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毛皮动物真菌、湿疹、脂 溢性皮炎、脱毛、脓皮症、烂肉、擦伤、疱疹、皮肤溃烂等皮肤病的中药及其 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毛皮动物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加,毛皮动物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 毛皮动物的皮肤病,不但多而且复杂,混合并发是目前毛皮动物皮肤病的常见 病,严重影响了毛皮动物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事业的发展。虽然人们想了很多 办法,研制出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药物很多,但问题是①疗效范围小,能治 其一,却治不了其二;②虽广谱,但疗效不甚理想;③用药后易产生抗药性; ④用药时疾病减轻或好转,停药后又复发。本发明药物是利用原料药,纤过筛 选、组织配方、临床应用、疗效观察,再经过筛选、调整配方、临床应用、疗 效观察等,通过几年的反复实践,不断完善起来的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一 种新型皮肤病外用药。它具有清热燥湿、杀菌消炎、迅速止痒、收敛止渗、消 肿止痛、控制感染、增强创面愈合、迅速促进新皮生长之功效。它取材广泛, 制作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且治疗范围广,疗效确实,愈后不复发。所以,本 发明药物的问世,对毛皮动物皮肤病的治疗具有新的突破和实际应用价值,在 毛皮动物养殖业中对其皮肤病的治疗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 备工艺,它制作工艺简单,具有安全、高效、广谱的药物作用,它的疗效范围 宽,用药后不易产生抗药性,停药后不复发的效果。
本发明药物中所用各原料药和剂量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反复的摸索和实践研 究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的重量比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本发明 采用下述十八种药物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 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毛皮动物的皮肤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 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 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风∶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 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15-30∶15-25∶18-26∶30-50∶16-30∶30-60∶15 -30∶20-35∶10-30∶20-40∶5-10∶25-50∶20-45∶30-60∶40-70∶50-100∶20 40∶15-35。
所述的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风∶ 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18-22∶15-20∶18 -20∶30-40∶16-20∶30-60∶15-30∶20-35∶15-25∶20-30∶5-10∶25-35∶20- 35∶30-40∶40-60∶50-70∶20-30∶15-25。
所述的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风∶ 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20∶15∶20∶ 30∶20∶30∶20∶20∶10∶20∶10∶30∶30∶30∶50∶50∶20∶20。
一种所述的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按上述重量比称取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 痢、荆芥、防风、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将 上述中药放入煮药的容器内,加6~10倍量的冷水进行浸泡1~2小时,使药材 充分膨胀后用武火加热煎煮,沸后开始计时,并改用文火保持微沸,2~4小时 后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6~8倍量,煎煮1~2小时后分离煎出液,药渣再 次加水4~6倍量,煎煮0.5~1小时后分离煎出液,合并三次煎煮液,静置,过 滤,再煮沸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之间,冷却后在浓缩液中加入乙醇和 研磨后的冰片,乙醇的加入量与浓缩液的重量比为2∶8,即得。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药物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安全、高效、广谱的药物作用,它的疗效 范围广,用药后不产生抗药性,停药后不复发的效果。它还具有清热燥湿、杀 菌消炎、迅速止痒、收敛止渗、消肿止痛、控制感染、增强创面愈合、迅速促 进新皮生长之功效。对于治疗毛皮动物真菌、湿疹、脂溢性皮炎、脱毛、脓皮 症、烂肉、擦伤、疱疹、皮肤溃烂等皮肤病效果显著。其取材广泛,使用方使,无 任何毒付作用。
下面结合临床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效果。
临床试验本发明药物疗效观察报告
为进一步考核本发明药物的疗效,对148例患有真菌、湿疹、脂溢性皮炎、 脱毛、脓皮症、烂肉、擦伤、疱疹、皮肤溃烂等皮肤病的毛皮动物进行临床药 效试验,其中患有上述皮肤病的动物狐狸72只、貉36只、水貂26只、犬12 只、猫2只,临床观察十天,本发明药物疗效显著,有效率高,现将观察结果 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临床验证选择的毛皮动物均符合验证设计中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共观察148 例。疾病类型见表1。
表1疾病症状
二、用药剂量和方法:
试验组:本发明药物,每天1次,用棉球或毛笔(大面积可用毛刷)蘸药 液涂擦患处,患处多涂。也可用注射器抽取药液直接向患处喷射。
在试验的过程中,停止内服或外用其它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
三、疗效标准及判断:
1、疗效标准:
痊愈:真菌、湿疹、脂溢性皮炎、脱毛、脓皮症、烂肉、擦伤、疱疹、皮肤 溃烂等症状完全消失。
显效:真菌、湿疹、脂溢性皮炎、脱毛、脓皮症、烂肉、擦伤、疱疹、皮 肤溃烂等症状大部分消失。
无效:真菌、湿疹、脂溢性皮炎、脱毛、脓皮症、烂肉、擦伤、疱疹、皮 肤溃烂等症状改善不明显。
2、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受试总数}×100%
有效率=(有效数÷受试总数)×100%
显效率=(显效数÷受试总数)×100%
无效率=(无效数÷受试总数)×100%
3、治疗结果判断:
有效率的统计,见表2:
表2有效率的统计: 组别 总例数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例 % 例 % 例 % 试验组 100 99 99 1 1 0 0 100%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100%。
4、试验组临床主要症状疗效:
通过试验组真菌、湿疹、脂溢性皮炎、脓皮症、烂肉、擦伤等主要症状治 疗前后积分平均值比较,提示本发明药物对上述症状有明显的疗效,见表3。
表3.本发明主要症状疗效比较(X±SD) 试验组 主要症状 例 治前 治后 差值 真菌 湿疹 脂溢性皮炎 89 91 81 4.72±1.08 3.98±1.51 2.07±0.62 1.76±2..56*** 1.45±1.30*** 0.74±0.77*** 3.16±1.18△△ 2.49±1.42 1.32±0.77 脓皮症 烂肉 擦伤 79 52 83 1.74±0.75 2.22±0.69 2.07±0.62 0.41±0.72*** 0.88±0.72*** 0.74±0.77*** 1.31±0.76△△ 1.54±2.03 1.32±0.77
从本组临床统计看,本发明药物的总有效率,在观察时间内治疗真菌、湿 疹、脂溢性皮炎、脱毛、脓皮症、烂肉、擦伤、疱疹、皮肤溃烂总有效率在100%。
四、不良反应:
应用本发明药物临床对148例毛皮动物进行全面观察,在用药期间动物均 没有发现过任何不良反应及皮肤过敏反应。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为纯中药制剂, 无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以上治愈后的动物经回访有的已二年多,没有发 现有复发的病例。
五、临床体会: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根据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对于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真菌、湿疹、脂溢性皮 炎、脓皮症、烂肉、擦伤等症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发明的药物,应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对动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对适应 症疗效快,效果显著,其有效率达到100%。
经过试验验证本药物具有清热燥湿、杀菌消炎、迅速止痒、收敛止渗、消 肿止痛、控制感染、增强创面愈合、迅速促进新皮生长的效果,症状轻的动物 使用1-2天即可痊愈,症状重的动物使用5-8天即可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 所限。
实施例1: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 风∶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15∶25∶26∶50∶ 30∶60∶30∶35∶30∶40∶10∶50∶45∶60∶70∶100∶40∶35。
将上述药物制成外用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上述重量比称取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 白蒺痢、荆芥、防风、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 将上述中药放入煮药的容器内,加6~10倍量的冷水进行浸泡1~2小时,使药 材充分膨胀后用武火加热煎煮,沸后开始计时,并改用文火保持微沸,2~4小 时后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6~8倍量,煎煮1~2小时后分离煎出液,药渣 再次加水4~6倍量,煎煮0.5~1小时后分离煎出液,合并三次煎煮液,静置, 过滤,再煮沸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之间,冷却后在浓缩液中加入乙醇 和研磨后的冰片,乙醇的加入量与浓缩液的重量比为2∶8,即得。
实施例2: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 风∶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30∶25∶26∶50∶ 30∶60∶30∶35∶30∶40∶10∶50∶45∶60∶70∶100∶40∶35。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 风∶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 15∶15∶18∶30∶16∶30∶15∶20∶10∶20∶5∶25∶20∶30∶40∶50∶20∶15。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 风∶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 30∶15∶18∶30∶16∶30∶15∶20∶10∶20∶5∶23∶20∶30∶40∶50∶20∶15。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 风∶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18∶15∶20∶40∶ 20∶60∶30∶35∶25∶30∶10∶35∶35∶40∶60∶70∶30∶25。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 风∶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22∶15∶20∶40∶ 20∶60∶30∶35∶25∶30∶10∶35∶35∶40∶60∶70∶30∶25。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风∶ 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22∶20∶20∶40∶20∶ 60∶30∶35∶25∶30∶10∶35∶35∶40∶60∶70∶30∶25。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风∶ 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18∶20∶20∶40∶20∶ 60∶30∶35∶25∶30∶10∶35∶35∶40∶60∶70∶30∶25。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治疗毛皮动物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按重量份数比组成:
生地榆∶艾叶∶百部∶苦参∶风眼草∶黄柏∶蛇床子∶白蒺痢∶荆芥∶防 风∶冰片∶白芷∶马齿苋∶土茯苓∶双叶∶何首乌∶野菊花∶蝉蜕=20∶15∶ 20∶30∶20∶30∶20∶20∶10∶20∶10∶30∶30∶30∶50∶50∶20∶20。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如下:将上述药液用棉球或毛笔(大面积可用毛刷) 蘸药液涂擦患处,患处多涂。也可用注射器抽取药液直接向患处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