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147784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09034.4

申请日:

20070702

公开号:

CN103800313A

公开日:

201405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22,A61K31/222,A61K31/23,A61K31/44,A61K31/341,A61K31/7024,A61K31/075,A61P17/00,A61K8/37,A61K8/49,A61K8/60,A61K8/33,A61Q19/00,A61Q19/02

主分类号:

A61K31/22,A61K31/222,A61K31/23,A61K31/44,A61K31/341,A61K31/7024,A61K31/075,A61P17/00,A61K8/37,A61K8/49,A61K8/60,A61K8/33,A61Q19/00,A61Q19/02

申请人:

沃凯索法株式会社,崔庸玄,李钟汉

发明人:

赵显哲,崔庸玄,李钟汉

地址:

韩国京畿道广州市草月邑大双岭里307-48号

优先权:

10-2006-0062703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翟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其具有强力抑制效果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及皮肤色素沉着增多活性,且不会对皮肤造成有害反应,因此可用于治疗学以治疗及预防黑色素过度增生所造成的皮肤疾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药用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组成物包含以下通式表示的环状化合物:其中,A环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的同素环或杂环,所述杂环包含至少一杂原子是选自相互熔制形成至少一稠环的氧原子或氮原子;C与C为A环中相邻的碳原子,其中n为正整数;R与R为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具支链的烷基或酰基;以及R、R、R、与R是氢原子,其中所述环状化合物是选自于由下列化合物组成的群组: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反-环戊酯、辛酸2-辛酰氧基-反-环戊酯、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反-环戊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辛酸2-辛酰氧基-苯酯、3-甲基-2-丁烯酸3-(3-甲基-2-丁烯酰氧基)-2-萘酯、辛酸3-辛酰氧基-2-萘酯、2-乙基-己酸3-(2-乙基-己酰氧基)-2-萘酯、辛酸3-辛酰氧基-2-砒啶酯、3-甲基-2-丁烯酸4-(3-甲基-2-丁烯酰氧基)-3-四氢呋喃酯、丁酸3-甲基-2-丁烯酸2,3-双-(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六氧丁酸肌醇酯、阿拉伯呱喃糖1,2,3,4-四氧-(2-丁酸-3-甲酯)、甲基-α-D-葡萄糖四氧丁酸酯、1,2-双-(3-甲基-丁氧基)-环己烷、1,2-双-戊氧基-环己烷、1,2-双-己氧基-环己烷以及1,2-双-辛氧基-环己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用制剂是选自膏状物、胶体、贴片、喷雾、乳剂或擦剂。 3.一种化妆品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组成物包含以下通式表示的环状化合物:其中,A环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的同素环或杂环,所述杂环包含至少一杂原子是选自相互熔制形成至少一稠环的氧原子或氮原子;C与C为A环中相邻的碳原子,其中n为正整数;R与R为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具支链的烷基或酰基;以及R、R、R、与R是氢原子,其中所述环状化合物是选自于由下列化合物组成的群组: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反-环戊酯、辛酸2-辛酰氧基-反-环戊酯、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反-环戊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辛酸2-辛酰氧基-苯酯、3-甲基-2-丁烯酸3-(3-甲基-2-丁烯酰氧基)-2-萘酯、辛酸3-辛酰氧基-2-萘酯、2-乙基-己酸3-(2-乙基-己酰氧基)-2-萘酯、辛酸3-辛酰氧基-2-砒啶酯、3-甲基-2-丁烯酸4-(3-甲基-2-丁烯酰氧基)-3-四氢呋喃酯、丁酸3-甲基-2-丁烯酸2,3-双-(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六氧丁酸肌醇酯、阿拉伯呱喃糖1,2,3,4-四氧-(2-丁酸-3-甲酯)、甲基-α-D-葡萄糖四氧丁酸酯、1,2-双-(3-甲基-丁氧基)-环己烷、1,2-双-戊氧基-环己烷、1,2-双-己氧基-环己烷以及1,2-双-辛氧基-环己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妆品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组成物包含0.001至40重量百分比的所述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妆品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组成物是选自润肤乳、调理液、化妆水、化妆水乳液、保湿乳液、滋养乳液、按摩霜、滋养霜、保湿霜、手霜、粉底霜、精华液、面膜、洁面慕斯、洁面乳、洁面霜、身体乳、沐浴乳、疗肤水或美容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妆品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水是柔肤水或收敛水。

说明书

本申请为申请号200780032731.2、申请日2007年07月02日、发明名称“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表现强力皮肤变白活性的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 

【背景技术】

皮肤色素沉着增多(skin hyper-pigmentation)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例如荷尔蒙失调伴随皮肤发炎性反应、遗传疾病及紫外线照射,其主要是源自黑色素(melanin)的综合性失调及分布性失调,且会造成皮肤变色、雀斑、皮肤发炎后的皮肤变黑、老年性紫斑症(purpura senile)等。 

黑色素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氧自由基(oxygen radical),以保护皮肤免于受伤。因此,可理解大量的黑色素表示皮肤系统发生强大反应,以保护皮肤免于受到物理或化学毒性物质的伤害。黑色素是由一连串步骤所形成,亦即:通过酪氨酸酶(tyrosinase)以及进一步的酶催化反应与自发性氧化反应等将酪氨酸(tyrosine)转化为多巴醌(dopaquinone)。因此,用以防护皮肤晒黑的黑色素生物合成的抑制方法可分类为下列数种:(1)、一紫外线防护方法,其可消除黑色素形成的主要原因,且预期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2)、一抑制方法,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所需的核心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3)、一抑制方法,其使用曲酸(kojic acid)或熊果素(arbutin)抑制酪氨酸酶在黑色素形成中所具有的功能;(4)、一抑制方法,其使用对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及黑色素形成 细胞具有毒性的对苯二酚(hydroquinone),以抑制细胞分化;及(5)、一脱色方法,通过减少黑色素形成进行脱色。 

为了抑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各种皮肤变白的材料,例如对苯二酚、熊果素、维生素C、曲酸及天然草本植物萃取物等,其直至今日仍被使用。然而,现有可购得的皮肤变白物质具有数个问题,例如:因皮肤对于对苯二酚敏感及其具有不佳的染色性或气味等,造成对苯二酚在使用上的限制;维生素C在空气中的氧作用下容易氧化,导致化妆品调剂存在不佳的染色性或气味;尽管草本植物萃取物具有强力的皮肤变白效果,但却因来源繁多而难以维持同质性及效用。 

除了上述皮肤变白的材料之外,最近亦发展出下述其他皮肤变白物质,例如:韩国专利注册第509848号揭示一皮肤变白化妆品组成物,其包含由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分离出的凯尔内酯(khellactone)衍生物做为一活性成分;以及韩国专利注册第479741号揭示一皮肤变白化妆品组成物,其包含葡萄糖酰化衍生物做为一活性成分等等。然而,这些材料具有数个问题,例如过低的调剂产出率等。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寻找具有强力皮肤变白活性的化学化合物,最终发现新的环状衍生物具有各种优良特性,例如本发明具有强力抑制效果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及皮肤色素沉着增多活性,且不会对皮肤造成有害反应,且容易大量生产合成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类,其具有强力的皮肤变白活性。 

本发明另提供一药用组成物,其包含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及其可药用 盐类,以在一有效用量内做为一活性成分,以治疗及预防黑色素过度增生所造成的皮肤疾病。 

本发明另提供一化妆品组成物,其包含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类,以在一有效用量内做为一活性成分,以治疗及预防黑色素过度增生所造成的皮肤疾病。 

解决技术手段 

因此,本发明提供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类与异构物(isomer): 

其中 

A环是脂肪族的或芳香族的同素环或杂环的环基,所述环基可包含至少一杂原子(hetero atom)选自一氧原子或一氮原子,其可相互熔制形成至少一稠环(fused ring); 

Cn及Cn+1是A环内邻接的碳原子,其中n是正整数; 

R1及R2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具支链的烷基或酰基; 

R3、R4、R5及R6是各自独立的至少一官能基,其选自于由氢原子、烷基、烷氧基、酰氧基(acyloxy)、酰氧甲基(acyloxymethyl)、氧基(oxo)、氢氧基(hydroxyl)、乙烯基、腈基(nitrile)、甲醛基(carboxyaldehyde)、碳腈基(carbonitrile)及醛基(aldehyde)所组成的族群。 

做为分子式(I)的优选化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包含下述化合物,其中: 

A环是:脂肪环,选自环己烷、环戊烷或苯;或芳香环,例如萘;或与一或二个五元环或六元环熔制的杂环,例如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四氢 吡喃(tetrahydropyran)、吡啶(pyridine)、香豆素(coumarin)或十氢萘(decalin)等。 

R1及R2是C3-C12的直链或具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酰基,优选为C4-C10的直链或具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烷基;或C3-C12的直链或具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酰基,优选为C4-C10的直链或具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酰基; 

R3、R4、R5及R6是各自独立的至少一官能基,其选自于由氢原子、C1-C10烷基、C1-C12烷氧基、酰氧基、酰氧甲基、氧基、氢氧基、乙烯基、腈基、甲醛基、碳腈基及醛基所组成的族群。 

以分子式(I)代表的本发明化合物可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现有方法转化为其可药用盐类及溶剂化物。对盐类而言,藉其可药用自由酸(free acid)形成的酸加成盐(acid addition salt)是有效的且可藉现有方法制备。例如:溶解所述化合物于过量酸溶液中,所述盐类藉由可与水混溶的溶剂沉淀,如:甲醇、乙醇、丙酮或乙腈(acetonitrile),以制备其酸加成盐并以等当量的化合物与水或醇类如乙二醇甲醚醋酸酯(glycol monomethyllether)制成进一步的混合物,可在低压下对其加热并随后干燥如蒸散或过滤以获得其干燥盐类。 

上述方法中的自由酸、亦可使用有机酸或无机酸。例如:有机酸可为甲磺酸、对-甲苯磺酸、醋酸、三氟醋酸、柠檬酸、马来酸、琥珀酸、草酸、苯甲酸、乳酸、乙醇酸、葡萄糖酸、半乳糖醛酸、麸胺酸、戊二酸、葡萄糖醛酸、天冬胺酸、维生素C、羰酸、香草酸、氢碘酸及其相似,无机酸可为氢氯酸、磷酸、硫酸、硝酸、酒石酸及其相似皆可被应用于此。 

再者,本发明化合物的可药用金属盐类形式可用碱制备。其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类可藉现有方法制备,如:溶解所述化合物于过量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中,可滤出不溶盐类并蒸散或干燥残留滤出液以取得其金属盐类。本发明的金属盐类:钠盐、钾盐或钙盐为可药用,且其对 应的银盐可藉碱金属盐类或碱土金属盐类与适当的银盐如硝酸银反应来制备。 

如未特别指出,概括结构式(Ⅰ)表示的可药用盐类化合物包含所有可能在化合物中出现的酸式盐或碱式盐。例如:本发明的可药用盐类包含羟基盐如其钠、钾或钙盐;胺基盐如溴化氢盐、硫酸盐、硫酸氢盐、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醋酸盐、琥珀酸盐、柠檬酸盐、酒石酸盐、乳酸盐、苯乙醇酸盐、甲磺酸盐与对-甲苯磺酸盐,皆可以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现有方法制备。 

由于概括结构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具不对称中心,因此其可存在不同的光学非对映异构物(diastereomers),据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包含所有光学活性异构物,R或S立体异构及其混合。本发明亦包含消旋混合物(racemic mixture)的所有用途,不仅只于一种光学活性异构物或其混合物,亦包含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非对映异构物所有制备法或单离法(isolation method)。 

本发明由概括结构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可藉下文中的方法化学合成,所述方法由下列反应式阐明,其仅止于示范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范围。反应式表达了本发明的典型化合物制备步骤,藉由本技术领域中预设试剂与起始材料的适当变型亦可制备其他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合成方法 

如下反应式所述,本发明由结构式(Ⅰ)所示化合物可藉二醇(Ⅱ)与酰化剂进行反应来化学合成,其可与酰化剂如酰基卤化物或烷基卤化物,进行酯化反应或环状结构中的羟基酯化反应;或于有机溶剂存在下进一步完成氢化反应。 

反应式1 

如上述反应式1所示,所述反应式1阐明了制备化合物(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二醇(Ⅱ)与酰基卤化物或烷基卤化物的酰化剂如:丁酰氯、戊酰氯、庚酰氯、辛酰氯、二乙基己酰氯、月桂酰氯、丁酸、三甲基溴丁烷、溴戊烷进行酯化反应或环状结构中的羟基酯化反应以进一步于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THF)、乙腈、二甲基甲酰胺(DMF)、吡啶等)存在下完成氢化反应。 

反应式2 

如上述反应式2所示,所述反应式2阐明了制备化合物(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二醇(Ⅱ)与烷化剂如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或金属碳酸盐如碳酸钾,于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乙腈、二甲基甲酰胺、吡啶等)存在下进行氢化反应。 

如反应式1与反应式2所示,虽然概括结构式(Ⅰ)所示化合物所表的环状结构中相邻的碳原子具有羟基,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亦可应用于环状结构,其不具有任何带有或不带有羟基的相邻碳原子,如:环烷、苯、萘、吡啶等。 

概括结构式(Ⅰ)的最佳优选化合物可由反应式1所述方法制备,假如所述A环为环己烷、且R3、R4、R5及R6为氢原子与一选自由下列所组成的 群组: 

1,2-二丁氧环己烷、1,2-二异丁氧环己烷、1,2-双-戊氧基-环己烷、1,2-双-(3-甲基-丁氧基)-环己烷、1-[2-(2-氧基-丁氧基)-环己氧基]-2-丁酮、1,2-双(2,3-二甲基-丁氧基)-环己烷、1,2-双-(2,4-庚二烯氧基)-环己烷、1,2-双-(2,4-己二烯氧基)-环己烷、1,2-双(2-乙基-丁氧基)-环己烷、1,2-双(2-乙基-戊氧基)-环己烷、1,2-双-(2-乙基-己氧基)-环己烷、1,2-双-(2-庚烯氧基)-环己烷、1,2-双-(2-己烯氧基)-环己烷、1,2-双-(2-甲基-丁氧基)-环己烷、1,2-双-(2-甲基-戊氧基)-环己烷、1,2-双-(2-甲基-2-戊烯氧基)-环己烷、1,2-双-(2-戊烯氧基)-环己烷、1,2-双-(3-庚烯氧基)-环己烷、1,2-双-(3-甲基-戊氧基)-环己烷、1,2-双-(3-甲基-2-丁烯氧基)-环己烷、1,2-双-(3-甲基-3-丁烯氧基)-环己烷、1,2-双-(4-戊烯氧基)-环己烷、1,2-双-(4-己烯氧基)-环己烷、4-[2-(3-氧基-丁氧基)-环己氧基]-2丁酮、3-甲基-4-[2-(2-甲基-3-氧基-丁氧基)-环己氧基]-2-丁酮、1,2-双-(4-庚烯氧基)-环己烷、1,2-双-(5-庚烯氧基)-环己烷、1,2-双-(5-己烯氧基)-环己烷、5-[2-(4-氧基-戊氧基)-环己氧基]-2-戊酮、1,2-双-(5-甲基-己氧基)-环己烷、1,2-双-(6-庚烯氧基)-环己烷、1,2-双-己氧基-环己烷、1,2-双-庚氧基-环己烷、1,2-双-辛氧基-环己烷、1,2-双-壬氧基-环己烷、1,2-双-癸氧基-环己烷、2-丁烯酸2-(2-丁烯酰氧基)-环己酯、2-乙基-丁酸2-(2-乙基-丁酰氧基)-环己酯、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环己酯、己酸2-己酰氧基-环己酯、2-甲基-2-丁烯酸2-(2-甲基-2-丁烯酰氧基)-环己酯、2-甲基-2-戊烯酸2-(2-甲基-2-戊烯酰氧基)-环己酯、2-甲基-3-丁烯酸2-(2-甲基-3-丁烯酰氧基)-环己酯、2-甲基-4-戊烯酸2-(2-甲基-4-戊烯酰氧基)-环己酯、2-甲基丁酸2-(2-甲基壬酰氧基)-环己酯、2,2-二甲基戊酸2-(2,2-二甲基戊酰氧基)-环己酯、2,4-己二烯酸2-(2,4-己二烯酰氧基)-环己酯、2,4-戊二烯酸2-(2,4-戊二烯酰氧基)-环己酯、2-甲基-庚酸2-(2-甲基-庚酰氧基)- 环己酯、2-甲基-己酸2-(2-甲基-己酰氧基)-环己酯、2-甲基-戊酸2-(2-甲基-戊酰氧基)-环己酯、2-戊烯酸2-(2-戊烯酰氧基)-环己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环己酯、3,3-二甲基丁酸2-(3,3-二甲基丁酰氧基)-环己酯、3-己烯酸2-(3-己烯酰氧基)-环己酯、3-甲基-4-戊烯酸2-(3-甲基-4-戊烯酰氧基)-环己酯、3-甲基丁酸2-(3-甲基丁酰氧基)-环己酯、3-甲基-戊酸2-(3-戊酰氧基)-环己酯、3-戊烯酸2(3-戊烯酰氧基)-环己酯、4-甲基己酸2-(4-甲基己酰氧基)-环己酯、4-甲基-戊酸2-(4-甲基戊酰氧基)-环己酯、4-氧基-2-戊烯酸2-(4-氧基-2-戊烯酰氧基)-环己酯、4-氧基-戊酸2-(4-氧基戊酰氧基)-环己酯、4-戊烯酸2-(4-戊烯酰氧基)-环己酯、5-氧基己酸2-(5-氧基己酰氧基)-环己酯、6-氧基-庚酸2-(6-氧基庚酰氧基)-环己酯、丁酸2-丁酰氧基-环己酯、戊酸2-戊酰氧基-环己酯、己酸2-己酰氧基-环己酯、庚酸2-庚酰氧基-环己酯、辛酸2-辛酰氧基-环己酯、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环己酯、癸酸2-癸酰氧基-环己酯、丁酸2-丁酰氧基-反-环己酯、戊酸2-戊酰氧基-反-环己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反-环己酯、己酸2-己酰氧基-反-环己酯、庚酸2-庚酰氧基-反-环己酯、辛酸2-辛酰氧基-反-环己酯、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反-环己酯、壬酸2-壬酰氧基-反-环己酯、癸酸2-癸酰氧基-反-环己酯、月桂酸2-月桂酰氧基-反-环己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顺-环己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反-环戊酯、辛酸2-辛酰氧基-反-环戊酯、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反-环戊酯、4-戊烯酸2-(4-戊烯酰氧基)-反-环己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辛酸2-辛酰氧基-苯酯、3-甲基-2-丁烯酸3-(3-甲基-2-丁烯酰氧基)-2-萘酯、辛酸3-辛酰氧基-2-萘酯、2-乙基-己酸3-(2-乙基-己酰氧基)-2-萘酯、辛酸3-辛酰氧基-2-砒啶酯、3-甲基-2-丁烯酸4-(3-甲基-2-丁烯酰氧基)-3-四氢呋喃酯、3-甲基-2-丁烯酸2,3-双-(3-甲基-2-丁烯酰氧基) -苯酯、辛酸2,3-双-辛酰氧基-环戊酯、六氧丁酸肌醇酯、阿拉伯呱喃糖1,2,3,4-四氧-(2-丁酸-3-甲酯)、甲基-α-D-葡萄糖四氧丁酸酯、1,2-双-己氧基-环己烷与月桂酸2-月桂酰氧基-环己酯,但不受此列所限。 

概括结构式(Ⅰ)的最佳优选化合物可由反应式1所述方法制备,假如所述A环为环己烷、R1与R2为3-甲基-2-丁烯酰氧基且R3、R4、R5及R6为氢原子与一选自由下列所组成的群组: 

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环己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环戊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1-萘酯、3-甲基-2-丁烯酸3-(30甲基-2-丁烯酰氧基)-2-萘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3-萘酯、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3-四氢吡喃酯、3-甲基-2-丁烯酸3-(3-甲基-2-丁烯酰氧基)-4-四氢吡喃酯、3-甲基-2-丁烯酸4-(3-甲基-2-丁烯酰氧基)-3-四氢呋喃酯及3-甲基-2-丁烯酸3-(3-甲基-2-丁烯酰氧基)-2-四氢呋喃酯,但不受此列所限。 

本发明中,概括结构式(Ⅰ)表示的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乃藉上述方法制备,对黑色素形成与皮肤色素增多活性具强效抑制效果,对皮肤无有害效果并且容易大量合成生产。 

因此,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药用组成物,其包含概括结构式(Ⅰ)所示化合物的一有效含量或其可药用盐类做为有效含量中的活性成份,以便与可药用盐类的载体或稀释液一起使用,以治疗或预防由黑色素过度增生所引起的皮肤疾病。 

在此揭露的所述项「由黑色素过度增生所引起的皮肤疾病」,包含皮肤变色、雀斑、皮肤发炎后的皮肤变黑、老年性紫斑症等等。 

根据本发明另一观点,亦提供概括结构式(Ⅰ)所示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类的用途,其用于制造药物以治疗或预防包含人类的哺乳动物体内黑色素 过度增生所引起的皮肤疾病,所述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类做为有效含量中的活性成份以抑制黑色素过度增生。 

根据本发明另一观点,亦提供一种抑制黑色素过度增生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含提供概括结构式(Ⅰ)所示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类的一具疗效有效含量至患有上述因黑色素过度增生所导致疾病的包含人类的哺乳动物体内。 

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包含可药用载体、佐剂或稀释液的可药用组成物。例如:本发明的化合物可溶于油、丙二醇或其他常用于制造注射剂的溶剂。适当的载体包含生理食盐水、聚乙二醇、乙醇、蔬菜油、十四酸异丙酯等等,但不限于此列。对局部用药而言,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被制为软膏或乳霜。 

本化合物具强效抑制黑色素形成活性,可藉下列实验证明其抑制黑色素形成。 

下文中所列的公式表示法与赋形剂(expicients)仅作示范,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化合物的用剂形式有:可用在其可药用盐类、亦可单独使用或用在其适当的结合、亦可与其他可药用活性化合物做组合。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藉溶解、悬浮或乳化其于水性溶剂如一般食盐水、5%葡萄糖或非水性溶剂如蔬菜油、合成脂肪酸甘油酯、高脂肪酸酯、或丙二醇中调配制备。所述配方可含惯用添加剂如助溶剂、等张剂、悬浮剂、乳化剂、稳定剂与防腐剂。 

本发明的化合物所需剂量视对象的情况与重量,严重性,用药型态、路径与施用时间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加以选择改变。然而为得所需效果,通常建议施用量按本发明的化合物日用量(重量/天)介于范围0.0001-100毫克/公斤,优选为0.001-10毫克/公斤。所述用量一天内可一次或分多次施用。在 组成物方面,相对于整体组成物的重量,所述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需介于0.0001-10%,优选为0.0001-1%。 

本发明的药用组成物可经由多种途径施用于实验对象如哺乳动物(大鼠、小鼠、驯养动物或人)。所有施用方式都被涵盖在内,例如:可采吸入方式、口服、直肠或静脉方式、肌注、皮下、脑脊髓膜内的、硬脑膜上的、颅腔内注射,优选为局部用制剂如膏状物、胶体、贴片、喷雾、软膏、乳剂、擦剂、糊剂或巴布剂等,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化妆品组成物,其包含概括结构式(Ⅰ)所示的环状化合物与其可药用盐类,其做为一有效含量中的活性成份,以治疗或预防由黑色素过度增生所引起的皮肤疾病。 

其优选包含0.001-40%的本化妆品组成物,更优选则为总组成物包含重量百分比为0.01-10%的本发明组成物。其他组成可为本技术领域中常用的化妆品组成物添加剂的混合物。 

包含上述组成的化妆品配方可以任何方式制备,如润肤乳、调理液、化妆水、化妆水乳液、保湿乳液、滋养乳液、按摩霜、滋养霜、保湿霜、手霜、粉底霜、精华液、滋养精华液、面膜、洁面慕斯、洁面乳、洁面霜、身体乳、沐浴乳、疗肤水或美容液及其相似。所述化妆水是柔肤水或收敛水。 

下列制备方法与赋形剂仅作示范,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化妆品组成物包含的附加添加剂选自由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缩氨酸聚合物、多醣聚合物、神经脂质与海藻萃取所组成的群组。 

任一优选水溶性维生素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然而,各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吡哆(pyridoxine)、氢氯化吡哆、维生素B12、泛酸、烟碱酸、烟碱酰胺、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H等;其盐类如酛胺盐酸盐(thiamin HCL salt)、抗坏血酸钠盐、抗坏血酸-2-磷酸镁盐为优选,上述皆可藉现有方法如微生物转化法,来自微生物栽培法、酵素法或化学合成 法的纯化法制备。 

任一优选脂溶性维生素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然而,各式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dl-a-生育酚、d-a-生育酚、d-d-生育酚),与其衍生物如棕榈酸抗坏血酸盐(palmitic acid ascorbate)、硬脂酸抗坏血酸盐(stearic acid ascorbate)、二棕榈酸抗坏血酸盐、醋酸-dl-a-生育酚、烟碱酸-dl-a-生育酚维生素E、dl-泛醇(pantothenyl alcohol)、D-泛醇、泛醇乙醚等,包含作为本发明示范的脂溶性维生素皆为优选,上述皆可借助现有方法如微生物转化法,来自微生物栽培法、酵素法或化学合成法的纯化法制备。 

任一优选缩氨酸聚合物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然而,如胶原、可水解胶原、明胶、弹性蛋白、可水解明胶、角蛋白等,包含作为本发明示范的缩氨酸聚合物皆为优选。 

任一优选多醣聚合物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然而,如羟乙纤维素、生物胶、玻尿酸钠盐、硫酸软骨胶或其盐类(钠盐等)及其相似为优选。例如硫酸软骨胶或其盐类等通常自哺乳动物或鱼类身上提炼使用。 

任一优选神经脂质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然而,如脑酰胺、pit-神经胺醇(pit-sphingosin)、神经脂质多醣体(sphingo-lipopolysaccharide)及其相似为优选。神经脂质可借助现有方法自哺乳动物、鱼类、贝类或甲壳类、酵母或植物提炼。 

任一优选海藻萃取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然而,如褐藻、红藻、绿藻及其相似或由上述分离的纯化鹿角菜胶(carrageenan)、褐藻酸钠或钾、藻朊酸钠或钾为优选。藻类萃取可借助现有方法自海藻中提炼获得。 

本发明的化妆品组成物可与其他现有的化妆品组成物成份混合,如必要亦可与上述要素成分共同使用。 

上述的其他优选成份亦可含油性配料、保湿剂、润滑剂、界面活性剂、 有机或无机染料、有机粉末、紫外线吸收剂、防腐剂、抗菌剂、抗氧化剂、植物萃取、酸碱值调节剂、醇类、色料、香料、致冷剂、血液循环剂、止汗剂、蒸馏水等。 

优选油性配料包含酯油、烃油、硅油、氟油(fluoride oil)、动物油、植物油等。 

上述优选酯油包含甘油-三2-己酸乙酯、十六基2-己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肉豆蔻酸丁酯、棕榈酸异丙酯、硬脂酸乙酯、棕榈酸辛酯、异硬脂酸异十六烷酯、硬脂酸丁酯、亚麻油酸乙酯、亚麻油酸异丙酯、油酸乙酯、肉豆蔻酸异十六烷酯、肉豆蔻酸异硬脂酸酯、棕榈酸异硬脂酸酯、辛基十二醇肉豆蔻酸酯、异十六烷基硬脂酸盐、癸二酸二乙酯、己二酸异丙酯、辛戊酸异烷酯、三(癸酰基、癸酸)甘油酯、三甲基丙烷三2-己酸乙酯、三甲基丙烷三异硬脂酸酯、戊丁四醇四-2-己酸乙酯、辛酸十六烷酯、月桂酸癸酯、月桂酸己酯、肉豆蔻酸癸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酸酯、肉豆蔻酸十六烷酯、硬脂酸硬脂酸酯、油酸癸酯、亚油酸十六烷酯、月桂酸异硬脂酸酯、肉豆蔻酸异三癸酯、棕榈酸异十六烷酯、硬脂酸异辛酯、油酸异十六烷酯、油酸辛基十二烷酯、亚油酸辛基十二烷酯、异硬脂酸异丙酯、十六硬脂酸2-己酸乙酯、硬脂酸2-己酸乙酯、异硬脂酸己酯、二辛酸乙二醇酯、二油酸乙二醇酯、二癸酸丙二醇酯、二(癸酰基、癸酸)丙二醇酯、二癸酸丙二醇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二辛酸新戊二醇酯、三癸酸甘油酯、三十一酸甘油酯、三异棕榈酸甘油酯、三异硬脂酸甘油酯、新戊酸辛基十二烷酯、辛酸异硬脂酸酯、异壬酸辛酯、新癸酸己基癸酯、新癸酸辛基十二烷酯、异硬脂酸异十六烷酯、异硬脂酸异硬脂酸酯、异硬脂酸辛基癸酯、聚甘油齐墩果酸酯、聚甘油异硬脂酸酯、柠檬酸三异十六烷酯、柠檬酸三异烷酯、柠檬酸三异辛酯、乳酸月桂酸酯、乳酸肉豆蔻酸酯、乳酸十六烷酯、乳酸辛基癸酯、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乙酰基三乙酯、柠檬酸乙酰基三丁酯、柠檬酸三辛酯、马来酸二异硬 脂酸酯、硬脂酸二2-乙基己基羟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己二酸二异丁酯、癸二酸二异丙酯、癸二酸二辛酯、硬脂酸胆固醇酯、异硬脂酸胆固醇酯、硬脂酸胆固醇羟酯、油酸胆固醇酯、油酸二氢胆固醇酯、异硬脂酸pit-异硬脂酸酯、油酸pit-异硬脂酸酯、12-硬脂酰羟基硬脂酸十六烷酯、12-硬脂酰羟基硬脂酸十八烷酯、12-硬脂酰羟基硬脂酸异十八烷酯。 

上述优选烃油包含鲨烯、液体石蜡、α-烯烃寡聚物、异烯烃、地蜡、石蜡、聚丁烯、微晶蜡、凡士林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硅油包含聚甲基硅氧烷、甲基苯基硅氧烷、甲基环状聚硅氧烷、辛基甲基聚硅氧烷、癸基甲基聚硅氧烷、十二烷基甲基环状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甲基十六烯氧基硅氧烷共聚物、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硬脂酸烯氧基硅氧烷共聚物、烷基改质硅油、胺基改质硅油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氟油包含全氟聚醚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动物油或植物油包含酪梨油、杏仁油、橄榄油、芝麻油、米糠油、红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苦杏仁苷油、棕榈核油、棕榈油、皮玛油、葵花子油、果籽油、棉花籽油、椰子棕榈油、库奎核果油、小麦胚芽油、米胚芽油、西亚奶油、月见草油、马克岱弥亚核果油(marker daymia nut oil)、梅铎家用油(medo home oil)、蛋黄油、绵羊油、大麻籽油、貂油、橘皮精油、荷荷芭油、棕榈蜡、液态绵羊油、固态皮玛蜡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保湿剂包含水溶性低分子量保湿剂、亲脂低分子量保湿剂、水溶性聚合物与脂溶性聚合物。 

特别是水溶性低分子量保湿剂包含蜡酸、麸酰胺、山梨醇、甘露醇、吡咯烷酮羧酸钠盐、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乙二醇、聚乙二醇(聚合指数>2)、聚丙二醇(聚合指数>2)、乳酸、乳酸盐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亲脂低分子量保湿剂包含胆固醇、胆固醇酯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水溶性聚合物包含聚羧乙烯、聚天冬胺酸盐、黄蓍胶、明胶、 羟甲基纤维素(HM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性甲壳素、聚葡萄胺糖、葡聚糖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脂溶性聚合物包含乙烯砒喀烷酮-廿碳烯共聚物、乙烯砒喀烷酮-十六烯共聚物、硝化纤维素、葡聚糖脂肪酸酯、硅氧烷聚合物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润滑剂包含长链酰基谷氨酸胆固醇酯、胆固醇羟硬脂酸酯、12-羟基硬脂酸、罗技酸(rogic acid)、绵羊油脂肪酸胆固醇酯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接口活性剂包含非离子型接口活性剂、阴离子型界面活性剂、阳离子界面活性剂、过渡型接口活性剂(ambivalent surfactants)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非离子型接口活性剂包含自乳化单硬脂酸甘油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POE)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固态皮玛油酯、聚氧乙烯皮玛油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烷醚、聚醚改质硅氧烷、月桂酸烷醇酰胺、烷基氧化胺、氢加成大豆磷脂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阴离子型接口活性剂包含脂肪酸皂、a-酰基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烯丙磺酸、烷基萘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聚氧乙烯烷醚硫酸盐、烷基酰胺硫酸盐、烷基磷酸盐、聚氧乙烯烷基磷酸盐、烷基酰胺磷酸盐、烷酰烷基牛磺酸盐、N-酰基氨基酸盐、聚氧乙烯烷醚羧酸盐、烷基磺酸化丁二酸盐、烷基磺酸化醋酸盐、酰化可水解胶原蛋白缩氨酸盐、全氟烷基磷酸酯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阳离子接口活性剂包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硬脂酸三甲基氯化铵、硬脂酸三甲基氯化溴、硬脂酸十六三甲基氯化铵、二硬脂酸二甲基氯化铵、硬脂酸二甲基苯基氯化铵、廿二烷基三甲基氯化溴、十二烷基二甲基苄氯化铵、二乙胺乙基酰胺硬脂酸酯、二甲胺丙基酰胺硬脂酸、绵羊油四级铵衍生物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过渡型接口活性剂包含羧甜菜碱型、酰胺甜菜碱型、羟基磺酸基甜菜碱型、磷甜菜碱型、氨基羧酸、咪唑啉衍生物型、酰胺胺(amide amine)型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有机或无机染料包含硅酸、无水硅酸、硅酸镁、滑石粉、绢云母、云母粉、高岭土、三氧化二铁(bengala)、黏土、膨土、钛层云母粉、氯氧化铋、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铝、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镁、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铁、氧化铬、氢氧化铬、菱锌矿、碳黑、与其错合物作为无机染料;包含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乙烯树脂、尿素树脂、酚树脂、氟树脂、硅氧烷树脂、丙烯酸树脂、三聚氢胺树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二乙烯苯-苯乙烯共聚物、丝蛋白粉末、纤维素、CI颜料黄、CI颜料橘作为有机染料;及其错合物等。 

上述优选有机粉末包含金属皂如硬脂酸钙;烷基磷酸酯金属盐如软脂酸锌钠、月桂酸锌、月桂酸钙;酰氨多价金属盐如N-月桂酰-b-丙氨酸钙、N-月桂酰-b-丙氨酸锌、N-月桂酰-甘氨酸钙等;酰胺磺酸多价金属盐如N-月桂酰-牛磺酸钙、N-棕榈酰-牛磺酸钙;N-酰基氨基酸如N-月桂酰-L-离胺酸、N-棕榈酰-离胺酸、N-棕榈酰-鸟氨酸、N-月桂酰精胺酸、强化型绵羊油脂肪酸酰基精胺酸及其相似;N-酰基聚缩氨酸如N-月桂酰-甘胺酸;a-氨基脂肪酸如a-胺基辛酸、a-胺基月桂酸及其相似;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二乙烯苯-苯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等。 

上述优选紫外线吸收剂包含对胺基安息香酸、对胺乙基安息香酸盐、对胺戊基安息香酸盐、对胺辛基安息香酸盐、水扬酸乙二醇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辛酯、水杨酸芐酯、甲基环己醇水杨酸酯、肉桂酸芐酯、对甲氧基2-乙氧基肉桂酸乙酯、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二对甲氧基单2-乙基己烷肉桂酸甘油酯、对甲氧基肉桂酸异丙酯、二异丙基-肉桂酸二异丙酯混合物、尿刊酸(urokanic acid)、乙基尿刊酸酯、羟甲氧二苯基酮、羟甲氧二苯基酮磺酸酯及 其盐类、二羟甲氧二苯基酮、二羟甲氧二苯基酮二磺酸钠盐、二羟二苯基酮、四羟二苯基酮、4-四丁基-4’-甲氧二苯甲基苯基酮、2,4,6-三苯胺基-对-(碳基-2’-乙基己基-1’-氧基)-1,3,5-三氮杂苯、2-(2-羟-5-甲苯基)苯并三唑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防腐剂包含日本扁柏油、三氯酸、三氯羟二苯醚、氯己定葡萄糖醛酸盐(chlorhexidine gluconate)、苯氧乙醇、间苯二酚、异丙基甲基酚、甘菊环、水杨酸、多硫酮锌(zinc pilithione)、十二烷基二甲基苄盐酸(benzalkonium HCL)、光敏剂301、单硝苯酚钠盐、十一烯酸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抗氧化剂包含丁基羟苯甲醚、没食子酸丙酯、山梨醇酯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酸碱值调节剂包含柠檬酸、柠檬酸钠、苹果酸、苹果酸钠、反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钠、琥珀酸、琥珀酸钠、氢氧化钠、磷酸氢纳及其相似。 

上述优选醇类包含十六烷醇等。 

可添加至上述组成与份量的其他成份的范围不限于本发明目的与效果的范畴,然而,其优选为其他成份在总组成中的数量范围介于0.01%至5%之间,更优选为介于0.01%至3%之间。 

本发明的化妆品组成物可改质为溶液、乳状液、凝聚混合物等。 

上述成份如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缩氨酸聚合物、多醣聚合物、神经脂质与海藻萃取,与必要时除了上述成分再添加的可添加成分,皆可借助文献(松元道夫;经皮给药调剂的发展手册,青史出版,1985第一版。)揭露的现有方法获取。 

本发明的新化合物不具毒性与有害反应,可安心使用。 

很显然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组成物进行各式修改与变型,并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下使用与制备。 

优势 

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具有强力抑制效果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及皮肤色素沉着增多活性,且不会对皮肤造成有害反应,因此可用于治疗学以治疗及预防黑色素过度增生所造成的皮肤疾病。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很显然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组成物进行各式修改与变型,并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下使用与制备。 

通过下列实施例可更具体的说明本发明。然而可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受此例所限。 

本发明实施例 

下列实施例、实验实施例、制备实施例、与临床实施例是用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制备丁酸2-丁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1) 

于室温下加入1.16克的反-1,2-环己二醇(10毫莫耳)至二颈圆底烧瓶后,加入50毫升二氯甲烷至其中,并以冰浴冷却其混合物。同时添加0.24克的二甲基二胺基吡啶(2毫莫耳)与2.3克的三乙胺(23毫莫耳)至其中作为催化剂,且缓慢加入2.3克的氯丁酰(22毫莫耳)至其中。混合物在室温下反应两小时直到完成氯丁酰的加入。加入100毫升的氢氯酸液至反应混合物后,以2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所述混合物。二氯甲烷层在降压下干燥并藉管柱层析分离,由硅胶与醋酸乙酯/环己烷(1:30)溶剂混合物作为溶 析液,以析出2.6克的丁酸2-丁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得出的丁酸2-丁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借助快速原子撞击法质谱仪(FAB-MS)与核磁共振仪(1H-NMR)纯化,以获得1.8克的丁酸2-丁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 

FAB mass:257[M+H]+

1H-NMR(CDCl3,300MHz):0.93(t,6H,J=7.5Hz),1.25~1.45(m,4H),1.62(h,4H,J=7.5Hz),1.64~1.75(m,2H),1.95~2.10(m,2H),2.24(t,4H,J=7.5Hz),4.77~4.86(m,2H) 

实施例2:制备戊酸2-戊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2) 

化合物(2)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戊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2.1克的戊酸2-戊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285[M+H]+

1H-NMR(CDCl3,300MHz):0.93(t,6H,J=7.5Hz),1.25~1.45(m,4H),1.34(h,4H,J=12),1.58(q,4H,J=7.2Hz),1.64~1.75(m,2H),1.95~2.06(m,2H),2.26(t,4H,J=7.5Hz),4.85~4.93(m,2H) 

实施例3:制备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3) 

化合物(3)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3-甲基-2-丁烯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2.1克的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281[M+H]+

1H-NMR(CDCl3,300MHz):1.30~1.45(m,4H),1.66~1.75(m,2H),1.87(s,3H),2.01~2.12(m,2H),2.23(s,3H),4.85~4.93(m,2H),5.63(s,2H) 

实施例4:制备己酸2-己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4) 

化合物(4)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己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2.2克的己酸2-己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313[M+H]+

1H-NMR(CDCl3,300MHz):0.89(t,6H,J=6.9Hz),1.20~1.45(m,8H),1.59((q,4H,J=7.5Hz),1.66~1.75(m,2H),1.95~2.15(m,2H),2.28(t,4H,J=8.1Hz),4.85~4.95(m,2H) 

实施例5:制备庚酸2-庚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5) 

化合物(5)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庚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2.3克的庚酸2-庚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341[M+H]+

1H-NMR(CDCl3,300MHz):0.88(t,6H,J=6.9Hz),1.20~1.45(m,10H),1.58(q,4H,J=7.2Hz),1.66~1.75(m,2H),1.95~2.15(m,2H),2.25(t,2H,J=7.5Hz),2.26(t,2H,J=7.2Hz),4.85~4.95(m,2H) 

实施例6:制备辛酸2-辛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6) 

化合物(6)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辛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2.5克的辛酸2-辛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369[M+H]+

1H-NMR(CDCl3,300MHz):0.88(t,6H,J=6.9Hz),1.20~1.45(m,12H),1.58(q,4H,J=6.9Hz),1.66~1.75(m,2H),1.95~2.15(m,2H),2.25(t,2H,J=7.5Hz),2.26(t,2H,J=7.8Hz),4.85~4.95(m,2H) 

实施例7:制备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7) 

化合物(7)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2-乙基-己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2.4克的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369[M+H]+

1H-NMR(CDCl3,300MHz):0.88(t,6H,J=6.9Hz),0.94(t,6H,J=7.5Hz),1.20~1.40(m,10H),1.40~1.70(m,8H),2.05-2.15(m,2H),2.15~2.35(m,4H)4.85~4.95(m,2H) 

实施例8:制备壬酸2-壬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8) 

化合物(8)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壬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2.8克的壬酸2-壬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397[M+H]+

1H-NMR(CDCl3,300MHz):0.88(t,6H,J=6.9Hz),1.20~1.45(m,14H),1.58(q,4H,J=7.2Hz),1.66~1.75(m,2H),1.95~2.15(m,2H),2.25(t,2H,J=7.5Hz),2.26(t,2H,J=7.5Hz),4.85~4.95(m,2H) 

实施例9:制备癸酸2-癸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9) 

化合物(9)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癸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3.1克的癸酸2-癸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425[M+H]+

1H-NMR(CDCl3,300MHz):0.88(t,6H,J=6.9Hz),1.20~1.45(m,16H),1.58(q,4H,J=6.9Hz),1.66~1.75(m,2H),1.95~2.15(m,2H),2.25(t,2H,J=7.5Hz),2.26(t,2H,J=7.8Hz),4.85~4.95(m,2H) 

实施例10:制备月桂酸2-月桂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10) 

化合物(10)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月桂酰氯取代 丁酰氯,以得到3.2克的月桂酸2-月桂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481[M+H]+

1H-NMR(CDCl3,300MHz):0.85(t,6H,J=6.4Hz),1.22~1.33(m,34H),1.52~1.59(q,4H,J=6.4Hz),1.67~1.69(m,2H),1.98~2.01(m,2H),2.14~2.19(t,2H,J=7.5Hz),2.26(t,2H,J=8.2Hz),4.4.76~4.79(m,2H) 

实施例11:制备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顺-环己酯化合物(11) 

化合物(11)借助上述实施例3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顺-1,2-环己二醇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1.5克的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顺-环己酯。 

FAB mass:281[M+H]+

1H-NMR(CDCl3,300MHz):1.25~1.51(m,4H),1.61~1.72(m,6H),1.81~1.92(m,6H),2.11~2.19(m,4H),5.04~5.07(d,2H,J=7.8Hz),5.67~5.68(d,2H,J=1.2Hz) 

实施例12:制备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反-环戊酯化合物(12) 

化合物(12)借助上述实施例3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反-1,2-环戊二醇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1.6克的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反-环戊酯。 

*FAB mass:267.1[M+H]+

1H-NMR(CDCl3,300MHz):1.64~1.69(m,2H),1.75~1.80(m,2H),2.05-2.15(m,2H),1.88(s,6H),2.15(s,6H),5.09-5.12(m,2H),5.65~5.66(d,2H,J=1.2Hz) 

实施例13:制备辛酸2-辛酰氧基-反-环戊酯化合物(13) 

化合物(13)借助上述实施例6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反-1,2-环戊二醇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1.8克的辛酸2-辛酰氧基-反-环戊酯。 

FAB mass:355.2[M+H]+

1H-NMR(CDCl3,300MHz):0.88(m,6H),1.22~1.38(m,20H),1.58~1.62(m,6H),1.74~1.79(m,2H),2.07-2.12(m,2H),2.25~2.30(t,4H,J=6.6Hz),5.07~5.08(m,2H) 

实施例14:制备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反-环戊酯化合物(14) 

化合物(14)借助上述实施例7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反-1,2-环戊二醇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1.7克的2-乙基-己酸2-(2-乙基-己酰氧基)-反-环戊酯。 

FAB mass:355.2[M+H]+

1H-NMR(CDCl3,300MHz):0.85~0.90(m,12H),1.23~1.33(m,8H),1.40~1.66(m,10H),1.66~1.84(m,2H),2.08~2.30(m,4H),5.08~5.09(m,2H) 

实施例15:制备4-戊烯酸2-(4-戊烯酰氧基)-反-环己酯化合物(15) 

化合物(15)借助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4-戊烯酰氯取代丁酰氯,以得到1.8克的4-戊烯酸2-(4-戊烯酰氧基)-反-环己酯。 

FAB mass:281.1[M+H]+

1H-NMR(CDCl3,300MHz):1.20-1.45(m,4H),1.65-1.80(m,2H),1.95-2.10(m,2H),2.30~2.45(m,8H),4.80~4.90(m,2H),4.99(d,2H,J=I1.7Hz),5.04(dd,2H,J=0.6Hz,J=I1.7Hz),5.85~5.95(m,2H) 

实施例16:制备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化合物(16) 

化合物(16)借助上述实施例3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1,2-苯二酚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1.8克的3-甲基-2-丁烯酸2-(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 

FAB mass:275[M+H]+

1H-NMR(CDCl3,300MHz):1.99(s,6H),2.22(s,6H),5.89~5.91(m,2H),7.18~7.28(m,4H) 

实施例17:制备辛酸2-辛酰氧基-苯酯化合物(17) 

化合物(17)借助上述实施例6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1,2-苯二酚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2.3克的辛酸2-辛酰氧基-苯酯。 

FAB mass:363.1[M+H]+

1H-NMR(CDCl3,300MHz):0.88~0.93(m,6H),1.32~1.46(m,16H),1.70~1.80(m,4H),2.52~2.57(m,4H),7.02-7.18(m,4H) 

实施例18:制备3-甲基-2-丁烯酸3-(3-甲基-2-丁烯酰氧基)-2-萘酯化合物(18) 

化合物(18)借助上述实施例3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2,3-萘二酚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2.5克的3-甲基-2-丁烯酸3-(3-甲基-2-丁烯酰氧基)-2-萘酯。 

FAB mass:324.9[M+H]+

1H-NMR(CDCl3,300MHz):1.97(d,6H,J=1.29Hz),2.20(d,6H,J=1.29Hz),5.90~5.92(m,2H),7.41~7.45(m,2H),7.63(s,2H),7.75~7.78(m,2H) 

实施例19:制备辛酸3-辛酰氧基-2-萘酯化合物(19) 

化合物(19)借助上述实施例6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2,3-萘二酚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2.5克的辛酸3-辛酰氧基-2-萘酯。 

FAB mass:413[M+H]+

1H-NMR(CDCl3,300MHz):0.86~0.91(m,6H),1.30~1.39(m,16H),1.71~1.81(m,4H),2.54~2.59(m,4H),7.43~7.46(m,2H),7.62(s,2H),7.75~7.78(m,2H) 

实施例20:制备2-乙基-己酸3-(2-乙基-己酰氧基)-2-萘酯化合物(20) 

化合物(20)借助上述实施例7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2,3-萘二酚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2.3克的2-乙基-己酸3-(2-乙基-己酰氧基)-2-萘酯。 

FAB mass:413[M+H]+

1H-NMR(CDCl3,300MHz):0.85-1.06(m,12H),1.29~1.39(m,10H),1.53~1.83(m,10H),2.31~2.37(m,2H),2.49~2.58(m,2H),7.42~7.47(m,2H),7,61(s,2H),7.75~7.78(m,2H) 

实施例21:制备辛酸3-辛酰氧基-2-砒啶酯化合物(21) 

化合物(21)借助上述实施例7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2,3-砒啶二醇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1.2克的辛酸3-辛酰氧基-2-砒啶酯。 

FAB mass:364.1[M+H]+

1H-NMR(CDCl3,300MHz):0.81~0.85(m,6H),1.25~1.37(m,16H),1.56~1.75(m,4H),2.54~2.59(m,4H),6.22~6.26(t,2H,J=6.75Hz),7.21~7.23(m,IH) 

实施例22:制备3-甲基-2-丁烯酸4-(3-甲基-2-丁烯酰氧基)-3-四氢呋喃酯化合物(22) 

化合物(22)借助上述实施例3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3,4-四氢呋喃二醇取代反-1,2-环己二醇,以得到1.6克的3-甲基-2-丁烯酸4-(3-甲基-2-丁烯酰氧基)-3-四氢呋喃酯。 

FAB mass:269.1[M+H]+

1H-NMR(CDCl3,300MHz):1.91~2.15(m,12H),2.15~2.17(m,6H),3.80~3.86(m,2H),4.07~4.08(m,2H),4.85~4.91(m,1H),5.34~5.38(m,2H),5.68~5.69(m,1H) 

实施例23:制备丁酸3-甲基-2-丁烯酸2,3-双-(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化合物(23) 

于室温下加入1.26克的1,2,3-苯三酚(10毫莫耳)至二颈圆底烧瓶后,加入50毫升二氯甲烷至其中,并以冰浴冷却其混合物。同时添加0.36克的二甲基二胺基吡啶(2毫莫耳)与3.6克的三乙胺(36毫莫耳)至其中作为催化剂,且缓慢加入3.5克的3-甲基-2-丁烯酰氯(33毫莫耳)至其中。混合物在室温下反应两小时直到完成3-甲基-2-丁烯酰氯的加入。加入100毫升的氢氯酸液至反应混合物后,以200毫升的二氯甲烷萃取所述混合物。二氯甲烷层在降压下干燥并藉管柱层析分离与纯化,由硅胶与醋酸乙酯/环己烷(1:10)溶剂混合物作为溶析液,以析出3.2克的丁酸3-甲基-2-丁烯酸2,3-双-(3-甲基-2-丁烯酰氧基)-苯酯化合物。 

FAB mass:373[M+H]+

1H-NMR(CDCl3,300MHz):1.93(s,9H),2.17(s,9H),5.82~5.85(m,3H),7.17(s,1H),7.20~7.21(m,1H),7.23~7.24(m,1H) 

实施例24:制备辛酸2,3-双-辛酰氧基-环己酯化合物(24) 

化合物(24)借助上述实施例23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1,2,3-环己三醇取代1,2,3-苯三酚,以得到2.9克的辛酸2,3-双-辛酰氧基-环己酯。 

FAB mass:511[M+H]+

1H-NMR(CDCl3,300MHz):0.82~0.87(m,9H),1.20~1.30(m,24H),1.50~1.65(m,8H),1.79~1.83(m,1H),1.99~2.04(m,1H),2.13~2.33(m,6H),4.90~4.94(m,1H),5.05~5.12(m,1H),5.31~5.33(m,1H) 

实施例25:制备六氧丁酸肌醇酯化合物(25) 

于室温下加入1.8克的肌醇(10毫莫耳)至二颈圆底烧瓶后,加入50毫升吡啶至其中,并以水浴溶解所述混合物。以冰浴冷却混合物后,以6当量的无水丁酸进行滴式加入(dropwise addition)、搅拌、再滴式加入超过6当量的无水丁酸至其中。混合物在室温下反应48小时。加入100毫升的甲醇终止反应,溶剂可借助降压移除,并加入200毫升的氯仿至其中。以200毫升的1N氢氯酸水溶液与200毫升的碳酸钠饱和溶液清洗所述混合物两次。氯仿层在降压下干燥并藉管柱层析分离与纯化,由硅胶与醋酸乙酯/环己烷(1:10)溶剂混合物作为溶析液,以析出0.9克的六氧丁酸肌醇酯化合物。 

FAB mass:623[M+Na]+

1H-NMR(CDCl3,300MHz):0.82~0.92(m,18H),1.85~2.13(m,12H),2.13~2.31(m,12H),5.09~5.10(d,IH,J=2.9Hz),5.12~5.13(d,IH,J=2.9Hz),5.17~5.22(t,IH,9.2Hz),5.48~5.54(t,2H,9.2Hz),5.61~5.62(t,IH,J=2.9Hz) 

实施例26:制备阿拉伯呱喃糖1,2,3,4-四氧-(2-丁酸-3-甲酯)化合物(26) 

化合物(26)借助上述实施例25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阿拉伯呱喃糖取代肌醇,以得到0.8克的阿拉伯呱喃糖1,2,3,4-四氧-(2-丁酸-3-甲酯。 

FAB mass:501.1[M+Na]+

1H-NMR(CDCl3,300MHz):1.93~1.95(m,12H),2.13~2.22(m,12H),3.16~3.18(m,2H),4.35~4.45(m,IH),4.82~4.95(m,3H),5.78~5.92(m,4H) 

实施例27:制备甲基-α-D-葡萄糖四氧丁酸酯化合物(27) 

化合物(27)借助上述实施例25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甲基-α-D-葡萄糖取代肌醇,以得到0.7克的甲基-α-D-葡萄糖四氧丁酸酯。 

FAB mass:497[M+Na]+

1H-NMR(CDCl3,300MHz):0.87~0.92(m,12H),1.93~2.15(m,8H),2.15~2.31(m,8H),3.27(s,3H),3.92~3.93(m,1H),4.10-4.11(m,1H),4.28~4.29(m,1H),4.87~4.88(m,1H),4.93~4.94(d,1H,J=6.2Hz),5.05~5.06(m,1H),5.48~5.49(m,1H) 

实施例28:制备1,2-双-(3-甲基-丁氧基)-环己烷化合物(28) 

加入1.6克的氢化钠(60%,40毫莫耳)与200毫升四氢呋喃至配置有温度计与冷凝器的500毫升三颈圆底烧瓶后,于室温下搅拌混合物并加入2.32克的固态反-1,2-环己二醇(20毫莫耳)至其中。搅拌混合物30分钟。加入5.50克的3-甲基-溴丁烷至其中,于四氢呋喃的回流温度下搅拌混合物超过36小时,并加入100毫升的水至反应混合物。以200毫升的醚萃取反应混合物。剩余溶液可借助无水硫酸镁干燥,并藉管柱层析过滤、浓缩与纯化,由硅胶与醋酸乙酯/环己烷(1:50)溶剂混合物作为溶析液,以析出2.7克的1,2-双-(3-甲基-丁氧基)-环己烷。 

FAB mass:257[M+H]+

1H-NMR(CDCl3,300MHz):0.86(s,6H),0.88(s,6H),1.12~1.18(m,4H),1.36~1.50(m,4H),1.60~1.75(m,4H),1.94~1.96(m,2H),3.08~3.10(m,2H), 3.52~3.60(t,4H,J=6.9Hz) 

实施例29:制备1,2-双-戊氧基-环己烷化合物(29) 

化合物(29)借助上述实施例28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溴戊烷取代3-甲基-溴丁烷,以得到2.3克的1,2-双-戊氧基-环己烷。 

FAB mass:257[M+H]+

1H-NMR(CDCl3,300MHz):0.84~0.92(m,6H),1.12~1.35(m,12H),1.48~1.67(m,6H),1.91~1.96(m,2H),3.08~3.10(m,2H),3.49~3.54(t,4H,J=6.75Hz) 

实施例30:制备1,2-双-己氧基-环己烷化合物(30) 

化合物(30)借助上述实施例28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溴己烷取代3-甲基-溴丁烷,以得到1.9克的1,2-双-己氧基-环己烷。 

FAB mass:285[M+H]+

1H-NMR(CDCl3,300MHz):0.83~0.87(m,6H),1.06~1.37(m,18H),1.47~1.66(m,4H),1.91~1.96(m,2H),3.08~3.10(m,2H),3.50~3.54(t,4H,J=6.6Hz) 

实施例31:制备1,2-双-辛氧基-环己烷化合物(31) 

化合物(31)借助上述实施例28的相同方法制备,但使用溴辛烷取代3-甲基-溴丁烷,以得到2.1克的1,2-双-辛氧基-环己烷。 

FAB mass:341.2[M+H]+

1H-NMR(CDCl3,300MHz):0.82~0.87(m,6H),1.16-1.29(m,26H),1.47-1.62(m,4H),1.91~1.95(m,2H),3.08~3.10(m,2H),3.50~3.54(t,4H,J=6.7Hz) 

实验实施例1:黑色素合成的抑制效果 

为确保实施例1至实施例31所制备的化合物与对苯二酚在黑色素生化合成上的抑制效果,本实验采用文献(罗丹R.,罗丹D.,癌症研究,40期,第3345-3350页,1980年)所述方法施行。 

以最后浓度为5微克/毫升与2微克/毫升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31所制备的化合物分别加入含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介质后,培养所述介质三天且借助胰蛋白处理自介质分离出培养的细胞。对分离出的细胞进行离心并从中萃出黑色素。以1毫升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N)处理萃取物并沸腾约10分钟以溶解黑色素。以分光亮度计于475nm下测定光密度值(OD)三次,黑色素量可借助吸亮度(OD)/1×106细胞表示。黑色素抑制效果(%)则由相较于控制组的黑色素合成量来计算。 

表1 

如表1所示,所有化合物显示出于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的黑色素合成的抑制活性,相近于对苯二酚的抑制活性。对苯二酚于低浓度下显示出具强效抑制活性,然而其具高度细胞毒性。因此本发明化合物不具细胞毒性,但显示出相较于作为正控制(positive control)的对苯二酚本发明具更强效的黑色素合成抑制活性。 

制备实施例1:制备润肤乳 

依下列表2所述制备 

表2 

制备实施例2:制备乳液 

依下列表3所述制备 

表3 

制备实施例3:制备乳液 

依下列表4所述制备 

表4 

制备实施例4:制备油膏 

依下列表5所述制备 

表5 

制备实施例5:制备精华液 

依下列表6所述制备 

表6 

制备实施例6:制备面膜 

依下列表7所述制备 

表7 

临床实施例1:对色素沉着的抑制效果 

为测试由上述制备实施例所制得的制备1至制备6与比较制备1至6的抑制活性,所述实验依下述施行。 

选定80位健康自愿者,以具有直径6公厘且成两行的7个小洞的铝箔分别贴在自愿者双臂靠近肱骨的区域,借助ORIEL太阳能模拟器(1000瓦)定位于手臂10cm远的位置以60毫焦耳/公分2辐射能暴露照射上述区域。在暴露照射前,以70%的乙醇液清洗靠近肱骨的区域。制备1至制备6与比较制备1至6的施用,已被敷用在所述暴露照射的三天前至八天后的铝箔上的同一行。制备6与比较制备6于施用15分钟后撕去。 

所述测试于4测试组中施行,每测试组各含20人。色素沉着的抑制效果借助肉眼检视比较所述制备组与比较制备组,并将抑制活性结果分成三组,亦即更强效活性(++)、强效活性(+)、与无活性(-)。 

表8显示出施用制备组与比较制备组的临床结果。 

表8 

如表8所示,可确认制备含本发明化合物的1至6证实相较于各比较制 备具有强效皮肤变白活性。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且显明阐述其可借助许多方式修改。这些修改并不视为悖离本发明精神与范围,且现有领域的技术人员皆可明显理解所有修改皆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产业实用性 

如本发明所述,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具有强力抑制效果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及皮肤色素沉着增多活性,且不会对皮肤造成有害反应的,因此可用于做为治疗法以治疗及预防黑色素过度增生所造成的皮肤疾病。 

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003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21 CN 103800313 A (21)申请号 201310309034.4 (22)申请日 2007.07.02 10-2006-0062703 2006.07.04 KR 200780032731.2 2007.07.02 A61K 31/22(2006.01) A61K 31/222(2006.01) A61K 31/23(2006.01) A61K 31/44(2006.01) A61K 31/341(2006.01) A61K 31/7024(2006.01) A61K 31/075(2006.。

2、01) A61P 17/00(2006.01) A61K 8/37(2006.01) A61K 8/49(2006.01) A61K 8/60(2006.01) A61K 8/33(2006.01) A61Q 19/00(2006.01) A61Q 19/02(2006.01) (71)申请人 沃凯索法株式会社 地址 韩国京畿道广州市草月邑大双岭里 307-48 号 申请人 崔庸玄 李钟汉 (72)发明人 赵显哲 崔庸玄 李钟汉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1218 代理人 翟羽 (54) 发明名称 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 (57) 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

3、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 物, 其具有强力抑制效果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及皮 肤色素沉着增多活性, 且不会对皮肤造成有害反 应, 因此可用于治疗学以治疗及预防黑色素过度 增生所造成的皮肤疾病。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2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2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00313 A CN 103800313 A 1/2 页 2 1. 一种药用组成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药用组成物包含以下通式表示的环状化合物 : 其中, A 环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的同。

4、素环或杂环, 所述杂环包含至少一杂原子是选自相互 熔制形成至少一稠环的氧原子或氮原子 ; Cn与 Cn+1为 A 环中相邻的碳原子, 其中 n 为正整数 ; R1与 R2为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具支链的烷基或酰基 ; 以及 R3、 R4、 R5、 与 R6是氢原子, 其中所述环状化合物是选自于由下列化合物组成的群组 : 3- 甲基 -2- 丁烯酸 2- (3- 甲 基 -2- 丁烯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辛酸 2- 辛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2- 乙基 - 己酸 2- (2- 乙 基 - 己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 (3- 甲基 -2- 丁烯。

5、酰氧基) - 苯酯、 辛酸 2- 辛酰氧基 - 苯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3-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2- 萘酯、 辛酸 3- 辛酰 氧基 -2- 萘酯、 2- 乙基 - 己酸 3- (2- 乙基 - 己酰氧基) -2- 萘酯、 辛酸 3- 辛酰氧基 -2- 砒啶 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4-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3- 四氢呋喃酯、 丁酸 3- 甲基 -2- 丁烯 酸 2,3- 双 -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苯酯、 六氧丁酸肌醇酯、 阿拉伯呱喃糖 1,2,3,4- 四 氧 - (2- 丁酸 -3- 甲酯) 、 甲基 -D-。

6、 葡萄糖四氧丁酸酯、 1,2- 双 - (3- 甲基 - 丁氧基) - 环 己烷、 1,2- 双 - 戊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 己氧基 - 环己烷以及 1,2- 双 - 辛氧基 - 环己烷。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药用组成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局部用制剂是选自膏状物、 胶 体、 贴片、 喷雾、 乳剂或擦剂。 3. 一种化妆品组成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化妆品组成物包含以下通式表示的环状化合 物 : 其中, A 环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的同素环或杂环, 所述杂环包含至少一杂原子是选自相互 熔制形成至少一稠环的氧原子或氮原子 ; Cn与 Cn+1为 A 环中相邻的碳原子, 其中。

7、 n 为正整数 ; R1与 R2为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具支链的烷基或酰基 ; 以及 R3、 R4、 R5、 与 R6是氢原子, 其中所述环状化合物是选自于由下列化合物组成的群组 : 3- 甲基 -2- 丁烯酸 2- (3- 甲 基 -2- 丁烯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辛酸 2- 辛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2- 乙基 - 己酸 2- (2- 乙 基 - 己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苯酯、 辛酸 2- 辛酰氧基 - 苯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3-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2- 萘酯。

8、、 辛酸 3- 辛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00313 A 2 2/2 页 3 氧基 -2- 萘酯、 2- 乙基 - 己酸 3- (2- 乙基 - 己酰氧基) -2- 萘酯、 辛酸 3- 辛酰氧基 -2- 砒啶 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4-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3- 四氢呋喃酯、 丁酸 3- 甲基 -2- 丁烯 酸 2,3- 双 -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苯酯、 六氧丁酸肌醇酯、 阿拉伯呱喃糖 1,2,3,4- 四 氧 - (2- 丁酸 -3- 甲酯) 、 甲基 -D- 葡萄糖四氧丁酸酯、 1,2- 双 - (3- 甲基 - 丁氧基) 。

9、- 环 己烷、 1,2- 双 - 戊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 己氧基 - 环己烷以及 1,2- 双 - 辛氧基 - 环己烷。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化妆品组成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化妆品组成物包含 0.001 至 40 重量百分比的所述化合物。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化妆品组成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化妆品组成物是选自润肤乳、 调理液、 化妆水、 化妆水乳液、 保湿乳液、 滋养乳液、 按摩霜、 滋养霜、 保湿霜、 手霜、 粉底霜、 精华液、 面膜、 洁面慕斯、 洁面乳、 洁面霜、 身体乳、 沐浴乳、 疗肤水或美容液。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化妆品组成物, 其。

10、特征在于 : 所述化妆水是柔肤水或收敛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00313 A 3 1/24 页 4 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 0001 本申请为申请号 200780032731.2、 申请日 2007 年 07 月 02 日、 发明名称 “药用组 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 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表现强力皮肤变白活性的药用组成物及化妆品组成物。 【背景技术】 0003 皮肤色素沉着增多 (skin hyper-pigmentation) 是由多种原因造成, 例如荷尔蒙 失调伴随皮肤发炎性反应、 遗传疾病及紫外线照射, 其主要是源自黑色素 (melan。

11、in) 的综 合性失调及分布性失调, 且会造成皮肤变色、 雀斑、 皮肤发炎后的皮肤变黑、 老年性紫斑症 (purpura senile) 等。 0004 黑色素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氧自由基 (oxygen radical), 以保护皮肤免于受伤。 因此, 可理解大量的黑色素表示皮肤系统发生强大反应, 以保护皮肤免于受到物理或化 学毒性物质的伤害。黑色素是由一连串步骤所形成, 亦即 : 通过酪氨酸酶 (tyrosinase) 以及进一步的酶催化反应与自发性氧化反应等将酪氨酸 (tyrosine) 转化为多巴醌 (dopaquinone)。因此, 用以防护皮肤晒黑的黑色素生物合成的抑制方法可分类为下列。

12、数 种 : (1)、 一紫外线防护方法, 其可消除黑色素形成的主要原因, 且预期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 果 ; (2)、 一抑制方法, 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所需的核心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 (3)、 一抑 制方法, 其使用曲酸(kojic acid)或熊果素(arbutin)抑制酪氨酸酶在黑色素形成中所具 有的功能 ; (4)、 一抑制方法, 其使用对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 及黑色素形成 细胞具有 毒性的对苯二酚 (hydroquinone), 以抑制细胞分化 ; 及 (5)、 一脱色方法, 通过减少黑色素 形成进行脱色。 0005 为了抑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 各种皮肤变白的材料, 。

13、例如对苯二酚、 熊果素、 维生 素C、 曲酸及天然草本植物萃取物等, 其直至今日仍被使用。 然而, 现有可购得的皮肤变白物 质具有数个问题, 例如 : 因皮肤对于对苯二酚敏感及其具有不佳的染色性或气味等, 造成对 苯二酚在使用上的限制 ; 维生素 C 在空气中的氧作用下容易氧化, 导致化妆品调剂存在不 佳的染色性或气味 ; 尽管草本植物萃取物具有强力的皮肤变白效果, 但却因来源繁多而难 以维持同质性及效用。 0006 除了上述皮肤变白的材料之外, 最近亦发展出下述其他皮肤变白物质, 例如 : 韩 国专利注册第 509848 号揭示一皮肤变白化妆品组成物, 其包含由白花前胡 (Peucedanu。

14、m praeruptorum) 分离出的凯尔内酯 (khellactone) 衍生物做为一活性成分 ; 以及韩国专利 注册第 479741 号揭示一皮肤变白化妆品组成物, 其包含葡萄糖酰化衍生物做为一活性成 分等等。然而, 这些材料具有数个问题, 例如过低的调剂产出率等。 0007 因此, 本发明致力于寻找具有强力皮肤变白活性的化学化合物, 最终发现新的环 状衍生物具有各种优良特性, 例如本发明具有强力抑制效果以抑制黑色素形成及皮肤色素 沉着增多活性, 且不会对皮肤造成有害反应, 且容易大量生产合成等。 说 明 书 CN 103800313 A 4 2/24 页 5 【发明内容】 0008 技。

15、术问题 0009 本发明提供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类, 其具有强力的皮肤变白活 性。 0010 本发明另提供一药用组成物, 其包含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及其可药用 盐类, 以 在一有效用量内做为一活性成分, 以治疗及预防黑色素过度增生所造成的皮肤疾病。 0011 本发明另提供一化妆品组成物, 其包含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类, 以在一有效用量内做为一活性成分, 以治疗及预防黑色素过度增生所造成的皮肤疾病。 0012 解决技术手段 0013 因此, 本发明提供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类与异构物 (isomer) : 0014 0015 其中 0016 A 环是脂肪族的或芳。

16、香族的同素环或杂环的环基, 所述环基可包含至少一杂原子 (hetero atom) 选自一氧原子或一氮原子, 其可相互熔制形成至少一稠环 (fused ring) ; 0017 Cn及 Cn+1是 A 环内邻接的碳原子, 其中 n 是正整数 ; 0018 R1及 R2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具支链的烷基或酰基 ; 0019 R3、 R4、 R5及 R6是各自独立的至少一官能基, 其选自于由氢原子、 烷基、 烷氧基、 酰 氧基(acyloxy)、 酰氧甲基(acyloxymethyl)、 氧基(oxo)、 氢氧基(hydroxyl)、 乙烯基、 腈基 (nitrile)、 甲醛基(carboxya。

17、ldehyde)、 碳腈基(carbonitrile)及醛基(aldehyde)所组成 的族群。 0020 做为分子式 (I) 的优选化合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包含下述化合物, 其中 : 0021 A 环是 : 脂肪环, 选自环己烷、 环戊烷或苯 ; 或芳香环, 例如萘 ; 或与一或 二个五元环或六元环熔制的杂环, 例如四氢呋喃 (tetrahydrofuran)、 四氢 吡喃 (tetrahydropyran)、 吡啶 (pyridine)、 香豆素 (coumarin) 或十氢萘 (decalin) 等。 0022 R1及 R2是 C3-C12的直链或具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酰基, 优选为 C4。

18、-C10的直链或具 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烷基 ; 或 C3-C12的直链或具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酰基, 优选为 C4-C10的 直链或具支链的饱和或不饱和的酰基 ; 0023 R3、 R4、 R5及 R6是各自独立的至少一官能基, 其选自于由氢原子、 C1-C10烷基、 C1-C12 烷氧基、 酰氧基、 酰氧甲基、 氧基、 氢氧基、 乙烯基、 腈基、 甲醛基、 碳腈基及醛基所组成的族 群。 0024 以分子式 (I) 代表的本发明化合物可利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现有方法转化为 其可药用盐类及溶剂化物。对盐类而言, 藉其可药用自由酸 (free acid) 形成的酸加成盐 说 明 书 CN 10380。

19、0313 A 5 3/24 页 6 (acid addition salt) 是有效的且可藉现有方法制备。例如 : 溶解所述化合物于过量酸溶 液中, 所述盐类藉由可与水混溶的溶剂沉淀, 如 : 甲醇、 乙醇、 丙酮或乙腈 (acetonitrile) , 以制备其酸加成盐并以等当量的化合物与水或醇类如乙二醇甲醚醋酸酯 (glycol monomethyllether) 制成进一步的混合物, 可在低压下对其加热并随后干燥如蒸散或过滤 以获得其干燥盐类。 0025 上述方法中的自由酸、 亦可使用有机酸或无机酸。例如 : 有机酸可为甲磺酸、 对 - 甲苯磺酸、 醋酸、 三氟醋酸、 柠檬酸、 马来酸、。

20、 琥珀酸、 草酸、 苯甲酸、 乳酸、 乙醇酸、 葡萄 糖酸、 半乳糖醛酸、 麸胺酸、 戊二酸、 葡萄糖醛酸、 天冬胺酸、 维生素、 羰酸、 香草酸、 氢碘酸 及其相似, 无机酸可为氢氯酸、 磷酸、 硫酸、 硝酸、 酒石酸及其相似皆可被应用于此。 0026 再者, 本发明化合物的可药用金属盐类形式可用碱制备。其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 类可藉现有方法制备, 如 : 溶解所述化合物于过量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 溶液中, 可滤出不溶盐类并蒸散或干燥残留滤出液以取得其金属盐类。 本发明的金属盐类 : 钠盐、 钾盐或钙盐为可药用, 且其对 应的银盐可藉碱金属盐类或碱土金属盐类与适当的银 盐如硝酸银。

21、反应来制备。 0027 如未特别指出, 概括结构式 () 表示的可药用盐类化合物包含所有可能在化合物 中出现的酸式盐或碱式盐。例如 : 本发明的可药用盐类包含羟基盐如其钠、 钾或钙盐 ; 胺基 盐如溴化氢盐、 硫酸盐、 硫酸氢盐、 磷酸盐、 磷酸氢盐、 磷酸二氢盐、 醋酸盐、 琥珀酸盐、 柠檬 酸盐、 酒石酸盐、 乳酸盐、 苯乙醇酸盐、 甲磺酸盐与对 - 甲苯磺酸盐, 皆可以本技术领域中已 知的现有方法制备。 0028 由于概括结构式 () 所示的化合物具不对称中心, 因此其可存在不同的光学非对 映异构物 (diastereomers) , 据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包含所有光学活性异构物, 或立体异。

22、 构及其混合。本发明亦包含消旋混合物 (racemic mixture) 的所有用途, 不仅只于一种光 学活性异构物或其混合物, 亦包含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非对映异构物所有制备法或单离法 (isolation method) 。 0029 本发明由概括结构式 () 所示的化合物可藉下文中的方法化学合成, 所述方法由 下列反应式阐明, 其仅止于示范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范围。反应式表达了本发明的典型化 合物制备步骤, 藉由本技术领域中预设试剂与起始材料的适当变型亦可制备其他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一般合成方法 0031 如下反应式所述, 本发明由结构式 () 所示化合物可藉二醇 () 与。

23、酰化剂进行反 应来化学合成, 其可与酰化剂如酰基卤化物或烷基卤化物, 进行酯化反应或环状结构中的 羟基酯化反应 ; 或于有机溶剂存在下进一步完成氢化反应。 0032 反应式 1 0033 说 明 书 CN 103800313 A 6 4/24 页 7 0034 如上述反应式 1 所示, 所述反应式 1 阐明了制备化合物 ()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以二醇 () 与酰基卤化物或烷基卤化物的酰化剂如 : 丁酰氯、 戊酰氯、 庚酰氯、 辛酰氯、 二乙基己酰氯、 月桂酰氯、 丁酸、 三甲基溴丁烷、 溴戊烷进行酯化反应或环状结构中的羟基 酯化反应以进一步于有机溶剂 (如 : 二氯甲烷、 氯仿、 四氢。

24、呋喃 (THF) 、 乙腈、 二甲基甲酰胺 (DMF) 、 吡啶等) 存在下完成氢化反应。 0035 反应式 2 0036 0037 如上述反应式 2 所示, 所述反应式 2 阐明了制备化合物 () 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以二醇 () 与烷化剂如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或金属碳酸盐如碳酸钾, 于有机溶剂 (如 : 二氯 甲烷、 氯仿、 四氢呋喃、 乙腈、 二甲基甲酰胺、 吡啶等) 存在下进行氢化反应。 0038 如反应式 1 与反应式 2 所示, 虽然概括结构式 () 所示化合物所表的环状结构中 相邻的碳原子具有羟基,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亦可应用于环状结构, 其不具有任何带有或。

25、不带有羟基的相邻碳原子, 如 : 环烷、 苯、 萘、 吡啶等。 0039 概括结构式 () 的最佳优选化合物可由反应式 1 所述方法制备, 假如所述 A 环为 环己烷、 且 R3、 R4、 R5及 R6为氢原子与一选自由下列所组成的 群组 : 0040 1,2- 二 丁 氧 环 己 烷、 1,2- 二 异 丁 氧 环 己 烷、 1,2- 双 - 戊 氧 基 - 环 己 烷、 1,2-双- (3-甲基-丁氧基) -环己烷、 1-2- (2-氧基-丁氧基) -环己氧基-2-丁酮、 1,2-双 (2,3-二甲基-丁氧基) -环己烷、 1,2-双- (2,4-庚二烯氧基) -环己烷、 1,2-双- (。

26、2,4-己二 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2- 乙基 - 丁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2- 乙基 - 戊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2- 乙基 - 己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2- 庚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2- 己 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2- 甲基 - 丁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2- 甲基 - 戊氧基) - 环 己烷、 1,2- 双 -(2- 甲基 -2- 戊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2- 戊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3- 庚烯氧基) - 环己烷、 1,2-。

27、 双 -(3- 甲基 - 戊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3- 甲 基 -2- 丁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3- 甲基 -3- 丁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4- 戊烯 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 (4- 己烯氧基) - 环己烷、 4-2- (3- 氧基 - 丁氧基) - 环己氧基 -2 丁酮、 3- 甲基 -4-2-(2- 甲基 -3- 氧基 - 丁氧基) - 环己氧基 -2- 丁酮、 1,2- 双 -(4- 庚 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5- 庚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5- 己烯氧基) - 环己烷、 5-。

28、2-(4- 氧基 - 戊氧基) - 环己氧基 -2- 戊酮、 1,2- 双 -(5- 甲基 - 己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6- 庚烯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 己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 庚氧基 - 环己烷、 说 明 书 CN 103800313 A 7 5/24 页 8 1,2- 双 - 辛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 壬氧基 - 环己烷、 1,2- 双 - 癸氧基 - 环己烷、 2- 丁烯 酸 2-(2- 丁烯酰氧基) - 环己酯、 2- 乙基 - 丁酸 2-(2- 乙基 - 丁酰氧基) - 环己酯、 2- 乙 基 - 己酸 2-(2- 乙基。

29、 - 己酰氧基) - 环己酯、 己酸 2- 己酰氧基 - 环己酯、 2- 甲基 -2- 丁烯 酸 2-(2-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环己酯、 2- 甲基 -2- 戊烯酸 2-(2- 甲基 -2- 戊烯酰氧 基) - 环己酯、 2- 甲基 -3- 丁烯酸 2-(2- 甲基 -3- 丁烯酰氧基) - 环己酯、 2- 甲基 -4- 戊烯 酸 2-(2- 甲基 -4- 戊烯酰氧基) - 环己酯、 2- 甲基丁酸 2-(2- 甲基壬酰氧基) - 环己酯、 2,2- 二甲基戊酸 2-(2,2- 二甲基戊酰氧基) - 环己酯、 2,4- 己二烯酸 2-(2,4- 己二烯酰 氧基) - 环己酯、 2。

30、,4- 戊二烯酸 2-(2,4- 戊二烯酰氧基) - 环己酯、 2- 甲基 - 庚酸 2-(2- 甲 基 - 庚酰氧基) - 环己酯、 2- 甲基 - 己酸 2-(2- 甲基 - 己酰氧基) - 环己酯、 2- 甲基 - 戊酸 2- (2- 甲基 - 戊酰氧基) - 环己酯、 2- 戊烯酸 2- (2- 戊烯酰氧基) - 环己酯、 3- 甲基 -2- 丁烯 酸 2-(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环己酯、 3,3- 二甲基丁酸 2-(3,3- 二甲基丁酰氧基) - 环 己酯、 3- 己烯酸 2-(3- 己烯酰氧基) - 环己酯、 3- 甲基 -4- 戊烯酸 2-(3- 甲基 -4- 戊。

31、烯 酰氧基) - 环己酯、 3- 甲基丁酸 2-(3- 甲基丁酰氧基) - 环己酯、 3- 甲基 - 戊酸 2-(3- 戊 酰氧基) - 环己酯、 3- 戊烯酸 2(3- 戊烯酰氧基) - 环己酯、 4- 甲基己酸 2-(4- 甲基己酰氧 基) - 环己酯、 4- 甲基 - 戊酸 2-(4- 甲基戊酰氧基) - 环己酯、 4- 氧基 -2- 戊烯酸 2-(4- 氧 基 -2- 戊烯酰氧基) - 环己酯、 4- 氧基 - 戊酸 2-(4- 氧基戊酰氧基) - 环己酯、 4- 戊烯酸 2-(4- 戊烯酰氧基) - 环己酯、 5- 氧基己酸 2-(5- 氧基己酰氧基) - 环己酯、 6- 氧基 - 。

32、庚酸 2-(6- 氧基庚酰氧基) - 环己酯、 丁酸 2- 丁酰氧基 - 环己酯、 戊酸 2- 戊酰氧基 - 环己酯、 己酸 2- 己酰氧基 - 环己酯、 庚酸 2- 庚酰氧基 - 环己酯、 辛酸 2- 辛酰氧基 - 环己酯、 2- 乙 基 - 己酸 2-(2- 乙基 - 己酰氧基) - 环己酯、 癸酸 2- 癸酰氧基 - 环己酯、 丁酸 2- 丁酰氧 基 - 反 - 环己酯、 戊酸 2- 戊酰氧基 - 反 - 环己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 (3- 甲基 -2- 丁烯 酰氧基) - 反 - 环己酯、 己酸 2- 己酰氧基 - 反 - 环己酯、 庚酸 2- 庚酰氧基 - 反 - 环。

33、己酯、 辛 酸 2- 辛酰氧基 - 反 - 环己酯、 2- 乙基 - 己酸 2-(2- 乙基 - 己酰氧基) - 反 - 环己酯、 壬酸 2- 壬酰氧基 - 反 - 环己酯、 癸酸 2- 癸酰氧基 - 反 - 环己酯、 月桂酸 2- 月桂酰氧基 - 反 - 环 己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顺 - 环己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辛酸 2- 辛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2- 乙基 - 己 酸 2-(2- 乙基 - 己酰氧基) - 反 - 环戊酯、 4- 戊烯酸 2-(4- 。

34、戊烯酰氧基) - 反 - 环己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苯酯、 辛酸 2- 辛酰氧基 - 苯酯、 3- 甲 基 -2- 丁烯酸 3-(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2- 萘酯、 辛酸 3- 辛酰氧基 -2- 萘酯、 2- 乙 基 - 己酸 3-(2- 乙基 - 己酰氧基) -2- 萘酯、 辛酸 3- 辛酰氧基 -2- 砒啶酯、 3- 甲基 -2- 丁 烯酸 4-(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3- 四氢呋喃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3- 双 -(3- 甲 基 -2- 丁烯酰氧基) - 苯酯、 辛酸 2,3- 双 - 辛。

35、酰氧基 - 环戊酯、 六氧丁酸肌醇酯、 阿拉伯呱 喃糖 1,2,3,4- 四氧 -(2- 丁酸 -3- 甲酯) 、 甲基 -D- 葡萄糖四氧丁酸酯、 1,2- 双 - 己氧 基 - 环己烷与月桂酸 2- 月桂酰氧基 - 环己酯, 但不受此列所限。 0041 概括结构式 () 的最佳优选化合物可由反应式 1 所述方法制备, 假如所述 A 环为 环己烷、 R1与 R2为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且 R3、 R4、 R5及 R6为氢原子与一选自由下列所组 成的群组 : 0042 3- 甲基 -2- 丁烯酸 2-(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环己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 。

36、(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环戊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 (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 苯 说 明 书 CN 103800313 A 8 6/24 页 9 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1- 萘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3-(30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2- 萘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3- 萘 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2-(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3- 四氢吡喃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3-(3- 甲基 -2- 丁烯。

37、酰氧基) -4- 四氢吡喃酯、 3- 甲基 -2- 丁烯酸 4-(3- 甲基 -2- 丁烯酰 氧基) -3- 四氢呋喃酯及 3- 甲基 -2- 丁烯酸 3-(3- 甲基 -2- 丁烯酰氧基) -2- 四氢呋喃酯, 但不受此列所限。 0043 本发明中, 概括结构式 () 表示的环状化合物的新衍生物乃藉上述方法制备, 对 黑色素形成与皮肤色素增多活性具强效抑制效果, 对皮肤无有害效果并且容易大量合成生 产。 0044 因此,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药用组成物, 其包含概括结构式 () 所示化 合物的一有效含量或其可药用盐类做为有效含量中的活性成份, 以便与可药用盐类的载体 或稀释液一起使用,。

38、 以治疗或预防由黑色素过度增生所引起的皮肤疾病。 0045 在此揭露的所述项 由黑色素过度增生所引起的皮肤疾病 , 包含皮肤变色、 雀斑、 皮肤发炎后的皮肤变黑、 老年性紫斑症等等。 0046 根据本发明另一观点, 亦提供概括结构式 () 所示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类的用 途, 其用于制造药物以治疗或预防包含人类的哺乳动物体内黑色素 过度增生所引起的皮 肤疾病, 所述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类做为有效含量中的活性成份以抑制黑色素过度增生。 0047 根据本发明另一观点, 亦提供一种抑制黑色素过度增生的方法, 其中所述方法包 含提供概括结构式 () 所示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类的一具疗效有效含量至患有上述因黑。

39、 色素过度增生所导致疾病的包含人类的哺乳动物体内。 0048 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包含可药用载体、 佐剂或稀释液的可药用组成物。 例如 :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溶于油、 丙二醇或其他常用于制造注射剂的溶剂。 适当的载体包含 生理食盐水、 聚乙二醇、 乙醇、 蔬菜油、 十四酸异丙酯等等, 但不限于此列。 对局部用药而言,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被制为软膏或乳霜。 0049 本化合物具强效抑制黑色素形成活性, 可藉下列实验证明其抑制黑色素形成。 0050 下文中所列的公式表示法与赋形剂 (expicients) 仅作示范, 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51 本发明化合物的用剂形式有 : 可用在其可药用盐类。

40、、 亦可单独使用或用在其适当 的结合、 亦可与其他可药用活性化合物做组合。 0052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藉溶解、 悬浮或乳化其于水性溶剂如一般食盐水、 5葡萄糖或 非水性溶剂如蔬菜油、 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高脂肪酸酯、 或丙二醇中调配制备。所述配方可 含惯用添加剂如助溶剂、 等张剂、 悬浮剂、 乳化剂、 稳定剂与防腐剂。 0053 本发明的化合物所需剂量视对象的情况与重量, 严重性, 用药型态、 路径与施用时 间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加以选择改变。然而为得所需效果, 通常建议施用量按本发明的化 合物日用量 (重量 / 天) 介于范围 0.0001-100 毫克 / 公斤, 优选为 0.001-10 。

41、毫克 / 公斤。 所述用量一天内可一次或分多次施用。在 组成物方面, 相对于整体组成物的重量, 所述化 合物的重量百分比需介于 0.0001-10, 优选为 0.0001-1。 0054 本发明的药用组成物可经由多种途径施用于实验对象如哺乳动物 (大鼠、 小鼠、 驯 养动物或人) 。所有施用方式都被涵盖在内, 例如 : 可采吸入方式、 口服、 直肠或静脉方式、 肌注、 皮下、 脑脊髓膜内的、 硬脑膜上的、 颅腔内注射, 优选为局部用制剂如膏状物、 胶体、 贴 说 明 书 CN 103800313 A 9 7/24 页 10 片、 喷雾、 软膏、 乳剂、 擦剂、 糊剂或巴布剂等, 但不限于此。 。

42、0055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化妆品组成物, 其包含概括结构式 () 所示的环状 化合物与其可药用盐类, 其做为一有效含量中的活性成份, 以治疗或预防由黑色素过度增 生所引起的皮肤疾病。 0056 其优选包含 0.001-40的本化妆品组成物, 更优选则为总组成物包含重量百分比 为 0.01-10的本发明组成物。其他组成可为本技术领域中常用的化妆品组成物添加剂的 混合物。 0057 包含上述组成的化妆品配方可以任何方式制备, 如润肤乳、 调理液、 化妆水、 化妆 水乳液、 保湿乳液、 滋养乳液、 按摩霜、 滋养霜、 保湿霜、 手霜、 粉底霜、 精华液、 滋养精华液、 面膜、 洁面慕斯、 。

43、洁面乳、 洁面霜、 身体乳、 沐浴乳、 疗肤水或美容液及其相似。 所述化妆水是 柔肤水或收敛水。 0058 下列制备方法与赋形剂仅作示范, 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59 本发明的化妆品组成物包含的附加添加剂选自由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缩氨酸聚合物、 多醣聚合物、 神经脂质与海藻萃取所组成的群组。 0060 任一优选水溶性维生素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 然而, 各式维生素如维生素 B1、 维生 素B2、 维生素B6, 吡哆 (pyridoxine) 、 氢氯化吡哆、 维生素B12、 泛酸、 烟碱酸、 烟碱酰胺、 叶酸、 维生素 C、 维生素 H 等 ; 其盐类如酛胺盐酸盐 (thiamin。

44、 HCL salt) 、 抗坏血酸钠盐、 抗坏血 酸 -2- 磷酸镁盐为优选, 上述皆可藉现有方法如微生物转化法, 来自微生物栽培法、 酵素法 或化学合成 法的纯化法制备。 0061 任一优选脂溶性维生素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 然而, 各式维生素如维生素 A、 维生 素 D2、 维生素 D3、 维生素 E (dl-a- 生育酚、 d-a- 生育酚、 d-d- 生育酚) , 与其衍生物如棕榈酸 抗坏血酸盐 (palmitic acid ascorbate) 、 硬脂酸抗坏血酸盐 (stearic acid ascorbate) 、 二棕榈酸抗坏血酸盐、 醋酸 -dl-a- 生育酚、 烟碱酸 -dl。

45、-a- 生育酚维生素 E、 dl- 泛醇 (pantothenyl alcohol) 、 D- 泛醇、 泛醇乙醚等, 包含作为本发明示范的脂溶性维生素皆为 优选, 上述皆可借助现有方法如微生物转化法, 来自微生物栽培法、 酵素法或化学合成法的 纯化法制备。 0062 任一优选缩氨酸聚合物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 然而, 如胶原、 可水解胶原、 明胶、 弹 性蛋白、 可水解明胶、 角蛋白等, 包含作为本发明示范的缩氨酸聚合物皆为优选。 0063 任一优选多醣聚合物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 然而, 如羟乙纤维素、 生物胶、 玻尿酸 钠盐、 硫酸软骨胶或其盐类 (钠盐等) 及其相似为优选。例如硫酸软骨胶或其。

46、盐类等通常自 哺乳动物或鱼类身上提炼使用。 0064 任一优选神经脂质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 然而, 如脑酰胺、 pit- 神经胺醇 (pit-sphingosin) 、 神经脂质多醣体 (sphingo-lipopolysaccharide) 及其相似为优选。神 经脂质可借助现有方法自哺乳动物、 鱼类、 贝类或甲壳类、 酵母或植物提炼。 0065 任一优选海藻萃取皆可与化妆品作混合, 然而, 如褐藻、 红藻、 绿藻及其相似或由 上述分离的纯化鹿角菜胶 (carrageenan)、 褐藻酸钠或钾、 藻朊酸钠或钾为优选。藻类萃取 可借助现有方法自海藻中提炼获得。 0066 本发明的化妆品组成物可与。

47、其他现有的化妆品组成物成份混合, 如必要亦可与上 述要素成分共同使用。 说 明 书 CN 103800313 A 10 8/24 页 11 0067 上述的其他优选成份亦可含油性配料、 保湿剂、 润滑剂、 界面活性剂、 有机或无机 染料、 有机粉末、 紫外线吸收剂、 防腐剂、 抗菌剂、 抗氧化剂、 植物萃取、 酸碱值调节剂、 醇类、 色料、 香料、 致冷剂、 血液循环剂、 止汗剂、 蒸馏水等。 0068 优选油性配料包含酯油、 烃油、 硅油、 氟油 (fluoride oil) 、 动物油、 植物油等。 0069 上述优选酯油包含甘油 - 三 2- 己酸乙酯、 十六基 2- 己酸乙酯、 肉豆蔻。

48、酸异丙酯、 肉豆蔻酸丁酯、 棕榈酸异丙酯、 硬脂酸乙酯、 棕榈酸辛酯、 异硬脂酸异十六烷酯、 硬脂酸丁 酯、 亚麻油酸乙酯、 亚麻油酸异丙酯、 油酸乙酯、 肉豆蔻酸异十六烷酯、 肉豆蔻酸异硬脂酸 酯、 棕榈酸异硬脂酸酯、 辛基十二醇肉豆蔻酸酯、 异十六烷基硬脂酸盐、 癸二酸二乙酯、 己二 酸异丙酯、 辛戊酸异烷酯、 三 (癸酰基、 癸酸) 甘油酯、 三甲基丙烷三 2- 己酸乙酯、 三甲基丙 烷三异硬脂酸酯、 戊丁四醇四 -2- 己酸乙酯、 辛酸十六烷酯、 月桂酸癸酯、 月桂酸己酯、 肉豆 蔻酸癸酯、 肉豆蔻酸肉豆蔻酸酯、 肉豆蔻酸十六烷酯、 硬脂酸硬脂酸酯、 油酸癸酯、 亚油酸 十六烷酯、 月。

49、桂酸异硬脂酸酯、 肉豆蔻酸异三癸酯、 棕榈酸异十六烷酯、 硬脂酸异辛酯、 油酸 异十六烷酯、 油酸辛基十二烷酯、 亚油酸辛基十二烷酯、 异硬脂酸异丙酯、 十六硬脂酸 2- 己 酸乙酯、 硬脂酸 2- 己酸乙酯、 异硬脂酸己酯、 二辛酸乙二醇酯、 二油酸乙二醇酯、 二癸酸丙 二醇酯、 二 (癸酰基、 癸酸) 丙二醇酯、 二癸酸丙二醇酯、 二癸酸新戊二醇酯、 二辛酸新戊二 醇酯、 三癸酸甘油酯、 三十一酸甘油酯、 三异棕榈酸甘油酯、 三异硬脂酸甘油酯、 新戊酸辛基 十二烷酯、 辛酸异硬脂酸酯、 异壬酸辛酯、 新癸酸己基癸酯、 新癸酸辛基十二烷酯、 异硬脂 酸异十六烷酯、 异硬脂酸异硬脂酸酯、 异硬脂酸辛基癸酯、 聚甘油齐墩果酸酯、 聚甘油异硬 脂酸酯、 柠檬酸三异十六烷酯、 柠檬酸三异烷酯、 柠檬酸三异辛酯、 乳酸月桂酸酯、 乳酸肉 豆蔻酸酯、 乳酸十六烷酯、 乳酸辛基癸酯、 柠檬酸三乙酯、 柠檬酸乙酰基三乙酯、 柠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