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225456.8 (22)申请日 2014.05.27 A61K 36/752(2006.01) A61P 1/00(2006.01) (71)申请人 刘运波 地址 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米山东路 2-1 号中央龙湾小区 5 号楼 1 单元 401 室 (72)发明人 刘运波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 药, 它是由下列原料药物按照一定重量配比的组 份组成 : 黄芪、 党参、 炒白术、 柴胡、 升麻、 当归、 枳 壳、 熟附子、 小茴香、 焦艾叶。
2、、 甘草。本发明中药具 有疗效好、 疗程短、 毒副作用小、 治愈率高等优点, 总有效率 92.5%, 治愈率 80.25%, 好转 12.25%, 无 效 7.5%。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5311171 A 2016.02.10 CN 105311171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份组 成 : 黄芪 30-60g、 党参 15-30g、 炒白术 10-15g、 柴胡 6-10g、 升麻 6-10g、 当归 10-12g、 枳壳 。
3、10-15g、 熟附子 6-10g、 小茴香 10-15g、 焦艾叶 10-12g、 甘草 6-10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311171 A 2 1/2 页 3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胃下垂是指立位时胃位置下垂, 胃下缘达盆腔, 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 以下。 本病多见于女性、 瘦长无力体型者, 也可见于经产妇、 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多次腹部 手术有切口疝者或长期卧床少动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饱, 食后加重, 时有隐痛等。祖国 医学称胃下垂为 “胃缓” , 认为长期饮食失节, 或。
4、七情内伤, 或脾胃虚寒, 中气下陷, 升降失常 而发病。治疗原则为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 提供了一种疗效好、 疗程短、 毒副作用小、 治愈率高, 适合治疗胃下垂的中药。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 药物的组份组成 : 黄芪 30-60g、 党参 15-30g、 炒白术 10-15g、 柴胡 6-10g、 升麻 6-10g、 当归 10-12g、 枳壳 10-15g、 熟附子 6-10g、 小茴香 10-15g、 焦艾叶 10-12g、 甘草 6-10g。 0004 优选用量 : 黄芪 60g、 党参 30g、 炒白术。
5、 15g、 柴胡 10g、 升麻 6g、 当归 10g、 枳壳 15g、 熟附子 6g、 小茴香 10g、 焦艾叶 10g、 甘草 6g。 0005 药理分析 : 中气虚, 摄纳不力, 升举无能, 故出现胃下垂。上述方剂中首选大剂量 黄芪补气升阳, 为君药。 党参、 炒白术补气健脾, 升麻、 柴胡升阳举陷, 助黄芪补气升阳, 共为 臣药。 气虚则血虚, 血虚则无力行气, 故用当归补血而活血, 枳壳行气而宽中, 并能收缩平滑 肌 ; 气虚则阳虚, 阳虚则生内寒, 故用附子、 小茴香、 焦艾叶散寒止痛, 理气和胃, 共为佐药。 炙甘草既补脾益气又调和药性, 为使药。 诸药合用, 共奏补中益气, 升。
6、阳举陷, 温中散寒之功 效。 0006 剂型及用法 : 本方药剂型为汤剂, 水煎服, 一日一剂。具体煎法是 : 先用凉水将上 述诸药浸泡一小时, 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 30 分钟, 滤出药液约 150ml ; 二煎加热水, 武火 煮沸后改文火续煎 50 分钟, 滤出药液约 150ml, 两次煎得药液混合, 早晚饭后两小时各服 150ml。服药期间忌食寒凉食物, 不易过饱, 可少食多餐。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 实施例 1 :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份组成 : 黄芪 30-60g、 党参 15-30g、 炒白术 10-。
7、15g、 柴胡 6-10g、 升麻 6-10g、 当归 10-12g、 枳壳 10-15g、 熟 附子 6-10g、 小茴香 10-15g、 焦艾叶 10-12g、 甘草 6-10g。 0008 实施例 2 :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份配比为 : 黄芪 60g、 党参 30g、 炒白术 15g、 柴胡 10g、 升麻 6g、 当归 10g、 枳壳 15g、 熟附子 6g、 小茴香 10g、 焦 艾叶 10g、 甘草 6g。 说 明 书 CN 105311171 A 3 2/2 页 4 0009 临床疗效总结 一、 一般资料 : 两年共收治病人 18 例, 其中男性 。
8、4 例, 女性 14 例。年龄 40-50 岁 8 例, 50-60 岁 8 例, 60 岁以上 2 例。病程最长者 10 年, 最短者 1 年。 0010 二、 诊断标准 :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 上腹部胀饱进食后加重, 时有隐痛和 X 线钡 餐透视即可诊断。 0011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1、 治愈 : 自觉症状消失, X 线钡餐透视正常。 0012 2、 好转 : 自觉症状减轻, X 线钡餐透视下垂幅度减少。 0013 3、 未愈 : 治疗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0014 四、 治疗效果 : 服药两个月为一疗程, 轻者一疗程痊愈, 重者两疗程痊愈。 总有效率 92.5%, 治愈率 80。
9、.25%, 好转 12.25%, 无效 7.5%。 0015 五、 典型病例 : 1、 张 XX, 女, 45 岁, 工人。2011 年 5 月就诊。自述上腹部胀饱不适 2 年, 进食后加重, 伴 有嗳气。经 X 线透视诊断为 “胃下垂” 给予本方药治疗, 服用一疗程诸症消失痊愈。 0016 2、 李 XX, 女, 65 岁, 体质瘦弱。2011 年 9 月就诊。自述近半年来时有腹部胀满, 疼 痛, 曾在市立医院检查诊断为 “胃下垂” , 服过多种药物 (具体不详) 不见好转, 求治于中医。 给予本方药服用一疗程, 症状明显好转, 继服半疗程, 诸症消失而痊愈。 说 明 书 CN 105311171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