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8096758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04289.5

申请日:

20151228

公开号:

CN105535821A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6,A61P35/00,A61K35/57,A61K35/64

主分类号:

A61K36/9066,A61P35/00,A61K35/57,A61K35/64

申请人:

黄维清

发明人:

黄维清,许琳,孔庆暖,马晓莹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东海中路5号

优先权:

CN201511004289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龚燮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郁金1-3份、鸡内金2-3份、没药2-4份、3-5份、姜黄2-3份、夏天无1-3份、柏子仁2-3份、首乌藤1-3份、黄芪1-3份、白术1-3份、甘草3-5份、淫羊藿2-3份、熟地黄2-3份、枸杞子2-3份、桑螵蛸2-3份、桑寄生2-3份、萆薢2-3份、厚朴4-6份、陈皮2-3份、薤白2-3份、大腹皮2-3份、泽泻4-6份和茯苓4-6份,根据中药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理论,补益肝肾、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解散消肿,治疗胃肠道肿瘤,标本兼治,疗效好,见效快。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郁金1-3份、鸡内金2-3份、没药2-4份、3-5份、姜黄2-3份、夏天无1-3份、柏子仁2-3份、首乌藤1-3份、黄芪1-3份、白术1-3份、甘草3-5份、淫羊藿2-3份、熟地黄2-3份、枸杞子2-3份、桑螵蛸2-3份、桑寄生2-3份、萆薢2-3份、厚朴4-6份、陈皮2-3份、薤白2-3份、大腹皮2-3份、泽泻4-6份和茯苓4-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郁金1份、鸡内金2份、没药3份、4份、姜黄2份、夏天无2份、柏子仁3份、首乌藤1份、黄芪3份、白术3份、甘草5份、淫羊藿2份、熟地黄3份、枸杞子3份、桑螵蛸3份、桑寄生2份、萆薢3份、厚朴5份、陈皮2份、薤白3份、大腹皮3份、泽泻5份和茯苓5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 物。

背景技术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 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学 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胃肠道肿瘤是发生于胃部、小肠和大肠的良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因 肿瘤发生的性质和部位而异。一般来说,良性肿瘤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有 的恶性肿瘤早期也无明显症状,从而影响诊断、治疗和预后。胃肠道肿瘤中,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食管、胃和大肠等部位为低。

表现为轻重不等的腹痛、肠道出血、肠梗阻、腹部肿块及体重减轻等。 恶性肿瘤的症状较多、较重,良性肿瘤的症状较轻或根本无症状。由于胃肠 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很难早期诊断。

在中国,胃肠道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第二位,极大地威胁着人类 的生命和健康。2012年,全国肿瘤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46.87/10万人,其中 消化系统的胃癌占12.67%,肠癌占10.30%,肝癌占10.04%,食管癌占7.74%, 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态。在我国,对于每个患者,抗肿瘤药物的费用都是一 项沉重的负担。除了常规的化疗药物外,人源化抗体药物、分子靶向药物、 新型靶向载体药物均十分昂贵。而中医中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同时价格 低廉,适于推广。故如何挖掘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宝藏,更好地造福患者, 是每个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消化道肿瘤瘤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耗损人体的气血津液,使得机体 和脏腑功能日渐虚衰,表现为邪盛正衰的病理特征,此时治法当补虚扶正为 主;除了原发灶之外,患者常常在手术后还会出现远处转移,故结合收敛解 毒,效果独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根据中医肿瘤学理论,通 过中药调理,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从清热解毒,除疾散结、活血通经、解 散消肿,益气养阴等方面进行调整治疗,治疗胃肠道肿瘤,以期获得最好的 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 药原料配制而成:郁金1-3份、鸡内金2-3份、没药2-4份、3-5份、姜黄 2-3份、夏天无1-3份、柏子仁2-3份、首乌藤1-3份、黄芪1-3份、白术 1-3份、甘草3-5份、淫羊藿2-3份、熟地黄2-3份、枸杞子2-3份、桑螵 蛸2-3份、桑寄生2-3份、萆薢2-3份、厚朴4-6份、陈皮2-3份、薤白2-3 份、大腹皮2-3份、泽泻4-6份和茯苓4-6份。

作为优选,按如下重量份数配制:郁金1份、鸡内金2份、没药3份、 4份、姜黄2份、夏天无2份、柏子仁3份、首乌藤1份、黄芪3份、白术 3份、甘草5份、淫羊藿2份、熟地黄3份、枸杞子3份、桑螵蛸3份、桑 寄生2份、萆薢3份、厚朴5份、陈皮2份、薤白3份、大腹皮3份、泽泻 5份和茯苓5份。

本发明的中药,按下述步骤制备:

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鸡内金研磨成粉末,其余药材加入到容器中, 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 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 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 并并加入研磨的鸡内金粉末即可。

使用时,每次200~300ml,早晚各一次。

药理分析:

郁金:辛、苦、寒;入心、肺、肝经;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 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消食健胃助消化, 涩精止遗。可以促进胃液分泌,提高胃酸度及消化力,使胃运动功能明显增 强,胃排空加快。涩精止遗。

没药: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 目赤肿痛。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

姜黄:性热,味辛苦,无毒。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 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

夏天无:味苦、微辛,性温。肝经。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有作用。用于中风偏瘫,头痛,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腰腿疼痛。

柏子仁:性平味甘。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 精、盗汗、便秘等症。

首乌藤:甘,平。归心、肝经。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 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主治:表虚自汗; 阴虚盗汗:可与熟地、天冬等滋阴药同用;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 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猪苓、苍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慢性 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苍术、猪苓同用;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 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 作用;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气虚衰弱:倦 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

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 饮食,止渴,安胎。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 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补骨脂:苦、辛、温;归肾、脾经;温脾止泻,补肾壮阳,固精缩尿, 肾虚腰痛,小便频数,小儿遗尿,肾漏,纳气平喘。

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偏风不遂,小便淋沥,筋 骨挛急,咳嗽,病后青盲,虚火牙痛,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 肢不仁。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枸杞:甘,平。枸杞叶:苦、甘;性凉;养肝,滋肾,润肺。枸杞叶: 补虚益精,清热明目。

肉苁蓉:咸;性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 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 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桑螵蛸:咸甘,平。入肝、肾经、膀胱经;补肾助阳、固精缩尿;龙骨 敛汗固精、止血涩肠。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肝、肾经。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 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萆薢:味苦,性平。肾、胃经。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功效。

厚朴:味辛、性温,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 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薤白:辛、苦、温;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行气宽中,行水消 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泽泻: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茯苓: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 悸失眠。

中医认为,癌瘤的形成,是气滞血瘀、免疫力低下所致,气滞、郁热、 血瘀相互交杂而成。所以,治疗必须从培植正气入手,辅以清热解毒、消肿 散结、利水化湿。

本发明的复方药物,软坚散结、消肿;补益肝肾、滋阴生津;消肿拔毒、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诸药配伍,补益肝肾、益气养 阴、清热解毒,解散消肿,治疗胃肠道肿瘤,标本兼治,疗效好,见效快。

疗效判断:

胃肠道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表现轻重不等的腹痛、肠道出血、肠梗 阻、腹部肿块及体重减轻等;恶性肿瘤的症状较多、较重,良性肿瘤的症状 较轻或根本无症状;CT显示有瘤体。

显效:瘤体消失、体征及症状改善,饮食及大便正常。

好转:瘤体缩小,体征及症状有改善。

无效:体征及瘤体大小如前或瘤体增大。

治疗结果: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服用本发明的药物,鸡内金研磨成 粉末,其余药材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5分钟,再加水没过药 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5分钟,取滤液;然后再 加水没过药面4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然后去 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并加入研磨的鸡内金粉末即可。

使用时,每次250ml,早晚各一次。

显效72例,占72%,好转15例,占15%,有效率为87%。

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

病例1:董某,男,38岁,2015年2月来诊,自觉身体不适,大便次数 增多带血,通过直肠内超声扫描,发现肿块,作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瘤, 瘤体大小2.1×2.5×1.8cm,服用本发明的药物,28天后瘤体缩小至1.5×1.2 ×1.2cm,大便次数减少,症状缓解,继续服用21天后瘤体继续减小至0.5 ×0.2×0.3cm,21天后,复检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2:刘某,男,45岁,2015年1月来诊,自觉大便不顺、坠胀难 出,直肠镜检查发现一个2.2×1.6×1.1cm大小肿块,诊断为直肠瘤。服用 本发明的药物,21天后直肠镜检查,肿块减小,坠胀感减轻,继续服用14 天后,复检,肿块基本消失,症状均消失,继续服用14天巩固疗效,随访3 个月,康复正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郁金1份、鸡内金2份、没药3份、4份、姜黄2份、夏天无2份、柏 子仁3份、首乌藤1份、黄芪3份、白术3份、甘草5份、淫羊藿2份、熟 地黄3份、枸杞子3份、桑螵蛸3份、桑寄生2份、萆薢3份、厚朴5份、 陈皮2份、薤白3份、大腹皮3份、泽泻5份和茯苓5份。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按下述方法制备和使用:

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鸡内金研磨成粉末,其余药材加入到容器中, 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5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 再改用文火煎煮25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4厘米,用武火煎 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并加入 研磨的鸡内金粉末即可。

使用时,每次250ml,早晚各一次。

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1004289.5 (22)申请日 2015.12.28 A61K 36/9066(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K 35/57(2015.01) A61K 35/64(2015.01) (71)申请人 黄维清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东海中路 5 号 (72)发明人 黄维清 许琳 孔庆暖 马晓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

2、方药 物, 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 : 郁金 1-3 份、 鸡内金 2-3 份、 没药 2-4 份、 3-5 份、 姜黄 2-3 份、 夏天无 1-3 份、 柏子仁 2-3 份、 首乌藤 1-3 份、 黄芪 1-3 份、 白术 1-3 份、 甘草 3-5 份、 淫羊藿 2-3 份、 熟地黄 2-3 份、 枸杞子 2-3 份、 桑螵蛸 2-3 份、 桑寄生 2-3 份、 萆薢 2-3 份、 厚朴 4-6 份、 陈皮 2-3 份、 薤白 2-3 份、 大腹皮 2-3 份、 泽泻 4-6 份 和茯苓 4-6 份, 根据中药扶正固本、 活血化瘀的理 论, 补益肝肾、 益气养阴、 清热解毒, 。

3、解散消肿, 治 疗胃肠道肿瘤, 标本兼治, 疗效好, 见效快。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535821 A 2016.05.04 CN 105535821 A 1.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 成: 郁金1-3份、 鸡内金2-3份、 没药2-4份、 3-5份、 姜黄2-3份、 夏天无1-3份、 柏子仁2-3份、 首 乌藤1-3份、 黄芪1-3份、 白术1-3份、 甘草3-5份、 淫羊藿2-3份、 熟地黄2-3份、 枸杞子2-3份、 桑螵蛸2-3份、 桑寄。

4、生2-3份、 萆薢2-3份、 厚朴4-6份、 陈皮2-3份、 薤白2-3份、 大腹皮2-3份、 泽泻4-6份和茯苓4-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 中药原料配制而成: 郁金1份、 鸡内金2份、 没药3份、 4份、 姜黄2份、 夏天无2份、 柏子仁3份、 首 乌藤1份、 黄芪3份、 白术3份、 甘草5份、 淫羊藿2份、 熟地黄3份、 枸杞子3份、 桑螵蛸3份、 桑寄 生2份、 萆薢3份、 厚朴5份、 陈皮2份、 薤白3份、 大腹皮3份、 泽泻5份和茯苓5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35821 A 2 一种治疗胃。

5、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 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 和恶性两大类。 0003 胃肠道肿瘤是发生于胃部、 小肠和大肠的良性、 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因肿瘤发生的 性质和部位而异。 一般来说, 良性肿瘤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 有的恶性肿瘤早期也无明显症 状, 从而影响诊断、 治疗和预后。 胃肠道肿瘤中,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较食管、 胃和大肠等部位 为低。 0004 表现为。

6、轻重不等的腹痛、 肠道出血、 肠梗阻、 腹部肿块及体重减轻等。 恶性肿瘤的 症状较多、 较重, 良性肿瘤的症状较轻或根本无症状。 由于胃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 征, 因此, 很难早期诊断。 0005 在中国, 胃肠道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第二位, 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 健康。 2012年, 全国肿瘤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46 .87/10万人, 其中消化系统的胃癌占 12.67, 肠癌占10.30, 肝癌占10.04, 食管癌占7.74, 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态。 在我 国, 对于每个患者, 抗肿瘤药物的费用都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除了常规的化疗药物外, 人源 化抗体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 新。

7、型靶向载体药物均十分昂贵。 而中医中药历史悠久, 疗效确 切, 同时价格低廉, 适于推广。 故如何挖掘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宝藏, 更好地造福患者, 是 每个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0006 消化道肿瘤瘤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耗损人体的气血津液, 使得机体和脏腑功 能日渐虚衰, 表现为邪盛正衰的病理特征, 此时治法当补虚扶正为主; 除了原发灶之外, 患 者常常在手术后还会出现远处转移, 故结合收敛解毒, 效果独特。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 根据中医肿瘤学理论, 通过中药调 理, 扶正固本、 活血化瘀, 从清热解毒, 除疾散结、 活血通经、 解散消肿,。

8、 益气养阴等方面进行 调整治疗, 治疗胃肠道肿瘤, 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0008 本发明的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复方药物,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 制而成: 郁金1-3份、 鸡内金2-3份、 没药2-4份、 3-5份、 姜黄2-3份、 夏天无1-3份、 柏子仁2-3 份、 首乌藤1-3份、 黄芪1-3份、 白术1-3份、 甘草3-5份、 淫羊藿2-3份、 熟地黄2-3份、 枸杞子2- 3份、 桑螵蛸2-3份、 桑寄生2-3份、 萆薢2-3份、 厚朴4-6份、 陈皮2-3份、 薤白2-3份、 大腹皮2-3 份、 泽泻4-6份和茯苓4-6份。 0009 作为优选, 按如下重量份数配制。

9、: 郁金1份、 鸡内金2份、 没药3份、 4份、 姜黄2份、 夏 天无2份、 柏子仁3份、 首乌藤1份、 黄芪3份、 白术3份、 甘草5份、 淫羊藿2份、 熟地黄3份、 枸杞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535821 A 3 子3份、 桑螵蛸3份、 桑寄生2份、 萆薢3份、 厚朴5份、 陈皮2份、 薤白3份、 大腹皮3份、 泽泻5份和 茯苓5份。 0010 本发明的中药, 按下述步骤制备: 0011 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 鸡内金研磨成粉末, 其余药材加入到容器中, 加水漫过药 面浸泡1020分钟, 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 分钟, 取滤液;。

10、 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 钟, 然后去渣取滤液, 两次滤液合并并加入研磨的鸡内金粉末即可。 0012 使用时, 每次200300ml, 早晚各一次。 0013 药理分析: 0014 郁金: 辛、 苦、 寒; 入心、 肺、 肝经; 行气解郁, 凉血破瘀。 治胸腹胁肋诸痛, 失心癫狂, 热病神昏, 吐血, 衄血, 尿血, 血淋, 妇女倒经, 黄疸。 0015 鸡内金: 甘, 平。 归脾、 胃、 小肠、 膀胱经; 功效: 消食健胃助消化, 涩精止遗。 可以促 进胃液分泌, 提高胃酸度及消化力, 使胃运动功能明显增强, 胃排空加快。 涩精止遗。 0016。

11、 没药: 主治胸腹瘀痛、 痛经、 经闭、 症瘕、 跌打损伤、 痈肿疮疡、 肠痈、 目赤肿痛。 有活 血止痛、 消肿生肌等功效。 0017 姜黄: 性热, 味辛苦, 无毒。 行气破瘀, 通经止痛。 主治胸腹胀痛, 肩臂痹痛, 心痛难 忍, 产后血痛, 疮癣初发, 月经不调, 闭经, 跌打损伤。 0018 夏天无: 味苦、 微辛, 性温。 肝经。 有活血止痛, 舒筋活络, 祛风除湿有作用。 用于中 风偏瘫, 头痛, 跌扑损伤, 风湿痹痛, 腰腿疼痛。 0019 柏子仁: 性平味甘。 具养心安神、 润肠通便的功效。 治惊悸、 失眠、 遗精、 盗汗、 便秘 等症。 0020 首乌藤: 甘, 平。 归心。

12、、 肝经。 养血安神, 祛风通络。 用于失眠多梦, 血虚身痛, 风湿痹 痛; 外治皮肤瘙痒。 0021 黄芪: 性味: 甘, 微温; 归经: 归肺、 脾、 肝、 肾经; 主治: 表虚自汗; 阴虚盗汗: 可与熟 地、 天冬等滋阴药同用; 急性肾炎水肿: 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 并常与防已、 猪苓、 苍术等合而用, 方如防己黄芪汤; 慢性肾炎水肿、 脾肾虚: 常与党参、 苍术、 猪苓同用; 阳气虚 弱: 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 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 疮疡溃破: 久不收口, 有生肌收口之 作用; 肺气虚证: 咳喘日久, 气短神疲, 痰雍于肺无力咯出; 气虚衰弱: 倦怠乏力, 或中气下 陷、。

13、 脱肛、 子宫脱垂。 0022 白术: 除湿益燥, 和中益气, 温中, 去脾胃中湿, 除胃热, 强脾胃, 进饮食, 止渴, 安 胎。 0023 甘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 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性。 0024 补骨脂: 苦、 辛、 温; 归肾、 脾经; 温脾止泻, 补肾壮阳, 固精缩尿, 肾虚腰痛, 小便频 数, 小儿遗尿, 肾漏, 纳气平喘。 0025 淫羊藿: 补肾壮阳, 祛风除湿。 治阳痿不举, 偏风不遂, 小便淋沥, 筋骨挛急, 咳嗽, 病后青盲, 虚火牙痛, 半。

14、身不遂, 腰膝无力, 风湿痹痛, 四肢不仁。 0026 熟地黄: 甘, 微温。 归肝、 肾经。 补血养阴, 填精益髓。 0027 枸杞: 甘, 平。 枸杞叶: 苦、 甘; 性凉; 养肝, 滋肾, 润肺。 枸杞叶: 补虚益精, 清热明目。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535821 A 4 0028 肉苁蓉: 咸; 性温; 归肾; 大肠经;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道。 主肾阳虚衰; 精血不足之 阳痿; 遗精; 白浊; 尿频余沥; 腰痛脚弱; 耳鸣目花; 月经衍期; 宫寒不孕; 肠燥便秘。 0029 桑螵蛸: 咸甘, 平。 入肝、 肾经、 膀胱经; 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龙骨敛汗固精。

15、、 止血涩 肠。 0030 桑寄生: 味苦、 甘, 性平。 肝、 肾经。 用于风湿痹痛, 腰膝酸软, 筋骨无力, 崩漏经多, 妊娠漏血, 胎动不安, 头晕目眩。 0031 萆薢: 味苦, 性平。 肾、 胃经。 有利湿去浊, 祛风除痹的功效。 0032 厚朴: 味辛、 性温, 具有行气化湿、 温中止痛、 降逆平喘的功效。 0033 陈皮: 苦、 辛, 温; 归肺、 脾经;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用于胸脘胀满, 食少吐泻, 咳嗽 痰多。 0034 薤白: 辛、 苦、 温; 肺、 胃、 大肠经; 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0035 大腹皮: 味辛, 性微温。 归脾、 胃、 大肠、 小肠经。 行气宽中。

16、, 行水消肿。 用于湿阻气 滞, 脘腹胀闷, 大便不爽, 水肿胀满,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0036 泽泻: 甘, 寒。 主风寒湿痹, 乳难, 消水, 养五脏, 益气力, 肥健。 0037 茯苓: 主治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 脾虚食少, 便溏泄泻, 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 0038 中医认为, 癌瘤的形成, 是气滞血瘀、 免疫力低下所致, 气滞、 郁热、 血瘀相互交杂 而成。 所以, 治疗必须从培植正气入手, 辅以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利水化湿。 0039 本发明的复方药物, 软坚散结、 消肿; 补益肝肾、 滋阴生津; 消肿拔毒、 清热解毒、 利 水通淋; 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诸药配伍。

17、, 补益肝肾、 益气养阴、 清热解毒, 解散消肿, 治疗胃 肠道肿瘤, 标本兼治, 疗效好, 见效快。 0040 疗效判断: 0041 胃肠道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有: 表现轻重不等的腹痛、 肠道出血、 肠梗阻、 腹部肿 块及体重减轻等; 恶性肿瘤的症状较多、 较重, 良性肿瘤的症状较轻或根本无症状; CT显示 有瘤体。 0042 显效: 瘤体消失、 体征及症状改善, 饮食及大便正常。 0043 好转: 瘤体缩小, 体征及症状有改善。 0044 无效: 体征及瘤体大小如前或瘤体增大。 0045 治疗结果: 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 服用本发明的药物, 鸡内金研磨成粉末, 其余药 材加入到容器中, 。

18、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5分钟, 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 再改用文火煎煮25分钟, 取滤液; 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4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 火煎煮20分钟, 然后去渣取滤液, 两次滤液合并并加入研磨的鸡内金粉末即可。 0046 使用时, 每次250ml, 早晚各一次。 0047 显效72例, 占72, 好转15例, 占15, 有效率为87。 0048 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 0049 病例1: 董某, 男, 38岁, 2015年2月来诊, 自觉身体不适, 大便次数增多带血, 通过直 肠内超声扫描, 发现肿块, 作病理检查, 确诊为直肠瘤, 瘤体大小2.12.51.8cm。

19、, 服用本 发明的药物, 28天后瘤体缩小至1.51.21.2cm, 大便次数减少, 症状缓解, 继续服用21天 后瘤体继续减小至0.50.20.3cm, 21天后, 复检痊愈, 随访半年无复发。 0050 病例2: 刘某, 男, 45岁, 2015年1月来诊, 自觉大便不顺、 坠胀难出, 直肠镜检查发现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535821 A 5 一个2.21.61.1cm大小肿块, 诊断为直肠瘤。 服用本发明的药物, 21天后直肠镜检查, 肿 块减小, 坠胀感减轻, 继续服用14天后, 复检, 肿块基本消失, 症状均消失, 继续服用14天巩 固疗效, 随访3个月, 康复正。

20、常。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实施例1 0052 郁金1份、 鸡内金2份、 没药3份、 4份、 姜黄2份、 夏天无2份、 柏子仁3份、 首乌藤1份、 黄芪3份、 白术3份、 甘草5份、 淫羊藿2份、 熟地黄3份、 枸杞子3份、 桑螵蛸3份、 桑寄生2份、 萆 薢3份、 厚朴5份、 陈皮2份、 薤白3份、 大腹皮3份、 泽泻5份和茯苓5份。 0053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 按下述方法制备和使用: 0054 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 鸡内金研磨成粉末, 其余药材加入到容器中, 加水漫过药 面浸泡15分钟, 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5分钟, 取滤 液; 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4厘米, 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 然后去渣取滤 液, 两次滤液合并并加入研磨的鸡内金粉末即可。 0055 使用时, 每次250ml, 早晚各一次。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535821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