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体液等的液体内的成分进行检测的管状传感器及 其制造方法。另外,涉及使用该管状传感器的成分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测定体液中的各种成分,采用使用与体液中的特定 成分发生反应的特异酵素物来进行测定的方法。特别是作为血糖值 的测定,为了监视患者的状态因而重要,推荐患者自身对日常的血 糖值的变动进行监视的自我血糖测定。
在这些测定中,例如需要进行下述作业:患者使用具备穿刺针 的穿刺装置对指尖等的皮肤进行穿刺后,用手指等对穿刺部位周边 进行压迫将血液挤出,并将挤出的血液取入到安装于测定装置的一 次性的传感器。因此,在作业性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减少上述作业的繁琐性,近年,提出了将传感器和穿刺针 一体化的装置。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内部具有孔的管状的穿刺 针内配设两个电极的方案。该穿刺针内的电极,通过电线与控制基 板连接,进行电流值的计测。
该方法中,由于能够通过采集到穿刺针内的血液进行血糖值的 计测,所以能够将所需血液量抑制得较低,另外,由于能够在将穿 刺针穿刺于患者的皮肤后直接进行计测,所以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与微小注射针连接的毛细 管内配置氧固定作用电极、对电极和参照电极的方案。根据该方法, 由于毛细管现象,血液经由微小注射针被引导至毛细管内,通过毛 细管内的这三个电极来计测氧化电流。
另一方面,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例如制造如注射针那样 的在轴向具有孔的管状体的方法。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中, 首先将金属制的薄板冲切为将所希望的管状体展开而成的形状。然 后,对呈管状体的展开形状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由此逐渐磨圆,由 此将其成型为筒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44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942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39433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分别制造穿刺针和电 极后,需要将电极固定到穿刺针内部的微小空间中,在固定精度及 生产效率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为了对因酵素反应而产生的电流高精度地进行检测,希 望两个电极间距离恒定。但是,若如上述那样在电极的固定精度方 面存在偏差,则电极间距离产生差别因而无法进行高精度的成分检 测。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中,需要将形成为细棒 状的作用电极、对电极和参照电极插入毛细管内的作业。这三个电 极,在毛细管内中空地固定,因此难以以高位置精度配置。因此, 容易在电极间距离方面产生差别,容易对成分的检测精度造成影响。
另外,需要穿刺针和毛细管这两个部件,还需要将它们连接的 工序,制造成本也随之提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精度 地进行成分检测、且能够简易地制造的管状传感器、成分测定装置、 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具有:具有沿长轴方向 贯通的孔的管状体;形成于管状体的内壁面上的绝缘层;在绝缘层 上,沿管状体的长轴方向形成,并且从管状体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 的多个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在管状体的内壁面上经由绝缘层形 成有电极。因此,电极固定于管状体上,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电极 间距离保持为恒定。
另外,本发明的成分测定装置具有:上述管状传感器;对通过 管状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计测的计测部;对在该计测部中计测 的检测信号进行运算,从而求出管状传感器内采集的液体中的成分 值的控制部。
本发明的成分测定装置使用上述的管状传感器而构成。因此, 由于电极固定于管状体上,因此能够将电极间距离保持为恒定。因 此,能够对与采集于管状传感器内的液体的成分相应的电信号高精 度地进行检测。
另外,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在金属薄板上形 成绝缘层的步骤;在绝缘层上形成条纹状的多个电极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将形成有绝缘 层以及电极的金属薄板切下,从而形成板状体的步骤,板状体呈具 有沿长轴方向贯通的孔的管状体的展开形状;对板状体进行冲压加 工,从而形成管状体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能够简便地制造在其内 壁面固定有电极的管状体。因此,能够省略下述工序:将管状体和 电极分别制造后,将电极插入管状体的内部并进行固定。
另外,由于能够将电极固定于管状体的内壁面而形成,因此能 够将电极间距离保持为恒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由于电极固定于管状体的内壁面, 所以电极间距离保持为恒定。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电流的检测。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成分测定装置,通过使用上述的管状传感 器,能够对与管状传感器内采集的液体的成分相应的电信号高精度 地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中,能够将分别制造 管状体和电极后将电极插入管状体的内部并进行固定的工序省略。 因此,能够使制造工序简略,能够谋求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的侧视图,图1B 是从其长轴方向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进行观察的 说明图,图1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与外部仪器 连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A是表示使外径以及内径阶段性地变化的管状传感器的说 明图,图3B是表示使外径以及内径连续地变化的管状传感器的说明 图,图3C是表示外径以及内径恒定的管状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4A是从上方观察形成有绝缘层以及电极的金属薄板的俯视 图,图4B是其剖视图。
图5A是表示通过将金属薄板切下而形成的板状体的说明图,图 5B是表示使用上模以及下模对板状体进行冲压加工的状态的说明 图,图5C是表示通过冲压加工使板状体弯曲的状态的说明图,图 5D是表示使用其它的上模将板状体加工为闭曲面,从而形成管状体 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板状体的冲压加工所使用的上模和下模的概要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在成型为直径恒定的管状体的板状体内配列的电 极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在成型为直径阶段性地不同的管状体的板 状体内配列的电极的说明图。
图8A是表示电极之一位于管状体的接合面的情况的说明图,图 8B是表示在管状体的内壁面上,电极之一配置在与管状体的接合面 相对的位置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在管状体内配设有四个电极的情况的说明图,图 9B是表示在管状体内所配设的四个电极之中,在存在受到损伤的可 能性的位置上配置有两个电极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 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子。说明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第一实施方式
1-1.管状传感器
1-2.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2.第二实施方式
2-1.成分测定装置
1.第一实施方式
1-1.管状传感器
图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100的侧视图。另外,图 1B是图1A中的管状传感器100的A向视图,图1C是图1A中的管 状传感器100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100具备:在其长轴方向具有孔的管 状体1;形成于管状体1的内壁面的绝缘层2;形成于绝缘层2上的 电极3。
管状体1例如由SUS304、SUS316等的不锈钢或铝、铝合金、 钛等的金属材料构成。另外,如果是与这些材料具备同等的硬度、 延展性、塑性的材料,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
管状体1呈在其长轴方向上贯通有孔的中空构造。另外,这里, 其外径以及内径在两端为不同形状。
另外,管状体1的外径及内径无特别限定。在将管状体1作为 穿刺针使用的情况下,管状体1的外径为例如0.1mm~0.3mm。
管状体1的长度也无特别限定。但是,在用途为穿刺针的情况 下,应与所需的穿刺深度及强度相应地适当选择。
另外,在将管状体1作为穿刺针使用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其一 端设有刀刃面4。
在管状体1的内壁面,形成有绝缘层2。绝缘层2,例如由绝缘 性的塑料材料构成。作为该塑料材料,例如能够从聚氯乙烯、聚碳 酸酯、聚砜、尼龙、聚氨酯、聚酯、丙烯酸树脂、以及聚苯乙烯等 构成的组群进行选择。另外,还可以使用纤维素之类的塑料以外的 非导电性材料。
另外,绝缘层2可以通过粘接、熔接、涂覆、印刷、半导体工 序等的各种方法而形成。
在绝缘层2上,形成有沿管状体1的长轴方向延伸并从管状体1 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的电极3。该电极如后述那样,能够通过使用银 糊或碳糊等通过印刷或涂覆等而形成。另外,只要是具有作为电极 的导电性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还可以通过蒸镀或溅射等 的其他的半导体工序而形成。
另外,该电极3至少形成2个以上。图1B中是配设有两个电极 3的例子,例如在对血糖值进行测定的情况下,这两个电极分别作为 作用极和对极进行使用。在形成有三个以上的电极3的情况下,从 其中选择作为作用极、对极而使用的两个电极。
在如后述那样形成有三个以上的电极3的情况下,即使在其制 造过程中电极3的某一个产生不良情况,也能够将剩余的电极作为 作用极、对极而使用,因此优选。
电极3上,干燥固定有包含葡萄糖氧化酶或葡萄糖脱氢酶等的 酵素的试药。被采集于管状体1的孔内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因这些酵 素而被氧化,由经由介质的电子的发送接而产生的电流通过电极3 被检测。
如图2所示,电极3与测定该电流的测定器等的连接部5的端 子6连接。该端子6由例如斑马胶等的导电性橡胶构成。另外,如 箭头A1、A2所示那样使管状传感器100的电极3与端子6对应, 并将其对位地连接。
端子6也可以是其他材料,另外对形状等、连接方式无特别限 定。
在例如计测血糖值的情况下,将该管状传感器100穿刺于患者 的皮肤。而且,既可以保持在皮肤内穿刺有管状传感器100的状态 进行血液的采集,也可以将管状传感器100从皮肤拔出后,对渗出 于皮肤表面的血液进行采集。血液例如因毛细管现象而被采集于管 状体1内的孔中。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100,在沿长轴方向上具有孔的 管状体1的内壁面固定有电极3。因此,容易将作用极与对极之间的 电极间距离保持为恒定,能够实现测定精度的提高。
另外,对电极3能够使用例如通过半导体工序而形成的电极。 因此,如后述那样,能够一并地制造管状传感器100。因此,不需要 在将管状体与电极分别形成之后,将电极插入管状体的孔内并粘结。 由此能够使工序简易,使生产效率提高。
另外,当在管状传感器100上设有刀刃面4的情况下,能够将 管状传感器100穿刺于患者的皮肤后,直接采集血液,并进行血糖 值等的计测。因此,能够使作业量减少,因而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管状体1的孔内配设有电极3, 因此能够以采集到孔内的微小的血液量进行计测。
另外,这里,列举了管状体1的外径两端为不同形状的情况。 其形状,既可以如图3A所示地、外径以三个阶段变化,另外也可以 如图3B所示地、直径连续地变化。另外,还可以如图3C所示地、 外径为恒定。
另外,管状体1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定为正圆形,也可以是四边 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另外也可以是椭圆形。
1-2.管状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图4~图9对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100的制造 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图1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4A是表示在金属薄板8上分别形成了绝缘层2、电极3的状 态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X-X′剖视图。
金属薄板8例如由SUS304、SUS316等的不锈钢或铝、铝合金、 钛、钛等的金属材料构成。另外,如果是具有与这些材料同等的硬 度、延展性、塑性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
首先,在金属薄板8上形成有绝缘层2。该绝缘层2例如由绝缘 性的塑料材料构成。作为该塑料材料,例如能够从聚氯乙烯、聚碳 酸酯、聚砜、尼龙、聚氨酯、聚酯、丙烯酸树脂、以及聚苯乙烯等 构成的组群进行选择。另外,也可以使用纤维素之类的塑料以外的 非导电性材料。
在通过这样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构成绝缘层2的情况下,例如通 过旋压覆盖(spin coat)等的涂覆法、丝网印刷等的印刷法来形成绝 缘层2。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半导体工序或粘接、熔接等的手法 形成。
在金属薄板8上形成绝缘层2后,接下来将电极3形成为例如 条纹状。电极3例如由银或碳等构成。另外,如果是具备能够耐受 后续的冲压加工的延展性和塑性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金属、 合金、导电性有机材料。
对于电极3的形成,能够使用以下印刷法,该印刷法使用了银 糊或碳糊或包含其他的导电性物质的溶液。
另外,在电极3的构成中使用了导电性无机材料的情况下,还 可以在通过溅射或蒸镀、电镀等的方法形成导电性膜之后,通过蚀 刻或提离等刻画图案由此形成电极3。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其制造过程中,通过半导体工序预先 形成有电极3。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穿刺针和电极分别制造 之后将电极插入穿刺针内并进行粘结,因此能够在一系列的工序中 一并制造。
在形成电极3后,如图4A的虚线9、虚线10所示,将其切成 将所希望的管状体1展开的形状,从而形成板状体。该切下既可以 是基于冲压机的机械性切断,也可以是基于使用了激光等的热的切 断。
另外,这里,以在虚线9、10所示的展开形状内含有两根电极3 的方式进行对位并进行切下。
图5A中表示切下后的状态。通过切下,形成将所希望的管状体 1展开的形状的板状体11。另外,板状体11以相对于周围剩余的框 部14的金属薄板通过连结部12、13连接的状态形成。
另外,连结部12、13设置于当将板状体11成型为管状体1时 成为管状体的长轴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侧部。
接着,如图5B所示,使用上模15和下模16从上下方向对板状 体11进行冲压加工,由此将板状体11弯曲并逐渐磨圆。
例如对配置于板状体11的上方的上模15使用凸状的模,对配 置于板状体11的下方的下模16使用凹状的模。
这里,在图6中表示上模15、下模16的剖视图。下模16,如 箭头A3所示,呈设有层差的形状。由此,在所形成的管状体上将直 径小的那一侧的端部相对于框部14抬起,使其向上方位移并且进行 加工。
由此,即使对于在两端直径不同的管状体,也能够将管状体的 中心轴与框部14维持为平行。另外,此时,管状体的中心轴与框部 14的金属薄板面相比位于上方。
返回图5,通过缓缓地反复进行冲压加工,图5C所示,板状体 11弯曲为U字型形状。该过程中,既可以通过改变上模15、下模 16的尺寸使其逐渐弯曲,也可以以同一个模进行弯曲。
若板状体11的弯曲达到图5C的状态,则如图5D所示,这次使 用凹状的上模18进行冲压,使板状体11进一步弯曲,由此将其加 工为闭曲面。由此,形成管状体1。
在仅凭借冲压加工能够使管状体1内的接缝19液密的情况下, 通过切断连结部12、13,将管状体1从框部14切离。另外,也可以 对板状体11的接缝19通过粘合材料或焊接等液密地接合。
但是,由于管状体1由金属构成,另外,外径非常小,因此优 选进行基于焊接的接合。焊接的方法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进行使 用二氧化碳激光器、YAG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等的焊接。
通过将管状体1从框部14切离,本实施方式的管状传感器100 (参照图1)几乎完成。在将管状传感器100作为穿刺针使用的情况 下,例如通过切断、研削、研磨等将管状体1的前端形成刀刃面4 (参照图1)。
另外,在作为测定血糖值等的传感器而使用管状传感器100的 情况下,将含有氧化还原酵素的试药在板状体11的切下前涂覆在电 极3上。或者,还可以在形成管状体1并将其从框部14切离后,通 过将管状体1的前端浸于试药液而使试药附着于电极3。
这里,以在管状体中配设两个电极为例,但也可以配设三个以 上的电极。此时,以在板状体内包含三个电极的方式配列电极3并 进行切下即可。
例如,在形成沿长轴方向外径恒定的管状体的情况下,以在如 图7A的虚线20所示的展开形状的板状体内包含三个电极3的方式 进行切下即可。
另外,如图7B所示,在形成在其两端外径不同的管状体的情况 下,以在如图7B的虚线21所示的展开形状的板状体内包含三个电 极的方式进行切下即可。
不过在图7B的虚线21所示的板状体中,在冲压加工后成为小 径的那一侧的端部配置有三个电极,而在大径侧的端部则配置有五 个电极。
在通过该形状的板状体而形成的管状体中,在从小径侧的端部 采集的血液到达电极3a、3b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这些电极用于血糖 值的测定。但是,若考虑到采血的可靠性,优选从配设到直至小径 侧的端部的电极3c之中选择测定极、对极。
通过这样将三个以上的电极配设于板状体内,即使在冲压加工 或焊接时某一电极受到损伤,也能够将其他的电极作为作用极或对 极使用。
例如,图8A中,在管状体1的内壁面经由绝缘层2形成有三个 电极3d、3e、3f。但是,对于配设于基于冲压加工或焊接的接合面 22的附近的电极3d来说,存在因焊接时的热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极3e和电极3f作为作用极以及对极来使 用,能够可靠地计测电流。
另外,图8B中,在与接合面22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电极3h。形 成于该位置的电极,存在在冲压加工时从上模15(参照图5B)受到 按压因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
因此,此时,通过将电极3g、3k作为作用极以及对极来使用, 能够避免计测的电流值产生误差。
另外,在图9中表示在管状体1内经由绝缘层2配设有四个电 极的情况。
图9A中,四个电极3l、3m、3n、3p配设于管状体1内。但是, 这些电极的配设位置避开了管状体1的接合面22以及管状体1的内 壁面上与接合面22相对的位置。
因此,该情况下电极3l、3m、3n、3p的任一个都不会受到损伤, 因此能够选择任意的两个电极,将其作为作用极以及对极使用。
另一方面,图9B中,配设的四个电极3q、3r、3s、3t之中,电 极3t位于管状体1的接合面22附近,电极3r在管状体1的内壁面 中位于与接合面22相对的位置。
电极3t存在在接合面22的焊接时受到损伤的可能性,电极3r 存在因冲压加工时的按压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
因此,该情况下,通过选择电极3q、3s作为作用极或对极来使 用,能够可靠地进行电流的计测。
这样,在管状体上将电极以等间隔配设三个以上,由此能够避 免将受到损伤的电极作为作用极或对极使用。
另外,清楚了存在电极受到损伤的可能性的位置是管状体的接 合面附近和在管状体的内壁面中与管状体的接合面相对的位置这两 个位置。因此,如果将四个以上的电极在一个板状体内等间隔地配 设,则一定会有两个以上的电极以不会受到损伤的方式存在,能够 将这些电极作为作用极以及对极进行使用。
另外,在如图7那样将电极以等间隔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即使 不进行定位而是随机地进行板状体的切下,也必然能够将一定数量 以上的电极残存于板状体上。
因此,优选以三个以上的电极残存于板状体内的方式,确定电 极彼此的距离并等间隔地形成。由此,通过在与其长轴正交的方向 上随机地进行板状体的切下,由此,即使电极配设于管状体的接合 面附近或冲压加工时受到按压的位置,并受到损伤,也能够将剩余 的电极作为作用极或对极使用。
即,能够省略切下时进行定位的工序,因此能够谋求生产效率 的提高,并抑制制造成本。
2.第二实施方式
2-1.成分测定装置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列举使用上述的管状传感器100构成测定 血糖值的成分测定装置的例子。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装置200的构成的概要结 构图。本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装置200例如具备:采集血液并产生 与采集到的血液的葡萄糖量相应的电信号的采血笔30;对在采血笔 30产生的电信号进行计测的计测部6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装置200还具备:对在计测部60 计测的检测信号进行运算,求出采集的血液的血糖值的控制部70; 显示在控制部70中计算的血糖值的显示部80。
采血笔30具备穿刺针单元40和保持穿刺针单元40的壳体50。 壳体50上设有贯通其长轴方向的孔51,在该孔内保持穿刺针单元 40。
穿刺针单元40具备:配设于其前端的管状传感器100;保持管 状传感器100的针座41;连接固定于针座41的后端的被握持部42; 一对布线45。
该管状传感器100是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中所示的结构, 其前端部的内径以能够通过毛细管现象将血液导入管状传感器100 内的程度细径化。另外,管状传感器100中,其后端部被保持于针 座41内。
另外,在针座41的后端,连接固定有被握持部42,在针座41 内的孔中,管状传感器100与被握持部42接触。
另外,管状传感器100内的孔经由设于被握持部42的通气孔 42a、中心孔42b与后方连通。
另外,被握持部42由握持部43握持。配设于握持部43内的弹 压杆44通过未图示的弹压机构经由握持部43而弹压穿刺针单元40。 由此,管状传感器100的刀刃面在壳体50的内外出入。
管状传感器100内的电极与布线45连接。布线45,例如穿过被 握持部42的通气孔42a后,贯通被握持部42的外表面,并在被握 持部42的外表面上延伸。
另一方面,在对被握持部42进行握持的握持部43的内表面上, 设有与布线45接触的一对端子线46。该端子线46与对来自管状传 感器100的信号进行计测的计测部60连接。
计测部60具备:电源63;对来自电源63的电压进行变更,并 将变更后的电压施加于管状传感器100的电极的电压变更电路61; 对与管状传感器100内所采集的液体中的成分量相应地产生的电流 进行计测的电流测定部62。
通过电压变更电路61对管状传感器100内的电极间施加规定的 电压,由此,与血液中的葡萄糖量相应的电流流过电流测定部。通 过电流测定部62对该电流值的变化进行计测,并将检测信号向控制 部70输出。
控制部70根据输入的检测信号,根据需要进行修正计算并且进 行运算处理,计算血糖值。计算出的血糖值例如通过显示部80而输 出显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成分测定装置200中,使用第一实施方 式中表示的管状传感器100。管状传感器100中,由于在其内壁面固 定有电极,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电极间距离保持为恒定。因此,例如 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血糖值的测定。
测定患者的血糖值时,首先用管状传感器100瞬间穿刺患者的 皮肤。接着,直接使用管状传感器100,从产生于孔51内的微小的 血块90将血液采集到管状传感器100内,由此能够进行血糖值的测 定。即,能够以非常简单化的动作进行血糖值的测定,因此能够减 轻患者的负担。
另外,由于能够仅通过采集于管状传感器100内的血液进行血 糖值的测定,能够将测定所需的血液量也抑制为少量。特别是在使 用一端和另一端直径不同的管状体1的情况下,从细径部一侧采集 到的血液由于毛细管现象而不易向大径部一侧浸入,因此能够进一 步抑制采集的血液量。
另外,若仅在管状传感器100的前端侧的细径部内配设试药, 则能够对采集的血液量进一步进行抑制,因此优选。形成于管状传 感器100的内壁面的绝缘层2,由于由塑料材料构成因而是疏水性 的。另一方面,试药是亲水性的,因此仅在涂覆有试药的区域采集 血液。因此,例如能够仅通过在涂覆有试药的细径部内采集的血液 进行测定,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采血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管状传感器、成分测定装置、管状传感器的 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 要不脱离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能够包含所能想到 的各种方式。
另外,这里,例举了对血液的血糖值进行测定的例子,但还可 以作为用于对例如水果、蔬菜的糖度进行测定的传感器或作为对河 流、工厂排水等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的传感器进行使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管状体,2...绝缘层,3、3a、3b、3c、3d、3e、3f、3g、3h、 3k、3l、3m、3n、3p、3q、3r、3s、3t...电极,4...刀刃面,5...连接 部,6、46...端子,8...金属薄板,9、10、20、21...线,11...板状体, 12、13...连结部,14...框部,15、18...上模,16...下模,19...接缝, 22...接缝,30...采血笔,40...穿刺针单元,41...针座,42...被握持部, 42a...通气孔,42b...中心孔,43...握持部,44...弹压杆,45...布线, 46...端子线,50...壳体,51...孔,60...计测部,61...电压变更电路, 62...电流测定部,63...电源,70...控制部,80...显示部,90...血块, 100...管状传感器,200...成分测定装置。