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038134.1
2009.03.23
CN101519160A
2009.09.02
授权
有权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5G 37/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变更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九塘路8号变更后: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九塘路8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B65G37/00; B65G67/02; B60P9/00
B65G37/00
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
钟 波; 吴本坚
510800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九塘路8号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张少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部件传输系统及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包括集配区固定料架、集配车、生产区固定料架及挂钩;在集配区固定料架、集配车、生产区固定料架上设有导轨,所述的导轨的导槽为斜导轨,在导轨的端部上设有自动对接机构。利用本发明的结构和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小零部件的占用空间,并且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中能进行自动传输。
1. 一种零部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配区固定料架、集配车、生产区固定料架及挂钩;所述的集配区固定料架包括第一车架,第一车架内设有第一输入导轨和第一输出导轨,所述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第一输出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所述的集配车包括第二车架,第二车架内设有第二输入导轨和第二输出导轨,所述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所述生产区固定料架包括第三车架,第三车架内设有第三输入导轨和第三输出导轨,所述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出端高于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自动对接机构,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出端与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二自动对接机构;第一输出导轨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三自动对接机构,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入端与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四自动对接机构;所述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出端与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连接导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自动对接机构包括第一接头及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套筒及枢接在第一套筒上的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板,另一端上连接有第一开关手柄;所述的第一套筒套在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出端或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一推块设在与第一接头相对的第二输入导轨输入端部或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出端部;所述的第二自动对接机构包括第二接头及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套筒及枢接在第二套筒上的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板,另一端上连接有第二开关手柄;所述的第二套筒套在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出端或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二推块设在与第二接头相对的第三输入导轨输入端部或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出端部;所述的第三自动对接机构包括第三接头及第三推块,所述第三接头包括第三套筒及枢接在第三套筒上的第三摆杆,所述第三摆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挡板,另一端上连接有第三开关手柄;所述的第三套筒套在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出端或第一输出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三推块设在与第三接头相对的第一输出导轨输入端部或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出端部;所述的第四自动对接机构包括第四接头及第四推块,所述第四接头包括第四套筒及枢接在第四套筒上的第四摆杆,所述第四摆杆的一端连接有第四挡板,另一端上连接有第四开关手柄;所述的第四套筒套在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出端或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四推块设在与第四接头相对的第二输出导轨输入端部或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出端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部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锁紧机构,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锁紧机构;第三套筒上设有第三锁紧机构,第四套筒上设有第四锁紧机构。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部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一螺栓,第一螺母固定在第一套筒上;所述的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栓,第二螺母固定在第二套筒上;所述的第三锁紧机构包括第三螺母和第三螺栓,第三螺母固定在第三套筒上;所述的第四锁紧机构包括第四螺母和第四螺栓,第四螺母固定在第四套筒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包括挂钩本体及挂钩滑轮,挂钩滑轮固定在挂钩本体上且设在导轨的导槽内。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部件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车架下面设有滑轮;在第二车架上设有拖手。7. 一种在零部件传输系统上的传输方法,其步骤在于:(1)取下第一输出导轨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将未挂零件的挂钩放入第一输入导轨上;(2)按照生产区的要求将不同型号和类型的零部件按顺序挂在第一输入导轨上的挂钩上;(3)将集配车与集配区固定料架对接,第一自动对接机构中的第一挡板打开,同时第三自动对接机构上的第三挡板打开,这时,在第一输入导轨上的挂有零件的挂钩沿导轨自动滑入到第二输入导轨上,第二输出导轨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自动滑入到第一输出导轨上;然后将集配车运输到生产区;(4)集配车与生产区固定料架对接,第二自动对接机构上的第二挡板打开,同时第四自动对接机构上的第四挡板打开,这时,在第二输入导轨上的挂有零件的挂钩沿导轨自动滑入到第三输入导轨上,同时第三输出导轨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沿导轨自动滑入到第二输出导轨上;(5)在生产区将零件从挂钩上取下,同时进行生产工作,并将挂钩沿连接导轨放入到第三输出导轨上,在生产的同时,集配车被运输到集配区继续工作。
一种零部件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部件的传输系统和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上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在大型的生产企业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都实行流水线生产;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中大型零部件的生产加工,一般零件的集配区和生产区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在生产时,需要按照生产的要求将零部件输送到生产区流水线上的每个工位上。目前实现上述过程一般是通过搬运或托运将零部件堆放在生产区的每个工位上,然后,按照每个工位生产的需要来选用不同型号和类型的零部件,采用这种方式,会在生产区每个工位上堆积许多的零部件而占用空间,并且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取放零部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零部件的传输系统,第二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上的传输方法,利用本发明传输系统的结构和传输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小零部件的占用空间,并且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中能进行自动传输。 为达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零部件传输系统包括集配区固定料架、集配车、生产区固定料架及挂钩;所述的集配区固定料架包括第一车架,第一车架内设有第一输入导轨和第一输出导轨,所述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第一输出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所述的集配车包括第二车架,第二车架内设有第二输入导轨和第二输出导轨,所述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所述生产区固定料架包括第三车架,第三车架内设有第三输入导轨和第三输出导轨,所述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入端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出端高于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自动对接机构,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出端与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二自动对接机构;第一输出导轨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三自动对接机构,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入端与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四自动对接机构;所述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出端与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连接导轨。 这种结构的零部件传输系统,由于设置了集配区固定料架、集配车及生产区固定料架,集配区固定料架包括第一输入导轨和第一输出导轨,集配车包括第二输入导轨和第二输出导轨,生产区固定料架包括第三输入导轨和第三输出导轨,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输入导轨和第一、第二、第三输出导轨具有斜度,在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自动对接机构,在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出端和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二自动对接机构,在第一输出导轨的输入端和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三自动对接机构,在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入端和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出端之间设有第四自动对接机构,在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出端和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入端之间设有连接导轨,这样能按照生产区的要求把零部件从集配区按顺序传输到生产区的每个工位上,因此,能提高生产效率;由于第一、第二、第三输入导轨和第一、第二、第三输出导轨具有斜度,这样,挂钩能在导轨上自由的从高端滑到低端,并且设置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自动对接机构,因此,能使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中能进行自动传输;由于设置了生产区固定料架,生产加工的零部件直接从生产区固定料架上取拿,因此,能减少零部件的占用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化,所述的第一自动对接机构包括第一接头及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套筒及枢接在第一套筒上的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板,另一端上连接有第一开关手柄;所述的第一套筒套在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出端或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一推块设在与第一接头相对的第二输入导轨输入端部或第一输入导轨的输出端部;所述的第二自动对接机构包括第二接头及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套筒及枢接在第二套筒上的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板,另一端上连接有第二开关手柄;所述的第二套筒套在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出端或第三输入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二推块设在与第二接头相对的第三输入导轨输入端部或第二输入导轨的输出端部;所述的第三自动对接机构包括第三接头及第三推块,所述第三接头包括第三套筒及枢接在第三套筒上的第三摆杆,所述第三摆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挡板,另一端上连接有第三开关手柄;所述的第三套筒套在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出端或第一输出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三推块设在与第三接头相对的第一输出导轨输入端部或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出端部;所述的第四自动对接机构包括第四接头及第四推块,所述第四接头包括第四套筒及枢接在第四套筒上的第四摆杆,所述第四摆杆的一端连接有第四挡板,另一端上连接有第四开关手柄;所述的第四套筒套在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出端或第二输出导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四推块设在与第四接头相对的第二输出导轨输入端部或第三输出导轨的输出端部。 上述结构,由于设置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挡板,因此,能控制挂钩的运动;由于设置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摆杆,设置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推块,因此,能较好的控制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挡板的运动。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锁紧机构,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锁紧机构;第三套筒上设有第三锁紧机构,第四套筒上设有第四锁紧机构。设置锁紧机构,能固定接头在导轨中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化,所述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一螺栓,第一螺母固定在第一套筒上;所述的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栓,第二螺母固定在第二套筒上;所述的第三锁紧机构包括第三螺母和第三螺栓,第三螺母固定在第三套筒上;所述的第四锁紧机构包括第四螺母和第四螺栓,第四螺母固定在第四套筒上。这种结构简单,且容易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化,所述的挂钩包括挂钩本体及挂钩滑轮,挂钩滑轮固定在挂钩本体上且设在导轨的导槽内。这种挂钩的结构简单。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二车架下面设有滑轮;在第二车架上设有拖手。设置滑轮和拖手,便于集配车的拖运。 为达到上述的第二目的,零部件传输系统上的传输方法的步骤为: (1)取下第一输出导轨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将未挂零件的挂钩放入第一输入导轨上; (2)按照生产区的要求将不同型号和类型的零部件按顺序挂在第一输入导轨上的挂钩上; (3)将集配车与集配区固定料架对接,第一自动对接机构中的第一挡板打开,同时第三自动对接机构上的第三挡板打开,这时,在第一输入导轨上的挂有零件的挂钩沿导轨自动滑入到第二输入导轨上,第二输出导轨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自动滑入到第一输出导轨上;然后将集配车运输到生产区; (4)集配车与生产区固定料架对接,第二自动对接机构上的第二挡板打开,同时第四自动对接机构上的第四挡板打开,这时,在第二输入导轨上的挂有零件的挂钩沿导轨自动滑入到第三输入导轨上,同时第三输出导轨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沿导轨自动滑入到第二输出导轨上; (5)在生产区将零件从挂钩上取下,同时进行生产工作,并将挂钩沿连接导轨放入到第三输出导轨上,在生产的同时,集配车被运输到集配区继续工作。 采用上述步骤,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小零部件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配区固定料架的主视图; 图3为集配区固定料架的左视图; 图4为集配区固定料架的俯视图; 图5为集配车的主视图; 图6为集配车的左视图; 图7为集配车的俯视图; 图8为生产区固定料架的主视图; 图9为生产区固定料架的左视图;‘ 图10为生产区固定料架的俯视图; 图11为第一自动对接机构未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2为第一自动对接机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3为第二自动对接机构未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4为第二自动对接机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5为第三自动对接机构未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6为第三自动对接机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7为第四自动对接机构未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8为第四自动对接机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挂钩在导轨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零部件传输系统,包括集配区固定料架1、集配车2、生产区固定料架3及挂钩4;所述的集配区固定料架1安装在零部件的集配车间内,生产区固定料架3安装在生产区车间的每个工位上,集配车2能够在集配区车间和生产区车间之间运动。 如图2至图4所示的集配区固定料架1包括第一车架101,在第一车架101内安装有第一输入导轨102和第一输出导轨103,所述的第一输入导轨102的输入端1021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1022,所述的第一输出导轨103的输入端1031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1032。 如图5至图7所示的集配车2包括第二车架201,在第二车架201内安装有第二输入导轨202和第二输出导轨203,所述的第二输入导轨202的输入端2021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2022,所述的第二输出导轨203的输入端2031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2032,在第二车架201的底面安装有滑轮204及拖手205。 如图8至图10所示的生产区固定料架3包括第三车架301,在第三车架301内安装有第三输入导轨302和第三输出导轨303,所述的第三输入导轨302的输入端3021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3022,所述的第三输出导轨303的输入端3031在垂直方向上高于输出端3032;如图1、图8和图10所示,在第三输入导轨302的输出端3022和第三输出导轨303的输入端3031之间设有连接轨道5。 如图1所示,在第一输入导轨102的输出端1022和第二输入导轨202的输入端2021之间设有第一自动对接机构6;在第二输入导轨202的输出端2022和第三输入导轨302的输入端3021之间设有第二自动对接机构7;在第一输出导轨103输入端1031和第二输出导轨203的输出端2032之间设有第三自动对接机构8;在第二输出导轨203的输入端2031和第三自动对接机构303的输出端3032之间设有第四自动对接机构9。 如图11所示的第一自动对接机构6,包括第一接头601和第一推块602,所述的第一接头601包括第一套筒606及枢接在第一套筒606上的第一摆杆603,在第一摆杆60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板604,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开关手柄605,所述的第一套筒606套在第一输入导轨102的输出端1022上,第一推块602固定在第二输入导轨202上的输入端部2021上;在第一套筒606上设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栓607和第一螺母608,第一螺母608固定在第一套筒606上,在第一套筒606上设置第一锁紧机构,以便将第一接头610紧固在第一输入导轨102上。 如图13所示的第二自动对接机构7,包括第二接头701和第二推块702,所述的第二接头701包括第二套筒706及枢接在第二套筒706上的第二摆杆703,在第二摆杆70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挡板704,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开关手柄705,所述的第二套筒706套在第二输入导轨202的输出端2022上,第二推块702固定在第三输入导轨302上的输入端部3021上;在第二套筒706上设有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的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螺栓707和第二螺母708,第二螺母708固定在第二套筒706上,在第二套筒706上设置第二锁紧机构,以便将第二接头710紧固在第二输入导轨202上。 如图15所示的第三自动对接机构8,包括第三接头801和第三推块802,所述的第三接头801包括第三套筒806及枢接在第三套筒806上的第三摆杆803,在第三摆杆803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挡板804,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开关手柄805,所述的第三套筒706套在第二输出导轨203的输出端2032上,第三推块802固定在第一输出导轨103上的输入端部1031上;在第三套筒806上设有第三锁紧机构,所述的第三锁紧机构包括第三螺栓807和第三螺母808,第三螺母808固定在第三套筒806上,在第三套筒806上设置第三锁紧机构,以便将第三接头810紧固在第二输出导轨203上。 如图17所示的第四自动对接机构9,包括第四接头901和第四推块902,所述的第四接头901包括第四套筒906及枢接在第四套筒906上的第四摆杆903,在第四摆杆903的一端连接有第四挡板904,另一端连接有第四开关手柄905,所述的第四套筒906套在第三输出导轨303的输出端3032上,第四推块902固定在第二输出导轨203上的输入端部2031上;在第四套筒906上设有第四锁紧机构,所述的第四锁紧机构包括第四螺栓907和第四螺母908,第四螺母908固定在第四套筒906上,在第四套筒906上设置第四锁紧机构,以便将第四接头910紧固在第三输出导轨303上。 如图19所示的挂钩4,所述的挂钩4包括挂钩本体41和挂钩滑轮42,挂钩滑轮42固定在挂钩本体41上;如图20,挂钩滑轮42能在导轨上运动。 这种结构的零部件传输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I、取下第一输出导轨103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4,将未挂零件的挂钩4放入第一输入导轨102上; II、按照生产区每个工位的要求将不同型号和类型的零部件按顺序挂在第一输入导轨102上的挂钩4上; III、将集配车2与集配区固定料架1对接,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自动对接机构6中的第一开关手柄605在第一推块602的作用下向集配区固定料架1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一摆杆603运动,第一摆杆603带动第一挡板604运动,使第一挡板604离开第一输入导轨102的导槽,从而接通第一输入导轨102和第二输入导轨202;同时,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三自动对接机构8中的第三开关手柄805在第三推块802的作用下向集配车2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三摆杆803运动,第三摆杆803带动第三挡板804运动,使第三挡板804离开第二输出导轨203的导槽,从而接通第一输出导轨103和第二输出导轨203,这时,在第一输入导轨102上的挂有零件的挂钩沿导轨自动滑入到第二输入导轨202上,第二输出导轨203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自动滑入到第一输出导轨103上;然后将集配车运输到生产区的每个工位上; IV、集配车2与生产区固定料架3对接,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自动对接机构7中的第一开关手柄705在第二推块702的作用下向集配车2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二摆杆703运动,第二摆杆703带动第二挡板704运动,使第二挡板704离开第二输入导轨202的导槽,从而接通第二输入导轨202和第三输入导轨302;同时,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四自动对接机构9中的第四开关手柄905在第四推块902的作用下向生产区集配料架3方向运动,从而使第四摆杆903运动,第四摆杆903带动第四挡板904运动,使第四挡板904离开第三输出导轨303的导槽,从而接通第二输出导轨203和第三输出导轨303,这时,在第二输入导轨202上的挂有零件的挂钩沿导轨自动滑入到第三输入导轨302上,第三输出导轨303上的未挂零件的挂钩自动滑入到第二输出导轨203上; V、在生产区将零件从第三输入导轨302的挂钩上取下,同时进行生产工作,并将挂钩沿连接导轨5放入到第三输出导轨303上,在生产的同时,集配车2被运输到集配区继续循环上述的过程,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这种结构的零部件传输系统,由于输入导轨和输出导轨与水平面有夹角,当集配区固定料架和集配车对接时,第一输入导轨上的挂钩能自动滑到第二输入导轨上以便零部件的传输,第二输出导轨上的挂钩能自动的滑到第一输出导轨上以便未挂零部件挂钩的回收,当集配车和生产区固定料架对接时,第二输入导轨上的挂钩能自动的滑到第三输入导轨上以便生产的需要,第三输出导轨上的挂钩能自动的滑到第二输出导轨上,因此,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中能实现自动传输;采用这种结构的零部件传输系统,由于零部件是按照生产区每个工位的生产要求按顺序循环的在传输系统中传输,在生产时,只需在生产区固定料架上取用零部件即可,因此,零部件在生产区的占用空间小,生产效率高。
《一种零部件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零部件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部件传输系统及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包括集配区固定料架、集配车、生产区固定料架及挂钩;在集配区固定料架、集配车、生产区固定料架上设有导轨,所述的导轨的导槽为斜导轨,在导轨的端部上设有自动对接机构。利用本发明的结构和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小零部件的占用空间,并且零部件在传输系统中能进行自动传输。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