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作用的增效剂.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8159117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88042.4

申请日:

20100601

公开号:

CN102266339A

公开日:

2011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495,A61K31/133,A61P31/06,A61P31/04

主分类号:

A61K31/495,A61K31/133,A61P31/06,A61P31/04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于录,韩文瑜,孙长江,郭娜,金晶,梁俊超,李蕾

地址: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优先权:

CN20101018804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1-(1-萘甲基)哌嗪增强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活性的作用,其中分支杆菌可以是结核分支杆菌或耻垢分支杆菌。

权利要求书

1.1-(1-萘甲基)哌嗪增强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活性的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支杆菌为结核分支杆菌或耻垢分支杆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1-(1-萘甲基)哌嗪结构式如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1-萘甲基)哌嗪增强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活性的作用

背景技术

在抗结核药物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结核病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吞噬了无 数人的生命。随着抗结核药物的相继出现,结核病的发病率持续下降,以至于许多 人乐观地认为结核病不久就会被消灭。然而结核杆菌很快就对各种药物产生了强烈 的耐药性,使得结核病再度爆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有1/3 的人口感染了潜伏状态的结核杆菌,其中5000万人感染的是耐药的结核杆菌。尤 其是耐多药结核(MDR-TB)的出现和流行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过去30年却未能开发出能有效杀灭耐药菌株的新型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的研 发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分支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因此,针对结核分支杆菌 的耐药机制研发出新型抗结核分支杆菌药物迫在眉睫。

结核分支杆菌能够在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生存于感染宿主的巨噬 细胞内,不但未被消灭,反而受其保护,其关键在于分支杆菌具有独特的细胞壁结 构。乙胺丁醇(EMB)、异烟肼(INH)、利福平(RIF)是常见的抗结核药物,本 发明采用与结核分支杆菌有相同细胞壁结构,但生长快速且无致病性的耻垢分支杆 菌作为研究模型,寻找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增效剂,为新型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开 发奠定基础。

1-(1-萘甲基)哌嗪为本发明提供的可增强乙胺丁醇抗结核分支杆菌和耻垢分支 杆菌的增效剂。

发明内容:

利用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和棋盘式微量稀释实验测定1-(1-萘甲基) 哌嗪对乙胺丁醇抗菌活性的影响,说明1-(1-萘甲基)哌嗪具有增强乙胺丁醇抗分 支杆菌活性的作用。

本发明中增效剂1-(1-萘甲基)哌嗪,分子式为C15H18N2,分子量为226.32, 其化学结构如下:

1-(1-萘甲基)哌嗪

说明书附图说明:

图1  1-(1-萘甲基)哌嗪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和棋盘式微量稀释实验结 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文献(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Mycobacteria,Nocardiae,and Other Aerobic Actinomycetes:Approved Standard M24-A.NCCLS,Wayne,PA,USA,2003)和(European Committee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SCMID).Terminology relating to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sceptibility of bacteria to antimicrobial agents.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0;6:503-8.)方法,进行内聚实验和外排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在96孔细胞培养平板上,将待测药品做连 续2倍稀释,接种菌液,37℃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统计MIC(最低抑菌浓度) 值

(2)棋盘式微量稀释实验:该实验在7H9/OADC培养基中进行,1-(1-萘甲基) 哌嗪组最终浓度范围为8μg/ml至512μg/ml,乙胺丁醇组为0.015μg/ml至8μg/ml。 培养板在37℃培养箱内孵化24h后观察各孔长菌情况。每个培养板平行测定三次。 利用FICI作为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模型(FICI=MIC甲药联合/MIC甲药单用+ MIC乙药联合/MIC乙药单用。FICI≤0.5时为协同作用;0.5<FICI≤4时为无关作 用;FICI>4时为拮抗作用)。本实验中测得1-(1-萘甲基)哌嗪与乙胺丁醇联合使用 后FICI值为0.5。

一种提高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作用的增效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提高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作用的增效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提高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作用的增效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作用的增效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作用的增效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663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07 CN 102266339 A *CN102266339A* (21)申请号 201010188042.4 (22)申请日 2010.06.01 A61K 31/495(2006.01) A61K 31/133(2006.01) A61P 31/06(2006.01) A61P 31/04(2006.01) (71)申请人 吉林大学 地址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西安大路 5333 号 (72)发明人 于录 韩文瑜 孙长江 郭娜 金晶 梁俊超 李蕾 (54) 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作用的增。

2、效剂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 1-(1- 萘甲基 ) 哌嗪增强乙胺 丁醇抗分支杆菌活性的作用, 其中分支杆菌可以 是结核分支杆菌或耻垢分支杆菌。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CN 102266345 A1/1 页 2 1.1-(1- 萘甲基 ) 哌嗪增强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活性的作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分支杆菌为结核分支杆菌或耻垢分支杆菌。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 1-(1- 萘甲基 ) 哌嗪结构式如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66339 A CN 102266。

3、345 A1/2 页 3 一种提高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作用的增效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 1-(1- 萘甲基 ) 哌嗪增强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活性的作用 背景技术 0002 在抗结核药物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 结核病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 吞噬了无数 人的生命。 随着抗结核药物的相继出现, 结核病的发病率持续下降, 以至于许多人乐观地认 为结核病不久就会被消灭。然而结核杆菌很快就对各种药物产生了强烈的耐药性, 使得结 核病再度爆发。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统计, 全球有 1/3 的人口感染了潜伏状态的结核 杆菌, 其中 5000 万人感染的是耐药的结核杆菌。尤其是耐多药结核 (MDR。

4、-TB) 的出现和流 行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构成了更大的威胁。过去 30 年却未能开发出能有效杀灭耐药菌株 的新型抗结核药物, 抗结核药物的研发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分支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的速 度。因此, 针对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机制研发出新型抗结核分支杆菌药物迫在眉睫。 0003 结核分支杆菌能够在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生存于感染宿主的巨噬细 胞内, 不但未被消灭, 反而受其保护, 其关键在于分支杆菌具有独特的细胞壁结构。乙胺丁 醇(EMB)、 异烟肼(INH)、 利福平(RIF)是常见的抗结核药物, 本发明采用与结核分支杆菌有 相同细胞壁结构, 但生长快速且无致病性的耻垢分支杆菌作为研究模型。

5、, 寻找乙胺丁醇抗 分支杆菌增效剂, 为新型抗结核病药物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0004 1-(1- 萘甲基 ) 哌嗪为本发明提供的可增强乙胺丁醇抗结核分支杆菌和耻垢分支 杆菌的增效剂。 发明内容 : 0005 利用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和棋盘式微量稀释实验测定1-(1-萘甲基)哌嗪 对乙胺丁醇抗菌活性的影响, 说明 1-(1- 萘甲基 ) 哌嗪具有增强乙胺丁醇抗分支杆菌活性 的作用。 0006 本发明中增效剂 1-(1- 萘甲基 ) 哌嗪, 分子式为 C15H18N2, 分子量为 226.32, 其化学 结构如下 : 0007 0008 1-(1- 萘甲基 ) 哌嗪 0009 说明书附图说明。

6、 : 0010 图 1 1-(1- 萘甲基 ) 哌嗪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和棋盘式微量稀释实验结 果 说 明 书 CN 102266339 A CN 102266345 A2/2 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参照文献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SusceptibilityTesting of Mycobacteria,Nocardiae,and Other Aerobic Actinomycetes : ApprovedStandard M24-A.NCCLS, Wayne, PA, USA, 2003)。

7、 和 (European Committee for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SCMID).Terminology relating to methods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sceptibility of bacteria to antimicrobial agents.ClinMicrobiol Infect 2000 ; 6 : 503-8.)方法, 。

8、进行内聚实验和外 排实验, 具体操作如下 : 0012 (1) 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 : 在 96 孔细胞培养平板上, 将待测药品做连续 2 倍稀释, 接种菌液, 37培养 24 小时, 观察结果, 统计 MIC( 最低抑菌浓度 ) 值 0013 (2)棋盘式微量稀释实验 : 该实验在7H9/OADC培养基中进行, 1-(1-萘甲基)哌嗪 组最终浓度范围为 8g/ml 至 512g/ml, 乙胺丁醇组为 0.015g/ml 至 8g/ml。培养板 在 37培养箱内孵化 24h 后观察各孔长菌情况。每个培养板平行测定三次。利用 FICI 作 为评价药物联合应用的模型 (FICI MIC 甲药联合 /MIC 甲药单用 +MIC 乙药联合 /MIC 乙 药单用。FICI 0.5 时为协同作用 ; 0.5 FICI 4 时为无关作用 ; FICI 4 时为拮抗作 用 )。本实验中测得 1-(1- 萘甲基 ) 哌嗪与乙胺丁醇联合使用后 FICI 值为 0.5。 说 明 书 CN 102266339 A CN 102266345 A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66339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