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更具体地,涉及通 过用甲醇提取并用色谱法分离/纯化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用于有效提取和纯化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和包括该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抗病毒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没有关于槲皮素-7-鼠李糖苷的药理学、生物学活性的 报道。然而,具有与槲皮素-7-鼠李糖苷相似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或糖 基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学活性已经得到普遍认识[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L.C.Chiang,W.Chiang,M.C.Liu 和C.C.Lin,Vol.52(pp194~198),2003]。尽管已经有报道说黄 酮类化合物具有针对疱疹病毒、腺病毒等的抗病毒活性,并且这种双 黄酮类化合物如南方贝壳杉双黄酮具有针对流感病毒等的抑制活性 [Planta Medica,Yuh-Meei Lin,Vol.65(pp120~125)],这些抗病 毒药活性似乎不是很出色。
本发明人已经表明,鱼腥草提取物具有针对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活 性[韩国专利申请2004-97587]并且成功地从鱼腥草提取物分离了活 性成分,将其确定为槲皮素-7-鼠李糖苷。本发明人提交的韩国专利申 请2004-97587公开了鱼腥草提取物针对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活性。但 是,他们通过证实槲皮素-7-鼠李糖苷具有优于鱼腥草甲醇提取物700 倍的针对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并且具有优异的针对流感病毒的抗 病毒活性,从而完成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包括槲皮素-7-鼠李糖苷、其衍生 物或可药用盐作为活性成分的抗病毒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从鱼腥草提取物分离槲皮素-7-鼠李 糖苷的方法。
发明公开
本发明涉及包括式(1)表示的黄酮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作为活 性成分的抗病毒组合物:
(1)
其中R1、R2、R3和R4的每一个选自H、OH或烷基。
本发明还涉及从鱼腥草提取和分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的方 法,包括:
1)用甲醇提取鱼腥草,将提取物减压浓缩并且将其用乙酸乙酯提 取,以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
2)将浓缩物溶解于甲醇并通过色谱法收集活性级分;和
3)用色谱法分离活性级分,使用真空干燥器除去溶剂并将产物冷 冻干燥,得到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更详细说明。
本发明涉及通过用甲醇提取鱼腥草并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的 黄酮类化合物,用于有效提取和纯化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和包含 该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抗病毒组合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通过有机合成来合成,或者可以根据本发明从 鱼腥草提取和分离。
从鱼腥草提取抗病毒活性化合物的方法如下:
收集鱼腥草并在回流下使用甲醇提取24-72小时。将提取物减压 过滤并用乙酸乙酯提取。
进行硅胶柱吸附色谱法,用于浓缩乙酸乙酯提取物,使用氯仿/ 甲醇(100/0→0/100)作为洗脱剂,以浓缩活性级分。
将浓缩的活性级分溶解于甲醇并且使用Sephadex LH-20柱和水- 乙腈(25%乙腈,17分钟)洗脱剂进行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以得到 槲皮素-7-鼠李糖苷。
通过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仪)、NMR分析等,已经证实式1 表示的化合物具有以下的物理化学性质:
i)外观:粉末 ii)分子量:448
iii)分子式:C21H20O11iv)质量分析(M-H)-:448(m/z)
使用氘代甲醇溶剂的H-NMR和C-NMR分析已经证实了以下式(1a) 表示的结构:
(1a)
本发明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可以以可药用盐的形式使用。优选从 可药用游离酸得到的酸加合物。上述式1a表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上述 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技术制备为可药用的酸加合物。游离酸可为有机 的或无机的酸。适合的无机酸的实例是盐酸、溴酸、硫酸、磷酸等, 适合的有机酸的实例是柠檬酸、乙酸、乳酸、酒石酸、马来酸、富马 酸、甲酸、丙酸、草酸、三氟乙酸、苯甲酸、葡糖酸、甲磺酸、羟基 乙酸、琥珀酸、4-甲苯磺酸、半乳糖醛酸、4,4′-亚甲双(3-羟基-2- 萘酸)、谷氨酸、门冬氨酸等。
本发明另外涉及包括式(1)表示的黄酮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作 为活性成分的抗病毒组合物。
因为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作为 活性成分,其抑制冠状病毒的增殖,并且可以用于治疗或预防由冠状 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泻、脱水等。另外,因为该组合物抑制流感病毒 的增殖,其可以用于治疗或预防流感或感冒或由其它RNA病毒引起的 感染。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口服给药或非口服给药,例如静脉内、 皮下、腹膜内、或局部给药用于临床目的。此外,其可以以药物或保 健食品的形式使用。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示例性口服给药形式包括片剂、锭剂、菱形 片、水或油悬浮液、粗的粉末或颗粒、乳剂、硬或软胶囊、糖浆或酏 剂。对于制备为片剂、胶囊等形式,包含粘合剂例如乳糖、蔗糖、山 梨醇、甘露醇、淀粉、支链淀粉、纤维素或明胶;;赋形剂例如磷酸 二钙;崩解剂例如玉米淀粉或甘薯淀粉;和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镁、硬 脂酸钙、硬脂酰富马酸钠或聚乙二醇蜡。对于制备为胶囊形式,另外 包含液体媒介物例如脂油。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 胸内注射而非口服给药。对于制备为非口服给药形式,将式(1)表示的 化合物在水中与稳定剂或缓冲剂混合,以得到溶液或悬浮液,将其包 含在安瓿或小瓶中。
通常,式(1)表示的化合物对于成人的有效剂量为每天1-100 mg/kg,优选每天5-20mg/kg。根据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化合物可 以以适当的时间间隔一天给药几次,优选一天2-3次。
本文中使用的“保健食品”是指通过将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其可 药用盐加入食物例如饮料、茶类、调味品、口香糖、甜点等制备的食 物,或将其制成胶囊、粉末、悬浮液等形式的食物。在服用时,保健 食品提供特定的保健相关效果,但是它们优于药物,在于它们尽管长 时间服用也不引起副作用。
附图简述
图1表示从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分离的活性级分的HPLC分析结果。
图2表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的13C-NMR谱。
图3表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的1H-NMR谱。
图4是表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甲型流感(H1N1/WS/33)病毒 的抗病毒活性。
图5是表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流感B型(B/Lee/40)病毒的抗 病毒活性。
图6是表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轮状病毒(OSU)的抗病毒活 性。
图7是表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鼻病毒2的抗病毒活性。
发明详述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应该理解,其不限制本发 明的范围。
实施例1:具有抗冠状病毒活性的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为了得到能够抑制冠状病毒的化合物,本发明人通过提取和色谱 法对鱼腥草进行了分离和纯化。
将得自Kyeungnam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Technology Center的1kg鱼腥草用100%甲醇提取48小时。将提取物减压浓缩 并用乙酸乙酯提取。将乙酸乙酯层浓缩并将浓缩物溶解于2mL的甲醇。 使用氯仿/甲醇(100/0→0/100)作为洗脱剂进行硅胶柱吸附色谱法, 以浓缩活性级分。将浓缩的活性级分溶解于甲醇并且使用Sephadex LH-20柱和水-乙腈(25%乙腈)洗脱剂进行高压液相色谱法(柱:C18, 流速:1.5mL/min,在220nm检测)。分离在约17分钟的活性级分[图 1]并且使用真空干燥器除去溶剂。将残余物冷冻干燥,得到3.7mg 的以下式1a表示的化合物:
实施例2:活性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使用ESI-MS(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Fisons VG Quattro 400质 谱仪,USA)和H-和C-NMR谱分析活性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将每 个试验样品用氘代甲醇溶剂溶解之后,使用5mm NMR管进行核磁共振 光谱分析。使用各自溶剂作为内标准或者基于TMS(四甲基硅烷)的峰 测量化学位移。分析化合物的外观、分子量、分子式和质量。
活性化合物为粉末形式。分子量为448,分子式确定为C21H20O11。 质量分析结果是(M-H)-:448(m/z)。使用氘代甲醇溶剂进行的H-NMR 和C-NMR光谱分析证实活性化合物是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图2]。
<NMR数据>
1)式(1)表示的化合物
13C NMR(MeOH-d6)δ 17.2,23.1,29.5,30.3,36.5,39.2,40.5, 79.7,116.8,121.0,125,137.8,141.8,149.1,165.0。
实施例3:槲皮素-7-鼠李糖苷的抗冠状病毒活性
为了测量槲皮素-7-鼠李糖苷的抗冠状病毒活性,本发明人使用衍 生自非洲绿猴肾细胞的Vero细胞系的Vero细胞进行以了下体外试验。
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活性可以通过Kwon Dur-Han等人(韩国专利申请2004-101863)提出的方法测量。测量了 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抑制活性,所述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 将Vero细胞在96孔微板上培养直到每个孔的底部完全被细胞覆盖。 完全除去剩余的培养基并将每个孔用磷酸盐缓冲剂洗涤两次。向每个 孔加入调节到TCID50浓度的PEDV溶液。将溶解于二甲亚砜的以下物 质加入到每个孔到0.1-100μg/mL的最终浓度,所述物质包括:槲皮 素-7-鼠李糖苷;购自Sigma的常规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 刚烷胺和叠氮胸苷;购自Roche的奥塞米韦(商品名:Tamiflu);和购 自Glaxo Wellcome的扎那米韦(商品名:Relenza)。在培养48小时之 后,用显微镜观察Vero细胞。在加入100μL的70%丙酮之后,将各 个孔在-20℃保持1小时。在干燥器中干燥之后,加入溶解于1%(v/v) 的乙酸的100μL的0.4%(w/v)SRB(磺酰罗丹明B)溶液。在染色30 分钟之后,用1%(v/v)乙酸将未结合于细胞的SRB染色溶液洗掉,进 行4次。
在干燥之后,向每个孔加入100μL的10mM Tris溶液(pH 10.5), 以溶解孔底部的被染色的物质。在562nm测量吸光度以评价抗病毒活 性。
将只用DMSO处理和用DMSO和PEDV处理的细胞用作对照组。本发 明的化合物针对PEDV的抗病毒活性在以下表1中给出。
【表1】
在Vero细胞中针对PEDV的抗病毒活性
化合物抑制活性(TI=CC50/IC50)槲皮素-7-鼠李糖苷>7,143[CC50/IC50=>(100μg/mL)/(0.014μg/mL)]利巴韦林>24.4[CC50/IC50=>(100μg/mL)/(4.1μg/mL)]拉米夫定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叠氮胸苷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无环鸟苷 (Acycloguanine)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Tamiflu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Relenza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
如表1所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的抗病毒抑制指数(TI= CC50/IC50;CC50=50%细胞毒性所需的浓度,IC50=抑制病毒50%所 需的浓度)超过7,143。槲皮素-7-鼠李糖苷在抑制病毒方面优于参考 物利巴韦林(TI=244)。其它抗病毒药,拉米夫定、叠氮胸苷和无环 鸟苷即使在最大剂量(100μg/mL)也没有达到IC50。因此,证实本发明 的化合物槲皮素-7-鼠李糖苷体外抑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有效的。
槲皮素-7-鼠李糖苷的抑制活性指数(>7,143)比由Kwon Dur-Han 等人提交的专利申请[韩国专利申请2004-97587]的鱼腥草甲醇提取 物的(10.1)抑制活性指数更高超过700倍,。
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PEDV的抑制活性可与具有相似结构的其 它黄酮类化合物相比。将购自Sigma的芹菜配基、四羟黄酮、槲皮素、 儿茶素、栎素、染料木苷、橙皮苷和芦丁中的每一种溶解于二甲亚砜 并在0.1-100μg/mL的浓度测量抗病毒活性。结果在以下表2中给出。
【表2】
槲皮素-7-鼠李糖苷和类似化合物的抗病毒抑制活性
化合物抑制活性(TI=CC50/IC50)槲皮素-7-鼠李糖苷>7,143[CC50/IC50=>(100μg/mL)/(0.014μg/mL)]芹菜配基>370[CC50/IC50=>(50μg/mL)/(0.1μg/mL)]四羟黄酮>32.7[CC50/IC50=>(6.7μg/mL)/(0.21μg/mL)]槲皮素34.2[CC50/IC50=>(365.2μg/mL)/(10.7μg/mL)]儿茶素>9.0[CC50/IC50=>(100μg/mL)/(11.1μg/mL)]栎素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染料木苷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橙皮苷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芦丁即使在最大剂量也没有得到IC50.
芹菜配基、四羟黄酮和槲皮素是其中糖没有结合于黄酮类化合物 的化合物。儿茶素也是具有与黄酮类化合物非常类似的结构但是没有 糖的化合物。染料木苷是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7位碳结合于葡萄糖[参 见式(1)]的化合物,橙皮苷和芦丁是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7位碳结合 于两个糖(参见式(1))的化合物,栎素是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3位碳结 合于鼠李糖(参见式(1))的化合物。如表2所示,芹菜配基的抗病毒抑 制活性指数(TI=CC50/IC50)是370而四羟黄酮的槲皮素的抗病毒抑制 活性指数分别是32.7和34.2。儿茶素的抗病毒抑制活性指数为9.0, 栎素、染料木苷、橙皮苷和芦丁即使在最大剂量(100μg/mL)也没有 达到IC50。因此,证明本发明的化合物槲皮素-7-鼠李糖苷与类似黄酮 类化合物相比特别是在体外抑制病毒方面是优越的。
评价了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 呼吸性冠状病毒(PRCV,另一类冠状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将ST细胞在 96孔微板上培养直到每个孔的底部完全被细胞覆盖。完全除去剩余的 培养基并将每个孔用磷酸盐缓冲剂洗涤两次。向每个孔加入调节到 TCID50浓度的TGEV或PRCV溶液。将溶解于二甲亚砜的槲皮素-7-鼠 李糖苷、购自Sigma的常规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拉米夫定、叠氮脱氧 胸苷、无环鸟苷和甘草甜素)加入到每个孔中到0.1-100μg/mL的最终 浓度。在培养48小时之后,用显微镜观察ST细胞。与上述评价针对 PEDV的抗病毒抑制活性类似地,将只用DMSO处理的细胞和用DMSO和 TGEV或DMSO和PRCV处理的细胞用作对照组。
本发明的化合物针对PEDV的抗病毒活性在以下表1中给出。
拉米夫定、叠氮脱氧胸苷、无环鸟苷和甘草甜素根本没有表现出 针对TGEV和PRCV的抑制活性。槲皮素-7-鼠李糖苷和利巴韦林的抗病 毒抑制活性在以下表3中给出。
【表3】
在ST细胞中的抗冠状病毒抑制活性
如表3中所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表现出可与利巴韦林相比较的 针对TGEV和PRCV的优异的抗病毒抑制活性。总之,槲皮素-7-鼠李糖 苷在体外抑制三种类型的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流行性腹泻 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方面是有效的。
实施例4: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
为了评价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使用衍生 自狗肾的MDCK细胞进行以下体外试验。
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活性通过Kwon Dur-Han 等人提出的方法(韩国专利申请2004-101863)测量。测量了针对甲型 流感病毒(H1N1;WS/33株)的抑制活性。将MDCK细胞在96孔微板上 培养直到每个孔的底部完全被细胞覆盖。完全除去剩余的培养基并将 每个孔用磷酸盐缓冲剂洗涤两次。将溶解于二甲亚砜的以下每种物质 加入到各自孔中到10μg/mL的最终浓度,所述物质为槲皮素-7-鼠李 糖苷;购自Sigma的常规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和金刚烷胺;购自Roche 的奥塞米韦(商品名:Tamiflu)和购自Glaxo Wellcome的扎那米韦(商 品名:Relenza)。在培养48小时之后,用显微镜观察MDCK细胞。在 加入100μL的70%丙酮之后,将各自的孔在-20℃保持1小时。在干 燥器中干燥之后,加入100μL的溶解于1%(v/v)乙酸的0.4%(w/v) SRB(磺酰罗丹明B)溶液。在染色30分钟之后,用1%(v/v)乙酸将未 结合于细胞的SRB染色溶液洗掉,进行4次。在干燥之后,向每个孔 加入100μL的10mM Tris溶液(pH 10.5),以溶解孔底部的被染色的 物质。在562nm测量吸光度以评价抗病毒活性。作为对照组,将只用 DMSO处理的细胞的生活力与用DMSO和病毒处理的那些相比较。每个 试验重复3次。给定浓度(10μg/mL)的每种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在以 下表4中给出。
【表4】
针对甲型流感(H1N1;WS/33)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化合物(10μg/mL)抑制活性(%)(平均值±S.D.)槲皮素-7-鼠李糖苷66.03±4.85利巴韦林74.15±4.01Relenza52.68±0.29Tamiflu-9.78±0.67金刚烷胺14.60±6.05
如表4中所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在感染的MDCK细胞表现出 66.03%的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其显著地优于目前用于治疗 流感病毒感染的Tamiflu(-9.78%)。其还表现出优于Relenza的抑制 活性(52.68%),由于高的副作用风险,Relenza只用于吸入使用,并 且尽管金刚烷胺(14.60%)已经在2000以前用于治疗流感,但是由于 副作用目前很少使用。利巴韦林(74.15%)表现出优于槲皮素-7-鼠李 糖苷的抑制活性,但是由于高的副作用风险例如贫血症,其不用于治 疗流感。总而言之,本发明的槲皮素-7-鼠李糖苷是体外有效抑制流感 病毒的衍生自天然产物的化合物。
实施例5: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乙型流感的抑制活性
为了评价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使用衍生 自狗肾的MDCK细胞进行以下体外试验。
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活性通过Kwon Dur-Han 等人提出的方法(韩国专利2004-101863)测量。测量了针对乙型流感 (B/Lee/40)病毒的抑制活性。将MDCK细胞在96孔微板上培养直到每 个孔的底部完全被细胞覆盖。除去剩余的培养基并将每个孔用磷酸盐 缓冲剂洗涤两次。向每个孔加入调节到TCID 50浓度的流感病毒溶液。 然后,将溶解于二甲亚砜的以下物质以10μg/mL的浓度加入到各自孔 中,所述物质为本发明的化合物和购自Sigma的常规的抗病毒药利巴 韦林和金刚烷胺、购自Roche的奥塞米韦(商品名:Tamiflu)和购自 Glaxo Wellcome的扎那米韦(商品名:Relenza)。在培养48小时之后, 用显微镜观察MDCK细胞。在加入100μL的70%丙酮之后,将各个孔 在-20℃保持1小时。在干燥器中干燥之后,加入溶解于1%(v/v)乙 酸的100μL的0.4%(w/v)SRB(磺酰罗丹明B)溶液。在染色30分钟 之后,用1%(v/v)乙酸将未结合于细胞的SRB溶液洗掉,进行4次。 在干燥之后,向每个孔加入100μL的10mM Tris溶液(pH 10.5),以 溶解孔底部的被染色的物质。在562nm测量吸光度以评价抗病毒活性。 作为对照组,将只用DMSO处理的细胞的生活力与用DMSO和病毒处理 的那些相比较。每个试验重复3次。给定浓度(10μg/mL)的每种化合 物的抗病毒活性在以下表5中。
【表5】
针对乙型流感(B/Lee/40)病毒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10μg/mL)抑制活性(%)(平均值±S.D.)槲皮素-7-鼠李糖苷92.66±0.24利巴韦林95.77±0.79Relenza3.40±3.92Tamiflu-1.43±2.98金刚烷胺-1.85±1.66
如表5中所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在感染的MDCK细胞中表现出 92.66%的针对乙型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其显著地优于目前用于治疗 流感病毒感染的Tamiflu(-1.43%)。其还表现出优于Relenza的抑制 活性(3.40%),由于高的副作用风险,Relenza只用于吸入使用,并 且尽管金刚烷胺(-1.85%)已经在2000以前用于治疗流感,但是由于副 作用目前很少使用。利巴韦林(95.77%)表现出优于槲皮素-7-鼠李糖 苷的抑制活性,但是由于高的副作用风险例如贫血症,其不用于治疗 流感。总而言之,本发明的槲皮素-7-鼠李糖苷是体外有效抑制流感病 毒的衍生自天然产物的化合物。
实施例6: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轮状病毒的抑制活性
为了评价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轮状病毒的抑制活性,使用衍生 自猪肾的MA014细胞进行以下体外试验。
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活性通过Kwon Dur-Han 等人提出的方法(韩国专利2004-101863)测量。测量了针对轮状病毒 (菌株:OSU)的抑制活性。将MA104细胞在96孔微板上培养直到每个 孔的底部完全被细胞覆盖。除去剩余的培养基并将每个孔用磷酸盐缓 冲剂洗涤两次。向每个孔加入调节到TCID 50浓度的轮状病毒溶液。 然后,将溶解于二甲亚砜的以下物质以10μg/mL浓度加入到每个孔 中,所述物质为本发明的化合物和购自Sigma的常规抗病毒药利巴韦 林、叠氮胸苷、阿昔洛韦、拉米夫定、和甘草甜素,和购自Glaxo Wellcome的扎那米韦(商品名:Relenza)。在48小时之后,在显微镜 下观察MA104细胞。在加入100μL的70%丙酮之后,将每个孔在-20 ℃保持1小时。在干燥器中干燥之后,加入溶解于1%(v/v)乙酸的100 μL的0.4%(w/v)SRB(磺酰罗丹明B)溶液。在染色30分钟之后,用 1%(v/v)乙酸将未结合于细胞的SRB溶液洗掉,进行4次。在干燥之 后,向每个孔加入100μL的10mM Tris溶液(pH 10.5),以溶解孔底 部的被染色的物质。在562nm测量吸光度以评价抗病毒活性。作为对 照组,将只用DMSO处理的细胞的生活力与用DMSO和病毒处理的那些 相比较。每个试验重复2次。给定浓度(10μg/mL)的每种化合物的抗 病毒活性在以下表6中给出。
【表6】
针对轮状病毒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10μg/mL)抑制活性(%)(平均值±S.D.)槲皮素-7-鼠李糖苷77.37±1.96利巴韦林82.34±5.86叠氮胸苷0.69±0.75阿昔洛韦0.78±0.81拉米夫定0.02±0.12甘草甜素0.49±0.22Relenza0.50±0.40
如表6中所示,槲皮素-7-鼠李糖苷在感染的MA104细胞表现出 77.37%的针对轮状病毒的抑制活性,其显著地优于目前用作抗病毒药 的叠氮胸苷(0.69%)、阿昔洛韦(0.78%)、拉米夫定(0.02%)和 Relenza(0.50%)的抑制活性。尽管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天然产物甘草甜 素的抑制活性只有0.49%,但是槲皮素-7-鼠李糖苷表现出77.37% 的优异的抑制活性。利巴韦林(82.34%)表现出优于槲皮素-7-鼠李糖 苷的抑制活性,但是由于高的副作用风险例如贫血症,其不用于治疗 流感。总而言之,本发明的槲皮素-7-鼠李糖苷是体外有效抑制轮状病 毒的衍生自天然产物的化合物。
实施例7: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鼻病毒的抑制活性
为了评价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鼻病毒的抑制活性,使用人子宫 颈癌细胞系的HeLa细胞进行以下体外试验。
槲皮素-7-鼠李糖苷针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活性通过Kwon Dur-Han 等人提出的方法(韩国专利2004-101863)测量。测量了针对鼻病毒(菌 株:鼻病毒2)的抑制活性。将HeLa细胞在96孔微板上培养直到每个 孔的底部完全被细胞覆盖。除去剩余的培养基并将每个孔用磷酸盐缓 冲剂洗涤两次。向每个孔加入调节到TCID 50浓度的鼻病毒溶液。然 后,将溶解于二甲亚砜的以下物质以10μg/mL的浓度加入到每个孔 中,所述物质为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类似于槲皮素-7-鼠李糖苷的黄酮 类化合物槲皮素、四羟黄酮、芹菜配基、栎素、染料木苷、橙皮苷、 儿茶素和芦丁,和购自Sigma的常规的抗病毒剂利巴韦林。在48小时 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在加入100μL的70%丙酮之后, 将各个孔在-20℃保持1小时。在干燥器中干燥之后,加入溶解于1 %(v/v)乙酸的100μL的0.4%(w/v)SRB(磺酰罗丹明B)溶液。在染 色30分钟之后,用1%(v/v)乙酸将未结合于细胞的SRB溶液洗掉, 进行4次。在干燥之后,向每个孔加入100μL的10mM Tris溶液(pH 10.5),以溶解孔底部的被染色的物质。在562nm测量吸光度以评价 抗病毒活性。作为对照组,将只用DMSO处理的细胞的生活力与用DMSO 和病毒处理的那些相比较。每个试验重复3次。每种化合物在给定浓 度(10μg/mL)的抗病毒活性在以下表7中给出。
【表7】
针对鼻病毒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10μg/mL)抑制活性(%)(平均值±S.D.)槲皮素-7-鼠李糖苷77.89±1.18槲皮素9.87±4.67四羟黄酮21.82±1.82芹菜配基9.24±8.31栎素13.43±4.24染料木苷12.97±2.10橙皮苷3.12±14.90儿茶素11.21±4.06芦丁25.68±1.06利巴韦林42.32±4.38
如表7中所示,尽管具有与槲皮素-7-鼠李糖苷类似结构的黄酮类 化合物槲皮素(9.87%)、四羟黄酮(21.82%)、芹菜配基(9.24%)、栎素 (13.43%)、染料木苷(12.97%)、橙皮苷(3.12%)、芦丁(25.68%)和儿 茶素(11.21%)没有表现出优异的针对轮状病毒的抑制活性,但是槲皮 素-7-鼠李糖苷表现出77.89%的优异的抑制活性。作为强抗病毒药之 一的利巴韦林(42.342%)表现出比槲皮素-7-鼠李糖苷更差的抑制活 性。因此,可以作出结论,本发明的化合物槲皮素-7-鼠李糖苷是体外 有效抑制鼻病毒的衍生自天然产物的化合物。
实施例8:毒性试验
对本发明的槲皮素-7-鼠李糖苷进行如下毒性试验。
将溶解于二甲亚砜(DMSO)并用水稀释的槲皮素-7-鼠李糖苷以10 g/kg的剂量对小鼠(每组10只小鼠)给药。观察小鼠7天,它们中没 有发现死亡。
制备实施例1:粉剂
活性成分 10g
玉米淀粉 50g
羧基纤维素 40g
合计 100g
将上述组分精细粉碎并且混合,以得到粉剂。将100mg的得到的 粉剂填充在5号硬胶囊中。
制备实施例2:片剂
活性成分 10g
乳糖 70g
结晶纤维素 15g
硬脂酸镁 5g
合计 100g
将上述组分精细粉碎并且混合。通过直接压片的方法制备片剂。 每个片剂的总重量为100mg,每片包含10mg的活性成分。
制备实施例3:注射剂
活性成分 10g
氯化钠 600mg
抗坏血酸 100mg
注射用水 足量
合计 100mL
使用上述组分制备注射剂。将溶液填充在安瓿中并在120℃加热 30分钟灭菌。
【工业实用性】
从前述显而易见,本发明的黄酮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可用于治 疗或预防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前述说明书中公开的基本原理和特定 实施方案可以容易地用作基础,用于改进或设计用于执行与本发明相 同目的的其它实施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理解,这种等价的实 施方案没有脱离随后权利要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