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8085134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0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75802.5

申请日:

20110328

公开号:

CN102138997A

公开日:

2011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752,A61K9/48,A61P1/12

主分类号:

A61K36/752,A61K9/48,A61P1/12

申请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发明人:

唐洪梅,樊粤光,李得堂,吴敏,蔡庆群,彭胜权,黄樱华,丘振文,刘友章,张庆业,阎雪,何嘉仑,廖小红,黄习文

地址: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机场路16号

优先权:

CN201110075802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胡济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该胶囊剂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土炒白术25-35,白芍12-18,黄芪12-18,茯苓17-23,枳壳8-12,石榴皮25-35,延胡索8-12,黄连4-6,乌梅12-18,防风12-18,陈皮4-6,柴胡8-12,甘草5-7。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具有疏肝健脾、涩肠止泻、止痛之功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该胶囊剂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土炒白术25-35,白芍12-18,黄芪12-18,茯苓17-23,枳壳8-12,石榴皮25-35,延胡索8-12,黄连4-6,乌梅12-18,防风12-18,陈皮4-6,柴胡8-12,甘草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土炒白术27.5-32.5,白芍13.5-16.5,黄芪13.5-16.5,茯苓18.5-21.5,枳壳9-11,石榴皮27.5-32.5,延胡索9-11,黄连4.5-5.5,乌梅13.5-16.5,防风13.5-16.5,陈皮4.5-5.5,柴胡9-11,甘草5.5-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土炒白术30,白芍15,黄芪15,茯苓20,枳壳10,石榴皮30,延胡索10,黄连5,乌梅15,防风15,陈皮5,柴胡10,甘草6。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加8~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挥发油、水提物和延胡索及黄连细粉组成,其中,所述的挥发油由以下方法得到:将枳壳、防风、陈皮和柴胡加6~10倍量水,浸泡1~3小时,蒸馏提取4~6小时,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和药渣另器保存;所述的水提物由以下方法得到:将上述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加8~12倍量水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 6.一种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6~10倍量水,浸泡1~3小时,蒸馏提取4~6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8~12倍量水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最后,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中药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慢性腹泻为临床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病,它以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便不成形、反复复发和延年不愈为主要的症状。在古典医籍里称之为“泄泻”、“溏泄”、“脾泄”等,在现代医学中,可见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之中。该病病因复杂,可由炎症、肿瘤、溃疡、原虫感染及细菌等所致,也可由肠功能紊乱,消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所致,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时治疗,也会产生许多并发症,目前传统治疗的西药如黄连素、抗生素等,基本上通过对症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易产生耐药性,治愈率并不理想,尤其是反弹性很高。

中药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反复使用依然有疗效,且副作用小的优势。为了发挥中药的优势,广大中药界研究人员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慢性腹泻进行广泛的研究,并研制出多种治疗慢性腹泻的复方,仅专利局的数据库就公开了几十种之多。但是,引起慢性腹泻的病因很多,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因此仍需要从中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治疗慢性腹泻的精选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该胶囊剂具有疏肝健脾、涩肠止泻、止痛之功效。

本发明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试验研究认为,肝脾不和所致慢性腹泻的证候表现虽以肠道为主,但其本多在肝脾。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脾,使大肠传导失职,通降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腹痛等证候。其病位主要在肝、脾胃及大肠。病证虽以脾胃为主,但其本多在肝,由于肝失疏泄,致使肝木乘脾,导致脾失健运而泄泻;或因气机失调而致腹痛。因此,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是慢性腹泻的主要病机,同时脾虚、气滞等虚实夹杂证候也是本病的病理特点。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该胶囊剂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土炒白术25-35,白芍12-18,黄芪12-18,茯苓17-23,枳壳8-12,石榴皮25-35,延胡索8-12,黄连4-6,乌梅12-18,防风12-18,陈皮4-6,柴胡8-12,甘草5-7。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其中所述的原料药的较佳的重量份配比是:

土炒白术27.5-32.5,白芍13.5-16.5,黄芪13.5-16.5,茯苓18.5-21.5,枳壳9-11,石榴皮27.5-32.5,延胡索9-11,黄连4.5-5.5,乌梅13.5-16.5,防风13.5-16.5,陈皮4.5-5.5,柴胡9-11,甘草5.5-6.5。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其中所述的原料药的最佳的重量份配比是:

土炒白术30,白芍15,黄芪15,茯苓20,枳壳10,石榴皮30,延胡索10,黄连5,乌梅15,防风15,陈皮5,柴胡10,甘草6。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加8~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还可以由挥发油、水提物和延胡索及黄连细粉组成,其中,

所述的挥发油由以下方法得到:将枳壳、防风、陈皮和柴胡加6~10倍量水,浸泡1~3小时,蒸馏提取4~6小时,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和药渣另器保存;

所述的水提物由以下方法得到:将上述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加8~12倍量水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该胶囊剂较好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6~10倍量水,浸泡1~3小时,蒸馏提取4~6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8~12倍量水提取1~3次,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最后,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方中土炒白术、白芍补脾燥湿止泻,柔肝缓急止痛兼敛脾阴,二者共为君药;辅以君药黄芪、茯苓、枳壳和石榴皮,行气止痛,可加强脾胃运化之功;佐以延胡索、黄连、乌梅、防风、清利湿热,助白术以燥湿止泻,兼疏散肝郁,合白芍使其敛而勿过;使以陈皮、甘草、柴胡理气燥湿。诸药相合,疏肝健脾,舒调气机,使升降自复,痛泻可愈,进而疏肝健脾,涩肠止泻、止痛。

下面将通过动物试验来证明本发明所具有的技术效果。

一、药效实验

下述实验所使用的受试药品及其处理方法为:

受试药品:取下述实施例1的胶囊剂的内容物加蒸馏水溶解、摇匀;

阳性对照药:取盐酸小檗碱片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的内容物加蒸馏水溶解、摇匀。

(一)、受试药品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试剂

阿拉伯胶;炭末;番泻叶,广州市药材公司提供,用前按标准煎剂方法煎煮制备。

1.2仪器

JJ3000动物电子秤;BS224S电子天平(1/万),德国SARTORIUS产品。

1.3动物

SPF级NIH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72165。动物实验环境:SPF级动物实验室,温度21~24℃,湿度50~70%。

2实验方法

2.1动物分组

取SPF级NIH小鼠84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小檗碱阳性对照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阳性对照组、受试药品高剂量组、受试药品中剂量组和受试药品低剂量组,每组12只。

2.2实验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 S-N-K法,由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

2.3给药方法

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0.117g药粉·kg-1,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1.170粒·kg-1,受试药品高、中、低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062、2.031、1.016g生药·kg-1。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20mL·kg-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同法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5d。

2.4测定方法

末次给药前各组动物均禁食不禁水12h。末次给药时,各组对应药物配制成含10%阿拉伯胶、10%炭末的混悬液,灌胃20mL·kg-1。末次给药后1h,每只动物灌胃70%番泻叶水提液0.4ml,把小鼠置于1cm×1cm筛网上,以直径10cm漏斗盖上,网下垫上滤纸,每3小时观察记录1次,计数泻下粪便的点数,泻下粪便包括未成形便和稀便,以6小时累计泻下的点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3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受试药品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n=12)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盐酸小檗碱组比较,△P<0.05,△△P<0.01;与复方谷氨酰胺组比较,

P<0.05,

P<0.01。

表1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0~3h、3~6h和总排便点数均显著性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受试药品三个剂量组小鼠0~3h、3~6h和总排便点数均明显减小(P<0.01)。结果表明,受试药品各组对番泻叶致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受试药品对番泻叶致泻大鼠木糖吸收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试剂

D-木糖,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F20100328;D-木糖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100801;番泻叶,广州市药材公司提供,用前按标准煎剂方法煎煮制备。

1.2仪器

JJ3000动物电子秤;BS224S电子天平(1/万),德国SARTORIUS产品;HH-6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产品;3K30离心机,SI份MA公司产品;752N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3动物

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20份,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69559。动物实验环境:SPF级动物实验室,温度21~24℃,湿度50~70%。

2实验方法

2.1动物分组

取SPF级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小檗碱阳性对照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阳性对照组、受试药品高剂量组、受试药品中剂量组和受试药品低剂量组,每组10只。

2.2实验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 S-N-K法,由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

2.3给药方法

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0.081g药粉·kg-1,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0.810粒·kg-1,受试药品高、中、低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812、1.406、0.703g生药·kg-1。每天上午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1,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番泻叶煎剂(0.1g生药·mL-1)10mL·kg-1;6h后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10mL·kg-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同上造模、给药1次,连续7d。

2.4测定方法

末次给药前各组大鼠均禁食不禁水24h,末次给药后1h,各组大鼠均灌服5%D-木糖溶液10mL·kg-1,1h后取血,2000rpm离心10min,分离制备血清,按照D-木糖测定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木糖含量。

3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受试药品对番泻叶致泻大鼠木糖吸收的影响(n=10)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盐酸小檗碱组比较,△P<0.05,△△P<0.01;与复方谷氨酰胺组比较,

P<0.05,

P<0.01。

表2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木糖含量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受试药品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木糖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表2结果表明,受试药品组对番泻叶致泻大鼠的木糖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

(三)、受试药品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供试品

受试药品按剂量以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4℃冰箱保存。

1.2仪器

JJ3000动物电子秤;BS224S电子天平(1/万),德国SARTORIUS产品;YLS-6B智能热板仪,山东医学科学院设备站产品。

1.3动物

SPF级NIH小鼠,雌性,体重18~22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72560。动物实验环境:SPF级动物实验室,温度21~24℃,湿度50~70%。

2实验方法

2.1动物分组

取预选合格的雌性NIH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盐酸小檗碱片组、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受试药品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组10只。

2.2实验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 S-N-K法,由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

2.3给药方法

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0.117g药粉·kg-1,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1.170粒·kg-1,受试药品高、中、低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062、2.031、1.016g生药·kg-1。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20mL·kg-1,对照组同法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5d。

2.4测定方法

取SPF级雌性NIH小鼠,18~22g,放入YLS-6B智能热板仪内,记录小鼠自放入YLS-6B智能热板仪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凡痛阈值在30s内的小鼠留下备用,痛阈值超出30s的小鼠均弃之不用。

取预选合格的雌性NIH小鼠60只,末次给药前各组动物均禁食不禁水12h,末次给药后30、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若小鼠在热板上60s仍无痛觉反应,立即取出,按60s计,记录各鼠痛阈值(s)。

3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受试药品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盐酸小檗碱组比较,△P<0.05,△△P<0.01;与复方谷氨酰胺组比较,

P<0.05,

P<0.01。

表3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受试药品三个剂量组小鼠给药后30、60、90min不同时间痛阈值均有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表3结果表明,受试药品组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有显著镇痛作用。

(四)、受试药品对肝脾不调慢性腹泻大鼠模型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供试品

受试药品按剂量以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4℃冰箱保存。

1.2试剂

山西白醋,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第四醋厂生产;Rat 5-HT ELISA检测试剂盒,上海信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00914。

1.3仪器

JJ3000动物电子秤;BS224S电子天平(1/万),德国SARTORIUS产品;HH-6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产品;3K30离心机,SIGMA公司产品;Bio-RA680型酶标仪,美国伯乐公司产品。Leica TP 1020全密封自动脱水机,德国莱卡公司产品;YD62型石蜡包埋机,浙江金华益迪产品;Leica RM2235轮式切片机,德国莱卡公司产品;Leica TP 1020型全自动脱水机,德国莱卡公司产品;YD-AB型摊烘烤片机,浙江金华益迪产品;YD-6L型智能冰冻包埋机,浙江金华益迪产品;Leica ST5020自动染色机,德国莱卡公司产品;DHG-9203型电热恒温干燥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密实验设备厂产品;Olympus DP2-BSW型病理图像采集系统,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产品。

1.4动物

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75408。动物实验环境:SPF级动物实验室,温度21~24℃,湿度50~70%。

2实验方法

2.1动物分组

取SPF级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小檗碱片组、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受试药品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组10只。

2.2实验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 S-N-K法,由SPSS15.0统计软件完成。

2.3给药方法

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81.00mg药粉·kg-1,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0.081粒·kg-1,受试药品高、中、低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812、1.406、0.703g生药·kg-1。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10mL·kg-1,对照组同法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7d。

2.4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方法采用白醋灌肠法加限制活动建立大鼠肝脾不调慢性腹泻动物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上午10时左右在清醒状态下用灌胃针头经肛门插入直肠约4cm灌注1次山西白醋,每次5ml·kg-1,灌注后将大鼠固定于铁笼旁限制其活动,置铁笼于水中使大鼠从剑突以下均浸入水中,水温控制在20±2℃,使其在水中站立3h,每天1次,连续造模14d。正常对照组不予造模。

模14d后各给药组大鼠均按剂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同法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7d。每天灌胃给药1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重复上述建模步骤(经肛门灌白醋和水中站立3h)。末次给药肠道敏感性测定结束后,股动脉取血3ml,静置半小时后3000r·min-1离心10min,分离血清,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组大鼠血清5-H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时,各组大鼠均于直肠灌白醋刺激部位固定取同一位置的一段肠组织做病理检查,观察肠粘膜病变情况。

3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受试药品对肝脾不调慢性腹泻大鼠5-HT的影响(n=10)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盐酸小檗碱组比较,△P<0.05,△△P<0.01;与复方谷氨酰胺组比较,

P<0.05,

P<0.01。

表4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受试药品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5-HT含量均显著减小(P<0.01或P<0.05)。表4结果表明,受试药品各组显著降低肝脾不调慢性腹泻大鼠血清5-HT含量,对大鼠肝脾不调有明显改善作用。

直肠刺激部位病理检查(光镜下):

正常对照组大鼠直肠切片光镜下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粘膜完整,肠壁内可见大小较一致、结构清晰的淋巴结,肠壁纵形肌和环状肌分界清楚,平滑肌纤维细胞未见断裂、纤维化、变性、坏死、肿胀、固缩,浆膜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无炎性细胞浸润。

模型对照组大鼠直肠切片光镜下见上皮细胞排列基本整齐,杯状细胞明显减少,粘膜下轻度水肿,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

受试药品各组大鼠和盐酸小檗碱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直肠切片光镜下与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粘膜形态完好,杯状细胞明显增多近正常状态,无明显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现象,形态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

本实验选取实施例1胶囊剂的药物,完成了药效学动物实验四个。本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在能明显减小小鼠0~3h、3~6h和总排便点数,明显增加大鼠血清木糖含量,明显升高小鼠给药后30、60、90min不同时间痛阈值,显著减小血清5-HT含量。结果表明了本发明药物具有明显抑制番泻叶致泻作用,明显促进泄泻大鼠木糖吸收,提高小鼠痛阈值,降低肝脾不调大鼠肠道炎性因子含量。从动物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具有明显的疏肝健脾、涩肠止泻、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腹泻的特点。

二、动物毒理学试验:

(一)、受试药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1实验方法

经预试验,受试药品未满足进行小鼠LD50测定条件,本次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试验方法。取禁食不禁水12h的NIH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20只,雌雄各半,受试药品组4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1日3次给小鼠灌胃蒸馏水40mL·kg-1,受试药品组1日3次给小鼠灌胃受试药品溶液(0.7324g生药·mL-1)40mL·kg-1,给药后观察小鼠行为活动等指标和毒性反应程度,连续观察14d。在实验过程中如有小鼠死亡随时进行剖检,实验结束后存活小鼠处死进行剖检,以获得受试药品的初步毒性资料。

2实验结果

对照组小鼠20只,雌雄各半,1日3次灌胃蒸馏水40mL·kg-1后行为活动均正常;受试药品组小鼠1日3次给药40mL·kg-1后12h内雄性小鼠20只无死亡、雌性小鼠20只均无死亡,给药24h后小鼠行为活动恢复正常,小鼠连续观察14d,小鼠行为活动无明显异常现象,口、鼻、眼、耳等各天然孔腔无异常分泌物,进食、饮水正常,尿液、粪便正常,小鼠无死亡;14d后小鼠剖检,给药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脑、性腺等主要脏器与对照组小鼠基本一样,各组织脏器排列正常,无粘连、无异常分泌物,色泽正常,胸腔、腹腔均无积液,未发现明显异常现象。此耐受量是受试药品临床人用剂量的337.51倍。

(二)、受试药品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

1实验方法

试验时将大鼠分为对照组(20mL蒸馏水·kg-1·d-1)、受试药品高剂量组(剂量15.624g生药·kg-1·d-1,给药体积20mL·kg-1·d-1,相当于临床人拟用剂量的60.00倍,相当于大鼠药效学临床等效剂量的11.11倍,约为小鼠最大耐受量的1/5)、受试药品中剂量组(7.812g生药·kg-1·d-1,相当于临床人拟用剂量的30.00倍,相当于大鼠药效学临床等效剂量的5.56倍)、受试药品低剂量组(3.906g生药·kg-1·d-1,相当于临床人拟用剂量的15.00倍,相当于大鼠药效学临床等效剂量的2.78倍),每组20只,雌雄各半。各给药组每天上午9时左右按剂量灌胃给药20mL·kg-1,对照组同法给予蒸馏水20mL·kg-1,每天1次,连续给药6周。每周称1次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给药量。给药6周后每组处死10只动物,雌雄各半,余下动物停药观察,停药观察2周后每组处死余下的10只动物,雌雄各半。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表现、体重、进食量和饮水量,给药6周后和停药2周后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液检查,并进行大体尸解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2实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药品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在6周给药期间,动物均活动正常、行为活泼、粪便未见异常,无哮喘、咳嗽、呕吐、窒息等不良反应。连续给药6周后受试药品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脏器系数等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受试药品高、中、低剂量给药6周后对大鼠各主要组织脏器并未产生剂量均一性或剂量依赖性病理改变。大鼠停药恢复2周后受试药品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如一般状态、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尿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受试药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药品临床人用剂量的337.51倍,小鼠无明显的异常现象;受试药品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药品灌胃给予大鼠6周后,未见受试药品产生明显的毒性敏感指标和毒性靶器官,未见剂量均一性或剂量依赖性病理改变;停药恢复2周后受试药品大鼠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属正常,未见受试药品产生迟发性毒性反应和蓄积性毒性反应。实验结果说明受试药品应用6周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成人拟用剂量及疗程处于安全范围。动物毒理学试验表明:本发明物受试药品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胶囊剂)

1、处方:土炒白术30g,白芍15g,黄芪15g,茯苓20g,枳壳10g,石榴皮30g,延胡索10g,黄连5g,乌梅15g,防风15g,陈皮5g,柴胡10g,甘草6g。

2、制备方法: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8倍量水,浸泡1.5小时,蒸馏提取5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得干膏粉;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1/30的淀粉,混匀,装入1号胶囊,制成0.45g/粒,即得。

3、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2:(胶囊剂)

1、处方:土炒白术35g,白芍18g,黄芪18g,茯苓20g,枳壳12g,石榴皮35g,延胡索12g,黄连6g,乌梅18g,防风18g,陈皮6g,柴胡12g,甘草7g。

2、制备方法: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10倍量水,浸泡3小时,蒸馏提取6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得干膏粉;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1/30的淀粉,混匀,装入1号胶囊,制成0.45g/粒,即得。

3、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3:(胶囊剂)

1、处方:土炒白术30g,白芍15g,黄芪12g,茯苓17g,枳壳8g,石榴皮25g,延胡索8g,黄连4g,乌梅12g,防风12g,陈皮4g,柴胡8g,甘草5g。

2、制备方法: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8倍量水,浸泡1.5小时,蒸馏提取5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得干膏粉;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1/30的淀粉,混匀,装入1号胶囊,制成0.45g/粒,即得。

3、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4:(胶囊剂)

1、处方:土炒白术25g,白芍12g,黄芪12g,茯苓17g,枳壳8g,石榴皮25g,延胡索8g,黄连4g,乌梅12g,防风12g,陈皮4g,柴胡8g,甘草5g。

2、制备方法: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6倍量水,浸泡1小时,蒸馏提取4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得干膏粉;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1/30的淀粉,混匀,装入1号胶囊,制成0.45g/粒,即得。

3、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5:(胶囊剂)

1、处方:土炒白术30g,白芍15g,黄芪15g,茯苓17g,枳壳8g,石榴皮25g,延胡索8g,黄连4g,乌梅12g,防风12g,陈皮4g,柴胡8g,甘草5g。

制备方法: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6倍量水,浸泡1小时,蒸馏提取4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得干膏粉;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1/30的淀粉,混匀,装入1号胶囊,制成0.45g/粒,即得。

3、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6:(胶囊剂)

1、处方:土炒白术25g,白芍12g,黄芪18g,茯苓23g,枳壳12g,石榴皮35g,延胡索12g,黄连6g,乌梅18g,防风18g,陈皮6g,柴胡12g,甘草7g。

2、制备方法: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10倍量水,浸泡3小时,蒸馏提取6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8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得干膏粉;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1/30的淀粉,混匀,装入1号胶囊,制成0.45g/粒,即得。

3、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7:(胶囊剂)

1、处方:土炒白术35g,白芍12g,黄芪18g,茯苓17g,枳壳8g,石榴皮25g,延胡索8g,黄连4g,乌梅12g,防风12g,陈皮6g,柴胡12g,甘草7g。

2、制备方法:将枳壳、防风、陈皮、柴胡加8倍量水,浸泡1.5小时,蒸馏提取6小时,所得挥发油加入10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然后,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白芍、黄芪、茯苓、石榴皮、乌梅和甘草混合,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80℃真空干燥,粉碎,加入延胡索、黄连细粉,混匀;得干膏粉;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1/30的淀粉,混匀,装入1号胶囊,制成0.45g/粒,即得。

3、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8:(胶囊剂)

1、处方:土炒白术25g,白芍18g,黄芪15g,茯苓20g,枳壳10g,石榴皮30g,延胡索10g,黄连5g,乌梅15g,防风15g,陈皮5g,柴胡10g,甘草6g。

2、制备方法:取原料药,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1/35的淀粉,混匀,装入1号胶囊,制成0.45g/粒,即得。

3、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3899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8.03 CN 102138997 A *CN102138997A* (21)申请号 201110075802.5 (22)申请日 2011.03.28 A61K 36/752(2006.01) A61K 9/48(2006.01) A61P 1/12(2006.01) (71)申请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地址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机场路 16 号 (72)发明人 唐洪梅 樊粤光 李得堂 吴敏 蔡庆群 彭胜权 黄樱华 丘振文 刘友章 张庆业 阎雪 何嘉仑 廖小红 黄习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

2、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代理人 胡济元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该 胶囊剂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 药制成 : 土炒白术25-35, 白芍12-18, 黄芪12-18, 茯苓 17-23, 枳壳 8-12, 石榴皮 25-35, 延胡索 8-12, 黄连4-6, 乌梅12-18, 防风12-18, 陈皮4-6, 柴胡8-12, 甘草5-7。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具有疏肝 健脾、 涩肠止泻、 止痛之功效。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

3、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2 页 CN 102139000 A1/1 页 2 1.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该胶囊剂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 土炒白术 25-35, 白芍 12-18, 黄芪 12-18, 茯苓 17-23, 枳壳 8-12, 石榴皮 25-35, 延胡索 8-12, 黄连 4-6, 乌梅 12-18, 防风 12-18, 陈皮 4-6, 柴胡 8-12, 甘草 5-7。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 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

4、制成 : 土炒白术 27.5-32.5, 白芍 13.5-16.5, 黄芪 13.5-16.5, 茯苓 18.5-21.5, 枳壳 9-11, 石榴皮 27.5-32.5, 延胡索 9-11, 黄连 4.5-5.5, 乌梅 13.5-16.5, 防风 13.5-16.5, 陈皮 4.5-5.5, 柴胡 9-11, 甘草 5.5-6.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 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 土炒白术30, 白芍15, 黄芪15, 茯苓20, 枳壳10, 石榴皮30, 延胡索10, 黄连5, 乌梅15, 防风 15, 陈皮 5, 柴胡 。

5、10, 甘草 6。 4.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 成份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 按配比称取原料药, 加 8 12 倍量水提取 2 次, 每次 1 3 小 时, 合并提取液, 滤过, 减压浓缩成稠膏, 干燥, 粉碎。 5.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 成份由挥发油、 水提物和延胡索及黄连细粉组成, 其中, 所述的挥发油由以下方法得到 : 将枳壳、 防风、 陈皮和柴胡加 6 10 倍量水, 浸泡 1 3 小时, 蒸馏提取 4 6 小时, 收集挥发油,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和药渣另。

6、器保存 ; 所述的水提物由以下方法得到 : 将上述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 白芍、 黄芪、 茯苓、 石 榴皮、 乌梅和甘草加 8 12 倍量水提取 1 3 次, 每次 1 2 小时, 合并提取液, 滤过, 滤液 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80真空 干燥, 粉碎。 6. 一种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由以 下步骤组成 : 将枳壳、 防风、 陈皮、 柴胡加 6 10 倍量水, 浸泡 1 3 小时, 蒸馏提取 4 6 小时, 所 得挥发油加入 10 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 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

7、干燥备用, 蒸馏后的水 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 ; 然后, 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 白芍、 黄芪、 茯苓、 石榴皮、 乌梅和 甘草混合, 加 8 12 倍量水提取 1 3 次, 每次 1 2 小时, 合并提取液, 滤过, 滤液与蒸 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减压浓缩至 60下相对密度为 1.25 1.35 的稠膏, 80真空干燥, 粉 碎, 加入延胡索、 黄连细粉, 混匀 ; 最后, 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 辅料, 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1/12 页 3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技术领域 0001。

8、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中药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腹泻为临床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病, 它以腹痛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 便不成 形、 反复复发和延年不愈为主要的症状。在古典医籍里称之为 “泄泻” 、“溏泄” 、“脾泄” 等, 在现代医学中, 可见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 疾病之中。该病病因复杂, 可由炎症、 肿瘤、 溃疡、 原虫感染及细菌等所致, 也可由肠功能紊 乱, 消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糖尿病等所致, 病情迁延难愈, 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 健康, 如不及时治疗, 也会产生许多并发症, 目前传统治疗的西药如黄连。

9、素、 抗生素等, 基本 上通过对症治疗, 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易产生耐药性, 治愈率并不理想, 尤其是反弹性很高。 0003 中药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 反复使用依然有疗效, 且副作用小的优势。 为了发挥中 药的优势, 广大中药界研究人员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 对慢性腹泻进行广泛的研究, 并研制 出多种治疗慢性腹泻的复方, 仅专利局的数据库就公开了几十种之多。 但是, 引起慢性腹泻 的病因很多, 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因此仍需要从中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 治疗慢性腹泻的精选复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该胶囊剂具有疏 肝健脾、 涩肠止泻。

10、、 止痛之功效。 0005 本发明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试验研究认为, 肝脾不和所致慢性腹泻的证候表 现虽以肠道为主, 但其本多在肝脾。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 横逆犯脾, 使大肠传导失职, 通降 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 腹痛等证候。其病位主要在肝、 脾胃及大肠。病证虽以脾胃为主, 但其本多在肝, 由于肝失疏泄, 致使肝木乘脾, 导致脾失健运而泄泻 ; 或因气机失调而致腹 痛。 因此, 肝郁脾虚、 肝脾不和是慢性腹泻的主要病机, 同时脾虚、 气滞等虚实夹杂证候也是 本病的病理特点。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6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胶囊剂, 该胶囊剂由有效成份和。

11、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 0007 土炒白术 25-35, 白芍 12-18, 黄芪 12-18, 茯苓 17-23, 枳壳 8-12, 石榴皮 25-35, 延 胡索 8-12, 黄连 4-6, 乌梅 12-18, 防风 12-18, 陈皮 4-6, 柴胡 8-12, 甘草 5-7。 0008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 其中所述的原料药的较佳的重量份配比是 : 0009 土炒白术 27.5-32.5, 白芍 13.5-16.5, 黄芪 13.5-16.5, 茯苓 18.5-21.5, 枳壳 9-11, 石榴皮27.5-32.5, 延胡索9-1。

12、1, 黄连4.5-5.5, 乌梅13.5-16.5, 防风13.5-16.5, 陈皮 4.5-5.5, 柴胡 9-11, 甘草 5.5-6.5。 0010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 其中所述的原料药的最佳的重量份配比是 : 0011 土炒白术 30, 白芍 15, 黄芪 15, 茯苓 20, 枳壳 10, 石榴皮 30, 延胡索 10, 黄连 5, 乌 说 明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2/12 页 4 梅 15, 防风 15, 陈皮 5, 柴胡 10, 甘草 6。 0012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 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 0013 按配比称。

13、取原料药, 加 8 12 倍量水提取 2 次, 每次 1 3 小时, 合并提取液, 滤 过, 减压浓缩成稠膏, 干燥, 粉碎。 0014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 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还可以由挥发油、 水提物和延胡索及 黄连细粉组成, 其中, 0015 所述的挥发油由以下方法得到 : 将枳壳、 防风、 陈皮和柴胡加 6 10 倍量水, 浸泡 1 3 小时, 蒸馏提取 4 6 小时, 收集挥发油, 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和药渣另器保存 ; 0016 所述的水提物由以下方法得到 : 将上述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 白芍、 黄芪、 茯 苓、 石榴皮、 乌梅和甘草加 8 12 倍量水提取 1 3 次, 每次 1。

14、 2 小时, 合并提取液, 滤 过, 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减压浓缩至 60下相对密度为 1.25 1.35 的稠膏, 80真空干燥, 粉碎。 0017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 该胶囊剂较好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 0018 将枳壳、 防风、 陈皮、 柴胡加610倍量水, 浸泡13小时, 蒸馏提取46小时, 所得挥发油加入 10 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 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 蒸馏后的 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 ; 然后, 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 白芍、 黄芪、 茯苓、 石榴皮、 乌梅 和甘草混合, 加 8 12 倍量水提取 1 3 次, 每次 1 2 小时, 合并提取液。

15、, 滤过, 滤液与蒸 馏后的水溶液合并, 减压浓缩至 60下相对密度为 1.25 1.35 的稠膏, 80真空干燥, 粉 碎, 加入延胡索、 黄连细粉, 混匀 ; 最后, 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 辅料, 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剂。 0019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 方中土炒白术、 白芍补脾燥湿止泻, 柔肝缓急止痛兼敛脾 阴, 二者共为君药 ; 辅以君药黄芪、 茯苓、 枳壳和石榴皮, 行气止痛, 可加强脾胃运化之功 ; 佐以延胡索、 黄连、 乌梅、 防风、 清利湿热, 助白术以燥湿止泻, 兼疏散肝郁, 合白芍使其敛而 勿过 ; 使以陈皮、 甘草、 柴胡理气燥湿。诸药相合, 疏肝健。

16、脾, 舒调气机, 使升降自复, 痛泻可 愈, 进而疏肝健脾, 涩肠止泻、 止痛。 0020 下面将通过动物试验来证明本发明所具有的技术效果。 0021 一、 药效实验 0022 下述实验所使用的受试药品及其处理方法为 : 0023 受试药品 : 取下述实施例 1 的胶囊剂的内容物加蒸馏水溶解、 摇匀 ; 0024 阳性对照药 : 取盐酸小檗碱片和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的内容物加蒸馏水溶解、 摇匀。 0025 ( 一 )、 受试药品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 0026 1 实验材料 0027 1.1 试剂 0028 阿拉伯胶 ; 炭末 ; 番泻叶, 广州市药材公司提供, 用前按标准煎剂方法煎煮制备。

17、。 0029 1.2 仪器 0030 JJ3000 动物电子秤 ; BS224S 电子天平 (1/ 万 ), 德国 SARTORIUS 产品。 0031 1.3 动物 0032 SPF 级 NIH 小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8 22g, 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 说 明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3/12 页 5 动物生产许可证号 SCXK( 粤 )2008-0002,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 0072165。动物实验环 境 : SPF 级动物实验室, 温度 21 24, 湿度 50 70。 0033 2 实验方法 0034 2.1 动物分组 0。

18、035 取SPF级NIH小鼠84只, 雌雄各半, 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模型 对照组、 盐酸小檗碱阳性对照组、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阳性对照组、 受试药品高剂量组、 受试药品中剂量组和受试药品低剂量组, 每组 12 只。 0036 2.2 实验统计方法 0037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 One-Way ANOVA S-N-K 法, 由 SPSS15.0 统计软件完成。 0038 2.3 给药方法 0039 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 0.117g 药粉kg-1, 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 1.170 粒kg-1, 受试药品高、 中、 低 3 个剂量组剂。

19、量分别为 4.062、 2.031、 1.016g 生药kg-1。各给 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 给药体积为 20mLkg-1, 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同法灌胃给予等体 积蒸馏水, 每天 1 次, 连续给药 5d。 0040 2.4 测定方法 0041 末次给药前各组动物均禁食不禁水 12h。末次给药时, 各组对应药物配制成含 10阿拉伯胶、 10炭末的混悬液, 灌胃 20mLkg-1。末次给药后 1h, 每只动物灌胃 70番 泻叶水提液 0.4ml, 把小鼠置于 1cm1cm 筛网上, 以直径 10cm 漏斗盖上, 网下垫上滤纸, 每 3小时观察记录1次, 计数泻下粪便的点数, 泻下粪便包括未。

20、成形便和稀便, 以6小时累计泻 下的点数作为评价指标, 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 0042 3 实验结果见表 1 0043 表 1 受试药品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 (n 12) 0044 0045 注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盐酸小檗碱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复方谷氨酰胺组比较, P 0.05, P 0.01。 说 明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4/12 页 6 0046 表 1 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对照组小鼠 0 3。

21、h、 3 6h 和总排便点数 均显著性增加 (P 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受试药品三个剂量组小鼠 0 3h、 3 6h 和总排便点数均明显减小 (P 0.01)。结果表明, 受试药品各组对番泻叶致泻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 0047 ( 二 )、 受试药品对番泻叶致泻大鼠木糖吸收的影响 0048 1 实验材料 0049 1.1 试剂 0050 D- 木糖, 中国医药 ( 集团 )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批号 F20100328 ; D- 木糖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批号 20100801 ; 番泻叶, 广州市药材公司提供, 用前按标准煎剂 方法煎煮制备。 0051 1.2 仪器 。

22、0052 JJ3000动物电子秤 ; BS224S电子天平(1/万), 德国SARTORIUS产品 ; HH-6数显恒 温水浴锅, 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 3K30 离心机, SI 份 MA 公司产品 ; 752N 型紫外分 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0053 1.3 动物 0054 SPF级SD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180220份, 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 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 SCXK( 粤 )2008-0002,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 0069559。动物实验 环境 : SPF 级动物实验室, 温度 21 24, 湿度 50 70。 0055 2 实。

23、验方法 0056 2.1 动物分组 0057 取 SPF 级 SD 大鼠 70 只, 雌雄各半, 按体重随机分为 7 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模型 对照组、 盐酸小檗碱阳性对照组、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阳性对照组、 受试药品高剂量组、 受试药品中剂量组和受试药品低剂量组, 每组 10 只。 0058 2.2 实验统计方法 0059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 () 表示, 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 One-Way ANOVA S-N-K 法, 由 SPSS15.0 统计软件完成。 0060 2.3 给药方法 0061 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 0.081g 药粉kg-1, 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 0.。

24、810 粒kg-1, 受试药品高、 中、 低 3 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 2.812、 1.406、 0.703g 生药kg-1。每 天上午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 10mLkg-1, 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番泻叶煎剂 (0.1g 生 药mL-1)10mLkg-1; 6h 后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 给药体积为 10mLkg-1, 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同上造模、 给药 1 次, 连续 7d。 0062 2.4 测定方法 0063 末次给药前各组大鼠均禁食不禁水24h, 末次给药后1h, 各组大鼠均灌服5D-木 糖溶液 10mL kg-1, 1h 后取血, 2000rpm 离。

25、心 10min, 分离制备血清, 按照 D- 木糖测定试剂盒 说明书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木糖含量。 0064 3 实验结果见表 2 0065 表 2 受试药品对番泻叶致泻大鼠木糖吸收的影响 (n 10) 0066 说 明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5/12 页 7 0067 注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盐酸小檗碱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复方谷氨酰胺组比较, P 0.05, P 0.01。 0068 表 2 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对。

26、照组大鼠血清木糖含量显著减少 (P 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受试药品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木糖含量均明显增加 (P 0.01 或 P 0.05)。表 2 结果表明, 受试药品组对番泻叶致泻大鼠的木糖吸收有明显促 进作用。 0069 ( 三 )、 受试药品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0070 1 实验材料 0071 1.1 供试品 0072 受试药品按剂量以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4冰箱保存。 0073 1.2 仪器 0074 JJ3000动物电子秤 ; BS224S电子天平(1/万), 德国SARTORIUS产品 ; YLS-6B智能 热板仪, 山东医学科学院设备站产品。 0075 1.。

27、3 动物 0076 SPF 级 NIH 小鼠, 雌性, 体重 18 22g, 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动物 生产许可证号SCXK(粤)2008-0002,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72560。 动物实验环境 : SPF 级动物实验室, 温度 21 24, 湿度 50 70。 0077 2 实验方法 0078 2.1 动物分组 0079 取预选合格的雌性 NIH 小鼠 60 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 6 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 盐酸 小檗碱片组、 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 受试药品高、 中、 低 3 个剂量组, 每组 10 只。 0080 2.2 实验统计方法 0081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

28、标准差 () 表示, 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 One-Way ANOVA S-N-K 法, 由 SPSS15.0 统计软件完成。 0082 2.3 给药方法 0083 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 0.117g 药粉kg-1, 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 1.170 粒kg-1, 受试药品高、 中、 低 3 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 4.062、 2.031、 1.016g 生药kg-1。各给 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 20mLkg-1, 对照组同法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 每天 1 次, 连续 5d。 说 明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6/12 页 8 0084 2.4 测定方法 0。

29、085 取 SPF 级雌性 NIH 小鼠, 18 22g, 放入 YLS-6B 智能热板仪内, 记录小鼠自放入 YLS-6B 智能热板仪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 (s) 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凡痛阈值在 30s 内的小鼠留下备用, 痛阈值超出 30s 的小鼠均弃之不用。 0086 取预选合格的雌性NIH小鼠60只, 末次给药前各组动物均禁食不禁水12h, 末次给 药后 30、 60、 90min 测定各鼠痛阈值, 若小鼠在热板上 60s 仍无痛觉反应, 立即取出, 按 60s 计, 记录各鼠痛阈值 (s)。 0087 3 实验结果见表 3 0088 表 3 受试药品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30、 (n 10) 0089 0090 注 : 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盐酸小檗碱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复方谷氨酰胺组比较, P 0.05, P 0.01。 0091 表3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受试药品三个剂量组小鼠给药后30、 60、 90min不同时间 痛阈值均有明显升高 (P 0.01 或 P 0.05)。表 3 结果表明, 受试药品组均能明显提高小 鼠痛阈值, 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有显著镇痛作用。 0092 ( 四 )、 受试药品对肝脾不调慢性腹泻大鼠模型的影响 0093 1 实验材料 0094 1.1 供试品 0095 受试药品按剂。

31、量以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4冰箱保存。 0096 1.2 试剂 0097 山西白醋,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第四醋厂生产 ; Rat 5-HT ELISA检测试剂盒, 上海信 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批号 20100914。 0098 1.3 仪器 0099 JJ3000 动物电子秤 ; BS224S 电子天平 (1/ 万 ), 德国 SARTORIUS 产品 ; HH-6 数显 恒温水浴锅, 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 3K30 离心机, SIGMA 公司产品 ; Bio-RA680 型 酶标仪, 美国伯乐公司产品。Leica TP 1020 全密封自动脱水机, 德国莱卡公司产品 ; YD62。

32、 型石蜡包埋机, 浙江金华益迪产品 ; Leica RM2235 轮式切片机, 德国莱卡公司产品 ; Leica TP 1020 型全自动脱水机, 德国莱卡公司产品 ; YD-AB 型摊烘烤片机, 浙江金华益迪产品 ; YD-6L 型智能冰冻包埋机, 浙江金华益迪产品 ; Leica ST5020 自动染色机, 德国莱卡公司产 说 明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7/12 页 9 品 ; DHG-9203 型电热恒温干燥鼓风干燥箱, 上海精密实验设备厂产品 ; Olympus DP2-BSW 型 病理图像采集系统,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产品。 0100 1.4 动。

33、物 0101 SPF 级 SD 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 180 220g, 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 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 SCXK( 粤 )2008-0002,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 0075408。动物实验 环境 : SPF 级动物实验室, 温度 21 24, 湿度 50 70。 0102 2 实验方法 0103 2.1 动物分组 0104 取 SPF 级 SD 大鼠 70 只, 雌雄各半, 按体重随机分为 7 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模型 对照组、 盐酸小檗碱片组、 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 受试药品高、 中、 低3个剂量组, 每组10只。 0105 2.2 实验统计方法 010。

34、6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 () 表示, 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 One-Way ANOVA S-N-K 法, 由 SPSS15.0 统计软件完成。 0107 2.3 给药方法 0108 盐酸小檗碱组剂量为 81.00mg 药粉kg-1, 复方谷氨酰胺胶囊组剂量为 0.081 粒kg-1, 受试药品高、 中、 低 3 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 2.812、 1.406、 0.703g 生药kg-1。各给 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 10mLkg-1, 对照组同法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 每天 1 次, 连续 7d。 0109 2.4 测定方法 0110 参考文献方法采用白醋灌肠法加限制活动建立大鼠肝脾不调慢性。

35、腹泻动物模型。 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每天上午 10 时左右在清醒状态下用灌胃针头经肛门插入 直肠约 4cm 灌注 1 次山西白醋, 每次 5mlkg-1, 灌注后将大鼠固定于铁笼旁限制其活动, 置 铁笼于水中使大鼠从剑突以下均浸入水中, 水温控制在 202, 使其在水中站立 3h, 每天 1 次, 连续造模 14d。正常对照组不予造模。 0111 模 14d 后各给药组大鼠均按剂量灌胃给药, 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同法给予等 体积蒸馏水, 每天1次, 连续7d。 每天灌胃给药1h后,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重复 上述建模步骤(经肛门灌白醋和水中站立3h)。 末次给药肠道敏感性。

36、测定结束后, 股动脉取 血 3ml, 静置半小时后 3000r min-1离心 10min, 分离血清, 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组大鼠血 清 5-HT 含量 ( 酶联免疫吸附法 )。同时, 各组大鼠均于直肠灌白醋刺激部位固定取同一位 置的一段肠组织做病理检查, 观察肠粘膜病变情况。 0112 3 实验结果见表 4 0113 表 4 受试药品对肝脾不调慢性腹泻大鼠 5-HT 的影响 (n 10) 0114 说 明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8/12 页 10 0115 0116 注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37、 #P 0.05, #P 0.01 ; 与盐酸小檗碱组比较, P 0.05, P 0.01 ; 与复方谷氨酰胺组比较, P 0.05, P 0.01。 0117 表 4 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 5-HT 含量明显增加 (P 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受试药品三个剂量组大鼠血清 5-HT 含量均显著减小 (P 0.01 或 P 0.05)。表 4 结果表明, 受试药品各组显著降低肝脾不调慢性腹泻大鼠血清 5-HT 含量, 对大鼠肝脾不调有明显改善作用。 0118 直肠刺激部位病理检查 ( 光镜下 ) : 0119 正常对照组大鼠直肠切片光镜下上皮细胞排列整齐, 粘膜。

38、完整, 肠壁内可见大小 较一致、 结构清晰的淋巴结, 肠壁纵形肌和环状肌分界清楚, 平滑肌纤维细胞未见断裂、 纤 维化、 变性、 坏死、 肿胀、 固缩, 浆膜完整未见明显异常, 无炎性细胞浸润。 0120 模型对照组大鼠直肠切片光镜下见上皮细胞排列基本整齐, 杯状细胞明显减少, 粘膜下轻度水肿, 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 0121 受试药品各组大鼠和盐酸小檗碱组、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组直肠切片光镜下与 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 上皮细胞排列整齐, 粘膜形态完好, 杯状细胞明显增多近正常状态, 无明显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现象, 形态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0122 结论 0123 本实验选取实施例 1 。

39、胶囊剂的药物, 完成了药效学动物实验四个。本实验结果显 示, 本发明药物在能明显减小小鼠 0 3h、 3 6h 和总排便点数, 明显增加大鼠血清木糖含 量, 明显升高小鼠给药后 30、 60、 90min 不同时间痛阈值, 显著减小血清 5-HT 含量。结果表 明了本发明药物具有明显抑制番泻叶致泻作用, 明显促进泄泻大鼠木糖吸收, 提高小鼠痛 阈值, 降低肝脾不调大鼠肠道炎性因子含量。 从动物实验表明, 本发明药物具有明显的疏肝 健脾、 涩肠止泻、 止痛的作用, 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腹泻的特点。 0124 二、 动物毒理学试验 : 0125 ( 一 )、 受试药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0126 1。

40、 实验方法 0127 经预试验, 受试药品未满足进行小鼠 LD50测定条件, 本次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 鼠最大耐受量试验方法。取禁食不禁水 12h 的 NIH 小鼠 60 只, 雌雄各半, 随机均分 2 组, 对照组 20 只, 雌雄各半, 受试药品组 40 只, 雌雄各半, 对照组 1 日 3 次给小鼠灌胃蒸馏水 40mL kg-1, 受试药品组 1 日 3 次给小鼠灌胃受试药品溶液 (0.7324g 生药 mL-1)40mL kg-1, 给药后观察小鼠行为活动等指标和毒性反应程度, 连续观察14d。 在实验过程中如有小鼠死 亡随时进行剖检, 实验结束后存活小鼠处死进行剖检, 以获得受试药品的。

41、初步毒性资料。 0128 2 实验结果 0129 对照组小鼠 20 只, 雌雄各半, 1 日 3 次灌胃蒸馏水 40mLkg-1后行为活动均正常 ; 受试药品组小鼠 1 日 3 次给药 40mLkg-1后 12h 内雄性小鼠 20 只无死亡、 雌性小鼠 20 只 说 明 书 CN 102138997 A CN 102139000 A9/12 页 11 均无死亡, 给药 24h 后小鼠行为活动恢复正常, 小鼠连续观察 14d, 小鼠行为活动无明显异 常现象, 口、 鼻、 眼、 耳等各天然孔腔无异常分泌物, 进食、 饮水正常, 尿液、 粪便正常, 小鼠无 死亡 ; 14d 后小鼠剖检, 给药组小鼠。

42、心、 肝、 脾、 肺、 肾、 脑、 性腺等主要脏器与对照组小鼠基 本一样, 各组织脏器排列正常, 无粘连、 无异常分泌物, 色泽正常, 胸腔、 腹腔均无积液, 未发 现明显异常现象。此耐受量是受试药品临床人用剂量的 337.51 倍。 0130 ( 二 )、 受试药品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 0131 1 实验方法 0132 试验时将大鼠分为对照组 (20mL 蒸馏水kg-1d-1)、 受试药品高剂量组 ( 剂量 15.624g 生药kg-1d-1, 给药体积 20mLkg-1d-1, 相当于临床人拟用剂量的 60.00 倍, 相 当于大鼠药效学临床等效剂量的 11.11 倍, 约为小鼠最大耐受量。

43、的 1/5)、 受试药品中剂量 组 (7.812g 生药kg-1d-1, 相当于临床人拟用剂量的 30.00 倍, 相当于大鼠药效学临床等 效剂量的 5.56 倍 )、 受试药品低剂量组 (3.906g 生药kg-1d-1, 相当于临床人拟用剂量的 15.00 倍, 相当于大鼠药效学临床等效剂量的 2.78 倍 ), 每组 20 只, 雌雄各半。各给药组每 天上午 9 时左右按剂量灌胃给药 20mLkg-1, 对照组同法给予蒸馏水 20mLkg-1, 每天 1 次, 连续给药 6 周。每周称 1 次体重, 并根据体重调整给药量。给药 6 周后每组处死 10 只动物, 雌雄各半, 余下动物停药观。

44、察, 停药观察 2 周后每组处死余下的 10 只动物, 雌雄各半。试验 期间, 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表现、 体重、 进食量和饮水量, 给药6周后和停药2周后进行 血液学、 血液生化学、 尿液检查, 并进行大体尸解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0133 2 实验结果 0134 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药品高、 中、 低剂量组大鼠在 6 周给药期间, 动物均活动正常、 行为活泼、 粪便未见异常, 无哮喘、 咳嗽、 呕吐、 窒息等不良反应。连续给药 6 周后受试药品 高、 中、 低剂量组大鼠体重、 进食量、 饮水量、 尿常规、 血常规、 血生化、 脏器系数等各项检测 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 病理学检查结。

45、果表明, 受试药品高、 中、 低剂量给药 6 周后对大鼠各主要组织脏器并未产生剂量均一性或剂量依赖性病理改变。大鼠停药恢复 2 周后受试药品高、 中、 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如一般状态、 体重、 进食量、 饮水量、 尿液、 血液学、 血液生化学、 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0135 结论 0136 受试药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受试药品临床人用剂量的 337.51 倍, 小鼠无明显的异常现象 ; 受试药品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受试药品灌胃给予大 鼠 6 周后, 未见受试药品产生明显的毒性敏感指标和毒性靶器官, 未见剂量均一性或剂量 依赖性病理改变 。

46、; 停药恢复 2 周后受试药品大鼠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属正常, 未 见受试药品产生迟发性毒性反应和蓄积性毒性反应。实验结果说明受试药品应用 6 周对大 鼠无明显毒副作用, 临床成人拟用剂量及疗程处于安全范围。 动物毒理学试验表明 : 本发明 物受试药品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137 实施例 1 : ( 胶囊剂 ) 0138 1、 处方 : 土炒白术30g, 白芍15g, 黄芪15g, 茯苓20g, 枳壳10g, 石榴皮30g, 延胡索 10g, 黄连 5g, 乌梅 15g, 防风 15g, 陈皮 5g, 柴胡 10g, 甘草 6g。 说 明 书 CN 10213899。

47、7 A CN 102139000 A10/12 页 12 0139 2、 制备方法 : 将枳壳、 防风、 陈皮、 柴胡加 8 倍量水, 浸泡 1.5 小时, 蒸馏提取 5 小 时, 所得挥发油加入 10 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 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温干燥备用, 蒸馏 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另器保存 ; 然后, 将蒸馏后的药渣与土炒白术、 白芍、 黄芪、 茯苓、 石榴皮、 乌梅和甘草混合, 加 10 倍量水提取 2 次, 每次 1.5 小时, 合并提取液, 滤过, 滤液与蒸馏后的 水溶液合并, 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80真空干燥, 粉碎, 加入 延胡索、 黄连细粉, 混匀。

48、, 得干膏粉 ; 加入干燥后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和干膏粉重量 1/30 的 淀粉, 混匀, 装入 1 号胶囊, 制成 0.45g/ 粒, 即得。 0140 3、 服用方法 : 每次 4 粒, 每日 3 次, 温开水冲服。 0141 实施例 2 : ( 胶囊剂 ) 0142 1、 处方 : 土炒白术35g, 白芍18g, 黄芪18g, 茯苓20g, 枳壳12g, 石榴皮35g, 延胡索 12g, 黄连 6g, 乌梅 18g, 防风 18g, 陈皮 6g, 柴胡 12g, 甘草 7g。 0143 2、 制备方法 : 将枳壳、 防风、 陈皮、 柴胡加10倍量水, 浸泡3小时, 蒸馏提取6小时, 所得挥发油加入 10 重量倍的倍他环糊精包合, 倍他环糊精包合物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