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肌腱或韧带的方法和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8084143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PDF 页数:98 大小:8.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38702.8

申请日:

20120606

公开号:

CN104023649A

公开日:

201409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4,A61B17/06,A61B17/11,A61M25/00,A61F2/08

主分类号:

A61B17/04,A61B17/06,A61B17/11,A61M25/00,A61F2/08

申请人:

蓬蒂斯骨科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L·戈登,R·T·布里根蒂,D·J·齐莫曼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

优先权:

61/493,702,61/505,348,61/506,819,61/535,648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曹珂琼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将一纵向解剖部件重新附接至另一解剖部件的装置,包括:第一修复装置(1710),该第一修复装置具有至少第一丝(1711)和第二丝(1712),每个丝都具有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附接至所述第一丝和所述第二丝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针(1715)、和附接至所述第一丝和所述第二丝的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针(1716);导管(101),该导管包括具有管腔的管;漏斗状构件(103),该漏斗状构件具有较大的纵向端部和用于与通向解剖通道的入口相邻放置的较小纵向端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将一纵向解剖部件重新附接至另一解剖部件的装置,包括:第一修复装置,该第一修复装置具有至少第一丝和第二丝,每个丝都具有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附接至所述第一丝和所述第二丝的所述第一纵向端部的第一针、和附接至所述第一丝和所述第二丝的所述第二纵向端部的第二针;导管,该导管包括具有管腔的管;漏斗状构件,该漏斗状构件具有较大的纵向端部和用于与通向解剖通道的入口相邻放置的较小纵向端部。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作为2010年3月3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 No.12/716,724的部分继续申请案而要求优选权,所述美国非临时专 利申请案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并入,其是2010年2月12日 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案No.61/304,003的非临时申请案,该临时专利 申请案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并入。本申请还要求2011年6 月6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案No.61/493,702、2011年7月7日提交 的临时专利申请案No.61/505,348、2011年7月13日提交的临时专利 申请案No.61/506,819、2011年9月16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案 No.61/535,648的优选权,这些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 参考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复肌腱、韧带等的方法和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 明涉及用于修复断裂或损伤的肌腱和韧带的手术植入物和技术。它尤 其适用于在对周围组织的破坏最小的情况下修复四肢的肌腱和韧带。

背景技术

当前修复手中断裂肌腱的医护标准是仅用缝合线将肌腱的两个分 离的端部重新接上。在肌腱愈合期间,肌腱的这两个端部由缝合线保 持在一起。肌腱和韧带(尤其是屈肌肌腱)的手术修复已经精确地描 述为技术密集型手术任务。

修复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在所修复构件的对置的端面处出 现间隙,从而让构件能够重新接上和愈合,并允许所修复构件能够进 行术后康复操作。为此已经朝着开发出各种缝合技术付诸了很大的努 力。主要采用锁式针脚(locking stitch)的双线股(two strand)、四 线股和六线股缝合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缝合图 案以试图提高愈合过程期间手术修复处上的拉伸强度。近段时间已知 的一种普遍的缝合技术为Kessler修复,其使用缝合线以特定的结构 或图案跨越肌腱(或韧带)的相对的断裂端部。Evans和Thompson  在期刊“The Journal of Hand Therapy”上发表的文章“The Application  of Force to the Healing Tendon”(1993年第10-12月发行,第266-282 页)对手术肌腱修复中所采用的各种缝合技术进行了调查。另外, Strickland在期刊“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中发表的两篇文章“Flexor Tendon Injuries:I.Foundations  of Treatment”和“Flexor Tendon Injuries:II.Operative Technique” (1995年1月/2月发行,卷3第1部分,第44-62页)描述并且阐 述了各种缝合技术。

一般来说,肌腱修复处的拉伸强度随着缝合方案复杂性的增大而 提高。如Evans和Thompson的文章所提到地,在缝合连接部处发生 失效时的负载可以在大约1000克力至大约8000克力(或者大约10 至80牛顿)之间变化。至少存在两种潜在失效模式,包括缝合线断裂 或者缝合线从肌腱中撕出。Kessler修复技术和改进式Kessler修复技 术趋向于朝着在例如大约1500至4000克力(或者大约15至40牛顿) 之间的范围下端出现失效,这比原始肌腱弱得多,需要患者在愈合过 程期间进行极限医护以便不会干扰肌腱修复。

例如,手指在没有任何负载的情况下的正常弯曲在肌腱上产生约 40牛顿(N)的力。用手抓握东西的受力弯曲通常将在肌腱上施加大 约60N-100N的力。最后,例如在体育运动中或在提升重物中可能涉 及的强力抓握物体会在手的肌腱上施加大约为140N或更大的力。

这些各种各样的缝合技术也相当复杂,因此难以作为技术再现和 掌握,更不用说在手中的小肌腱上实现。另外,由于它们采用了锁式 针脚,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将两个肌腱端部相对于彼此置于并且保持在 正确的位置中(即,让两个端部接触),因为锁式针脚不允许对修复 处进一步调整(如没有使用锁式针脚的一些早先技术一样)。

修复手中尤其是手指中断裂和撕脱的肌腱所碰到的另一个显著困 难是需要通过手指关节的滑车系统(pulley system)重新引导断裂的 肌腱(通常是近侧肌腱断端)。具体地说,在肌腱断裂或撕脱时,近 侧肌腱断端(proximal tendon stump)趋于远离断裂部位朝着腕关节 回缩。因此,往往需要在断裂部位的近侧形成纵向切口,以便找回断 裂肌腱的近侧部分,将其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引回到断裂部位,从而 与远侧肌腱断端重新接上。

如Evans和Thompson的文章所叙述地,至少一位研究者已经采 用其直径稍大于肌腱的Mersilene网套,该网套随后缝到对置的两个 肌腱端部上。报告使用该网套的试验失效负载高达10000克力(100N)。 但是,Mersilene为不可降解聚酯(制作整形手术中用到的缝合线的常 用材料),其缺点在于人体组织将经受局部组织反应,导致聚酯粘黏 在修复部位周围的组织上。这种现象在肌腱和韧带中是不期望的,因 为肌腱必须能够相对于周围组织例如手指中的滑车自由地滑移。虽然 网套会很适于与基本上圆柱形的肌腱和韧带一起使用,但用于具有扁 平的或者卵形的横截面的肌腱较不易。而且此时,增加任何的体积 (bulk)到肌腱外面将会是成问题的,因为这种修复必须穿行手指的 滑车系统。

美国专利No.6102947披露了另一种用于修复肌腱的方法和装置, 其包括可以被缝到肌腱上的植入物,并提供了在两个肌腱端部之间伸 出的夹板(splint)。植入物基本上包括金属线,该金属线在金属线中 点一侧上承载有尖端背对着中点的第一对楔形部,并且在金属线中点 另一侧上承载有尖端也背对着中点(即面对与第一对楔形部相反的方 向)的第二对楔形部。第一对楔形部被推动(或拉动)到肌腱的一个 断裂端部中,另一对楔形部被推动(或拉动到)到肌腱的另一个断裂 端部中。这些楔形部被缝到肌腱上,并被固定在肌腱内。该系统为修 复处提供了高的拉伸强度。

另外,美国佛罗里达州的Ortheon Medical of Winter Park开发并 且销售用于屈肌肌腱修复的植入物,叫做Teno Fix。Su,B.等人在期 刊“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的“A Device for Zone-II Flexor Tendor Repair:Surgical Technique”(2006年3月发行,卷 88-A-增刊1,第1部分)中对Teno Fix植入物进行了基本描述。 组装好的植入物包括由单个的复丝(multi-filament)不锈钢线缆接 合的两个肌腱内的不锈钢的锚固件(呈围绕一芯部缠绕的线圈的形 式)。交付给外科医生时,该植入物呈未组装状态,包括一端固定有 挡珠(stop-bead)的不锈钢线缆、带有供线缆通过的通孔的两个分离 的锚固件、以及带有供缆线通过的通孔的另一个挡珠。

使用时,一个锚固件前进到在近侧肌腱断端中做出的纵向肌腱内 裂口中(腱断开部(tenotomy)),从而该锚固件位于纵向的腱断开 部内,并且通过将肌腱纤维卡在芯部和锚固件之间来接合肌腱物质。 另一个锚固件按照相同的方式放置在远侧肌腱断端中。接着,附接了 不锈钢线缆的直针从远侧锚固件的小端穿入该锚固件的通孔中,并被 拉动通过远侧肌腱断端的切割表面的中央直到线缆的与针相对的端部 处的挡珠接触远侧锚固件为止。然后,附接有针的不锈钢线缆被引导 到近侧断端的切割端部中,并从近侧断端中的锚固件的大端通过锚固 件的通孔到小端。然后,通过拉伸线缆使肌腱的近侧断端与远侧断端 接触,并将第二挡珠放置在位于近侧锚固件的近侧处的不锈钢线缆上 面。然后,夹压(crimp)第二挡珠以将其锁在线缆上,切掉多余的线 缆使线缆端部与第二挡珠齐平。

Teno Fix的缺陷在于肌腱锚固件的尺寸较大,因此在肌腱通过滑 车系统时增加了对肌腱的阻力。Teno Fix的另一个缺陷在于植入该装 置的侵入性,必须将肌腱路径上的整条皮肤路线都切开以便将该装置 植入。第三个缺陷是锚固件至肌腱的附接相当纤弱,报道说拉伸强度 仅为约46牛顿。这些缺点通过本发明所描述的主题和方法得以克服。

以上所讨论的现有技术绝大部分都具有高感染率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括用于将解剖构件(诸如肌腱、韧带或骨头之类)重新 接上的方法和装置,在所述构件的准备和愈合期间采用了手术修复装 置,该修复装置能够被牢牢地附接至所述构件,再被安全地引导通过 弯曲的解剖结构以实现重新接上和修复的操作。该修复装置还包括结 构器件,用来在愈合期间固定所述构件的相对的端部防止其分离。还 提供了用于辅助定位所述手术修复装置的装置,例如夹压连接器保持 工具,该保持工具用于在将附接至两个肌腱断端的两条缝合线经夹压 连接器穿过时保持住夹压连接器,从而带两个断端进入抵接状态并将 其夹压就位。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可以被用来修复诸如肌 腱或韧带之类的断裂构件的各种组成部件。

图2A-图2L显示出根据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手术程序的各 个阶段。

图2M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夹压件保持工具的透视图。

图2N是图2M的夹压保持工具的夹钳的放大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备选夹压件保持工具的透视图。

图3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完成好的肌腱修复的照片。

图4A-图4D显示出根据本发明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术程序的 各个阶段。

图5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构件重新接上的装 置。

图6A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用于将两个肌腱修复装置相互连 接的备选连接件。

图6B显示出用于在图7A的连接件中锁定两个肌腱修复装置的线 缆的手术程序。

图7显示出手指的滑车系统。

图8A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的备选实施例。

图8B显示出在被优选地送到手术部位时的图9A的肌腱修复装 置。

图9A至9C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和技术的另一 个实施例。

图10A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的另一个备选实施 例。

图10B显示出用于修复肌腱的图10A的装置中的两个装置。

图11A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备选装置。

图11B-图11D显示出采用了图11A的装置的另一种备选技术。

图11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的备选实施例。

图11F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的另一备选实施例。

图11G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的又一备选实施例。

图12A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备选装置。

图12B-图12C显示出采用了图12A的装置的另一种备选技术。

图13A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一式扩张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透 视图。

图13B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多件式扩张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透 视图。

图13C为用于图13A和图13B的扩张导管的引导构件的一个实 施例的透视图。

图14A-图14G显示出采用了图13A或图13B的装置的另一种 备选技术。

图15显示出缝有改性十字形修复缝合线的肌腱。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肌腱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17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的另一备选实施 例。

图1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的另一备选实施 例。

图18A-图18H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缝合技术。

图19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 (bone fusing)的修复装置的骨修复。

图20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 修复装置的骨修复。

图21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 修复装置的骨修复。

图22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 修复装置的骨修复。

图23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 修复装置的骨修复。

图24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 修复装置的骨修复。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钻孔引导件的透视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引导销的侧视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骨锚固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8A-图28L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一部分骨融合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披露了用于在肌腱、韧带及类似物断裂、从骨头撕 脱等之后对其进行修复的手术植入物和相关联的技术。本发明尤其适 于修复断裂或撕脱的屈肌肌腱,例如远节指骨的屈指深肌和/或中节指 骨的屈指浅肌。

第一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部件。如将在下文详述 地,在每个手术程序中不是所有的组成部件都将被用到。所述组成部 件包括滑车导管101,其将在需要时被用来引导本发明的肌腱修复装 置与断裂的肌腱断端、韧带断端或者类似解剖特征件一起通过一个或 多个解剖限制结构(例如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到修复部位。组成部 件还包括带凸缘导管103,其将在必要时被用来引导断裂的肌腱断端 通过解剖限制结构到修复部位。导管连接件105可以用来将滑车导管 101和带凸缘导管103端对端连接在一起,如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一 样。导管连接件105可以为金属销钉。必要时,肌腱保持器工具107 可以用来在手术修复手术程序期间保持肌腱。

一个或多个肌腱修复装置109是影响通过将两个肌腱断端重新接 上的修复的实际装置。每个肌腱锚固件109包括复丝不锈钢线缆110。 从线缆的一个端部141到线缆的中间点143,线缆的各根丝以普通方 式缠绕以形成单个的线缆部分144。直针111被附接至线缆的第一端 部141。从中间点143起沿着与端部141相反的方向,线缆的各根丝 解开缠绕以形成多根(在此特定实施例中为七根)分离的缝合线 147a-147g。这七个分离的线缆部分147a-147g中的每一个缆线部分的 端部上附接有针,优选为弯曲的针114a-114g。附接在中间点143处的 配件防止线缆部分144解开缠绕。该配件例如可以为套筒149。在本 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不锈钢线缆由343根单独的线股以七组缠 绕而成。因此,从套筒149到第一端部141,线缆144包括343根单 独的线股构成七根中间线股,而每根中间线股由七根缠绕的、更小的 线股构成,每根更小的线股具有49根丝,这些更小的线股中的每一根 又由七根单独的线股构成,每根单独的线股具有7根丝。在离开套筒 149的另一个方向上,七根单独的线股147a-147g中的每一根包括七 根缠绕在一起的那些更小的线股(其中那些更小的线股中的每一根包 括七根缠绕在一起的单独的线股)。

肌腱修复装置109的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是优选的,因为它非常易 于从广泛可用的材料制造(例如,343线股不锈钢缝合线缆和夹压件)。 这些材料可以选自金属和合金的可植入族,包括不锈钢、钴铬合金、 钛及其合金和镍-钛合金(NiTinol)。但是,该肌腱修复装置109可 以由诸如聚合物纤维之类的其它材料形成,并以诸如编织、焊接或模 制的其它方式组装。例如,它可以由单独的丝、纤维或纱线焊接在一 起而成。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为了更清楚地区分它们,肌腱修复装置109 的单端部分144将被称为线缆部分144,而线股147a-147g将被称为 缝合线。但是,要理解的是,这些术语的使用不是用来表明它们由不 同材料形成,因为例如在这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有线股都由不 锈钢金属线形成。

连接件112用于将两个肌腱修复装置109相互固定,如将在下面 详细描述的一样。在该所示实施例中,连接件112包括优选为可变形 金属(诸如不锈钢之类)的材料的块,具有内直径稍大于线缆部分144 的两个并排的通孔151、152。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接近将 肌腱重新接上的手术程序结尾,每个线缆144部分将被沿着相反的方 向插入通过连接件112的每个通孔151和152,并且连接件将发生变 形(即,被夹压),从而将线缆部分144锁定在其中。

最终,可以在肌腱已从骨头撕脱或者已在极其靠近骨头的地方断 裂以致于不能提供足够的肌腱长度来固持肌腱修复装置109的手术程 序中使用骨锚固件400或450。在第一实施例中,骨锚固件400具有 带螺纹的远侧端部401,用来牢牢地拧入到骨头中。近侧端部403包 括让缝合线能够通过的孔眼402。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缝 合线可以系在孔眼中。备选的是,近侧端部403可以由诸如薄壁金属 之类的可变形材料形成,从而可以通过夹压工具将孔眼压扁把缝合线 卡在其中。在第二实施例中,骨锚固件450可以被制成使得一根或多 个缝合线451从近侧端部455伸出,诸如四根缝合线451a、451b、451c、 451d。这些缝合线的端部设有缝合针452a、452b、452c、452d。

下面将结合在中节指骨水平高度处的断裂的屈指深肌的修复来描 述肌腱修复装置、手术工具和方法。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只是例 举说明。手术程序的各个阶段由图2A-图2L示出。

首先,如果可以从创伤部位够到分开的肌腱的近侧端部,则将其 通过创伤处轻轻找回,用肌腱保持器107夹住。

肌腱保持器107包括手柄201、在手柄201远侧端部处的横杆203、 以及分别从横杆203向远侧伸出的第一针205和第二针207。针205 和207能够分别在横杆203中的狭槽209和211内部侧向地滑动。具 体地说,这些针的近侧端部包括挡肩213和从挡肩213向针的近侧端 部伸出的内螺纹孔。可以将螺钉217拧入到每个针205、207的近侧端 部中,以便将横杆203困在螺钉217的头部和针205、207的挡肩213 之间,从而将每个针沿着它的狭槽209、211固定在任何给定位置中。

根据肌腱在伤口外面伸出的长度,外科医生可以用肌腱保持器 107的针205、207中的一个或两个刺穿肌腱以将肌腱保持在创伤处外 面。例如参见图2C,该图显示了保持住肌腱断端153a的肌腱保持器 107。优选地,外科医生离肌腱的断裂端部大约1cm的部位刺穿肌腱。

但是,如果不能容易地将肌腱从创伤处找回,而必须通过另一个 切口接触到肌腱再将其带回到创伤部位,肌腱保持器107仍然可以使 用,但是首先必须将肌腱找回到创伤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用滑 车导管101和带凸缘导管103来找回肌腱。具体地说,滑车导管101 是由生物兼容性聚合物形成的中空塑料管,该管的组成和/或壁厚使得 它相对地硬,但能够弯曲。例如,它可以大致具有典型手术血管导管 的柔性。滑车导管的相对刚度将使之能够被推动穿过狭窄的解剖通道, 例如手指滑车。但是,其柔性又将允许一些弯曲以适应整体弯曲路径。 优选的是,形成滑车导管的材料摩擦系数较低,以允许滑车导管能够 容易地经过诸如肌腱滑车系统之类的身体组织周围。合适的生物兼容 性聚合物包括硅树脂、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芳烃、 含氟聚合物的均聚物、共聚物和混合物,或者任何满足以上机械特性 的其它生物兼容性聚合物系统。除了简单的管状结构之外,也可以采 用滑车导管的各种横截面形状,例如将提供以上机械特性的实心结构、 复腔、或者复杂的几何形状。滑车导管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是用于构 建该装置的材料所固有的,或者可以借助诸如表面的机械改变(例如 纵向凹槽)或者光滑涂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加以提高。

滑车导管101的特定长度、材料、壁厚、内直径、外直径和硬度 会根据要用到该导管的特定肌腱或韧带情况而变化很大。长度当然会 由要需要它穿行的最长长度决定。内直径必须足够大,以便容易地容 纳肌腱修复装置109的线缆部分144。外直径必须足够小,以便经过 需要它经过的解剖结构。滑车导管的特定材料和横截面几何形状(例 如壁厚)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导管的硬度,并且如以上所描述地应该 被选择用来提供足够的刚度使得能够被推动通过狭窄的路径,却又具 有足够的柔性以发生弯曲来适应路径中的弯曲处。在中节指骨水平高 度处的屈指深肌的示例性案例中,滑车导管可以由硅树脂形成,长度 为120毫米,壁厚为0.5毫米,外直径为2毫米。对于滑车导管,可 以采用邵氏A型硬度计测得硬度为50-80的硅树脂。

带凸缘导管103也是由生物兼容性材料(优选为聚合物)形成的 中空管。但是,带凸缘导管优选比滑车导管更软。带凸缘导管具有第 一端部157,该端部的直径大致等于滑车导管103的直径,因此它能 够与滑车导管端对端连接,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它还具有 带凸缘端部159,该端部是渐缩的,以便基本上形成一漏斗状体来接 纳肌腱断端的端部,这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如在随后讨论 中变得更清楚的一样,当带凸缘导管将如同滑车导管一样穿行基本上 相同的路径时,滑车导管将引导或拉动带凸缘导管连同被附接在带凸 缘导管的带凸缘部分159内部的肌腱断端上的肌腱修复装置一起进入 到解剖路径中。因此,带凸缘导管无需是刚性的。事实上,带凸缘导 管应该是相对柔性的,因为它会需要被弯曲成曲折的形状以适应肌腱 修复装置109的线缆部分144经过。另外,带凸缘导管103的带凸缘 部分159尤其应该能够容易地塌缩,以便在含装有肌腱断端和肌腱修 复装置的情况下在肌腱断端周围塌缩并经过诸如手指滑车之类的狭窄 解剖通道,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将装在其中。

带凸缘导管103应该具有与其用途相适的长度、壁厚、内直径、 外直径和材料组成。其用途是让肌腱修复装置109的单端部分144经 其通过,还有跟随滑车导管穿过解剖路径,如将在下面更全面地描述 的一样。因此,带凸缘导管具有窄端157和宽端158。宽端终止于锥 形体或凸缘159,以便更容易地将肌腱修复装置109的线缆部分144 的端部处的直针111插入到其中,和更容易地包含住肌腱断端。带凸 缘导管109的窄端157是狭窄的,以便与滑车导管的端部相匹配。

优选地,形成带凸缘导管103的材料也具有低的摩擦系数,以便 允许带凸缘导管容易地经过诸如肌腱滑车系统之类的身体组织周围。 这种生物兼容性聚合物可以选自硅树脂、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 聚酰胺、聚芳烃、含氟聚合物的均聚物、共聚物和混合物,或者任何 满足以上机械特性的其它生物兼容性聚合物系统。除了简单的管状结 构之外,也可以采用带凸缘导管的各种横截面形状,例如将提供以上 机械特性的实心结构、复腔、或者复杂的几何形状。带凸缘导管表面 的摩擦系数可以是用于构建该装置的材料所固有的,或者可以借助诸 如表面的机械改变(例如纵向凹槽)或者光滑涂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加 以提高。

在中节指骨水平高度处的屈指深肌的示例性案例中,带凸缘导管 可以由硅树脂形成,长度为120毫米,壁厚为0.5毫米,外直径为2 毫米。然而优选的是,导管的带凸缘部分159可以由横截面更薄(例 如0.25毫米或更小)的材料制造,使得带凸缘导管的凸缘部分159能 够包住肌腱断端,并且在行进穿过诸如手指的滑车系统之类的解剖通 道对肌腱断端重新定位时塌缩。对带凸缘导管优选地采用例如由邵氏 硬度计测得硬度为20至40的更软硅树脂。

现在参照图2A,在使用时,如果肌腱像手中肌腱断裂典型情况一 样已经回缩并必须从第一切口161找回进入第二切口(或创伤处)160 中,则典型地在手掌中形成能够找回肌腱153的切口161。在另一方 面,如果近侧肌腱断端在A2滑车的远侧,则肌腱将通过刚好在A2滑 车的远侧的切口露出。为了清楚起见,图7中显示出与周围组织脱离 的小手指滑车系统。如图所示,它包括以A1至A5标出的五个环形的 滑车,以及C1、C2和C3标出的三个十字形的滑车。为了不使本发 明变得模糊不清,该滑车系统在大多数其它附图中没有显示出。

将滑车导管101通入在断裂部位处的创伤处或切口160中,并且 将该导管朝着A3滑车下方的新切口161向近侧缓慢地推动通过手指 的滑车系统。如果碰到的阻力使得不能将滑车导管101向近侧推动通 过,则可以在手指的近侧指骨间关节的皮肤褶皱与手指根部处的皮肤 褶皱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一1/2厘米至1厘米的切口(未示出)。该 切口位于手指的A2滑车与A3滑车之间的水平高度处。轻轻地向下进 行解剖至屈肌肌鞘,在那里将找到滑车导管。然后,拉动滑车导管越 过障碍或者阻力通过该切口。然后,通过轻轻推动使得滑车导管能够 继续向近侧前进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直到滑车导管到达肌腱找回切 口161,并向近侧露出。

接着,如图2B所示,将带凸缘导管103的窄端157与滑车导管 101的近侧端部连接。如果组成部件足够大和/或外科医生足够熟练, 则可以将带凸缘导管的窄端直接插入到滑车导管的近侧端部中。否则, 要使用金属销钉105或者其它形式的导管连接件(例如钩子)来完成 连接。具体地说,导管连接件105是刚性的,可以将带凸缘导管103 的窄端157插在导管连接件的一个端部之上。然后,可以将导管连接 件105的另一个端部以紧摩擦配合插入到滑车导管101的近侧端部中, 从而将滑车导管101和带凸缘导管103相互连接。

接着,参照图2C,将肌腱的近侧断端153a通过手掌中的切口161 递送,从而将大约2cm的肌腱露出在切口161外面(如果近侧肌腱断 端只是回缩一小段距离并且位于近侧指骨水平高度处,则根据情况可 以将肌腱通过在A2滑车远侧的切口或者在A1滑车与A2滑车之间的 切口递送)。优选的是,将柔性阻挡件165放置在肌腱保持器107和近 侧肌腱断端153a下面,以便形成用于实施该技术的工作“台”。在滑车 导管101和带凸缘导管103接好后,从切口160向远侧拉动滑车,以 便将带凸缘导管103拉入并通过切口160和切口161之间的滑车系统。 当带凸缘导管103的前端157通过切口160出来从而带凸缘导管103 在两个切口160、161之间伸出时,将滑车导管101和连接件105拆除, 如图2C所示一样。

现在转向图2D,接下来,将肌腱修复装置109的线缆部分144 的端部处的直针111放置在肌腱断端153a中离断端153a的端部168a 大约1cm,并且将针111通过肌腱断端153a的切割端168a引出。拉 动针111通过直到套筒149离切割端168a大约1/2cm。如果肌腱露出 太少,则可以将套筒149设置得稍微更靠近切割端168a。

接下来,在肌腱中做出小的腱断开部,从而可以将夹压件埋入肌 腱内。图2D显示出肌腱和肌腱修复装置在手术程序的这一时刻时的 状况。

在肌腱修复装置109处于此位置的情况下,用肌腱修复装置的七 根自由线股147a-147g将肌腱修复装置109缝到肌腱断端153a上。更 具体地说,用弯针114a和114g推动缝合线中的两根缝合线(例如147a 和147g)通过肌腱,并且将它们相互系在结点185中。在优选实施例 中,使用锁式交叉针脚或十字形图案将两根缝合线缝在肌腱153a上。 在该情况下,负载将沿着修复长度在多个固定点之间分散。此外,由 于十字形方法,被修复肌腱在拉伸作用下将直径变小,这将有利于穿 行通过滑车系统。在结点的远侧处将缝合线147a、147g切断以去除在 结点之外的多余材料。然而,为了不让本发明模糊不清,这些缝合线 在包括图2E-2J在内的大多数附图中以“X”示出。只有在具有合适比 例的附图(例如图2L)中,或者在给出了对针脚(stitch)的一些讨论的 相应内容中,才会更加准确地展现针脚操作。

接着,使用弯针114b和114f将另外两根缝合线(例如147b和 147f)缝到肌腱上,并且将它们在另一个结点187中系在一起。优选 的是,该结点187为两个分支向近侧行进的十字形锁式针脚。这些缝 合线在系出结点之后切断。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E所示, 沿着肌腱断端153a长度在不同的水平高度处系出第一结点185和第二 结点187。最后,将另外两根缝合线(例如147c和147e)在肌腱断端 153a的另一侧上系在类似的十字形结点(未示出)中并且切断。

最后,可以将剩下的单根缝合线147d切掉,或者可以用它接合其 它自由端中的任一个(在修剪之前)以再形成另一个结点。优选的是, 存在有将肌腱修复装置固定到肌腱断端的多个固定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缝合线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且组 成对,使得成对的两根缝合线中的每一根长度相同,而每对缝合线长 度不同。在将缝合线缝到肌腱上时,将每对长度相同的缝合线缝到肌 腱上并相互打结。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它给外科医生提供了方便的 视觉指示,指明在手术程序期间要将哪几对缝合线相互系住(相同长 度的缝合线),由此简化了手术程序。

参照图2F,既然肌腱修复装置109已牢牢地固定在近侧肌腱断端 153a上,那么将肌腱从肌腱保持器移除,并将线缆部分144端部处的 直针111插入到带凸缘导管103的凸缘159中。使肌腱修复装置109 前进通过带凸缘导管,直到肌腱断端153a的端部(该端部被缝到肌腱 修复装置109的后端上)在带凸缘导管103的凸缘部分159中。线缆 部分144优选是足够刚性的,使得能够将线缆与带凸缘导管一起推动 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并且使线缆随着带凸缘导管103从创伤处160出 来。现在,外科医生可以用夹子经带凸缘导管103夹住针111并且拉 动针111、线缆部分114、带凸缘导管103和肌腱断端153a(该断端 被包含在带凸缘导管103的可塌缩凸缘159的内部)通过手指的滑车 系统从创伤处160出来。备选的是,如果针111从带凸缘导管的远侧 端部157伸出,则外科医生能够直接用手或用夹子抓住针111或线缆 部分144,拉动针111、线缆部分114、带凸缘导管103和肌腱断端153a (该断端被包含在带凸缘导管103的可塌缩凸缘159的内部)通过手 指的滑车系统从创伤处160出来。如果碰到阻力,则可以通过分离的 切口来检查通过滑车系统的路径。

带凸缘导管103的凸缘159在需要时将在肌腱断端周围塌缩,以 便经过手指的滑车系统。

参照图2G,一旦肌腱断端153a已经到达创伤处160,则可以将 带凸缘导管103从肌腱修复装置109和肌腱断端153a移除,由此露出 通过创伤处160的肌腱修复装置109和肌腱断端153a。可以将肌腱保 持器107的针205横过近侧肌腱断端153a放置,以便把肌腱断端153a 保持在可靠的位置中。

在图2G和随后的附图中,肌腱断端的长度会被夸张放大以帮助 阐述修复过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一旦已经将肌腱找回到或靠近 原始创伤部位(如在图2G中一样),则仅有极少或者没有多余肌腱会 露出在皮肤外面,尤其是在手指打开(即没有弯曲)的情况下。实际 上,如果手指没有弯曲,外科医生将可能会主要在皮肤内对肌腱进行 手术。但是,在一些附图中,为了不会对结合这些附图描述的方法和 装置阐述不清,肌腱断端的长度会被夸张放大。另外,在一些附图中, 在缝合线和结合这些附图描述的特征基本上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缝合 线和/或结点由简单的十字形图案表示,使得这些附图不会过于复杂。 在其它附图中,在缝合线或结点和加以描述的那些特征联系密切的情 况下,会更准确地表示出适当的结点/缝合线。

还应该指出的是,诸如缝合线、夹压件、夹压连接件和针的直径 或长度之类的其它特征在所有附图中都不必按比例绘制。

接下来参照图2H,针对远侧肌腱断端进行非常类似的手术过程。 具体地说,按照类似于以上结合近侧肌腱断端153a描述的方式将远侧 肌腱断端153b递送到创伤处160中。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充分的 露出以将远侧肌腱断端153b从创伤处160直接取回,则可以刚好在远 侧指间关节处的皱纹的远侧切出1厘米的切口174,并且向下解剖到 A5滑车的远侧区域上,使远侧肌腱断端153b可以通过此新切口露出。 在切口160和切口174之间引导滑车导管101,并把带凸缘导管103 插入到滑车导管101的远侧端部中。然后,拉动滑车导管101让带凸 缘导管103随之一起通过滑车系统,直到带凸缘导管103通过滑车系 统定位并从切口160和切口174在相对的端部处伸出,如图2H所示 一样。接着,将另一个肌腱修复装置109按照与以上结合近侧肌腱断 端描述的相同方式附接指远侧肌腱断端153b。图2H显示出处于该阶 段时的手术程序。

接下来参照图2I,接着如以上结合近侧肌腱断端153a描述地用 滑车导管101和带凸缘导管103将远侧肌腱断端引导至原创伤部位 160。可以将肌腱保持器107的第二针207穿过远侧肌腱断端153b放 置,如以上结合近侧肌腱断端描述地露出大约1厘米的肌腱。在图2I 中显示出手术程序的这个阶段。

接下来,参照图2J,将连接件112带到创伤部位,将线缆部分144 端部处的直针111插入通过在连接件112中的孔151、152。更具体地 说,将附接至近侧肌腱断端153a的肌腱修复装置109的直针111经过 沿着由近侧至远侧方向行进的一个孔151,并将被附接至远侧肌腱断 端153b的肌腱修复装置109的直针111经过在连接件中沿着相反方向 (即由远侧至近侧方向)行进的另一个孔152。

现在参照图2K,将近侧肌腱断端153a和远侧肌腱断端153b从它 们各自肌腱保持器针移除(并将肌腱保持器放在一边),施加拉力将远 侧肌腱断端153b向近侧拉动,并将近侧肌腱断端153a向远侧拉动直 到使这两个肌腱断端有大约1毫米的重叠,使得连接件112基本上埋 在肌腱端部168a、168b之间的肌腱中。

然后用夹压工具113夹压连接件112,由此将两个肌腱修复装置 的线缆部分144牢牢地固定在连接件112内。更具体地说,参照图2K, 可以将肌腱断端153a、153b稍微回折以露出连接件112,使得能够把 夹压工具113放置在夹压连接件上面而不会接触或损坏肌腱。

备选的是,必要时可以使用肌腱保持器107,通过朝中心调节两 根针205、207在肌腱保持器107的狭槽209、211中的位置以使它们 彼此非常靠近并分别用针刺穿各个肌腱断端,来帮助将肌腱断端带到 或者保持到一起。

然后尽可能地靠近夹压连接件的边缘将伸出连接件112的线缆部 分144额外长度切断并扔掉。然后,连接件112在被松开时将回缩到 肌腱物质中,肌腱端部没有折叠,并且肌腱端部将会被极好地拉拢在 一起,如图2L所示。图2L显示出利用肌腱修复装置做出的四个十字 形针脚185、187、185’和187’。虽然十字形针脚被认为是特别有效的, 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针脚。如果需要,可以将一根或多根6-0 尼龙肌腱上(epitendonous)针脚183置于肌腱端部周围,以便确保 将肌腱端部较好地拉拢在一起从而“整理好”修复处的边缘。

图2M示出了夹压件保持工具,该工具可以用于与将连接器112 带至修复部位并将缝合线经连接器穿过的动作相连系地握持并操纵连 接器112。图2N是该工具的夹钳部分971的放大图。

根据特定肌腱或者其它正被修复的解剖结构的尺寸,连接器112 会非常小,并因此非常难以用手握持。在本文讨论的特定示例中,例 如用于修复手指中的屈指深肌时,连接器112会非常小并难以握持。 另外,由于夹压连接器112是柔软易变形的,用传统手术钳或类似物 握持该连接器会让外科医生不经意地将连接器变形,如果该连接器是 用钳或者其它传统手术工具握持的情况下。因此,夹压把持工具例如 图2M和图2N所示的工具970是有用的。图2M是工具970的透视图 而图2N是工具970的夹钳部分972的放大图。工具970可以由棒、 线、杆、榫钉(dowel)或者其它长形形式的弹性材料971形成,该弹 性材料例如可以是薄规格不锈钢、钛或者聚合物以便具有类似弹簧的 属性(如下文将描述地)。长形材料(在下文是线)形成如图所示的环 圈971,以便呈现圆形或者卵形形状并且线的相对端部971a、971b大 致遇合以形成工具的夹钳972。具体而言,两个端部971a、971b横越 彼此,并平行地从环圈971侧向延伸,从而线的将环圈971偏置以至 少部分地直伸出的弹性使得将夹钳972自然地偏置(即,将两个端部 971a和971b朝彼此偏置)。优选地,环圈971被定尺寸成令人舒适地 配合在人手中。例如,它可以是卵形的,具有大约2英寸的常轴线和 大约1英寸的短轴线。端部971a、971b的形成夹钳的长度将至少部分 地受到将与其一起使用的特定连接器112的尺寸支配,但可以在大约 0.5英寸的量级上。

两个手指搁置件973a、973b可以以彼此相对的关系焊接或者附接 至环圈971,并优选地处于环圈971的长度L的中间,从而将两个手 指搁置件973a、973b朝向彼此挤压时将打开夹钳972。手指搁置件 973a、973b经尺寸和形状设计成提供一对相对的平面化表面,该表面 的尺寸足以提供工具在外科医生手中的稳定性。他们可以呈大致矩形 形状或者卵形形状,并且其沿着环圈971的长尺寸方向975b的长度大 约为0.5英寸、沿环圈的短尺寸方向975c的宽度为大约0.25英寸。手 指搁置件973a、973b的外侧相对表面可以经滚花处置或者经处理以具 有高摩擦性。

在图20所示的备选实施例970’中,手指搁置件973a’和973b’可 以直接整合在环圈材料971’。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钳成形为提供沿相对于环圈971所限定平面 的横向方向975a的通路974,以便维持连接器112取向成其纵向轴线 位于前述横向方向975a上。当与示例性连接器112连系时,通路是柱 形的,以便匹配连接器112的柱形形状。通路974的横截面尺寸可以 足够大以接纳数种尺寸的连接器。通路974可以经尺寸和形状设计成 使得在最小尺寸的连接器位于通路中时,该通路仍然保持夹钳彼此接 合(例如,平面化表面976a、976b不遇合),从而夹钳的弹性偏置力 将紧密地保持最小的连接器在通路中。环圈971的弹簧力应该足以紧 密地保持连接器在此状况中而不会使其变形。

在通路974的每个端部上的斜切面979使得容易触及夹压件以将 缝合件经其装载,从而实现轻松可视化效果。

连接器可以在预装载在夹压件保持器的情况下递给外科医生。或 者,连接器可以与夹压件保持器分离地递送,并且外科医生可以用手 抓持连接器,或者用夹具或者其它带夹器具来抓持连接器,然后将两 个手指搁置件973a、973b朝向彼此挤压以打开夹钳972、将连接器112 放置在通路972中,然后在释放施加在手指搁置件973a、973b上的压 力,已将连接器112锁定在夹钳972中。外科医生应该在连接器的纵 向端部处抓持连接器从而不会意外地将其压垮,并且还使得连接器可 以在夹具或者外科医生的手指没有位于夹钳972中的情况下被放置在 通路中。

然后,缝合线如前文所述地在连接器内经过通路。通路974和连 接器的匹配形状防止连接器在外科医生试图将缝合线穿过连接器时发 生偏斜(pitching)、滚动、侧滑、平移、或者运动。一旦缝合线穿过 连接器112,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将手指搁置件973a、973b朝向彼此挤 压以打开夹钳而从工具970松开连接器112。连接器112通过经其穿 过的缝合线而稳稳地支撑住。外科医生接着将对缝合线施加期望的牵 拉力,并将连接器通过之前描述的夹压工具夹压。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进行的实际肌腱修复照片。可以分 别看到在近侧肌腱断端153a中的第一结点185和第二结点187。可以 看到在远侧肌腱断端153b中的类似结点185’和结点187’。还可以看 到四个肌腱上针脚183。

可以照常缝合一个或多个皮肤创伤处,并且手术程序结束。

虽然上面已将结合与屈肌肌腱即在中节指骨处的屈指深肌断裂修 复相关的一个特定手术过程来描述该手术过程和装置,但是这仅仅是 示例性用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重新连接其它类型的肌腱、韧带或其 它类似的承载软组织。

第二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4A-图4D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另一个装置和手术程序, 它们可以用在肌腱(或韧带)从骨头撕脱或者分离而不是断裂的情况 中。结合图4A-4D描述的装置和手术程序也可以用在肌腱或韧带在 非常靠近骨头的部位断裂从而没有留下足够的肌腱长度来将肌腱修复 装置109有效附接至断端的情况中。

在此类情况中,对于具有足够长度(例如至少2厘米)的断端(通 常是近侧断端)而言,仍然按照以上结合图2A-2H描述的方式使用肌 腱修复装置(诸如之前描述的肌腱修复装置109)。但是,对于骨头或 短的肌腱断端而言,直接将一根或多根线缆附接至骨锚固件400,而 不使用第二肌腱修复装置。

骨锚固件可以为任何的骨锚固件,能够在其远侧端部处附接至骨 头,并且能够让缝合线或线缆附接至其近侧端部。例如在国际公布的 PCT专利申请WO2008/054814中披露了合适的骨锚固件,该文献被 作为参考引入本文中。但是,也可以使用简单得多的骨锚固件。

在合适的骨锚固件的简单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所示,骨锚固件 可以包括用于拧入骨头中的带螺纹远侧部分401和一体地形成在骨锚 固件主体的近侧部分中的、用于接纳肌腱修复装置的线缆的孔眼402。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制造出骨锚固件,该骨锚固件带有一体地 形成在其中并且从其近侧端部伸出的一根或多根缝合线。

现在将结合屈指深肌在非常靠近远侧指骨的部位撕脱的示例性损 伤情况对根据此实施例的手术程序进行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 对于从骨头撕脱或者在靠近骨头的部位断裂的任何肌腱或韧带都可以 大体上使用该手术程序的一些变型。

图4A-4D显示出用于实现四线股修复(即该修复将具有在两个 肌腱断端之间伸出的四根缝合线线股)的示例性手术程序的各个阶段。 该实施例利用了与图1-2L中所示肌腱修复装置109不同的肌腱修复装 置1001。此肌腱锚固件在图10A中示出,其将在以下结合另一个示例 性手术程序进行更详细地讨论。参照图10A,它包括两根线股或丝 1047a、1047b,每根线股在各个端部处具有针。在所示实施例中,弯 针1014a和1014b分别设在线股1047a、1047b的第一端部处,并且 直针1011a、1011b分别设在线股1047a、1047b的第二端部处。构成 肌腱修复装置1001的这两根线股例如通过固定的或可滑动的夹压件 1049在它们端部中间接合。夹压件1049最初可以没有被夹压,因此 它能够沿着该装置滑动,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在手术程序的合适阶段 被夹压。如图10A所示,可以将肌腱修复装置1001以一部分缝合线 和端部1001a上的直针1011a、1011b被装入鞘1011中的状态递送给 外科医生,方便将肌腱修复装置1001的那个端部通入到滑车导管101 和/或带凸缘导管103中的过程。

对长的肌腱断端501以基本如上文结合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方式操 作。具体地说,参照图4A,必要时通过在需要的部位形成找回切口 531将肌腱断端501找回,露出肌腱断端501,并且使用弯针将肌腱修 复装置1001的端部1001b缝到肌腱断端上。在只有两根缝合线1047a、 1047b的该示例性案例中,优选采用一个十字形针脚。在采用具有更 多根缝合线的肌腱修复装置(例如具有七根缝合线的图1-2L的肌腱修 复装置)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例如正如同以上结合图1-2L的实施例 描述的复十字形针脚或其它针脚将肌腱修复装置缝到肌腱断端上。接 着,可以如之前所描述地一样使用滑车导管101、带凸缘导管103和 导管连接件105(在需要的情况下)来将肌腱修复装置1001和肌腱断 端501引导回到损伤部位533。如有设置了狭窄的鞘1011,会便于将 肌腱修复装置1001的端部1001a拧入并通过这些导管。

然后,在准备好远侧肌腱断端501时,将肌腱断端放置在肌腱保 持器107中。图4A显示出在已经执行了这些步骤之后的手术部位的 状况,其中,肌腱501在肌腱保持器107中,并且肌腱修复装置1001 缝在该肌腱上。

接着参照图4B,对于骨头503(以及远侧断端505,如果存在的 话)而言,做出切口532(该切口可以包括原始伤口532),并且向下 进行解剖以露出远侧指骨的骨头503。然后,通过将骨锚固件(例如 图1所示骨锚固件450)牢牢地拧入骨头503而将其固定至该骨头。

接着参照图4C,由于该示例性实施例为四线股修复,可以在骨锚 固件处或在尽可能靠近它的位置处将骨锚固件450的两根缝合线 451c、451d切掉。将另外两根缝合线451a、451b经远侧断端505穿 过。现在参照图4D,在具有少量重叠的情况下将肌腱断端放在一起, 并且将骨锚固件450的两根缝合线451a、451b打结缝到近侧断端501 上。类似地,再将肌腱修复装置1001(其在一个端部处已缝到近侧肌 腱断端501上)在另一个端部处缝到远侧断端505上。图4D显示出 根据该实施例的完成好的修复。

当然,在骨锚固件450上的线股数量和在肌腱修复装置1001上的 线股数量可以增加以提供更坚固的修复,例如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为六、 八、十或甚至十二根线股修复。

对于如图4A-4D中所示那种只留下短的远侧肌腱断端(或根本 没有远侧肌腱断端)的肌腱损伤,也可以采用例如如图2A-2L所示肌 腱修复装置109和如图1所示的其它骨锚固件400对此肌腱损伤进行 修复,其中对长的肌腱断端501以正如同上文结合图2A-2L的第一实 施例描述的方式操作。具体地说,必要时通过在需要的地方形成找回 切口来找回肌腱断端501,露出肌腱断端501,将肌腱修复装置109 附接至该肌腱断端,并如上所述地使用滑车导管101、带凸缘导管103 和导管连接件105(如果需要的话)将肌腱断端引导回到损伤部位。

接下来,做出切口,并将骨锚固件400以基本上如上文结合图4A -4D描述的方式固定至骨头,区别在于是骨锚固件400而不是骨锚固 件450。

接着,如果屈肌的远侧断端仍然存在(例如在图4A-4D中的断 端505),则将肌腱修复装置109的针111和线缆144伸出通过断端505, 并进入通过骨锚固件400的孔眼402。具体地说,将线缆部分144端 部处的直针111带入短的远侧肌腱断端505中通过肌腱断端505的断 裂端部,并通过肌腱断端的、在断端505仍然连接在骨头503上的地 方附近的那一侧出来,然后穿过在骨锚固件400的孔眼402。

接着,向线缆144施加拉力以将近侧肌腱断端501向远侧拉动, 直到近侧肌腱断端501与远侧肌腱断端505有1毫米的重叠。

然后,将线缆144固定至骨锚固件503的孔眼。这可以通过将缝 合线或线缆系到骨锚固件的孔眼402来完成。但是在更优选的实施例 中,骨锚固件503的近侧端部被夹压以将骨锚固件400的孔眼402压 扁,由此将线缆144卡在其中。

最后,基本上如上文结合图2A-2L或图4A-4D描述地完成该手 术程序。

如果另一方面没有远侧肌腱断端留下或实际上没有远侧肌腱断端 留下用来进行附接,则替代地可以利用骨锚固件将近侧断端直接附接 至骨头。优选的是,在不使用第二缝合线或线缆509的情况下将被附 接至肌腱断端的肌腱修复装置的线缆部分144直接附接至骨锚固件, 并将近侧肌腱断端向远侧拉动使该断端包住骨锚固件并接触骨锚固件 周围的骨头。通常,外科医生会对骨锚固件周围区域中的骨头做糙化 处理、打沉孔或通道以便将肌腱附接至骨头。

在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中,仅使用带有已从骨锚固件伸出的多根线 股(在这些线股的端部处具有针)的骨锚固件450。没有使用任何单 独的肌腱修复装置109或1001。而是把从骨锚固件450伸出的缝合线 直接缝到近侧肌腱断端上。这种实施例最适用于这样的损伤,其中(1) 近侧肌腱断端没有明显缩回,并且因此出现在接近远侧断端的切口处 而不必通过另一个切口找回;以及(2)在修复中不含有任何远侧肌腱 断端。具体地说,对于第一种情况而言,如果需要找回近侧肌腱断端, 则更实际的是采用结合图4A-4D描述的技术。更具体地说,如果必 须取出近侧肌腱断端,则无论如何都可能将不得不附接单独的肌腱修 复装置至近侧肌腱断端以找回将该断端。在这种情况下,更简单的是 将已经缝在近侧肌腱断端上的肌腱修复装置附接至骨锚固件,而不是 增加另一组缝合线。

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如果存在远侧肌腱断端,则优选的是含有 从近侧断端引出的缝合线来施加将远侧肌腱断端朝着近侧肌腱断端拉 动的作用力。没有近侧端部肌腱修复装置就不会有任何施加这种作用 力的缝合线,因此可以想到的是远侧肌腱断端会在肌腱断端愈合之前 从两个肌腱断端的端对端接触处滑开。

在根据骨锚固件实施例的修复中,在远侧端部上的负载完全由骨 头和骨锚固件承受。

初步试验已经表明,根据本发明原理执行的肌腱重新接上的失效 强度大约为70-100牛顿。因此,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和韧带修复实 现了比当前医护标准更强的修复。

另外,与当前医护标准相比,手术程序得以大大地简化。

第三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5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另一个实施例。图5放大了在已经 将肌腱修复装置109缝到肌腱断端之后的阶段的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 的近侧肌腱断端153a。它基本上类似于图2E所示阶段,但是显示出 不同的方式来布好针脚,而不是将它们成对地系在结点中。

该实施例所涉及的手术程序比上述实施例中的更简单,因为将不 需要外科医生系出任何结点。而是如图5所示地,不是将缝合线 147a-147g缝到肌腱上以后在这些缝合线中系出结点,而是可以让夹 压件603在每个缝合线上对着针脚前进直到它可以达到的地方,然后 用夹压工具进行夹压以将夹压件锁在缝合线上,由此将针脚锁在肌腱 上。根据弯针114a-114g和夹压件603的具体构造,夹压件可以在针 上围绕针滑动到缝合线147a-147g上。如果不可能这样,则可以在系 住相应的针脚之后将针114a-114g从缝合线147a-147g切掉,以便让夹 压件能够放置在缝合线上。在该实施例中,不需要外科医生用缝合线 系出任何的结点,因此简化了手术程序。外科医生可以自由地使用这 些缝合线布下任何期望的针脚却不必将这些缝合线在端部处打结。

第四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6A和6B显示出用于将两个肌腱修复装置109(或者肌腱修复 装置109和骨锚固件115)彼此附接的夹压连接件115的备选方案。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件701包括具有两个平行的纵向通孔713、715 的连接件主体711。主体711可以为圆柱形、矩形或任何其它合理的 形状。在主体711中设置了横向于纵向通孔713、715的方向的另一个 孔717,该孔与两个纵向通孔713、715相交。具有块719的形式的销 装配在横向孔717中。因此,当所述块如图6B所示地插入横向孔717 中时,它也横向地经过部分纵向通孔713、715。块719、如图6B所 示的横向孔717、纵向通孔713和715以及线缆部分144(其将穿过纵 向通孔713、715)的尺寸如此选择,使得能够让块719在被插入横向 孔717中时在块719的侧壁与纵向通孔713、715的侧壁之间挤压纵向 通孔713、715中的线缆,由此将这些线缆卡在连接件701中。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不是用夹压工具来压扁夹压连接件,而是 用钳子或夹具作用在块719和连接件701上,将块719对抗纵向通孔 713、715中的线缆部分144的阻力推入连接件701中,由此如上所描 述地将线缆卡住。

这个连接件实施例的一些优点包括:锁定所需的作用力低得多, 因为块719不必发生塑性变形。相反地,该机构借助线缆144抵靠连 接件701内壁楔入作用来进行锁定。

上文所描述的那些缝合技术有许多可能的备选缝合技术。本发明 可以适应任何所期望的缝合技术供外科医生采用。在备选实施例中, 肌腱修复装置可以只有四根缝合线,或者如果肌腱修复装置具有四根 以上的缝合线,则外科医生可以决定将他/她不会用到的那些缝合线切 掉。例如,可以将图1-2L的肌腱修复装置109的两根缝合线(例如缝 合线147a和147g)用十字形针脚缝到肌腱上,并如之前结合图2A-2L 的实施例描述地打结在一起,区别在于此时没有将从这些结点中伸出 的缝合线147a、148g的剩余远侧部分切掉。接着,再如结合图2A-2L 的实施例描述地,在与头两根缝合线不同的水平高度处将另外两根缝 合线(例如147b、147f)缝到肌腱上并且打结。然后,将缝合线147a 和147b系在一结点中,并且将缝合线147g和147f系在另一个结点中。 现在,可以将缝合线147a、147g、147b和147f中的每一根缝合线的 远侧端部切掉。其它3根缝合线147c、147d、147e可以切掉不用,或 者可以用来形成其它的结点。在该技术中的两对缝合线的相互依赖性 更加确保了缝合线不会从肌腱中撕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三对缝合线与头两对缝合线系在一 起。缝合技术和将这些缝合线系在一起的各种变化实际上是无穷尽的。

第六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8A显示出肌腱修复装置的备选实施例。该备选实施例尤其适 用于但不限于这样的手术程序,即,无需从单独的切口找回一个或任 一个肌腱断端,并将其引导回到创伤部位。该实施例还具有能够在所 期望的情况下只使用单个肌腱修复装置实现修复的优点。

如可以在该实施例中看到地,不是如同图1-2L以及图4A-E所 示实施例地将锚固件的一侧由多根缝合线构成并且将其另一侧由一根 线缆构成,而是让该肌腱修复装置在肌腱修复装置901的两侧901a、 901b上都具有多根缝合线。更具体地说,该肌腱修复装置可以由四根 缝合线947a-947d形成,这些缝合线沿着它们的长度在一个或多个中 间点附接在一起。在制造尤为方便的一个实施例中,肌腱修复装置901 包括四根缝合线947a-947d,在这些缝合线的长度中间有至少一个夹 压件949将它们保持在一起。该夹压件在最初没有被夹压,因此它能 够在手术程序期间沿着缝合线的长度滑动。可以在手术程序期间夹压 此夹压件,以便将其相对于缝合线锁定在任何点处。在一些手术程序 中,它可以根本不用被夹压。

在该实施例中,肌腱修复装置901优选在图8B所示状况中被递 送到手术部位,该肌腱修复装置的至少一个侧部901a被容纳在能够容 易地经过带凸缘导管的狭窄的鞘911(例如塑料管)中。但是,根据 针、缝合线以及带凸缘导管的直径、装置中缝合线的数量还有带凸缘 导管的材料,鞘可以不是必要的,或者可以只是覆盖端部901a的一部 分(例如恰好覆盖针913a-913d的针尖)。在该实施例中,在夹压件 949的将要放置到鞘911中的侧部901a上附接至缝合线端部的针913a -913d应该是直针,从而更容易地装配到鞘911中和/或穿过导管101、 103。附接至缝合线947a-947d的另一端部的针可以为弯针914a- 914d以便于缝合。但是,它们也可以为直针。

该手术程序的前半部分与上文结合图2A至2L所示第一实施例描 述的手术程序基本上相同。更具体地说,手术程序与第一实施例基本 相同直到图2F所示阶段为止,唯一的差别在于,在鞘911中容纳着四 根分离的缝合线(或线缆),而不是从中间夹压件949的远侧伸出的单 根线缆144。

在已将该装置缝到一个肌腱断端后,容纳有四根直针和缝合线的 鞘911如以上描述地穿行通过滑车系统到创伤部位。接着,移除保护 用鞘911;由此,将四根缝合线947a-947d和直针913a-914d释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刀子或剪刀切掉鞘91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可以用手撕开鞘。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以及尤其在所示实施例中,鞘911 包括一体式纵向条带911a(诸如被嵌入在鞘的材料内的绳),该条带 的“尾部”911b伸出越过鞘的至少一个端部,使得外科医生可以抓住并 拉动该尾部以撕开鞘,由此放出针以便附接至肌腱断端。备选的是, 该条带可以包括在鞘的整个纵向长度上伸出的鞘的径向薄弱片段。该 薄弱片段可以构成与鞘的其余部分一体形成的一条鞘带,但是壁厚比 鞘的其余部分更薄。

可以在该手术程序的这个阶段夹压夹压件949,从而锁定此夹压 件在装置901上的位置。例如,可以在紧挨着肌腱断端902a的端部的 地方处夹压此夹压件,此时夹压件已被缝至肌腱断端902a的那个端 部。

在采用该实施例时,优选的是,另一个肌腱断端902b在创伤部位 处露出而不必被找回。但是,如果它必须通过不同的切口找回,则可 以采用任何合理的技术将它找回,包括用于找回肌腱的传统技术,或 者如上文描述地采用本说明书的滑车导管和带凸缘导管。例如,可以 将小的缝合线临时缝到肌腱上,并且可以如上文结合第一实施例描述 地利用滑车导管101和带凸缘导管103使此缝合线前进通过手指的滑 车系统。

无论任何,当另一个肌腱断端902b在创伤处露出时,将两个断端 902a、902b定位成它们的端部彼此相对,并且可以按照与上文结合第 一实施例描述差不多相同的方式将该肌腱修复装置的第二端部901a 缝到远侧肌腱断端902b。应该小心确保将这两个肌腱端部902a、902b 彼此相对置,因为在完成并且锁定第一个针脚之后再去调整肌腱断端 的端部的相对位置即便并非不可能也将是困难的。可以使用如前文描 述的肌腱保持器107,以便将肌腱端部保持成彼此相互对置。可以将 缝合线如上文描述地成对缝到肌腱上。可以如上文描述地用肌腱上针 脚在两个断端之间完成修复。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夹压连接件或夹压工具,并且零 部件更少。例如,在该手术程序中仅涉及到一个肌腱修复装置,此肌 腱修复装置是双头的,如图8A所示一样。

第七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9A-9C帮助阐述了这样的肌腱修复装置和技术,即,此肌腱 修复装置和技术尤其适用于但不限于两个肌腱断端必须跟随通过在两 个切口之间的解剖结构以便被找回到修复部位这样的修复处。图9A 显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肌腱修复装置951。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两 个肌腱修复装置951,每个包括两根线股或丝953a、953b,并且每根 线股在各端部处具有针。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每根线股的第一端部 处设有弯针954,并且在第二端部处设有直针955。如上文结合其它实 施例描述地,构成单个肌腱修复装置的这两根线股在其端部中间例如 通过可滑动夹压件956接合。夹压件956可以在最初没有被夹压以便 能够沿着装置滑动,并且在期望的情况下在该手术程序的合适阶段被 夹压。

如图9B所示,将每个肌腱修复装置951-1、951-2的一个端部951 利用这个端部的两根线股缝到相应的肌腱断端961a、961b上。与图 8A和8B的实施例类似地,每个肌腱修复装置的另一个端部951b可 以在最初被装在鞘968内,以便使用上文结合其它实施例描述的滑车 导管和带凸缘导管经过诸如手指的滑车之类的解剖结构。但是,如上 文结合图8A和8B的实施例所指出地,也可以不需要鞘。

接着,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滑车导管和带凸缘导管将肌腱修复装 置和缝有这些肌腱修复装置的肌腱断端引导穿过解剖结构至修复切 口。在图9B中显示出在这时候的肌腱修复装置的状况。现在参照图 9C,将两个肌腱断端961a、961b带到一起。如果期望的话,肌腱保 持器107可以被用来将肌腱断端961a、961b保持就位,并在每一个肌 腱断端中各有一根针205、207(未示出)。

接着,优选在与第二肌腱修复装置951-2的针脚不同的水平高度 处,将第一肌腱修复装置951-1(该装置的其它端部951a已经缝到第 一肌腱断端961a上)的两根线股的自由端951b缝到第二肌腱断端 961b上。类似地,将第二肌腱修复装置951-2(该装置的其它端部951a 已经缝到第二肌腱断端961b上)的两根线股的自由端951b缝到第一 肌腱断端961b上。在图9D中显示出完成的修复处。如果期望的话, 可以如上文描述地采用肌腱上缝合来完成修复。

如图8A-图8B的实施例地,该实施例提供了在两个肌腱断端之 间延伸的四根线股和在每个肌腱断端中的不同水平高度处的两个针 脚,由此提供了非常坚固的修复。

第八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10A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肌腱修复装置。该装置 1001与图9A的装置基本相同,但是如将在下文更详细描述地,该装 置的一侧在鞘中。在这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A-2L所示第一实施 例地将使用两个肌腱修复装置。但是,如图8A-8B和图9A-9D所 示实施例地,这两个肌腱修复装置1001在各端部处具有多根线股。更 具体地说,每个肌腱修复装置1001包括两根缝合线1047a、1047b。 这两根缝合线诸如通过夹压件1049或滑动套筒在它们端部中间接合 在一起。备选的是,这两根缝合线可以相互独立。

另外,该肌腱修复装置1001可以在其大部分长度上包括单根线缆 或缝合线,并且只是在锚固件的相对端部附近分成两根缝合线。还有, 这种肌腱修复装置可以由两根缝合线形成,这两根线在其大部分长度 上被捻绕在一起,并且在相对端部处分开,此时诸如夹压件956之类 的夹压件在被捻绕部分的每个端部处将被捻绕部分保持在一起。如图 8A-8B和图9A-9D所示肌腱修复装置实施例地,在装置1001的至 少一个端部1001a上优选采用直针1013a、1013b,而在另一个端部 1001b上采用弯针1014a、1014b。如图所示,可以将肌腱修复装置以 端部1001a上的缝合线和直针1011a、1011b被装在鞘1011中的状态 递送给外科医生。采用肌腱修复装置的这个实施例来修复肌腱的手术 程序和装置与前文结合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描述的那些手术程序和装置 非常类似。具体地说,必要时,可以正如同结合图1和图2A-2L所示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描述地将肌腱断端中的一个或两个肌腱断端通过手 指的滑车系统找回,区别在于在肌腱修复装置1001的一侧1001b处仅 将两根缝合线缝到每个肌腱断端上。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肌腱修复装置1001-1和1001-2。每个 肌腱修复装置1001-1和1001-2中的一侧1001a被缝到肌腱断端其中 一个上。

图10B帮助显示出如何通过将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两个固定装 置1001围绕彼此形成环圈来利用这两个固定装置实现修复。大体上, 可以将一个肌腱修复装置1001-1折叠以形成环圈1091,并将其缝到 第一肌腱断端1087a上,再将另一个肌腱修复装置1001-2折叠以形成 另一个环圈1092,并将其嵌入另一个肌腱断端1087b中,这些环圈如 下文将详细描述地在中部接合。

具体地说,基本上如结合之前实施例描述地,在第一肌腱修复装 置1001-1的一侧1001b上的两根缝合线1047a、1047b和弯针1014a、 1014b将被缝到第一肌腱断端1087a上,而该装置的另一侧1001a从 相应的肌腱断端的端部伸出。

接着,参照图10B,第一肌腱修复装置1001-1的另一侧1001a通 过同一肌腱断端的端部返回到这个肌腱断端中,从而肌腱修复装置 1001-1形成从肌腱断端1087a的端部伸出的环圈1091。这可以通过将 两根缝合线和直针1014a、1014b中的每一根缝合线和直针独自返回穿 过肌腱断端1087a的端部并且将它们通过肌腱断端的这一侧拉出来实 现。这些缝合线应该被如此拉动通过,使得环圈1091能够从肌腱断端 1087a的端部伸出1毫米或更少。优选的是,缝合线被如此拉动通过, 使得环圈1091根本不会伸出,但是基本上在肌腱断端1087a的物质中。 然后,基本上如上文结合之前所述实施例所描述地,将这两根缝合线 1047a、1047b缝到肌腱上。此时,肌腱修复装置1001-1的两个端部 1001a、1001b被缝到肌腱断端1087a上,而环圈1091被定位在肌腱 断端1087a的断裂端处。

接着,按照与将第一肌腱修复装置1001-1附接至第一肌腱断端 1001a的相同方式将第二肌腱修复装置1001-2附接至第二肌腱断端 1087b,区别在于:将第二肌腱修复装置1001-2的第一端部1001a处 的头两根针1013a、1013b缝到肌腱上后,将另外两根针1014a、1014b 和缝合线1047a、1047b引导通过由第一肌腱修复装置1001-1形成的 环圈1091,以便在被缝到第二肌腱断端1087b上之前形成第二环圈 1092。如果第一肌腱修复装置1001-1的环圈1091位于第一肌腱断端 1087的物质内,则需要用合适的缩回工具将第一肌腱断端1087的物 质缩回以即刻露出环圈,让第二肌腱修复装置的针和缝合线经过此环 圈。备选的是,外科医生可以简单地用第二肌腱修复装置1001-2刺穿 肌腱物质以进入环圈1091。然后,将位于第二肌腱修复装置1001-2 的第二端部1001b处的两根缝合线和针1014a、1014b缝到第二肌腱 断端上。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在两个肌腱断端之间形成四线股修复的 另一种技术。

第九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11A-图11E显示出备选实施例以及与之一起使用的相关技 术,这些技术可以与本文披露的方法和装置的许多其它实施例的特征 和方面中的一些或全部结合来使用。图11A为根据该备选实施例的装 置的透视图。具体地说,在该实施例中,用具有漏斗状体1101的形式 的引导构件代替带凸缘导管。

在优选实施例中,漏斗状体1101由相对刚硬的生物兼容性材料 (诸如生物兼容性塑料之类)形成,从而它不会容易塌缩。漏斗状体 1101包括位于一个端部处的小的开口1102和位于另一个端部1103处 的大的开口。漏斗状体1101在处于未被偏压状况中时限定出截头圆锥 形表面,但是沿着其整个长度分裂开,由此它能够在裂口1104处径向 扩开使漏斗状体弹性变形,从而在裂口1104处形成侧向间隙(lateral  gap)让肌腱、韧带等能够通过该间隙插入到漏斗状体中。备选的是, 漏斗状体可以在裂口处稍微重叠,只要它能够径向扩开形成侧向开口。

小的开口1102应该小于解剖通道的入口以便与该入口结合用来 引导肌腱从中通过,而大的开口1103大于解剖通道。例如,在上文结 合手指肌腱修复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小的开口的尺寸应该设 定为有助于进入到手指的滑车中。在漏斗状体1101的另一端部1103 处的大的开口应该足够大,以便容易地接纳缝有肌腱修复装置的肌腱 断端的端部。手柄1197可以被设置成从漏斗状体1101的侧面伸出以 便于由外科医生操作。

图11B-图11D显示出使用了漏斗状体1101的手术技术。参照图 11B,如之前描述地,将滑车导管101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放置在两 个切口1112、1113之间,并且将可以为本文之前描述的任一种肌腱修 复装置的肌腱修复装置1114附接至近侧肌腱断端1116的端部。另外, 也基本上如之前描述地将肌腱修复装置1114的前端1114a通入到滑车 导管101中,区别在于没有使用带凸缘导管103,而是如下文详细描 述地用漏斗状体1101基本上代替带凸缘导管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将肌腱修复装置1114的前端1114a推动通过滑车 导管101到肌腱断端1116的端部靠近但没有接触滑车导管101的尾端 101b的位置。接着,将滑车导管101和肌腱修复装置1114从远侧切 口1113向远侧拉动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到滑车导管101的尾端101b 经过必须要被穿行的第一滑车1121的入口的位置,但是肌腱断端1116 在第一滑车1121的入口附近却还没有穿过它。具体地说,如前文所指 出的一样,肌腱断端1116的端部发生变形并变大,在没有用来挤压和 引导它的结构的情况下不容易经过滑车1121。在之前讨论的实施例 中,所述结构为带凸缘导管103。而在该实施例中,它将是漏斗状体 1101。

因此,参照图11C,漏斗状体1101扩开,并在肌腱断端1116上 滑动,漏斗状体的小的端部1102面对着滑车1121的入口,而大的端 部1103背对着滑车的入口。更具体地说,外科医生将漏斗状体1101 定位在滑车1121的入口中,以便扩张滑车1121方便肌腱进入并经过 该滑车,如图11C所示一样。可以提供作为成套件的部分的不同尺寸 的漏斗状体,以便适应解剖结构的不同尺寸部分和/或不同体型大小的 患者,还便于使滑车(或其它解剖结构)扩张。

在漏斗状体处于图11C所示位置中时,外科医生便能够在肌腱修 复装置1114的前端1114a上拉动,以便将肌腱断端1116的端部拽入 并通过漏斗状体1101和滑车1121。

应该看出的是,由漏斗状体1101(以及结合前面实施例所披露的 带凸缘导管103的凸缘部分159)占据的主要组织即便不是通常但也 往往是:附接有肌腱修复装置尾端的肌腱断端的端部聚成一团变得大 于通过滑车的通道,并且因此难以插入通过滑车。漏斗状体(以及如 上所描述的带凸缘导管103的凸缘部分159)逐渐容纳肌腱断端的端 部,以便于插入并且经过滑车(或者根据情况而定的其它狭窄的解剖 通道)。该实施例的漏斗状体1101还用来扩大滑车的入口以进一步方 便通行。

与利用了带凸缘导管103的实施例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漏斗状 体1101没有经过滑车。如图11C所示,它留在正好位于滑车入口内 部的位置中,而肌腱断端1116滑动通过漏斗状体1101并通过滑车 1121。一旦肌腱断端1116的端部已经经过滑车1121,则移除漏斗状体 1101。具体地说,它能够扩开并且从肌腱滑出。备选的是,可以将漏 斗状体切掉。图11D显示出在手术程序这个时候的修复处。

如果肌腱断端1116必须引导通过第二或随后的滑车,则针对第二 滑车基本上重复相同的过程。例如,如果肌腱必须穿过第二滑车,则 可以在该滑车上方形成另一个切口(在手指的相应褶皱中),并且可以 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漏斗状体重复进行如上描述的过程。但是,外科医 生应该首先试图在不使用漏斗状体的情况下拉动肌腱通过,因为肌腱 往往可以在没有漏斗状体的帮助下跟随通过第二或随后的滑车。

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506,809(本申请要求了其优先权并且该 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并入本文中)披露了用于定位滑车 并因此确定任何切口的位置以例如通过本文披露的漏斗状体和其它引 导构件引导肌腱通过滑车。该申请的内容被包含在本文中位于附件A 下。

根据情况,然后可以采用任一个如上描述的肌腱修复装置和/或技 术中的将肌腱断端:(1)直接附接至远侧肌腱断端;(2)与附接至远 侧肌腱断端的另一个肌腱修复装置附接;或者(3)附接至骨锚固件。

图11E显示出引导构件的备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的该引导构 件1140呈裂开的中空截头圆锥形,具有更小的直径端部1143和更大 的直径端部1144,并且截头圆锥形表面的一部分被移除。由表面的被 移除部分限定的侧向开口1142应该足够宽以便于要应用到它的特定 肌腱、韧带或其它解剖结构插入,但是也要足够窄以便不会让肌腱从 构件1140意外滑出。因此,优选的是开口不大于锥形表面的50%。 该开口例如可以为锥形表面的大约5%-35%,优选为1/3。在该实施 例中,由于引导构件1140不必变形让肌腱插入其中,所以它优选基本 上为刚性的,并且在正常负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变形。它可由生物兼容 性材料(诸如不锈钢或钛之类)形成。还有,可以设置手柄1198以便 于外科医生操纵该引导构件1140。

该实施例的引导构件1140基本上完全如同上文结合之前实施例 描述的漏斗状体1101一样使用,区别在于,该构件1140不会扩开来 让肌腱插入其中。可以简单地通过侧向开口1142将肌腱放置在构件 1201内部。如在之前实施例中一样,可以设置手柄1198来方便外科 医生操纵。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更容易将肌腱插入在构件中。另外,引导 构件是刚性的,因此使得解剖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扩张。

图11F显示出引导构件的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与图11A的实施例 不同,在该实施例中的引导构件1150为具有小的开口1152和大的开 口1153的漏斗状体1151。它沿其整个长度裂开,由此它能够在裂口 1154处径向地扩开以使漏斗状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在裂口1154处 形成侧向间隙,通过该间隙能够将肌腱、韧带等插入漏斗状体中。

在大的端部处设有唇部1156,用来防止漏斗状体被不小心拉动通 过滑车。小的手柄1157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抓握引导构件1150的地方。 使用有小的手柄或者仅有唇部而没有任何手柄的漏斗状体便于外科医 生让引导构件绕着其纵向轴线旋转。具体地说,旋转有时有助于将引 导构件的小的端部1152引导进滑车中。更长的手柄可能会妨碍让引导 构件自由旋转的能力,因为手柄越长则更容易碰到障碍物(例如患者 手的另一个部分或另一个手术器械)。

在还有其它实施例中,引导构件可以形成为在裂口处具有重叠部 的裂开的锥体,从而具有螺旋形的形状。该重叠部应该相对较小,例 如具有大约5°至90°的径向重叠,并且在没有受到应力时优选具有大 约70°的径向重叠。具体地说,径向重叠太多会使得难以让引导构件 充分扩开以打开必须让肌腱通过的间隙。

在裂口处具有重叠的实施例具有几个优点。首先,一旦移除用来 打开间隙的扩张压力,该重叠部将使得肌腱基本上不会不经意地从引 导构件中的间隙滑出。第二,该重叠部将能够对引导构件的径向尺寸 进行一些调节。也就是说,必要时,通过在引导构件的外壁上施加向 内的径向作用力,可以暂时减小引导构件的半径以帮助将引导构件的 小的开口装配到滑车中。相反,必要时可以暂时增大引导构件的半径 以使得肌腱能够通过在引导构件的小的端部处的开口却不用打开在侧 壁中的间隙,否则这会使得肌腱断端能够从引导构件通过间隙意外脱 出。更具体地说,如果由引导构件引导穿过滑车系统的肌腱断端小于 在引导构件的小的端部处的开口,则施加在肌腱修复装置和肌腱断端 上的拉力也将同时在引导构件的内壁上施加径向向外的作用力。该径 向向外的作用力将迫使引导构件径向扩大,将在小的端部处的开口直 径增大使肌腱断端能够通过。

图11G示出了引导构件的又一实施例。该引导构件1160可以被 认作是图1-图2L的实施例的带凸缘导管10和图11A、图11E和图 11F的引导构件的混合体。具体而言,与带凸缘导管103类似地,引 导构件1160适于与肌腱断端和修复装置一起通过滑车系统。其保护肌 腱、当肌腱需要通过滑车时帮助均匀地压缩肌腱、并对滑车呈现出光 滑的表面以帮助通过。然而,与图11A、图11E和图11F的引导构件 类似地,它是相对短且呈漏斗形状的构件。

引导构件1160是截头锥形形状元件,具有在其前导端1171处的 较小洞1165和在其尾端1172的较大开口。该构件的前导端应当小于 滑车导管(前导端要插入该导管中),而尾端应当大于滑车导管。如图 11A、图11E、图11F的引导构件一样,引导构件1160可以裂开,从 而肌腱和修复装置可以侧向地被引到该引导构件中。然而,所示实施 例没有裂开,从而肌腱和修复装置必须纵向地引到引导构件中。

构件1160的前导端1161是坚固的(solid)。尾端1162包括沿纵 向向后延伸并由间隙1168分离开的多个叶瓣部1166(在该实施例中 为4个)。优选地,构件1160通过将完全坚固的截头锥构件开始然后 移除材料(例如通过切割)从而形成间隙1168而形成。间隙可以具有 大致V形形状,具有15°的角。间隙1168有助允许引导构件1160的 尾端1162(该尾端的直径大于滑车系统和滑车导管101)皱缩成更小 直径以在其中含有肌腱断端的情况下配合通过滑车系统。

叶瓣部和间隙的设计基本上防止了叶瓣部1166在引导构件自身 塌缩以通过滑车时彼此叠合,从而允许引导构件1160的尾端1162塌 缩成尽可能小的直径。间隙1168的前端优选地被切除以便形成弧形边 缘1164,从而帮助防止构件1160撕裂。尤其,如果间隙1168b被直 地切割而终止于一点,那么构件1160(用于通过滑车系统)的变形会 造成切口不经意地向前延伸。在切口的前端处的弧形表面有助于阻止 这种情况发生。

引导构件的锥度可以是15°。洞1165的外直径应当小于其将要插 入的滑车导管(或者其将要插入的其它导管,例如在下文中与另一备 选实施例一起讨论的扩张器导管1301)的内直径,并在直径上向后延 伸从而后开口大于滑车导管。以这种方式,引导构件的前部1160可以 插入滑车导管101的尾端,并且洞1165还可以小于肌腱断端从而肌腱 断端不能经其通过。优选地,后开口基本上大于滑车导管和肌腱断端, 因为引导构件1160的后开口的至少部分目的在于使得容易将修复装 置和肌腱断端插入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洞1165的直径大约为1mm, 而尾端的直径大约为8mm。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构件的坚固部分 1161的最宽部分小于系统将通过的最小滑车,从而引导构件的坚固部 分1161无需皱缩或塌缩。仅叶瓣部1166塌缩并向内折叠。在用于屈 指深肌的一个实施例中,坚固部分的最大直径(即,在其后部)为大 约4mm。

引导构件可以由薄膜片材料制成,该材料是柔性的,从而能够自 身皱缩以通过滑车系统并压缩包含于其中的肌腱断端,但在力释放时 趋于返回至其原始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构件由0.02mm厚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片形成。如果引导构件是裂开型的, 那么肌腱可以在任何时侯沿侧向方向插入其中。然而,如果引导构件 不是裂开型的(如所示实施例),那么修复装置和肌腱断端必须在将修 复装置插入滑车导管之前或者同时插入到引导构件1160中。

引导构件1160类似地用于图1-图2L的带凸缘导管103,其中, 它与修复装置和肌腱断端一起通过滑车系统。尤其,在滑车导管如之 前所述地穿过滑车系统而处于适当位置中并且修复装置已经附接至肌 腱断端之后,引导构件1160的前导端1171插入滑车导管101的近侧 端部中。接下来,修复装置纵向地插入引导构件1160的后开口中,并 前进通过引导构件1160进入滑车导管101直至肌腱断端的端部处于引 导构件1160中。然后,外科医生可以拉动修复装置、滑车导管、引导 构件和肌腱断端(其被包含在可塌缩的引导构件1160中)穿过滑车系 统,基本上如连系图2A-图2L所描述地。引导构件1160将围绕肌 腱断端塌缩,并必要时压缩肌腱断端以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

然后,外科手术的其余部分可以以本文所描述的任何方式完成。

第十套示例性实施例

虽然上面已经结合将两个肌腱断端和/或一个肌腱断端直接附接 至骨头的情况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 该理解的是,它也能够结合采用肌腱移植物的修复来使用。在这些情 况下,采用上述装置和技术将肌腱移植物附接至一个肌腱断端,并且 将肌腱移植物的另一个端部附接至另一个肌腱断端或者直接附接至骨 头。肌腱移植物可以取自患者身体的另一部分,例如患者的脚,或者 可以为同种异体移植物(allograft)。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以将用作防粘连件的薄壁管放置在 位于修复部位处的肌腱上,以便于肌腱自由滑行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 更具体地说,随着受损肌腱、韧带或其它纵向解剖构件愈合,修复部 位周围形成了疤痕组织。在愈合过程期间,疤痕组织会妨碍肌腱自由 运动通过滑车系统。也需要其它外科医生去除这些疤痕组织。

为了便于肌腱自由运动穿过滑车系统,可以将修复部位装在具有 薄壁管的形式的防粘连件中。该防粘连件可以包括例如图12A所示薄 壁管1201。图12B显示出用于肌腱修复的防粘连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该防粘连件正在没有介入移植物的情况下结合将两个肌腱断端重新接 上的肌腱修复一起使用。如图所示,在进行修复之前可以让管1201 在其中一个断裂肌腱断端1203a的端部上滑动,并且在修复过程期间 滑离开。然后,参照图12C,修复完成时,管1201可以沿着所修复的 肌腱滑到修复部位1204(包括针脚、肌腱修复装置和两个肌腱断端 1203a、1203b)。优选的是,此时用至少一根针脚1221将管1201缝到 肌腱上,在管的每个端部处具有至少一根缝线1221。

该管将提供防粘连件让愈合沿着肌腱长度(在管内)进行,而不 是向外进行使得疤痕组织将干涉肌腱自由运动通过滑车系统。管还可 以提供用于在管直径外侧上生长的引导,以支撑将最终为管内的被修 复的组织提供通道的结构。管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应该是光滑的,并且 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从而管(管内有肌腱)能够自由地滑动穿过滑 车系统,并且管能够在愈合之后移除。

管的壁厚应该尽可能薄,以便使得给修复中的组织增添的体积最 小。在屈肌肌腱修复案例中,想到壁厚小于0.25毫米。但是,管的最 佳壁厚要视修复的手术应用情况而定,并且应该相比修复中的组织而 言成比例地薄。管的长度和直径当然将主要由具体的修复决定。另外, 管应该由生物惰性材料(诸如选自TeflonTM、PET、PTFE和EPTFE 的含氟聚合物族或硅树脂聚合物族的材料之类)形成。优选的是,该 管是多孔的,以便能够通过它进行流体交换来保持肌腱健康。它可以 具有孔或其它开口以方便进行这种流体传送。优选的是,这些孔足够 小以便不会使得组织通过它向内生长。它也可以涂覆有润滑剂,以便 滑动通过滑车系统(或者任何其它解剖限制结构)。在肌腱的愈合期间, 手指的主动运动也将防止肌腱的疤痕组织通过管中的孔附着在周围组 织上。

该管应该足够长以完全覆盖修复部位。在利用移植物进行修复的 情况下,根据移植物的长度、通入性(accessibility)和其它因素,可 以采用单根较长的管来覆盖移植物的两个端部,或者可以采用两根分 离的、较小的管。

该管在愈合过程期间将保持就位达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之久。在该 过程的最后,可以通过在患者身上在管的一个端部附近做出一个或多 个小的切口,再在外科医生切割管时小心地将管从切口中拉出,由此 将它移除。在备选实施例中,管可以由将随着时间溶解的生物可吸收 性材料形成,只要该生物可吸收性材料不会在吸收时促进粘结或局部 组织反应。生物可吸收性材料的示例有交联式透明质酸或其它生物惰 性聚合物。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防粘连件可以在其整个长度上设有纵 向裂口,从而在将它移除时不需要进行切割,而是只需要扩开它以将 其从肌腱中移除。这个实施例也便于将防粘连件扩开以安装在修复部 位上并在完成修复之后让它在肌腱上滑动这样的选择,由此无需在修 复之前使防粘连件在肌腱断端的端部上纵向滑动再在完成修复之后使 防粘连件在修复部位上滑动。这在修复部位较长和/或肌腱断端的可用 长度不足使得防粘连件在修复程序期间无法滑离开的情况下是有利 的。

第十一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13A-图13C和图14A-图14C显示出其它备选实施例和所采 用的相关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与本文所披露的方法和装置的许多其它 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和方面中的一些或全部结合使用。图13A为根据这 组实施例的单一式扩张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3B为根据这 组实施例的多件式扩张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扩张导管被设计 成装配通过纵向解剖结构(例如肌腱)须被拉动通过的通道,并使通 道扩张。如将在下文详细描述的一样,它将基本如上文结合图1和图 2A-图2L描述的第一组实施例的滑车导管101一样使用并且执行相 同的功能。但是,它还将用来使得通道扩张。图13C为可以与扩张导 管结合用来使通道扩张的引导构件的透视图。具体地说,如将在下文 详细描述地,它基本上用作导丝,用来将扩张导管插入通过滑车系统。 但是,认为该引导构件在大部分应用场合中将是不必要的。

扩张导管1301包括伸长的管,该伸长的管中有管腔。该管包括一 系列接续的、具有阶梯状直径的纵向管段1302、1303、1304、1305, 每个接续的管段大于前一个管段。在所示实施例中采用四个台阶部仅 仅是示例性的。可以采用任何数量的台阶部。直径不同的管段的外直 径和数量应该根据扩张导管1301将要通过的解剖通道或开口的尺寸 来决定。我们将在下文讨论中继续使用手中断裂肌腱的示例。直径最 小的管段应该小于它必须通过的最合理小手尺寸的滑车系统的直径, 使得直径最小的管段应该能够相对容易地经过任何滑车系统。每个直 径更大的管段应该被设计成能够轻柔地并且以逐渐步进的方式扩大滑 车系统至更大的尺寸以准备让肌腱断端经过。随后,扩张导管的直径 最大的管段应该至少与最合理大手尺寸的滑车系统将被合理扩张到的 最大直径一样大。

从以下讨论中可以看出,根据一项示例性技术,具有比需要经过 特定患者滑车系统的直径更大的直径的任何管段将不会穿过滑车。因 此,扩张导管的直径最大的管段实际上可以具有任何直径。在适用于 使肌腱经过手指滑车的一个实施例中,扩张导管的各个管段具有从大 约10French的最小直径到18French的最大直径这样的范围。在一个 实施例中,用直径为10F、11F、12F、13F、14F、15F、16F、17F和 18F的九个管段来实现。每个管段的长度大约为10cm。

在例如图13A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扩张导管1301可以是单一 式的。如果在手术程序之前或期间,外科医生确定任何直径更小的管 段比所需要的明显地小,并且/或者确定任何直径更大的管段比所需要 的大,则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程序之前或期间简单地将它们切掉。因 此,可以提供单个扩张导管,它能够用于大量不同的解剖通道和用于 许多体型大小不同的患者,从而减少了需要制造的扩张导管的不同型 号的数量。

在例如图13B所示扩张导管131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直径 管段1311、1312、1314等可以相互分开。例如,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 中,每个导管管段在其近侧纵向端部附近具有颈部1315,该颈部尺寸 被设定为与下一个直径更小的管段的远侧端部以干涉配合匹配。优选 的是,颈缩的部分的尺寸被设定为装配在下一个更小的管段的远侧端 部内,从而各个管段的纵向端部的边缘将不会露在扩张导管1310的外 面。

与滑车导管101一样,该扩张导管优选由低摩擦生物兼容性材料 形成,其壁厚足以使得整个导管具有足够刚性以被推动通过滑车系统 并用来使得滑车克服其自然尺寸扩张(保持打开),却又足够柔软和有 弹性以便跟随通过它必须经过的解剖通道中的弯曲部。例如它具有大 约为普通手术血管导管的柔性。所有管段的内直径应该足够大以容易 地容纳将与该扩张导管一起使用的肌腱修复装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扩张导管无需具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分立的管段, 而是可以在其整个长度上连续地渐缩。与在分段式实施例中一样,导 管的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明显不需要的任何部分可以在插入之前切掉, 并且导管的在插入之后不需要的任何部分可以在扩张导管在解剖通道 中就位之后。

图13C显示出备选的引导构件1320。如所示一样,该引导构件包 括伸长的构件,其外直径小于在扩张导管的直径最小管段中的管腔的 内直径,从而扩张导管可以在引导构件上容易地通过。换句话说,扩 张导管的整个管腔具有足够大的尺寸和形状以接纳引导构件1320从 中通过。引导构件1320可以为中空管状的。备选的是,它可以为实心 的(例如基本上为导丝)。根据在这里所披露的技术,引导构件应该是 相对刚硬的以在没有发生扭折的情况下可以将它推动通过滑车系统, 但又要具有足够柔性以跟随通过它将要根据本文所披露的技术经过的 解剖通道中的弯曲部。引导构件的外直径应该基本上小于它必须经过 的解剖通道。

在最实际的实施例中,引导构件和扩张导管两者都将为圆柱形。 但是,圆柱形横截面不是必须的,根据引导构件和扩张导管将要经过 的特定解剖通道,也可以优选采用其它形状的横截面。术语“直径”在 本申请中以非限制性的方式使用,并不意味着横截面必须是圆柱形的。

优选的是,扩张导管的直径不同的管段中的每一个管段足够长, 以便能够各个地穿行它将要经过的解剖通道的整个长度,并在其每个 端部处充分伸出给外科医生提供方便的通入。具体地说,如将在下文 更详细描述的一样,在将扩张导管放置通过相关的解剖通道之后,除 了装配通过通道的最大管段之外的所有管段都可以被切掉或去掉。对 于人手而言,10cm的长度应该就足够了。

该扩张导管(以及可选的引导构件)用来扩张滑车系统,以便最 好地确保肌腱断端能够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经过滑车系统。作为中空 管的引导构件和扩张导管两者都是由具有这样的组分和/或壁厚的生 物兼容性聚合物形成,即,该聚合物可以弯曲,但是足够刚硬以被推 动通过滑车系统。扩张导管和引导构件的相对刚性将使之能够被推动 通过狭窄的解剖通道,诸如手指滑车之类。但是,其柔性又将使之能 够进行一些弯曲以适应整体弯曲路径。优选的是,扩张导管由摩擦系 数较低的材料形成,使得该扩张导管能够容易地在诸如肌腱滑车系统 之类的身体组织周围通过。合适的生物兼容性聚合物包括硅树脂、聚 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芳烃、含氟聚合物的均聚物、共 聚物和混合物,或者任何满足以上机械特性的其它生物兼容性聚合物 系统(对于该装置而言可以采用PELLETHANETM——DOW热塑性 聚氨酯弹性体(TPU),其通常被用于其它扩张导管)。

扩张导管的所要求的低表面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可以是用于构建该 装置的材料所固有的,或者可以借助诸如表面的机械改变(例如纵向 凹槽)或者光滑涂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加以提高。

扩张导管的特定长度、材料、壁厚、内直径、外直径和硬度会根 据要用到该扩张导管的特定肌腱或韧带而变化。

内直径应该足够大,以便能够容易地容纳肌腱修复装置的线缆部 分和直针。扩张导管的特定材料和横截面几何形状(例如壁厚)将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管的硬度,并且如以上所描述地应该被选择用来 提供足够的刚度使得能够被推动通过狭窄的路径,但又具有足够的柔 性以发生弯曲来适应路径中的弯曲处。在中节指骨的水平高度处的屈 指深肌的示例性案例中,滑车导管可以由硅树脂形成,长度为120毫 米,壁厚为0.5毫米,外直径为2毫米。对于扩张导管,可以采用邵 氏A型硬度计测得硬度为50-90的生物兼容性弹性体。

与图1的滑车导管101类似,扩张导管在有或没有引导构件的情 况下可以与实际上利用了在本文中描述的任何肌腱修复装置和相关的 装备进行的肌腱或其它修复结合来使用,并且可以用于实际上在本文 中描述的任何手术技术。

图14A-图14G显示出在将断裂的肌腱重新接上的示例性手术过 程中的各个阶段。如果肌腱断端像手中肌腱断裂典型情况一样已经回 缩并必须从第一切口找回进入第二切口(或创伤处)中,则典型地在 手掌中形成能够找回近侧肌腱断端1370的切口1361。在另一方面, 如果近侧肌腱断端在A2滑车的远侧,则肌腱将通过刚好在A2滑车的 远侧的切口露出。首先参照图14A,如果使用了引导构件,则将引导 构件1320在断裂部位处通行进入创伤处或切口1360中,并且将此引 导构件朝着在A3滑车下方的另一个切口1361向近侧缓慢地推动通过 手指的滑车系统。如果碰到的阻力使得不能将滑车导管向近侧推动通 过,则可以在手指的近侧指骨间关节的皮肤褶皱与手指根部处的皮肤 褶皱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一1/2厘米至1厘米的切口(未示出)。该 切口位于手指的A2滑车与A3滑车之间的水平高度处。轻轻地向下进 行解剖至屈肌肌鞘,在那里将找到滑车导管。然后,拉动扩张导管1301 越过障碍或者阻力通过该切口。如果使用了引导构件1320,则该引导 构件应该足够长,以便完全经过滑车系统并且在两个端部处伸出。如 果引导构件明显长于所期望的长度,则可以在插入之前或之后将它切 至合适的长度。

参照图14B,一旦引导构件1320就位,则让扩张导管1301(或 1310)在引导构件1320上从远侧向近侧滑动通过滑车系统。具体地说, 使直径最小的部分1302在引导构件1320上滑动,并将此部分在引导 构件上推动通过滑车系统直到它从另一个切口出来。在没有引导构件 1320的实施例中,正如上文针对引导构件所描述地,只是将扩张导管 1301的直径最小的管段插入通过滑车系统。

无论如何,将扩张导管的直径最小的管段来回滑动大约10cm以 扩大环孔(annular ring)。然后,类似地,将下一个更大的导管管段 拉动通过并使其滑动。继续对扩张导管的每个纵向管段执行这样的操 作,直到外科医生确定滑车系统中的环孔被足够地放大以接纳肌腱断 端的通行。大体上,对于大多数的手而言,这将是直径为14、16或 18French。这个最大装配导管尺寸被定中心在两个手术创伤处1360、 1361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管段1304为通过滑车系统的最大管段。

参照图14C,一旦扩张导管1301已经就位,则可以将可能被使用 的引导构件1320移除。

参照图14D,这时,可以将扩张导管的除了横穿滑车系统之外的 所有管段移除。如上所述,如果扩张导管是单一式的,则可以将扩张 导管的其它直径管段切掉。另一方面,如果扩张导管包括多个可分离 的管段,则可以仅仅将其它管段拉掉。另外,如果它比所需要的更长, 则外科医生还可以将剩余管段部分切掉。

这时,将肌腱断端重新接上的手术过程可以以肌腱修复装置和肌 腱断端通过扩张导管而不是滑车导管的情况下基本上如根据之前在本 文讨论的任何实施例所描述地进行。

因此,例如参见图14E,将柔性的阻挡件1376放置在肌腱保持器 下面以形成用于缝合修复的工作“台”,并且可以使用肌腱保持器来刺 穿肌腱断端以保持肌腱断端用于缝合。接着,将可以将肌腱修复装置 (其可以是本文之前讨论的任何肌腱修复装置)附接制肌腱断端1370 的端部。图14A-14G显示出利用在各端部处带有针1402、1403的单 根缝合线1401来进行修复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一根针可以是弯 曲的而另一个为直针,或者两根针都为直针。实际上,可以用缝合线 的仅一个端部上的针来进行修复;但是在各端部处都具有针是有利的, 会快很多地进行缝合,因为外科医生能够从缝合线的两个端部进行缝 合。无论如何,将缝合线用针缝到近侧肌腱断端上。如下文结合图15 更详细描述的一样,改进的十字形缝合技术由于是锁式针脚而提供了 特别有利的缝合。

一旦将肌腱修复装置1350牢牢地固定在近侧肌腱断端1370上, 则将肌腱断端从肌腱保持器(如果使用了的话)中移除。接着,将缝 合线1350的松散的端部1350a、1350b一直通行通过扩张导管1301 的另一个端部出来(基本上如之前结合滑车导管101描述地一样)。不 锈钢缝合线典型地具有足够的刚度,使得它们能够被推动通过扩张导 管管段。实际上,例如如结合缝合修复装置的之前实施例所描述的复 丝不锈钢缝合线是尤其适用的,因为它们是坚固的,显出稍微的形状 记忆功能(如果有的话),并且可以相当好地保持结点。一个示例性缝 合线是可以从Fort Wayne Metals of Fort Wayne,IN,USA买到的复 丝不锈钢4-0(MFSS)缝合线。此MFSS缝合线包括由直径为0.023 英寸的316L不锈钢丝形成的49根缠绕的长丝。有七组彼此缠绕在一 起的七根不锈钢丝,每一组包括彼此缠绕在一起的七根不锈钢丝。

不论采用哪一种缝合线,都最好至少将缝合线的端部上的针的针 尖放入一小直径杆中,在使它们穿过扩张导管1301之前,该杆的直径 小于扩张导管的内直径。这有助于防止针刺进扩张导管1301的管腔侧 面中并且卡住。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杆可以为小型的、具有双管腔的 管,并且每根针1351、1352可以分别插入到其中一个管腔中。这些管 腔的尺寸如此设定,使得这些针1351、1352以摩擦配合的方式装配在 相应的管腔内。备选的是,该杆可以是实心的(即不是具有管腔的中 空管),并且由足够软的材料制成以便由针刺穿,从而可以将针推入到 象插针垫(pin cushion)一样的杆的端部中。图14E显示出又一个实 施例,其中管1368具有单个管腔,该官腔的尺寸被设定为以摩擦配合 的方式接纳两根针1351、1352在一起。管1368只需足够长以容纳针 尖,并且在这些针上提供了足够的长度以形成合理的摩擦配合使得管 不会让针脱落。

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其中一根针为弯针,则可以在缝合之后将 针切断,并且可以将裸露的缝合线端部与位于缝合线的另一个端处的 针一起插入到管1368中。在还有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仅仅缝合线的一 个端部经过扩张导管1301。因此,缝合线的另一个端部可以具有在缝 合之后被方便地切掉的弯针,或者根本没有任何针。

不管怎样,图14F显示出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 图14E的管1368用长得多的管或杆1380代替。管或杆1380足够长 以沿着从远侧到近侧的方向经过扩张导管并从扩张导管的两个端部伸 出。在已经将缝合线1350(或其它肌腱修复装置)缝到肌腱断端1370 上之后,可以将针1351、1352插入到管1380的面向近侧的端部1380a, 并且外科医生可以抓住管或杆的面向远侧的端部1380b(该端部从扩 张导管1301的远侧端部伸出),并且将缝合线/肌腱修复装置1350拉 动经过扩张导管而不是将它推动通过。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它使那 些会没有足够硬度以被推动通过扩张导管的其它类型缝合线(诸如尼 龙缝合线之类)能够在修复中使用。备选的是,可以把能够暂时固定 上(例如通过刺入、粘结、胶带等)针的短管、杆或块等附接至任何 纵向构件(例如另一根缝合线,狭窄的手术器械)的端部,此端部足 够薄,以便能够装配在扩张导管内将缝合线拉动通过扩张导管。

不管怎样,在肌腱修复装置/缝合线1350通过扩张导管并且从其 远侧端部1301a伸出后,如果肌腱断端1370的被缝合的端部充分地小 使得不能够自己通入到扩张导管中,则可以仅将它拉入扩张导管1301 的近侧端部1301a中,然后如前面结合图1的滑车导管101描述地一 样可以将扩张导管1301、肌腱修复装置/缝合线1350和肌腱断端1370 作为一组件拉动穿过滑车系统。

但是,现在参照图14G,最可能地,由于肌腱断端1370因缝合而 变形和具有过多的体积,因此将不容易装配在扩张导管1301内。在这 些情况下,将肌腱修复装置1350推动或拉动通过扩张导管1301到这 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处,肌腱断端1370的端部靠近但没有接触扩张 导管1301的尾端1301b,如在图14G中所看到的一样。

接着,将扩张导管1301、肌腱修复装置1350和肌腱断端1370作 为一组件拉动通过滑车系统至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处,扩张导管 1301的尾端1301b已经穿过了必须被穿行的第一滑车1321的入口, 并且端部肌腱断端1370位于滑车1321的入口附近,如图14G所示一 样。如果现有的切口没有与滑车入口相邻,则需要邻近滑车的端部做 出另外的切口1333。实际上,可以看出,这种额外的切口对于必须被 穿行的每个分离的滑车而言是会必须的。例如图11E的1140的漏斗状 体在肌腱断端1370上滑动,并且此漏斗状体的小的端部1143被稍微 地放置在滑车1121的入口内部,而且大的端部1144背对着滑车的入 口。

在漏斗状体1140在图14G所示位置中的情况下,外科医生能够 在肌腱修复装置1350的前端和扩张导管1301上施加拉力,以便将肌 腱断端1370的端部拽入并通过漏斗状体1140和滑车1321。

使漏斗状1140逐渐地装纳肌腱断端1370的端部以便于插入并通 过滑车1321。肌腱断端1370滑动通过漏斗状体1140并通过滑车1321。 一旦肌腱断端1370的端部已经穿过滑车1321,则移除漏斗状1140, 如图14G所示一样。

扩张导管1301可以在其表面上设有mm刻度,以便在用扩张导 管拉动肌腱通过滑车系统时帮助准确地确定在哪里有隐藏的堵塞物 (并必须在那里做出新的切口)。具体地说,在拉动肌腱通过手指之前 在切口中的皮肤处记下特定的mm标记。如果碰到阻力,则在皮肤的 相同位置处记下mm标记。通过确定两个观察到的标记之间的差值并 在患者皮肤表面上测量出等同的距离来计算出堵塞物的准确位置。

如果必须将肌腱断端1370引导通过第二或随后的滑车,则针对第 二或随后的滑车重复地进行利用漏斗状1140的相同过程。

如果远侧肌腱断端已经缩回并必须沿着相反的方向经过滑车系统 的不同部分,则可以利用刚才描述的技术和装置但沿着相反方向操作 来完成。

然后根据情况可以采用上述技术中的任一种将肌腱断端1370(1) 直接附接至另一个相配的肌腱断端;(2)与附接至另一个相配的肌腱 断端的另一个肌腱修复装置附接;或者(3)附接至骨锚固件。具体地 说,将两个肌腱断端带到一起呈邻接状态,并将从近侧肌腱断端伸出 的针和缝合线缝到远侧肌腱断端上。可以使用肌腱保持器,通过朝中 心调整肌腱保持器的针的位置使它们彼此非常靠近并分别用针对中的 一根针刺穿一个肌腱断端来帮助将肌腱断端带到或保持到一起。如果 有的话,那些事先附接至远侧肌腱断端并从该断端伸出的针和缝合线 也可以被缝到近侧肌腱断端上以使得修复强度加倍。还有,可以采用 改进的十字形针脚。

图15显示出用在图14A-图14G的示例性修复程序中的上述改 进的十字形修复针脚。图15中的、在缝合线的一些线段旁边和在结点 附近的数字1到14帮助表明缝合步骤的时间顺序。虚线表示缝合线在 肌腱物质内,而实线表示缝合线在肌腱表面上。

按照时间顺序,(1)使用如图所示的改进的十字形针脚将第一缝 合线1350缝到近侧肌腱断端1370上(步骤1-3);(2)也采用如图 所示的改进的十字形针脚将第二缝合线1380缝到远侧肌腱断端1390 上(步骤4-6);(3)将两个肌腱断端保持在一起后(可以使用肌腱 保持器,通过朝中心调整肌腱保持器的针的位置使它们彼此非常靠近 并分别用针或针对中的一根针刺穿一个肌腱断端来帮助将肌腱断端带 到或保持到一起),采用另一种改进的十字形针脚将第一缝合线缝到远 侧肌腱断端上(步骤7-9);(4)将第一缝合线的两个端部一起系在 结点中(步骤10);(5)采用另一种改进的十字形针脚将第二缝合线 缝到近侧肌腱断端上(步骤11-13);并且(6)将第二缝合线的两个端 部一起系在结点中(步骤14)。最后,可以在修复接合处沿周向施加 肌腱上针脚(采用6-0EthibondTM),但为了不会使得对改进的十字 形针脚的图示模糊不清,肌腱上针脚没有在图15中示出。

少一个端部上附接有旋钮,以便让外科医生能够转动螺丝扣。将 针保持器块815螺纹安装在每个半部812a、812b上。因此,在螺丝扣 812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时,这两个针保持器块815彼此接近(即,它 们在螺丝扣812上朝着彼此居中地运动)。在螺丝扣812沿着另一个方 向转动时,两个针保持器块815在横杆803上侧向地远离彼此运动。 螺丝扣812的正好位于螺丝扣中部的无螺纹的、直径更大的圆柱形部 分812可以被设置用来防止两个针保持块815相互碰撞。支撑块822 可以将无螺纹的圆柱形部分821可转动地保持在其中,以便在它的两 个端部中间为螺丝扣812提供支撑。

每个针保持器块能够以不同的构造保持数个不同的针。具体地说, 每个针保持器块815包括用于接纳针保持器823的横向螺纹孔825。 针保持器823包括具有与横向螺纹孔配合的螺纹的螺柱826,以及在 其近侧端部处的头部827以用来将螺柱826手动旋转进入针保持器块 815的横向孔825。一根或多根针828从螺柱826的远侧端部伸出以便 保持肌腱。可以提供具有不同数量和构造的针的不同的针保持器来解 决不同的手术状况。

每个针保持器块815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孔818,通过该孔 可以插入针或K线(K-wire)。各个孔818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取向, 以便为这些针或K线从针保持块中伸出的角度提供多种选择。具体地 说,在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和技术来将已经从骨头中撕脱而不是断裂的 肌腱或韧带重新接上时,可以使用针保持器块其中一个将肌腱保持器 附接至骨头而不是肌腱断端其中一个。然后,肌腱保持器可以让肌腱 断端接近骨头。例如,一根或多根K线可以经过一个针保持器块816 的一个或多个孔818,并且(例如通过上文结合图4A-4D描述的任 一项技术)刺入到要与撕脱的肌腱断端重新接上的骨头中。将另一个 针保持器块816的针刺入到肌腱断端中,并且转动螺丝扣让肌腱断端 接近骨头。

在使用中,可以转动螺丝扣,以便用针穿刺肌腱断端之前将这些 针以相对于彼此的期望的间距定位。备选的是,可以分别用其中一根 针(或多根针)穿刺要被重新接合的两个肌腱断端,然后可以转动螺 丝扣以将这些针块朝着彼此往中间拉动,从而使得这些断端进入邻接 接触。

可以设置稳定器杆831供肌腱保持器使用,针828的针尖可以在 手术之前和期间插入到该杆中。稳定杆831可以是圆柱体,由相对较 软的材料制成的、针能够相对容易地刺穿的圆柱体832形成,该圆柱 体被部分地包绕在由更硬的材料制成的、具有间隙834的第二环套 833,通过该间隙能够够到软的内部材料832以将针刺入到其中。用针 刺穿更硬的外部材料833要困难得多,从而会防止针一直捅穿稳定杆 831并且再次露出。备选的是,稳定杆可以由具有两种不同硬度的材 料例如通过双挤出成型工艺单一地形成。

在手术之前和期间,稳定杆831可以具有几个功能。首先,它保 护着针尖,从而防止了外科医生不小心用针刺着自己或者其它东西。 第二,它支撑着针,从而形成帮助防止针不小心弯曲变形的矩形结构。 最后,在手术期间,它能够防止肌腱断端不小心从针脱出。

第十二套示例性实施例

图17A示出了修复装置1400的另一特定实施例,该修复装置包 括在各端处带有弯曲针1702、1703的单根缝合线1701。该修复装置 可以利用一个或者两个针缝合至肌腱断端。缝合线1701可以是之前提 及的不锈钢缝合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从而能够基本上如连系之前描 述的实施例所提及地被推入和/或穿过导管(例如导管1301、1310或 者103中的任何导管)。还如关于之前描述的实施例所提及地,弯曲针 通常优选的是直针,因为可以更容易用其进行缝合。还如关于之前描 述的实施例所提及地,直针具有更容易通入并穿过导管的优点。虽然 在任何实施例中,弯曲针可以用在修复装置的两个端部处,但是具有 一根缝合线的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在两个端部处具有弯曲针。具体而 言,假设被缝合至一个肌腱断端的缝合线不要被缝合至另一个肌腱断 端的一个手术程序,然么弯曲针可以设置在修复装置1400的两个端部 处。这是因为,在被缝合至一个肌腱断端后不再需要针,并且因此, 该针可以在修复装置被缝合至第一肌腱断端之后且在其通入并经过导 管1301、1310、103之前被切除。

该修复装置可以大部分地以前文与上文所讨论的其它实施例相连 系地描述的任何方式使用在手术程序中。例如,两个这种装置1700 可以被附接至相对的肌腱断端,然后使用夹压连接器例如连接器112 在两个断端抵接的情况下彼此连接,如前文所述。

在一个示例性手术程序中,修复装置被缝合至肌腱,使得修复装 置的两个端部都从肌腱断端的前部伸出,并且两个自由端部都同时通 过导管。因此,四根缝合线线股将通过连接器112(即,第一修复装 置的缝合线的两个端部沿一个方向而第二修复装置的两个端部沿另一 个方向)。连接器112可以具有两个孔,例如如图1所示的示例性连接 器112中的孔151、152,其中每个孔都足够地大以接纳两个缝合线线 股经其穿过。或者,连接器可以具有单个大孔,以便接纳所有的四根 缝合线线股同时穿过。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器可以具有四个孔,每 根缝合线具有一个孔。

图17B示出了修复装置1710的又一实施例,该修复装置包括两 根缝合线1711、1712和两个弯曲针1715、1716(在装置1710的每个 端部处有一个)。具体而言,两根缝合线的第一端部附接至一个针 1715,而两根缝合线的另一端部附接至另一个针1716。该实施例非常 类似于图17A所示的实施例,除了它因具有两根缝合线而不是一根缝 合线而具有更好的修复强度但保持类似的柔性之外。以此方式,八根 单独的缝合线线股将两个肌腱断端彼此连接,并延伸经过夹压连接器, 从而提供非常强的修复。如之前所提及地,夹压连接器可以具有一个 大孔以接纳所有八根线股。

在一个实施例中,缝合线的整个长度可以被围裹入护套内。然而, 在所示实施例中,呈两个收缩包裹管件(shrink wrap tubing)形式的两 个短护套1717、1718例如仅在两根缝合线1711、1712与针1715、1716 相邻的相对端部附近围裹住两根缝合线1711、1712。缝合线1711、1712 的介于缝合线相对端部之间的大部分长度没有被围裹。护套1717、1718 至少起两种作用。首先,它简化了缝合线通过导管以及通过夹压连接器, 因为它将两根缝合线的端部保持在一起,从而允许两根缝合线能够一次 通过导管和/或夹压连接器。此外,在针被切除之后,它保持缝合线端部 不会解开或者磨损。因此,这种护套还可以结合到图17A所示的单根线 股实施例中。

图18A-图18H示出了另一种缝合技术,其提供了对修复装置到肌腱 断端的极强有力附接,并尤其适用于图14和图15所示的修复装置,该 修复装置基本具有一根缝合线(或者基本具有出于缝合目的而作成一根 缝合线的两根缝合线),其中缝合线的两个端部将从肌腱断端的端部延 伸。缝合技术将阻止缝合线在肌腱的拉伸压力下从肌腱撕脱。

参见图18A,外科医生应当首先在割裂部位的每一侧上露出0.5cm 的肌腱1801。这回要求将近侧端部拉出近侧滑车。远侧肌腱可以通过挠 曲远侧关节而递送。外科医生使用合适的标记工具,例如亚甲蓝或者标 记笔可以在肌腱断端上作出多达七处标记1802、1803、1804、1805、1806、 1807、1808,以便用做缝合的可视参考标示。根据外科医生的偏好,一 些标记可以被省略(例如1805、1807,因为其他标记例如1804、1808 足够近从而也可以用作那些标记的参考标示)。一些外科医生可以优选不 使用任何标记。虽然图18A仅示出一个断端,但是应在两个肌腱断端上 执行。

现在参见图18B,首先将缝合线1810在比起指掌侧来更靠近背侧表 面(posterios surface)的地方与肌腱1801的纵向轴线垂直地穿过(使用 两个最后面标记1802、1808作为进入点和出来点的参考标示)并拉动缝 合线穿过肌腱1801从而缝合线的端部彼此齐平。

接下来参见图18C,取得缝合线1810的一个端部、将缝合线横越过 肌腱、将针(未示出)在大约标记为1804的点处再次与肌腱的长轴线正 好垂直地穿过肌腱、并拉动针经其通过。取得缝合线的另一个端部并将 其横越过肌腱以便针在大约标记1808处但优选地比起缝合线的另一个端 部来离切口端部1801a更远1mm的地方进入肌腱。标记1808可以比起 标记1802来离切口端部1801a更远大约1mm。或者,如果标记1802和 1808沿肌腱长度齐平外科医生也可以在比起标记1808来离切口端部 1801更远1mm的地方进入肌腱。将缝合线端部拉紧。

接下来参见图18D,将缝合线的两个端部分别在点1805和点1807 处回穿入肌腱中并从肌腱的切口端部退出。应当试图尽可能靠近切口端 部中间地(即,靠近标记1806)从肌腱1801的端部1801a出来。还应当 注意的是,在点1805、1807处重新进入肌腱(其比出来点1804、1806 稍微更靠近切口端部1801a)将有助于防止将缝合锁定。针可以在此点处 从缝合线的端部切除,尤其是在修复装置具有不能穿过夹压连接器的弯 曲针的情况下。不然,可以在缝合线穿过夹压件之后的任何时间切除针。

接下来,应当用另一修复装置的缝合线1820在另一个肌腱断端1821 上重复以上描述的所有步骤。

接下来,参见图18E,将每根缝合线1810、1820的两个端部沿一个 方向通过夹压连接器1812。然后,优选地在例如通过将这些缝合线线股 向外偏置以增大夹压连接器通道中的空间而保持这些缝合线线股不挡住 通道的情况下,将另一根缝合线的两个端部沿着相反的方向穿过夹压连 接器1812。

现在参见图18F,在离开外科医生的点处在修复部位的侧向边缘处 设置并系紧第一肌腱上针脚1825。该肌腱上针脚将控制理想的转动。建 议在一直围绕肌腱完成肌腱上针脚时将该肌腱上针脚留的足够长以备后 用。

接下来如图18G所示,沿着相反的方向拉动缝合线1810和1820的 线股并确保尽可能相等地拉伸每个方向上的每根单独缝合线线股,以便 使修复部位在转动肌腱时的强度最大化。该转动朝向将允许夹压工具 1830从侧向角度而不是从前后向角度进入,以便将夹压件压扁。此时可 以对任何多余肌腱加以修整。用夹压工具1830夹压大约10秒钟以确保 夹压件1812的适当变形。

最后参见图18H,横穿修复部位的手掌表面完成肌腱上针脚1815, 以便将夹压件1812埋藏在肌腱物质内。外科医生可以在夹压件的每一侧 上在肌腱的中轴线处使用连续缝合或者一些间断的缝合针脚。

对后壁的肌腱上针脚缝合是可选的,并根据外观而定。在后壁中的 肌腱上缝合针脚会干涉对修复部位的供血,并且即使二者完美的结合, 测试也示出强度无增加。

在如上所示的完成修复后,外科医生应当将肌腱经历五或六个 excursions以确保通过滑车的良好动作。会需要在原始切口的近侧上的横 向小切口来观察滑车。

第十三套示意性实施例

如前文所述地,本文所披露的一个或更多个修复装置可以用于将骨 融合在一起,包括对断裂骨的修复或者出于下列其他目的而将骨融合: (a)舟月韧带修复,包括有加宽的舟月骨间隙、有竖直舟月骨和带有静 态或动态不稳定性(SLR),(b)手腕的其它关节,(c)掌指(MP)关 节;(d)拇指和手指,(e)掌侧板,(f)融合物附属件,(g)PIP和DIP 远侧和近侧指节间)关节,和(h)手腕和手掌中的碎片减少。

图19示出了手掌中的骨修复术,其使用两个骨锚固件例如图1和图 4B-图4D所示骨锚固件400和/或450以及一个夹压连接器例如夹压连接 器112。各骨锚固件分别具有从其伸出的一根缝合线1903、1904。具体 而言,可以在每块骨(或者骨碎片)1901、1902中分别植入一个骨锚固 件(例如锚固件400),并且从每个骨锚固件伸出的一根或者多根缝合线 1905以基本上如联系图2J-图2L或者图18E-图18G描述的方式穿行过 并被夹压在连接器112中。更具体而言,在从两个骨锚固件400伸出的 缝合线沿相反的方向穿行过连接器112后,沿相反的方向施加牵拉力直 至骨彼此接触为止。然后,连接器112可以被夹压以永久地保持两块骨 相接触。

如果骨连合在一起从解剖学上受到限制从而它们不可能在修复装置 的作用力下相对于彼此折叠,那么可以仅在骨1901、1902的一侧上放置 一对连合的骨锚固件400,例如如图19的SLR中示出。然而,如果骨在 受到仅在骨一侧上由连接器112连合的仅一对骨锚固件400限制时可以 相对于彼此折叠(或者相对于彼此沿任何自由度运动),那么可以使用由 连接器112连合的额外一对或者更多对骨连接器,以便在额外位置处将 骨连合。例如,在图19中,舟骨和月骨由两个骨锚固件连合,这两个骨 锚固件从手掌的顶(或者手心)侧植入并在缝合线沿骨顶部延伸的情况 下由单个连接器连合。为了确保在缝合线施加的作用力不会造成这两块 骨相对于彼此折叠,另一对骨锚固件可以从底(或者手背)侧植入两块 骨中,从而在这两个骨锚固件之间延伸的缝合线沿着骨的背侧延伸,并 抵消在骨的掌侧延伸的缝合线的作用力。

参见图20,为了修复碎裂的管状骨例如尺骨或者腓骨,三对骨锚固 件(每对骨锚固件的缝合线2002由连接器112连合)被示出为以120° 的间隔围绕骨2000的纵向轴线转动地布置以实现修复。还可以使用其他 数量的骨锚固件对。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如图20所示,三个或者更多个骨锚固件400 可以通过一根或者更多根缝合线2001连合以实现修复。如图所示,每个 骨锚固件可以植入单独的骨(或者骨碎片)2002、2003、2004中。此外, 还如图所示,单根缝合线2005可以穿行过三个骨锚固件400的眼孔,并 且单根缝合线的两个端部沿着相反方向穿过连接器112。然而,在其它手 术程序中,两个或者更多个骨锚固件400可以植入单块骨碎片中,并连 合至一块或者更多块其他骨(或者骨碎片)中的第三或者其它骨锚固件。 实际上可以使用骨锚固件、连接器和缝合线的任何组合以实现修复。例 如,可以使用不同的缝合线经不同的连接器112将不同分组的骨锚固件 彼此连合。

图22示出了利用本发明原理对骨2201进行示例性修复,该骨2201 在断裂部位2202处碎成两片2201a、2201b。在该示例中,一个锚固件 400可以植入一个骨碎片2201a中,并且单根缝合线2203可以如图所示 地围绕骨2201缠绕,并且其相对两个端部2203a、2203b沿相反方向穿 过连接器112。

图22所示的修复术可以以其它方式进行,例如使用两个骨锚固件 400、一个夹压件112和一个缝合线2203,如图23所示。第二锚固件400 更好地控制缝合线2203的路径,从而使得缝合线穿过第二锚固件的眼孔, 并确保缝合线2203随时间推移将至少不会从第二骨锚固件的位置滑离。

根据另一实施例,如图24所示,可以进行类似的修复,其中完全没 有连接器112。尤其,在一个骨碎片2201a中植入骨锚固件400,并将一 根缝合线2203围绕骨2201缠绕,并且该缝合线的相对端部2203a、2203b 回穿过骨锚固件400的眼孔。在锁定位置中布置眼孔销以将缝合线2203 的两个端部2203a、2203b锁定在眼孔中。另外,第二锚固件400(在图 24中以虚线示出)可以植入第二骨碎片2201b中,并且缝合线2203可 以穿过该锚固件的眼孔以便更好地控制缝合线2203的路径并确保缝合线 不会随时间推移而从其位置滑出。

某些修复例如上文提及的舟月骨修复会由于周围组织阻碍了对骨的 视场而难以执行,尤其是从掌侧。具体而言,在对视场有阻碍的修复中, 会难以将骨锚固件插入骨中。在舟月韧带修复中,舟骨和月骨连合在一 起(尽管这不是两块骨的自然状态)。使用本发明的技术,可取的是在骨 的背侧和月骨侧植入锚固件并使其相互连接,以便如前文所提及地防止 骨相对于彼此折叠。

图25、图26、图27以及图28A-图28L示出了用于克服这种困难的 手术程序和相关装置。本发明将与典型的舟月骨融合连系地进行描述。 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该技术和装置可以应用 于许多其他骨融合和其他修复。

概述之,图25示出了钻孔引导件2501,该引导件用于钻两个(或者 更多个)孔以便将骨锚固件以相对于彼此和相对于骨头的精确关系接纳。 使用钻孔引导件,两块或更多块骨可以被钻进并且完全钻通骨以便使得 每个端部上的每个孔敞开,并能够接纳任一个或者两个锚固件,即,在 骨的一个端部上有一个骨锚固件(即,一个锚固件在骨的背侧而一个锚 固件在骨的掌侧),或者每侧上有一个骨锚固件。通过完全钻通骨,每个 孔可以用于在掌侧上的一个骨锚固件和在背侧上的另一个锚固件,从而 在一些情况下将需要在骨中钻出的孔数量减半。如图26所示,具有足够 长度的销2525插入每个孔并完全穿过骨以便从孔的两个端部充分超越阻 碍组织地高出于骨,从而能够被容易地看见。销的直径尺寸被设定成能 够紧密地配合在孔内但是能够在孔内滑动(例如,销可以具有与钻头相 同的公称直径)。销包括从其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纵向伸出的柱 2526,其具有小于销的绝大部分的直径。

在图27中被示出为安装在插入工具2507的端部上的骨锚固件2505 具有在其远侧端部处的匹配凹槽2515,以便接合柱2526。可见,除了用 于接纳销上的柱的远侧凹槽2525之外,在骨锚固件中还有用于固位缝合 线2517的两个平行的孔2513、2514,所述缝合线如前所述地用于将骨相 互连接。

一旦销2525放置就位,外科医生便可以容易地看见销的端部(其带 有从其延伸的柱2526)高出于骨和其他任何组织。然后,外科医生可以 通过将骨锚固件2505的远侧凹槽2515插在柱2526上而将骨锚固件2505 停靠在销上。然后,外科医生可以下推插入工具2507以迫使锚固件2505 和销2525向下穿过孔直至骨锚固件的末梢部位于孔中,销已直接引导骨 锚固件进入孔中。然后,骨锚固件2505借助插入工具2507旋拧去骨中。 然后,销2525可以在骨的另一侧从骨拉出。

本发明将尤其适用于舟月骨修复,因为(1)锚固件将通常需要植入 在骨的掌侧和背侧;(2)骨的两侧可以通过在手的掌侧和背侧上的相对 切口而可用;和(3)一侧(背侧)相对于因阻碍组织而非常难以操纵的 另一侧(掌侧)相对地不受阻碍。

图28A-图28L示出了手术程序。出于清楚性起见,图中的D指示骨 的背侧,而V指示掌侧。另外,骨锚固件通常在植入之前预装载有缝合 线。然而,为了不让本发明模糊,缝合线从图28A-图28L略去。

参见图28A,钻孔引导件2501被专门设计用于手修复类型,该引导 件设有引导洞2502a和2502b,用于必须以相对于彼此的精确角度和位 置钻入舟骨2520和月骨2522中的两个钻洞。为了简要地描述本发明的 基本方面,所示钻孔引导件2501具有两个平行的钻孔引导洞2502a和 2502b。然而,一些舟月骨融合会需要在骨的一侧或者两侧上的更多锚固 件中的三个锚固件。另外,不是所有这些孔都必须彼此平行。

在任何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钻孔引导件2501的底侧2503被 成形成与骨2520、2522(钻孔引导件要被用于该骨)的表面形状互补, 从而钻孔引导件2501可以直接放置在骨上,并且钻孔引导件的底侧轮廓 与骨表面的匹配互补轮廓以半锁定接合状态精确地对准。当然,钻孔引 导件2501可以被简单地提离骨表面,但是当其被下压到骨上时,钻孔引 导件将与骨因轮廓的互补匹配(像拼图片)而侧向地锁定。这仅就某些 骨而言是可能的,因为许多骨的形状和/或尺寸都因人而异,因此不能如 上所述地合理地打模板。然而,舟骨和月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相对地统 一,因此少到三种尺寸的钻孔引导件(用于不同尺寸的患者)应当足以 用于绝大部分人。

根据如图28A所示手术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在手的掌侧和背侧已经 做好切口之后,钻孔引导件2501放置在骨的背侧之上,同时钻孔引导件 2501的底侧2503的轮廓分别抵靠舟骨2520和月骨2522的背侧的匹配轮 廓。然后,合适的钻头插入钻孔引导件上的各钻孔引导洞2502a和2502b 中并用于完全钻入和钻通骨。

参见图28B,在钻出每个洞2530、2531后,销2525插入洞中,并 完全穿过骨从而销在骨的两侧上高出于骨。销的带有引导柱2526的侧部 被首先插入,从而销的带有引导柱的端部将从骨的掌侧伸出。图28C伸 出了销2525已插入之后的状态。

一个或者更多个销可以借助于原地不动的钻孔引导件插入洞中,以 便简化将销进入洞中的操纵,不然这将因为阻碍组织而难以看清。钻孔 引导件可以被留在原地并用作将销相对于彼此平行的任何两个或者更多 个钻孔引导洞插入到孔中的引导件。在该实施例中,钻孔引导件中的两 个引导洞2502a、2502b彼此平行,因此两个销2525可以插穿这两个引 导洞并进入骨中的孔内。然而,在其他钻孔引导件中,如果任何钻孔引 导洞没有与另外的钻孔引导洞平行时,那么钻孔引导件应当在销插入非 平行的孔洞之前被移除,因为在钻孔引导件中的非平行的销将阻止钻孔 引导件在不弯曲销的情况下撤回。

在任何情况下,接下来如图28D所示,手被翻转过来以接近掌侧。 外科医生可以清除掉掌侧上在销周围的一些组织,以便:(1)改善可视 性;(2)防止引入骨锚固件时夹住或抓住组织;和(3)从总体上整理手 术部位。

接下来,如图27和图28E所示,外科医生然后准备骨锚固件2505 用于旋拧入孔2530其中之一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骨锚固件在其被预装 载在植入工具2507上并且该骨锚固件预装载有缝合线的情况下递送。如 图27最佳示出地,骨锚固件2505的远侧端部被打孔以形成用于接纳引 导销端部上的柱2526的凹槽2515(图27中未示出)。锚固件2505的近 侧端部包括用于接纳插入工具2507的末梢部2506的近侧孔2509。末梢 部2506和近侧孔2509具有匹配的轮廓,从而工具2507可以扭转以便使 锚固件2505围绕其纵向轴线转动以旋拧入骨中。

由于销2526高出于骨并且围绕组织(未示出),外科医生可以容易 地看见销2525和柱2526以便将骨锚固件2505放置在柱2526上。因此, 外科医生将骨锚固件2505的远侧孔口2515插越到销2525的柱2526之 上以便将骨锚固件2505停靠在销2526上。

现在参见图28F,此时外科医生下推插入工具2507以迫使销2525 随着锚固件2505被销引导入孔2530中而退出骨2520的背侧。在骨锚固 件2505的远侧端部中的凹槽2515和在销2525的端部上的柱2526可以 具有匹配的轮廓(与骨锚固件和近侧孔2509和工具2507的末梢部2506 一样),从而通过工具2507将骨锚固件2505扭转将还使得销2525扭转 从而外科医生可以将工具、锚固件和销成一体地扭转以有助于使销2525 前进穿过孔2530。当骨锚固件2505的远侧端部到达骨2530时,外科医 生将骨锚固件2505旋拧入孔2530中直至骨锚固件的近侧端部与骨表面 齐平,如图28G最佳示出。

参见图28H,通过使骨锚固件2505和销2525前进而对另一个销2525 和孔2531重复以上过程,直至锚固件被旋拧入孔2532中并且其顶部与 骨表面齐平。

参见图28I,将手再次翻转以便触及骨的背侧。

参见图28J,从背侧将第一销2525从一个孔(例如2530)拉出。参 见图28K,如之前所描述地使用插入工具2507将另一骨锚固件2505旋 拧入暴露的孔2530的背侧中。背侧上阻碍观察洞的组织要少得多,并且 洞应当从背侧容易看到,即使是在销被移除的情况下。尽管如此,在任 何情况下,如果外科医生每次拉出一个销并旋拧入骨锚固件(与在旋拧 入任何锚固件之前拉出所有销相反),可容易看到的剩余销将有助于外科 医生定向并找到不再含有销的孔。

对另一个孔2531重复以上过程,使得每个孔2530、2531以在孔的 每一端上有一个骨锚固件的形式含有两个骨锚固件2505。

已经植入锚固件后,如之前所描述地将一根或更多根缝合线在背侧 上的各个骨锚固件之间延伸并将一根或更多根缝合线在掌侧上的骨锚固 件之间延伸而可以完成手术程序。

结论

初步测试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执行的肌腱重新附接的失效强度大约 为70-100牛顿。因此,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和韧带修复产生了比起目 前护理标准高的多的强度。另外,手术程序相对于目前护理标准相比极 大地简化。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肌腱、韧带等的安全、简单、容易且强有力修复。 在初步测试中已观察到高达100N的失效强度。

应当理解的是,与本文各个实施例相关联地描述的形成肌腱修复装 置的各个部件的缝合线/线缆和针的数量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根据修 复的期望强度、正被修复的特定组织、制造出肌腱修复装置的材料强度 和其它因素而提供更少或者更多缝合线/线缆(和针)。

虽然对各种实施例实用的描述仅限于手的屈肌肌腱,必须理解的是 许多柔软组织修复可以部分地或者全部地借助所描述的装置来进行。这 种解剖结构的示例包括身体的肌腱和韧带以及任何其它要求在多个点进 行固定的结构。

已由此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各种备选、变型和改进将对本 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想到的。这些因本公开内容而变得明显的备选、 变型和改进即使没有被详尽地描述意欲也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意 欲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因此,之前描述仅作为示例给出,并非是 限制性的。本发明仅由以下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

附件A

关于小横向微型切口的手掌和手指中的屈肌肌腱和滑车系统的表面 解剖学

引言

Verdan曾为屈肌肌腱修复利用了中侧向切口,Bunnell曾使用 中轴向切口(Verdan)(Boyes,Surgery of the Hand)。在1967年,Bruner 描述了在手掌和手指的手掌表面上的之字形切口以便提供对屈肌肌腱和 滑车系统的容易暴露(Bruner,Zig-zag volar-digital incision1967)。这种 扩展切口在手外科医生之间大受欢迎,其被用于屈肌肌腱手术和手指的 手掌表面上的其它手术程度,并且至今仍然被普遍使用。然而,它需要 沿着手指长度建立的剖切皮瓣的延伸剖切部。

拇指和手指的滑车系统的详细结构和功能已经被很好地勾划 (Doyle)。当使用这些扩展切口时,滑车被宽泛地暴露出(Bruner)。为 了使用较少的扩展切口并限制剖切部的总量,对底层结构的表面解剖学 的详细了解是必要的。我们剖切并测量了很多尸体以勾划肌腱和滑车表 面解剖学。在本文中,我们描述手指褶皱与底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将 该表面解剖学与能够正确地暴露出屈肌肌腱系统内的特定结构却同时维 持滑车系统的整体性的横向小切口联系起来。

近些年,许多领域的外科医生已经从大型切口和扩展型的暴露偏向 于较少侵入型方法。这导致关节镜和内窥镜领域的发展,让敞开型手术 完全黯然失色。已经很好地证明了减小的发病率、肿胀、流血和更快的 恢复,并且临床经验已经实现了这些益处。在手外科手术领域,内窥镜 技术已经被应用至桡尺骨关节、腕掌关节和腕管松解术(Vasiliadis)。

我们解剖了8个尸体手中的8个手掌和32个手指。手掌褶皱和手指 褶皱在剖切之前用亚甲蓝标记。每条皮肤褶皱的2毫米条部被保持就位, 并且余下的手掌皮肤、手指皮肤和皮下组织被向下移除至屈肌肌腱鞘。 所有的滑车被小心地保护起来。

使用毫米尺来测量每个滑车相对于更近侧手指褶皱的近侧延伸部距 离和远侧延伸部距离,并记录下来。根据Fiorini方法测量A-1滑车的近 侧端部的期望位置。A1的近侧边缘和远侧边缘以及A2的近侧端部从该 点测量并记录下来。A-2的远侧端部和C1滑车的远近侧端部以及A-3滑 车的近侧端部被相对于掌侧-近侧手指褶皱记录下来。A3的远侧边缘、 A4的远近侧端部以及A-5的近侧端部被相对于中手指褶皱测量。最后, A5的远侧边缘和远侧指骨的干端的近侧端部被从远侧手指褶皱测量。

FDS肌腱的十字形交叉部的位置和指腱交叉的远侧延伸部被相对于 滑车系统测量并作为插入FDS和FDP肌腱的位置而记录下来。沿着手 指的中心纵向轴线进行测量。

我们没有使用量化方法或者组织学方法来测量每个滑车的强度或者 厚度,每个滑车被观察并给定级别为弱、中或者强。

通过每个滑车的近侧位置和远侧位置,横越手指的横向切口位置被 战略性地设计出,使得切口将提供环对形滑车之间的屈肌鞘的暴露。为 了消除手指尺寸的多样性,这些横向“微型切口”的位置表达成一个指 掌侧或者手指褶皱至下一个指掌或者手指褶皱的百分数。

最终,我们分析了距离以将距离作为用于设计小型切口以暴露屈肌 肌腱系统内的特定部位的引导。

结果

滑车厚度:

总体来说,A-1、A-2、A-4滑车强且完整。A-1滑车通常被分成两个 或者三个区段。由于这些功能成为整体,因此它们作一次测量。在A-1 滑车和A-2滑车之间有时会存在薄的区段,该区段可被评估为这两个滑 车之间的分隔,或者在作为A-1的一部分进行测量时被评估被A-1的弱 远侧区段。A-3滑车和A-5滑车总是存在,但常常窄且薄。

C-1通常发育良好,其由较厚一束和较薄一束组成,并且其通常源 自在A-2滑车的远侧延伸部的近侧大约1毫米的地方。C-2和C-3更薄, 并且在一些标本中难以勾划。

筋膜带:

有横越掌中肌腱的筋膜,在A-1近侧3-4mm的地方。这些源自掌筋 膜并且在绝多数情况下直接位于远侧指掌侧褶皱下方。他们严格地说不 是滑车但是可以用作滑车。

滑车的表面解剖学和位置:

滑车的近侧延伸部和远侧延伸部被记录下来。根据Fiorini在手掌中 从A-1的近侧延伸部的期望位置测量距离。远侧中节指骨和远侧指骨中 距指掌侧手指褶皱、近侧手指褶皱和远侧手指褶皱的所有其余距离被记 录。为每个手指计算每个滑车的均值。为了对手尺寸进行校正,还将距 离表示成从一个褶皱至下一个褶皱的距离的百分数。

FDS的十字形交叉和指腱交叉的位置:

FDS解剖学对所有标本和手指而言是一致的。在A2的近侧端部处 发现FDS的十字形交叉。始终在A2的远侧端部和A3的近侧端部处分 别发现指腱交叉的近侧延伸部和远侧延伸部。

肌腱插入:

对我们所有八个标本而言,我们发现了FDP和FDS二者在所有手 指中的一致插入。FDS始终在A4滑车下插入到中节指骨的中间三分之 一中。FDP插入到在远节指骨的近侧和中间三分之一中。

用于标记切口的解剖学安全区:

有6个关键测量允许设置横向小切口而没有干涉重要滑车的整体性。 它们是:

1-A-1滑车和A-2滑车的远侧起点;

2-C-1滑车的近侧和远侧延伸部;

3-A-4滑车的近侧和远侧延伸部;

4-指腱交叉的部位和FDS肌腱的分裂部;

5-FDS插入中节指骨中的区域;

6-远节指骨的干端位置和FDP插入远节指骨的位置;

基于我们的结果,我们已构建维持A-1、A-2、A-3、A-4和A-5滑车 的整体性的安全切口区域图表。

临床引用和微型切口

肌腱以及滑车和鞘系统的表面解剖学可以用于提供对肌腱外科手术 切口的引导。这些结构与手指褶皱之间的关系被建议以设置切口并容易 地定位底层结构。我们提出使用该表面解剖学来设计屈肌肌腱的修复以 及将肌腱穿过滑车系统。

表面解剖学还对可靠地定位FDS到中节指骨中的插入以进行修复而 言是必须的,以便将肌腱的一个滑脱部进行手术切除或者例如在肌腱悬 垂在指腱交叉区域中的情况下露出指腱交叉。出于该原因,关于滑车的 指腱交叉位置以及在肌腱在变成两个肌腱滑脱部的分裂点处的表面解剖 学以被测量。

已经提倡将FDS的一个滑脱部的手术切除作为减小A-1滑车和A-2 滑车区域中摩擦的方法。这还潜在地避免了在FDP延伸通过FDS肌腱 中的撕裂部时供FDP横行的狭窄通道。我们描述该解剖学的准确位置, 以便FDS的一个滑脱部能够在即使是横向小切口的情况下被手术切除。

为了移除滑脱部,该滑脱部可以在FDS的远侧插入部处在A-4滑车 的近侧延伸部并深至该滑车的地方露出。它可以沿远侧分开,然后指腱 交叉可以正好在C-1滑车下方在A-3滑车与A-2滑车之间的近侧手指褶 皱的近侧处分开。然后,滑脱部被递送通过A-1滑车和A-2滑车之间的 横向小切口并被最终递送,并且该滑脱部在手掌中的A-1的近侧起点的 近侧处从其余FDS切除。

根据这些测量,我们做出用于接近屈肌系统并不伤害重要结构的指 南,我们称该指南为三分定律(Rule of Thirds),因为它主要包括断裂手 掌内的各种距离,并分成三等分,然后在安全的三等分中做切口。更具 体而言,可以根据以下规则来做手掌和手指(digit)内的安全切口。

参照以下图A,其中蓝色地带指示对于切口而言是不安全的区域, 用于做出在远侧手掌中在A1滑车和A2滑车之间的切口的安全区域以手 指117的A-1滑车的近侧延伸部与指掌侧固有褶皱113之间的距离的三 分之一位于指掌侧固有褶皱113的近侧。更具体而言,如果手指的近侧 褶皱107与指掌侧固有褶皱113之间的距离是A,那么A1滑车的近侧端 部以该相同的距离A位于该指掌侧固有褶皱的近侧。因此,在区域115 内在指掌侧固有褶皱113近侧的距离A的三分之一内做切口是不安全的, 因为这是A2滑车留驻的地方。

对于近侧指骨中的A2滑车和A3滑车之间的切口,安全区域是在手 指的近侧褶皱107与指掌侧固有褶皱113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二的距离。 该距离的近侧三分之一109不安全,因为其包含A2滑车。

在中节指骨中,在远侧手指褶皱103与近侧手指褶皱107之间的距 离的近侧三分之一对于在A3滑车与A4滑车之间做切口是安全的,并且 在远侧手指褶皱103与近侧手指褶皱107之间的相同距离的远侧三分之 一对于在A4滑车与A5滑车之间做切口是安全的。在远侧手指褶皱103 与近侧手指褶皱107之间的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105对于做切口而言是 不安全的,因为它包含A4滑车。

最后,在远侧指骨中,在远侧手指褶皱103与手指111的端部之间 的距离的远侧三分之二是做切口的安全区域。位于远侧手指褶皱103和 手指111的端部之间距离的近侧三分之一的区域101由A5滑车和DIP 关节占据,并且是不安全的。

讨论

对屈肌系统的解剖学知识使得能过容易地定位所有的底层结构。这 允许横向小切口或者其它相对温和的切口,这将限制手术时的剖切和暴 露量。

我们测量了如Wilhelmi和Fiorini描述的A-1的近侧延伸部。 Wilihelmi和Fiorini在两个独立的研究中证实近侧手指褶皱与PIP手指 褶皱之间的距离与近侧手指褶皱到A-1滑车的近侧边缘的距离相同。这 使得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定位该滑车。从实践角度说,由于差别仅为2至 4mm,因此在该区域中的横向小切口将足够地靠近滑车源头以便将其容 易地暴露。

发现在其它位置中的滑车位置也会有2-4mm的变化,但是A-1、A-2、 A-3和A-4的区域是一致的,由于这些滑车是最

在A-1滑车和A-2滑车之间的分离可能是清晰的,或者可能是模糊 并难以区分。之前的研究发现95%的标本在A-1和A-2之间没有分离。 我们发现我们的标本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两个滑车之间存 有分离的其它标本而断定A-1滑车的结束处和A-2滑车的开始处位于 A-1的开始处与指掌侧固有褶皱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

我们在一些标本中发现了横越A-1滑车近侧肌腱的筋膜带。这些筋 膜带会阻碍通向A-1滑车的入口(Fiorini)并可以有效地用作滑车。

Fiorini JHS2011年3月

Fiorini书志目录第6、7、8、10、12、13号。

修复肌腱或韧带的方法和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修复肌腱或韧带的方法和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修复肌腱或韧带的方法和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复肌腱或韧带的方法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复肌腱或韧带的方法和装置.pdf(9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2364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03 CN 104023649 A (21)申请号 201280038702.8 (22)申请日 2012.06.06 61/493,702 2011.06.06 US 61/505,348 2011.07.07 US 61/506,819 2011.07.12 US 61/535,648 2011.09.16 US A61B 17/04(2006.01) A61B 17/06(2006.01) A61B 17/11(2006.01) A61M 25/00(2006.01) A61F 2/08(2006.01。

2、) (71)申请人 蓬蒂斯骨科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 (72)发明人 L戈登 RT布里根蒂 DJ齐莫曼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曹珂琼 (54) 发明名称 修复肌腱或韧带的方法和装置 (57) 摘要 一种用于将一纵向解剖部件重新附接至另一 解剖部件的装置, 包括 : 第一修复装置 (1710) , 该 第一修复装置具有至少第一丝 (1711) 和第二丝 (1712) , 每个丝都具有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 端部、 附接至所述第一丝和所述第二丝的所述第 一端部的第一针 (1715) 、 和附接至所述第一丝和 所述第二丝的所述第。

3、二端部的第二针 (1716) ; 导 管 (101) , 该导管包括具有管腔的管 ; 漏斗状构件 (103) , 该漏斗状构件具有较大的纵向端部和用于 与通向解剖通道的入口相邻放置的较小纵向端 部。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2.07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2/041063 2012.06.06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02981 EN 2013.01.0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0 页 附图 5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

4、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0页 附图5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23649 A CN 104023649 A 1/1 页 2 1. 一种用于将一纵向解剖部件重新附接至另一解剖部件的装置, 包括 : 第一修复装 置, 该第一修复装置具有至少第一丝和第二丝, 每个丝都具有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 部、 附接至所述第一丝和所述第二丝的所述第一纵向端部的第一针、 和附接至所述第一丝 和所述第二丝的所述第二纵向端部的第二针 ; 导管, 该导管包括具有管腔的管 ; 漏斗状构 件, 该漏斗状构件具有较大的纵向端部和用于与通向解剖通道的入口相邻放置的较小纵向 端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

5、4023649 A 2 1/40 页 3 修复肌腱或韧带的方法和装置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2 本申请作为 2010 年 3 月 3 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 No.12/716,724 的部 分继续申请案而要求优选权, 所述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并 入, 其是 2010 年 2 月 12 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案 No.61/304,003 的非临时申请案, 该临 时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参考并入。本申请还要求 2011 年 6 月 6 日提交的 临时专利申请案 No.61/493,702、 2011 年 7 月 7 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案 。

6、No.61/505,348、 2011 年 7 月 13 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案 No.61/506,819、 2011 年 9 月 16 日提交的临时专 利申请案 No.61/535,648 的优选权, 这些临时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 文中。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修复肌腱、 韧带等的方法和装置。 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用于修复断 裂或损伤的肌腱和韧带的手术植入物和技术。 它尤其适用于在对周围组织的破坏最小的情 况下修复四肢的肌腱和韧带。 背景技术 0004 当前修复手中断裂肌腱的医护标准是仅用缝合线将肌腱的两个分离的端部重新 接上。在肌腱愈合期间, 肌腱的这两个端。

7、部由缝合线保持在一起。肌腱和韧带 (尤其是屈肌 肌腱) 的手术修复已经精确地描述为技术密集型手术任务。 0005 修复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在所修复构件的对置的端面处出现间隙, 从而让 构件能够重新接上和愈合, 并允许所修复构件能够进行术后康复操作。为此已经朝着开发 出各种缝合技术付诸了很大的努力。主要采用锁式针脚 (locking stitch) 的双线股 (two strand) 、 四线股和六线股缝合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缝合图案以试 图提高愈合过程期间手术修复处上的拉伸强度。近段时间已知的一种普遍的缝合技术为 Kessler 修复, 其使用缝合线以特定的结构或图案跨越。

8、肌腱 (或韧带) 的相对的断裂端部。 Evans和Thompson 在期刊 “The Journal of Hand Therapy” 上发表的文章 “The Application of Force to the Healing Tendon”(1993年第10-12月发行, 第266-282页) 对手术肌腱修复 中所采用的各种缝合技术进行了调查。 另外, Strickland在期刊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中 发 表 的 两 篇 文 章 “Flexor Tendon Injuries : I.Foun。

9、dations of Treatment” 和 “Flexor Tendon Injuries : II.Operative Technique” (1995 年 1 月 /2 月发行, 卷 3 第 1 部分, 第 44 62 页) 描述并且阐述了各种缝合技术。 0006 一般来说, 肌腱修复处的拉伸强度随着缝合方案复杂性的增大而提高。如 Evans 和 Thompson 的文章所提到地, 在缝合连接部处发生失效时的负载可以在大约 1000 克力至 大约 8000 克力 (或者大约 10 至 80 牛顿) 之间变化。至少存在两种潜在失效模式, 包括缝合 线断裂或者缝合线从肌腱中撕出。Kessl。

10、er 修复技术和改进式 Kessler 修复技术趋向于朝 着在例如大约 1500 至 4000 克力 (或者大约 15 至 40 牛顿) 之间的范围下端出现失效, 这比 说 明 书 CN 104023649 A 3 2/40 页 4 原始肌腱弱得多, 需要患者在愈合过程期间进行极限医护以便不会干扰肌腱修复。 0007 例如, 手指在没有任何负载的情况下的正常弯曲在肌腱上产生约 40 牛顿 (N) 的 力。用手抓握东西的受力弯曲通常将在肌腱上施加大约 60N-100N 的力。最后, 例如在体育 运动中或在提升重物中可能涉及的强力抓握物体会在手的肌腱上施加大约为 140N 或更大 的力。 0008。

11、 这些各种各样的缝合技术也相当复杂, 因此难以作为技术再现和掌握, 更不用说 在手中的小肌腱上实现。 另外, 由于它们采用了锁式针脚, 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将两个肌腱端 部相对于彼此置于并且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中 (即, 让两个端部接触) , 因为锁式针脚不允许 对修复处进一步调整 (如没有使用锁式针脚的一些早先技术一样) 。 0009 修复手中尤其是手指中断裂和撕脱的肌腱所碰到的另一个显著困难是需要通过 手指关节的滑车系统 (pulley system) 重新引导断裂的肌腱 (通常是近侧肌腱断端) 。具体 地说, 在肌腱断裂或撕脱时, 近侧肌腱断端 (proximal tendon stump) 趋。

12、于远离断裂部位朝 着腕关节回缩。 因此, 往往需要在断裂部位的近侧形成纵向切口, 以便找回断裂肌腱的近侧 部分, 将其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引回到断裂部位, 从而与远侧肌腱断端重新接上。 0010 如Evans和Thompson的文章所叙述地, 至少一位研究者已经采用其直径稍大于肌 腱的 Mersilene 网套, 该网套随后缝到对置的两个肌腱端部上。报告使用该网套的试验失 效负载高达 10000 克力 (100N) 。但是, Mersilene 为不可降解聚酯 (制作整形手术中用到的 缝合线的常用材料) , 其缺点在于人体组织将经受局部组织反应, 导致聚酯粘黏在修复部位 周围的组织上。这种现象在。

13、肌腱和韧带中是不期望的, 因为肌腱必须能够相对于周围组织 例如手指中的滑车自由地滑移。虽然网套会很适于与基本上圆柱形的肌腱和韧带一起使 用, 但用于具有扁平的或者卵形的横截面的肌腱较不易。 而且此时, 增加任何的体积 (bulk) 到肌腱外面将会是成问题的, 因为这种修复必须穿行手指的滑车系统。 0011 美国专利 No.6102947 披露了另一种用于修复肌腱的方法和装置, 其包括可以被 缝到肌腱上的植入物, 并提供了在两个肌腱端部之间伸出的夹板 (splint) 。植入物基本上 包括金属线, 该金属线在金属线中点一侧上承载有尖端背对着中点的第一对楔形部, 并且 在金属线中点另一侧上承载有尖。

14、端也背对着中点 (即面对与第一对楔形部相反的方向) 的 第二对楔形部。第一对楔形部被推动 (或拉动) 到肌腱的一个断裂端部中, 另一对楔形部被 推动 (或拉动到) 到肌腱的另一个断裂端部中。这些楔形部被缝到肌腱上, 并被固定在肌腱 内。该系统为修复处提供了高的拉伸强度。 0012 另外,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 Ortheon Medical of Winter Park 开发并且销售用于屈 肌肌腱修复的植入物, 叫做 Teno Fix。Su,B. 等人在期刊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的 “A Device for Zone IIFlexor 。

15、Tendor Repair : Surgical Technique” (2006 年 3 月发行, 卷 88 A 增刊 1, 第 1 部分) 中对 Teno Fix 植入物进行了基本描述。组装好 的植入物包括由单个的复丝 (multi fi lament) 不锈钢线缆接合的两个肌腱内的不锈钢的 锚固件 (呈围绕一芯部缠绕的线圈的形式) 。交付给外科医生时, 该植入物呈未组装状态, 包 括一端固定有挡珠 (stop-bead) 的不锈钢线缆、 带有供线缆通过的通孔的两个分离的锚固 件、 以及带有供缆线通过的通孔的另一个挡珠。 0013 使用时, 一个锚固件前进到在近侧肌腱断端中做出的纵向肌腱内。

16、裂口中 (腱断开 部 (tenotomy) ) , 从而该锚固件位于纵向的腱断开部内, 并且通过将肌腱纤维卡在芯部和锚 说 明 书 CN 104023649 A 4 3/40 页 5 固件之间来接合肌腱物质。另一个锚固件按照相同的方式放置在远侧肌腱断端中。接着, 附接了不锈钢线缆的直针从远侧锚固件的小端穿入该锚固件的通孔中, 并被拉动通过远侧 肌腱断端的切割表面的中央直到线缆的与针相对的端部处的挡珠接触远侧锚固件为止。 然 后, 附接有针的不锈钢线缆被引导到近侧断端的切割端部中, 并从近侧断端中的锚固件的 大端通过锚固件的通孔到小端。 然后, 通过拉伸线缆使肌腱的近侧断端与远侧断端接触, 并 。

17、将第二挡珠放置在位于近侧锚固件的近侧处的不锈钢线缆上面。然后, 夹压 (crimp) 第二 挡珠以将其锁在线缆上, 切掉多余的线缆使线缆端部与第二挡珠齐平。 0014 Teno Fix 的缺陷在于肌腱锚固件的尺寸较大, 因此在肌腱通过滑车系统时增加了 对肌腱的阻力。Teno Fix 的另一个缺陷在于植入该装置的侵入性, 必须将肌腱路径上的整 条皮肤路线都切开以便将该装置植入。第三个缺陷是锚固件至肌腱的附接相当纤弱, 报道 说拉伸强度仅为约 46 牛顿。这些缺点通过本发明所描述的主题和方法得以克服。 0015 以上所讨论的现有技术绝大部分都具有高感染率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包括用于。

18、将解剖构件 (诸如肌腱、 韧带或骨头之类) 重新接上的方法和装 置, 在所述构件的准备和愈合期间采用了手术修复装置, 该修复装置能够被牢牢地附接至 所述构件, 再被安全地引导通过弯曲的解剖结构以实现重新接上和修复的操作。该修复装 置还包括结构器件, 用来在愈合期间固定所述构件的相对的端部防止其分离。还提供了用 于辅助定位所述手术修复装置的装置, 例如夹压连接器保持工具, 该保持工具用于在将附 接至两个肌腱断端的两条缝合线经夹压连接器穿过时保持住夹压连接器, 从而带两个断端 进入抵接状态并将其夹压就位。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可以被用来修复诸如肌腱或韧带之类。

19、 的断裂构件的各种组成部件。 0018 图 2A 图 2L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手术程序的各个阶段。 0019 图 2M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夹压件保持工具的透视图。 0020 图 2N 是图 2M 的夹压保持工具的夹钳的放大视图。 0021 图 20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备选夹压件保持工具的透视图。 0022 图 3 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完成好的肌腱修复的照片。 0023 图 4A 图 4D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手术程序的各个阶段。 0024 图 5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构件重新接上的装置。 0025 图 6A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用于将两个肌腱修复装置。

20、相互连接的备选连接 件。 0026 图 6B 显示出用于在图 7A 的连接件中锁定两个肌腱修复装置的线缆的手术程序。 0027 图 7 显示出手指的滑车系统。 0028 图 8A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的备选实施例。 0029 图 8B 显示出在被优选地送到手术部位时的图 9A 的肌腱修复装置。 0030 图 9A 至 9C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和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 说 明 书 CN 104023649 A 5 4/40 页 6 0031 图 10A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的另一个备选实施例。 0032 图 10B 显示出用于修复肌腱的图 10A 的装置。

21、中的两个装置。 0033 图 11A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备选装置。 0034 图 11B 图 11D 显示出采用了图 11A 的装置的另一种备选技术。 0035 图 11E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的备选实施例。 0036 图 11F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的另一备选实施例。 0037 图 11G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引导构件的又一备选实施例。 0038 图 12A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备选装置。 0039 图 12B 图 12C 显示出采用了图 12A 的装置的另一种备选技术。 0040 图 13A 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单一式扩张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41 图 13B 为根据另一。

22、个实施例的多件式扩张导管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42 图 13C 为用于图 13A 和图 13B 的扩张导管的引导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43 图 14A 图 14G 显示出采用了图 13A 或图 13B 的装置的另一种备选技术。 0044 图 15 显示出缝有改性十字形修复缝合线的肌腱。 0045 图 16 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肌腱保持器的透视图。 0046 图 17A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的另一备选实施例。 0047 图 17B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肌腱修复装置的另一备选实施例。 0048 图 18A 图 18H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缝合技术。 0。

23、049 图19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 (bone fusing) 的修 复装置的骨修复。 0050 图 20 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修复装置的骨修 复。 0051 图 21 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修复装置的骨修 复。 0052 图 22 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修复装置的骨修 复。 0053 图 23 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修复装置的骨修 复。 0054 图 24 示出了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原理的用于骨融合的修复装置的骨修 复。 0055 图 25 是根。

24、据本发明原理的钻孔引导件的透视图。 0056 图 26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引导销的侧视图。 0057 图 27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骨锚固件的横截面侧视图 ; 0058 图 28A 图 28L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一部分骨融合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根据本发明, 披露了用于在肌腱、 韧带及类似物断裂、 从骨头撕脱等之后对其进行 修复的手术植入物和相关联的技术。本发明尤其适于修复断裂或撕脱的屈肌肌腱, 例如远 节指骨的屈指深肌和 / 或中节指骨的屈指浅肌。 说 明 书 CN 104023649 A 6 5/40 页 7 0060 第一套示例性实施例 0061 图 1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

25、实施例的组成部件。如将在下文详述地, 在每个手术 程序中不是所有的组成部件都将被用到。 所述组成部件包括滑车导管101, 其将在需要时被 用来引导本发明的肌腱修复装置与断裂的肌腱断端、 韧带断端或者类似解剖特征件一起通 过一个或多个解剖限制结构 (例如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 到修复部位。组成部件还包括带凸 缘导管103, 其将在必要时被用来引导断裂的肌腱断端通过解剖限制结构到修复部位。 导管 连接件 105 可以用来将滑车导管 101 和带凸缘导管 103 端对端连接在一起, 如将在下面详 细描述的一样。导管连接件 105 可以为金属销钉。必要时, 肌腱保持器工具 107 可以用来 在手术修复手。

26、术程序期间保持肌腱。 0062 一个或多个肌腱修复装置 109 是影响通过将两个肌腱断端重新接上的修复的实 际装置。每个肌腱锚固件 109 包括复丝不锈钢线缆 110。从线缆的一个端部 141 到线缆的 中间点 143, 线缆的各根丝以普通方式缠绕以形成单个的线缆部分 144。直针 111 被附接至 线缆的第一端部141。 从中间点143起沿着与端部141相反的方向, 线缆的各根丝解开缠绕 以形成多根 (在此特定实施例中为七根) 分离的缝合线 147a-147g。这七个分离的线缆部分 147a-147g 中的每一个缆线部分的端部上附接有针, 优选为弯曲的针 114a-114g。附接在中 间点 。

27、143 处的配件防止线缆部分 144 解开缠绕。该配件例如可以为套筒 149。在本发明的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不锈钢线缆由 343 根单独的线股以七组缠绕而成。因此, 从套筒 149 到 第一端部 141, 线缆 144 包括 343 根单独的线股构成七根中间线股, 而每根中间线股由七根 缠绕的、 更小的线股构成, 每根更小的线股具有 49 根丝, 这些更小的线股中的每一根又由 七根单独的线股构成, 每根单独的线股具有 7 根丝。在离开套筒 149 的另一个方向上, 七根 单独的线股 147a-147g 中的每一根包括七根缠绕在一起的那些更小的线股 (其中那些更小 的线股中的每一根包括七根缠绕。

28、在一起的单独的线股) 。 0063 肌腱修复装置 109 的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是优选的, 因为它非常易于从广泛可用的 材料制造 (例如, 343线股不锈钢缝合线缆和夹压件) 。 这些材料可以选自金属和合金的可植 入族, 包括不锈钢、 钴铬合金、 钛及其合金和镍钛合金 (NiTinol) 。但是, 该肌腱修复装置 109 可以由诸如聚合物纤维之类的其它材料形成, 并以诸如编织、 焊接或模制的其它方式组 装。例如, 它可以由单独的丝、 纤维或纱线焊接在一起而成。 0064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 为了更清楚地区分它们, 肌腱修复装置109的单端部分144将 被称为线缆部分144, 而线股147a-147。

29、g将被称为缝合线。 但是, 要理解的是, 这些术语的使 用不是用来表明它们由不同材料形成, 因为例如在这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有线股都 由不锈钢金属线形成。 0065 连接件112用于将两个肌腱修复装置109相互固定, 如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一样。 在该所示实施例中, 连接件112包括优选为可变形金属 (诸如不锈钢之类) 的材料的块, 具有 内直径稍大于线缆部分 144 的两个并排的通孔 151、 152。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 接近将肌腱重新接上的手术程序结尾, 每个线缆 144 部分将被沿着相反的方向插入通过连 接件 112 的每个通孔 151 和 152, 并且连接件将发生变形 (。

30、即, 被夹压) , 从而将线缆部分 144 锁定在其中。 0066 最终, 可以在肌腱已从骨头撕脱或者已在极其靠近骨头的地方断裂以致于不能提 供足够的肌腱长度来固持肌腱修复装置 109 的手术程序中使用骨锚固件 400 或 450。在第 说 明 书 CN 104023649 A 7 6/40 页 8 一实施例中, 骨锚固件 400 具有带螺纹的远侧端部 401, 用来牢牢地拧入到骨头中。近侧端 部 403 包括让缝合线能够通过的孔眼 402。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 缝合线可以系 在孔眼中。备选的是, 近侧端部 403 可以由诸如薄壁金属之类的可变形材料形成, 从而可以 通过夹压工具将孔眼。

31、压扁把缝合线卡在其中。在第二实施例中, 骨锚固件 450 可以被制成 使得一根或多个缝合线 451 从近侧端部 455 伸出, 诸如四根缝合线 451a、 451b、 451c、 451d。 这些缝合线的端部设有缝合针 452a、 452b、 452c、 452d。 0067 下面将结合在中节指骨水平高度处的断裂的屈指深肌的修复来描述肌腱修复装 置、 手术工具和方法。但是, 应该理解的是, 这只是例举说明。手术程序的各个阶段由图 2A 图 2L 示出。 0068 首先, 如果可以从创伤部位够到分开的肌腱的近侧端部, 则将其通过创伤处轻轻 找回, 用肌腱保持器 107 夹住。 0069 肌腱保持。

32、器 107 包括手柄 201、 在手柄 201 远侧端部处的横杆 203、 以及分别从横 杆 203 向远侧伸出的第一针 205 和第二针 207。针 205 和 207 能够分别在横杆 203 中的狭 槽 209 和 211 内部侧向地滑动。具体地说, 这些针的近侧端部包括挡肩 213 和从挡肩 213 向针的近侧端部伸出的内螺纹孔。可以将螺钉 217 拧入到每个针 205、 207 的近侧端部中, 以便将横杆 203 困在螺钉 217 的头部和针 205、 207 的挡肩 213 之间, 从而将每个针沿着它 的狭槽 209、 211 固定在任何给定位置中。 0070 根据肌腱在伤口外面伸出。

33、的长度, 外科医生可以用肌腱保持器 107 的针 205、 207 中的一个或两个刺穿肌腱以将肌腱保持在创伤处外面。例如参见图 2C, 该图显示了保持住 肌腱断端 153a 的肌腱保持器 107。优选地, 外科医生离肌腱的断裂端部大约 1cm 的部位刺 穿肌腱。 0071 但是, 如果不能容易地将肌腱从创伤处找回, 而必须通过另一个切口接触到肌腱 再将其带回到创伤部位, 肌腱保持器 107 仍然可以使用, 但是首先必须将肌腱找回到创伤 部位。在这种情况下, 要使用滑车导管 101 和带凸缘导管 103 来找回肌腱。具体地说, 滑车 导管 101 是由生物兼容性聚合物形成的中空塑料管, 该管的组。

34、成和 / 或壁厚使得它相对地 硬, 但能够弯曲。例如, 它可以大致具有典型手术血管导管的柔性。滑车导管的相对刚度将 使之能够被推动穿过狭窄的解剖通道, 例如手指滑车。 但是, 其柔性又将允许一些弯曲以适 应整体弯曲路径。 优选的是, 形成滑车导管的材料摩擦系数较低, 以允许滑车导管能够容易 地经过诸如肌腱滑车系统之类的身体组织周围。合适的生物兼容性聚合物包括硅树脂、 聚 氨酯、 聚乙烯、 聚丙烯、 聚酰胺、 聚芳烃、 含氟聚合物的均聚物、 共聚物和混合物, 或者任何满 足以上机械特性的其它生物兼容性聚合物系统。除了简单的管状结构之外, 也可以采用滑 车导管的各种横截面形状, 例如将提供以上机械。

35、特性的实心结构、 复腔、 或者复杂的几何形 状。滑车导管表面的摩擦系数可以是用于构建该装置的材料所固有的, 或者可以借助诸如 表面的机械改变 (例如纵向凹槽) 或者光滑涂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加以提高。 0072 滑车导管 101 的特定长度、 材料、 壁厚、 内直径、 外直径和硬度会根据要用到该导 管的特定肌腱或韧带情况而变化很大。长度当然会由要需要它穿行的最长长度决定。内直 径必须足够大, 以便容易地容纳肌腱修复装置 109 的线缆部分 144。外直径必须足够小, 以 便经过需要它经过的解剖结构。滑车导管的特定材料和横截面几何形状 (例如壁厚) 将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导管的硬度, 并且如以上所描述。

36、地应该被选择用来提供足够的刚度使得能够 说 明 书 CN 104023649 A 8 7/40 页 9 被推动通过狭窄的路径, 却又具有足够的柔性以发生弯曲来适应路径中的弯曲处。在中节 指骨水平高度处的屈指深肌的示例性案例中, 滑车导管可以由硅树脂形成, 长度为 120 毫 米, 壁厚为 0.5 毫米, 外直径为 2 毫米。对于滑车导管, 可以采用邵氏 A 型硬度计测得硬度 为 50 80 的硅树脂。 0073 带凸缘导管 103 也是由生物兼容性材料 (优选为聚合物) 形成的中空管。但是, 带 凸缘导管优选比滑车导管更软。带凸缘导管具有第一端部 157, 该端部的直径大致等于滑 车导管 10。

37、3 的直径, 因此它能够与滑车导管端对端连接, 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它 还具有带凸缘端部 159, 该端部是渐缩的, 以便基本上形成一漏斗状体来接纳肌腱断端的端 部, 这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一样。 如在随后讨论中变得更清楚的一样, 当带凸缘导管将 如同滑车导管一样穿行基本上相同的路径时, 滑车导管将引导或拉动带凸缘导管连同被附 接在带凸缘导管的带凸缘部分 159 内部的肌腱断端上的肌腱修复装置一起进入到解剖路 径中。因此, 带凸缘导管无需是刚性的。事实上, 带凸缘导管应该是相对柔性的, 因为它会 需要被弯曲成曲折的形状以适应肌腱修复装置 109 的线缆部分 144 经过。另外, 带凸。

38、缘导 管 103 的带凸缘部分 159 尤其应该能够容易地塌缩, 以便在含装有肌腱断端和肌腱修复装 置的情况下在肌腱断端周围塌缩并经过诸如手指滑车之类的狭窄解剖通道, 如将在下面更 详细描述的一样将装在其中。 0074 带凸缘导管 103 应该具有与其用途相适的长度、 壁厚、 内直径、 外直径和材料组 成。其用途是让肌腱修复装置 109 的单端部分 144 经其通过, 还有跟随滑车导管穿过解剖 路径, 如将在下面更全面地描述的一样。因此, 带凸缘导管具有窄端 157 和宽端 158。宽端 终止于锥形体或凸缘159, 以便更容易地将肌腱修复装置109的线缆部分144的端部处的直 针 111 插入。

39、到其中, 和更容易地包含住肌腱断端。带凸缘导管 109 的窄端 157 是狭窄的, 以 便与滑车导管的端部相匹配。 0075 优选地, 形成带凸缘导管 103 的材料也具有低的摩擦系数, 以便允许带凸缘导管 容易地经过诸如肌腱滑车系统之类的身体组织周围。 这种生物兼容性聚合物可以选自硅树 脂、 聚氨酯、 聚乙烯、 聚丙烯、 聚酰胺、 聚芳烃、 含氟聚合物的均聚物、 共聚物和混合物, 或者 任何满足以上机械特性的其它生物兼容性聚合物系统。除了简单的管状结构之外, 也可以 采用带凸缘导管的各种横截面形状, 例如将提供以上机械特性的实心结构、 复腔、 或者复杂 的几何形状。带凸缘导管表面的摩擦系数可。

40、以是用于构建该装置的材料所固有的, 或者可 以借助诸如表面的机械改变 (例如纵向凹槽) 或者光滑涂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加以提高。 0076 在中节指骨水平高度处的屈指深肌的示例性案例中, 带凸缘导管可以由硅树脂形 成, 长度为 120 毫米, 壁厚为 0.5 毫米, 外直径为 2 毫米。然而优选的是, 导管的带凸缘部 分 159 可以由横截面更薄 (例如 0.25 毫米或更小) 的材料制造, 使得带凸缘导管的凸缘部 分 159 能够包住肌腱断端, 并且在行进穿过诸如手指的滑车系统之类的解剖通道对肌腱断 端重新定位时塌缩。对带凸缘导管优选地采用例如由邵氏硬度计测得硬度为 20 至 40 的更 软硅树。

41、脂。 0077 现在参照图 2A, 在使用时, 如果肌腱像手中肌腱断裂典型情况一样已经回缩并必 须从第一切口 161 找回进入第二切口 (或创伤处) 160 中, 则典型地在手掌中形成能够找回 肌腱153的切口161。 在另一方面, 如果近侧肌腱断端在A2滑车的远侧, 则肌腱将通过刚好 在 A2 滑车的远侧的切口露出。为了清楚起见, 图 7 中显示出与周围组织脱离的小手指滑车 说 明 书 CN 104023649 A 9 8/40 页 10 系统。如图所示, 它包括以 A1 至 A5 标出的五个环形的滑车, 以及 C1、 C2 和 C3 标出的三个 十字形的滑车。为了不使本发明变得模糊不清, 。

42、该滑车系统在大多数其它附图中没有显示 出。 0078 将滑车导管 101 通入在断裂部位处的创伤处或切口 160 中, 并且将该导管朝着 A3 滑车下方的新切口 161 向近侧缓慢地推动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如果碰到的阻力使得不能 将滑车导管 101 向近侧推动通过, 则可以在手指的近侧指骨间关节的皮肤褶皱与手指根部 处的皮肤褶皱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一 1/2 厘米至 1 厘米的切口 (未示出) 。该切口位于手 指的 A2 滑车与 A3 滑车之间的水平高度处。轻轻地向下进行解剖至屈肌肌鞘, 在那里将找 到滑车导管。然后, 拉动滑车导管越过障碍或者阻力通过该切口。然后, 通过轻轻推动使得 滑车导管。

43、能够继续向近侧前进通过手指的滑车系统, 直到滑车导管到达肌腱找回切口 161, 并向近侧露出。 0079 接着, 如图 2B 所示, 将带凸缘导管 103 的窄端 157 与滑车导管 101 的近侧端部连 接。如果组成部件足够大和 / 或外科医生足够熟练, 则可以将带凸缘导管的窄端直接插入 到滑车导管的近侧端部中。否则, 要使用金属销钉 105 或者其它形式的导管连接件 (例如钩 子) 来完成连接。具体地说, 导管连接件 105 是刚性的, 可以将带凸缘导管 103 的窄端 157 插在导管连接件的一个端部之上。然后, 可以将导管连接件 105 的另一个端部以紧摩擦配 合插入到滑车导管 101。

44、 的近侧端部中, 从而将滑车导管 101 和带凸缘导管 103 相互连接。 0080 接着, 参照图 2C, 将肌腱的近侧断端 153a 通过手掌中的切口 161 递送, 从而将大 约 2cm 的肌腱露出在切口 161 外面 (如果近侧肌腱断端只是回缩一小段距离并且位于近侧 指骨水平高度处, 则根据情况可以将肌腱通过在 A2 滑车远侧的切口或者在 A1 滑车与 A2 滑 车之间的切口递送) 。优选的是, 将柔性阻挡件 165 放置在肌腱保持器 107 和近侧肌腱断端 153a 下面, 以便形成用于实施该技术的工作 “台” 。在滑车导管 101 和带凸缘导管 103 接好 后, 从切口 160 。

45、向远侧拉动滑车, 以便将带凸缘导管 103 拉入并通过切口 160 和切口 161 之 间的滑车系统。当带凸缘导管 103 的前端 157 通过切口 160 出来从而带凸缘导管 103 在两 个切口 160、 161 之间伸出时, 将滑车导管 101 和连接件 105 拆除, 如图 2C 所示一样。 0081 现在转向图 2D, 接下来, 将肌腱修复装置 109 的线缆部分 144 的端部处的直针 111 放置在肌腱断端 153a 中离断端 153a 的端部 168a 大约 1cm, 并且将针 111 通过肌腱断端 153a 的切割端 168a 引出。拉动针 111 通过直到套筒 149 离切。

46、割端 168a 大约 1/2cm。如果 肌腱露出太少, 则可以将套筒 149 设置得稍微更靠近切割端 168a。 0082 接下来, 在肌腱中做出小的腱断开部, 从而可以将夹压件埋入肌腱内。图 2D 显示 出肌腱和肌腱修复装置在手术程序的这一时刻时的状况。 0083 在肌腱修复装置 109 处于此位置的情况下, 用肌腱修复装置的七根自由线股 147a-147g将肌腱修复装置109缝到肌腱断端153a上。 更具体地说, 用弯针114a和114g推 动缝合线中的两根缝合线 (例如 147a 和 147g) 通过肌腱, 并且将它们相互系在结点 185 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 使用锁式交叉针脚或十字形。

47、图案将两根缝合线缝在肌腱 153a 上。在该情 况下, 负载将沿着修复长度在多个固定点之间分散。此外, 由于十字形方法, 被修复肌腱在 拉伸作用下将直径变小, 这将有利于穿行通过滑车系统。在结点的远侧处将缝合线 147a、 147g切断以去除在结点之外的多余材料。 然而, 为了不让本发明模糊不清, 这些缝合线在包 括图 2E-2J 在内的大多数附图中以 “X” 示出。只有在具有合适比例的附图 (例如图 2L) 中, 说 明 书 CN 104023649 A 10 9/40 页 11 或者在给出了对针脚 (stitch) 的一些讨论的相应内容中, 才会更加准确地展现针脚操作。 0084 接着, 。

48、使用弯针 114b 和 114f 将另外两根缝合线 (例如 147b 和 147f) 缝到肌腱上, 并且将它们在另一个结点 187 中系在一起。优选的是, 该结点 187 为两个分支向近侧行进 的十字形锁式针脚。这些缝合线在系出结点之后切断。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 如图 2E 所示, 沿着肌腱断端 153a 长度在不同的水平高度处系出第一结点 185 和第二结点 187。最 后, 将另外两根缝合线 (例如 147c 和 147e) 在肌腱断端 153a 的另一侧上系在类似的十字形 结点 (未示出) 中并且切断。 0085 最后, 可以将剩下的单根缝合线 147d 切掉, 或者可以用它接合其它。

49、自由端中的任 一个 (在修剪之前) 以再形成另一个结点。优选的是, 存在有将肌腱修复装置固定到肌腱断 端的多个固定点。 008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缝合线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 并且组成对, 使得成对的 两根缝合线中的每一根长度相同, 而每对缝合线长度不同。 在将缝合线缝到肌腱上时, 将每 对长度相同的缝合线缝到肌腱上并相互打结。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它给外科医生提供了 方便的视觉指示, 指明在手术程序期间要将哪几对缝合线相互系住 (相同长度的缝合线) , 由此简化了手术程序。 0087 参照图 2F, 既然肌腱修复装置 109 已牢牢地固定在近侧肌腱断端 153a 上, 那么将 肌腱从肌腱保持器移除, 并将线缆部分 144 端部处的直针 111 插入到带凸缘导管 103 的凸 缘 159 中。使肌腱修复装置 109 前进通过带凸缘导管, 直到肌腱断端 153a 的端部 (该端部 被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