部20上分别设置有U形孔,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和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分别具有丁字头,所述丁字头分别插入设置在所述两个臂部20上的U形孔中。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护管4和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护管5分别固定在车体上。权利要求书CN102343895ACN102343914A1/4页3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
7、接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驻车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背景技术0002传统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通常包括主拉线、左副拉线和右副拉线,主拉线的芯线分出两支,分别与左副拉线和右副拉线的芯线连接,而主拉线、左副拉线和右副拉线的护管则与车体固定连接,从而在驻车制动时,不会影响主拉线、左副拉线和右副拉线的拉动。这样,在驻车手柄拉动时,主拉线的两支芯线动作,并分别拉动左副拉线和右副拉线,左副拉线和右剐拉线分别带动左边轮边制动器和右边轮边制动器动作,最终触动左边驻车制动器和右边驻车制动器,从而实现驻车制动的功能。由于主拉线需要同时拉动左副拉线的芯线和右副。
8、拉线的芯线,所以驻车制动效率较低,制动速度慢。而且,由于主拉线的两支芯线需要分别与左副拉线的芯线和右副拉线的芯线连接,所以不方便布置。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驻车制动效率较高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该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包括主拉线、第一副拉线和第二副拉线,其中,所述主拉线的芯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副拉线的芯线的近端连接,所述主拉线的护管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副拉线的芯线的近端连接,并且,所述主拉线的护管的原始状态为弯曲状态,使得在驻车制动时,所述主拉线的芯线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一副拉线的芯线的近端朝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主拉线。
9、的护管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的芯线的近端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0005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分别利用主拉线的芯线和主拉线的护管来拉动第一副拉线的芯线和第二副拉线的芯线,所以驻车制动效率较高,制动速度快。而且,由于不需要从主拉线上分出两支芯线,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紧凑,可以方便地进行布置。0006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000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0008图1是本。
10、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10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说明书CN102343895ACN102343914A2/4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0012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第一副拉线”和“第二副拉线”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采用的。第一副拉线可以为左副拉线或者右副拉线,而第二副拉。
11、线也可以为左副拉线或者右副拉线。当第一副拉线为左副拉线时,第二副拉线则为右副拉线。当第一副拉线为右副拉线时,第二副拉线则为左副拉线。此外,这里所述的“近端”和“远端”是相对于驻车手柄而言的,我们把靠近驻车手柄的一端称为“近端”,把远离驻车手柄的一端称为“远端”。此外,这里所述的车体可以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上的导轨、支架等。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001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该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包括主拉线1、第一副拉线2和第二副拉线3,其中,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连接,所述主拉线。
12、1的护管9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连接,并且,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原始状态为弯曲状态,使得在驻车制动时,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朝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0015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不固定,从而在驻车制动时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0016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分别利用主拉线1的芯线6和主拉线1的护管9来拉动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和第二。
13、副拉线3的芯线8,所以驻车制动效率较高,制动速度快。而且,由于不需要从主拉线1上分出两支芯线,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紧凑,可以方便地进行布置。0017为了便于安装,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通常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可拆卸地连接。例如,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U形叉10和叉头11,所述U形叉10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固定连接,且所述U形叉10的两个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所述叉头11与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叉头11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叉头11插入所述U形叉10,所述U形叉10与所述叉。
14、头11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的连接件14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14可以为销轴,此时需要通过开口销15将所述销轴锁止。当然,不限于上述方式,所述连接件14也可以为螺栓,此时需要通过螺母与螺栓进行配合。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还可以通过其它合适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可拆卸地连接,例如,作为选择,可以将U形叉10与叉头11换成适当结构的支架。0018可以在U形叉10的末端设置一条缝隙,而在芯线8的近端设置一个挡块,使所述芯线8穿过所述缝隙,并使所述挡块挡在所述U形叉10中,从而将所述U形叉10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固定连接。当然,所述U形叉10。
15、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所述叉头11可以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的方说明书CN102343895ACN102343914A3/4页5式与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固定连接,当然所述叉头11也可以通过其它合适的方式与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固定连接。0019为了能够引导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变形,当驻车手柄25拉动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时,引导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加快制动速度,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还包括导向件16,该导向件16固定在车体上,并且套装。
16、在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上,用于在驻车制动时引导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使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导向件16通常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安装的导轨上。所述导向件16在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上的设置方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件16在A处进行限位,在驻车制动时避免所述护管9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弯曲,从而进一步引导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0020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导向件16与所述第二剐拉线3的芯。
17、线8的近端之间的护管9的原始状态为弯曲状态。0021所述导向件16可以包括导槽17和与所述导槽17一体成形的安装部18,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套装在所述导槽17中,所述安装部18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导向件16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其对主拉线1的护管9的引导功能即可。所述导向件16可以通过各种紧固件例如螺栓或者螺钉固定在所述车体上,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车体上。0022为了防止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沿着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拉动方向随着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一起运动,使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进一步地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主拉线1。
18、的护管9的近端固定在驻车手柄25或者车体上。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近端在驻车手柄25或者车体上的固定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近端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驻车手柄25的壳体上。0023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可以通过通常的方式铆接在一起。当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拉动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时,为了便于调整力的方向和大小,优选地,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通过中转支架19与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连接,所述中转支架19具有两个臂部20、连接该两个臂部20的连接部21以及从所述连接部21向下延伸的销轴22,所述两个臂部20分。
19、别与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和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连接,所述销轴22用于可旋转地安装在车体上。0024如图2所示,所述两个臂部20上可以分别设置有U形孔,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的远端和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分别具有丁字头,所述丁字头分别插入设置在所述两个臂部20上的U形孔中。当然,不限于上述方式,所述两个臂部20也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与与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和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连接。0025在将销轴22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时,可以设置固定在车架上的支架,将销轴22可旋转地安装在该支架上。这样,当主拉线1的芯线6拉动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时,所述中转说明书CN102343895A。
20、CN102343914A4/4页6支架19可以旋转,从而可以方便地改变力的传递方向。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将与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连接的臂部20的长度设置得比与主拉线1的芯线6连接的臂部20的长度短,从而可以提高制动力,加快制动速度。0026通常,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护管4和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护管5分别固定在车体上,以防止护管4和护管5干扰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和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拉动。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护管4和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护管5与所述车体的固定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副拉线2的护管4和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护管5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副拉线护管限位支架24和第二副。
21、拉线护管限位支架23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安装的导轨上。0027所述主拉线1、第一副拉线2和第二副拉线3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0028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的工作。0029如图3所示,在驻车制动时,拉动驻车手柄25,该驻车手柄25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拉动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所述主拉线1的芯线6带动中转支架19旋转,在中转支架19旋转的同时拉动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的近端朝箭头D所示的第一方向运动,而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则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箭头E所示的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左边驻车制动器未显示和右边驻车制动器未显。
22、示动作,从而实现驻车制动功能。此外,所述导向件16在A处进行限位,在驻车制动时避免所述护管9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弯曲,从而进一步引导所述主拉线1的护管9的远端带动所述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的近端朝所述第二方向移动。0030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分别利用主拉线1的芯线6和主拉线1的护管9来拉动第一副拉线2的芯线7和第二副拉线3的芯线8,所以驻车制动效率较高,制动速度快。而且,由于不需要从主拉线1上分出两支芯线,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轮边驻车系统的驻车拉线连接结构紧凑,可以方便地进行布置。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
23、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003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343895ACN102343914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43895ACN102343914A2/3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43895ACN102343914A3/3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4389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